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论语》音乐言说之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语》音乐言说之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语》音乐言说之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语》音乐言说之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语》音乐言说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1 1 1 1 1111f i llill1 1 t1 1 1 1 1 1 1 1 1 1 1 l y 17 2 7 7 5 6 儒家十三经,数千年来极大的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国封建统治者从中 寻找治国的方针,确立愚民的伦理道德。可以说这些经典著述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思想 的影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论语是十三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最能代 表孔子本人思想。 中国古代音乐,特别是孔子以前的音乐因为鲜见乐谱、乐器和音响资料,所以只 能从散见的文字资料着手,以一斑而窥全貌。所以作者在众多先秦文献中选择了论 语,以小提而大作,以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儒家音乐思想。 作者在对论语中音乐言说研究进行综述后了解,1 9 7 9 年以来学术界对于论 语中音乐言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教育思想、其自身的音 乐才能及对待民间俗乐的态度问题等方面。而对于论语中音乐言说本身的辑录和 分类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诗 、“礼 、“乐 三者的关系问题则论述的比较模糊和笼 统。 所以,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言说的字面关联和深层内涵,在 论语全篇1 5 9 0 0 字中辑录出音乐言说约1 5 0 0 字,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作者发 现, i l k 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言说并不拘泥于谈音乐本身,还与社会、政治、修养、 审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交叉,这与孔子本人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音 乐家等的综合身份密切相关。所以,相较于前人的辑录和分类而言,作者的此项工作 更加注重结合时代背景与孔子本人的综合思想来论述音乐言说之间的深层联系,这也 可以说是一个创新。 在论文后半部分,作者从“礼”“乐”的内容和形式、“礼乐”的政治作用、“礼 乐 思想的发展等方面论证了“礼”与“乐犯的关系;从“诗“乐 的作用、由“诗 可见的孔子对“乐 的审美准则等方面论证了“诗 与“乐”的关系。相较于前人而 言,作者以“诗”、“礼 、“乐”三者的关系为切入点更加全面的对音乐言说进行辑录 和分类,也是本论文的新颖独特之处。并且由此,作者对论语中音乐言说的辑录 和分类工作也有了深入全面的学术支撑,而更加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关键词:论语,音乐,言说,辑录,“礼乐 ,“诗乐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f t e rs e v e r a lt h o u s a n dy e a r so fc o n f u c i a n1 3g r e a t l yi n f l u e n c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c h i n e s ef e u d a lr u l e r sf r o mt h e c o u n t r y t of i n dt h e p o l i c y ,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e t h i c s ,c a nb es a i dt h a tt h ec h i n e s ec o n f u c i a n1 3b yt h ei m p a c to f e v e r t h e r e ,e v e r y w h e r e a f t e rt h e s e1 3 ,t h e r ei sah a l fc l o s e l yw i t hc o n f u c i u s ,o fw h i c h ,i t h o u g h tm o s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n o n c o n f u c i u s ”t h e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m u s tg o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m u s i c ,p a r t i c u l a r l ym u s i cs i n c eb e f o r ec o n f u c i u sr a r em u s i c ,m u s i c a l 。 ; i n s t r u m e n t sa n da u d i od a t a ,s oo n l yt h et e x tf r o mt h es c a t t e r e dd a t as e t ,w i t he v i d e n ta n d r e v e a l e dt h ef u l lp i c t u r e s oo ft h em a n yp r e - q i nl i t e r a t u r es e l e c tt h e ”a n a l e c t s ”,w i t ha s m a l lr a i s ea n d l o u d l y , t oa c h i e v em o r ei n d e p t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c h i n e s e m u s i c n l ea u t h o ro f ”1 1 l ea n a l e c t s ”m u s i cm a d ea f t e rt h a tw e r er e v i e w e dt ou n d e r s t a n d , s i n c e1 9 7 9 ,t h ea c a d e m i cf o r t h ea n a l e c t s ”s a i dt h e s t u d y ss t a t e m e n tf o c u s e do n c o n f u c i a na e s t h e t i c so fm u s i c ,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a n di t so w nm u s i ct ot h e s et h r e ea s p e c t s a sf o rt h e ”a n a l e c t s ”f e a t u r i n gt h em u s i ca n dw o r d st h a tt h e i r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t h em o s t c r u c i a lo ft h e m ,”p o e m s ”a n d ”r i t u a l ”,”m u s i c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h r e ea r e d i s c u s s e di nm o r ev a g u ea n d g e n e r a l t h e r e f o r e ,t h er e s u l t so f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b a s e do n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 ss t a t e m e n ts a i d t h a tt h el e t t e ra n dt h ed e e pm e a n i n gi n ”t 1 l ea n a l e c t s ”f e a t u r i n gaw h o l ec h a p t e r1 59 0 0o f m u s i cm a d eb ys o m e1 , 5 0 0w o r d s ,a n dm a k ead e t a i l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 