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论文的主旨是通过史记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论证中国文化与中国古 代史学的辩证关系以及史记和司马迁的文化地位。 论文以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方法,首先论证了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史学的共 同命运。中国史学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春秋时期伴随儒家文化的产生而产 生( 指春秋) ,并随儒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指左传) ,在秦代和西汉初, 它又随儒家文化的萧条而萧条。当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 策之后,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并进入繁荣时期。史坛也随之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一扫过去的萧条景象。时代呼唤史学家们用历史文字反映这个伟 大的时代,司马迁响应了这个呼唤。年轻的司马迁,无论他的家学底蕴,还是他 那深厚的中国修养,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优越的史官职位,都为他完成这一历史使 命提供了良好条件。于是,他借助这些优越条件,出色地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任务。一句话,史记的问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史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仅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史学辩证 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中国古代史学有全面反映中国文化的社会功 能。也就是说史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全貌。司马迁从宏 观史学的理论出发,“究天人之际 ,把史记编撰成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名著。 它全面反映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社会文化。当然,它以反映汉武帝时代的 文化为重点,并突出了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和文化的时代精神。 史记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风貌,而且 还充分展示了司马迁丰富和发展儒家文化的一面。例如,赋予史学深刻的批判精 神和发展进化的历史观等。从而说明,史学不仅有反映和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 而且还有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 史记的文化地位主要有四点:一是“史家之绝唱。司马迁创立纪传体 史学,并开我国正史之先河,在我国史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二是“无 韵之离骚”。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既做到了历史的真实,又实施了他的文 学才华,使史记成为一部传记文学杰作。三是史记学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确立和提高了史记的崇高的文化地位。四是史记成为世界文化名著,在 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司马迁也自然因史记的文化地位而决定了他 在中国和世界的崇高的文化地位了。 本文从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史学的辩证关系的视角入手,论证了史记是 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展示了史记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研究史记 的一次新尝试。这一尝试能够进一步拓宽史记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并为史学 与中国文化的交叉研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4 关键词:文化:司马迁;史记;宏观史学;纪传体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g i s to ft h i st h e s i si sp r o v i n g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a n dp o s i t i o no fs i m aq i a n ,t h r o u g he x p l o r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s h i h c h i t h et h e s i sa d o p t e dm e t h o d so fa n a l y s i s ,i n d u c t i o na n ds y n t h e s i s ,t op r o v et h e c o m m o nf a t e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a n d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 a s p a r t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 ( t h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 a n