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 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 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 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 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 摘摘 要要 山东省作为人口多经济发展快的教育和体育大省,有着很好的开展篮球运动的群众基 础。山东省的各级业余体校为我省输送大批后备人才的同时国内很多著名篮球运动员。作 为一个体育大省,山东省“现有省属体校一所,地(市)级中心体校 17 所,高水平培训 基地 15 所,其中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33 所,区(县)业 余体校 118 所。 ”这些培养单位每年都会招收并且为我省培养大量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但近年来,我省篮球运动成绩有大幅度下滑的趋势,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 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对我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影响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 培养模式的因素分析, 提出了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结果表明: 1.山东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体校模式为主。单一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我 省后备人才来源渠道,致使后备人才缺群众基础。此外,在后备人才的选拔上我省选拔机 制不够完善,包括选拔评价标准,选拔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机制等。 2.山东省培养模式重训练轻文化课,学生训练的动机是以成为专业运动员为主,体现 出体育与教育的不和谐发展,这种现象造成我省大批人才的浪费。 3.我省篮球教练员年龄结构以壮年为主,教练员具有丰富的执教经验和充沛的精力, 但是教练员的学历相对较低,教练员得不到继续深造的机会。 4.对我省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相对较大因素有领导对篮球运动的重视,资金,教练 员的综合素质,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篮球训练场地等硬件设施以及运动员最后的就业方向 等因素。 5.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构建策略包括在统一思想明确人才 培养目标、提高认识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领导、优化结构提高教练员人才培养能力、科学选 材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注重知识能力培养完善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合作构建多元 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管理完善举国体制下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效益建立健全人才 培养评价体系与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对策 ii abstract shandong is a densely popul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province which education and sports are also strong. in this case, shandong has more extensive mass foundation to develop basketball sports. there are los of spare time sports school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se schools transport large quantities reserve talents for society and also train many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s in china. as a large sports province, there are one provincial sports school, 17 municipal center sports schools, and 15 high levels training bases. there are 33 national high level reserve talents bases and 118 country spare time sports schools. all these educating units will recruit and train plenty of adolescent basketball sports. but, in recent years,the achievements of basketball has a substantial downward trend, so how to educate the adolescent basketball sports reserve talen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used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comparison analysis,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shandong province,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youth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he youth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sports school model. the single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limits the development channel of reserve talents, which lead to the reserve talents lack of mass base. in addition, reserve talents selection mechanism in our province is not perfect,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standard, the selec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so on. 2. the training mode of shandong provinc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than the literacy class, and the students training motivation is mainly to become professional athletes, whi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not harmonious and waste large quantities of talents in our province. 3. the age structure of basketball coach is mainly adult. the coaches have plenty of experience and energetic, but they are low education and they don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further study. 4. the relatively large effect factors of the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shandong province include those factors: leaderships attention degree of basketball, fund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coaches and athletes, basketball training venues and other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iii the final employment direction of athletes. 5.the feasibility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handong province youth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should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process of training mode, which include those factors: unify thought and make clear th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improve cognition and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f talents training,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improve coaches talents training ability, scientific selection and improve the talents training benefit, pay attention to intellectual and ability training and perfect the combination of body an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construct multiplex talents training mode,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perfect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beside,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efficiency,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talent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key word: shandong province; adolescent;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iv 目 录 1.