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r as t u 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 ,c h i n a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私彬 日期:1 口,口年多月二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 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 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 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彻椭 指导教师虢牟制 日期:乃加多厶 日期:酊d 、舌、2 摘要 孙钟龄是晚明讽刺剧的重要作家,其所作传奇有东郭记和醉乡记二种,合 称白雪楼二种曲,均存于世。二种曲思想内容丰富、讽刺特色鲜明,在明清戏曲史上 具有重要价值。 纵观孙钟龄的二种曲创作,笔者认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取材的巧妙、思想内容的 丰富、以及谐谑讽刺的风格。因此,本文以二种曲为研究对象,以上述三点作为研究重 点,分三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以期为孙钟龄找到其在戏曲发展史上应有的定位: 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剧本所取题材的渊源、以及剧作中所表现出的抒写现实的意愿等来 探讨作者的创作倾向。第二章归纳白雪楼二种曲的文本特色,即对人情世态的嘲弄、 对官场、科场的揭露、以及祖述“中庸 的思想倾向。第三章通过对人物、情节、宾白 曲文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其谐谑讽刺的艺术风格。本文力求全面地探讨孙钟龄白雪楼 二种曲的创作成就,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在明清戏曲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孙钟龄;白雪楼二种曲;创作倾向;文本特色;讽刺艺术 a b s t r a c t s u n z h o n g l i n g i sc o n t e m p o r a r i l yt h ei m p o r t a n tw r i t e r so fi r o n yp l a yl e g e n dt oh a v ed o n e , t h e d o n g g u o a n dt h e ”z u i x i a n g ”,c a l l e d b a i x u e l o u e r z h o n g q u ”,t w oo ft h e m a r es t o r e d i nt h ew o r l d t w oc u r v e dt h o u g h tr i c hc o n t e n t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 i r o n i c a l l y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d r a m a t h r o u g h o u tt h et w oo fs u n z h o n g l i n g sc r e a t i o n , t h ea u t h o rh o l d st h a tt h em o s tp r o m i n e n t f e a t u r ei sd r a w n ,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r i c hc l e v e r l y , a n dh u m o r o u si r o n i cs t y l e t h e r e f o r e , b a s e do nt h et w ok i n d so fd r a m af o r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b yt h ea b o v e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a st h e r e s e a r c hf o c u so nt h es y s t e mn l l l sa n d ,i no r d e rt of i n dt h es u n z h o n g l i n gi nd r a m ah i s t o r y :t h e 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p o s i t i o n i n gm a i n l y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t h a tt h es c r i p tf r o mt h eo r i g i n ,a n dp l a y s s u b j e c tw h i c ha p p e a r si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d e s c r i b er e a l i t yt oe x p l o r et h e w i l l i n g n e s so ft h ec r e a t i o n , e t c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a n d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l a n g u a g ea n d c o n t e n to ft h es ”b a i x u e l o u e r z h o n g q u o ft h et e x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o f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t h ep l o t ,t h r o u g hb i n b a iq u w e n , am e s ha n dt h ea n a l y s i so fp o e t r ye t cd o w nt h e h u m o r o u si r o n ya r ts t y l e 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d i s c u s s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n