n a l s ) w a sb o r n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a n dd e v e l o p e d a l o n gw i t hi t ( w i t ht h eo u t c o m eo ft h i s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i n gt h ez u oc o m m e n t a r y ) a n df o l l o w i n gt h ed e p r e s s i o n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 s c i e n c ew a sd e p r e s s e dd u r i n gt h eq i nd y n a s t ya n dt h ee a r l ys t a g eo ft h ew e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 s i n c ee m p e r o rw u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p r o s c r i b e da l ln o n - c o n f u c i a n s c h o o l so ft h o u g h ta n de s p o u s e d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st h eo r t h o d o xs t a t ei d e o l o g y , t h e 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h a sb e c o m et h em a i nb o d y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a n d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h a ds h o w naf l o u r i s h i n gs t a g e t h ea g ec a l l e do nh i s t o r i c i a n st o r e f l e c tt h et i m e sw i t ht h e i rw o r k s s i m aq i a nr e s p o n d e dt oi t h eh a dv e r yg o o d c o n d i t i o n st o a c c o m p l i s ht h eg r e a tt a s k h ew a sy o u n g ,f u l lo f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s o c i a l l ye x p e r i e n c e da n di ns e n i o rp o s i t i o n d e p e n d i n go nt h e s e c o n d i t i o n s ,h ea c c o m p l i s h e ds h i h c h i i naw o r d ,t h eo u t c o m eo fs h i h c h ii st h en a t u r a l r e s u l t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s h i h c h ii st h en a t u r a lr e s u l t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t h i si s o n l yo n ea s p e c to f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 a n o t h e ra s p e c to fi ti st h a t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h a st h e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r e f l e c t i n gt h e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t h a ti st os a y ,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i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b j e c tw h i c hc a n r e f l e c tt h eo v e r a l l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s o c i e t ya n di t s c u l t u r e s t a r t i n g f r o mt h e m a c r o - 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 , s i m aq i a nc o m p i l e ds h i h c h ii nt h ef o r mo f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i t t o t a l l yr e f l e c t st h es o c i e t ya n dc u l t u r ef r o mt h ee r ao fe m p e r o rh u a n gt ot h a to f e m p e r o rw u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c e r t a i n l yi tf o c u s e so nt h ec u l t u r eo fe m p e r o rw u 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a n de m p h a s i z e st h em a i nb e d yp o s i t i o n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a n dt h et i m es p i r i to fc u l t u r