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荚教育价值 中文摘要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美教育价值 中文摘要 审美教育是以一定方式进行的,通过对审美对象的直观和情感体验,培养人的审 美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教育。它与德、智、体育相辅相成,是人类自我完善,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式之一。青少年时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关键时期,把握好这 一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学生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情操、涵养德性、 展示个性、完善人格、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以入文教育为最终目的,就是应该通过立言以育人,为学生的 人文精神的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底”。本文联系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和语文教学实 践,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频繁出现的“月意象”进行梳理,分析其象征意义,挖掘 “月意象”的审美教育价值,通过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月意象;审美教育 作者:余晓萍 指导老师:刘锋杰 a b s t r a c ts c h o o lt e x t b o o k si nt h ev e r yi m a g eo ft h em o n t h l yv a l u e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s c h o o lt e x t b o o k si nt h ev e r yi m a g eo ft h e m o n t h l yv a l u e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i sac e r t a i nw a y , t h r o u g ht h ea e s t h e t i ca n de m o t i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o fv i s u a lo b j e c t s ,t oc u l t i v a t ep e o p l e 。s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 i m p r o v i n gp e o p l e s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i ti sw i t ht h e m o r a l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p h y s i c a lc o m p l e m e n t o fh u m a n s e l f - i m p r o v e m e n t ,t od e v e l o p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o n e a d o l e s c e n c ei s ac r u c i a lp e r i o df o r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g o o dg r a s po ft h i sc r u c i a l p e r i o dt oi m p r o v et h ea e s t h e t i cq u a l i t yo ft h es t u d e n t s ,f o rs t u d e n t st ou n d e r s t a n dl i f e , u n d e r s t a n dl i f e ,s t r i v et oc o n s e r v ev i r t u e ,s h o wp e r s o n a l i t y , p e r f e c tp e r s o n a l i t y , a l l - 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m p o r t a n t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 e c o n d a r y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s h o u l db et h eu l t i m a t eg o a l ,w e s h o u l db ee d u c a t i n gp e o p l et h r o u g hl i y a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t h eh u m a ns p i r i tf o rs t u d e n t s a n dl i f e l o n g l e a r n i n gp r i m e r t h i s l i n ks t u d e n t st ot h ea c t u a l p h y s i c a l a n dm e n t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t h r o u g hs c h o o lt e x t b o o k si nt h ef r e q u e n t i m a g e so ft h em o n t ht os o r to u t ,a n a l y z ei t ss y m b o l i s m ,a n dt a po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v a l u eo f t h ea e s t h e t i ci m a g e ,b yc a t e g o r y , s u m ,s u mu pt h ew a yt 0r e a c hs t u d e n t sc o r r e c tw o r l d o u t l o o k , o u t l o o ko nl i f e ,v a l u e s ,p u r p o s e s k e yw o r d s :s c h o o lt e x t b o o k s ;m o o ni m a g e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w r i t t e n b y :s h e x i a o p i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 :l i u f e n g j i e 序言 序言 朗朗明月亘古照耀,引起了历代人无数的遐想,使她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星体。 她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负载着芸芸众生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飞翔在华夏民族莽 莽苍苍的历史长河里。 中国古代就丌始了对月亮的崇拜。吕氏春秋精通说:“月,群网之本。 还 说:“月者,水之精。 淮南子天文训:“月者,阴之精地之理也。 施记祭器: 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月亮是阴之精,水之精,地 之理,妇人的象征,地位非常之高,于是有了以同月配为阴阳的祭祀礼制。国语周 语上记:“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视之,于是乎有朝 1 夕月。 一 直到明清的皇城体制,还有月坛以备郊祀。 同时,月亮很早也进入了文学。月亮是神秘的,早期的文学充满着对月亮神秘的 追寻。诗经中多有月亮的描写,月出一诗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以月亮起兴,既刻画1 了一位苗条妩媚的美人形象,又向我们传达出男子 深深的思恋。离骚天问中“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 对月亮神性茫然不解。“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更是幻想着对月亮的征服。 