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范式及其转换在课堂评价视域是存在的,这是本研究最基本的前提假设。 目前,人们对课堂评价的研究已经由以关注目标评价为核心思想的泰勒评价 模型和类泰勒评价模型的研究,转向了以关注主体生成为核心理念的新课堂评价 模型的研究。伴随着这一转向,一些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着符合教育新理念的、课 堂评价的实践研究及理论建构,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当前,课堂评价正处 于范式转换时期,两类范式的课堂评价不和谐共存,人们正面临着许多教学与评 价的新情况、新问题。 本研究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考察思路,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考察法和 逻辑推演法,初步解析了范式特别是课堂评价范式的内涵、结构与要素,并对科 学与人文两类课堂评价范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课堂教学与评价的规 范化思想,探讨了课堂评价范式的理性规范,并揭示和分析了其在科学与人文两 类课堂评价范式中的具体存在,力图澄清人们是否需要对课堂评价进行理性规范 的当下认识,进而认为,尽管两类课堂评价范式有着各自的内在规定性,但使它 们之间进行“和谐的转换”是可能的,这需要人们去寻求它们之间的张力平衡。 【关键词】课堂评价范式理性规范化 a b s t r a c t i ti st h e p r i m a r yh y p o t h e s i s f o rt h i st h e s i st h a t p a r a d i g m s a n dt h e i r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se x i s ti nt h eh o r i z o n so f 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 鲒e s s m c n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y , t h e r e s e a r c hi n t od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s s e s s m e n tw a st h e 潞盟础i n t ot y l e r se v a l u a t i o nm o d e la n d2 r 、l e r - l i k ee v a l u a t i o nm o c l c l w h o s ec e n 扛a l i d e a sa r ec o n c e r n e dw i t ho b j e c t i v ec v a h i a t i o n n o w a d a y s ,t h er e s e a r c hs h i f t st ot h e r e s e a r c ho ft h en e wc l a s s r o o mi l l - - o na s s e s s m e n tm o d e li nw h i c hr e s e a r c h e r sp a y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s u b i e c tg e n e r a t i o n f o l l o w i n gt h i ss h i f t , s o m er e s e a r c h e r sa r e e n g a g e di n t h ep r a c t i c a l 职s e 锄c c h 镐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o fc l a s s r o o m i n s t r u c t i o na s s e s s m e n t , w h i c ha r e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n e w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 s a n dt h e y h a v eg a i n e ds o m es a t i s f a c t o r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tp r e s e n t , 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 a s s e s s m e n ti si nt h ep e r i o do fp a r a d i g m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a n dt h e r ee x i s tt w ot y p e so f p a r a d i g m s w h i c ha r ev e r yi n c o m p a t i b l ew i t he a c ho t h e r s o , p e o p l ea r cc o n f r o n t e d w i t hal o to fn e ws i t u a t i o n sa n dp r o b l e m s 证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a s s e s s m e n t f o l l o w i n gt h et h r e a dt h a tc o m b i n eh i s t o r yw i t hl o g i c , a n d 唧l o y i n gt h em e t h o d o fd o c u m e n t sa n a l y s i s ,t h a to fh i s t o r y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t h a to fl o g i cd e d u c t i o n ,t h i s 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s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k e ye l e m e n t so f p a r a d i g m ,e s p e c i a l l yt h o s eo ft h ep a r a d i g m so f 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m a k e sd e e pr e s e a r c h e si n t ot h et w ot y p e so fp a r a d i g m se x i s t i n gi nc l a s s r o o m i n s t r u c t i o na s s e s s m e n t :s c i e n t i s ma n dh u m a n i s m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n o r m a l i z e di d e a s o f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t h e ne x p l o r e st h er a t i o n a ls t a n d a r d so f t h et w ot y p e so fp a r a d i g m s t h et h e s i sa l s or e v e a l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c o n c r e t eb e i n go f t h er a t