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2005 年 9 月 18 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发布会上报告: 我 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 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早在 2004 年 3 月 30 日,中宣 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体育 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内容,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然而,通过对新乡市 13 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新 乡市中学武术课开课率很低,真正上过武术课的同学只有 186 人,占 30%,还有 70%的 学生没有上过武术课,武术教学情况很不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学校领导 对武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环境差,硬件设施不足,专业的武术教师数量不足,没 有适应的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数量少,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武术器材;一般的体育教 师武术素质偏低,不能更好的展示武术套路及动作的优美之处,动作讲解不够深入,讲 不出动作的实用之处,对教材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没有抓住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 精神的宗旨,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武术配乐和多媒体网络教学运用不够;学生对武 术缺乏真正的了解,学生获取最多的信息是通过电影、电视中的武侠片,而导致学生对 武术产生误解,认为武术练好之后就是能够“飞檐走壁、隔空取物”等,当学生真正学 过武术后,就会觉得与想象中相差太远,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善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的建议;完善武术教学制度、加大武 术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武术师资建设和武术教师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民族精 神、纠正学生学习武术的态度。 所以本研究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等手段,了解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 以及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为新乡市武术教育 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对弘扬传 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 iii abstract september 18, 2005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held the second conference on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and later reported: the physical health of our students has been continuing to improve ,however, the qualities of endurance, speed and power have been continuing to decline, for example, overweight rate is always up, the same with high rate of poor eyesight. on march 30, 2004, the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together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requirements that schools for 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program for the of education: which ordere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add the content of chinese wushu arts, to nur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s . however,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13 secondary schools in xinxiang city, w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umbers of wushu classes in middle schools are very low, only 186 people, 30% of the students had, the situations of wushu teaching are not optimistic at all. the main reasons caused this situation are: school leaders stress little attentions on the wushu teaching, also including the poor teaching situations, inadequate teaching hardware, numbers of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wushu teachers, they have not adapted to the wushu art teaching space, equipment, most schools do not have any wushu equipment: wushu arts, in general, few numbers of qualifi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n better show the beauty of wushu and the actions of wushu do not explain in depth enough, and the understandings of wushu and its cultures and the purposes of fostering it the national wealth behind are not that accurate. the lack of advsnced teaching philosophy, martial music and multimedia result in the loose of real interest to wushu, in most cases, students obtain iv information from the action films, which misled their understandings to chinese wushu , when the students really learned gongfu, they will feel being too far to their imginations and eventually lose interest to wushu. these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s need resolving in time. the teaching of wushu should be well supervised and managed to publicize and promote our national spirits, and to correct the attitudes of students to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wushu arts i decided to proceed