e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s h i h c h ii sc o l o r f u l i tr e f l e c t sn o to n l yt h ec u l t u r eo f s e v e r a l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b u ta l s o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s i m aq i a nt ot h ee n r i c h m e n t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f o re x a m p l e ,i tg a v ec r i t i c a lt h i n k i n ga n d e v o l u t i o nv a l u e st o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 t h a ts h o w st h a t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c a nn o to n l y r e f l e c ta n dc o n v e yc u l t u r e sb u ta l s od e v e l o pc u l t u r e s t h el i t e r a lp o s i t i o no fs h i h c h ii n c l u d e sf o u rp o i n t s f i r g l y ,s i m aq i a ns t a r t e d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o fp r e s e n t i n gh i s t o r yi nas e r i e so fb i o g r a p h i e s ,w h i c hw a sf i r s ti n h i s t o r y s e c o n d l y , s i m aq i a nm a d es h i h c h ia no u t s t a n d i n gl i t e r a r yw o r ko f b i o g r a p h i e s t h i r d l y , t h es t a r t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s c i e n c eo fs h i h c h if u r t h e r r e i n f o r c e dt h el i t e r a r yp o s i t i o no fs h i h c h i f o u r t h l y , s h i h c h ib e c a m eaf a m o u sl i t e r a r y w o r ki nt h ew o r l d t h u ss i m aq i a nw a sh i g hi nc u l t u r a lp o s i t i o ni nc h i n aa n dt h e w o r l d t h i st h e s i st o o kt h ea n g l eo f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a n d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 。a n dp r o v e dt h a ts h i h c h iw a st h en a t u r a l r e s u l to f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s h o w e dt h ec o l o r f u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s h i h c h i t h i si san e wa t t e m p tt os t u d ys h i h c h i t h i sa t t e m p tm a yw i d e nt h es c o p e a n dd e p t ho fs e a r c hi n t os h i h c h ia n d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c r o s s - s t u d y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s c i e n c ea n d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6 k e yw o r d s :c u l t u r e ;s i m aq i a n ;s h i h c h i ;m a c r o h i s t o r i c a ls c i e n c e ;s t y l eo f p r e s e n t i n gh i s t o r yi nas e r i e so fb i o g r a p h i e s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e l 期:丕:堡! ! ! ! 竺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逊导师签名:臣k 歪狗日期:垒丝:兰: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址! 苎 刖舌 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各种校勘、注 释、考证、评论的文章和专著大量出现,并形成一项专门的学问,即史记学。 在两汉时期,因史记有鲜明的批判性和人民性,一直受统治集团的排斥 和诽谤。例如,西汉的杨雄和班彪、班固父子就对史记提出了尖刻的批评, 东汉的王允甚至直斥史记为谤书。基于此,史记成书后,长期藏于皇家 书库,只在高层统治集团中传阅。司马迁抄留的史记副本,在西汉宣帝时期, 被司马迁外孙杨恽传播出去。从此开始了史记的研究,如同西汉的古文经学 一样,在民间士大夫中流传,到了东汉其影响逐渐扩大。 在魏晋时期,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扫除了对史记研究的障碍,加之司 马迁创立的纪传体史学的发展,史记研究出现新局面。首先,史记谤书之 说得到辨诬。