z h o n g l i n g ”b a i x u e l o u e r z h o n g q u ”o fc r e a t i v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s e e k i n gt r u t hf r o mf a c t sa n de v a l u a t ei t s h i s t o r yo fm i n gd r a m ai nt h ee x i s t e n c ev a l u e k e yw o r d s :s u n z h o n g l i n g :b a i x u e l o u e r z h o n g q u ;c r e a t i v et e n d e n c y ;t e x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t i r es k i l l s 目罩 目水 引言1 第一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白雪楼二种曲的创作倾向7 一、白雪楼二种曲的题材渊源7 l 、“掀翻一部孟子 7 2 、“醉乡与“睡乡的文化内涵1 0 二、创作的主体意识1 3 1 、继承文人讽谏传统1 3 2 、抒写现实人生1 4 第二章刺时骂世愤世忧国白雪楼二种曲鲜明的文本特色1 6 一、对人情世态卑鄙丑陋的无情嘲弄1 6 二、揭露和讽刺黑暗的官场及科场2 1 三、祖述中庸的思想倾向2 4 第三章另辟蹊径独具一格白雪楼二种曲谐谑讽刺的艺术风格2 7 一、夸张的人物形象塑造2 7 二、荒诞不经的情节设置2 8 三、矛盾对比中凸显讽刺3 0 四、直白爽利的宾白曲文3 3 结语3 6 参考文献3 7 致谢4 0 1 引言 引言 孙钟龄,字仁孺,号峨嵋子,别署白雪楼主人、白雪道人,生卒年月及其里居均不 详。所作传奇有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白雪楼二种曲,均存于世,尤以东 郭记著称。根据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所载东郭记原刻本时间为万历四十六年( 1 6 1 8 ) , 醉乡记刻于崇祯三年( 1 6 3 0 ) 来看,大致可以推算出他生活在明代万历、崇祯年间。 又根据他的朋友王克家在崇祯三年所作的刻 序中所说:“吾友孙仁孺,才未 逢知,更谱醉乡传以写情事。 圆可知他虽有才华,但是并不得志,应属失意文人。 由于作者生平资料的缺乏以及历史的种种原因,历代对孙钟龄传奇的研究并不是很 多,一般以散论和短评为主,专门的针对性研究几乎没有,而评论又主要集中于东郭 记一剧。对于醉乡记往往是附于东郭记的评论之后,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从明代到近代,对于东郭记的评论主要散见于以下三部著作:其一,明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将其定为逸品:“掀翻一部孟子,转转入趣。能以快语叶险韵,于庸 腐出神奇,词尽而意尚悠然。迩来作者如林,此君直凭虚而上矣。 其二,清李调元雨 村曲话:“东郭记全以一部孟子演成,其意不出求富贵利达一语,盖骂世词 也。剧目俱用孟子成语,不出措大习气,曲中之别调也。 其三,近代吴梅霜崖 曲跋:“触目皆取自孟子语,其意不出富贵利达一句,盖骂世词也。 “明曲多 郑、卫之音,零露采芍,如出一手。仁孺一切鄙弃,其托体高于施、高、汤、沈矣。 由 此可见,前辈戏曲论者对东郭记的评价是很高的,从文辞,思想性方面都给予了肯 定。 现代以后的学者对东郭记的关注逐渐增多,但是依然以短篇散论的形式点缀于 宏篇文学史或戏曲论著中: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认为“象东郭记那样 的讽刺剧,在我们整个的戏曲史上本来便少见。 又云:“东郭记组织孟子里的 故事,极见工夫,连题目也用孟子原文不免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 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第3 2 9 、3 3 0 页 o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 c a )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5 9 年, 第1 9 页。 o 吴梅霜崖曲跋,收录于蔡毅编著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济南:齐鲁书社。1 9 8 9 年,第1 3 3 9 页 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四)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i 0 0 3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嬉笑怒骂,便也都成文章。 又在东郭记跋中称其为:“我国讽刺剧最是罕见,此 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隽永之人性讽刺剧。 曲海总目提要补编亦称此剧:“皆以点 破世态炎凉。且以齐人无赖如此,致位尊显,以讥嘉隆、万历间公卿贵人也。 回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认为东郭记取材新鲜,批判现世的态度积极,虽然 宾白用文言文,但是曲文却通俗流畅,一扫骈俪之风。 吴志达明清文学史明代卷中指出东郭记“内容虽不出富贵利达,但是 其讽刺的对象,不仅是某个人,而且扩大到世态人情,整个社会风气。 他认为东郭 记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讽刺,但是与吴炳绿牡丹大都以丑角的科浑构成讽刺的艺术 效果不同,它的文辞清新几乎没有什么插科打诨,被讽刺者的言行举止是为其性格特征 所确定的,既认真,又自然,从而也是真实的。这是严肃的也是绝妙的讽刺。并且认为 剧本结尾的齐人归隐是其“从富贵场中猛然醒悟,羞耻之心尚未全然泯灭,有劝争名追 逐利者趁早回头,毋使贻笑后人的意思。 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指出东郭记“作品辛辣地讽刺了官场的贪污受贿、谄 媚逢迎、勾心斗角、世态炎凉和士人的卑鄙无耻、道德沦丧。 “作品早揭露无耻丑类 的同时,又描写了高洁的陈仲子作为对照作品通过陈仲子的高洁,加强了对无耻之 徒的批判。而无耻之徒得意贵达,高洁者陷于穷饿,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一。 郭英德先生明清传奇史称“白雪楼二种曲都是讽刺喜剧,以夸张的手法,极 写社会的丑态,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明清传奇中讽世剧的 白眉。” 