by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an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wushu art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and to find out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martial arts teaching, thus proposing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education in xinxiang city. i hope that this paper can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s and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s. keywords: secondary schools;wushu arts;teaching;survey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据我所知, 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括其 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 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 本人完全了解并同 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 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 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 以采取影印、 缩印、 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1 前言 1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2005 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共 同组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005 年 9 月 18 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二次国 民体质监测结果发布会上报告: 我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 耐力、 速度、 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 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此种情况表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研究员耿培新教授 2009 年 11 月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铁塔 讲坛” 讲到: 中学体育教育应该以教育知识、 技能为学习内容、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强体质为目的是体育课程的专务。不能弱化本质,自废武功。他还提到新中国体育 课程教材必须走自己的建设之路。 世界上没有完全适合中国教育的现成模式, 必须经过 学习、吸收、改造才能使之适合中国的学校体育实际。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自然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早在夏代武术就 成为教育的主要部分。周代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前四艺 均有着丰富的武艺内容。“六艺”教育,强调文武兼能,并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唐朝 长安二年 (公元 702 年) 武举制正式建立, 仕宦之诱, 无疑能激发更多的人的习武热情。 新中国成立后,1956 年教育部颁布的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学大纲中就 编写了武术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唯一一项被列入体育教材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961 年武术纳入体育教材体系。2001 年 9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武术被列为中学体育课必修内容。2004 年 4 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 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 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等, 为落实纲要精神,为在学校领域实施武术教育改革提供 理论依据,2005 年 3 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邀集全国百余位武术研究领域的专 家、学者,组建了“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展开了新中国成立 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学校武术教育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仍有 70.3的学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2 校没有开设武术课。2009 年 6 月 30 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 艺术教育司在京举行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开题 仪式,这表明中国武术段位制将进入中小学课堂。 综上所述, 国家对中学武术教学非常重视, 但是具体的武术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如 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弘扬武术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是 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尤其是作为武术研究生的我更应该担当此任。 新乡市是豫北地区 重要的城市之一,有着 1400 年的文化历史,交通便利,在豫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中国期刊网上没有查到有关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的文献, 由于原来的工作便利通过对 新乡市部分中学武术教学情况的实地考察发现, 现代武术研究区域的不均衡和武术发展 区域的不均衡。所以本研究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等手段,了解新乡市中学武术 教学现状,以及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为新乡 市武术教育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1.2 文献综述 由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输入“中学与武术”搜索 2000-2009 年所有期刊文 献,共搜得与武术教学有关的文章 223 篇,其中直接研究中学武术教学的文章 85 篇, 并对这 85 篇文章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归类总结出: 有关区域武术教学的文献 21 篇, 其 中没有关于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方面的内容; 有关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有 23 篇; 有关武术教材研究的有 5 篇;有关武术教师研究的有 3 篇;有关武德、武术文化、民族 精神研究的有 4 篇。 