sf o u n d t h a t ,”t h ea n a l e c t s ”o fc o n f u c i u st ot h em u s i co fs p e e c hd o e sn o tr i g i d l ya d h e r et ot a l k a b o u tm u s i ci t s e l f , b u ta l s ow i t hs o c i a l ,p o l i t i c a l ,c i v i c ,a e s t h e t i c , c u l t u r a l ,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 h a v ec r o s s ,w h i c hia me d u c a t o rc o n f u c i u s ,p h i l o s o p h e r ,w r i t e r s ,m u s i c i a n sa n do t h e r i n t e g r a t e da s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 t h e r e f o r e ,c o m p a r e dt op r e v i o u sc o m p i l e da n dc l a s s i f i e d ,t h e a u t h o ro ft h i sw o r ka n df o c u sm o r e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ih a v ei n t e g r a t e di d e a s o fc o n f u c i u s ss p e e c ht od i s c u s st h ed e e p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 ,i tc a na l s ob ea ni n n o v a t i o n i nt h el a t t e rp a r tp a p e r t h ea u t h o ro f ”c e r e m o n y ”m u s i c ”o ft h e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r i t u a l ,”ap o l i t i c a lr o l e ,r i t u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a t ”l i ”a n d ”m u s i c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r o m ”p o e m s ”a n d ”m u s i c ”o ft h er o l eo fc o n f u c i u s ,”m u s i c ”a e s t h e t i c c r i t e r i a ,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a t ”p o e t r y ”a n d ”h a p p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i rp r e d e c e s s o r s ,t h ea u t h o ro f p o e m s ”a n d ”r i t u a l ”,”m u s i c ”o ft h e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e n t r yp o i n tf o r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a t e m e n to nt h em u s i ct h a t n w e r ec o m p i l e da n dc l a s s i f i e d ,a l s ot h et h e s i so ft h en o v e lu n i q u e a n d t h u s ,t h ea u t h o ro f ”t h ea n a l e c t s ”m u s i cm a d eb ys a i dw o r kh a sb e e nc o m p i l e da n dc l a s s i f i e d d e p t h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c a d e m i cs u p p o r t ,a n dm o r e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p r e d i c t a b l ea n dr u l e k e yw o r d s :“a n a l e c t so f c o n f u c i u s , m u s i c ,s p e e c h ,c o m p i l e d ,“r i t u a l ”,“p o e t r ya n d m u s i c i i i 第i 章绪论 1 1 论语背景介绍 第1 章绪论 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授业解惑的言语行事。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阐释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 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 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曾经说过:“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 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 1 ) “论语”的“论”是“论纂”的 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 的意思。“论语 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 语”“论纂 起来的意思。( 2 ) “论语 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 给它的。 论语这部儒家的经典著述,到汉朝已经有了三种不同的本子:( 1 ) 鲁 论语二十篇:( 2 ) 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旬很多和鲁论语 相同,但是多出问王和知道两篇;( 3 ) 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也没有 问王和知道两篇,但是把尧日篇的“子张问另分为一篇。于是 有了两个子张篇,篇次也和齐论、鲁论不一样,文字不同的计四百多 字。 1 2 论语内容分类 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其一,君子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其二,君子要 追求“仁德 ,重义避利;其三,“君子不器”;其四,“君子不党 。 关于学习: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其三,关于 学习的内容;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 关于教育:其一,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其三, 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政务:其一,关于务政的对象;其二,关于务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其三,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其四,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 关于治国与安邦:其一,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 ;其二,治国的前 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其三,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 第1 章绪论 其四,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1 3 论语音乐言说今人研究综述 由于音乐本身的特性,以及音乐在现实中对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所以历 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们都非常的重视音乐,对音乐做了大量阐述,并使之成为中 国传统礼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名丘,是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收入论语。