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红土场单打比赛制胜机制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红土场单打比赛制胜机制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红土场单打比赛制胜机制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红土场单打比赛制胜机制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红土场单打比赛制胜机制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场地对网球技 战术的影响、红土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每拍球出现频率和结束频数、优秀男子选手红土比赛得失 分分布情况、优秀男子选手红土比赛技术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四个角度出发,探讨男子职业网球选 手红土场单打比赛的制胜机制。研究表明,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红土场单打比赛的制胜机制表现为: (1)明显的底线优势底线得分多于对手,底线失分少于对手;底线制胜球多于对手,底 线非受迫性失误少于对手。底线击球时,加大上旋成分,以保证稳定性和进攻性;熟练放小球技术 以增加进攻手段;出色的打穿越球的能力。 (2)首先,更强的相持球能力;其次,更强的接发球和接发球抢攻的能力。要保证更强的相 持球能力,必须具备娴熟的底线上旋球技术、良好的耐力和娴熟的滑步技巧。 (3)谨慎采用上网战术,以保证上网成功率。采用上网战术时,要先通过底线攻击创造出网 前得分的机会,然后上网一拍制胜。 (4)加大一发上旋的成分,提高一发成功率。 关键词关键词:男子职业网球选手 红土场 制胜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1 2吴琳干编译,不同场地表明对网球技战术的影响,网球天地,2000 第一期 3antonio martinez cascales, tactics for advanced clay court tennis, 10th year issue, august2002 4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 5胡亚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5 6ron waite, the way to play on clay, august 1999 , turbo tennis 7中国网球协会审定,参赛选手的战略战术,高级教练员手册,国际网球联合会,2000 8howard brody,tennis science for tennis players,university of penn, press, 1987 9jani macari pallis, ball/court interaction, follow the bouncing ball, 2002 10吴焕群等,乒坛竞技科学诊断,国家体委科研所乒乓组,1996 1 前言前言 1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作为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中的项目,网球最大的特色是比赛要在材质完全不同的 场地上举行。以 2005 年 atp 全年巡回赛为例,赛事总数为 69 项,其中硬地 32 项,土 场 25 项,草地 6 项,地毯场地 6 项。草地和土场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场地,硬地和地毯 场地材质、特性很接近,都属于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场地1。不同材质的场地,表面摩 擦力、弹性有很大不同,造成网球落地反弹后的速度、运行轨迹有明显区别,而这些 区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根据球反弹后速度的快慢,国外网球学 者将网球场地分为快速场地、中速场地和慢速场地。快速场地主要包括草地和表面光 滑的硬地和地毯场地;中速场地包括表面粗糙的硬地和地毯场地;慢速场地指土场, 土场包括红土场地和绿土场地(atp 赛事中土场都为红土场地,wta 赛事中土场包括 占绝大部分的红土场地和个别绿土场地) 。2 长期以来,众多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能力有明显的场地倾向性。一些选手倾 向于快速场地,他们擅长在草地、硬地、地毯等球速较快的场地打比赛,由于硬地赛 事数量最多,因此他们时常被人们叫做“硬地高手” ;另一些选手倾向于慢速场地,擅 长在球速较慢的红土场地打比赛,时常被人们称作“红土之王” 、 “红土高手”等。当 然,也有一些选手通过大量不同场地赛事的磨练,成为了能够适应各种场地的全能选 手。然而,很多选手在自己整个职业生涯都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场地,竞技水平 始终受到场地的制约。不少快速场地上的伟大选手(如桑普拉斯,共赢 63 项 atp 单打 赛事冠军,包括 14 项大满贯冠军) ,极少登顶慢速场地的比赛;同样,很多慢速场地 的高手(如三届法网冠军库尔腾)在快速场地上战绩就要逊色许多。 这种现象表明,不同类型的场地,对选手竞技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制胜的法则 亦是有所区别的。