i o n a ls t a n d a r d si nt h ef i e l d so ft h e m ,a n ds t r i v e st oc l a r i f yw h e t h e ro rn o tp e o p l e w a n tt on o r m a l i z er a t i o n a l l y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s s e s s m e n t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o s e , t h et h e s i sp r o p o s e st h a t ,a l t h o u g ht h et w ot y p e so fp a r a d i g m so f 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 a s s e s s m e n th a v et h e i rr e s p e c t i v eb e s t i m m t h e i t , i t sp o s s i b l ef o rt h eh a r m o n i o u s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 ,w h i c hr e q u i r e sp e o p l es e e kf o r t h ee q u i l i b r i u mi n t e n s i o nb e t w e e nt b c i n k e yw o r d s :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s s e s s m e n t r a t i o n a l i t y p a r a d i g m n o r m a i i z a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作者签名:盈4 纽 日 期:玉主磊i 盛丝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垒6 堂熬 日期:逊蔓i 丝盘 前言 一、选题缘起 自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提出教育评价概念以来,教育评价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 的一个研究热点,而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人们去关注和研究,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人是从以下几个不同阶段而不断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的。 1 、个人的经验、兴趣与偏好 我曾经是一名教师,在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不公正、不客观的课堂教学 评价并且自己也曾有与这种不公正、不客观评价相遭遇的体验。于是,个人的生活经验促 成我对公正与客观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一度成为我个人的兴趣与偏好所在后来,我才 认识到,先前我所探求的课堂教学评价其实就是科学范式的、个人本位的课堂教学评价 2 、对广泛的课堂教学评价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有了上述的个人经验、兴趣与偏好,加之有机会进一步深造,我大量阅读了关于教育评 价特别是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论著,并结合现实加以思考,既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过去, 更思考课堂教学评价的现在与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是 个人本位的、公正j 客观的评价还必须涉足学生视域;课堂教学评价也不能仅关注知识与 技能,还必须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我所认识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然便从科学 范式转向了人文范式。而应然终究是应然,看看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现实,人们或许能够发现 这种应然评价的“伤痕”,这需要人们进行深思考。 3 、理论提升与评价再实践的需要 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范式的内涵是什么? 人文范式的内涵又是什么? 是什么力量推动或 阻止了评价范式的转换? 一种适合社会发展、能促进个人成长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式是什 么? 如何才能使它在评价实践中被较好地贯彻执行? 这些问题都需要人们在对评价现实进 行充分考量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加以研究,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思考,做出理论的回答,并 能更好地运用于评价的再实践。 伴随着这一进程,我个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才逐 步展开,这也便促成了我的研究论题的选择。 二、前沿动态 目前,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已经由以关注目标评价为核心思想的泰勒评价模型和 类泰勒评价模型的研究,转向了以关注主体生成为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的研究。伴 随着这一转向,一些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着符合新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及理 论建构,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正处于范式转换时期,两类范式的 课堂教学评价并存,人们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人们对评价范式还没有很好地 认识与把握,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及辅助人员,特别是一些一线教师。他们往往面临着课堂教 学与评价的新难题、新困惑,以至于他们有时失去了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正确航向。因此,选 取课堂评价范式作为研究论题既是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又不失其历史意义。 三、研究目的 厘清范式特别是课堂评价范式的内涵、要素与结构,揭示和分析理性规范在科学与人文 两类课堂评价范式中的具体存在,丰富和发展范式及课堂评价范式的理论,以澄清人们对其 的认识,并可能指导人们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实践。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考察法和逻辑推演法。 1 、文献分析法 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文献分析几乎是一切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里,我们主要是对库恩等人关于范式的相关论著和泰勒、普罗沃斯、叶澜、陈玉琨等人关 于教育评价特别是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论述以及包括叶澜在内的国内一些学者或研究人员 所制订的课堂评价表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分析,从而推进了我们关于课堂评价的研究。 