在探索月亮奥秘的幻想过程中,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出现了例如兔和蟾蜍、嫦娥奔月、 吴刚伐树等一系列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虽然后来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并没 有阻止它们进入文学作品,成为文人们情感的载体或叙事说理的出发点。 如果说,神话是人们对月亮的客观世界的探寻工具的话,那么,进入后世文学中 的月亮则主要是人们借以写景抒情的手段,对月亮世界本身的揭秘转移到文人心灵世 界的表露,月亮的内涵已变得异常丰富起来:先秦咏月诗诗经陈风月出、魏 晋曹植七哀、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宋朝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代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清代曹雪芹香菱咏月中的月亮或营造意境或 传达感情,月亮也成为人类情思的象征、故乡的象征、人生哲理的象征、美魂的象征 等等。 1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m ) j 二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4 1 序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美教育价值 从研究的角度看,8 0 年代特别是9 0 年代以后,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受到了学 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性论文不断涌现。8 0 年代主要集中于对李白诗月亮意象的 研究,成果较为单薄,9 0 年代以后,李白诗月亮意象仍是研究热点之一,与此同时,从 古典诗词的整体出发,探讨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以及它成为古典诗词典 型意象的原因的论文明显增多,也有不少论文对李白以外其他诗人作品中的月亮意象 进行了研究,还有的论著则采用了原型批评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古典诗词中的月亮 意象进行了全新的探究,使这一专题研究获得了进一步的深化。 随着对月亮意象开掘的深入,人们对月亮特点的体察越来越精细入微,因而,留 下的空白越来越少。但是,随着诗歌时代的远去,小说、散文时代的到来,月亮意象 也获得了新的形式。由于篇幅更长,对月亮往往都进行形状、颜色、光亮等全方位的 描写,给人以立体的感受。即使是只写一个方面,体验也更为精深。朱自清荷塘月 色侧重于各种景物在白色月光里给人印象的精雕细刻,兼写月亮的形状、月光的动 态,它的精深在古典诗歌里是无法想象的。老舍的小说月牙儿既写月形,又写月 光、月色,使全文都弥漫着凄美的气氛,月牙2 儿象征了“我”悲惨的命运,这在小 说的月亮描写中可称一绝。在当代女作家林白的作品中,月亮被用来描写其笔下的女 性,使其笔下的女性都披上一层月亮的神光。 而随着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材中的 月意象也越来越为研究者所亲睐。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研究,系统研究的比 较少,对古诗文研究的较多,对现当代作品中的月意象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中学语 文教材中的月意象进行系统梳理,由营造意境、传达情感两方面对教材中的月意象进 行分类,总结了月意象五个方面的象征意义,即:用明月营造的特定意境来衬托人物 特定的心境;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友的思念;用明月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用明月 象征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以明月象征对宇宙人生这里的启迪。通过对中学语文教 材中的月意象的分析与理解,倡导教师应进一步关注教材中月意象的审美教育价值, 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2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 m ) 山东:山东教育d j 版社,2 0 0 3 3 李雄奎:中国文学中的月亮( j 】广西: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0 0 ( 9 ) 2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荚教育价值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忍意象梳理及分类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 月亮,独立于万象之表,以它温婉而又冷峻的清光幻化出一个冰清玉洁、清纯脱 俗的空灵世界,寄寓着古代诗人和现代文人们千姿百态的复杂情感。同时,它圆缺不 定而又生息不已,又触动着人们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成为文学家们思索 不已、探求不止的永恒意象。随着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入生价值观 的培养,教材中的月意象也越来越为研究者所亲睐。 教材是指“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除教科书外,还包括 讲义、参考书、辅导材料以及应用越来越多的视听媒体。在狭义上,教材即纸介质的 教科书或课本。本文所论及的教材指后者。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媒介, 也是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情操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研究的重要意义也 就不言而喻了。 第一节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中月意象的背景 一、月意象的原型与其文化内涵的拓展 ( 一) 月意象的原型 自盘古开天地以后,月亮就作为一个神圣的精灵飘忽于中国的太空。关于她的传 说甚众,如“嫦娥奔月 、“吴刚伐树 ,还有“月中之兔”、“月中蟾蜍”。屈原天问 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的诗句。月意象之原型最早可 追溯到古代神话中的女娲。淮南子览冥训和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 中分别有所记载关于女娲炼石补天与捏土造人的故事。而不论是补天还是造人,都不 难发现远古人们对月之崇拜与赞美及对她所代表的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和肯定。而从 汉代出土的墓葬砖画中,我们又能发现女娲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即中国的月神。因此, 月亮之所以具有深刻丽巨大的文化创生意义,就因为它在一开始即同女性的意义紧密 联系。因为人类经过父系制的过度,纷扰的战争、变幻的社会使人们总处于一种动荡 与不安的状态之中,人们更多地追忆与怀念远古母系社会的和平与安定,女性的柔美 1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美教育价值 与温馨。因此神话传说中的月神总是作为一个完美而又纯洁具有万般柔情的女子形象 而出现于中国文化传统长河中。“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基本特色其实又可以称之 为一种女性情结。说得更形象一些,在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中,我们不难体味到 一种女性魅力的永恒的微笑”。无论是诗经月出中所表现的月下佳人,汉 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罗敷“耳中明月珠,还是辛弃疾词作青玉案元夕中“风 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都能看出月亮与女性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 二) 月亮文化内涵的拓展 如果说,神话是人们对月亮的客观世界的探寻工具的话,那么,进入后世文学中 的月亮则主要是人们借以写景抒情的手段。