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大词典》“人”字头词语摭疵.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1 1 11 1 11 1 1 1i i i iii iii ii y 17 3 4 618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包罗古今的汉语综合性大型词典,是目前最大的一部 历史性汉文辞典,也是现今世界上收录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词典。j 下文有十二卷,附索 引一卷,字、词兼收,共收词目三十七万余条,共计一千馀万字,涉及古今社会习俗、 文化等多个层面。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辑原则,汉语大词典力求所录条 目释义确切、义项完备,力求援引的书证精准。因此,自1 9 8 6 年第一卷出版之同起, 就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被称为古今汉语词汇的“档案库”。 然而,因受制于其编纂体制和正文体例,再加之时间、物质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汉 语大词典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失误,主要体现在某些词援引的书证滞后、义项不完 备等方面。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已经分别从理论、具体实例的层面上对其存在的错误做了大量 实实在在的修正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至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重版工作, 学术界表示出极大的期望和支持。 鉴于学识有限,笔者在搜集了大量可据可查的资料并充分利用了数据库和图书库藏 的前提下,只针对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的“人部进行探究。归纳了一下问题:一、 书证滞后;二、引文校对不精;三、引文有误;四、义项不完备;五、其他错误。 本着“可据可查,原原本本 的原则,笔者做了大量的资料卡片,逐条核对,认真 判定,而后提出了本篇这样的订正、补充意见,以“指瑕”之名列出,希望能为汉语 大词典的完善尽绵薄之力,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人 a bs t r a c t t h e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i sn o to n l yt h ef i r s tl a r g e s c a l ei n t e g r a t e dd i c t i o n a r yt h a te m b r a c e sa n c i e n t a n d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b u ta l s ot h el a r g e s to n eo fh i s t o r i c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b e s i d e s ,i tc o n t a i n st h em o s t c h i n e s ee n t r i e si nt h ew o r l da tp r e s e n t t h eb o d yh a s12v o l u m e si n c l u d i n gw o r d sa n de n t r i e sw i t ha l l a d d i t i o n a lv o l u m eo fi n d e x i nt o t a l ,i th a sm o r et h a n3 7 0 ,0 0 0e n t r i e sa n do n et h o u s a n dm i l l i o nw o r d s , r e l a t e dt o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s o c i a lc u s t o m s ,c u l t u r ea n do t h e r f i e l d s b a s e do nt h ee d i t o r i a l p r i n c i p l eo f “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i n t e g r a t e d ,e m p h a s i so nb o t hi t s o r i g i n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i n e s e d i c t i o n a r y ”s t r i v e st oa c h i e v et h ec o m p l e t ea n dp r e c i s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t h er e c o r d e de n t r i e s ,a n dt h e a c c u r a t ed o c u m e n t a r ye v i d e n c e s t h e r e f o r e ,s i n c e19 8 6w h e nt h ef i r s tv o l u