2 、历史考察法 我们主要是对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迸驻课堂评价的历程进行了历史考察初步分析了理 性规范课堂评价的历史脉络,而且我们还对我国不同时期的课堂评价工具进行了一定的历史 研究,论述了不同评价工具所反映的、不同理性追求的内在规定性,这从而使我们进一步深 入研究两类范式的课堂评价成为可能。 3 、逻辑推演法 逻辑论证是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里,我们从基本假设出发,用课堂教学与评 价的规范化理论,同时吸收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在对课堂评价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进 行逻辑论证,从而有可能丰富和深化课堂评价范式的研究。 五、成果与结论 l 、初步解析了范式特别是课堂评价范式的内涵、结构与要素,并进行了科学与人文两 类课堂评价范式的研究; 2 、提出了课堂教学与评价的规范化思想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课堂评价范式的理性规范, 揭示和分析了其在科学与人文两类课堂评价范式中的具体存在,丰富和发展了课堂评价范式 理论,力图澄清人们是否需要对课堂评价进行理性规范的当下认识。 3 、进而提出:尽管两类课堂评价范式有着各自的内在规定性,但使它们之间进行“和 谐的转换”是可能的,这需要人们去寻求它们之间的张力平衡a 4 、两类不同的课堂评价范式反映出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认识与* 趣追求,工 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别对不同语境的课堂评价进行理性规范,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也是人 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在后现代思潮与现代观念交融与共、多元对话日益成为人们的一 种自觉的当今社会,用什么样的理性对课堂评价进行理性规范? 是工具理性? 是价值理性? 是二者重组? 还是其它的理性? 这要求人们在课堂评价的实践中进行深入地分析与反思,努 力寻找它们之间的张力平衡,并做出积极的理论回答,我们的研究只是在这个方面抛出了一 块砖。 六、论文题解 这里,课堂评价就是指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而范式则是一种由 一些理性存在和由理性所规范的存在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具有层次性的结构系统。 美国科学技术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对自然科学史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指 出了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者引入到社 会科学研究中。然而,库恩“范式”有它自身的不足( 后文我们将讨论) ,因此,我们对库 恩“范式”进行了改造,并对它进行了课堂评价的语境重述。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评价范式是指评价共同体在对全部或部分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 理论研究或进行评价实践时,所依据的共同的观念、信念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评价理论、评价 模型和评价工具、评价操作等所构成的、层级的、有机的、理性规范的系统。 2 七、文献综述 1 、关于“范式”的文献简述 我们对“范式”的考察起始于对美国科学技术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相关论著的研究。库 恩于1 9 6 2 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1 一书,这本仅一百余页的小册子之中多次用到范式 ( p a r a d i g m ) 的概念,来说明科学研究共同体中存在的、可通约的某些共性的东西。在这里, 库恩“范式”的内涵具有流变性,在不同的地方其所指是不同的。而且,他在为参加1 9 6 9 年的一个会议而准备的对范式的再思考银告中对此又有补充论述,这些在本研究的第 一章第一节中有较详细的说明。在这里,我们还对库思“范式”的要素进行了归纳整理,并 借鉴我国研究者孙启贵的划分思想3 把库思“范式”划分为三级亚范型,为我们的后续研究 做铺垫。我们还从我国学者叶澜教授对范式“两个方面规定”的论述中得到启发- 用理性 来分析范式的内涵、结构与要素。而且,我们还借鉴了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对理性三分法 及理性进化的思想3 ,等等。 2 、关于课堂评价的文献简述 ( 1 ) 著作类 我们主要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 、教育评价( 【美】b s 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版) 、课程评鉴( 【台湾1 黄政杰著,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 9 8 7 年版) 、课程评价论( 李雁冰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等四部著作来研究 目标评价模型,并利用后两部论著来研究其它两个评价理论模型;又从教育评价学( 陈 玉琨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引用一个课堂评价操作范例的举样,并加以分析:并对 课堂评价论( 刘志军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进行了深入研究,吸 收了有关思想,以及进行了一些引用等等,以上所述在本研究的有关章节都有说明。而且, 我们还从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 美 w j a m e s p o p h a m 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等 级评分一学习和评价的有效工具( 美 b a r b a r a e w a l v o o d v l r g i n i a j o h n s o n a n d e r s o n 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2 0 年敝) 中汲取了课堂评价的操作思想;并对其它一些教育评价著作,如:发 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王斌华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发展性教师评 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蒋建洲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现代教 育评价( 沈玉顺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学校教育评价( 张玉 田等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教育评价概论( 侯光文著,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 以及课程与教学论( 张华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的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等等进行了研究,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并从中吸取 了一些评价思想。 ( 2 ) 论文类 我们搜索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发现该刊收集1 9 9 3 年( 含1 9 9 3 年,下同) 之前发表的关 于课堂评价或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文只有1 1 篇,而同期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则有3 5 篇;1 9 9 4 1 这里,费们所参考的译本为:洪】t s 库恩著,李宝恒,纪树立译,f 科学革龠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 9 8 0 年版在该译本中,译者把“p a r a d i g m ”译为4 规范”,即我们所称谓的“范式” 该报告收录于【美】t s 库恩著,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一一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北京 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8 7 - - 3 1 1 页。 3 参阅孙启贵,库恩“范式”的文化涵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0 年第1 期,第2 9 3 2 页 4 参阅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5 4 2 5 5 页 5 参阅f 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2 8 - - 1 3 1 页。 3 年之后的关于课堂评价或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文有6 9 6 篇,而同期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则达 2 2 0 2 簏之多。我们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比较,并从关涉本研究的视角进行了筛选,构 成了关于课堂评价论文类的主要参考文献。下面,我们加以简要说明: 首先,我们从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由叶澜、吴亚萍撰文,载于教 育研究2 0 0 3 年第8 期) 一文中提取了课堂评价人文范式的“新基础教育”评价理论模型 和操作范例举样; 其次,我们还从 1 9 9 7 年第4 期)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过程) ( 由四川省“中学数学教学 评价”研究课题组成员李芹、藏笋娟撰文,载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投) i 9 9 8 年第4 期,该 课题被列入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中各摘取了一个课堂评价科学范式的操作范例举 样,还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验( 由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堂 教学评价研制小组撰文,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 0 0 3 年第2 期) 和数学创新教育课 堂教学评价初探r 由山东潍坊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周立泰撰文,载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1 年第5 期) 中又各提取一个课堂评价人文范式的操作范例举样: 再次,我们还参考一些关于课堂评价的论文,激发了我们关于课堂评价指标与标准的思 考,如:论主体性课堂评价标准的建立( 由刘志军撰文,载于教育科学1 9 9 9 年第2 期)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曲龚孝华撰文,载于教育探索2 0 0 2 年第1 1 期)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由曹莉莉撰文,载于t 教育科学研究2 0 0 3 年第 7 8 合期)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的原理分析( 由王通撰文,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 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4 年第2 期) 等; 最后,我们还从其它一些关于课堂评价或教育评价论文中借鉴了一些认识,并进行了一 些深入思考,这些论文主要包括: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述评( 由莫景祺、朱德全撰 文,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 0 0 1 年第3 期) 、英国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特点( 由 许明撰文,载于外国教育研究2 0 0 2 年第1 2 期)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 由 张春莉撰文,载于教育研究2 0 0 2 年第7 期) 、评价改革及其反思( 由丛立新撰文,载 于教育科学研究2 0 0 3 年第l o 期) 、“对话”与“独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评价问 题探讨( 由杨小微、王凯撰文,载于教育科学研究2 0 0 4 年第4 期) 等等。 3 、涉及课堂评价范式的文献简述 我们没有发现关于课堂评价范式的著作,而且也没有搜索到关于课堂评价范式或课堂教 学评价范式的论文,只找到了三篇关于教育评价范式的论文,它们是:关于教育评价实证 范式的思考兼议教育评价实旅中的负效应( 由叶显发等撰文,载于湖北大学学报 ( 哲社版) 2 0 0 0 年第5 期) 、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 由赵必华撰文,载于比较教 育研究2 0 0 3 年第1 0 期) 、浅论数学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 由邓小俐撰文,载子数学 教学研究2 0 0 2 年第1 期) ,而且它们对本研究没有借鉴价值。但是,另外一些关于教育研 究范式或教学论研究范式和一些关于课程评价范式的论文对本研究具有相当的引用或借鉴 价值,它们是:范式与教学研究( 由崔允涕撰文,载于课程教材教法1 9 9 6 年第8 期) 、当代美国课程研究的五种范式简析( 由斩玉乐撰文,载于 ,教育科学( j ) ,1 9 9 9 年第2 期,第1 5 1 7 页。 7 吴爱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制订与实旖,江西教育( j ) ,1 9 9 0 年第2 期, 第1 8 一1 9 页。 8 陈子玉: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