这种手段的大量运用是通过对月亮整体及 其形状、光线、颜色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全方位把握来实现的。这样的把握由 原来对月亮世界的揭秘转移到文人心灵世界的表露,月亮的内涵已变得异常丰富 多彩: 首先,人们对月亮形状的体察最为精妙。明月当空,抬头仰望天上一轮圆月,人 人最渴望的是人事圆满。苏轼水调歌头见明月而怀想弟弟。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祝愿天下有情人团圆。由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圆满,同 理,由月缺自然会想到人事的残缺。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 用残月衬托离情的哀伤。月亮由圆而缺,由缺而圆,月光曲明而晦由晦而明, 周而复始,包含着否极泰来、祸福相倚的深刻哲理。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是这一哲理的诗化概括。总之,不管是月圆还 是月缺,只要是形状变了,总会引出诗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其次,对月光的感受也倾注了文人们无数的心血。月光普照万物,给天地笼上了 朦胧的面纱,给人们带来了宁静和详和。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山居 秋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鸟涧) ,3 月夜宁静得令入神往。月光宁静详 和,洁白如玉,它常常成为美丽的象征。月光笼罩之下,物是美的,人是美的,会发 生无数美妙的故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在月光下,“月 下老人 总是为天下有情人而忙碌。天下有情人也常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但是,并不是所有月光笼罩的夜晚总是那么美丽、温馨,“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 思明月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抒发了游子相思之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4 潘知常众妙之门一中国美感的深层结构( m ) 郑州:黄河文艺i i j 版社,2 0 0 4 :1 2 6 4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j 审美教育价值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尼意蒙梳理及分类 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表达了战士为建功立业而牺牲与亲人团圆的的悲壮。 如果说对月亮的圆缺及其变化,月光的光亮及其颜色,动态的感受丰富了月亮文 化的内涵的话,那么对月亮的整体把握则把月亮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推到更高的层次。 月亮高悬天际,万古长存,和嫦娥吃不死之药,桂树随斫随合等神话故事,启迪 人们对永恒生命的崇拜、思考和探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 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明月高悬天际,光芒四射,普照万川,月亮成了“转播”情感的卫星,人们仿佛 可以循着月光,将情感上溯月亮,再由月亮,转送给思念的远方亲人,因此便有了寄 情、共赏一说。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李白闻王昌龄在 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中西月意象的不同 中国的兵亮代表的是女性美与美好情感的象征,中国诗人至多也只是借助于月亮 抒发离情别绪,有点压抑时,借用写月亮的方式来加以宣泄,月亮成为忧郁的寄托物。 而与中国月亮代表的意义不同的是,西方的月亮在具有与中国大致相同美好的一砸的 同时,还可以有不洁的寓意。因此,西方人对月亮的表现也就体现了多面性与复杂性, 既有歌颂月亮的,也有贬抑月亮的。 德国诗人m 克劳迪乌斯的诗夕阳颂中“你可见明月当空? 虽仅仅显露半面, 却浑圆,美满! 恰似好多事物,我们大胆嘲笑,只因我们看不见。 这里是将月亮当 作永恒之物来歌颂的,诗人告诉人们:在永恒的月亮面前,我们人类是愚昧的可怜的, 却偏偏装得聪明与高傲。如果将人类与月亮相比,月亮是美好的,人类却是无知的。 然而,西方人眼中的月亮,也可能是一种神秘莫测而可怕的存在。爱尔兰诗人叶 芝有一首名为鲜血和月亮的诗,将鲜血和月亮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将月亮视作 一种存在的力量,这种力量当然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战争等灾祸。 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莎乐美中创造了一个“千面月亮,月亮的寓意是相当复 杂的,既是处女的象征,是纯洁的,又4 是如醉如痴女子的象征,是疯狂的,还是死 亡的象征,是可怕的。 中瓯月意象的不同,既给中国文人以学习和借鉴,又给我们研究中国文学中的月 5 刘锋杰文学批评学教程( m ) 上海:华东,i f j 范人学出版社,2 0 1 0 5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美教育价值 意象以参考和比较,为我们能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学中的月意象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分类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 通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月意象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人教版初中六册教材 中,总计出现月意象3 4 处,其中古诗文中1 9 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1 4 处,外国文 学作品中1 处,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还有一个“探索 月球奥秘”的专题。苏教版高中五册教材中总计出现月意象2 7 处,其中古诗文中1 7 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1 5 处,外国文学作品中3 处。从整个初高中1 1 册教材收录的 文章来看,月意象出现在古诗文中的频率远高于现当代文学作品。为研究的方便,笔 者梳理了现行教材中出现的月意象( 见下图) : ( 一) 古诗文中的月意象 古 篇目作者 月意象 诗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文 闻千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剑夜郎西。 中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的 竹里馆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意 渡荆门送别 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象 明月儿时有? 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 岳阳楼记范伸淹 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无题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两楼,月如钩。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两北望,射天狼。 6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荚教育价值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蠹镶梳理及分类 篇目作者月意象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商山早行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 月下独酌李白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 徊,我舞影零乱。 