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融入人文精神的科技展品设计.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融入人文精神的科技展品设计.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融入人文精神的科技展品设计.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融入人文精神的科技展品设计.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融入人文精神的科技展品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融入人文精神的科技展品设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设计融入人文精神是当前设计之趋势, 人文精神落到设计实处就是要将人机环 境纳入一个系统,满足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的双重需求,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 为美,天人合一”美学思想。本文从传统设计体现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现代主义设计的 人文反思切入,提出产品设计融入人文精神应该从设计应以人为本,与社会、环境相协 调,具有文化内涵三方面表现出来。 科技馆是提高公众科学意识,普及科普教育的基地, 科技展品首先要正确与生动展 示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它还要颂扬科学发现的伟大意义,科学家们伟大贡献及其坚持 不懈,勇于探索的人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激励观众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积极向上、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人生价值观。本文从体现产品设计的人文精神入手,结合科技展 品本身的特点,深入与系统地分析出,科技展品融入人文精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 虑:展品设计应该满足参观者心理与精神需求特征;展示方式应具有趣味性、娱乐性; 展示技术应该现代化;展品形式应融入特色和民族性;展品规划应该人性化。 人文精神是研究人所以为人的知识范畴, 科技展品融入人文精神究其实质是为了更 好的服务于人。设计应该满足科学性、互动性、先进性、可靠性、文化性、持续性和观 众至上七大指导原则。并结合广州科学中心“实验与发现”展品实际项目,利用设计原 则指导设计实践。 关键词:人文精神 精神需求 展示方式 展品规划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design that melting to enter the humanity spirit is popular trend of the present stage, the humanity spirit asks an assured source of life to be brought into a system to the environment designing that the reality place is v. i. p.- machine- , the natural world satisfying person and attribute double society need,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 culture hitting the target with us , the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aesthetic ideology and for. the humanity spiri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embodied from tradition design, is sure enter to the humanity self- examination that modernism designs , the capital designing that the spirit ought to comply with design with the humanity bringing forward a product melting to enter a humanity, is in harmony with society , the environment each other , has culture connotation behaviour in three aspects comes ou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sion is to spread science culture , popularize the base that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educates, great contribution of scientists and their , the human being who dares to explore stimulates audience to take a keen interest in science , loves knowledge heartily , opens up the innovative life outlook on values actively to upper humanity spirit by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y significance , tha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em on display extols is persisten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complied with embodying the product design humanity spirit starting, un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em on display self characteristic, the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em on display melt to enter the humanity spirit ought to embody in: satisfy the visitor mentality need characteristic , show way should have interest , entertainment , show a technology ought to be modernized, the item on display form responds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nation, item on display arrangement ought to personalization. tha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em on display melts to enter the humanity spirit investigating whose essence is to express , to move mutually nature , advanced , reliability , culture , persistence principle ought to satisfy scientificalness for much better service in person , design. join the union guangzhou science centre experiment and discover the actual project of item on display, make use of design philosophy to guide to design practice. key word:humanities spirit spirit need exhibition manner display arrangemen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 论 1.1 课题来源 本人研究的课题源于广州科技中心 c 花瓣“实验与发现”展示项目,从分析产品 设计的人文精神要素切入,结合科技展品本身的特殊性,归纳总结出融入人文精神的 科技展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1.2 课题背景 广东科学中心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 思想和科学方法” 、实施“科教兴粤”战略而决定建设的。