并且将齐人的形象描述为“妩媚入时,机谋善世是齐人的为人;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是齐人的特质;内奸外善,口是心非是齐人的心胸。作者的审美注意始终 集中在以“春秋笔法”和冷静口吻揭开齐人那麒麟皮下的马脚。 他认为作者一反常套, 让品质卑劣的七人在剧中由生角扮演,使生角的扮相和表演规程统净、丑的性格灵魂集 于一身,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朱伟明师在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 9 9 4 年,第3 2 3 页 母郭英德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0 1 页。 o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0 0 页 2 引言 认为他们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审美特征方面,都集中地体现了明代喜剧鲜明的时 代特征。赞扬了其由“生 这一脚色扮演反面人物所产生的内在深刻的喜剧性和丰富的 人物形象内涵。同时指出二剧取材于现实,不仅描写了现实世界的客观图景,同时也渗 透了作者强烈的人生感受“其构思之独特,意蕴之深刻,笔锋之犀利,风格之诙谐,在 明人戏剧作品中亦堪称一流。 回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十种曲评注,在东郭记评注一册中每出之后皆有赏 析性质的短评,全剧之后附有考述和总评以及两篇附编。在考述中对东郭记本事以 及主要版本进行了简要介绍了,在总评中将东郭记的主题定义为“谐谑讽世,祖述 中庸 ,将齐人视为作者正面褒扬的人物、肯定的人物、理想的人物,是“将仕宦之路和 归隐之途融二为一,是为富贵和行仁义、入世和出世并行兼得一 ,而陈仲子则是矫枉过 正的“有小节失大节的人物。观点颇为新鲜,可谓对传统论调的一次反拨。两篇附编 一是从明代到近代的学者对东郭记的评论汇辑,一是其版本序跋汇辑。 赵兴勤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考论中收录了相关论文两篇,论述了东郭记的讽己,二 刺艺术,总结为“借古喻今,指桑骂槐;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信笔涂抹,皆成谐趣; 矛盾折射人性,对比凸显世风。 并且指出东郭记较少搬演,少为人注意,也许正是 因为其“对那些奔走于仕途,辗转于官场,甚至钓誉于山林的士大夫文人心态揭露的太 彻底。 欧阳光主编的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将东郭记划分为人情世态剧,称“东郭 。1 记的矛头指向官场黑暗和政治腐败。并且指出“孙钟龄撰东郭记是为有感而发, 寄寓了对现实社会无尽的牢骚与愤懑。我们从中依稀可以窥见明中叶后特别是晚明社会 的一个侧面,未可完全视为游戏笔墨。一同时,他认为在艺术表现层面上,东郭记的 主要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扮花面丰富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第二,集成了汤显 祖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以趣取胜,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第三,曲词风格独特,言不深奥 晦涩,俗而情趣横生。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版本的文学史以及戏曲史也有部分提及东郭记,不过大都是 泛泛而论,着重落墨于对其批判现实、针砭时弊的褒扬,定义其为讽刺剧,讽刺喜剧, 。朱伟明师中国古典喜剧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3 5 页 国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六十种曲评注第二十四册东郭记节侠记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第3 2 1 页。 岱赵兴勤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考,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3 6 页。 o 欧阳光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7 年,第6 4 页 堂曲品评其为“逸品 ,以为“孙君聊出戏笔,以广齐谐。设为乌有生、无是公一 叶九如 _ 一部借古讽今的谐谑剧,电大教学,1 9 9 5 年第3 期。 o 张谦 ,西 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8 月,第l o 卷第3 期。 回叶海英“另类”传奇 赏读,阅读与写作,2 0 0 1 年第6 期。 口【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醉乡记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4 页 4 引言 辈人,啼笑纸上,字字解颐。词极爽,而守韵亦严。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称醉 乡记“作品用幻想、夸张的手法讽刺现实,想象丰富奇特。作品批判了黑白颠倒的社会,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牢骚不平,也表现了对功名富贵的向往和追求。孙钟龄的生平虽不可 知,但怀才不遇却可肯定。此剧即作者寄寓牢骚之作。 回 其他则零星散见于各类论著中,大多数是将其作为一部和东郭记风格相仿的作 品附庸于东郭记之后,简介剧情,两三言点到即止。 另据赵兴勤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考论所载信息显示,全国高校古委会曾将白雪 楼二种曲校注立项研究,遗憾笔者未能查找到其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对白雪楼二种曲研究的综述,可以得见,在东郭记研究方面,虽 然学界对东郭记有所关注和讨论,但是总的来看均为散论和概括性总评,系统的研 究尚有缺疏。笔者认为,在文本方面,二种曲所表现出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应当进 一步探讨;在艺术特色方面,谐谑讽刺的艺术风格还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此外 关于二种曲的题材渊源、作者的创作心理和此剧的历史地位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毒 而对于醉乡记的研究,几乎没有学者涉及。