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室外空间亲和力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室外空间亲和力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室外空间亲和力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室外空间亲和力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室外空间亲和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室外空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人们室内生活的外延。随着物 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外空问的品质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如何才能创 造一个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室外空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对于室内空间来说室外空间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外 出享用室外空间,而是室外空间的亲和力低下所造成的。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 中,开放的绿地或公园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常常人满为患。它表明了人们 渴望进行室外活动,渴望亲近自然。另一方面也表明城市中的开放空间的稀缺。 但是目前的室外空间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种 种的不便。对于细节的忽视以及欠歃人性化的设计都使室外空间的亲和力下降。 从而减少了人们外出意愿,也减少了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 本文通过对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的因素着手,结合实际案例的调查和分析, 探讨如何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室外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室外空间。 关键词:室外空间亲和力人性化设计 a b s t r a c t t h eo p e ns p a c e ,a l le x t e n s i o no ft h ei n d o o rs p a c e ,n o w a d a y sh a sb e c o m ea n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p a r to fp e o p l e sl i v e s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i n gs t a n d a r d so f p e o p l e sm a t e r i a ll i v i n g , 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q u a l i t yo ft h eo u t d o o rs p a c ea r e r a i s e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 t h e r e f o r e ,h o wt o c r e a t ea l la r t i s t i ca n dp r a c t i c a lo u t d o o r s p a c eh a sb e c o m e ar e s e a r c hs u b j e c tt h a tw o r t hf u r t h e rd i s c u s s i o n 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t h eo u t d o o rs p a c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a to ft h ei n d o o rs p a c e ,i s q u i t el o w i ti sn o tb e c a u s eo ft h eu n w i l l i n g n e s so fp e o p l ef o re n j o y i n gt h eo u t d o o r l i v i n g ,b u tt h el o wi n t i m a c yo ft h eo u t d o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 w ef o u n di no u rc i t y , t h e o p e ns p a c es u c ha st h eg r e e ns p a c e ,p l a z a sa n dp a r k s ,n om a t t e ro np u b l i ch o l i d a y so r o na n yw o r k i n gd a y s ,a r ea l w a y so v e r c r o w d e d i ti n d i c a t e st h a tp e o p l ea r et h i r t yo f e n j o y i n gt h eo u t d o o rl i v i n g sa n dg e t t i n gi n t i m a t ew i t ht h en a t u r e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 r e f l e c t st h es c a r c i t yo fu r b a no p e ns p a c e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a r ean u m b e ro fp r o b l e m s a n dp l e n t yo fi n c o n v e n i e n c e sa p p e a ri nt h ee x i s t i n go u t d o o rs p a c ed e s i g na n d p l a n n i n g t h en e g l e c to ft h ed e t a i l sa n dt h eh u m a n i z a t i o nd e c r e a s et h ei n t i m a c ya n d a f f i n i t yo ft h eo u t d o o rs p a c e ,w h i c hc o n s e q u e n t l yr e d u c