它立足于科普教育,营造科 学氛围,增强科技意识,引导和推动广东科技事业向前发展;运用各种高科技展示、 教育手段,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直观、形象、交互和有趣地展示给 观众。它是人与自然,科学与文明协调发展的展示窗口,是科学普及教育、科研成果 展示,国际学术交流的大型场所。 广东科学中心建成后共分常设展馆、科技影院、非常设展馆、开放实验室、学术 交流 、科学家活动中心、信息中心等 8 个部分。广东科学中心设有 8 个主题馆,分别 是 “实验与发现”、“儿童天地”、“数码世界”、“交通世界”、“飞天之梦”、 “绿色家园”、“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中心将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 展示手法,通过人机互动等形式,来激发公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广东 科学中心位于小谷围岛西部的半岛上,三面环水,两岸视野辽阔,是该区域重要的景 观节点,其自然风光成为科学中心的重要元素。 广东科学中心紧紧围绕“自然、人类、科学、文明”主题,揭示自然奥秘,探索 科学原理,弘扬社会文明。在展示方式上,注重交互性与参与性;在展示内容上,注 重基础科学与前沿科学的结合;在特点上,注重前瞻性与导向性,注重广东地域与人 文特色的结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广州科学中心建筑效果图 我系承接了广州科学中心 c花瓣“实验与发现”展馆的展品设计,该馆主要以经 典物理实验、科学发现为蓝本进行展项设置,设计过程中认真理解了中心的展示理念 和目标,注重科学性与娱乐性,文化性和先进性相结合,大胆创新,充分考虑设计中 融入人文精神,真实与客观地展示科学原理的同时,着重培养观众热爱科学,开拓进 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科技展品设计必须融入人文精神,这也迎合了当前以“可持续”为核心的现代设 计新文化发展趋势。科技展品设计必须立科学之风,树先进之魂, 让观众产生感悟,启 迪他们的人生观,真正达到广州科学中心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 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实施“科教兴粤”社会教育功能。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各城市为了加强科普教育建设,都在筹划酝酿建造或改造科技博物馆,中国 如今将掀起一场科学技术博物馆、科学中心的建造高潮。各类主题展馆、科技馆等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文化教 育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博馆是普及科学教育,反映国家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的基地。 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传承科学文明,培养公众热爱学习,锐于进取的精神。科技展品是 其实现功能的载体,必须融入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不仅创造了高度发展的 物质文明,同时隐含着伟大人文精神,正是一代代的科学家坚持不懈,执著追求才诞 生了今天世界丰富的精神文明。曾几何时,科技因为人文的缺失,走到了社会发展的 反面, 唯科学至上造成今天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极端不协调。 科技展品在展示科学伟大贡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颂扬伟大的科学精神, 启迪人们对科 学与人文的反思,激发人向善、向上的一面,摒弃人类狭隘的唯科学至上的价值观。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构筑和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人文思潮的崛起势在必行。科技展示重过程娱乐,轻教育启 发, 正是忽视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精神性需求。 社会越是发展,越是要体现人类自 身存在的价值。高扬人文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也是人类 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更是指引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前进的明亮灯塔。目前虽然设 计界高呼人文精神的口号,但对人文精神如何融入设计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特 别对中国文化的应用,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实质。本文试从理论与设计实例中分析这个 问题。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 . 4 . 1 国内情况 中国科技馆建设起步比较晚,自上世纪 8 0年代才开始,但发展迅速,目前许多 科技场馆的展品尽馆在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花了不少心思,但观众的参观效果如 同阅读教科书;操作过程如同玩游戏机,没有成为动手、动脑的过程,并不能很好的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缺乏展览理念和主题思想,仅是展品的简单罗列和堆砌,展品缺乏内在的、有机 的联系;展品图文板的撰写和讲解、辅导工作,侧重于表达展品的原理与知识,忽视 引导观众进入观察、探索、思考的过程和帮助观众掌握学习的方法。是目前我国科技 展馆的一个通病。 同时,展品没有体现特色性和文化性。展示的基本上是西方科学发现,而且展览 创意和展示方法也没有结合当地观众认知方式的差异性,一味重展示效果,轻展示观 众的精神需求。 究上述现象原因的背后,均是展品设计没有融入人文精神。科技展示还只停留在 形式和内容上,对展示的本质和展示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意义没探求。科技馆是普及 科普教育的基地,更是培养观众科学兴趣,学习方法,求知欲望的基地,因此在科技 展品设计融入人文精神刻不容缓。 1 . 4 . 2 国外情况 国外科技馆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已经有上百年的时间。在科技展品设计中有相当 丰富的经验和已成体系的理论著作。明确提出科技展品不仅要让观众掌握科学知识, 更应该培养观众的科学兴趣和学习方法, 使科技馆成为公众接受科学教育和人生教育 的殿堂。国外科技馆将参与性,交互型作为展示手段,在展品设计中融入人文因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使得科技馆和科技中心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成为所在城市甚至国家的主要旅游、参 观、学习景点。 为了更好的培养观众的探索精神,国外科技馆还在尝试其他科普教育方式,如让 观众自己进行实验探究的展览或活动已越来越普遍。