m ew a sp u b l i s h e d ,i th a s b e e no f h i g ha c a d e m i cr e p u t a t i o n ,k n o w na st h e ”a r c h i v e ”o f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l e x i s h o w e v e r , d u et ob es u b j e c tt oi t sc o d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t h eb o d ys t y l e ,c o u p l e dw i t ht i m e ,m a t e r i a l a n do t h e rv a r i o u sl i m i t a t i o n s ,t h e r ea r ei n e v i t a b l ys o m em i s t a k e si nt h e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m a i n l y 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s u c ha st h eo u t - d a t e de v i d e n c e sa n dt h ei n c o m p l e t em e a n i n g e n t r i e s ,e t c a tp r e s e n t ,n u m e r o u ss c h o l a r sh a v ed o n eal o to fr e c t i f i c a t i o nt oi t se r r o r si nt h e o r ya n dc o n c r e t e i n s t a n c e s ,a n dt h e yh a v ea c h i e v e dal o t a sf o rt h er e v i s i o na n dr e p u b l i c a t i o no ft h e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 t h ea c a d e m i cc o m m u n i t yh a se x p r e s s e dg r e a te x p e c t a t i o n sa n ds u p p o r t a f t e rc o l l e c t i n gal o to fr e l i a b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m a k i n gf u l lu s eo fd a t a b a s e ,a n db o o kt r e a s u r y , d u et o l i m i t e dk n o w l e d g e ,t h ea u t h o rj u s td o e sr e s e a r c ho nw o r d sc o m p o s e do ft h e i rc o m m o np a r t s r e n ”i n v o l u m eo n eo ft h e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a n ds u m m a r i z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i s s u e s :1 , o u t d a t e d d o c u m e n t a r y e v i d e n c e s ;2 ,i n a c c u r a t ep r o o f r e a d i n gi nc i t a t i o n s ;3 ,i n c o r r e c tc i t a t i o n s ;4 ,i n c o m p l e t em e a n i n ge n t r i e s ;5 , o t h e re r r o r s i n p r i n c i p l eo f “b e i n gr e l i a b l e ,c i t a b l ea n do r i g i n a l ”,t h ea u t h o rh a sm a d eal o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c a r d s , c h e c k e dt h e mo n eb yo n et od e t e r m i n ec a r e f u l l y , a n dp r o p o s e dt h ef o l l o w i n gc o m m e n t so nr e v i s i o na n d s u p p l e m e n t ,l i s t e di nt h en a m eo f ”r e f e r i n gt o f l a w s ”,h o p i n gt h a tm ym o d e s tm e a n sc a np e r f e c tt h e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p l e a s eb es ok i n da st om a k em e e n l i g h t e n i i i k e yw o r d s :t h e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 v o l u m ei “r e n i v 目录 摘善暮i a j 3 s t r a c t i i i 目录v 第一章绪论l 1 1 汉语大词典概述1 1 1 1 汉语大词典的成书1 1 1 2 汉语大词典的成就l 1 1 3 汉语大词典的不足2 1 2 汉语大词典研究概述3 1 2 1 理论性研究3 1 2 2 具体问题性研究4 1 3 选题浅说6 第二章书证滞后9 2 1 书证时代晚9 2 2 例证并非源证1 6 第三章引文校对不精1 9 3 1 引文字讹、漏1 9 3 2 标点有误2 6 3 3 繁筒有误2 7 第四章引文有误。