et h ew i l l i n g n e s sf o rp e o p l et o e n j o yo u t d o o rs p a c e a sw e l la s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f o r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st h ee l e m e n t st h a ti n f l u e n c et h ei n t i m a c ya n da f f i n i t yo ft h e o u t d o o rs p a c e ,s t u d i e st h er e l a t e dc a s e sa n dp r o j e c t s ,a n de x p l o r e sh o wt oc r e a t ea l l i n t i m a t eo u t d o o rs p a c et op r o v i d ep e o p l ew i t hac o m f o r t a b l ea n ds a f e t yo u t d o o r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o u t d o o rs p a c e ,h u m a n i z a t i o n ,i n t i m a c ya n da f f i n i t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感谢。 签名:善雌日期翔吐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 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 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少的参与到户外的活动中去。再加 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便捷的网络,强大的物流都为人们的足不出户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室外空间品质低下也是人们不愿意外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 改善和提高室外空间的品质,提升室外空间的亲和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从大局和细节这些方面着手,改善室外空间环境,使人们有外 出活动的意愿。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良好的室外空间也会促进人与人 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满足人们内心深处渴望交流和倾诉的愿望。 本文在针对室外空间的亲和力这一问题上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它的意义体 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的资料,以便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 作。其次,总结了相关资料和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再次就是结合实例进行 了研究和总结,使该空间更加的具有亲和力。 1 2 研究内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当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时 间的困扰着我们,久而久之便使我们失去了想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意愿,成为众 多宅男宅女中的一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物质水 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例如我们所居住的小区设施齐备、公共绿地越来越多等 等。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有很多的室外空间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不适合人 们停留或休憩。例如纯粹为形式而生的广场和草坪,完全不考虑武汉区气候特 点;单纯为了美观而忽视防滑要求的地砖,- n 下雨天,路面湿滑,冬天就更 不用说了。这样的实例有很多很多,这种不尊重人、忽视人们使用要求的室外 空间毫无亲和力可言。当然对人们精神方面的尊重就更无从谈起了。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分析与论证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与我 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基本方法进行: ( 1 ) 理论分析。前期大量的收集相关方面的典籍、文献和资料。仔细阅读 再进行分析和总结。 ( 2 ) 实地考察。对理论分析和总结出的相关知识,都结合实例进行考察分 析。 ( 3 ) 多方面比较。把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的结果相互比对和分析。提出解 决方案。 2 武汉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室外空间与亲和力 2 1 空间的界定 几千年以前,中国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曾 以“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空间”这一抽象概念( 图 2 - 1 ) 。彭- - h f j 先生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中说 到:“建筑的空间形式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规定 性:量的规定性、形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即具 有合适的大小和容量足以容纳物品、具有合适的形 状以适应盛放物品的要求和所围合的空间具有适 图2 - 1 “空间” 来源:建筑空间组合论 当的条件( 如温度、湿度等) ,以防止物品受到损害或变质。彭一刚先生认 为,空间足要具有能容纳一定数量物体的功能,也要能满足所容纳物体的形状。 与此同时,还要满足所容纳的物体和功能的具体要求。 作为空间,通常与建筑联系在一起,常常被当作建筑空间来理解。建筑的 空间则常常是由建筑的内部培面、顶面和地面所属合而成的。然而我们的空间 范畴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空间或者是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范畴较于室内空闻 的范畴就更加的宽广,限定元素也更加丰富。