引言 . 1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 1.2 文献综述. 3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3 1.2.2 国内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4 1.2.3 国内外不同体制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5 1.2.3.1 我国体制 . 6 1.2.3.2 美国体制 . 7 1.2.3.3 德国体制 . 8 1.2.3.4 俄罗斯体制 . 9 1.2.3.5 日本体制 . 10 1.2.4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历史沿革 . 10 1.2.4.1“三级网络”模式 . 11 1.2.4.2“三位一体”模式 . 11 1.2.4.3“体教结合”模式 . 11 1.2.4.4“职业化”模式 . 12 1.2.5 当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1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 2.1 研究对象. 14 2.2 研究方法. 14 2.2.1 文献资料法 . 14 2.2.2 专家访谈法 . 14 2.2.3 比较分析法 . 14 2.2.4 问卷调查法 . 15 2.2.4.1 问卷的效度检验 . 15 2.2.4.2 问卷的信度检验 . 15 2.2.4.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15 2.2.5 数理统计法 . 1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6 3.1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16 3.1.1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不同培养模式发挥功能状况分析 . 17 3.1.2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调查分析 . 17 3.1.3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况调查分析 . 20 3.1.3.1 运动员始训年限调查分析 . 20 3.1.3.2 运动员训练动机调查分析 . 20 3.1.4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内容调查分析 . 21 3.1.4.1 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训练时间分布 . 21 3.1.4.2 运动员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形式 . 22 3.1.5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参赛情况 . 23 3.1.6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发展方向调查分析 . 23 v 3.2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 23 3.2.1 领导因素 . 23 3.2.2 资金因素 . 24 3.2.3 教练员因素 . 24 3.2.3.1 教练员年龄构成情况分析 . 24 3.2.3.2 教练员执教年限情况分析 . 25 3.2.3.3 教练员学历和职称构成情况分析 . 25 3.2.3.4 教练员教学态度调查分析 . 26 3.2.3.5 教练员教学组织形式调查分析 . 27 3.2.3.6 教练员评价手段调查分析 . 27 3.2.4 运动员因素 . 28 3.2.5 体育场地设施因素 . 28 3.2.6 运动员就业因素 . 29 3.3 构建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 29 3.3.1 统一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 29 3.3.2 提高认识,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领导 . 29 3.3.3 优化结构,提高教练员人才培养能力 . 30 3.3.3.1 合理配备教练员队伍 . 30 3.3.3.2 优化教练员学历结构 . 31 3.3.3.3 丰富教练员的知识结构 . 31 3.3.4 科学选材,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 31 3.3.5 注重知识能力培养,完善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32 3.3.6 体、企、教多方合作,构建体、企、教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 32 3.3.7 强化管理,完善举国体制下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 . 34 3.3.8 注重效益,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与机制 . 34 4 结论 . 35 5 主要参考文献 . 36 6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8 7 致谢 . 39 8 附录 . 40 1 山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休闲娱乐、健身和竞技比赛的团体性运动项目,已经逐渐成为全世 界人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人们在参与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项运动带 来的很强的竞争性和娱乐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并且喜欢上这项团体性运动。这项 运动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身的多学科交叉的运动,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逐步积累起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篮球运动作为一种集体运动项目,不仅能够提高 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让参与者体会到团队的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参与者顽强的意 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参与者身心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高速发展的 30 年也是我 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 30 年,我国的篮球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各地区涌现出一批批优秀 运动员和教练员,各地区也都建立了很多优秀的专业队伍,在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方面也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内积极举办各种赛事,在国外积极参加各种国际赛制并且在国际 篮球比赛中也有了历史性的突破,篮球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坚持以自身特点为基础通 过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归纳出一套适合我国篮球队伍发展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和竞 赛制度。 在当前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现代篮球运动在高度普及和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 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对抗和高水平竞争,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对优秀人才的选 拔和培养尤其是青少年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未来的竞争中的重要性。因此,青少年后 备人才的科学化培养对我国体育事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虽然 有很多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但因为培养过程普遍存在很多弊端导致后备人才的文化 素质无法满足当今的社会要求。