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世说新语二则一、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4.加强朗读,力争当堂成诵。5.领悟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的道理,做到以礼待人,言辞高雅。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学会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的言行。三、教法与建议1用2课时完成教学2情境导入法:在课前讲几个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3诵读与复述、讨论结合法:读课文一至二遍,然后着手准备复述,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课上复述故事要跟诵读结合起来,直至基本成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讨论练习一的第2小题和练习三,讨论的重点是练习三。4激励创新法:鼓励学生就故事的主题等进行讨论、迁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四 、学法与要求1诵读法:课前预习时,大声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不妨将两篇短文抄写一遍,但不要写上标点符号,然后再读,看看自己有没有把停顿读准。2查找资料: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3想象讲述法:根据课文,发挥想象,畅谈认识。不要人云亦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五、 教学练评活动程序阅读导航: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咏雪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未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主要记述陈纪和来客的一段对话,第一节交代了对话的由来。对话以责备客“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纪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陈纪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活动1】诊断性评价1.目标解读与分解2填空: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原籍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宋宗室,袭封临川王。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政事、文学、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的言谈、,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3給下列汉字注音寔()否()韫()奕()凝()4.能说说1-2个中国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吗?参考答案:2.宋 言语 方正 晋代士大夫行事3.shfu yn ynng 4.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活动2】朗读咏雪,整体感知问题1:一读课文,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问题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点拨:家庭聚会 子侄辈,指年轻一代 不久,一会儿高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问题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点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活动3】精读课文,体会写景之妙问题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点拨: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等,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也正是赏心乐事。问题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点拨: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问题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更欣赏哪一个?点拨: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问题4:文章结尾“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点拨: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活动4】诵读陈太丘与友期,整体感知问题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点拨:读书声音要洪亮。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问题2:二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与友期行:门外戏: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下车引之:入门不顾:则是无信:则是无礼:相委而去:去后乃至:点拨:约定 玩耍 放弃 丢下、舍弃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对对方的尊称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拉回头看 信用礼貌偏指客人一方 才问题3:三读课文,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交代的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点拨:友 友太丘友元方我父问题4: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点拨: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同出门,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东西!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人家自己离去。”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活动5】对比阅读,自主表达感受问题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欣赏元方方面: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问题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问题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不够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活动6】演读课文,深入体会问题: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两则故事表演出来。【活动7】合作研讨,拓展思维问题1:学完世说新语两则,能说说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吗?点拨:以短篇为主,都直言其事,不作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问题2: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问题3:咏雪一文中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榜”,你同意谁上?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榜”?说说理由。问题4:谈谈学习两则故事后自己最大的收获。点拨:故事1可从“学会观察、学会联想与想象“等来说;故事2可从“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等来说。【活动8】形成性评价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它是由_朝人_组织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与友期行:门外戏: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下车引之:入门不顾:则是无信:则是无礼:相委而去:去后乃至: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桥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5翻译下列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敝人卑职陛下令尊寡人足下令郎老朽麾下参考答案:1.2.4题略3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5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6敬词有谦词有六、拓展延伸(选学)1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集结门客编撰的,书中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的士大夫的遗闻轶事。它的思想内容要求国家统一,反对奢侈腐化,称颂聪明才智和广阔胸怀,追求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操。世说新语笔法简约,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德行篇写管宁和华歆原来是同窗共读的好友。有一天在锄地时,管宁看到一锭金子,他就象没有看见一样继续做事,而华歆则将金子拾起来扔掉。事情虽小,却反映了两人思想境界有高下之分。后来又有一天两人在一起读书,窗外传来达官贵人出行的声音,管宁毫不受影响,华歆却奔出门去张望。最后管宁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真正的朋友!这就是著名的“割席断友”的故事。世说新语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语行动,在对比中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如雅量写魏明帝砍掉老虎爪牙,放在宣武场上,让百姓去参观。此时王戎才七岁,也去观看,忽然老虎攀着栏杆大吼,声音惊天动地,观看的人群无不吓得魂飞魄散,只有王戎毫无惧色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是世说新语的又一特点。如忿狷篇讲王蓝田吃鸡蛋,先用牙签去刺,鸡蛋滑溜溜的,刺不进去。王蓝田大怒,拿起鸡蛋往地上摔去,没想到鸡蛋在地上转了几圈,仍然不碎。王蓝田又用脚去踩它,又没踩着;王蓝田气得要命,一手就把它从地上抓起来,放进嘴里,咬了个稀巴烂。这则小故事非常形象地描绘出王蓝田个性急躁的特点,可以当作笑话来读。世说新语还讲了不少关于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孔文举。孔文举10岁时,有一次去拜见当地的大官李元礼,门卫不替他通报。孔文举就说:“我和李大人是亲戚,你还是赶紧通报吧。”结果李元礼出来后发现并不认识孔文举,便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和我又是哪一门子的亲戚?”孔文举报了自己的名字后解释道:“从前我们家老祖宗孔子曾拜你们家的祖先李伯阳(也就是老子)为师,这么说来,我们两家从上古的时候起就有交情了。”李元礼和宾客们听了这话,都非常吃惊,连夸他是神童。只有一个叫陈韪的人不以为然,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能成器。孔文举听说这话,立刻反驳道:“想来先生你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喽!”这则小说用对话的形式,活灵活现的描绘了孔文举聪明机智的生动形象。世说新语中此类故事还很多,如周处、王戎夙慧等。世说新语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它的许多故事为后来的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有些故事,如曹子建“七步成诗”等,成为著名的典故。此外,它的故事短小,文笔简洁,非常适合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2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有好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3你读过下面两首描写古代少年生活的诗词吗?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释1新市徐公店:地名。2篱落:篱笆。3径:小路。4阴:树叶茂盛浓密。5急走:奔跑着。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七、小结与反思附:总结性评价25世说新语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B待君久不至,已去。C陈太丘与友期行。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B为一说,使与书俱。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D陈太丘与友期行。3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B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C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4选择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A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我父亲正午没到,就是不相信你。”B元方说:“你跟我父亲期望正午相见,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C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应该是不讲信用。”D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A(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B(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这件事委托给别人而自己离开了。C(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最后却把这件事推掉了而自己走了。D(你父亲)不是人啊!期望和别人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5下列语句中省略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之侨得良桐焉,斫(桐)而为琴。B友人惭,(友人)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C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蛇)尽死。(捕蛇者说)D(食马者)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情况说明了什么?()A元方用自己的行为“责备”客人的“无礼”与“无信”。B责骂完友人,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头也不回地回自己家去。C元方不懂礼貌,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D表现了他的聪敏,赶紧离开,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二、阅读与鉴赏(一)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7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入学舍(偷窃)B冕因去(离家)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D琅琅达旦(天亮)8简答。“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二)人主之患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选自荀子)9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口行相反:_却贤:_明其火:_不肖者:_务:_10下面是“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的四句译文,请把正确的一句选出来()A国君的毛病,不在于不讲使用贤才,而在于不必使用贤才。B国君的毛病,不在于不讲使用贤才,而在于不去真正使用贤才。C国君的毛病,是不讲用贤不在乎,不去真正使用贤才也不在乎。D国君的毛病,在于不讲使用贤才,在于不去真正使用贤才。11把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指出两个“之”字的含义。_12下列与“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中的第二个“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主之患,不在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