它可以是建筑物外墙也可以是大 自然中存在的任何事物。所以,室外空间的规模、形式、功能相对于室内空间 来说则更加丰富、多变。 2 2 室外空间的涵义 室外空问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室内空间柬说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区别 简单的理解应该是限定空间的元素的区别。通常柬说室内空间都是由地面、顶 面和墙面这三者所围合而成的。因此,它们是构成室内空间的三元素。然而室 外空间的限定元素不同与室内空间的。之所以有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分正是 彭一刚著建筑宅问组论- 中国建筑】 f j 版社, 9 9 8 p 1 3 武汉理r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是由于它们的限定元素有着差异。人们普遍认为,有没有顶面是区别室内空间 和室外空间的标志。因此,限定室外空间的元素是地面和“墙面”。 室外空间中的“墙面”和室内空日j 中的墙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室外空间中 的“墙体”就是室外空间中竖向的限定元素。因此,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可 以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只要是在竖向形成一定的围合即可,不论高与矮、 薄与厚、虚与实等等。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外墙被用作限定室外空间的元素。 但是在更多情况下,它可以是树篱、绿篱、人群等任何物体。同时在室外空问 中,顶面则可有可无,但所形成的效果 会因此而不同。其形式和“墙面”类似, 它可以是任何物体。一把伞、一棵树都 可以用来艰定室外的空问。由于限定室 外空间的元素如此之丰富,如此的不确 定,因此,室外空间的形式和种类也是 相当丰富的,趣味十足。如沙滩上一把 遮阳伞所投下的阴影报快便可在沙滩这 种公共场所中创造一个私人空间;x 如 图2 - 2 空间的限定 来源:i m a g e s g o o g l e c o m c 在平坦的草坪上,铺上一张地毯同样可咀在公共场所创造出私人领域( 图2 2 ) 。 但是不论空问的限定元素如何,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和高效的空间是室内 外空问的共同目标。 创造出了一个空间,不论是室内空问还是室外空间,都有一个内外之分。 在空间的“内”与“外”之分这个问题上,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区别并没有 像它字面上所表现的那样明显,易于区别。室内空间的竖向限定元素通常是墙 体。建筑的墙内的空间部分我们一般称之为室内空间,建筑的墙外部分我们一 般称之为室外空间。但是,有很多时候室内空问与室外空间的界定并不是如此 的明确,反而是有些模糊的。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人对于“内”与“外”是 有若不同的理解的。这种不同来源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有没有顶面成为区别室内与室外 的个重要依据。但也这样简单的划分并不具有太大的意义,如前面所谈到的 沙滩上的遮阳伞。 再如,一座带有花园的建筑我们很难用这种方式来定义花园是属于室内 空间还是室外空问。通常建筑墙体以内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室内空侧。建筑墙体 武汉理-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外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室外空间。花园相对于建筑来说,它应该被看作室外空 间。但与此同时,相对于外面的街道来说,花园与街道之间通常是被围墙或绿 篱隔断的。围墙或绿篱在竖向上的限定使花园相对于街道来说,它通常和建筑 一道被认为是室内空间这范畴了。因此,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 正如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所举的例子中一样,东西方 “内 、“外 观念是有区别的一样,室内空问与室外空间之间的界线与区别并 不是十分的明确的。他认为,东西方建筑在建筑形式上明显的差异可以解释东 西方人对于“内与“外 的理解。西方人的住宅前的空地,虽然是私人所有, 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公共绿地使用,为美化城市环境做出了贡献,活跃了室 外空间气氛。本来属于内部空间的绿地却变成了室外空间。而东方人的住宅, 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属于内部的空间一定是用围墙来分隔,内外有别。但 在院内,它又不是室内空间。通常通过开敞的庭院来作为过渡空间来使用。这 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各种场所中,如校园。国内的校园通常都用围墙把校园与周 边区分开来。而国外的校园则不一样,校园与周边环境没有明显的区分,它们 相互融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东西方人对于室外空间的涵义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这种差异是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在十五世纪以前,在世界的东方有着璀璨而 悠久的文明。其中以中国的成就最为突出。地大物博的中国入一直遵循着经典 的儒家“天人合一”的道德思想。由于地理环境优越,人们更愿意过着平静的 生活,生出而作,日落而息。反观当时的西方国家,资源贫乏使他们更愿意向 外扩张,探索他们已知世界以外的领域。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由自然条件,导致 东西方人性格的不同。东方人生活条件优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逐渐养成 了内向的性格特征。而西方人则生活条件艰苦,长期与自然做斗争。逐渐形成 了外向的性格特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很多其它方面如:绘画、建筑、园林等等。首 先在建筑上,以中国为例,中国地处北半球,但南北跨度相当大,南至热带, 北至寒带。因此,中国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然而,中国有很大部分的面积属 于温带和严热带,自然气候潮湿,雨水充沛,非常的适合植物生长。