魏国的王肃和后来的裴松之都勇敢地站出来,为史记辩护,批 驳了王允之流的诽谤史记的言论。接着,晋人傅玄和张辅二人,论马班优劣, 直斥班书( 班固的汉书) 不如迁书( 司马迁的史记) ,进一步抬高了司马 迁和史记的史学地位,推动了史记的研究活动。 从南北朝到隋唐,史记研究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其标志是三家注的问 世。所谓三家注,是指刘宋( 南北时期,南朝的宋) 裴驷的史记集解,唐朝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综观三家注,内容广泛, 从文字上考校、注音释义,到注释人物、地理、史事、天文历法、山川草木、鸟 兽虫鱼、典章制度等,无不具备。 宋元明清是史记研究的第二个高峰期,成果丰硕。宋朝以点评为主, 并成为一代士风。欧阳修、王安石、三苏等数十人,都对史记做过认真的分 析评论,尽管专著不多,而散论文章的数量还是十分可观的。其识见也高于唐人 一筹。 元代由于政治的原因,整体社会学术空气不浓,史记研究成绩不大。但 元代用戏曲形式宣传史记,在普及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据今人傅惜华元 代杂剧全目所载,元代取材于史记的杂剧有一百八十余种,而且大都为演 7 山东大学硕士学1 立论文 出本。这么多的史记戏在全国大小剧场上演,史记的人物故事,广为人 知。这无疑为明清时期的史记研究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明朝学者研究史记,承袭宋人的评论余风,并发展为一代主流。明人评 点改变了宋人因人因事立题的单篇论文和读书笔记的形式,而以恢宏气度对史 记全书点评,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评点专著。著名的评点专著有杨慎的史记题 评、唐顺之的荆州先生精选批点史记、钟星的钟伯敬评史记等。另一种 形式是搜集荟萃历代学者的评论精语,一一标注在史记有关正文之上,号称 史记评林。著名的史记评林有凌稚隆的史记评林、李光缙等人的史 记萃宝评林、陈仁锡的史记评林、葛鼎、金蟠的史记汇评等。明人评点 史记的内容非常丰富,史事、人物、编纂体例、文章风格、艺术手法,无所 不及。行文内容不似宋人以议论为主,而是紧贴史记原文以分析为主,语言 明快,通俗易懂,不发空论,能引导读者进入欣赏的境界。 对史记的研究发展到清代,已经展开了广阔的领域,积累了非常丰富 的资料、研究方法和经验教训。又由于政治高压的原因,士人欲避文字狱,治学 问者大多埋头于古籍考证。所以清人对史记研究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开拓新 的领域,而是全面继承、深入和总结前代的研究成果,开创以考证为- 丰流的新局 面。清人考证史记的主要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考订文字。厘正文字 是清人史记考证的重心,钱大昕、王念孙、梁玉绳、李慈铭、张文虎等人都 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二,考订史实。清人的考证,成绩巨大,有系列的著作,例 如王鸣盛的史记商榷、赵翼的史记札记、王元启的史记月表正伪、梁 i 玉绳的史记志疑等。其三,考订地名、人名、年月。其四,考证史记疑 案。如作者生平书名、断限、缺补等。总之,清人对史记的考证用力之勤, 贡献之大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拟。清人研究史记留下文章著述的学者有 三百余人,著名的专著有几十部。当然,我们应看到,清人的考证也有很大的局 限性。从方法上看,清人主要是以文献证文献,这是时代的局限所至。从研究的 面上看,微观的研究用力过勤,而宏观的把握则不足,导致有的考证似是而实非。 不过瑕不掩玉,清人史记考证的总体成就,在史记学研究史上还是值得大书 特书的。 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五十年,即从1 9 0 0 年至1 9 4 9 年,在这五十年里,中国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的动荡带来思想的活跃。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 山东大学硕士学1 立论文 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研究方法从西方传入中国,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激发了“五 四一新文化运动。在这种背景下的史记研究,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呈 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特点。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封建 时代的史记研究成果开始了批判总结,另一方面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有所创新。 建国前这五十年,史记研究的总成绩是相当可观的,重要的学术论文有 百余篇,专著几十部。在考证方面,有崔适的史记探源、鲁实先的史记会 注考证驳议、朱东润的史记考索、李奎耀的史记丛考、余嘉锡的太史 公书亡篇考;在评论方面,有魏元旷的史记达旨、杨启高的史记通论、 刘咸j 圻的太史公书知意、齐树楷的史记意、李景星的史记评议、施章 的史记新论、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在史记注疏方面,有李 笠的史记订补、吴国泰的史记解诂;在史记书法方面,有靳德峻的史 记释例;在司马迁行年方面,有张鹏一的太史公年谱、郑鹤声的司马迁年 谱等。这些都是各具特色的专著。一大批著名学者如章炳麟、梁启超、刘振玉、 王国维、鲁迅、茅盾、刘师培、钱玄同、顾颉刚、刘根泽、闻一多、朱自清、范 文澜、吕思勉、剪伯赞、郑振铎等,也在他们的著作或论文中程度不同的评述了 史记。这些成果,为建国后史记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国以来,史记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学者们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把史记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的考察、分析和评价, 并采用新的科学方法,研究成果巨大。