这要求网球科研工作者在做网球的技战术分析、制胜规律等理论科 研时,必须区分不同场地,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世界上,网球是一项高度发达的项目,在竞技、大众、科研等方面都达到很高 的水平。在竞技理论的研究方面,国际上许多学者从各自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场地 网球选手技战术运用特征、各种场地适宜的竞技策略等内容,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反映 选手比赛中技战术发挥状况的统计数据指标,这些成果大大推动了网球竞技水平的发 1 2 吴琳干编译,不同场地表明对网球技战术的影响(续) ,网球天地,2000 第一期 展。 在我国,网球是一项新兴的运动。从现状上看,我国网球在竞技和大众普及方面 都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都在蓬勃的发展之中。一个国家要实现某个体育项目的可持续 发展,就要相应地在这个项目的科研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推动这个项目 不断向前发展。这点上,我国乒乓球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我国乒乓球人不 仅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竞技理论,而且还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 论体系,引导着我国乒乓球实现了 50 多年的长盛不衰。我国网球要健康发展,在理论 科研方面,也不能单单引进国外经验,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网球科研还很落后,属于自己的成果很少,远远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虽 然,在竞技训练上,通过引进国外理论成果、聘请外籍教练等方法可以带来一些先进 的理论和方法,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无法满足我国网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成为 网球强国,就必须创立自己的网球理论体系,不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总跟在人家后面, 总在学习人家的方法和理论,而不去积极探索方法和理论。 我国奥运代表团副团长肖天在2005年冬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充分认识训 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鼓励我国体育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更加客观、 科学和实用的训练理论体系。因此,我国网球科研工作者,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同 时,也要大胆做出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即使付出很多努力只获得一点点成效,但也 为探索我国自己的网球理论体系尽了一份微薄之力。3 目前,专门探讨红土场竞技规律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本文即专门针对红土场地, 通过大量统计比赛录像,探讨职业男子网球选手红土场单打比赛的制胜机制。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机制”是指机器(可引申为其他事物)的构造和原理。因此, “制胜机制”可解 释为获取胜利的原理。网球比赛中获取胜利的原理(制胜机制)可以从技术、战术、 体能、心理、智能、场地等多方面的因素展开分析。 本文从不同场地对网球技战术的影响、红土场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每拍球出现 频率和结束频率、红土场比赛得失分分布情况、优秀网球选手红土场比赛统计数据的 比较分析四个角度出发,探讨在红土场比赛中,做好哪些环节能帮助选手获得更多胜 利。 3 肖天,2005 年冬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5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网球在近几十年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 运动的普及、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还体现在网球科研方面的进步。网球各方面的 科研从理论高度也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发展。目前,网球相关理论的研究涉及方面非常 广,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 、运动心理学(sports physiology)、技 术和生物力学(technique & biomechanics)、训练和教学(training & teaching) 、战术 (tactics)、营养学(nutrition) 、网球运动场地和器材的研究等等。4 2、1 有关网球比赛胜负决定因素的研究有关网球比赛胜负决定因素的研究 国外研究指出影响一场网球比赛的基本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参赛选手和对 手。