1.2.1 武术教材的研究 对武术教材的研究大多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如:黄山在我国中学武 术教材、教法研究中指出:中学体育课武术教材的难度较大、内容竞技化、学生对教 材的兴趣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建议:教材的改革要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材的 改革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弘扬民族传统为宗旨。戚欢欢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 和教法研究现状分析指出:1 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陈旧赶不上现代学生的需要。2 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主要还是以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为主。3 武术基本 功创新很少。以上情况说明了现行的中学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1 前言 3 武术教材的改革不仅要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弘扬民族精神, 而且符合青少年 身心发展的需要。 1.2.2 武术教法的研究 戚欢欢在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和教法研究现状分析 中依据体育教学论中教学方 法的层次,将武术教法的研究分为“教学方略层次的研究”; “教学方法”层次的研究; “教学手段”层次的研究。并得出结论认为把新的教学原理运用到武术的教法改革中, 为武术的改革探索了新路,促进了教法的现代化。但是,对武术教学的特殊性考虑还不 够,把武术教法同一般体育的教法等同:另外,以上的教法改革大部分还停留在以教师 为主的教学理念阶段,还欠缺对武术本质特点和学理研究。 1.2.3 武术教学内容的研究 翟少红、 蔡仲林在 初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内容的构建中学武术技术体系 与模式的研究 指出各省新编教材体现了新大纲指导下一些新的变化, 然而在武术技术 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方面,如何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有欠缺。主要体现在 1 教学内容设置年级不合理,名称相同,容量各异人为的评价难度加大。2 技术体系的技 击特征处理上存在不足。3 习练形式比较单一。这说明武术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中学教学 的需要。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新颖有趣,体现出广泛的适应性。 1.2.4 武术教师的研究 朱清华21 世纪武术教师的素质中指出:武术教师的素质成分主要包括:教师 的职业道德和理想、文化素质和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及 人格魅力等。翟少红等在初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内容的构建一文中认为:中小 学武术开展不好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因素有两个, 其中之一就是体育师资的武术素质需 要提高。以上的观点的确能够提高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水平,但是现实情况反映出:一 般的体育教师很难胜任武术教学工作,应该以培养专职的武术教师为主。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4 1.2.5 区域武术教学的研究 方礼钦在广西沿海地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在广西 沿海地区有 13.3%的中学开设了武术课。刘逢翔等在山东省城镇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 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山东省有 87.6%的城镇中学有武术教学内容。以上的研究结 果表明, 我国的中学武术教学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引起差异的原因很 多,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武术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 “弘扬武 术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仍是我国中学武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1.2.6 武术教学场地、器材的研究 研究发现没有专门关于武术教学场地、 器材研究的论文, 有关器材场地的论述都是 零星的作为武术教学论文相关的一部分出现: 如: 毛伟伟在 中学武术教学问题的研究 中认为,大多数中学没有专门的武术教学场地,只是在操场、田径场或室外的空地。武 术课和其他的体育课同时在一块上,互相之间都有影响,很难保证上课质量,在天气不 好的情况下武术课也无法正常进行,且学生容易受伤。另外,大多数中学没有相应的武 术器械,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韩林在武术之乡徐州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研究 一文中提出场地器材不足而导致教师缺乏热情, 相应的对武术教学的建设与投入 不足,使得在中学武术教学遇到严重阻碍。 这些研究现状反映出,武术作为中国的文 化瑰宝,有着其广泛的适应性,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练习的方法,同时也反映出 大家没有把武术教学场地、 器材作为研究重点来对待, 对它们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 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 综上所述:中学武术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符合现代中学生的需要;教法简单枯燥, 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管理滞后,达不到纲要要求标准;经费投入不足,致 使武术教学受限; 体育教师武术教学水平低, 很难胜任武术教学等问题, 是我国中学武 术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对于区域武术教学发展的不平衡和武术本身特有的优越性怎样 与武术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研究有些不足。本人通过对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 究, 找出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的方法 和对策,以促进新乡市武术教学的发展。并且对我国不同区域武术教学的平衡发展,弘 扬武术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通过河南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上查阅、搜索有关“武术与教学”文献 85 篇, 并对资料进行归纳与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和目的,在经过专家咨询和反复修改后,设计了新乡市中 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学生和教师二部分。后经过 2 名教授,2 名副教授,2 名中学高级教师认定,问卷效度能够符合研究的需要。调查范围以新乡市为中心,东到 长垣县,西到获嘉县、南到原阳县、延津县,北到辉县市,其中新乡市 4 所,长垣县 2 所,辉县 2 所,获嘉县 2 所,原阳县 2 所,途经延津县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料,临时增加 了一所,共 13 所中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以新乡市和各县城的一中未为主,共发 放学生问卷 650 份回收问卷 632 份,回收率 97.2%,有效问卷 621 份,有效率 95.5%。 发放教师问卷 42 份,回收 42 份,回收率 100%,有效 42 份,有效率 100%。