这些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史记整理及工具书。史记的整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出版了 十几种、多层次的整理本,适应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对史记的普及与研 究起了重要作用。普及选本,有瞿蜕园的史记故事选、韩兆琦的史记选注 集说等。史记全本的整理有三种: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1 9 5 9 年) 、王 利器的史记注释、张大可的史记全本新注( 1 9 9 0 年) 。近年还出版了“文 白对照全译本”。例如,杨锺贤和郝志达主编的文白对照全译( 史记) ( 1 9 9 8 年) 。 新编工具书有七种,史记的人名、地名、单字、文句、以及三家注的索 引己编制齐全,学术性工具书有两种,一是仓修良主编的史记词典( 1 9 9 1 年) ; 二是扬燕起和俞樟华合编的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 1 9 9 0 年) 。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二,研究论著。共有三十多种,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1 ) 普及读书及传记 有1 0 种。其中季镇淮的司马迁( 1 9 5 5 年) 、肖黎的司马迁评传( 1 9 8 6 年) 、 黄新亚的司马迁评传( 1 9 9 1 年) 、张大可的司马迁评传( 1 9 9 4 年) ,都是 学术性的评传。( 2 ) 侧重于考据和资料汇辑的论著,有贺次君的史记书录( 1 9 5 8 年) 、金德建的司马迁所见书考、陈直的史记新证( 1 9 7 9 年) 、张大可的 史记论赞辑录、杨燕起的历代名家评史记。( 3 ) 侧重于司马迁思想研究的 论著,有白寿彝的史记新论( 1 9 8 1 年) 、施丁的司马迁研究新论( 1 9 8 2 年) 、 刘乃和的司马迁和史记( 1 9 8 7 年) 、张新科的史记研究史略等。( 4 ) 侧 重于史记文学美学研究的论著,有宋嗣廉的史记艺术美研究( 1 9 8 6 年) , 李少雍的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 1 9 8 7 年) 、可永雪的史记文学成就论搞 等。 其三,史记研究论文。建国以来,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一千 多篇,作者二百人左右。其中影响比较大的论文有,剪伯赞的论文中国历史学 的开创造者司马迁、郭沫若的论文太史公行年考有问题 、程金造的论文 ( 史记) “正文“索隐 关系证等。 其四,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史记,成果显著。旧时代的史记研究也 曾采用比较研究的史学方法,但那时只局限于马班的异同。建国后的比较研究大 大拓宽了研究范围。概括起来说有三种类型:一是史记篇目自身的比较,揭 示司马迁运用互见法的成绩。二是将史记与前代史学著作,如春秋相比 较,或与后代史学著作,如汉书相比较。三是将史记与国外的史学著作 相互比较。例如,齐思和的论文史记产生的条件和它在世界史学上的地位、 李少雍的论文司马迁与普鲁塔克 、黄新亚的论文论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 上的地位 、刘清河的论文从( 旧约) 与( 史记) 的比较试探东方文学的一 点规律、夏祖思的论文试比较马迁与修昔底德的经济史观 等。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世界文化 1 0 中国青年1 9 5 1 年总期第5 7 期。 历史研究1 9 5 5 年第6 期。 文史哲1 9 6 2 年第5 期。 光明同报1 9 5 6 年1 月1 7 日。 文学评论1 9 8 6 年第5 期。 陕两师大学报1 9 8 8 年第3 期。 汉中师院学报1 9 8 7 年第3 期。 福建论坛1 9 8 7 年第6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皇曼皇曼皇皇曼皇曼曼曼曼鼍曼曼i i i 一一i i i m 一; ;m 鼍曼曼皇量鼍皇鲁置 宝库里的一件珍品。所以,当史记流传到国外以后,就引起了国际汉学家们 的广泛兴趣,学习和研究者日益增多,还出现了一批史记的研究专家,像朝 鲜、日本、前苏联、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史记研究,都取得了一些可 喜的成就。 今天,司马迁和史记依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并随着我国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大发展,这种研究将不断深入,新的研究成果将不断涌现。 在这种新的对司马迁和史记研究的学术氛围下,我受到激励,愿步古人 和近人之足迹,学习今人钻研史记学的精神,加入史记研究队伍的行列。在 导师们的指导下,我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刻苦研读史记 和参阅所能接触到的学者们的学术论著的基础上,从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史学的 辩证关系的视角入手,深入研究了“司马迁与史记 这一课题,并将研究所 得编写成此论文。敬请专家们批评指导。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史记与文化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化政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 了文化思想的统一,这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在汉武帝时代文化巨匠辈出,文化成果丰硕。司马迁就是这些文化巨匠 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史记是这些文化成果的典范之作。司马迁的巨著史记, 既是时代的文化产物,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时代的文化风貌,并对汉以后的历代文 化产生巨大影响。 