这类展览活动或让观众动手验证 一条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干脆让观众自己探究无确定答案的问题,而不给出问题的答 案或解释,让他们自己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激发观众的创造性。如在展馆进行科普 剧表演。这一方式由美国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在 7 0 年代初率先开创,近 2 0 年来在欧 洲和北美的一些科技博物馆得到推广。 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现在每天都安排一出科普 剧表演,其节目由一家拥有 1 9名演员的科普剧公司承揽制作,大部分的科普剧与该 馆的展览内容有关。在各种现代展示方式中,科普剧可能是最不需要什么高技术的。 它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融合了“人文因素”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 )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以史为镜才能通鉴当代,才能预知未来。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同样如此,即从传统 中外设计看设计与人文的关系,汲取精华,并以相关实例加于论述辅佐。此外,凡具 有一定深度与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当然还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以从纷繁复杂的信息 中揭示研究内容的一般规律,正是在这点上,论文经由深入分析历史资料与现实对比, 以及通过令人信服的逻辑推理,提出了设计融入人文精神的两个具体落实点。 (2 )归纳与总结的方法 通过对参观者的心理和精神分析,结合产品设计融入人文精神的设计方法,归纳 和总结出科技展品融入人文精神的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原则。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科技展品融入人文精神,其间不仅有多方面的理论论证, 而且结合了科学馆展品案例进行佐证。此外,在文章的最后又将作者曾参广州科学中 心的实际项目运用该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显然,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从设计如何落实人文精神,从产品设计归纳出设计融入人文精神的表现 方面切入,结合科技展品的特殊性提炼出科技展品如何融入人文精神,并从实例论述 和验证。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框架如下: 设 计 应 融 入 人 文 精 神 传 统 设 计 所 体 现 的 人文精神 近 现 代 主 义 设 计 的 人文反思 产 品 设 计 如 何 融 入 人文精神 科技馆、 科 技 馆 展 品 的特点 科 技 展 品 应 融 入 人 文精神 从 受 众 人 群分析 从 展 示 方 式分析 从 展 品 设 置分析 实际案例验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2 设计与人文精神 2.1 人文精神概述 什么是“人文”?在中国文字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礼教文化, 易传有“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指人事,相对自然而言,公孙瓒曰: “舍诸天 运,微乎人文” ,这里“文”是之于“野”而言的。 所谓“野”即没有文化的野蛮状态, 粗鲁、无理性等行为和自然状态的一种人为的加工处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化” 1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反之一切可以把人和兽区分开来的东西。相当于我们所 说的“文明价值” 。由于大家公认这些文明价值最初是古代人实现和建立的,因此,人 文科学所需要保存的就是古典文化的记忆了。 2 因此“人文”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文化。它包括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创造的文明和成 果,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赋予人文内涵有所不同。 人文的内容,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来自老子说的“为学” ;人 文精神来自老子说的“为道” 。 庄子中的“知道”就是指人文知识, “体道”即 是人文精神,用英文表示就是“k n o w i n g d a o ”和“e m b o d y i n g d a o ” 。 “知道”者与“道” 为二, “体道”者与“道”为一,也就是说人文的本质是人文精神。 3 “人文精神”广义是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通假人文主义、人本主 义、人道主义之意;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 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 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 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今天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 追求,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 神存在的价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于人是设计的最 终目的既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又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 又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因而我们谈设计融入人文精神,就是要倡导人与物、人与人、 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使人从物的挤压中解放出来,使人 的生存环境更加符合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人文精神要落到设计实处,就必须运用一定科学方法去寻求,从操作上应注意两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在系统中的所有事物都在相互发生着作用,事物和事 物间的联系是在不断发展进化与制约的。因此,人们在创造发明过程中,不应只是注 重自我,注重技术,同时更应强化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整体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天人合一”的思想;现代的生态哲学、绿色文化 所追求的“真、善、美”设计目标,都值得人们吸取和借鉴。 第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既具有动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从动物性 的一面看,设计要研究人的生理科学,如人机工程学、行为学,使设计的产品更符合 人的生理需要,用得舒服;从社会性的一面看,设计要研究人的心理学、社会学、审 美学、伦理学,在技术里融入人性、感情的交流,使设计的产品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 具有心理美感。 现代设计师只有把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深刻领悟“人文”的内涵,才能将设 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系统,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 自然的共同繁荣。 