31 4 1 截取不当31 4 2 断句有误3l 4 3 引文过简3 4 第五章义项排序不正确一4 1 第六章义项不完备4 3 第七章其他错误4 5 v 结语4 9 参考文献5 1 致谢5 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 5 独创性声明5 7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5 7 第一章绪论 1 1 汉语大词典概述 1 1 1 汉语大词典的成书 第一章绪论弟一早 三百下匕 汉语大词典这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1 9 7 5 年,邓小 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经周恩来同志批准,开始启动这项浩大的工程。由汉语大词典 编辑委员会、编纂处编纂,共计一千多人参加。经山东、安徽、江苏、福建、浙江、上 海等五省一市有关单位的四百余人共同编写初稿,然后经过逐层修改才最终定稿。经由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 这部多卷本的辉煌巨作,凝聚了众多编写者的心血,其成书的过程是艰辛的。从1 9 7 5 年在广州召开全国辞书规划会议始到1 9 8 6 年第一卷的出版,汉语大词典前后历经了 十几年的时间。1 9 7 9 年9 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一次编纂委员会明确了它的编辑原n - -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1 9 8 0 年,在杭州召开了第二次编纂委员会,会议否决了其“兼 容并蓄、无所不包 的最初设想,并进一步明确指出,汉语大词典只收录汉语的一 般语词并着重对语词的词义演变进行全面的阐述。在这一编纂理念的指引下,编者们付 出了艰苦卓绝的劳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体例的编排上,力求层次清楚,文字 简洁;在条目的收录上,力求释义确切,义项完备。完全符合辞书之稳定性、科学性、 知识性的要求。这对于有限的时间、物质资源和艰巨的任务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然 而,汉语大词典还是横空问世了,并且成绩斐然。比如,“烤 字“用火烘干或烧熟 之义的始见书,汉语大词典列出了红楼梦,而此前的各种大型语文工具书,如辞 海、辞源、中华大字典,甚至包括汉语大字典,都没指出始见书。由此,汉 语大词典所下功夫之深,取得的成就之大,可见一斑 1 1 2 汉语大词典的成就 汉语大词典,工程浩大,成就卓著。全书正文有十二卷,另有检索表和附录一 卷,共收录词目三十七力余条,计一千馀万字,是辞源修订本的四倍,其规模与台 北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相当,但其总体质量 汉语人词典“人”部摭疵 明显高于中文大辞典。这部大型的、历史性、详解性的多卷本汉语语文辞典,是我 国目前最大的一部语文辞典,是我困辞书史上的一块罩程碑,被学术界誉为古今汉语词 汇的“档案库。 从历时的层面来看,汉语大词典的重大意义并不限于它本身。汉语大词典的 编纂,对汉语辞书专门人材的培养,对古今汉语语料资料的积累,对以后各种类型的汉 语辞书的编纂,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1 1 3 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汉语大词典,这部十二卷本大型汉语词典,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习俗、文化 等多个层面,内涵丰富。然而,从前期准备到完全刊行,仅仅历时二十年。因而,不可 避免地存在一些失误,主要体现在某些词的释义不确切、义项不完备、书证滞后等方面。 编写该大部头辞书时,我国国内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资源有限,技术条件也不成 熟,而自编纂第3 卷始又实行了分卷主编责任制,另外,因体例钳制,相关条目及资料又 只能分在不同部首、不同编写者手中,甚至分在不同的卷册中,因此,尽管千余名专家 及学者做了中国辞书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料的搜集和制作工作,但还是难以对书证进行逐 条查证,无法全面地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只能根据资料卡确定释义,这就决定 了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次,多卷本汉语大词典的出版,历时九年,这期间及之后,研究者又发现、 整理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古籍,这些古籍是编纂者当时不可能参照、研究的语言资料,因 此,部分词目的释义、例证、注音就有误差的可能。 词目浩繁,时间紧迫,出现疏漏、错误在所难免。国内研究者认为,“自大词典 第一卷问世起,人们就开始对它在各个环节的失误和疏漏进行关注。