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 原因:其一,由于东郭记的艺术成就显然比醉乡记高,主题也更为复杂,值得。 探讨的东西更多,所以人们谈到孙钟龄很容易首先想到东郭记而忽略醉乡记,更 何况就东郭记本身来说,研究都显得比较冷落零散;其二,毛晋的六十种曲选 入了东郭记而没有选入醉乡记,这就使得前者得到的传播和关注要更加广泛。 但是,笔者以为醉乡记作为与东郭记揭露官场黑暗相并蒂的揭露科场黑暗 之作品,其传达的信息显然是不容忽视的,二者的风格特色亦十分接近。只有将这两部 作品结合在一起梳理探讨,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孙钟龄讽刺喜剧创作的独特构思、讽刺 特色,全面地把握孙钟龄的创作心理、情感蕴藉及其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同 时,作为同样的讽刺揭露、嬉笑怒骂之作,二曲有很多共同点是可以相互佐证说明的。 因此,对醉乡记的文本细读和解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总而言之,前人对二种曲的研究是颇为冷淡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 作者生卒年月及里居均不详,难以考证。再者由于作品的内容不适于搬演,因此文本传 播的广度和深度受到局限。但是,研究的冷淡并不代表此二种曲没有研究的价值。结合 时代背景和戏曲发展的历史来看,其文本所体现出的艺术成就以及轻松谐谑的风格和高 【明】祁彪佳著,黄裳校录,远山堂明曲品校录,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 9 5 5 年。 。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 9 9 4 年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超的讽刺技巧是十分值得深探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题目定为孙钟龄 研究,旨在着力于前人研 究中的薄弱环节和缺失之处,立足文本,从二种曲的创作倾向、文本特色、艺术风格等 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6 第一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第一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白雪楼二种曲的创作倾向 本章以东郭记和醉乡记为考察对象,通过对题材渊源的探究以及剧作所呈 现出的抒写现实的特点等来探讨作者的创作倾向。一般而言,传奇题材多借鉴先前已经 存在的文本,但是作家的创作又是种艺术创造活动,为何会选择此蓝本作为依托、以 及对材料重新加工阐释后的新文本所表现出的特点,可以成为我们解读作者创作倾向的 依据。 一、白雪楼二种曲的题材渊源 大凡传奇之取材,来源不外有三:神话传说、前人故事和当代奇事。前人故事,虽 然未必真有其事,但大多确有所据,这“据 多半来自史料记载或文学作品。事实上明清 传奇的取材也主要来源于上述范围,几乎没有例外。比如反映社会现实的( t g 郸记就 借用了唐人小说枕中记的艺术架构,再比如南柯记与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 也是异曲同工。 但是,白雪楼二种曲在选材上体现出别出心裁的一面,那就是东郭记取材于 孟子,醉乡记则假借古已有之的“乌托邦 似的“醉乡刀和“睡乡 为背景,展 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有名无名、虚虚实实的各色人物汇聚一堂。 从刻本的年代可以知道,孙钟龄创作东郭记和醉乡记这两部传奇的时间是在万 历、崇祯年间。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我们不难理解,作者为了避免招惹权要而引起麻 烦,所以索性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蓄意谐谑调侃、指桑骂槐。同时,从作者“所借、“所 指”中又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借鉴的题材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用与自己本身境况十分相似、 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东西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1 、“掀翻一部孟子” 东郭记在题材内容上同孟子显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孟子离娄章句下 中有这样一段: 7 o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醉乡记,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4 页。 o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 ( 四)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四册第8 3 页 第一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时代,是一个强者纷纷以征战来谋取霸权的时代。在人人都急功近利地穷兵黩武争取霸 权的时刻,他们所提倡的“仁政和“修身 学说显得虚幻而不合时宜,不能带来眼前 的现实利益,因此他们的学说必然无法赢得统治者的推崇。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孟子的坎坷境遇作了这样的概括: 孟轲,驺( 邹) 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 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 膑) 、田忌之徒, 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 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 七篇。 由此可见,孟子在他的时代也是一个悖时失意的文人。孟子的不得志正能引起孙钟 龄的同感与共鸣。同时,孟子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也为孙钟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武器。