2.2 传统设计中的人文精神探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后工业 时代设计呈现复古风,正是因为传统设计体现了对人深层次的关怀,追求了人与自然 的协调发展,有别于现代主义设计盲目追求扩张和消耗,造成对人性的漠视和自然的 破坏。从传统设计,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指导今天的设计,是设计体现人文精神的一 个重要方面。 2.3.1 西方传统设计中体现的人文要素 古希腊古罗马是一个追求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时代,强调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体, 体现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美与功能结合起来。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 “凡是我们用的东西,如果它很好地实现它在功能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 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 实用与审美的辨证统一,是设计美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衡量设计优劣的准则。 这个本质和标准反映了人类造物的根本要求和终极目标,规范和制约着人们的设计思 想和行为。自从人类有了对美的自觉认识,实用与审美的关系问题就被明确地提了出 来。而因为在对二者关系这一美学本原问题上的不同认识,从而在指导实践中产生不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同的结果,就产生出了自古希腊罗马时代到今天的各种设计风格流派。 古希腊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设计主要是陶器和 家具。从造型上看,每一种产品的造型都有其特定的使 用目的,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用途。古希腊罗马时 代的设计是以实用为主要指导思想,同时结合了贵族阶 级欣赏的形式美等因素在内,将人文的观点融入其中。 这种以实用为美的风气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来决定的,其中包含了“圣人”朴素的审美观点。这个 时代在设计美学中也可以称为“古风时代”。 欧洲的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的人本精 神,以反中世纪的神本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倡人 性的自由。因此这个时候的设计追求人情味的曲 线和优美的层次,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中吸 取营养,并借助这个时期科技的重大发展,在设 计上提倡个性和自由,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推 出大量新 的,对后世工业时代的设计产生重大 影响的优秀设计。人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更加贴 切、现实,开始成为艺术创造的中心和模特儿。 以人为中心, 相信和强调个人力量的 “人文主义” 理论体系由此而萌芽并奠定。 作为一个充分肯定和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尊重人的地位的伟大时代,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其设计尽量 摈弃繁琐的装饰,在设计造型上的简洁单纯,实用和谐为其基本特征,具有永恒的魅 力,展示了惊人的成就。 2.3.2 中国传统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文明古国,其泱泱文化是我们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中国文化特 别强调的是“包裹宇宙、涵概万有、探绩索隐、钩深致远、原始要终,阴阳谐调、天 人合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真、善、美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认识与直觉的统 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统一”等。由这些人文哲理所延续下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审 美现象始终在中国传统设计艺术起主导作用。 图 2 . 1 大理石椅 图 2 . 2 架子大床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一)以和为美,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 。 中国美学中的 这种整体意识是建立在哲学的整体观之上的。按照这种整体观,世界是“一个包举万 有,涵盖一切之广大悉备系统,其间万物,各适其性,各得其所,绝无凌越其他任何 存在者。同时,又为一互融系统。其中一切存在及性相,皆彼是相需,绝无独零零、 赤裸裸,而可以完全单独存在者。 ” 4 以“和” 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 要具有整体意识, “和”而不“分” 。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 、 “知行合一” 、 “情 景合一” ,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的出发点,探讨审美 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用。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 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审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之间有着重 要的内在联系。为了使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必须对艺术本身进行规 范,艺术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必须包含道德的内容。 由此可见,艺术包含了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所以孔子强调艺术要包含道德内 容,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和为贵” . “美”与“善”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也 就是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美”是形式, “善”是内容。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 的,而内容则应该是“善”的。因此有“尽 善尽美”之说。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设 计形式中,不单单是追求设计的外在表现 形式,同时也需要在拥有外表的同时,内 在的要蕴涵非常丰富的人文要素, 以使得设计产品即能 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也要满足人们内在的人文需求。 明式圈椅就是反映这类思想的代表作。 “和”还体现在“天人合一”上。 “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老子自然质朴之美的美 学观的出发点,它来自于老子的哲学思想。至庄子,提 出了“天地有大美” ,把自然事物作为美的对象来研究、 欣赏和体验。老、庄认识到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精神等 方面的关系, 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统一的美是美的最高 境界,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拜。 