它们在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时往往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文 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很多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社会就业安置困难,即运动员因自身综合文化 素质不高,他们今后将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市 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也正在面临着举步维艰的过渡时期的窘况,通过 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举国体制逐渐被改变和完善,同时也激活了许多内在的潜在的积极 因素,改革初期篮球联赛职业化再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很多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 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 并制约着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步伐。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那些竞技体育强国都有一 套完善的培养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体制,它能够很好地把后备人才的教育与训练有机的结 合在一起,在美国可以把中学看作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很多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 式自主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早期运动训练,从而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后 备人才,训练同时又不忽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既加强了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又能保 2 证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和教育水平都能全面的发展,使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先进 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根据自身的素质择机挖掘和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做到训练和学习 能够统筹协调相互促进,在运动领域中积极实现自我价值。调查显示, “现役的 nba 职业 球员有 486 人,美国储备的可够选择的优秀运动员要有 18000 人,在美国接触过篮球并且 接受过篮球基本训练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有 37.5 万人;相应的在 cba 我们的现役的注册的 职业球员仅有 280 人,储备的可够选择参加职业联赛的优秀运动员仅有 900 人,接受过篮 球基本训练的青少年后备人才仅有 6200 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和体育发达国家 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正是在于我国传统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经 遇到了发展瓶颈,而我国的学校篮球基础比较差,相应的培养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 。 由此可见,美国篮球事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有一套完善的篮球后备 人才培养模式,这套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将运动员在中小学、大学、nba 这些阶段 的文化课教育与运动训练做到有机结合,这既保证了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保证了运动 员的训练时间,从而提高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篮球运 动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篮球运动的影响范围,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加入到篮球 运动,这样也就壮大了后备人才队伍,提高了选材率和成材率。国家篮球管理中心目前也 制定了一个硬性指标是 “现有注册的 cba 球队都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二线后备人才队伍 2” , 这也许表现出了国家篮管中心的无奈之举,反观更深层次的原因,目前青少年篮球运动的 发展不容乐观,这个可以看作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队伍的发展并没有取得更好的发展,也没 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计划经济时期的举国体制下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 求,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也成了当务之急。 山东省作为人口多经济发展快的教育和体育大省,有着很好的开展篮球运动的群众基 础。山东省的各级业余体校为我省输送大批后备人才的同时国内很多著名篮球运动员如马 连民、穆铁柱、张斌、巩晓彬、范斌等也是有各级业余体校输送带的,他们也曾在为中国 篮球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作为一个体育大省,山东省“现有省属体校一所,地(市)级 中心体校 17 所,高水平培训基地 15 所,其中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 人才基地 33 所,区(县)业余体校 118 所。 ”这些培养单位每年都会招收并且为我省培养 大量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但是伴随着“大超” 、cuba 和 cba 还有四年一届的全运会等各 种国家级联赛如火如荼的开展,我省作为篮球传统强队却面临着很多问题,以至于最近几 年我省篮球运动成绩有大幅度下滑的趋势,近几年没有一名山东省自己培养的篮球运动员 进入国家队的集训名单,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能不去思考和研究。 本课题以我省篮球后备人才队伍的现状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研究我省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找出其中不足和差距,以期为山东省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为推动山东省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和建 1 李元伟.“北极星计划”.第二届国际篮球产业论坛.2004 年 2 篮协出台硬性规定:俱乐部必须要有二线队方可参赛.体坛周报,2004.1.7 3 议。 1.2 文献综述 本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从 2008 年 1 月到 2011 年 11 月,以“题名”为检索 项,以“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为检索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100 篇,其中 2008 年有 24 篇, 2009 年 33 篇,2010 年 24 篇,2011 年为 19 篇。这说明自 2008 年以来篮球后备人才培养 已经被社会各方面所关注,也逐渐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在初次检索结果中 以“青少年”为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 42 篇。本人在仔细研究所检索到 的文章的同时也进行了细致地归纳和梳理,对当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整体概况 有了初步地了解,现将有关的文献资料归纳如下: 1.2.1 相关概念界定 青少年指从儿童到成年间的这一年龄段的群体。我国对青少年的概念尚未作出严格的 法律规定。在人口统计中,我国将 1428 周岁的人口统计为青年;共青团团章规定,共青 团员的年龄为 14 周岁至 25 周岁,退团可延至 28 周岁。 1 人才的定义比较多,叶忠海等在普通人才学里对人才的定义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具有较高的能力或素质,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或者技能,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对社会做 出有一定贡献的人。 ” 2 体育人才的定义为“凡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能够利用自身较高的素质和技能,通 过创造性劳动,在体育领域内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 3 模式(pattern)其实简单理解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 并且能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手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把这些方法论上升到理论高度。模 式也可以看作为是一种指导思想,我们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利用相应的方法或手段,更 好的去解决问题,达到我们的目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1998 年在教育部召开 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作 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 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对于教育模式这个概念我国的著名学者查有梁先生曾进行过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他认 为,可以把模式看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或手段,它是以分析事物的主要矛盾为主要内容, 通过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基本特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分类总结。