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doc_第1页
2019年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doc_第2页
2019年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doc_第3页
2019年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doc_第4页
2019年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最新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篇一:安阳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调查报告 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 班级: 组长: 电话: 组员: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瑰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以其体现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体现文化脉络的传承性和生态环境和谐性等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对安阳文化遗产的现阶段保护情况,分析了公民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公民对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也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群众认为应该开展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调查对安阳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积极的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为安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安阳市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调查目的 了解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对策。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学生、社会群众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学生及社会群众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安阳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了解、及今后的对策等。结果表明只有5%的对本地区文化遗产较了解,只有25%分人会积极主动去参加一些文化保护的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安阳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330年,盘庚将都城从奄迁到殷,以后273年商朝不再易都。可以说,安阳是我国有确切历史可考的第一个都城。安阳还是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的故乡,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安阳殷墟在20XX年已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大遗址名单的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隋唐著名的瓦岗寨起义地,岳飞故里等许多文化遗产都坐落于安阳。20XX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正式开馆,这不仅体现了安阳地区作为中国文字之乡的地位,更为安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同年,魏王曹操墓在安阳被发现同样也为安阳作为一个文明古城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从小南海文化遗址到殷墟,再到红旗渠,每个时代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文明的痕迹。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声高涨 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文化基因。我国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003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20XX年2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并决定从20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XX年11月,河南省在郑州等6城市同时启动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决定从20XX年起,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为“河南文化遗产日”。20XX年5月,经安阳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把每年的7月13日定为“安阳文化遗产日”,对以殷墟为代表的地方文化遗产进行集中保护宣传,在全市营造保护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民间保护、拯救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三)安阳市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逐年加大 随着安阳市经济的发展,安阳市委市政府日益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明确提出了“文化兴市”的战略,依托殷墟和红旗渠两大照牌,力争将安阳市打造成文化强市,以期形成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态势。同时,重新规划市区, 进一步整合各区职能,将整合后的区按功能分为行政区、教科区、殷商文化区、工业区等,突出了城市的文化功能。 二、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 安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 (一)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部分文化遗址消失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这一现象在安阳表现得也很突出,比如老城区的破坏,就很令人痛心。现在安阳老城区的城墙已经所剩无几,老城区的整体面貌也因为道路的扩充而面目全非。 (二)历史文化资源存在安全隐患 全国历史文化资源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安阳的文化遗产也普遍存在安全隐:唐塔是国家级文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长期在麦田里矗立,默默地忍受着雨打风吹;小南海石窟又称万佛沟,大部分石佛头像被盗或被毁,幸存的也多风蚀雨湮,模糊不清;岳飞庙内的很多珍贵的碑刻被露天搁置,使人心生寒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一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三)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是非常艰辛的,除了那些原本就为文化传承付出的人们,很少有人会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化发展的社会同时也将导致传承人的老龄化,如果政府不采取相应措施,那么文化传承将面临危机。这是一个长期的规划项目,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一个城市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应该传承前代的文化。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不是城市的包袱。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四)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 一方面,管理部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因而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因而不能很好的尽到职责。很多文物单位都是承包经营,经费自理,这就弱化了管理部门的职能,使历史文化资源得不到更好的维护和开发。所以,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瓶颈。如何理顺机制,突破这个瓶颈,是今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滞后的原因 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滞后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 (一)、传统手工艺产品价格低廉,后继无人,造成传承困难。 (二)、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传统艺术失去土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存在局限性,现今阶段安阳的古城保护对象仍以文物保护为主,使很多非物质文化濒临绝迹。如何让安阳老城悠久的文化得以传承,如何展示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安阳老城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重要。 (三)、传统文化边缘化,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处在落后地区的文化处于渐渐式微的状态,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逐步失去。 (四)、经济化的现代社会,驱使人们去追求利益,确忽略了文化追求,自然失去对文化遗产保护关注。 (五)、传承人老龄化等。 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一)整合安阳历史文化资源,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组织专家、学者,对安阳境内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发保护方案,对文化内涵相同或相近的资源归类,找出最具代表性的资源作为品牌,带动其他文化资源的开发。 (二)整合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走联合开发道路,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互补众所周知,东北四城市实现了文化资源的联合,推出了水(大连)雪(沈阳)雾(长春)冰(哈尔滨)游,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开了个好头。安阳与周边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互补性,也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这样既能整合各自的历史文化资源,又能促进区域经济。 篇二:区域性历史名胜及旅游资源状况调查之安阳版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区域性历史名胜及旅游资源状况调查安阳 姓名:赵文琪 学号: 班级: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刘俊娜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 区域性历史名胜及旅游资源状况调查安阳 一、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安阳市 调查对象:安阳市各景区 调查方法:网络调查及部分实地调查 二、前言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为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大方鼎在安阳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当今中国所能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而选取这个城市作为论文主题的最重要原因并非是因其悠久的历史,也并非因其美丽的环境,而是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安阳之于安阳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每个人都尤其热爱自己的家乡,然而对于以农业安身立命的河南人来说,安土重迁的思想尤为根深蒂固。因此本文旨在以一个土生土长的安阳人的角度分析安阳的旅游资源,并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安阳的景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主体 安阳市是河南省地级市,简称殷、邺,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点,西倚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安阳的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25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安阳出现了小南海文化。远古时期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和亳建都,并葬于此。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而真正让安阳名扬天 下的是殷商的建都以及震惊世人的甲骨的出土。郭沫若有言,曰:“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安阳的历史地位,更证明安阳是一做有着悠久历史及深刻内涵的文化之城。而相应的、安阳并不仅仅因为甲骨的出土而成为一座只有历史的老城,安阳因其坐落于太行山脚下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享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尤以太行山大峡谷著名。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壶关县东南部、河南安阳林州市北部的太行山区,全区分为壶关林州太行大峡谷和林州太行大峡谷两个独立景区。林州太行大峡谷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主要包括泉潭叠瀑桃花谷、百里画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岩三大部分,总面积8900公顷,境内群峰峥嵘、流瀑四挂,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红旗渠,不仅是秀美风光的体现,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20世纪60年代,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质极端匮乏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凭着“重新安排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个春秋建成了“生命之渠”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点“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唯有赞叹! 安阳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2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4处,风景名胜区4处,博物馆若干。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安阳自然没办法与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比肩,但它有着这些城市所不具有的人文底蕴,漫步在安阳的街头,躲雨在屋檐下,油然而生出的是一种温文雅致的情怀。 尽管我很爱我的家乡,但客观地、我不得不承认,安阳的历史名胜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宣传不足 安阳市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水生态、众多的历史名人,但是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安阳旅游资源的宣传领域主要局限于安阳旅游资讯网、安阳旅游之声等市级媒体,力量薄弱、影响有限;安阳市的各个相关单位也没有建立统一战线,仍然是各自为战。以上诸多宣传方面的不力直接导致了各旅游景区的对外影响力小,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整体看, 除殷墟博物苑、红旗渠等少数景区外,安阳所辖各县景区的宣传推介工作较为薄弱,在新闻媒体上的广告少,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安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二)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而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开发中确实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急功近利等短视行为。更有甚者,有个别开发商为了多获利不顾景区的可容纳量,盲目售票导致景区人满为患,垃圾遍地,更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发生一故。在8月11日8月15日山西平顺通天峡(隶属太行山脉风景区)举办的针对安阳地区的免票活动中,安阳市民蜂拥而至,在较狭窄的一线天和一些比较窄的上山路径上游客排成长龙,甚至有些游客排队近一小时还无法通过,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需要通过限制上下山时间以此控制人流方向避免造成交通瘫痪,给游客的时间安排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在爬山过程中举目可见遍地垃圾,这与游客走出家门观赏风光的初衷背道而驰,虽然这与游客的个人素质也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景区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也是遍地垃圾的一大诱因。窥一斑而可见全豹,太行山脉的这些景区都存在相似问题:垃圾遍地,因环境所限导致的游客实际容纳量与开发商期待容纳量不相符等。 (三)现代化的发展与老城的定位产生的冲突 在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旧时街道、旧时居民楼、旧时马路已无法满足车水马龙、鳞次栉比的现代快节奏生活,因此需不断的开发旧城建设新城,旧城因此而被拆迁,再无法保持其古色古香的原貌,一些胡同窄街不得不因为不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或是影响市容而被拆迁,先是北大街,再是南大街,这两条安阳市最著名的繁华商业街被拆迁重建,但遗憾的是,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却再不是旧时味道? (四)门票价格与景区价值不符 据数据所知,殷墟博物院的门票为80元,h里城、岳飞庙等景点均为40元,红旗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