问卷的回 收率和有效率都在 80%以上,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在原阳县一中抽出 30 名学生,进行信度检验,两次问卷填 写时隔 14 天,两次完全重复率为 93.3%,信度系数在 0.8 以上,证明问卷信度高。 根据研究需要, 走访了新乡市区及部分县区的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 了解他们对武 术教学的态度及意见。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6 2.2.3 数理法 对所调查获得的数据,运用 excel 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 性研究。 2.2.4 逻辑分析法 对问卷、访谈、检索等所获得的资料,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相 应的结论与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7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乡市中学武术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新乡市中学武术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根据对新乡市及部分县城共 13 所中学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中显示, 上过武术课的学 生人数为 186 人,占 29.1%;没有上过武术课的学生人数为 435 人,占 70.9%。以上结 果表明,新乡市大多数中学没有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有的学校即 使开设有武术课, 也没有按照大纲要求上课。 从学生调查结果看开设武术课比较好的学 校只有 3 所,占 23.0%。还有的少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偶尔上过武术课,其他大部分学 校根本没有开设武术课。这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的武术被设为中小学体育课 的必修内容这一要求相差甚远。 中学武术课多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 尽管这些体育教师 在上大学时学习过武术, 但繁杂难学的套路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学习时尚存困难, 毕业后 对武术教学更是望而却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多数体育教师不愿选择难教、受累的武术课。即使讲授武术课,也仅停 留在对技术动作的表象化教学,注重套路动作,忽视对文化内涵和动作用法的诠释。学 生对武术的理解停留于肢体动作, 难以通过武术教育实现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现 有武术师资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教育质量上, 都难以满足中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 要,难以担当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谁来教的问题,是关系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根本问 题。 希望这些现象能够引起新乡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使武术能在新乡市中学中得到 更好的发展。 表 1 新乡市中学生武术课上课情况统计表 选项 人数 比例 上过武术课 186 29.1% 没有上过武术课 435 70.9%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8 3.1.2 新乡市中学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 选择有体育教材的学生 272 人, 占 43.8%, 没有体育教材的学生 349 人, 占 56.2%。 表 2 新乡市中学教材使用情况统计表 选项 人数 比例 有教材 272 43.8% 无教材 349 56.2% 由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有 56.2%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校 对体育教材不够重视, 而导致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 学生课桌上摆放的满满都是文化课 教材复习资料等, 受升学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考试指挥棒仍左右着中学的教育方向。 教材是进行教育的必备条件, 是教育是否正规化的重要标志, 学生的知识源主要在教材, 教材是否具备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目前,在我国 中小学还没有专门的武术教材。新乡市普遍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首选体育教材。 近几年,中考加试体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然而武术并未被列为体 育考核内容。所以,对武术教学持无所谓的态度的较为普遍,武术教材更不被重视。学 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努力落实武术教材问题,达到学生人手一册。 3.1.3 新乡市中学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 中学武术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由表(3)结果显示: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是由易到难,有 简单到复杂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年龄的变化编写的,具有科学性特征。二、内容有“攻 防技法、对练套路”显示出了武术的攻防技击的特点,突出了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特性; 三、高二年级分“男生:刀术、女生:剑术”, 1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而区分教 学, 男生选择刚猛有力的刀术作为教学内容比较适合生理和心理特性, 女生选择轻巧灵 或的剑术作为教学内容也比较适合女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 无疑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 趣。 3 结果与分析 9 表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武术教学内容与新乡市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对比情况 统计表 学段 课程标准武术教材内容 新乡市现行武术教学内容 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自选拳术 (初中一年级) 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五步 拳;棍 健身拳一套;对六拳一套;自编拳一套 (初中二年级) 初 中 攻防技法;对练套路;短棍和其它兵器 (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 形神拳 高中二年级 男生:刀术 女生:剑术 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五步拳; 刀;剑;太极十二动 高中三年级 太极十二动 另外,进行武德和武术文化教育上,没有见到可行的方法和内容。“抱拳礼”是武 术中最常见、最基本、也很重要的礼节,对他的动作要求很规范,他的主旨是“团结与 和平”,在武术中他的意义非常重要,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没有对“抱拳礼” 等有关武德和武术文化的详细介绍,使得“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只得成为口号,不得 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武术的练习有一个特点, 基本功的练习几乎是每天或者每节课必不 可少的内容,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夫”一词由来已久,表中教 学内容显示初一的学生有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其它高年级的学生没有基本功的练习, 这 一点与武术的基本特点有出入,武术基本功应规定在每节课堂中。 