一、司马迁的青年时代与史记的文化背景 ( 一) ,中国史学随儒家文化的沉浮而沉浮 儒家文化是人文文化,史学是人文学科,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史学既随儒家文化产生而产生,又随儒家文化沉浮而沉浮。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和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是最大的学派之 一,与墨子学派并列。故韩非子称:“世之显学,儒、墨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法家李斯为相。儒家的德教思 想不被采用,儒家学者被冷落。一些不甘寂寞的儒生大胆地向秦始皇提出施行仁 政的建议。例如,公元前2 1 3 年,儒生淳于越在一次咸阳宴会上,向秦始皇提出 恢复西周封建制,废除郡县制的建议。秦始皇让李斯去评判。李斯批驳淳于越为 代表的儒家学派“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并建议秦始皇焚书。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烧了儒家的经典。 一年后,即公元前2 1 2 年,秦始皇又实行坑儒。坑儒不是儒生引起的,而是 由方士引起的。秦始皇迷信方术,方士徐市、卢生等人,怕自己的骗术不灵,难 逃死罪,便相继逃走。秦始皇大怒,坑杀四百六十多人,除了一些方士外,也株 连了一些儒生。 焚书坑儒,使儒家学派受到沉重打击,儒学进入最黑暗的时期。 韩非:韩非子集解显学。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汉初,平民出身的刘邦,十分讨厌儒生,不仅不喜欢儒家的诗、书, 而且还憎恨儒生的衣服。史记中记道:“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 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甚至更有“溺儒冠的恶作剧。刘邦即帝位后,在 楚元王刘交和儒学者陆贾、叔孙通的影响下,态度略有改变。刘交是刘邦的异母 兄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 。“交 与卢绾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一 好诗书的刘交作为刘邦的心腹, 对刘邦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更大的当推陆贾和叔孙通了。陆贾著新语强调 以诗、书六经治国。叔孙通投奔刘邦,拜为博士,刘邦称帝后,迸言“儒 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 ,并为其制定朝仪,一改群臣在宫殿上的粗野行径,使 刘邦体验到了做天子的威风,高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封其为太 常,以后又迁升为太溥。在以上诸人的影响下,刘邦对儒学有利于统治的作用有 了一些认识,也不再限制儒学。所以“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 乡饮之礼。 刘邦去世前一年,路径鲁地,曾用牛羊豕三性全备的“太牢 祭祀 孔子, 从此开历代帝王尊孔的先例。不过,刘邦继位后,由于干戈未息,尚有 许多统一和巩固的事情要做,无暇顾及文化学术方面的事。因此,儒学在汉高祖 时虽有恢复,但并不明显,连秦朝不许读诗、书的挟书律也没有废除。 在整个汉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黄老学说兼及刑名之学,儒学并没有受到 特别的重视。汉初黄老之学的盛行,一方面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则 与统治者积极倡导有关。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之后,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适应 汉初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而黄老学说经过曹参的提倡,在文景二帝在位的 三十多年里十分流行,文帝、景帝、窦太后都尊崇黄老思想。另外,那些被分封 的刘氏藩王也希望中央政府无为,不至于把君主权力伸入自己的世袭领地。这些 都促使黄老思想成为汉初在政治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学说。 历尽坎坷的儒家学者也反思焚书坑儒和受冷落的政治窘境,改变复古立场, 主动去迎合汉统治者的需要。公羊学派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他们极力宣扬春 。司马迁:史记( 文白对照本l 5 册) 卷9 9 刘敬叔孙通列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 9 9 8 年出版,第4 册,第6 9 3 页。 圆史记卷9 7 生陆贾列传第4 册,第6 5 8 页。 国班固:汉书卷3 6 楚元王传,二十五史( 1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局,1 9 黼年版,第5 4 6 页。 回史记卷9 9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4 册,第6 9 5 页。 史记卷1 2 1 儒林列传第5 册,第4 6 4 页。 四汉书卷l 高帝纪f ,第3 7 5 页。 o 许道勋等著:中国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7 - 4 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秋阐释的大一统思想。公羊传释春秋“元年,春,王正月 云“元年者 何? 君子始年也。春者何? 岁之始也。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 正月? 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正好满足了汉统治者的君主专制 政治的需要。 在儒家学派向汉王朝封建政权靠拢的同时,汉统治者也对汉王朝建立七十年 来,奉行无为而治的国策,进行认真总结。