与此同时, 中国土地幅员辽阔,在古代的中国,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凶猛的野兽,而是来 自无边无际的森林。广阔的森林阻断了地域与地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一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大面积的森林,木材资源相当丰富,因此, 作为建筑材料的木材就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湿热的气候,先人们在 设计他们的建筑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的是通风。因此,通风和朝向是建筑必先着 重考虑的问题。对于石材和砖的应用在中国并非晚于西方国家。早在很久以前 的汉代,中国先人们就已经开始炼制粘土,做为建筑材料使用。汉代的时候中 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瓦当了。只是相对于木材来说,想要在砖和石材加工出木 材同样的效果要更加困难,如雕刻等。但是,即使如此,中国先人们同样可以 砖和石料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纹样出来。而西方国家,特别是最早有文化起源 的西欧国家,那的气候干燥,盛产石材。因此,根据应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理, 石材就成为了西方人建筑材料的首选。同时,根据同等体积质量越大,其保温 性能越好的原理,石材也具有它自然的特点如不易腐蚀、经久耐用等。不同于 中国潮湿的气候,石材在湿热季节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因此,石材完全符合他 们的使用要求。但另外一方面,正是由于同等体积石材的质量更重的特点,就 注定了由石材所构筑的建筑其体量相对于东方的建筑要更大。特别是较高的建 筑,由于承重要要求,建筑的底层墙体厚度应相应增加。正是由于这些自然条 件的限制,造成了东西方建筑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 同时,建筑表现上的差异并非仅仅是来源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来源于历 史、宗教、文化等其它因素。我们知道,即便是同一地区由于其宗教、民族的 不同,他们的建筑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中国有5 6 个民族,每个民族它们 各自就有着各自不同的建筑样式。因此,不难理解东西方建筑存在如此区大的 差异了。 这种文化的差异同时在绘画上也表现得相当的明显。几千年来,东西方绘 画风格自成一体,特点鲜明。由于前面所阐述的原因,东西方绘画上的特点可 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它们分别是“写意 和“写实”。东方人,特别是中国,在 绘画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物言志。通过所描绘的物体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因此,画面只是一个载体,意境才是最终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可以将所描绘 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形等,以此突出重点。西方绘画则侧重真实的再现场景。 认真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等内容,使画面更加的真实。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区 别就是在背景的处理上,中国画的背景常用留白的方式进行处理,让人产生无 限的遐想,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而西方绘画则常是通过满涂的方式进 行处理的。 6 武汉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文化的差异在园林的处理上也表现得相当明显。东西方园林最突出的体 表则是中式园林和法式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它们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却 有着迥异的风格。在传统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下,中国人崇尚的是自 然之美。在西方人对“人定胜天 的思想推崇倍至,认为人工美与西方人的哲 学体系、审美思想最匹配。 正是由于这些种种的原因,不论是文化方面的还是自然条件方面的,都导致 东西人在许多问题是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延续到现在,东西方人在很多方 面仍保留着各自文化特点。如在建筑形式上,崇尚轴线的西方人和崇尚自然的 东方人;如上面提到的在“内”与“外 的认识方面的差异。正是因为有了这 些差异,我们的设计才应该有所针对,创造更加符合我们使用习惯的室外空间, 为我所用。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可以做到旁观者清,才可以更清楚的分辨 好与坏。同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使我们设计的室外空间更加的人性化、 更加的具有亲和力。 2 3 亲和力与室外空间的亲和力的界定 2 3 1 亲和力 对于亲和力这一词,最初并非被应用于心理学这个范畴中,而是应用在化 工、医学、生物这些类学科当中的。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它有着各自不同的定 义。然而我们所谈到的室外空间的亲和力的范畴与心理学中的定义有着很大的 联系。在心理学中亲和力的定义是“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 水平和能力 2 。在这个定义中,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人格魅力。通过个人的自 身修养来使自己具备亲和力,使其他人有与其交往的意愿。同样的,室外空间 的亲和力体现在人与室外空间交往的意愿,只不过这里的室外空间并非人,而 是物。在研究室外空间的亲和力的问题上,我们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来研究 室外空间它所应该具备的一些要素,使室外空间同有亲和力的人一样也具有吸 引力。使人们具有户外活动的强烈意愿。 2 朱敏,教师的亲和力,教育艺术,2 0 0 3 ,p 2 6 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2 室外空间的亲和力 室外空间的亲和力强调的是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亲近、人与室外环境的亲 近、在室外环境中人与人的亲近这一系列的问题。