所谓的教育模 式,一方面,坚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帮助下,全面分析教育过程的基本特征,对教育过程 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手段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教育实践着在教育过程中进行选择实 施;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着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教学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1 康树华,王岱,冯树梁 主编.犯罪学大辞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第 720 页. 2 叶忠海等.普通人才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 赵桂银.体育人才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 归纳,选择其中成功的个例,从而作为教育模式,以充实和完善教育教学理论。 1 龚怡祖教授也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过全面的研究,在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指出, “模式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系统贯穿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培养模式是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解决 问题的简单而有效地模型,它是以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思想,为参加培养活动的组织者 和参与者提供系统的科学的操作方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模式在实施的过程 中,体现了培养的目的性,保证了实施过程的可操纵性,同时也保证了实施过程的质量, 可以说这是一套完整的贯穿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体系。 ” 2。 通过查阅以上文献可知,我们可以把“人才培养模式”理解为,它是以教育思想和理 论为指导思想,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一系列的评估方案,采取的相 应的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教育的过程。通过归纳总 结,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以下四个方面的涵义: (1)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规 格; (2)制定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 (3)相应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方法或手 段; (4)系统的科学的组织实施的过程。 3 在国内外之前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及山东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该论文的主要目 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对山东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软件管理系统和硬件 教学设施。软件管理设施具体又分:培养目标、评价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设 置等。硬件培养设施又包括:场地设施、师资等。 本论文中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特指在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指导 下,做到教育理论与训练实践有机结合,为实现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制定各 种条件,结合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从而形成的某种具有山东特色的结构式 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方式。 1.2.2 国内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钟秉枢等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间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中指出:我国 经济体制正在经历了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过渡阶段,为了适应经济体制 的转变,我国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一系列变革。我国的竞技体育机 制也正在经历着由业余逐渐转变为专业的过渡阶段,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业余体制、专业体 制和职业体制等多种培养体制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局面。 4 俞继英等在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出路的研究中指出:伴随着我国的经 济制度变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既有计划经济时期 的培养模式,也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的更新的更先进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多种模式共同存 在、发展的局面。总体来看,尽管有些体育事业比较发达的省市地区已经打破以“政府为 1 查有梁:教育建模 ,第 4 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 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第 16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 4 钟秉枢,梁栋,于立贤,潘迎旭.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10 5 主,市场为辅”的培养模式,开始尝试先进的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培养模式,但 是这种模式还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发展,没 有形成全国性的大气候,这与发达国家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还 应尽快探索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 孔庆鹏在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一文中通过具体对比分析 多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和手段,认为“体教结合”模式的培养目 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根据后备人才身心发展 规律进行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这样既保证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充分保证了运动 员的训练质量, 很好的做到了教育和体育两个部门的有机结合, 提高了后备人才的成材率, 保证了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 虞重干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一文中认为, “体教结合”适应了社 会的发展需求,是现阶段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和途径,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 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找好教育和体育部门的平衡点,做好教育和体育的有机 结合,这样才能保障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 3 刘小莲等在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可行性探讨一文中通过对高校 现有状况的具体分析,针对高校所具备的优势资源,高校有足够的能力为我国输送篮球后 备人才,可以把高校作为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单位,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努力 提高认识,完善运动员选材办法,改革和完善运动员培养制度,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增 加资金投入改善运动场馆设施等。只有努力做好这些方面,才能提高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 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可行性。 