它在释义方面存在 着大量的硬伤和一般性释义失误。通过资料积累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对它的失 误词目进行初步测估,发现它失误的词目当在1 万条以上。这些失误严重影响了它的总 体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产生一些误导作用。因此,发现并纠正这些释义错误, 将是以后汉语大词典修订的一个核心任务。 。汉语大词典的编委会也表示, 对于汉语大词典的重版工作给予期待和支持。 曲文军汉语大词典误释词目研究报告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5 ( 0 1 ) :4 4 2 第一章绪论 1 2 汉语大词典研究概述 汉语大词典颇具影响力,自出版之日起,就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首先,学术界给予了它颇高的赞誉。因为它字、词兼收,以录词为主,大量援引书 证,资料丰富,义项细密,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和很大的使用价值,所以出版后好评如 潮。如:( 汉语大词典) 的例句运用( 王安全,1 9 8 6 ) 、汉语词汇的宝库一( 汉语大 词典) ( 顾柏林,1 9 8 6 ) 、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性里程碑评( 汉语大词典) ( 谢 芳庆,1 9 9 4 ) 、谈谈( 汉语大词典) 的收词与立义( 傅元恺,1 9 9 4 ) 、略论( 汉语大 词典) 的特点和学术价值( 徐文堪,1 9 9 4 ) 、汉语大词典的编纂( 阮锦荣,1 9 9 4 ) 、 人无我有( 汉语大词典) 质量谈( 章锡良,1 9 9 6 ) 、 评略( 郭芹 纳,1 9 9 6 ) 、 若干词释义商榷( 赵雪梅,2 0 0 3 ) 、( 汉语大词典) 书证拾补( 董运来,2 0 0 8 ) 、 ( 汉语大词典) 疏漏举例音切篇( 谢纪锋,2 0 0 8 ) 、( 汉语大词典) 释义商榷数 则( 程志兵,2 0 0 9 ) 、( 汉语大词典) 书证滞后例试举( 杨继光,2 0 0 9 ) 等。 在具体问题性研究中,涌现出一批系列性研究,归纳为以下几类: 以条目、词类作为切入点的,如:( 汉语大词典) 天象词目献疑( 徐传武,1 9 9 3 ) 、 ( 汉语大词典) 量词补证( 曹小云,1 9 9 5 ) 、( 汉语大词典) 近代汉语条目订补( 李 申,1 9 9 7 ) 、( 汉语大词典涉茶条目) 证误释例( 方健,1 9 9 8 ) 、( 汉语大词典) 若 干礼制词目释义献疑( 吕友仁,吕咏梅,1 9 9 8 ) 、( 汉语大词典) 近代汉语条目再订补 ( 2 0 0 0 ) 、( 汉语大词典) 同义复词条目补正( 2 0 0 0 ) 、( 汉语大词典) 蔬菜词语补正 二则( 2 0 0 1 ) 、( 汉语大词典) 单音介词拾补( 顾恩多,2 0 0 4 ) 、( 汉语大词典) “利 条评议( 2 0 0 4 ) 、( 汉语大词典) 补正八则( 贺卫国,2 0 0 4 ) 、( 汉语大词典) 之元曲 词语释义商兑( 刘敬林,2 0 0 4 ) 、( 汉语大词典) 同名异实古星名条目的问题( 朱习 文,2 0 0 6 ) 、( 汉语大词典) “同义异形 条目释义的几个问题( 杨会永,2 0 0 6 ) 、( 汉 语大词典) 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 刘艳平,2 0 0 7 ) 、( 汉语大词典) 古星名误释札记 ( 朱习文,2 0 0 9 ) 、( 汉语大词典) 中的“科学”词条引用有误( 周程,2 0 0 9 ) 、( 汉 语大词典) 所收( 尔雅) 条目订补( 杨海花,2 0 0 9 ) 等。 以卷册为切入点的,如:( 汉语大词典) 第一卷订补( 一) ( 程志兵,2 0 0 2 ) 、( 汉 语大词典) 第一卷订补( 二) ( 程志兵,2 0 0 2 ) 、( 汉语大词典) 第一卷失误指正( 刘 瑞明,2 0 0 8 ) 、( 汉语大词典) 前三卷近代词语阅读札记( 秦存钢,2 0 0 8 ) 、( 汉语大 词典) 第二卷失误指正( 刘瑞明,2 0 0 9 ) 等。 以部首为切入点的,如:( 汉语大词典) 寸部订补( 上) ( 陈增杰,1 9 9 0 ) 、( 汉 语大词典) 第七卷“心部”订补( 程志兵,2 0 0 0 ) 、( 汉语大词典) 第五卷“水部 订 补( 程志兵,孔淑梅,2 0 0 1 ) 、( 汉语大词典) “日部语词释义指误( 刘敬林,2 0 0 8 ) 、 ( 汉语大字典) 、( 汉语大词典) “竹”部存在的问题( 李婷玉,2 0 0 9 ) 等。 以专书、史料笔记、方言、专业术语、碑刻等作为比照对象的,如:从郑玄的注 释语料看( 汉语大词典) 的收词问题( 张能甫,1 9 9 8 ) 、蒲松龄白话著作方言词释义 兼与( 汉语大词典) 商榷( 张泰,1 9 9 9 ) 、( 型世言) 中早于 所引 书证举例( 程志兵,2 0 0 0 ) 、( 汉语大词典) 漏收( 青楼梦) 词目补释( 一) ( 曲文军, 5 汉语人词典“人”部摭疵 2 0 0 0 ) 、从“陆九渊语录”看( 汉语大词典) 的若干疏失( 曾昭聪,2 0 0 0 ) 、( 汉语大 词典) 漏收( 青楼梦) 词目补释( 二) ( 曲文军,2 0 0 0 ) 、( 西游记) 中词语对( 汉语大 词典) 的补j 下作用( 程志兵,2 0 0 1 ) 、( 汉语大词典) 漏收( 青楼梦) 词目补释( 三) ( 曲文军,2 0 0 1 ) 、( 汉语大词典) 漏收( 型世言) 词目研究( 曲文军,2 0 0 1 ) 、( 汉 语大词典) 漏收( 青楼梦 词目研究( 杨箐,2 0 0 2 ) ( 汉语大词典) 误释词目研究 ( 曲文军,2 0 0 2 ) 、( 汉语大词典) 