就空间范围来说,室外空间 相比于室内空间来说范围更大,如何处理规模较大的室外空间,使之具有亲和 力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空旷的田野、无边无际 草原、水天相接的大海在让人放松的同时也会让人生畏。处理好室外空间的尺 度问题,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增加人们使用室外空间的频率。从而 提高室外空间的亲和力,使人们更愿意亲近自然。但与此同时,在关注室外空 间比较大尺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室外空间中较小的尺度方面问题的考虑。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细部周到和人性化的考虑对室外空间的品质的提 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样一个外部空间,细部的设计和施工精良的室外空 间的亲和力显然更具有亲和力一些。 室外空间的亲和力同时也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亲近,让人们更愿意接近大 自然,放松心灵。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利用难得的闲暇时光亲近大自然,远 离尘嚣,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居住在 小区内的人们很少像以前那样有机会走街串巷,与周围邻居进行交流。“宅男、 “宅女”一词便应运而生,成为当今的主流。正是当下小区建筑设计欠考虑, 邻里间交流的缺乏,室外空间品质低劣,不便于人们的交流和一、沟通和开展 户外活动。久而久之,导致人们越来越没有外出的意愿。再加之网络的迅速普 及,连日常购物这种必需进行的户外活动也可以在家上网解决。这样种种的因 素叠加在一起,人们似乎找不到外出的理由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 都随之产生了,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因此,要改变这种自闭的生活方式,必须 改善上面所提到的这些问题,改善室外空间的品质,使人们愿意走出家门,为 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进行交流、沟通、活动的空间,尽情的享受户 外生活。 提高室外空间的亲和力不仅表现在物理距离上,而且还表现在所形成的空 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室外空间与人之间的亲和力与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一样, 它应该来自于一种强烈的认同和尊重。在此基础上,人们才愿意开展相应的户 外活动,并产生与之相应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8 武汉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的因素 3 1 人与室外空间 之所以要研究室外空间是否具有亲和力,亲和力的强弱等等这一系列的问 题,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使室外空间更好的为人所用。与此同时,室外空间环境 的优劣也时刻影响着我们,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字经中 就有虬陪孟母,择邻处”的这样的故事,它一直提醒着我们,良好的生存环境 对我们品性形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人与室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可是说是一种可逆过程。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 的垃圾桶,它并不是漫不经心随意布置的结果。它需要结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科学的配置。可以大大降低乱扔垃圾的恶习。相反,正是那些无视人们使用习 惯的布置方式,如超出人们视野或预期的布置无疑会加剧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 行为的产生。就如同“破窗理论 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所需要的室外空间是能够被人们广泛的使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与沟通,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而不是“假 、“大”、“空 的形式主义的设计。 这种为了视觉上的整体效果而忽视人们的基本需求的实例在我们的身边数不胜 数。如目前随处可见的草坪,设置大面积的草坪,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 需要,毫无功能性可言。完全忽视过往人流的需求。最终的结果就是鲁迅先生 的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样的结果不仅 仅使最初的设想得不到实现,破坏了室外空间的效果,还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 反应:更多的“路 被走出来了,环境品质就无从谈起了,就没有人愿意来使 用这样的室外空间,最终成为三不管的地方,影响周边安全等等。所以,我们 所要的不是那些形式优美却并不实用的室外空间。 因此,在保护环境和文脉的同时,室外空间的设计应注重人的需求。要满 足人的需求,首先应对我们人自身进行研究。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两方面 的需求。 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1 视觉 古语有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视觉和听觉是我们与外界交流、反馈信 息的重要途径。其次就是嗅觉、触觉和味觉。杨盖尔( j a ng e h l ) 在交往 空间一书中提到“人类学家爱德化t 霍尔( e d w a r dt h a l l ) ”在隐匿 的尺度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最重要的知觉以及它们与人际交往和体验外部世界 有关的功能。根据霍尔的研究,人类有两类知觉器官:距离型感受器官一一眼、 耳、鼻一一和直接型感受器官一一皮肤的肌肉。这些感受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分 工和工作范围。3 据研究表明,我们人眼所能看见的范围是一个6 0 度的圆锥。