少焉,月出于东出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自 露横江,水光接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此非曹需德之诗乎?挟飞仙以道游,抱明月 而长终。客亦知犬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 赤壁赋苏轼 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 者之无尽藏电,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篇目作者月意象 念奴娇赤罐怀古苏轼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蜀道难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古 琵琶行白居易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诗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饮。 文 中锦瑟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的 月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义东风,故国不 堪同首明月中。 思 象蝶恋花晏殊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雨霖铃柳永 杨柳岸,晓风残月。 童子日:“星月皎洁,明河在天,靼无人声, 秋声赋欧i 军j 修 声在树问。” 三大之夜,明月乎墙,挂影斑驳,风影移动, 项脊轩志归有光 姗姗可爱。 7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缘梳理及分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荚教育价值 ( 二)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月意象 篇目作者月意象 人生寓言( 节选)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羚羊木雕张之路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自云团团,漏出 静夜:郭沫若 了儿点疏星。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 现当 代文 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学作 社戏鲁迅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 品中 的月 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意象 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正看得 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 竹影丰子恺 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 间放出她的清光。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 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 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现当 篇目作者月意象 代文 学作 短文两篇巴金 月 品中 的月 这时候,我的那还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 意象 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 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 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颈带银圈,手捏一柄 故乡鲁迅 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 反从它的胯下逃走了。 我在蒙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 开始吃饭。 孤独之旅曹文轩 杜子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 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8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j 审荚教育价值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惑象梳理及分类 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刚中听剑舒伯特的某支独 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 我必归去韩少功 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 f 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 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 边等待明天。 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 它一 夜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辉渗透刭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尔两不转 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同头就看见了 以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 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 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 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同不可少,小睡 荷塘月色朱白清 也别有风味昀。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 生的灌木,落f 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 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 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 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一 ( 三)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月意象 篇目作者月意象 夜叶赛宁明月涌f 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夕悃 赶走郅忌妒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 文学 多,已经气得丽色惨白了。 作品 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沽的月亮,它瀚银光深染着 中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月意 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 象 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 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9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中学语文教村中的月意象及其审美教育价值 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分类 月亮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月亮又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寄 托了对故乡和恋人、亲友的怀念之情。