因 此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借鉴孟子不是仅仅为了附庸风雅,而是另有所寄寓的。这就是 ? , 对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中国科学院院文学研究所在1 9 6 2 年所编撰的中国文学史中就这样写道: ( 东郭记) 是有显著特色的讽刺剧,作者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尽情地讽 刺和鞭挞了为追求富贵利述而道德沦亡的, a :f 1 3 的种种卑劣行径,也抨击了官场 的黑暗和腐败。在作者笔下,这群人物所处的社会是一片黑暗,遍处污浊。这 种种描写使剧本成为一幅展览名利场中人物丑态的绝好图画。回 游国恩、王起等编著中国文学史中也指出: ( 作品) 通过这些漫画化的描绘,尖锐讽刺了当时贿赂公行,廉耻丧尽 的社会现实。作者借绵驹的口说:近来齐国的风俗一发不好,做官的便是圣 人,有钱的便是贤者。他又借淳于髡的口说:闻得个君王喜隐,好为淫乐, 沉湎不治,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家危亡在于旦夕。可见在剧中种种漫画 化的人物形象的后面,是隐现着一个愤世忧国的严肃主题的” 这些评价都是客观准确的,因为无论是刺时骂世还是愤世忧国,在东郭记中都 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作者在剧中把战国时的齐国写成“一团糟 就显然违背历史事实。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1 7 0 1 页。 o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中国文学史( 三) ,北京:人民文学 版社。1 9 7 9 年,第9 3 9 页 9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四册第8 4 页。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为在历史上齐国算是比较强大的,齐国历代君主都重视改革,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桓公 管仲改革、邹忌改革,都显示了其通过改革谋求强大的决心和欲望;经济上,齐国因地 制宜地发展海盐工业以及纺织业,使得齐国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迅速成为经济强国; 文化上,齐国统治者养士尊士,使得各国的学者慕名齐聚稷下开馆授课,这就是剧中提 及的稷下学宫。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稷下学宫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的思想,丰硕的 成果,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一个史称“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一的齐国,在 作者笔下怎么可能变得如此不堪? 显然,作者并不是要刺齐骂齐,而是要在表面上有所 假托、掩饰,以便达到巧妙刺骂现实的目的。 2 、“醉乡”与“睡乡”的文化内涵 白雪楼二种曲中的另一本醉乡记讲的是才子乌有生寒窗苦读,青衫如故, 于是他带四个好朋友毛颖陈玄罗文楮先生去游醉乡。途经酒海,龙王相招,因鳖相国妒 才进谗而被送出。于是他们接着就到醉乡,和李白、刘伶、毕卓三个酒仙一起披襟共饮。 后来他们又进入睡乡,却因为情魔、穷鬼作祟,在婚姻与科考中败于白一丁和铜士臭。 乌有生在醉、睡两乡都没有得意,凄然偕友归故乡。后来得到天孙、嫦娥、吴刚、魁星、 朱衣等众仙人的帮助,逐去情魔、穷鬼得以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醉乡”和“睡乡两个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罕见,其渊源颇长。中国自古便有 隐逸之风,沈复在其浮生六记中为我们归纳过几种归隐后栖息的处所: 留侯、邺侯之隐于白云乡,刘、阮、陶,李之隐于醉乡,司马长卿以温柔 乡隐,希夷先生以睡乡隐,殆有所托而逃焉者也回 清代人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也提到: 通州保井公,工填词,自号四乡主人,盖言睡乡、醉乡、温柔乡、白云乡 也圆 这所谓的四乡冥冥之中,就成了历朝历代风流名士、落泊文人排斥尘世的四大避地。 很显然,隐居不过是对现实的逃离而已,而逃避现实、消磨时光有非常传统的一种 手段,那便是沉溺酒中,而后又敷衍成文,便有了“醉乡 。 杜牧的华清宫三十韵中就有一句:“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李煜乌夜啼 词中就有“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薛昂夫水仙子醉乡记也云:“几年无 西【清】沈复著,浮生六记,青岛:青岛出版社,2 0 0 5 年,第1 6 0 页。 。【清】袁枚著,随园诗话)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第1 3 8 页 1 0 第一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人间纵有伤心处,也不到刘伶坟上土,醉乡中不辨贤愚。 对风流人物,看江山画图,便醉倒何如。 而隋唐的王绩所著的醉乡记则更是彰显其想象之功力、备极其描述之能事描绘 了一个安静淳朴的理想国度: 醉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岸,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 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 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鸟兽鱼鳖杂居,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昔有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窗然丧其天下下逮幽、厉,迄于秦、汉,中 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受道者,往往而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 人并游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嗟乎,醉乡氏之俗,岂古 华胥氏之国乎? 