漏收典故研究( 曲文军,2 0 0 3 ) 、( 释名) 中部分 未见于( 汉语大词典) 的语词考( 陈建初,喻华,2 0 0 4 ) 、( 汉语大词典) 未收的( 潜 夫论) 并列复词考释( 徐山,2 0 0 5 ) 、( 汉语大词典) 漏收词目调研报告( 曲文军, 2 0 0 5 ) 、从先秦简牍看( 汉语大词典) 量词释义的阙失( 李建平,2 0 0 5 ) 、从( 洛阳 伽蓝记) 双音新词看( 汉语大词典) 的释义与书证( 牛太清,2 0 0 6 ) 、从笔记词语看 ( 汉语大词典) 书证的阙失( 李申,于玉春,刘伟,2 0 0 6 ) 、宋代文献与( 汉语大词 典) 书证匡补( 蒋宗许,2 0 0 6 ) 、 之疏漏( 谢政伟,2 0 0 9 ) 、从“二程语录”多义词看( 汉语 大词典) 的书证晚出( 王秀玲,2 0 0 9 ) 、从客方言古语词看( 汉语大字典) 和( 汉语 大词典) 之疏漏( 温美姬,2 0 0 9 ) 、从( 大戴礼记) 词语看( 汉语大词典) 若干疏失 ( 李存周,2 0 0 9 ) 等。 1 3 选题浅说 由于笔者时问和学识有限,因而在本课题的探究上没能从专书对比研究出发,只针 对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的“人”部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浅薄之见,以供商榷。 就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而言,归纳为以下问题:一、书证滞后;二、引文校对不精; 三、引文有误;四、义项排序不正确;五、义项不完备;六、其他错误。 概而言之,这些问题都是细节性的。造成它们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 们做这些校勘工作,是试图为汉语大词典以后的修订和重版工作做一些努力。工作 虽琐碎,但对汉语大词典的完善而言,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着重要的意义。 6 第一章绪论 释义是一部辞书的命脉,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该辞书的质量。书证作为释义的补 充,则是辞书的血肉是辞书释义时最重要的根据,汉语大词典存在着部分词条书证 援引偏晚的现象,这使其不能正确地反映词汇和词义的历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它“考证源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王力先生曾强调指出:“举例要举最早出现这个意 义的书中的例子,也就是说要举始见书的例子。为什么举例一定要举最早出现这个意义 的书呢? 因为了解一个字的意义从什么时候开始具有的,就不至于用后起的意义去解释 比较早的书籍,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不符合古人的原意。” 因此,为使结果准确、可靠,本课题严格按照如下程序完成:1 、利用数据库、图 书馆和汉语大词典第一卷,逐个对比查对词语,对于发现的问题,做出资料卡片; 2 、对于问题,逐个分析、研究,做出研究结果;3 、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类。在具体操作 中,严格贯彻“可据可查,原原本本”的探究理念,充分利用数据库、图书馆的资源, 逐字逐条比对原书,作出判断。另外,本论文用字也循汉语大词典之体例,书名、 作者用简体,援引的古书则用繁体。 一部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确切释义,精准援引,是保证其自身质量的重要条件。 笔者针对汉语大词典的一些失误,提出了自己的浅薄之见,希望能为汉语大词典 的不断完善尽绵薄之力。 中国人民人学,中国f f j 版t 作者协会词典编辑进修班词书与语苦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8 5 :5 7 第二章书证滞后 第二章书证滞后 书证,是指紧随词义之后,证明出现了该词义的书例。书证应该尽量早,只有这样, 才能彰显出词义的源流及其演变的过程。汉语大词典“人 部存在着书证滞后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 1 书证时代晚 意即书证的成书时代晚,表现在: 【人才辈出】( p 1 0 3 4 ) 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 局:“猫之莳、赋、古文以及畴萋,其中人才辈出,一人腾似一入,一作奇于一作。郑 观应盛世危言陈序:“害院有害阴输秀之凰,而人才辈出。”鲁迅伪自由书大 观园的人才:“于是人才辈出,各有巧妙不同。” 按:书证时代过晚,宋代已经有此词用例,据现在可供查看的资料显示,该词始见 于忠愍集。 北宋李若水忠愍集卷一之上吴少宰书:“雎非前所韶松筠之比者,其衍檠智 虑壹全落聚人之後? 伏遇兵氛弭戢,朝路光明公道後行。人才辈出而贪庸除佞者,组汰 不暇。 【人才涛清】( p 1 0 3 4 ) 谓人才众多。镜花缘第六二回:“圉臣兄人才滂清,十分歆 悦。 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清漓。”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四:“在解析数 论、代数数论等等的学科之中,已是人才济济,又加上了一个陈景润。 按:书证时代太晚,明代的作品中已经出现此词。 明朱元璋明太祖文集卷十三之辟阿奉文:“每骢儒言及靓害史,切兄愿代 之具,人才涛清,匡君益民,愿愿昭然。朕雎萝慕,安得而至耶? 特以未造闼江模 名,令赭皲事弑作文以耙之。” 