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 的审美意境又引发了文人们的空灵情怀。可见,月意象的存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 文的内容。下面,从营造意境和传达感情两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月意象进 行分类。 ( 一) 营造意境 1 宁静、美好之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5 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词人夜行在黄沙岭的山间小道上,此时月亮已升到半空,但由于月光被山岭所挡, 词人所处的位置及鹊儿所在的枝头还是比较昏暗的。随着月亮的上升,月光越过山顶 泻向词人,词人忽然觉得眼前亮了起来,抬头一看,一轮皎洁的明月已然挂上了枝头, 树枝上的鹊儿也因突然受到月光的刺激而惊动不安起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罩馆) 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融情景为一体。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范仲 淹岳阳楼记)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在水面上的月光好像闪 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碧玉。好一派迷人之景,作者的喜悦之情油然 而生。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 平月夜)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 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 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 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6 曹乐峰浅析高中语义古诗义中的月意象h t t p :w w w d o e i n c o m p - 3 7 5 3 4 8 5 4 h t m l 7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h t t p :w e n k u b a i d u c o r n v i e w 8 8 3 9 7 5 8 3 7 1 r e 9 l o e f l 2 d f 8 5 6 h t m i 1 0 中学语义教材中的,丁意象及其审美教育价值第一章中学语义教材中的月迸象梳理及分类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自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七月既望,诗人“泛舟 游赤壁,冰清玉沽的月亮缓缓地升上天空,那茫茫 的雾气、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在月亮银辉的浸染下,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 一幅秋江夜月美景顿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旷神怡。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 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 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月夜风移桂影的生动镜头表现了项脊轩的清静幽雅,充满诗情厕意。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 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动感鲜活的、寂静辽阔的世界,是一个美丽活泼,充满幻 想,敏感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两个天真的少年抛开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礼法和 束缚,两颗心因为自然的需要而碰撞在一起,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美的渴望,对纯真生 活的一种追求。小说故乡中对月的描写让人们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这也是作者 对月亮所做的为数不多的亮色着墨。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饭。杜小康长这么大,还 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曹文轩孤独之旅)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沈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都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蛸楞楞如鬼 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 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 的浪 漫情调。“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办幻,巧妙地 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一如“鬼一 1 1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中学语文敦材中的月意象及箕审美教育价值 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 名曲 。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对月的感受带来不同的感 官冲动与享受。 明月撤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叶赛宁夜) 。 2 冷寂伤感之境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 峨眉山月歌) 6 以“秋 字又形容月色之美,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而又因为诗人要离开家乡,此时此刻的景色又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罩,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 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 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子规啼夜月 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 烘托了蜀道之难。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清冷的月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又被秋风吹碎,反射向无尽的苍穹,两岸的 枫叶荻花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满目凄凉,此情此景,主客“惨将别。,友人近在眼 前却又即将远在天边,怎能不让人伤感呢!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自居易琵琶行) 一曲终了,所有的一切都陶醉了,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月亮也仿佛沉浸在优美 的旋律之中,静静地把月光洒在江面上,泛出点点白光,随着波纹闪闪而动,与曲调 余韵相互应和着,一同营造出曲终之后的冷寂之境。