图 2 . 3 明式圈椅 图 2 . 4 长信宫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西汉长信宫灯是中国古代富有人文精神产品设计的典范。其在制作工艺、设计构 思、对环境的考虑,堪称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精品,对现在所倡导的绿色设计具 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二)阴阳协调,中和雅正 儒家学说的宇宙观强调阴阳谐调,其阴阳谐调观出自于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立天 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构成了人地自然社会一体 化的思维模式,形成了由大自然到人组成的社会、再到人所制定的伦理道德这样一个 全面的思想体系,并由此统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审美思想、艺术思维 等多个领域。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中则正,正者,和之谓也。 ”可见古人观念中,雅正与中和 之美是相通的。所谓“中和” ,中,即适中、平正、无过、无不及、不上不下、不前 不后,适得事之宜;和,有匀称、平和、调和、和谐、融合的意思。 “中和”在审美 上的特色,区别于激切浓烈而显得温润和煦,平缓宜人。 “雅正”是道德规范,是审 美理想,是风度气质,是风格特色。这一范畴构成我们民族特质的许多深层的品格。 雅正与中和合而称之为“和雅” ,这是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神情愉悦,气韵和畅, 恬静自然,非极高的艺术造诣和人格修养所不能。 5 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中和雅正并不仅仅体现于一种风格,更有意义的是它体现了 艺术辩证法的某些原则。如: 虚实、浓淡、深浅、常变、隐显、疏密、详略、阴阳、 刚柔、动静,奇正、曲直等等。在这些成对的审美范 畴关系中,中和雅正要求注意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 系,不可走入极端,而要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完美体现这一美学思想是宋瓷。其内敛的色彩, 理性的形式美,完美的比例,失却了唐瓷的雍容华贵, 也迥异于明清瓷的繁缛纤细,色彩艳丽,凸现的是其 崇高端庄,雅正清幽,纯朴冷峻的时代精神,其质美 而不华,其形朴而不拙,如芙蓉出水,清新如沐,晓月 凌空,物华天宝。 2.3 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文反思 自包豪斯确立现代主义风格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迅速膨胀,其统一的风 格横扫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生活在一个没有差异的钢筋和混凝土浇灌的方格子中。现 代主义功能至上的设计原则导致其设计呆板、冷漠、缺乏情趣,漠视消费者的精神与 图 2 . 5 宋代瓷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价值需求;同时对于自然环境的无限制破坏和其 割裂历史传统,唯进步主义的思想受到了近代社 会学家和人文学者的猛烈攻击。到了上个世界六 七十年代, 反对现代主义风格的浪潮一浪接一浪, 设计开始走向多元化。如追求娱乐化和夸张化的 表现方式的波普风格,或寻求历史与现代结合的 新现代主义,或结构主义等等。波普风格反映了 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 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他们把造型简单、色彩单调、功能突出的产品理解为 古板、乏味的东西,渴望丰富多彩的设计。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与年轻人有关的生 活用品方面。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对后来的设计产生 了强烈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到,设计风格虽然在过去的岁月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面貌,但是贯 穿的主线还是产品设计中的人文精神。远古彩陶的圆润实用、青铜器的凝重,代表了 当时奴隶主贵族权势的象征;封建时代太师椅端庄稳定,明朝家具简练大方是当时封 建社会正襟危坐的礼教规范的反映。而当代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影 响着人们偏爱安定有序的形态和大自然清新单纯的色彩。 所以说设计必须依照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环境来进行,离开了特定的时空条件,设计便无价值可言。 我们讨论产品设计中的人文精神,在研究其深层次的精神要素之时,也要结合我 国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文化素质的具体状况,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历 史人文传统的影响等现实因素。只有认清设计中“善”与“美”的关系,将“人”作 为设计的审美主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以人为本”的目标。 2.4 科技展品应融入人文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的科技馆建设标准 指出:科技馆是一个不以追求赢利 为目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它是我国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的功能是向公众 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成 就及其作用,其集知识传播、娱乐和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6 科技馆不同于博物馆,其展品是不仅限于让观众了解科学知识,向公众展示科学 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应该是展示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培养观众科学 兴趣,科学认识方法;还应该展示一种科学精神,激励观众努力学习,不畏艰难,开 图 2 . 6 手套沙发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拓进取的精神。 科技展品应融入人文精神,就是让观众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发现和技 术创造人类发展的伟大意义,了解到伟大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伟大人格,激励他们热 爱科学,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科技展品应融入人文精神,就是展品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新的认知方式让 在参与过程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启迪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勇于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的创 造精神。 科技展品应融入人文精神,展品能启发人反思,让观众了解到西方由于现代工业 文明的野蛮掠夺,利益至上,人本至上的错误思想导致了现代人社会环境的极端 不协调,从而明白科学能创造世界同时也能毁灭世界,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 用资源,促进人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科技展品应融入人文精神,展品展示形式应体现文化的特色性与民族性。