。李若水( 宋) 忠愍集( 文渊阁p n q 库全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7 8 6 函朱元璋( 明) 撰,姚上观( 明) 编校明太祖文集( 文渊阁四库伞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1 3 5 9 汉语人词典“人”部摭疵 【人口】( p 1 0 3 4 ) 1 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汉书王莽传上: “羌豪良顽等獯,人口可蓠_ 千人。宋岳飞条画合行事件札子:“本罩顼 口老小正兵七蓠人口。”郭沫若海涛集流沙:“这表示厂罩并不止那烧窑老一人, 一定还有相当的人口的。2 人。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有钱的纳离 妾贸人口偏典旺。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不勤干戈,能入虎穴,取出人口,真奇 才奇想!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这种时候,偏偏还要添人口! ”3 人的口,指言 谈、议论。孔丛子抗志:“夫其觏敬,非心兄吾所可貌敬也,则亦以人口而疏慢吾 矣。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上:“惟其好立昊名,故纷纷人口不己。 按:义项三的书证时代太晚,西汉时已经有此词用例。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面夤吕委於隙平日:鄙 语日:兄好人口不可用,麒君舆我何如耳。燕畏吕委之髓也。 【人亡家破】( p 1 0 3 4 ) 人死了,家毁了。极言遭遇之不幸。清李渔奈何天焚券: “昨同查黠恨目,兄有静多文券,都是人亡家破,孤苦伶仃,要逯没得逯,要封没魔衬 的。”花月痕第四三回:“痰珠向蓓雯道:人亡家破,教我何以属人! 粤剧关 汉卿第六场:“害得我人亡家破,沦落勾栏受苦到今天。 按:书证时代太晚,元代作品中已经出现此词用例。 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卷七之背拾诗:“人亡家破更何依,退步悬崖撒手 畴。去崴生涯燕寸土,今年活打更忘锺。”圆 【人工】( p 1 0 3 3 ) 1 佣工;民工;劳工。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五:“贫居乏人工, 灌木荒余宅。 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孙中山实 业计划自序:“盖欲利用战时宏大规模之机器,及完全组织之人工。 2 指人力所为的, 与“天然”相对。( ( - - n 拍案惊奇卷十九:“另结一枝阴顼牡丹,花朵堂满,枝藁繁茂, 人工做不柬的。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章第二节:“经过反复的摸索,他们很可能 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技术。”3 人力,人力做的工。与“机械力 相对。如:抽水机 坏了,暂时用人工车水。如:人t n 造;人工打井。4 工作量的计算单位。指一个人做 工一天。如:估计一下需用多少人工。 二j 马迁( 西汉) 史记【m 】j 匕京;中华书局,1 9 5 9 :1 6 4 3 耶律楚材( 元) 湛然居士集【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1 0 2 1 0 第二章书证滞后 按:义项二的书证时代过晚,唐代己见此词。 唐房玄龄晋书中收录的唐太宗李世民御撰的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之赫 连勃勃:“四隅隙投,而一御之位建。温宫腭葛,淙殿峥嵘,络以隋珠,摔以金镜。雎 曦望互升於表,而中燕耆夜之殊;除隔迭更於外,而内燕寒暑之别。故善目者不能鹅其 名,博辩者不能究其稻,斯盖神明之所规模,非人工之所经制。 【人户】( p 1 0 3 6 ) 1 民户。北史张彝传:“故孝文比校天下人户,最属大州。 宋 王禹偶黄州谢上表:“今人户不满一莴,税镬止及六千。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 四年:“今君捷有四州,人户百莴。 2 人家。指亲友家。沙汀减租:“装做走人 户样,先让母亲带了大娃动身。 按:义项一的书证时代太晚,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已经见此词用例。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卷第四十六:“其以罩若城邑降者, 卒莴人,邑莴户,如得大将;人户五千,如得列将;人户三千,如得裨将;人户千,如 得二千石;其小吏皆以差次受爵。金佗封赐皆倍常法。 【人心不古】( pl 0 3 6 ) 谓世人的心地没有古人厚道。多用以感叹世风浇薄。 明张居 正答两广殷石汀论平古田事:“近柬人心不古,好生具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二回:“真是人心不古,施燮百出。”鲁迅集外集烽话五则:“伶俐人叹人 心不古时,大抵是他的巧计失败了;但老太爷叹人心不古时,则无非因为受了儿 子或姨太太的气。 按:书证时代太晚,南宋陈著本堂集中已经出现此词。 南宋陈著本堂集卷二十二之董君藻之子时修随其师戴时可来见八句勉之: “分明眉目绿笺丫,意氟融融十崴莘。若要终身行路正,须防小孥入门差。人心不古皆 流俗,师筢如今狷富家。八十老翁燕畏裙,九缝终有好生涯。 【人心叵测】( p 1 0 3 6 ) 人的心地不可探测。