但是在这个锥 体里,我们人眼所能看见范围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我们的眼睛在横向上所看到 的范围要比竖向上的范围更广,同时,在竖向这个视域里面以水平线为准,我 们看见水平线上的范围要比水平线以下的范围更广。这点很容易理解。住在高 层住宅中的人就有很深的体会。住在较低层的住户很容易看到地面上的景物和 人的活动。可以更好的与室外空间中的景物和人进行互动。但是住在较高楼层 的住户想要看到楼下的景物或人的活动则是比较困难的。越是住得高这种情况 就越严重,无法听到下面的声音,很难看到下面景物的细节,只能看到一些大 体的形状和颜色等等。再如在超市商品的摆放上,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经常可 以发现,最常用的物品总是被摆放在货架的下层。而处在人眼最佳视域处的通 常都是一些人们并不是十分需要的商品。这样的摆放为的就是增加人们购买商 品的几率和滞留时间。这些都可以为超市带来更大的收益。 视觉作为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的因素之一,影响视觉感受的尺度和颜色这些 内容应结合生理角度和心理这些方面仔细考虑。 3 1 1 1 尺度 在室外空间的活动中,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人们的感知方式来改善室外空间 环境,使室外空间更具亲和力,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促进人们更多的开展户 外活动和彼此的交流。 根据感知距离的大小,视觉所感知的距离当属最远。其次再是听觉,再次是嗅 3 丹麦 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窄问,中国建筑工业 i ;版社,2 0 0 8 ,p 6 8 1 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觉。关于视觉的研究在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问的设计和杨盖尔( j a ng e h l ) 交往空间都有谈论到。其中,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叙述得 相当的充分。从人眼的生理角度和建筑物高度( h ) 与视点的距离( d ) 之比这 几方面展开。芦原义信在书中谈到“以d h 等于l 为界线,在d h 小于1 的空 间和d h 大于1 的空间中,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换句话说,随着d h 比1 增 大,即成远离之感;随着d h 比1 减小,则成迫近之感;d h 等于1 时,建筑高 度与距离之间有某种匀称存在,在实际建筑总平面规划中,d h - - l 、2 、3 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当d h 大于4 时,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成了走廊 那样的连接体所希望的二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当d h 小于1 时,两幢建 筑开始相互干涉,再靠近就会产生一种封闭恐怖现象。一到d h 小于l 时,其 对面建筑的形状、墙面材质、门窗大小及位置4 通过研究建筑物高度与视点距离之比的关系,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 书对比了日本及西欧的室外空间,特别是广场和街道。这一比值的变化关系到 室外空间围合程度的强弱。 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每一 种比值所围合的空间对人所产生的相应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觉。同时, 我们可以根据距离与d h 比值这两个因素作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在不同的距 离上研究不同的d h 比值对所围合的室外空间的品质的影响,研究此室外空间 是否具有亲和力。同时总结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的因素,为设计更具人性化品 质的室外空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一般性的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是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的。这种距离的远 近程度和亲密程度是成正比的,较亲密的距离通常在1 3 米以内,较生疏的则 在1 3 3 7 5 米这个距离上。 在0 1 3 m 时,1 3 m 以内的距离是爱人、好友及非常亲密的人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距离内的举动通常是很亲密的,在这样的距离之下,人的面部表情可以 很清晰地看到,甚至是细微的变化也很容易被察觉到。也可以闻到彼此的气味 ( 如果有的话) 。如此狭小的空间内难免会有身体上的接触。这样的距离下的交 流往往会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亲密或尴尬。对于爱人或好友这样的人在 此距离下的交流是合适的。可是对于一般性的人群来说这样的距离只会让人感 4 u 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宅问设计,中国建筑工业i :版社,1 9 8 5 ,p 2 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拥挤、不安、局促、不安全和尴尬。 当d h 小于等于1 的时候,其竖向限定元素相对于横向距离来说是很高大的。 这样的空间里面会让人感到压抑,私密性较好。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 响:不安全。常见的例子如电梯,电梯内部空间狭窄。在我们乘坐电梯的经历 里,电梯内的气氛通常是很尴尬,不自在的。彼此之间并不是好朋友,又这样 的近距离的接触难免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即便是彼此很要好,但有其它陌生人 的存在,也会使电梯里面的气氛变得压抑。这样的室外空间应当尽量避免。若 实在无法避免则应做相应的处理,如在照明予以重点的考虑。 对于这种d h 比值较大的情况通常也可以使之形成良好的景观,美化室外空 间,提高室外空间的环境质量,从而增加室外空间的亲和力。比如,日本的坪 庭便是很好的例子。日本的坪庭面积非常的小,他们可以在面积只有几平米的 空间内,通过乔、灌、草、石头、白砂等等这些简单材料营造一个不简单的空 间来。通常一些建筑的中庭也会做一些景致优美的小景来改善过渡空间的气氛, 使之更加的具有亲和力。吸引人们的目光,为他们提供品质上乘的驻留空间。 但是,当d h 大于l 的时候,这种情形就会好一些了。因为其竖向限定元素 的降低它的私密性。轻声的谈心、交流在这样的距离上是非常安全而且合适的。 