环境因素包括场地类型、气候、和其他因素(如观众、裁判、时间)等方面;参 赛选手因素包括选手的竞技水平、战术理解力、技术运用能力、心理特征、经验打法 和训练水平、生理发育等方面;对手因素方面除了包含参赛对手因素外,还包括对手 的球路(球的方向、高度、深度、速度、旋转) 、击球方式(球的落点、选手站位、战 术意图) 、战术的长处和弱点。5 运动训练学告诉我们,影响比赛胜负的最重要因素在于选手的竞技能力高低;而 任何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技术、战术、体能、心理和智能这五个方面的 能力所决定的,其中体能有包括形态、技能及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6。不同项目,这五 个方面因素发挥的重要性不同。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揭示了同类运动项目共同规律。 根据项群理论,网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该项群的项目主要包括乒乓球、 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排球、沙滩排球、藤球和毽球等;该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 力中以技术、战术、素质最为重要;该项群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如表 1 所示。7 表 1 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 因素 形态 机能 素质 技术 战术 心理 智能 作用等级 决定性作用;重要作用;基础性作用 (引自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 ) 4 蒋伟浩,1994 年2004 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球现状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5 joan d. johnson, etc., tennis,winning eage series, 2000 6 田麦久,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2 版 7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2 版 美国教练员 paul wardlaw 认为决定比赛输赢最主要的因素是网球运动员在压力条 件下的竞技能力8。 他主张真正提高网球竞技水平要采用压力训练; 网球运动员在比赛 中存在四种压力,心理压力、战术压力、技术压力、身体压力;他提到传统的网球训 练过于将重点放在技术上,一般年轻选手都是在舒适的环境中达到对击球的“良好感 觉” ,并不能很好的提高选手驾驭比赛压力的能力;运动员在心理、战术、技术、身体 的压力下进行比赛,因此,训练课上就要为他们提供与比赛情况相同的练习和环境, 以此为比赛做好准备;压力训练时,每一项练习都综合了心理、战术、技术和身体 4 个方面的内容,使这些能力得到发展。 2、2 有关网球技战术方面的研究有关网球技战术方面的研究 网球技术方式主要包括发球、接发球、抽球、切削球、截击球、反弹球、高压球、 挑高球、放小球等。每项技术又能分化出若干小项,如发球有上旋发球、侧旋发球、 平击发球、侧上旋发球等;抽球有正手抽球、双手反手抽球、单手反手抽球等。多年 以来,国外网球科研工作者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对优秀职业选手的动作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网球各种击球的合理发力动作。9 tom veneziano 提到,良好的网球技术不单是指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发力动 作,还包括良好的击球判断能力和击球感觉。他认为提高网球技术不能等同于完善击 球动作,他肯定了动作在一定的规范内可以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实战中 自然、流畅的发挥才是根本;同时,他主张通过大量练习提高选手击球时的内在感觉, 包括对各种球的判断(包括落点、旋转、速度等因素) 、出拍时机选择、击球手感,以 真正提高网球技术。10 国外许多学者对网球选手打法类型进行了分类和定义,总体上将网球选手打法分 为三大类,底线型、上网型和综合型。 antonio martinez cascales 对高水平选手红土场技战术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运 动员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因此打法更趋向于底线进攻型;很多红土高手能很快适应 快速场地,逐渐发展成为全能型的选手。11 北京体育大学陶志翔对网球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运行模式做了研究,在战术阶 8 paul wardlaw, pressure tennis,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inc. 2000 9 中国网球协会审定,先进的击球技术,高级教练员手册,国际网球联合会,2000 10 tom veneziano,tennis myth,the truth about winning,2001 11 antonio martinez cascales, tactics for advanced clay court tennis, 10th year issue, august2002 段的划分方面,将网球每一分争夺过程即每一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发 球对抗阶段(发球与接发球的对抗) ;发接后攻防阶段(发球及接发球后的击球) ;相 持阶段(五拍及五拍以后的争夺阶段) ;并通过研究发现,发球对抗阶段和发接后攻防 阶段得分率占总得分率 63.60,失分率占总失分率 53.73;网球比赛制胜机缘在于 发球的直接得分能力和接发球攻防战术体系的得分能力高于对手。