谓人心险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冯 勰:“汪固至此,不禁裂眦日:人心叵测至如此乎! 茅盾子夜十九:“吴 。房玄龄( 唐) 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3 2 1 2 。司马迁( 两汉)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2 1 7 2 国陈著( 南宋) 本堂集( 文渊阁四库伞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6 1 2 汉语人词典“人”部摭疵 荪甫咬牙切齿地挣扎出一句话来道i 真是人心叵测! ” 按:书证时代太晚,元代赵、彷的周易文诠已经出现此词用例。 元赵涝周易文诠卷三之系辞上传右第九章:“受人之命,随同随答,如 榴虑罄之速。凡所同之事,不揄速而睛地寥润,近而畴地现前,幽而事畿潘藏,深而人 心叵测,柬物之吉凶,无不周知而祥虑焉。 【人心向背】( p 1 0 3 6 ) 指人民群众的拥护或反对。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东晋元帝 一:“即此而人心向背之畿可知矣。”陈毅枣园曲词:“深知人心有向背,敢后发 制人歼强虏。” 按:书证时代太晚,此词在宋代作品中已经出现。 宋李光读易详说卷一之上经乾至蒙:“故日:不利耦口若能衔遵宗 社勤蒡王家,如周公之伐三监、诛管蔡,霍光之诛燕王、上官桀等,孰敢不穗命者? 故 人心向背特在逆顺之同耳。”圆 【人心所向】( p 1 0 3 6 ) 众人所向往的,所拥护的。宋李如篪东园丛说范增:“故 其捂有日:楚雎三户,亡秦必楚。其人心所向可知矣。”范文澜蔡美彪等 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结束战乱,统一全国,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按:书证时代稍晚,此词已经出现在后晋时的作品中。 后晋刘啕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之隐太子建成:“殿下但以地居嫡 畏,爰践元良,功绩既燕可稻,仁罄又未遐布。而秦王熟桨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殿下何以自安? 【人心惶惶】( p 1 0 3 6 ) 亦作“人心皇皇”。人们内心惊恐不安。清孔尚任桃花 扇阻奸:“但一月燕君,人心阜皂,每同菇立藏迎,全燕成就。 吴玉章从甲午 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七:“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按:书证时代太晚,宋代张方平的乐全集中已经出现此词用例。 宋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十五之南京祭乔太尉庙祈雨文:“夏秋以柬,水潦、 。赵济( 元) 周易文诠( 文渊阁四库全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6 1 2 宙李光( 宋) 读易详说( 文渊阁四库全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2 7 7 刘晌( 后晋) i h r 葺书e 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 2 4 1 5 1 2 第二章书证滞后 盎蝗灾害已甚近,又不雨,後成亢旱。秋成失望,首樽未入,人心惶惶,相舆委惺。惟 神哀悯,畴降甘浑,殄除蝗孽。粗以有年仰其聪明,鉴此n 切尚辔。 【人世同】( p 1 0 3 7 ) 人世,世间。鲁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人世间真是难处 的地方。 沙汀丁跛公:“他突然感到人世间的不平和没趣了。” 按:书证时代太晚,清代已经出现此词用例。 清赵之谦江西通志卷九十:“母殁,茹蔬廑墓,不彳复舆人世同事。 圆 【人自属政】( p 1 0 3 9 )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清李渔闲情偶寄词 曲格局:“傅奇格局,有一定而不可移者,有可仍、可改,骢人自属政者。 鲁迅书 信集致李桦:“现在京沪木刻运动,仍然销沉,而且颇散漫,几有人自为政之概。 按:书证时代太晚,战国已经出现此词用例。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同古井田之法畴,褚侯各去典籍,人自魇政, 故井田之道不明也。 【人各有志】( p 1 0 3 9 ) 谓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花城1 9 8 1 年增 刊第3 期:“半晌,才简单地说了句:人各有志吧。 花城第4 期:“大师父愿意与 山寨共存亡,人各有志,我们也不勉强。” 按:书证时代太晚,西晋已经出现此词用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昭传:“丞相频加褙辟,昭往虑命。既至,自隙一 介野生,燕覃固之用,蹄馘求去。太祖日:人各有志,出口冥趣,勉卒雅尚,羲不相 屈。昭乃耱居陵潭山中,躬耕桀道,以经籍自娱,圈里敬而受之。 【人多势聚】( p 1 0 3 9 ) 人多势力大。康濯三面宝镜:“第三派可人多势众,这伙人 咬牙发狠地极力肯定,说他是在闹左道邪门。” 按:书证时代太晚,此词已经见于清代作品中。 