他们看到,这一国策对于消除秦朝苛 政之弊,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但是, 无为而治也造成西汉王朝对内和对外政策上的姑息妥协,由此产生了许多不良后 果,最突出的便是地方藩王的权势日重,西北的匈奴也常常侵扰中原。随着几十 年经济的恢复,国家已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军事上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这样,主 张无为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要使统治加强,就 必须改变统治思想。从汉景帝开始,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就已经开始变化,到汉 武帝时期,终于完成了这一变化过程。 公元前1 4 1 年,汉武帝继皇帝位,刘彻虽然是在黄老之学十分盛行的氛围中 成长起来的。但他却受到儒家思想的很大影响,他的老师,太子傅卫绾就是儒生, 另一个老师王臧也是一个儒生。 公元前1 3 4 年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公羊学派领袖董仲舒对策三篇。在策文 中,董仲舒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理论上的阐发,曰:“春秋大一统 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 以上亡以持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变科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文化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他思想文化都纳入它的体系之中,从内在精神方面进一步 巩固了华夏文明的统一。 史学与儒家文化共沉浮。在焚书坑儒的秦王朝时期,儒家文化处于低谷和萧 条阶段,而史学也丧失了生机。在这段时期,没有出现史学名著,就是一般性的 史学著述也为数了了。在秦王朝仅有由史官撰写的秦纪,其水平不如春秋 规范,文字简略,只有年无月和日,十分粗糙,仅属编年史册一类,即史料性的 。 公羊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l 页。 回汉书卷5 6 蕈仲舒传,二十五史( 1 ) ,上海古籍f h 版社,上海书局,1 9 8 6 霞版,第6 0 1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编年史,算不上史学专著。 汉初,随着儒家文化处境的好转,史学文章和史学著作也相继问世。例如, 陆贾的新语和楚汉春秋是较为重要的汉初史学专著。贾谊的过秦论, 属汉初史学理论文章。但这些史学专著和文章,影响不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汉 初史学领域不景气的局面。 然而,当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之后,儒家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史 坛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扫过去的沉默和萧条。时代呼唤史学巨匠撰写反 映这个伟大时代的史学巨著。才华横溢的青年司马迁是第一个响应者。 ( 二) 司马迁的青年时代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公元前1 4 5 年( 汉景帝中元五年) 生于左冯翊夏 阳县高门里( 今陕西韩城市嵬东乡高门村) 。司马迁自幼勤奋好学,“年十岁,则 诵古文。 这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京城长安任太史令,他没有随父进京师, 而居家中耕读,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耕牧河山之阳”。但主要时间是诵读古 文,而耕牧只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锻炼和初步的社会实践。不过,这为他以后的更 大的社会实践开了个好头。 公元前1 2 6 年( 汉武帝元朔三年) ,司马迁二十岁时,在其父司马谈的指导 下进行了他人生征程中第一次远游。古代旅行,交通不便,困难重重,司马迁“二 十壮游”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长期准备的。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作了特别醒 目的记述:“二十而南游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 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这段记载,司马迁把二十壮游的动机说得十分明白,那就是他不满足于书本知识, 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实地考察,接触伟大祖国大一统的壮明河山和 四方之民的生活习俗,了解和搜求古代和近现代的历史传说故事及各种史料。司 马迁的壮游路线,以今地言之,司马迁跨越了陕、鄂、湘、赣、苏、浙、皖、鲁、 豫九省区,行程近三万里,历时二、三年。司马迁二十壮游,不仅是他获得了广 博的社会知识,搜求了遗文古事,而且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胸怀,增长了他的才 干和识见。这是史记成功的条件之一。 奉使西征巴、蜀以南,这是司马迁青年时代出仕郎中以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 。史记卷1 3 0 太史公自序第5 册,第7 4 6 页。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量i i 一鼍。曼皇寰曼鼍鼍皇量鼍皇量皇皇曼曼曼曼曼兰曼曼量曼葛量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量曼曼舅曼毫量皇皇曼皇曼曼量量曼曼曼量曼曼皇皇鼍 此次奉使之游可与二十壮游比肩相映,所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紧接二十 壮游之后赫然大书:“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当时司 马迁奉使是以监军身份征略西南夷,其任务是设郡置吏。