有表(3)结果显示,新乡市真正的武术教学内容比标准规定的内容要少很多,根 据走访情况,绝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武术器械,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只是教过,但并不系 统。 高中和初中所教的内容都有五步拳, 部分教师没有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和难度 进行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和要求 制定的, 是学校指导教学的基本文件, 而目前所普遍存在的中学体育课设置中武术内容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0 偏少等问题,应在教学管理上给予重视,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才能保 证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武术内容有较系统的 认识和掌握。 3.2 新乡市中学领导对武术教学支持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问卷统计的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支持情况: 武德与传统文化教育 24 人, 占 57.1%;武术器材场地的配备 0 人;课外武术活动及举行武术比赛 3 人,占 7.1%;态 度随和 5 人,占 11.9%;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执行 10 人,占 23.8%(详情 见表 4)。通过对新乡市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访谈情况,结合体育教师的问卷结果表 明: 大多数领导对武德与武术文化教育非常重视, 同时也表明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所必 备的物质条件及课外武术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对武术教学的支持只是浮于表面, 没有真 正实质性的行动,学校武术教学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领导的态 度,如果学校领导也能加入到武术锻炼中来,相信武术教学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表 4 新乡市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支持情况统计表 选项 人数 比例 武德与传统文化教育 24 57.1% 武术器材场地的配备 0 0.0% 课外武术活动及武术比赛 3 7.1% 态度随和 5 11.9% 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执行 10 23.8% 3.3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及进行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3.1.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年龄、教龄分布情况分析 所调查的体育教师中 20-30 岁的教师有 11 人,31-40 岁的教师 22 人,41-50 岁的 教师有 8 人,由此看出体育教师以青壮年为主说明教师年龄布局合理。 3 结果与分析 11 表 5 新乡市中学教师年龄分布统计表 年龄 人数 比例 20-30 11 26.2% 31-40 22 52.4% 41-50 8 19.0% 51-60 0 0.0%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教龄情况: 1-5 年的教师 7 人, 占 16.7%; 6-10 年的教师 9 人, 占 21.4%;11-15 年的教师 13 人,占 31.0%;16-20 年的教师 10 人,占 23.8%;20 年以 上的 3 人,占 7.1%。教龄在 5 年以下的教师占 16.7%,5 年以上的教师 35 人占 83.0%, 说明体育教师大多数经验丰富,能够胜任中学体育教学工作。 表 6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教龄统计情况统计表 教龄(年) 人数 比例 1-5 7 16.7% 6-10 9 21.4% 11-15 13 31.0% 16-20 10 23.8% 20 以上 3 7.1% 3.3.2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职称及学历情况分析 职称情况:中教二级 20 人,占 47.6%;中教一级 19 人,占 45.2%;特、高级教师 3 人,占 7.1%。学历情况:大专 5 人,占 11.9%;本科 34 人,占 81.0%;硕士研究生以 上 3 人,7.1%;并且大专学历 5 人全部在初中任教。以上情况说明教师的学历和任职级 别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特、高级教师比例过低。 表 7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情况统计表 级别 人数 比例 中教二级 20 47.6% 中教一级 19 45.2% 特、高级教师 3 7.1%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2 表 8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 学历 人数 比例 大专 5 11.9% 本科 34 81.0% 硕士研究生以上 3 7.1% 3.3.3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专项分布情况分析 统计显示,42 名体育教师中篮球专项的 6 人, 占 14.3%; 田径专项的 6 人, 占 14.3%; 武术专项的 8 人,占 19.0%;体操 7 人,占 16.7%;乒乓球 5 人,占 11.9%;其它 10 人, 占 23.8%。教师专向分布较为平均,比较合理,但是从走访情况看,武术教师主要分布 在长垣、原阳、延津地区的学校中较多,其它学校较少。武术教师分布过于集中,导致 了多数学校武术专业师资缺乏,不利于武术教学工作的开展。 表 9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专项分布情况统计表 专项 人数 比例 篮球 6 14.3% 田径 6 14.3% 武术 8 19.0% 体操 7 16.7% 乒乓球 5 11.9% 其它 10 23.8% 3.3.4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教材的掌握情况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体育教师能够全部熟练掌握 8 人,部分熟练掌握 12 人,一般掌握 并能运用 22 人。(见表 10) 表 10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教材掌握情况统计表 程度 能够全部熟练掌握 部分熟练掌握 一般掌握并能运用 人数 8 12 22 比例 19.0% 28.6% 52.4% 3 结果与分析 13 表(10)显示,教师能够全部熟练掌握教材的人数占 19.0%,部分掌握和一般掌握 教材的教师占 81.0%,这表明大多数教师不能够全面的进行武术教学,学生学到的武术 知识和技术比较片面;由(表 9)统计情况表明,81.0%的教师并非武术专业,他们很 难掌握动作的准确度、动作用法、武术文化、武术精神等,这样便提高了他们的教学难 度,同时也打消了教学兴趣,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材掌握的情况和武术基本素质,将对教学质量、教学效 果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学生需求的不断提高、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对体育教师的 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提高中学体育教师对武术动作的基本内涵的理 解,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技能,才能在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3.3.5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教法的运用情况分析 在对教学方法的调查统计中,对 42 名教师的统计结果是:自己示范 36 人次,占总 人数的 85.7%;利用图解 5 人次,占总人数的 11.9%;网络多媒体 4 人次,占总人数的 9.5%;自己讲解、让武术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做示范 4 人次,占总人数的 9.5%。