清雍正世宗宪阜帝殊批谕旨卷七之二:“男孀老幼齑集多人在巡拇辕朗,求 张方平( 宋) 乐全集( 文渊阁四库全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3 9 3 3 9 4 赵之谦( 清) 等撰江西通志( 文渊阁p q 库伞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8 9 。孟子( 战国) 孟子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2 4 :2 0 7 回陈寿( 西晋) - - i b 志魏志( 三国志) m i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3 2 7 汉语人词典“人”部摭疵 免官耀俾四路米毂,放心前来,米偎可平。始而摊集辕朗,怒求缝管朗人,役起逐,趱 则人多势聚,摊集大掌,将公案孰事打壤。” 【人多嘴摊】( p 1 0 3 9 1 0 4 0 ) 谓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亦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 舌。红楼梦第五七回:“他们违裹人多嘴雅,说好括的人少,兢歹话的人多。”镜花 缘第五九回:“圈臣恐人多嘴雅,说括不便,即同良箴、缸蕖、紫绡另在一 房居住。”谢璞吉平得宝:“不过人多嘴杂,不上三两天,竟有人提意见说: 吉平自高自大。亦作“人多口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事府人多口 雅,那些不得志的奴馔们嵩能造- - l 排耪主人。 夏衍谈自己:“在人多口杂的地方, 我就尽可能的少作些引人注目的行为。 按:书证时代稍晚,明代作品畿鞴通志中已经出现此词用例。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一:“高土不濡水,舆锄棉同,亦何恽而不耦哉? 獯田唱歌最妙,盖田聚荤聚,人多口雄非同藉即互麓。”圆 【人多朗少】( p 1 0 4 0 ) 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清翟灏通 俗编仕进:“唐趟憬謇官六蓠有人少嗣多,人多网少之捂,朗舆缺同。 按:书证时代太晚,此词己见于后晋的作品中。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八十八之赵憬传:“朝廷或将任, 多撮要官剐人少阂多,阅官剐人多阂少;明常送拔者转少,在侵容者耱多,宜褊髓具, 携育材用。 【人格】( p 1 0 4 6 ) 1 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 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 一) 体育,( - - ) 智育,( 三) 德育,( 四) 美育。 闻一多 序:“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藉以描画诗人的人 格罢了。”老舍四世同堂二五:“他以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点课本上的知识, 而也需要师生问的感情的与人格的接触。 2 人的道德品质。梁启超新民说第五 节:“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九:“( 她) 又没有 国雍正( 清) 世宗宪争帝殊批谕旨( 文渊阁四库全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7 2 4 圆陆世仪( 明) 思辨录辑要( 文渊阁四库全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7 5 :8 1 9 国刘响( 后晋) i f i 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3 7 7 7 1 4 第一二章书证滞后 卖淫,损害了家庭的名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去年包头二模数学试卷
- 宁波市高考二模数学试卷
- 年级下册简单的数学试卷
- 2024年云和县选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普兰店初一数学试卷
- 浦东2024年一模数学试卷
- 红色之旅课件
- 全国高考五年数学试卷
- 2025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质量计量监测中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邳州市联考高一数学试卷
- 2024年江苏省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农业(养殖)专业综合理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 合伙购买无人机设备协议书
- 孕产妇急救技能考核试卷
- TSG+81-2022+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客户沟通的技巧》课件
- 医疗数据共享
- 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
- 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营销方案
-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 制药人职业素养培训
- 2024年白酒酿造技术师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