文化的 遗失是当今中国的一大问题,作为一个面向国内社会公众的科学博览馆,在展出方式 和展出风格的设计上应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以中国人容易理解、感到亲切的方式来 展示近代科学的辉煌成就。提升传统文化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形象地再现中国传统文 化优点,激起人们在历史中汲取精华发展当代的社会文化的愿望,传承文明,发展文 化。 科技展品应融入人文精神,最基础的一环就是展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生理与心 理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好奇探索学习创造的能动性,在娱 乐与趣味性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做到真正是融入人文精神下的科技展品设计。 2.5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人文精神的内涵,阐述了人文精神落实到设计实处应该考虑哪些 要点。接着分别从中西方提炼出传统设计所反应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现代设计的人文 反思中得出人文精神对设计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最后提出科技馆作为普及科技教 育,传承科技文明的基地,其展品应融入人文精神。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3 产品设计中融入人文精神 产品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方面,产品作为物的体系构成人的生活世界的基础 和根本的景观,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格调,一种品味,一种 精神景观,在物的外观下涌动着的是人们的一种精神与哲学追求,甚至可以说是人类 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深切的关注。 今天当设计越来越重视对人的生活的贴近, 对社会的改造这些功能和作用的时候, 我们就更无法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意义了,产品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呢?只有明 白了这个前提才能指导本文论述的科技展品融入人文精神的设计研究,因此这是本文 首先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般地说,产品中设计融入人文精神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3.1 以人为本 人既有动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产品设计“以人为本”就是通过对人机 工程学、人体测量学,行为科学等,使设计更符合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还要研究人的 心理特征,消费与审美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使设计满足人的心理与精神需求。 3 . 1 . 1 人的尺度分析 (一)人的自然尺度 人的自然尺度就是人作为自然的人其生物体的尺度,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 表面积、肢体面积以及人体肌 肉、组织的生物物理的特性等 等的尺度。在人机工程学中, 一般把这些复杂的系统归为感 官、神经、肌肉、骨骼、功能 五大系统,这亦是与设计密切 相关的主要方面 人是以自然尺度为基准去观 看、去衡量、去设计和创造的, 实际上规定或决定了一定的造 物尺度和审美尺度。人的自然尺度与设计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图 3 . 1 人的活动范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1 人的自然尺度首先构成和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和接受方式。 2 人的自然尺度构成和决定了人观察的标准、接受或感受的标准,甚至审美的标 准。人自然尺度中的对称、均衡往往同构于人审美感受中的对称与均衡。 3 人的自然尺度决定了造物的尺度和极限。 4 人的自然尺度是造物设计的基础,又是人超越的对象。 满足人的生理需求首先就应该在科学地利用人机工程学知识, 理解和把握人体自然 尺度,充分了解人类的工作能力及其限度,取得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最佳匹配。 (二)人的心理尺度 人们从接触到产品到作出消费行为的过程, 可用心理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模型来 表示:s (刺激) o (信息处理) r (反 应)。即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有关产品信息的 刺激,经大脑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处理, 形成产品是否实用、美观、经济的判断,并 进而作出是否消费的反应。在这过程中,人 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和意向这两个过程。认 识过程主要是指人的感觉、知觉和思维,人 的大脑先是形成对产品的感知,而后通过分 析、综合、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了对产品的认识。意向过程是指人的情感、注意和意 志。情感是对产品态度的一种反应,注意是对某种产品的心理指向和集中,而意志则 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 产品如何达到消费者的认同,作为一个设计师就必须认真研究产品设计心理学, 分析人们对产品的功能心理、使用心理、审美心理、消费心理和环境心理,在此基础 上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创造出内外兼修的有生命力的、富有人文精神的产品。 1)功能心理。产品存在基本条件是实现一定的物质功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一件好的产品在必须满足人在功能心理上的要求:先进的功能性,适当的功能范围, 优良的工作性能。 2) 使用心理。 产品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工具, 是人的功能的一种强化和延伸。 产品的物质功能只有通过人的操作使用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产品的功能与人的功能间 具有直接的相互联系,这就要求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从人的使用心理出发达到能力的 协调、尺寸的协调、感知的协调、生理现象的协调、心理的协调等。 3)审美心理。产品应该具有美的形态,通过外在形式唤起人的审美感受,满足 人的审美需要,产品与人的这种关系就是产品的审美功能。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 能使人产生各种感受。 图 3 . 2 心理模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4)环境心理。产品是在一定环境中供人使用的, 人、产品、环境这三者构成为一 个有机整体。产品必须与环境及处于环境中 人的心理相协调, 才能充分发挥产品的优势。 影响人使用产品的环境心理主要有物理环 境、美学环境、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 5) 消费心理。 包括价值心理和促销心理。 