4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漫长的过渡时期,我国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举国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多 新的培养模式也在探索之中。 1.2.3 国内外不同体制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综 述 一个体育项目不仅要有广泛的群众运动基础,还需要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来做为这项 运动的引导。纵观我国有限的篮球资源,又该如何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篮球体制的方案,这 套方案又该如何最高效地对我国篮球运动事业进行整合呢?美国是一个具有优秀的篮球 历史的国家,众所周知美国国家队不仅在洲际赛场还在历届奥运会赛场上都取得了非常显 赫的战绩,因此才被全世界球迷冠以梦之队的称号。那他们又是如何去选拔优秀的后备运 动员的呢?俄罗斯在国际赛场的表现也是非常抢眼,同时也培养出了基里连科这样的国际 球星,那么俄罗斯又是怎样制定相关的培养模式来培养自己的篮球运动员的呢?德国队同 1 俞继英.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出路c.战略抉择,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1. 2 孔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j.少年体育训练,1999.(2) 3 虞重干.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5) 4 刘小莲,纪新智等.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可行性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 6 样也涌现出小牛队的诺维斯基等一批优秀的大家都能耳详能熟的国际球星,德国的体育后 备人才培养模式又是怎么样呢?我们的邻居日本,也同样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 才,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作者重点了解了一下这些国家运动员培养的体制,并与我国现 有的篮球青少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和参考。 1.2.3.1 我国体制 表 1 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主要方面比较表 方面 中国 美国 1.形式与指导 思想 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教育与 体育分离;刻苦训练,不断提高 技术水平,为国争光 中小学-大学-职业队或者俱乐部;没有全国的统一 的指导思想;大学运动竞技宗旨为把体育融入到教 育中,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运动员受教 育程度与将来 出路 运动员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大多 数人走上社会后无法满足社会 需求,将来就业前景不明朗 大多数运动员都能达到高等教育,不仅有一技之长 还具有体育外的文凭,有能力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3.后备队伍规 模与选材覆盖 面 后备队伍规模有限,选材覆盖面 比较小 中学和大学拥有庞大的运动员队伍,选材覆盖面很 大 4.对运动水平 的影响 不能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长期 的可持续的发展与提高 能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5.对学校体育 的影响 影响很小,学校体育也无法促进 竞技体育的发展 影响很大,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学校体育为 竞技体育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基础 6投资效益 社会效益不够明显 社会效益影响面比较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三从一大”训练方针为指导思想,经过少年体 校队再到青年队最后都专业队的体制。这种体制以运动训练为主,对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不够重视,这样就造成了训练与教育的分离,运动员学生在训练和学习之中无法找到一个 比较两全其美的平衡点。虽然在本次的调查中,很多队伍已经开设了文化课,让队员进行 文化知识上的学习。但是从队员的反应来看,还基本没有理解文化课的重要性,很多队员 依然认为文化课会耽误训练的时间,影响自己的训练。说明我们青少年篮球队员对文化课 的重要程度依然不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运动员已经逐渐脱离了学生的群体,成为了独 立于普通的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运动训练中,从而忽略了 文化课的学习,到了退役或者离队的时候,因为缺乏必要的学习,无法被社会所接受,这 无疑是耽误个人前途和浪费国家资源的双输结果。如何合理的安排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般情况下, 运动员发现自己很难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 通常会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这样很多运动员因为长期耽误文化课学习而无法跟上学校的 节奏;另一方面,如果运动员过于重视文化课学习,把精力过多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就会 7 错过了运动员运动培养的最佳时期,这样就算再去从事专业训练,也很难取得好的运动成 绩。除去训练队方面的问题,学校方面同样与体育培养的口号渐行渐远,造成了后备人才 渠道的日益缺失。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学校在运动竞技方面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 需求,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健身娱乐影响比较小,从另一方面讲,这势必会造成学校体 育无法支持竞技体育,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造成了体教分离的恶性影响。以美国为例 上面表 1 为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主要方面比较表。 1.2.3.2 美国体制 美国拥有广泛的运动员基础,其中中小学、高校校队、社会俱乐部等为美国的运动员 选拔提供了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多样性,其中主要围绕 教育体系为主与运动训练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保证了运动 训练的质量,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将教育 和体育紧密衔接的一起,并始终贯穿中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 1这种培养模式没有同意的 指导思想,抓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来培养后备人才,把后备人 才视为所有学生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把体育竞赛作为学校整体教育计划的一 部分,通过教育和训练比赛的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种培养模式的 组织形式将体育和教育做到了很好的有机结合,并贯穿于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以及职业 队,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体系。 2 美国的小学、中学和高校体育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为美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了大批 优秀后备人才,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了正规的体育比赛,通过正规比赛并从中选拔了大 批的优秀体育人才。运动成绩好的学生通过选拔测试逐步考入中学和大学。而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及共同财产分割协议范本
- 复杂家庭结构离婚协议:共同债务处理与子女权益
-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个人财产权益保护协议范本
- 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在2025年农村能源市场推广策略报告
- 2025年新能源产业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报告
- 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说课稿
- 初中几何高考真题及答案
- 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阶级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 小学英语词汇量小学英语词汇大全(约1000词)(按字母顺序)修改版
- 2024年道路交通(驾驶员交通法规及安全)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乡村旅游探究的文献综述4200字】
-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 城市供热管网抢修与维护工程技术规程
- DB2104∕T 0011-2022 地理标志产品 清原龙胆
- 《电动汽车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安全注射》
- JBT 7361-2023 滚动轴承 零件硬度试验方法 (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