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这几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情景,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洒醒梦回,却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8 曹鼍峰浅析高中语文古诗文中的月意象h t t p :w w w d o c i n c o m p - 3 7 5 3 4 8 5 4 h t m l 9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h t t p j w e n k u b a i d u c o r n v i e w 8 8 3 9 7 5 8 3 7 1 f e 9 l o e f l 2 d i 8 5 6 h t m l 1 2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其审美教育价值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 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问。”( 欧阳修秋声赋) 作者对章子讲了一番道理之后,竟发现童子并不感兴趣,已经“垂头而睡。秋 夜又恢复到“四无人声的境界,和先前一样寂静。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7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张之路羚羊木雕)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几点疏星。( 郭沫若静夜) 最惹眼的足屹立在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问几 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 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月还没有落, 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鲁迅社戏) 这是一幅优美朴素、淡泊醇厚、欢快愉悦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作者用优美的水乡 月夜风光来衬托孩子们的美好纯洁的心灵。 。 3 广阔、磅礴之境 渡远荆f - j 多 l - ,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一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 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同问,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 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4 永恒之境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问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苏轼赤壁赋) 水虽东流长逝,但川上之水仍源源不断;月虽有圆缺盈虚,周而复始,但月亮还 是千古不变的那个月亮。天地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是上天赐予我 们的无尽宝藏,我们应该抛却功名利禄,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美丽景物,陶醉于大自 然的怀抱之中,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 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洒问月) ,亦即此意! ( 二) 传达情感 1 离别思念之情 1 0 曾玉峰浅析高中语义古诗文中的,l 意象h t t p :# w w w d o c i n c o r n p - - 3 7 5 3 4 8 5 4 h t m l 1 3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中学语义教材中的月意象及j 审美教育价值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句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王 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 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远 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 向老友遥致思念之情了。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上句是写自己,下旬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 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 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 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 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 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开亲人、朋友,在月圆之夜,尤其想念,尤其盼望团聚。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虞美人) 春花争艳,秋月高悬,本是自然界中难得的具有季节特征的美景,然而在词人的 眼中,这些却成了打开他记忆和感情闸门的导火线,花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盛歼凋 零,月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落下,让他的亡国噩梦一次又一次地浮现,让他的 美好憧憬一次又一次地破灭,让他的脆弱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让他的精神一 次又一次地面临崩溃,其苦之深,其愁之重,让人不禁掩卷而泣。 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 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 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故乡的景色,质朴而又历历在目,就是这样越平凡的景色,越能引起作者的思想 之情。 2 怀古伤今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1 4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及j 审美教育价值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梳理及分类 “烟”、“水一、“月”、“沙 由两个“笼 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悠 淡的水色夜景。又因后两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那种官僚贵 族声色歌舞、纸醉金迷腐朽生活的不齿和对国事抱着一种隐忧的心境。 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 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 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 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3 狂放激愤之情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一l 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暗示着作者向往到更广阔的空问一展抱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词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情豪志壮,顾盼 自雄,精神百倍。 