在兼具了良好的领域感的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安全方面的考虑。 在1 3 3 7 5 m 这个距离上,相对于前面的尺度来说更加的适合开展一些社 交活动。不论是熟识的还是比较生疏的人都可以在这一距离上开展社交活动。 在这一距离上可以清楚的听到对方的声音和看到对方的肢体语言。这样的尺度 方便了人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交流活动。对于兴趣、爱好或性格合得来的可以进 一步的接近距离,反之则可拉大距离。同时,这样的距离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 而有所区别。如阿拉伯人就习惯更加小的距离进行交流,而大多数西方人则习 惯和朋友、熟人、同事等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交流。这种文化造成的差异在进 行室外空间的设计的时候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 在这样的距离下,当d h 小于等于1 时,这样的室外空间的竖向限定元素所 围合的空间大小基本适中,适合几个人一起共享这样的空间。几个这样的区域 相互之间也不会形成干扰。这在这的室外空问中对于休息座椅的设置方式的进 行仔细的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当d h 大于1 时所围合的室外空间给人的感觉就比较开阔了。在这样的室外 空间中人和人的交往是十分舒适的,不论是朋友还是邻里,随时可以以进退的 1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式来增加或减少彼此的接触。 座椅的设置若是不合理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室外空间使用率 下降,人们会该区域会敬而远之,没有人用的室外空间不仅会造成极大资源浪 费还会带来安全隐患。最常见的就是坐公汽了。公共汽车上的座位般都是一 排一排的布置的,但偶尔有时候也会为了容纳更多的座椅而设置些许面对面的 座位。但是把座椅这样设置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乘公汽不是坐火车,行程通常 较短。两个陌生人就这样近距离的面对面的接触是非常令人尴尬的事情。所以 在有座位的情况下,那些座位是很少有人坐的。这样实际上也是降低了它的使 用率。再就是火车上,通常火车上的座位是面对面设置的,这样的设置通常是 有几方面的考虑的,一是可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二是火车行驶调头方便还 可以增加人与人的交流。乘火车的时间一般比较长,通常可以看到上车的时候 还是陌生入,下车时就已经成为朋友,更有甚者互流联系方式成为好朋友。但 是这样布置座椅对个人的隐私的保护还是欠考虑的。所以现在也可以看到动车 组上的座位和公汽上的一样,也是一排一排的布置的。如果有需要则可以把座 椅进行旋转。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个人留下了更多的个人空间,也更舒适。减 少了不必要的对视所引起的尴尬场面。也为想在车上休息的人提供了一个比较 安静的环境。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普通朋友和好朋友在选择座位的方式上也是有所区别 的。普通朋友通常喜欢面对面座,而好朋友则通常喜欢肩前肩座。这也是由于 他们的亲密程度决定的。所以,在室外空间中设置座椅我们要考虑到不同人群 的使用要求,设置满足各个使用群体的要求的座椅。因此,座椅的形式对于室 外空间人群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常见的座椅布置形式通常有点式、条型、l 型、 环型和其它组合方式这几种。每一种座椅均应满足使用者基本的生理需求,即 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点式座椅,作为单独设置的座椅它的大小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小的座椅可以仅供一个人使用,为需要一定空间的人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享 受宁静或喧闹的室外环境。也可以大一些,同时供好几个人一起做用。人们可 以在上面下棋、聊天等等。 条型座椅,这种座椅的大小可以根据有没有靠背而确定其椅面的宽度。有椅 背的通常是在靠近建筑或区域的边界处,使用这样的座椅通常视线会比较固定。 而没有靠背的座椅则没有这样的限制,椅面也会随之而增大。对于互不相识的 1 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通常会选择最大的距离而座,而相互熟识的人使用它的方式就可以是多种多 样的了。 l 型座椅,这种座椅的使用人群一般是相互认识的。他们喜欢也习惯这样的 方式进行交流,可以清楚的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听到对方的声音,而不必扭头。 这样的座椅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把空间进行了限定,有一定的私密性。两个陌生 人如果同时使用这样的座椅则会很尴尬和不自在。 环型座椅,这样的座椅在公共场合比较常见,不论是圆环型的还是多边型的, 这样的座椅对于那些彼此互不相识的使用者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在人多座位 少的地方,这样的座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彼此的目光不会有接触,每个人都 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不会太受限制。 组合方式,配合室外环境中的小品或小景进行布置,这样的座椅的使用率也 非常高,因为人们的选择范围更加的大,相互熟识的人可以选择邻近的阴角的 座椅,彼此陌生的人则可以选择阳角的座椅等。 在布置座椅的时候座椅相互之间的距离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设置座椅是为 了提高室外空间的使用频率,提升室外空间的品质,增近人与人的交流。但是 与此同时也要为使用它们的人们提供一定的个人空间,在不想被打扰的情况下 提供一个好的休憩场所。这个距离和人与人交往的距离有些类似,人与人进行 交流的距离通常是在0 - 3 7 5 m 。因此,如果两个有交流意愿的人他们的距离通常 不会超过1 2 m ,两个需要各自私人空间的人他们的距离通常会大于3 7 5 m 。所 以我们在布置座椅的时候,特别是在设置那些有组合方式的座椅的时候需要对 座椅的阴角和阳角位置的安排做出考虑。 在3 7 5 - 7 m 这个距离上,人与人的交流则需要稍微提高一些音量,吐字清 晰,才不会导致交流受阻。同时,在这个距离上,人们则很难察觉到对方面部 表情的细微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依靠肢体语言来感受对方的。