12 胡亚斌对当今职业网坛高水平男子选手硬地比赛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 究,将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发球方的前 2 拍(第 1 和第 3 拍)的战术运用过程称为 发球战术阶段;接发球方的前 2 拍(第 2 和第 4 拍)的战术运用过程称为接发球战术 阶段;第 5 拍及 5 拍以后双方运动员的战术运用过程称为相持战术阶段;通过统计发 现,发球战术阶段和接发球战术阶段得失分占总分数的 57,相持阶段占 43;他认 为当今职业男子网球技战术发展方向为力量、速度、节奏、变化。13 2、3 关于不同场地网球选手技战术对策的研究关于不同场地网球选手技战术对策的研究 ron waite 阐述了在不同场地比赛技战术采用上要有明显不同。在慢速场地,要将 底线球打的尽量深、高;采用更多的上旋,但要小心避免出浅球;发球时不要太想着 发 aces 球(发球制胜球) ,发球上网也尽量避免,除非比分为 40:0 或 40:15 领先 的情况下;对于浅球,要敢于放小球;不要试图迅速结束每一分的争夺,要有耐力, 充分做好奔跑的准备,要耐心的调动对手奔跑。中速场地赢取得分的技术要多样化, 大力发球直接得分、上网截击得分、底线快球进攻得分都可以适当采用;在这种场地 比赛的好处是,当某项技战术失效的情况下,你更容易做出调整,因为这种场地上有 丰富的技战术选择。快速场地上发球和截击是最有效的战术,大力一发将非常有效, 如果有强劲的一发,尽可能地使用;耐力变得不重要,因为回合会很少;削球和截击 会很有威胁;争取打出更多的制胜球;底线击球平击的成分要大一些,打得更重、更 贴近网。14 国外霍姆、特雷博特、哥特费雷特等学者在不同场地的技战术应对策略上也做了 类似的阐述;另外他们提到,训练中,针对慢速场地,选手要多练习侧滑步和前滑步; 学习放小球作为一种进攻和得分手段;进行大强度的身体训练,如打 4 或 5 盘比赛。 针对中速球场,选手要丰富自己的技战术打法;要灵活运用力量和旋转;学会使用各 12 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 13胡亚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5 14 ron waite, the way to play on clay, august 1999 , turbo tennis 种类型的旋转。针对快速场地,选手可以进行二对一训练以缩短训练期和提高反应能 力;完善截击技术和回击低平球的能力;练习向前跑动的能力。15 15 中国网球协会审定,参赛选手的战略战术,高级教练员手册,国际网球联合会,2000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文以 2004 年和 2005 年部分 atp 重要红土赛事的参赛选手为研究对象,其中大 部分选手为当今世界职业网坛顶尖的男子选手,也包括了部分擅长红土场的选手和部 分擅长快速场地的选手,研究对他们比赛中实战对抗过程进行录像分析统计。表 2 为 被统计所有选手的基本资料。 表 2 选手的基本情况 选手姓名 atp 最高单 打排名 打法类型 选手 atp最高单打 排名 打法类型 纳达尔 2 底线 亨曼 4 上网 费德勒 1 综合 科里亚 3 底线 费雷罗 1 底线 高迪奥 5 底线 萨芬 1 底线 纳尔班迪安4 底线 罗迪克 1 底线 冈萨雷斯 11 底线 莫亚 1 底线 加斯奎特 15 底线 罗布雷多 11 底线 普尔塔 11 底线 费什 17 底线 坎纳斯 8 底线 克莱门特 10 底线 科尔腾 1 底线 格罗斯让 4 底线 达维登科 5 底线 桑托罗 17 底线 哈内斯库 35 底线 马休 36 底线 阿卡苏索 38 底线 梅泽 33 底线 穆蒂斯 115 底线 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外网球及同项群相关资料,查询有关场地对网球选手竞技水平影响 相关资料,以及不同场地网球竞技过程的技战术、制胜规律、训练理论和方法等多方 面文献资料。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水平,分析该领域先进 的研究理论、方法和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2、2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开放式访谈方式,走访了国家体育总局 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相关人员、网球界著名教练、专家等。就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访谈的主要对象见表 3。 表 3 专家访谈对象表 姓名 职称 单位 孙晋芳 主任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 张小宁 书记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 陈亚林 训练部主任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 陶志翔 博士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王福章 国家级教练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 蒋宏伟 女队主教练 国家网球队 谢昭 男队主教练 国家网球队 余丽桥 女队教练 国家网球队 托马斯 外籍教练 国家网球队 戴斯 外籍教练 国家网球队 3、2、3 录像统计法录像统计法 3、2、3、1 统计内容统计内容 以红土场重大国际网球比赛的实战录像为统计对象。