4 无奈苦闷之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诗人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 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 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 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 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 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黟。从表面上 看,诗人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 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 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面对着险要壮阔的三国赤壁,联想到周瑜的少年得志“雄姿英发,而自己却一 再受挫“早生华发,诗人苦闷之极,却苦于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有向“江月”一 吐胸中块垒,倾诉壮志难酬的失落,与月亮同欢同乐,随月亮同起同落,一起融于无 l s 兰二皇生堂堕壅壑塑! 堕旦塞墨丝里星坌鲞! 兰至茎墼丝主堕旦童墨丝整皇茎整查笙篁 尽的宇宙。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晏殊蝶恋花)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 ,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 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 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月亮作为一个常见意象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有 着深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塑造了许多优美的形象,营 造了许多凄美的意境,给中国文人无数的感伤、无数的慰籍和无数的思索,也过中国 文学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无限的光辉。 1 6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乃意象及其审炎教育价值第_ 二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乃意象象征意义分析 、 第二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象征意义分析 当月亮一旦进入文学作品,就不是单纯的景物之月了,它被赋予了作家独特的思 想感情,成为了典型的月意象了。由于作家的心境不同,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义 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美学意义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作家心中有着多种不 同的意义: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义,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作家不同的情怀。 第一节月意象的独特文化特质和意义 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月亮经过一代文人雅士的修饰润色,形成了 它独特的审美特质和美学意义: 一、用月之阴晴圆缺来抒发作者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感慨,表达人们 希望月长圆、 人长聚的良好愿望。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是所有这一类诗词最好 的概括。“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千百年来人们认为月亮也与人一样,因为有了离散之恨才缺亏,有了聚合之喜才盈圆, 把月之阴晴圆缺与人之无可避免的离合悲欢联系在一起,引来人们无限感伤,恰如元 好问咏道的“月亏盈,海桔石烂古今情 。 二、用“残月”、“淡月”、“新月 、“斜月、“霜月、“落月、“黄昏月”、“缺月” 等月意象表达作者羁旅天涯、流浪孤单的落寞心情,或是与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缱 绻悲伤,或是形只影单之时对远在天涯的恋人亲人的刻骨思念。温庭药的“江上柳如 烟,雁飞残月天修,冯延已的“芦花千里霜月自,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姜夔的“人 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苏轼的“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欧阳修的“月上柳梢 头,人约黄昏后。这一类的月意象都是在倾诉对伊人不在的思念,故国难重、天涯漂 泊,倍觉人生失意的愁绪。 三、用月亮来寄托人们的情感,作为传情的媒介,怀念故乡和远方的亲人。朗朗 明月,清光无限,在这样瑰丽神奇的夜晚,在这月色撩人的良辰美景里,最易引发人 们对亲人朋友无限的思念。因为人们相信虽然人各千里,但“隔千里兮共明月 ,同 笙三翌兰堕奎壑丝主箜! ! 壁墨叁堡窒墨坌塑! 兰堕苎墼丝! 箜! ! 窒墨墨茎皇茎鍪查笙篁 一轮明月照着自己也照着亲人,自己在望着明月思念亲人,亲人也在望着明月思念自 己,共同感应溶在月光里彼此的深情,所谓“今夜月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循环经济视角下废旧凸轮齿轮再制造中的残余应力控制技术
- 循环经济视角下刚玉圆棒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闭环系统构建
- 异种金属复合加工时削平刃口应力集中消解路径
-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180°承口弯头抗震性能的标准化测试方法缺失
- 工业级智能控制系统对动态清洁场景的自适应算法突破瓶颈
- 电力监理考题题库及答案
- 活动一 传统游戏大追踪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三年级上册-蒙沪版
- 美妆集合店2025年美妆市场细分领域研究报告
- 第10课 竖钩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人美版三年级上册-人美版
- 宁波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物流管理类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六个“成长关键词”耕耘当下遇见未来
- (2025年标准)猪场租赁协议书
- 交通规划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应用2025年研究报告
- 公共空间设计培训课件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肇庆市怀集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邮政集团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与预测题
- 2025年烟草专卖行业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解答
- 2025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地下管网管道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 江苏省扬州市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