何其淳寂也如是,余将游焉,故为- - l i 己 自居易晚年亦深羡王绩“游醉乡而不还的境界,尝著醉吟先生传以自况: 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 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 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 可视为醉乡之人的生活自述。 关于“睡乡的描绘,有苏轼所著的睡乡记,状人睡梦淋漓、绝然不省世事之飘 然状态,其营造睡乡之妙趣也算是呕心沥血的: 睡乡之境,盖与齐州接,而齐州之民无知者。其政甚淳,其俗甚均,其土 平夷广大,无东西南北,其人安恬舒适,无疾痛札疠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 交万事,荡然不知天地日月不丝不谷,佚卧而自足,不舟不车,极意而远游 冬而缔,夏而纩,不知其有寒署得而悲,失而喜,不知其有利害以谓凡其 所目见者皆妄也昔黄帝闻而乐之,闲居斋,心服形,三月弗获其治。疲而睡, 盖至其乡既寝,厌其国之多事也,召二臣而告之凡二十有八年,而天下大 治,似睡乡焉。降及尧舜无为,世以为睡乡之俗也。禹、汤股无胶,胫无毛, 剪爪为牲,以救天灾,不暇与睡乡往来。武王克商还周,日夜不寝,日吾未定 大业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为王作礼乐,伐鼓扣钟,鸡人号于右,则睡 乡之边徼屡警矣。其孙穆王慕黄帝之事,因西方化人而神游焉。腾虚空,乘云 。【唐】王绩著,韩理洲校点,王无功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8 1 1 8 2 页 1 1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雾,卒莫睹所谓睡乡也至孔子时,有宰予者,亦弃其学而游焉,不得其涂, 大迷谬而返。战国秦汉之君,悲愁伤生,内穷于长夜之饮,外累于攻战之具, 于是睡乡始丘墟矣而蒙漆园吏庄周者,知过之化为蝴蝶,翩翩其间,蒙人弗 觉也。 南宋翟汝文又尝撰睡乡赋,通过翟先生与吴公子之间的设问对答,以睡乡为“醉 乡附庸,厥壤不殊”,因极言睡乡的“与化为邻 、无拘无束、优游适意的境界,可以说 是对苏轼睡乡记的进一步铺展。 而陆游剑南诗稿中亦有:“不如睡乡去,万事风马牛。 表达了一种期望摆脱世 间纷扰,去睡乡中觅真境的愿望。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不论是“醉乡 还是“睡乡 都是古代文人一种美好的心 理寄托,是对于理想社会和美好家园的憧憬与渴望。从这些理想的设计和表述中可以看 出,其共同特点首先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从与社会现状相反的方向去构想,表现 出鲜明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其次,这些理想中的社会,不是从国家的政治法律、 行政组织等方面去设想,而是与之相反,是没有王治的“无为”世界,那里没有战争、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孙钟龄正是借由“醉乡 和“睡乡 由来已久的文化内涵,来抒发发抒他郁积胸中 的不平之气,表达自己“天下大治似睡乡”的美好理想。这种理想在醉乡记第十一 出睡乡真适志中表达的最为明确。 第十一出写轩辕皇帝和陈希夷所在睡乡是一块“人民风物绝胜中华 的“太平国 土 。当庄生引导着乌有生等人来到轩辕帝和陈希夷的前面时,乌有生就问“这是那一 位皇帝? 穿白者得非是山中的宰相乎? 一轩辕皇帝答日:“你管我什么皇帝宰相。接着 唱了【皂罗袍】: 问甚君王陛下甚白衣卿相,未脱山家。俺华胥国土少繁华,便居民鸡犬 多潇洒官僚卧理,没甚厅衙人民安寝,没甚奸猾一任朐朐睡倒无春夏 于是这个乌有生说:“有这样快活的所在? 力他的奴婢也说了:“相公,我每住在这 里,莫回去吧。 于是主, f i , - - - 人便一起唱到【前腔】: 果是风云如画似桃园问渡,牛渚乘槎怪来尽处绕烟霞,相看更复无车 马标枝野鹿,说甚桑麻? 鼠肝虫臂,争甚穷达? 这是当年混沌真天下 。【宋】苏轼著,苏轼文集: ( 二)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年,第3 7 2 页 1 2 第一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皂罗袍】和【前腔】两曲描绘了一幅太平世界的景象。这里静谧祥和,风景如画。 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车马喧阗。人们不分贵贱,不见争斗,安居乐业,无忧无虑。正如 王绩醉乡记和苏轼睡乡记中所描述的境地。 二、创作的主体意识 通过上文对白雪楼二种曲的题材渊源的探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孙钟龄传奇借 古讽今,反映现实的创作倾向,而这种倾向又是作者作为传统文人的主体意识所决定的。 1 、继承文人讽谏传统 自古以来,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就存在着绵延不绝的讽谏传统。文人本着知识份子 的社会正义及道德良知,藉着各种文学形式来寄寓其规箴时弊、改造现实的社会目的。 这种讽谏传统,早自诗经时期便已存在。三百篇以降,汉赋、乐府、史传、诸子散 文,便如百花争放般的,以诗歌、散文等不同的文章形式,多样的讽谏技巧,传递出文 人士子对国家社会的关怀与使命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只要社会仍存在着具有讽刺 价值的现实,那么文人的讽刺之笔便不会停止。 在戏曲领域,讽谏是戏曲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讽谏的用意是有补于朝政,同时更 多地反映了人民的要求,更深刻地暴露出社会现实的黑暗、指出朝政的弊端。中国古代 早就有“优谏 的传统,优人或侏儒用诙谐机智的语言向国君讽谏,使国君在哑然失笑 中乐于接受批评、改正过失。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对此多有记载。唐宋时期 的参军戏继承了这一传统,进而以时事为题材,针砭时弊。明代的宝剑记、浣纱记、 鸣凤记、和孙钟龄的白雪楼二种曲都是此类作品。 东郭记中说:“闻得个君王喜隐,好为淫乐,沉湎不治,百宫荒乱,诸侯并侵, 国家危亡在于旦夕。 醉乡记里说:“婚宦因循,镇日如聋哑 , 二种曲通过一系列 夸张的人物组织成荒诞的情节,点破世态炎凉。刻地揭露了晚明社会贿赂公行、毫无廉 耻的现实状况,并对封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做出了反思。这种愤世忧国的心 态正体现了孙钟龄对传统文人借文学创作以匡正时弊、辅弼人君之失的社会责任感的传 承。 o 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六十种曲评注第二十四册东郭记节侠记,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0 6 页。