比赛录像的分布情况见表 4, 共计 30 场比赛。本次统计的比赛为 2004 年和 2005 年进行的,能反映当今红土场比赛 的特点;绝大部分比赛至少有一方是世界最顶尖选手,能反映当今最顶尖选手在红土 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 表 4 所统计比赛的基本情况 比赛名称 对阵选手 比分比赛名称 对阵对手 比分 莫亚 vs 罗迪克 30 2004 年汉堡大师赛 费德勒 vs 高迪奥 2:1 纳达尔 vs 罗迪克 31费德勒 vs 加斯奎特 1:2 2004 年戴维斯杯 总决赛 西班牙 vs 美国 莫亚 vs 费什 30 费雷罗 vs 萨芬 2:0 纳达尔 vs 克莱门特 30纳达尔 vs 科里亚 3:1 莫亚 vs 马休 23科里亚 vs 费雷罗 2:0 费雷罗 vs 桑托罗 31纳达尔 vs 加斯奎特 2:1 2004 年戴维斯杯 半决赛 西班牙 vs 法国 罗布雷多 vs 马休 20 2005 年门特卡罗大 师赛 费德勒 vs 冈萨雷斯 2:1 高迪奥 vs 科里亚 3:2纳达尔 vs 普尔塔 31 科里亚 vs 亨曼 3:1纳达尔 vs 费德勒 3:1 高迪奥 vs 纳尔班迪安3:0普尔塔 vs 达维登科 3:2 科尔腾 vs 费德勒 3:0费德勒 vs 哈内斯库 3:0 科里亚 vs 莫亚 3:0普尔塔 vs 坎纳斯 3:2 2004 年法国网球 公开赛 罗迪克 vs 穆蒂斯 2:3费德勒 vs 冈萨雷斯 3:0 罗迪克 vs 梅泽 2:0萨芬 vs 费雷罗 3:12005 年美国红土 男子锦标赛 罗迪克 vs 格罗斯让 2:0 2005 年法国网球公 开赛 罗迪克 vs 阿卡苏索 2:3 3、2、3、2 统计有关名词的解释统计有关名词的解释 本文统计内容为国际网球比赛通用的技术统计指标,统计有关名词的解释如下: 制胜球(winner) :打到使对手无法触及或回击的击球。也叫“主动得分” ,是反映 选手攻击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ace:选手发球进入有效发球区内,造成对手无法利用球拍触击到该发球而失分。 是制胜球的一种,是反映发球进攻力的指标之一。 双误:在发球局中,一名选手有两次发球机会,第一次发球失误后不失分,还有 一次发球机会,但是第二次发球也失误的话,就失掉这一分,这种情况叫做双发失误, 即双误。双误某种程度上反映选手发球稳定性或心理稳定性。 非受迫性失误:未受到对手压迫性的进攻,自己在进攻或防守中出现的主动失误。 它是反映选手技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受迫性失误:在受到对手压迫性进攻下己方出现的失误。能侧面反映对手给己方 施加的进攻压力。 一发成功率:第一发球成功次数占第一发球总次数的百分比。反映第一发球的稳 定性。 一发赢球率:比赛中,选手第一发球进入合法区域后延续所产生的任何技术行为 的得分球数除以第一发球成功球数所得的百分比。反映选手在第一发球战术系统的技 战术水平。 二发赢球率:比赛中,选手第二发球进区后延续所产生的任何技术行为的得分球 数除以第二发球成功球数所得的百分比。反映选手在第二发球战术系统的技战术水平。 发球贡献率:发球成功率与发球赢球率之积。它是反映发球对比赛产生得分效果 的重要指标。发球局的总体发球贡献率=发球局总体赢球率。 接发球赢球率:选手接发球时所赢得的分数除以接发球总次数的百分比。它是反 映选手接发球局技战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网前得分率:选手在比赛中网前所得分数除以上网次数的百分比。通常情况下, 上网次数只计算选手来到网前以后,必须有一方得分的情况。反映选手网前技战术能 力。 穿越球:指选手面对对手在网前的情况下,成功击出对手无法触及并落在界内的 球。也属于制胜球,反映选手在面对对手上网情况下的攻击能力。 破发机会数:比赛中,在某一局,接发球一方只要在赢下这一分就能取下该局的 胜利,这种机会也叫“破发点” 。 破发成功率:破发成功的次数除以破发机会总数所得的百分比。反映选手把握关 键分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为一个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3、2、3、3 统计表的设计统计表的设计 本课题统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 (一)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拍数情况。 记录每一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分双方运动员的击球次数,并记录每分结束时该过程 的拍数。 (二)基本单元竞技过程选手的得失分情况。 目的是准确反应选手每一个得分的情况。因此对网场地上得分的各种可能进行了 分析,将其分成若干种情况,每一分结束时,在选手的得分所属的情况下面打“” , 就能清晰表明每一得失分情况。统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网球比赛的每一分得失有两种可能,第一选手的主动得分,即制胜球得分, 包括:发球制胜球(aces) 、击球中的制胜球。第二,因对手的失误而得分,包括对 手非受迫性失误和受迫性失误。 (2)以场上位置来分的话,网球比赛技战术可以分为底线和网前两大战术系统。 (3)以发球和接发球来分,网球比赛技战术有可以分为发球和接发球两大战术系 统。 综合考虑,网球比赛中有 8 种得分的可能:1、aces;2、底线制胜球(分为正手 制胜球和反手制胜球) ;3、网前制胜球;4、对手双误;5、对手底线非受迫性失误(包 括正手和反手) ;6、对手网前非受迫性失误;7、对手底线受迫性失误;8、对手网前 受迫性失误。根据这些情况做出统计表格,观察录像时,在每分结束时,在表格相应 处“” ,另外对红土高手常用的得分还将做上相应标志,例如,正手放小球制胜球, 则在正手制胜球对应的地方打“x”。 (三)每盘、每场球比赛选手的技术统计数据。 通常每场/盘网球比赛都会有一个相关选手的技术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反应了选手 在这场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情况。这些数据主要包括:一发成功率、一发赢球率、 二发赢球率、接发球赢球率、发球贡献率、网前得分率、破发成功率等等。选定若干 名有代表性的选手作为统计对象,通过每一分的统计过程记录下相关数据,并参考比 赛录像中出现的相关技术统计数据,最后计算出选手的统计数据。 3、2、3、4 统计操作统计操作 正式统计之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熟练自己统计技巧,并记录录像中出现 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确认自己统计的准确性。待已经准确熟练地掌握统计技巧 时,正式开始统计。所有统计数据均有本文作者一人完成,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 致性。 3、2、4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通过统计获取 3 万余统计数据,对所获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常规性分析。运 用 excel2003 进行统计学处理,从繁杂的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规律性信息,进行定量分 析。 3、2、5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根据网球有关理论知识,对文章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 规律。 4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4、1 场地对网球选手技战术的影响场地对网球选手技战术的影响 球落地反弹后的速度、运行轨迹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而这又制约着选手技战 术水平的发挥16。总结起来,影响球反弹的因素包括:1,球落地前的运行轨迹;2, 场地表面的质地和垂直方向的弹性;3,球旋转的方向和速度;4,球落地前的速度;5, 球本身的特性;6,气候情况(风、气温、湿度等)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将着重研究 场地和球相互影响的情况。 不同材质的场地弹性不同,表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也大大不同,这些因素对 球的速度和弹跳有着明显的影响。表面越光滑的场地,摩擦力越小,球速越快;表面 越粗糙的场地,摩擦力大,球速越慢。通常来讲,草地上球速最快,红土场球速最慢, 硬地和地毯场地根据合成材料的弹性和表面粗糙程度球速又有不同,但都介于草地和 红土场之间。 多年来,国外科研工作者对网球场地和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研 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不同场地是如何影响选手技战术发挥的。 4、1、1 不同场地对球反弹角度的影响不同场地对球反弹角度的影响 4、1、1、1 不同场地对球反弹角度改变的规律不同场地对球反弹角度改变的规律 网球在落地反弹前后与地面的夹角会因场地而发生改变。一位多年致力于网球相 关科学研究的专家,howard brody 教授论述了一条规律,揭示了不同场地和不同旋转 的球如何影响球的入射角度和出射角度。 这条规律为:场地越快,摩擦力越小,球反弹后出射角越小;场地越慢,摩擦力 越大,出射角度越大;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出射角度的大小是下旋球平击 球上旋球,旋转越强烈,趋势越明显;在摩擦力越大的场地,旋转和场地间的相互 作用效果越明显。17 jani macari pallis 博士, 带领一支研究小组, 利用高速摄影器材在美国网球公开赛、 法国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采集第一手资料,以研究网球与场地相互间 的影响、脚步移动、发球速度和球飞行轨迹等内容。实验中,他们分别使用美网专用 球、法网专用球、温网专用球分别在红土、硬地和草地上,测量球落地反弹前后与地 16吴琳干编译,不同场地表明对网球技战术的影响,网球天地,1999 第 12 期 17 howard brody,tennis science for tennis players,university of penn, press, 1987 面角度、反弹高度和反弹距离、反弹前后速度变化等项目。他们根据球旋转的性质和 速度不同,大致将球分为六种: (1)平击球:0 转/分钟; (2)弱上旋球:900 转/分钟; (3)中等上旋球:1500 转/分钟; (4)强烈上旋球:3000 转/分钟; (5)中等下旋球: 1500 转/分钟; (6)强烈下旋球:2500 转/分钟。表 5 显示不同旋转的球,在不同场地 入射角度和出射角度的差别。18 表 5 不同旋转的球在不同场地上弹跳前后的角度 平击球 弱上旋球 中等上旋球 强烈上旋球 中等下旋球 强烈下旋球 入 出 差 入 出 差 入 出 差 入 出 差 入 出 差 入 出 差 红土 26.5 37.5 11.0 25.5 34.4 8.9 22.8 28.3 5.5 24.1 24.5 0.4 23.7 37.9 14.2 20.1 30.1 10.0 硬地 23.9 32.9 9.1 26.6 33.1 6.5 21.9 27.4 5.5 25.1 24.8 -0.3 24.6 40.8 16.2 20.6 29.7 9.1 草地 24.9 29.4 4.5 25.3 28.7 3.4 22.8 23.2 0.4 24.8 18.6 -6.2 21.6 24.4 2.8 23.1 29.1 6.0 注:用球同为美网专用球(us open) ; “入”指入射角, “出”指出射角, “差”指两者差值;单位为度。 (数据来源于 ball/court interaction,帕利斯) 表 4 的数据可以看出,球在不同场地反弹后出射角度的大小表现为红土硬地 草地;不同旋转的球反弹后出射角度为下旋球平击上旋;旋转对球反弹影响程度 是红土和硬地明显大于草地。网球届公认,法网红土场和温网草地分别是慢速场地和 快速场地的典型代表,而美网硬地属摩擦力相对较大的中速场地,pallis 博士所得数据 和 brody 教授总结的规律非常的吻合。 4、1、1、2 出射角度不同对球速的影响出射角度不同对球速的影响 球在不同场地上出射角度改变不同,对选手击球时感觉上会有什么影响?下面的 分析将对此做出回答。 在回击来球时,许多选手感觉在红土场上即使对手的球速很快,但是球在落地后 会变慢很多,有充分的时间引拍击球,在硬地和草地,尤其是草地,对手的快球落地 后减速较少,回击时会感觉非常局促。在此,我们借用 brody 教授的理论对此现象进 行分析。 18 jani macari pallis, ball/court interaction, follow the bouncing ball, 2002 图 1 球反弹后速度分配示意图 如图 1 所示,球在触地反弹后,在上升阶段,球速 v 可以分解成水平速度 vx和垂 直速度 vy。反弹的角度越小,意味着更大的水平速度和更小的垂直速度。更小的垂直 速度,意味着球不会弹的很高;更大的水平速度意味着球将更快冲向你飞来你不 快速挥拍的话很可能就错过最佳击球时机。相反,反弹角度越大、意味着水平速度越 慢,而垂直速度越快。水平速度慢则表明你有更多的时间来判断来球选择最佳的击球 时机;垂直速度更快则表明球会跳的更高,回落的时间更久。 可见,球反弹后的水平速度 vx取决于反弹后速度 v 和反弹后的出射角度;如果 不考虑场地因素的话,加快球速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击球出拍速度和减小球的入 射角度。同等条件下,不同场地出射角度是红土硬地草地,因此反弹后水平速度 vx表现为红土硬地草地。 图 2 球落地反弹后运行的轨迹 court1:快度场地(如草地、光滑的硬地等) ;court2:慢速场地(红土场地) ;7ft 指假如你在 7 英尺(约 2.14m) 处接球的话;红点、蓝点、绿点表示球在反弹之后相同时间内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 图 2 表明速度、旋转、入射角度等性能相同的球在不同场地上反弹后的不同效果。 如果你站在离球落点 7 英尺(约 2.14m)的地方回击来球,快速场地上水平速度较快, 球会很快朝你飞来,你接球时会更局促;而在慢速场地,球速则慢了许多,你将有更 多的时间回球。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看似凶狠又也不乏角度的击球,在快速场地能一拍 致命,而在红土场,红土高手却能一次又一次跑动到位,从容地回击。 结合球的不同旋转对出射角度的影响就可得出:相同条件下,由于出射角度是上 旋平击下旋,因此,反弹后水平速度 vx应该是上旋平击下旋。 4、1、2 不同场地对球速度的影响不同场地对球速度的影响 上面分析了反弹后不同出射角度对球水平速度 vx的影响, 下面部分将研究球反弹 之后场地对总体球速 v 的影响。 pallis 博士的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测得不同旋转的球在不 同场地上反弹前后的速度,及速度减损比例()如表 6 所示。 表 6 不同旋转球在不同场地反弹后球速的变化 平击球 弱上旋球 中等上旋球 强烈上旋球 中等下旋球 强烈下旋球 前 后 减(%) 前 后 减(%) 前 后 减(%)前 后 减(%)前 后 减(%) 前 后 减(%) 红土 29 18 38 31 21 32 35 26 26 37 31 16 31 17 45 31 18 42 硬地 32 20 38 35 24 31 37 28 24 36 30 17 29 15 48 28 16 43 草地 35 18 49 38 21 45 39 24 38 39 28 28 36 18 50 33 16 52 注: “前”指反弹前速度; “后”指反弹后速度; “减”指速度减损的比例。 (数据来源于 ball/court interaction,帕利斯) 结果出人意料,无论是平击、上旋球还是下旋球,反弹之后,在红土场的减损程 度与硬地的相差无几,反而是在公认最快的草地上速度减损最大。即同样速度的球, 反弹后速度 v 反而是硬地和红土要大于草地,这居然和人们普遍的认识背道而驰。 上文分析让我们知道,人们平时说的 “快” ,主要指的是水平速度 vx,这才是影 响网球运动员击球时“快慢”感觉的根本因素。在这点上,pallis 博士对球落地后水平 速度 vx的测量结果表明,草地仍是最快,硬地次之,红土场最慢。草地上总体速度减 损大很可能与草地自身的弹性差,湿度大有很大关系。但由于水平球速 vx很大程度取 决于出射角度,由于光滑的草地上球反弹后出射角度最低,因此水平速度 vx比硬地和 红土场快。而红土由于出射角度最大,本身弹性又不如硬地,所以红土场球速明显慢 于草地和硬地。 不同旋转的球反弹后速度 v 的减损程度是下旋平击上旋,在较为光滑的 草地,这种旋转的作用效果较小。即落地前速度相同的球,反弹后的速度 v 表现为上 旋球平击球下旋球。 4、1、3 场地因素对制胜机制的影响场地因素对制胜机制的影响 不同场地,球反弹后速度、运行轨迹就不同,对选手技战术产生很大影响;技战 术对策改变,制胜机制也随着有所调整。以下从场地对技战术造成的影响出发,探讨 红土场制胜机制。 