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doc_第1页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doc_第2页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doc_第3页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doc_第4页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 江启云 景洪市西双版纳农垦医院放射科,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xx年8月至xx年8月收治的5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分别对每例病患的原始检查数据进行1mm与3mm重建,探究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mm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测出53个,其中冠状动脉小钙化斑块数量为44个。把1mm组进行重建,并以所得数据作为参考标准,3mm组检测出钙化斑块数量为45个,检查敏感性为84.90%,其中冠状动脉小钙化斑块数量为34个,检查敏感性为77.27%。1mm组与3mm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检测数量比有明显差异,后者数量与敏感性相对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检测为93.7%,特异性检测为93.7%,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96.9%。结论使用放射CT血管造影进行冠状动脉疾病检测时,不同层建厚度所检测出的钙化斑块情况是有差别的,且放射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心病钙化斑块、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简介江启云(1961.8-),男,主治医师,现从事放射科临床工作。 冠状动脉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且易导致死亡的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类型为冠状动脉粥样钙化斑块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动脉内膜有复合糖类或者内脂质沉着,继而导致人体动脉组织纤维沉着与钙化。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进行定量分析,能够有效的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可能发生的冠心病风风险做分层研究1。近年来放射CT血管造影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因其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而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便是探讨冠状动脉疾病中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特选取我院xx年8月至xx年8月收治的3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xx年8月至xx年8月收治的5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所选病患均符合放射CT检查的适应症状。5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男性病患28例,女性病患22例,病患年龄在3080岁之间,病患的平均年龄为57.5岁,所选病患收治时检测的心率为4990次/分,平均心率为68.5次/分。 1.2检查方法 所选放射CT型号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螺旋CT,设备扫描参数为:120kv,电流为450500mAs,螺旋CT间距为0.5mm,准值为0.625mm,并配有图像工作站、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分析软件。所有患者在进行放射CT检查前需调整呼吸,对心率过快的患者需在扫描前1h服用维拉帕米来减缓心率,防止扫描阶段出现危险,待患者气息平稳后进行扫描,扫描时需屏气,扫描范围以气管隆凸为起点分叉到心底部,对于做过搭桥手术的病患需适当调整颈部位置,确保每例患者在一次屏气舒张的统一位置采集。扫描图像完成后,使用图像处理工作站重建冠状动脉三维图像,并连接CT机,接收原始图像扫描数据2。 1.3放射CT扫描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3.1放射CT扫描检查的适应症临床表现为胸闷、胸前压榨性疼痛;患者伴有不典型心绞痛、超声运动负荷试验检测呈阳性反应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者;本身有不确定原发性心肌异常者。 1.3.2放射CT扫描检查禁忌症有严重心率不齐、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者;对碘过敏的患者;有严重呼吸功能受损、低血钾、凝血功能障碍者3。 1.4冠状动脉疾病钙化斑块检出标准 冠状动脉钙化检出表现为在130Hu区域值范围时,若干个相邻像素的CT检测结果呈现出钙化病灶,且每层都保存在图像软件内,当出现130Hu以上范围的数值时,钙化斑块会转换为粉色,如果在检测阶段出现伪影,需将伪影与斑块准确的区分开,同时还需调整放射CT检查视窗位置,以避免出现大误差值,另外,还可放大局部检测区域,并与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对每例病患检查后的数据资料均进行1mm与3mm组重建,1mm组间每层间距为1mm,厚度也为1mm,3mm组原理同1mm组一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选患者放射CT检查后,1mm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测出53个,其中冠状动脉小钙化斑块数量为44个。把1mm组进行重建,并以所得数据作为参考标准,3mm组检测出钙化斑块数量为45个,检测率为84.90%,其中冠状动脉小钙化斑块数量为34个,检测敏感性为77.27%。1mm组与3mm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检测数量比有明显差异,后者数量与敏感性相对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52例病患在放射CT检查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呼吸伪影,CT扫描时间为(21.20.8)s,放射CT分析血管总量为100支,MSCT、CCA阳性分析分别为30支、40支,MSCT及CCA均阴性、均阳性分别为6支、20支,MSCT阳性、CCA阴性为1支,MSCT阴性、CCA阳性为3支,放射CT检查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为93.7%,特异性检测为93.7%,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96.9%。 3讨论 冠状动脉疾病是致人体死亡的常见疾病,且多半数以上的冠状动脉疾病患患病前无任何症状,因此,早期早期诊断对防治冠状动脉疾病有重要意义。但部分冠心病患者因血管内狭窄程度较轻,无任何临床症状表现,未给予重视。冠状动脉血管内易出现粥样钙化斑块,且易脱落,进而堵塞血管,造成人猝死。过去,冠状动脉疾病检查多使用心电图进行,并以心电图检查结果为标准4。近年来,螺旋CT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扫描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特别是在检查冠状动脉粥样钙化方面独具优势,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临床诊疗中5。1mm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测出53个,其中冠状动脉小钙化斑块数量为44个。把1mm组进行重建,并以所得数据作为参考标准,3mm组检测出钙化斑块数量为45个,检测率为84.90%,其中冠状动脉小钙化斑块数量为34个,检测敏感性为77.27%。1mm组与3mm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检测数量比有明显差异,这说明放射CT层间距越薄,钙化检出数量越多,敏感性也越高,疾病诊断率也高。 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图像可以十分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与主要分支,与人体解剖图像十分接近,且无创伤、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能够依照不同病患CT值的异同来分析钙化斑块性质与类型,同时还能够对冠状动脉的狭窄性与心功能进行评价。报道资料显示,放射CT血管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能够有效的排除疑是冠心病患者,预测疾病进展与预后信息6。冠状CTA的使用血管壁宏观观察方面有一定优势,能够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提供重要的术前信息指导。本研究所选的52例病患其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病患粥样钙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特异性均较高,但仍有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出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为:放射CT血管造影在心率检测值为70次/min的时候容易出现运动伪影,干扰病变分析,当患者的心率为90次/min的时候伪影干扰更为显著,甚至会夸大病变狭窄度7。因放射CT为多排螺旋,扫描速度十分快,少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常规屏气,此时也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放射CT的局限性还表现在辐射剂量方面,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病患对医疗成像风险没有了解,仅有6%的被访人群了解放射CT辐射暴露所导致的癌症风险,所以,临床检查医护人员要有明确的风险意识,明智合理的使用冠状动脉放射CT检查,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作用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辐射潜在风险8。 参考文献 1申斯原.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xx,20:4804-4805. 2陈琦.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xx,05:608-609. 3周小明.论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中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疗,xx,09:173. 4杨勇.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xx,08:4092. 5蒋炳虎.多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中国冠心病人群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xx,23:69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