所谓西南夷,是指对西 夷和南夷的总称。其地域,以汉王朝疆域来说,西南夷的范围包括云贵两省,以 及四川宜宾以南,成都以西以北地区,还包括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一角。这一 片地区,山川纵横,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所以各民族比较闭塞,形成了许多城 邦小国,各部族国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汉武帝经营西南夷,时断时续,从建 元六年唐蒙通使起,到元封二年王然宇扶定滇国止,前后经营了二十七年,才告 成功。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司马迁、王然宇等人都参与了扶定工作。正因 为司马迁这次奉使西征,任务重大,并圆满完成,所以受到班固的充分肯定和很 高评价,把司马迁与丞相公孙弘相提并论,称之为英俊。班固说:“武帝既招英 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 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奉使西征及生活体验,无疑是激发了司马迁在史记 中首创民族史传的最重要的原因。 汉武帝个性奇倔,好动不好静,他一生都爱好巡游,达二十八次。汉武帝所 有这些巡游,除两次外,司马迁都扈从参与。司马迁在伴游中,了解了各地民情, 察看历史遗迹,用以印证历史的记载。汉武帝西上雍祠五帝,东巡河东祠后土, 南登嵩山祠太室,北过涿鹿,以及东封泰山巡东海,历经关中、关东、大河上下、 举行祭祀山川百神的活动,这都包含丰富的历史内容。这些地域正是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中心,五帝、夏、殷、周政治统治的中心,这对于司马迁搜集遗闻,撰 写五帝夏商周诸本纪,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世家,无疑有重大的影响。 除以上社会实践之外,家学渊源与师承,对司马迁的文化修养和著书立说也 有重大影响。太史公自序追述了司马氏祖先远祖世系,有着两大光荣的祖德 传统,即或为文吏世典周史,或为武将建功立名。武职的光辉比史职的闪光更为 夺目。周宣王时休父任大司马,掌管兵权,因平定徐方有功,赐以贵族,为司马 氏:从此,休父的后裔以司马为姓,传习兵法剑术,因此,兵学成为司马氏深厚 的家学渊源。司马迁八世祖司马错是战国中期秦国名将,武功显赫。司马迁祖上 的显赫军功和思想品质,在一代又一代子子孙孙的口耳相传和言传身教之中形成 宝贵的家学遗产。司马氏世典周史和治兵置阵的兵学,就这样在史记中得到 。汉书卷6 5 东方朔传,第6 2 9 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扬光大。 此外,经济思想也是司马氏家学渊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史公自序 云:“昌为秦主铁官。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秦铁官司马昌为司马迁高祖, 汉市长司马无泽为司马迁的曾祖。昌与无泽父子两代,在秦汉之际分别为新旧王 朝首都的经济官,这就是司马迁经济思想形成的家学渊源。司马迁总结治生之术, 首创经济史传,这无疑是家学的又一成果。 司马迁深厚的文化修养,一方面来自于家学的滋养,另方面则来自于两位儒 学大师的教诲。司马迁首先受教于董仲舒。他有选择地接受了董仲舒的思想。例 如他接受了公羊学派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的思想,后来成为史记 反暴政的思想基础:他还接受了公羊学派“尊王攘夷一,主张大一统思想,成为 史记贯穿全文的主要观念;此外,他还接受了公羊学派崇让和尚耻的道德观 念,成为史记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同时,司马迁还发展了公羊学派的 思想:他认为天子有错皆可贬。所以,他能写出比春秋规模更大褒贬尺度更 富于人民性、内容体例更符合大一统时代要求的伟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求知是多方向的,他不仅向作为官学的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而 且还向当时处于私学的古文经学大师孔安国求教。孔安国是孔子第十二代孙,西 汉大经学家。孔安国的古文经学是承受家学。古文经学家对儒家经典训诂简明, 不凭空臆说,并排斥迷信。他们都有高深的学术修养。古文经学被世人称为朴学。 古文经学的不足在于政治倾向保守,道法尧舜,不适应变革的秦汉大一统政治。 所以,古文经学只能以私学的形式在民间发展。司马迁向孔安国求教,主要是学 习古文经学的故训,以别择古文资料的古文学,掌握考信历史的方法,用今天的 话说,是学习古典文献学,以及古代历史学。古文尚书则是整个古文学的核 心,司马迁写上古三代史作了大量的引用。这正如班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谁的本领大》说课稿课件
- 《诗经》二首课件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查房
- 亮眼找秘密课件
- 逆向派遣相关条例解读
- 骨伤疼痛病人的护理
- 视传毕业设计中期汇报
- 《蒲公英旅行记》课件
- 《茅屋被大风所破歌》课件
- 钾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毕业设计:平谷新城某高层住宅楼室内给排水、消防与采暖系统设计
- 《装饰艺术运动》课件
- 《公路工程量计算》课件
- 医院建筑综合设计与布局优化
- 阴道镜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边坡工程第3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索思医疗卓越产品系列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
- 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房屋交易诚意金合同范本模板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课件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