4、1、3、1 对发球技战术的影响对发球技战术的影响 发球根据旋转的不同,可分为上旋发球、侧旋发球、平击发球、侧上旋发球等; 平击成分加大球速 v 就加快;旋转成分加大,旋转就加大,但 v 会相应下降。选手接 发球感觉的“快慢”取决于水平速度 vx,归纳起来,其决定因素包括球落地前速度 v, 落地时入射角度、球的旋转和场地因素。 快速场地摩擦力小,球反弹后出射角小、旋转的作用也较小,快速场地上要提高 球的水平速度,只要让保证球速度 v、控制较小的入射角度就能行了。另外,在快速 场地,就算速度较慢的二发,对手也没有太充足的时间做大幅度挥拍攻击。这造成许 多优秀选手的发球策略是:第一发球攻击性第一,稳定性第二;一发加大平击成分, 这样既能加快速度,又能减入射角度这种球威胁非常大,角度稍大就有可能发出 aces;第二发球加大旋转以保证稳定性。因此,许多快速场地的高手拥有高大强壮的 体魄,炮弹般的发球,超过 30%的发球直接得分率,这正是他们制胜的法宝之一。 红土场摩擦力大,球反弹后出射角大,水平速度 vx大打折扣。以快速平击球攻击 对手的战略不在那么奏效:第一,平击发球在红土场反弹后水平速度 vx减损很大;第 二,平击球入射角很小,出射角度加大后,垂直速度加快,反而会弹到一个合适的回 球高度,一旦角度不佳就有可能被对手借力击出进攻力很强的接发球;第三,平击成 分大的发球成功率低,而更多的二发在红土场上就意味更多受攻击的风险。因此,红 土场“进攻性第一,稳定性第二”的一发策略效果削弱。 在红土场,由于速度慢,二发受攻击性的可能性上升,所以保证较高一发成功率 更为必要。因此,红土场有必要加大一发上旋成分,这样的好处有:第一,虽然球速 v 降低,但上旋球落地后水平速度 vx较快,保证了一定的威胁性;第二,上旋球过网 的弧线高低变化幅度大, 即入射角可大可小, 这样的好处有: a 能大大提高发球成功率; b 入射角控制得小,水平球速 vx就很快,杀伤力强;c 入射角控制得大,弹跳就会很 高,给对手的接发球造成困难。许多红土高手没有炮弹般的发球,但是很好的利用上 旋既保证了很高的一发成功率,又保证了一定的一发威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1、3、2 对底线技战术的影响对底线技战术的影响 和发球的情况相似,快速场地上,要保证球的攻击性,选手只要让球落地前速度 更快,落地时入射角度更小就行了。因此,硬地高手多采用半西方式或东方式握拍, 击球时平击成分较大,击球风格为球速快,弧度平。 在红土场上,球反弹后出射角大,水平速度变慢。加大平击成分以“快”制胜的 战略效果明显降低:第一,平击球反弹后水平速度 vx减损很大;第二,平击球入射角 小,反弹之后出射角加大,反而会跳到一个合适的回击高度;第三,平击球稳定性不 高,不利于多回合相持。因此,在红土场,加大击球上旋成分能带来很多好处:第一, 上旋球是落地后 vx相对最快的,有一定威胁性;第二,上旋球弧度可高可低,带来许 多好处:a 稳定性强,便于多回合相持;b 在防守或相持时,弧度可以控制的更高一些, 这样的回球稳定性非常强,落地后速度减损少,反弹高,虽然看似不快,却能给对手 制造麻烦;c 在进攻时,采用弧度较低的上旋球,这种球落地后出射角度小,水平冲力 大,攻击性十足;d 遇到对手上网时,可击出贴网上旋球,过网急坠,直接穿越对手, 或让对手在网下做防守性截击。可以发现,红土高手有很多采用纯西方式握拍,这样 不仅适合打出强烈上旋球,而且也适合红土场球的弧度较高,反弹高的特点。因此, 多数红土高手底线击球的特点是“转” 。 另外,由于红土场摩擦力大,下旋球在红土场的回弹性加强,拥有出色的底线放 小球技术无疑让选手增加了一项有效的进攻手段。在多回合相持中,时不时采用放小 球,时常会制胜得分或创造出得分机会。许多红土高手都有放小球的绝活。 4、1、3、3 对网前技战术的影响对网前技战术的影响 网前的重要技术是截击,截击球通常带有下旋。网前截击是网前型选手(如网坛 天王桑普拉斯)进攻的重要手段。他们通常拥有出众的发球能力和网前技术,但底线 能力一般。他们时常在发出一记强劲的发球后直接来到网前,或者在对打中利用一个 较高质量的击球,来到网前,在网前和对手周旋,争取得分。由于上网时没有确立绝 对优势,因此通常不能保证一拍截击就能制胜得分,他们上网战术通常是: (1)发出 一记较高质量发球(或击出一记较高质量的底线球) ,向网前移动(2)对手将球 回过来,就用截击打一板落点深、角度较大、弧度低的下旋球(第一截击)(3) 封住网前角度,给底线对手施压,迫使其失误(4)对手再将球回击过来时,就利 用第二拍大角度的网前球主动得分。这种情况下,只有处理好前两步,才有可能实现 后两步的战术目的。 快度场地,发球威胁大、底线击球的速度快,网前型选手很容易实现第一步,理 想的情况下,在第二、三步就能结束战斗;不理想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拍截击打出的 下旋球又低又平,速度很快,大大限制了对手的回球质量,因此,可以在第四步结束 战斗。理论和实验都表明,下旋球速度减速最大,且反弹角度相对最大,因此水平速 度是最慢的。造成第一拍截击打出的下旋球威力如此巨大的原因有:1,这种下旋球一 般都有极小的入射角度,出射角度相应很小;2,在摩擦力相对小的快速场地,下旋球 加大出射角度的效果明显降低;3,下旋球落地后速度 v 减少最多,使垂直速度 vy很 小,因此反弹高度很低;4,在摩擦力小的场地,高速球以小角度触地时时常产生滑动 现象。可见,在越光滑的场地,这种网前打法越奏效。 在红土上,场地摩擦力大,球速慢,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一、下旋球与场地间 的相互作用明显加强,球反弹时出射角变大;二、球的滑动现象也变得不明显。因此, 网前选手第一拍落点深的截击球质量大大降低,变的比快速场地上更高、更慢,底线 的对手有更充分的时间跑动到位做出较主动的反击。这就给网前型选手制造了巨大麻 烦,当他们打出一记不错的第一截击时,会发现对手时常能跑动到位,做出高质量的 回击,让自己很难处理,甚至被穿越。因此,网前型选手网前战术中的第三、四步在 红土场是很难实现的。 另外,一些上网好手(如桑普拉斯)时常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