当这个距离 大于7 m 的时候,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了,通常需要借助设备来完成单向的交 流,如演讲,剧院等。 3 1 1 2 色彩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但是也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就如红色 在中国就代表着喜庆、吉祥、富贵等等,而在西方则代表着警告,如足球场上 的红牌警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黑色和白色。中国人和西方人眼中的黑 1 4 武汉理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色和白色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这点在葬礼上可以看清楚的看到。 每一种颜色在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均代表和传达了各自的意义。如古代的 中国建筑,在颜色的应用上就有一套规定。正如在封建社会中,建筑形式象征 着地位一样。建筑上的颜色也有起着类似的作用。黄色,和黄金同为一种颜色, 它象征着财富。这也是帝王们偏爱黄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以示区别,黄 色成为帝王们的专用色,在民间是不 能被使用的。它象征着不可替代至离 无上的权力。这样的御用色彩无疑会 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建筑样式 一起逐渐成为封建时期划分阶级的 一种特殊符号。在紫禁城内随处可见 雕粱画栋、金碧辉煌的皇家建筑。金 黄色的琉璃瓦檐下是精心绘制的纹 样图案。暖色的屋搪阴影下用冷色的 图3 1 中国古建筑的颜色 来源:中国古建筑_ 二十讲 蓝、绿等色彩,再配上大面积的红色建筑墙体,冷暖变化层次丰富。这样在一 幢建筑上用色如此之多在世界建筑史上还是很少见的。但如此之多的颜色搭配 在一起并没有让人有一种日艮花缭乱的感觉。反而是让人觉得十分的和谐统一、 印象深刻( 图3 1 ) 。 对于色彩的把握紫禁城里的建筑不仅考虑到了远观豹整体效果,在蔚蓝的天 空的映衬下是金黄色的重檐庑殿式屋顶,蓝绿色的彩绘,朱红色的建筑,灰白 色的基座。远远望去很是庄重、大气。但是走近细看也有着很多的内容。洁白 的汉白玉基座,到处都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就连台阶处也不放过。点缀着些许 金色的朱红色的门窗,样式各异的窗花和雕刻。精致丰富的细节吸引着人们由 远及近,先整体再局部仔细品味它。风格菩异的楹联、匾额,刻画精良的纹样 图案,斗拱所有的这些细节都是经过精心的修饰的。五颜六色的色彩混合在一 起相互映衬,相互点缀,使整个建筑也显得生机勃勃。 皇家建筑色彩的应用可阻说是随心所欲的。可是对民用建筑的限制却是十分 严格的。不仅在体量上大大的小于皇家建筑,而且随处可见的是扶蒙蒙的一片。 尽管在重重封建制度的束缚下,民间建筑也发展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风格来。就 如在园林艺术成就上来看一样,皇家园林多集中在北京,私完园林保存得较完 整的则在苏州。在苏州老城区里,粉墙黛瓦的民届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川流不息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街边。可是就是这两种极为简单的 颜色也可以成为后世人们传诵的经 典。套用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 ( l u d w i gm i e s 、v a nd e rr o h e ) 的那 句名言“l e s si sm o r e ”,把黑色和白 色的比例以及分布设计得如此巧妙, 堪称完美。如万科在深圳开发的搂盘 “第五园”就是运用了经典的黑色和 白色。在其立意上也是继承和发扬传 统的中国元素。力争成为继岭南四园 后的第五名园。或许古人的成就,万 酬3 - 2 朴素的色彩 来源:i m a g e g o o s e m 硼 科这种带有商业性质的楼盘是很难超载的,但是在继承传统特色这方面万科在 同行业里面无疑是做得很好的。它很好的吸收了中国传统元素,认真总结,提 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进行创作( 图3 2 ) 。 大面积的白色点缀些许的黑色,使整个环境不至于显得轻飘飘的,经历了长 时间历史的洗礼后更加显得厚重。同时,在这样纯粹的环境不论添加任何色彩 都会使它们更加的突出。因此,粉墙也起到了很好的背景的作用。在苏州园林 内随处可见,在题着园字的月洞门旁一丛丛翠竹在粉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等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使园主心情的享受平静的与世无争的生活,也可以为园主提供 一处自省的宁静空间。 3 1 1 3 光色 光色对环境的人也会产生影响。常 见的例子有在北方寒冷地区,那的居 民大多喜欢用暖色的白炽灯泡,那种 黄黄的灯光可以使人们感到温暖,使 室内环境更加的温謦。而南方炎热的 地方则很少喜欢用白炽灯光,天气火 热人们更需要的是凉爽。因此,冷冷 崮3 0 暖色调刺激食欲 武汉理1 = 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的白色光源便成为首选。其实不论选用什么样的灯具,对室内的温度造成些许 的变化,但是人们内心深处有这样的潜意识,认为暖光源更加的容易感觉到温 暖,更容易让人放松,更容易入睡。所以,即便是在火热的南方,人们在选用 了冷光源的同时,在一些重点部位或是卧室这样的地方也会点缀一些这样的暖 色光源。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打开。再如,国际著名快餐连琐店巨头麦 当劳,它们的门店选用的颜色都是暖色调的颜色,不仅如此,还选择的是可以 刺激人体食欲的黄色和红色。坐在这样的餐厅里进餐,会使人食欲大增( 图3 3 ) 。 用颜色来吸引人群的实例实在是举不胜举,可以说是百试不爽。只要用到恰 到好处,总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超市购物,超市中所使用的光源通常也是 暖色的。暖色光源会使商品的颜色更加的鲜艳。特别是在水果和疏菜这样的食 品上,这样的光源让人们觉得它们更加的新鲜。又如酒店,不论是酒店的大堂 还是就餐区域,经常可以听到用“金碧辉煌”这样的词来形容它们。这说明暖 色是绝对的主流。在刺激人们的胃口的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消费。 3 1 2 听觉 从物理距离上,人的听觉要比视觉范围要小。杨盖尔( j a ng e m ) 在交 往空间一书中提到“听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在7 m 以内耳朵是非常灵敏的, 在这一距离进行交谈没有什么困难。大约在3 5 m 的距离,仍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