在对 186 名(见表 1)上过武术课的学生调查结果是:教师示范 139 人次占总人数的 74.7%;利 用图解 12 人次,占总数的 6.5%;网络多媒体 40 人次,占总人数的 21.5%;让基础好一 点的同学做示范 99 人次,占总数的 53.2%。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够满 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以及兴趣的需要, 大部分教师对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 工具和教学方法驾驭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谈不上与时俱进。 表 11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教法运用情况统计表 选项 教师人次 百分比 学生人次 百分比 教师示范 36 85.7% 139 74.7% 让学生示范 4 9.5% 99 53.2% 网络多媒体 4 9.5% 40 21.5% 利用图解 5 11.9% 12 6.5% 由表(11)结果显示,85.7%大多数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示范位置不够合理, 示范的角度和侧面不够准确, 致使有的学生看不 清楚教师的示范,如手型、动作的运动路线等;另外没有完整的整段、整套示范动作,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4 致使学生前学后忘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对武术失去兴趣; 一般的体育教师武术基本素 质差,动作示范不到位,动作不够优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 9.5%的教师用过网络多媒体教学, 说明大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精神, 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多 媒体技术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 如果对武术教材进行配乐, 利用多媒体进行套路或动作 的演示, 让学生从不同的教法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技术, 则有助于武术教学效果的 显著改善。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多渠道多方位的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 的主导地位,以优美的示范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感到快乐,从而达到教学 的目的。 3.3.6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武术专选和培训情况分析 在对 42 名体育教师是否进行过武术专选或武术培训的调查统计,有过培训或专选 的 23 人,占 54.8%;没有过培训或专选的 19 人,占 45.2%。教师具备基本的武术素质 是上好武术课的必备条件,有 54.8%的教师经过武术教学的培训或者大学时选修过武 术,基本保障可以上好武术课,但是还有 45.2%的教师没有进行过武术教学的培训,所 以这些教师很难上好一节武术课, 调查结果反映出新乡市中学的武术师资十分匮乏, 直 接影响着中学武术活动的开展; 也表明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武术培训势在必行。 短期的武 术培训, 只是暂时解决一般教师能够教武术课的需要, 想要教好武术课必须经过长期的 培训,但是还是达不到武术专业教师的水平,还是应该加大武术专业教师的投资力度。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武术教学的培训。 表 12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武术专选和培训情况统计表 是否专选或培训过 人数 比例 是 23 54.8% 否 19 45.2% 3 结果与分析 15 3.3.7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能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价 值分析 对教师调查问卷 “武术教学对提高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程度” 的统计结果 显示:价值高 92.9%,价值低 7.1%。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武术教学对提高学生认识中国 传统文化的价值高,说明教师对武术的理解和认可度很高,这与 2004 年 4 月,中宣部、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规定: “体育课应适量 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相符合。通过表(20)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动机分析,学习武术目 的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1.2%,比较而言大多数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新乡 市中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还要落在广大的体育教师身上, 体育教师应 该勇挑重任,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其重要作用。 表 13 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师对武术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统计表 内容 价值高 价值低 价值中等 人数 39 3 0 比例 92.9% 7.1% 0.0% 3.4 新乡市中学生武术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4.1 新乡市中学生对武术了解途径的分析 了解途径: 网络的有 129 人次, 占总数 20.8%; 电影、 电视 469 人性, 占总数的 75.5%; 武侠小说 141 人次,占总数的 22.7%;体育教师 96 人次,占总数的 15.5%;其他 40 人 次,占总数的 6.4%。说明大多数学生是通过电影、电视、武侠小说了解中国武术的。 表 14 新乡市中学生对武术了解途径统计表 途径 网络 电影、电视 武侠小说 体育教师 其它 人数 129 469 141 96 40 百分比 20.8% 75.5% 22.7% 15.5% 6.4% 由于受电影、电视(75.5%人次)和武侠小说(22.7%人次)的艺术和无限夸大等影 响, 致使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武术是用以行侠仗义和克敌制胜, 他们想学的功夫是飞檐 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6 走壁、降龙十八掌等 2,这与现实的武术差别太大,与武术教材内容更不相符,教材内 容主要是以基本功和简单的武术套路为主, 学生学过之后就会觉得单调乏味, 提不起兴 趣, 电影电视产生的副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的教学效果。 通过体育教师了解武术 的 96 人次,占 15.5%,说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武术的积极意义宣传力度不够,所 以教师要加大武术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对武术有正确的理解, 学习武术不是为了行侠仗 义、克敌制胜,而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4.2 新乡市中学生对武术认知情况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认为跆拳道不是中国武术的有 432 人次,占总数的 69.6%。在对五 步拳的问卷调查中,能够正确认识五步拳的同学有 272 人,占 43.8%。 表 15 新乡市中学生认为不是中国武术的选项情况统计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