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醉乡记: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l 页 1 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抒写现实人生 在创作中直接反映现实,是达到讽谏目的最直接的途径。明代中后叶的作者们多倾 向于反映现实。在小说方面如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传奇方面,如汤显祖的南柯 记、邯郸记,孙仲龄的白雪楼二种曲:在杂剧方面如吕天成的齐东绝倒和徐 渭的歌代啸等等。这些作品一反传统的“才子佳人 的题材套路,直面现实人生, 表现出超凡的胆识与气魄。 在传统的戏曲作品里,曾出现过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象关羽、诸葛亮、曹操、李 逵、武松等等,他们的作者多是出于对文学社会功能的考虑,又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 所以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在头脑中已经先有了善恶、美丑的标准,于是在创作中便自觉 不自觉地就把人物写成了善或恶的化身。故而人物的行为与道德表现可以超越一切限制 和束缚,好人就是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的完美的人,坏人就是一无是处无恶不作的彻底的 坏蛋。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显而易见,带着浓重的主观主义倾向和理想主义色彩。 但是在东郭记和醉乡记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作者所要刻画和描绘的是“在 心学思想与市民意识影响下务实的芸芸众生,以及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世俗风貌”。 具体反映在剧作中,就是那些为人所忽视的、生活在社会的个个角落里为了生计而忙碌 的普通大众和他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贴近现实人生,孙钟龄笔下的人物不再是一个僵化的脸谱,而是经过多角度、 多侧面的描写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白雪楼二种曲以文人为中心,但是文人的形 象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剧中的主要人物已经不再是传统文人心中理想人物的化身,他们 身上没有神圣的光环,但也没有大奸大恶,更多的只是为了生存而施展的算计与伎俩。东 郭记中的齐人到东郭蟠间乞食回来,还向妻妾吹嘘。当他的谎话被拆穿时,又说:“这 是俺玩世之意,汝辈妇人女子耳,焉知大丈夫行事乎? 可是这样的丑类后来却成为齐 国出将入相的上卿。陈仲子虽然是以清廉正直的形象出现,但是其别兄弃母也有失人兄 人子之责。在醉乡记中,主人公乌有生可算是以正面人物,但是也终日为功名婚事 营营碌碌,托人情、走关系、受鳖相公侮辱、遭林邛令冷遇,仍不放弃,还继续奔走仕 途,已经没有了传统书生的那种铮铮傲骨。他们的性格已被多面化,在他们身上体现的 是世俗之气,是他们在尘世中被扭曲的人格和悲剧的命运。他们是市井生活中蝇营狗苟 回赵兴勤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考,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3 8 页。 。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六十种曲评注 第二十四册东郭记节侠记)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5 7 页 1 4 第一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奔波忙碌的凡人、俗人,与以往所写的清新脱俗的才子佳人以及英雄豪杰根本无法相比。 传统戏曲中的“英雄 与“圣贤 不再出现,“才子的崇高人格急剧下降。 同时,在营造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所上,孙钟龄倾向于将人物设置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细节中。婚嫁、吃穿、交友、迎送、同侪交际、人情变故、吏治腐败、行贿成风等等, 所有这些交织成一副晚明的社会风情画,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在这风情画中,我们已经看不到以往那些作品对人生与现实的美化,取而代之的只 有对世俗人生真实的披露。而这种真实,却正是现实世界的诸般缺陷。以往戏曲中所揭 示的那些具有超能力的人对世界的能动性的掌控力,却被弱化为凡夫俗子对现实世界的 被动接受。社会由人组成,社会风气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个人人格品质的高低。正因 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官吏腐败、钱能通神,才会使得 醉乡记中胸无点墨的白 一丁仗着钱神之力“侥幸做秀才一,“满袖铜钱响有声一的铜士臭名中榜首,正所谓“当 今之人,唯钱而已。有钱,朱衣也点首白衣。无钱,大魁也变做小鬼。一剧中的临邛令, 对寒门书生,拒绝相见,但“有富贵子弟,或监生送礼币的,倒与相见一。并声称“不是我老 爷贪滥,好官多得钱耳。 甚至为女择婿,也不论人品与文才,“贪他厚费,孔方兄绝好良 媒氏 ,“有吃有穿,便是好郎 。在他们看来,钱财成为唯一的价值取向。 面对这一恶浊的社会风气,清廉如包拯、善识如韩愈、贤能如欧阳修,也无法铲除。 他们主持考试,有钱的考生照样可以打通关节,夹带舞弊。作者正是借剧中人物之慨叹 来浇自己胸中块垒:“想才华何用,普人间多多鳖相公 ,“幽愤无端愁千种,长使英雄痛 ,抒发英雄末路的无奈。而在东郭记中,偷鸡贼可做高官、乞丐能成为名流。在这 里,权利和金钱显然己成一切的主导,社会已经无药可救。所谓的“善恶有报也只能 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聊以自慰的话。作者的理想与现实无法产生交集,但是一介穷弱书 生又无力改变这一社会现实,于是便只能借助于手中纸笔。可以说,作者的创作意识是 十分清晰的,就是要抛弃以往理想的、虚幻的的人物和世界,转向抒写现实的无奈、人 生前景的黯淡。在这里,没有所谓“正义的事业 、没有“崇高的理想 、没有“庄严的 使命 ,只是普通大众最为平凡的现实人生。