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生活 方式,所以研究设计心理学不能只是被动地 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的一般心理感受, 而更重 要的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开发出 能使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产品, 激发人们的个性需求。所以对用户的创造心理的研究也 是体现产品融入人文精神的一个环节。 (三)人的审美尺度 审美尺度即审美的价值尺度,属于精神价值范畴。人类的审美活动或者过程包括 了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美首先来源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或人造物,但它又与主体的审 美需要、审美心境相联系,是两者结合统一的产物,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求 和审美心境之间的一种关系。 在产品设计中,物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联系更为广泛。首先,产品的审 美价值是在其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产品必须 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即有效性。功利价值作为入 类社会中最早产生的价值形式,是由产品的实用功 能性所体现的,可以理解为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其 次,审美价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审美价值在使用 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成为它的辩证对立面, 也就是说,由感性感知可以接受的独特的完整形式 体现出来,表现出对人和社会、对人与世界关系确 证的综合意义。 7 设计的产品是美与效用、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一 起构成了产品的综合价值,审美价值是产品造型和色彩所体现并为人所感受的东西。 产品美的形态与物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也是联系 在一起的。 (四)人的价值尺度 产品对人有益,物才有价值。人对自身有意义,人才有价值。人的价值在于人能 图 3 . 3 售票机 图 3 . 4 口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够创造对象物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改造和提高。如 果人不能创造或离开了创造活动,就没有生产工具可供使用,没有生活资料可供消费, 追求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失去了物质前提。可见,没有不断被创造出来的物品来满 足人自身的需要,使自身一步步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就谈不上有什么价值, 更不用说实现自身价值了。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存在和本质, 构成人的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可看作是人的本质。正是人的这种特 殊存在和特殊本质,决定着人的价值或意义。人的价值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 规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人的本质是潜在着的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人 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的人的本质。 人的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人创造客体价值的实践活动,人创造客体价值的过程也是 实现主体自身价值的过程。后工业时代设计的小批量、让消费者参与到设计中来,摒 弃了设计与消费的无关联性,使消费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产品设计中得到 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消费者的价值。 3 . 1 . 1 人的需求分析 产品是设计的对象而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的需 求是多样的,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的。需求是个性的一种状态,它表现出了个性对具 体生存条件的依赖性,需要是个性能动性的源泉,使人对社会作用的尺度和衷心,是 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表现。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根源于人 的需要,人们的行为一般而言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需要、行为、动机、目标构成了一个人类行为活动 的结构。需要主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 望,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过程。而动机,是 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生行为的念头或想法。它是 促成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人们的行为以达 到一定目的的内因即活动的动因。需要和动机导致行为的产生。需要引起动机,动机 支配行为,需要和动机成为行为的原因。 产品设计作为人的造物行为,首先根源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满 足人的创造需要,这是人的需要区别人动物的需要的本质所在。需要是人类进步和文 明的动力。需要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属性,它既是规范,又是一种自我适应。自我调节 的机制。 图 3 . 5 人的活动结构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阶段性,是发展和变化着的。心理 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 ,他认为人的需 要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高级的需要发展,呈阶梯形。可分为五个基本层 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或谓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 要。 8 (1 )生理需要,这是人对生存的需 求,是人类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 原始、最显著的一种需要。比如人们需 要的食物、饮料、住所、睡眠和氧气, 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生 理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动人 们行动的最强大的而且是永恒的动力。 (2 )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 足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 包括多方的安全,心理上的安全、生理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等。在这种心理 要求下,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秩序和稳定。 (3 )社会需要又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