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醉乡记,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7 8 页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 醉乡记,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3 6 页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醉乡记,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3 3 页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 醉乡记,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l l 页 。【明】孙钟龄撰,张树英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第9 页 1 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刺时骂世愤世忧国 白雪楼二种曲鲜明的文本特色 既要借古讽今、反映现实,又要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思、奉劝之旨,这种创作倾向使 得白雪楼二种曲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文本特色。东郭记通过组织和演绎孟子中 的人物故事,刺时骂世、愤世忧国、旨归中庸。醉乡记通过杂取古往今来、人间天上 的各色人物置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粉墨登场,嬉笑怒骂、敷衍成篇,批判人心不古的 社会现状;揭露科场积弊;讽刺是非颠倒、愚贤不分的黑暗社会。 一、对人情世态卑鄙丑陋的无情嘲弄 晚明社会,是个矛盾的组合。思想上,虽然弥漫着迂腐陈旧的道学气,但却又激荡 着活泼清新的人性解放思潮。自明中叶起,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商业、手工业 有了明显的发展,市民阶级兴起,在社会上逐渐形成追求财富金钱与生活享乐之风,且 思想界也出现了王学左派,如王艮、李贽等先后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穿 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之说,他们皆肯定人欲出自人的本性,是符合道德的善。此种 思想有力的冲击着程朱理学的一统地位,且二者所形成的尖锐的矛盾,也造成种种可笑 的社会现象。此种种可笑而矛盾的社会现象,正给剧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角度与讽刺 的表现主题,使得剧作家可以向人性的更深处挖掘与拓展。 东郭记和醉乡记对世态变化、矛盾的揭露颇为可观,对唯利是图、纵情声 色、虚伪矫作、前倨后恭的人情世态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自明代中叶以降,不仅仕绅之族生活日益趋靡,闾里之间,笑贫贱而轻廉耻的世风 更是日益严重,整个社会弥漫着轻薄风气。东郭记对于这种无耻成风的现象,大加抨 击讽刺,第一出开场便明白点出“也知遍国皆公。些儿不脱利名中。尽是乞燔登垄。长 袖妻孥易与。高巾仲子难逢。而今不贵首阳风。索把齐人尊捧。 暗喻当时世风唯利是图, 清廉之士已是极其罕见。第二出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齐人一出场,将淳于髡、王 罐及“小友二人一( 实贝i - - 4 , 乞丐) 称为“四杰 ,在与淳、王二人谈论世道,以为“当 今之日,贿赂公行,廉耻道尽 ,声称“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认时宜 ,教导淳、王 二人“各自求取利达”,要注意的是“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成立大功。 1 6 第二章刺时骂世愤世忧国 为去西山之面皮,乃有东陵之气焰。 到了第四出井上有李中,又借陈仲子之口说: “齐人无耻以成风,举一国之人若狂,即仲子之兄不免。 第八出借绵驹之口抨击世道: “客官,近来齐国的风俗一发不好,做官的便是圣人,有钱的便是贤者。 所以剧中的人物,除了陈仲子及其妻子、歌者绵驹之外,其余的人物,谋生的方式 都不是脚踏实地、正正当当,如剧中的齐人到东郭墙间乞食回来,还向妻妾吹嘘。当他 的扯谎被拆穿时,又说:“这是俺玩世之意,汝辈妇人女子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农业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代工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广东深圳市教育局招募“柔性”援藏支教教师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博思睿招聘1人(派遣至市应急管理局)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市华强路小学教师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华东医院招聘工作人员1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招聘编外用工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上海海事大学公开招聘专任教师(第二批)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山东临沂郯城县城镇公益性岗位(第二批)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面向阿若红壤四县考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Excel必知必会第一期
- KW分布式光伏电站技术方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廉洁从业管理制度
- 大学《Python程序设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销售总监面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宣传片制作技术手册
- 2025年信用合作社住宅贷款协议
- 摄像基础知识入门
- 2025年度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租赁合同参考模板
- 2025-2030全球PCBA纳米涂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