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影响中 国社会最深远的思想之一,后人也把孔子尊称为“至圣”。孔子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古琴演奏家,一位音乐教育家,一位音乐鉴赏家。目 前,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孔子及其音乐理论进行了大量研 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于论语中音乐专题的研究,较之其他方面却不 甚丰富。本文对1 9 7 9 年以来,人们对于孔子音乐思想的研究情况作一番梳理,了解 了我国音乐学术界对孔子音乐理论的研究程度。便利了笔者对于论语音乐言说研 究的专题。经过对于今人学者们对孔子音乐理论研究的梳理,发现我们的大部分学者 把主要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3 1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总结了春秋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形成了一套儒家音乐美学理论基础,他要 求音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形式与内容统一,而又更重视内容的善,提出“思 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重视音乐在政治 和教育中的作用,认为“为政 必须“兴礼乐,“成人 必须“文之以礼乐”;“恶郑 声之乱雅乐”,认为“郑声淫,主张“乐则韶舞”,将“礼、“乐”并提,要求乐合 乎礼的规范;还认为礼、乐的本质是“仁 ,“人而不仁 便无从对待礼乐。这些思想 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这些观点在大多数论文中得到了阐 释,如朱静的论文 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傅利民的论文略论孔子的音 乐美学思想、王佳的论文试论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礼 与“仁”、余艳的从 儒家典籍看孔子的音乐道德美学观等等。 另外有些有新意的观点例如李兆森在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文中提出了“仁” 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和则是孔子的音乐美学核心的观点。孔子的以“和”为核心 的音乐美学就是在“仁”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孔子的音乐美学既是孔子整个思想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行其“仁”说的重要手段。因此,孔子高度重视音乐的 审美功能,充分发挥音乐艺术对人情感的感染作用。孔子从“仁”出发,既承认人有 生存的权利,又承认人有享受音乐审美的权利:孔子从“和 出发,主张既要满足个 体官能的合理欲求,又要个体欲求符合于社会伦理道德,使个体的情感欲求,受到统 2 第1 章绪论 一的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无过无不及 。 王志成在孔子音乐美学思想辨析一文中说到,孔子的论乐美学思想尽管只是 些零散的语录,是对前期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和继承,但更是对此前论乐美学思想 的重大发展,尤其是对于音乐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深刻而精辟,为此前所未有。他所提 出的音乐( 艺术) “尽善尽美的主张,开启了艺术批评标准的先河。而作为他实现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乐教思想,由于渗透于整个道德哲学思想体系中,更是 一个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从而使他的看似零散的论乐思想具有了巨大的整体力度和美 学价值。其由“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逻辑结构建起的教育模式,实践证明 是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的,可谓开素质教育的先声。 : 1 3 2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中是以伦理为德,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的基础,以个人正 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他的教化方式,是一种大文化论,大教育论、大艺术论的 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强调礼乐射御书数,这无疑是大教育论中全面发展的教 育思想,其中值得推崇的是重音乐。 这其中,刘兰在孔子的音乐教育及音乐美学思想中提出的观点新颖独特。他 说,自古来,许多学者把孔子倡导的艺术教育分为“诗教与“乐教 两部分。然而, 无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还是从今天“音乐的概念来看,二者皆是音乐教育,只不过 是声乐( 有歌词的、人声歌唱的) 与器乐( 无歌词的、乐器演奏的) 之别罢了。在我国历 史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 - f - j 课程,始自孔子。他是中国古代最早注意到音乐艺术 感情特征的教育家。他认为音乐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对人的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孔子认为对人的教育要从学唱歌开始,这还不单是出于他对唱歌的偏爱,而 且还因为诗歌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由此出发,他才说:青年们怎能不学诗歌 呢?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论语阳货) 孔子在这里把诗歌的作 用归纳为“兴、观、群、怨四个字。“兴 ,给人鼓舞,使人感奋起来;“观 ,供人 欣赏,给人以艺术享受;“群 ,即群居,教人们和睦相处;“怨 ,讥刺不良的社会现 象。孔子认为“可以怨 ,据孑l 安国拄,即“怨刺上政 ,对庶民来说,到达“怨而不 怒 的情绪即止,便不至于“犯上作乱”,对统治者来说,可以从诗歌里了解到施政 的得失而及时调整政策或策略。这就是“占有采诗之官,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 自考正也”。另外,诗歌还教人在家庭怎样对待父兄,在朝廷怎样对待国君,以区别 和保持长、幼、贵、贱的等级地位,这便是灌输“礼 的教育了。诗歌又可以多 多地教人一些动物、植物的知识,提高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并在征服自然界与利用自 然界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孔子对诗歌的教育意义具有如此广博而深刻的认识,用现 3 第1 章绪论 代教育学的概念来看,德育、智育、美育皆包含其中了。 另外,陈再峰,陈共萌将孔子的音乐思想与当代钢琴家傅聪的音乐思想进行了对 比,也很有新意。傅聪作为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的华裔音乐家,之所以能对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给予继承与发展,是以其深厚的民族传 统文化底蕴为基础的,也是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为渊源的。他十四岁以前的中国语文 都是由其父亲傅雷先生来教授的,傅雷先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相当重视,他从孔子、孟 子、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典籍上选取教学材 料,对傅聪进行全方位的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其中,尤其重视孔子学说的教授。如果 说,傅聪所谓“爱音乐 的音乐教育观,是对孔子“仁”“爱音乐思想的直接继承 的话,那么,其“音乐至上 的音乐观就是对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因为孔子毕 竟没有将“乐”放在第一位,他有很完备的音乐修养,但他毕竟不是职业音乐家,他 的音乐教育观也只是其博大精深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观念中的个组成部分。傅 聪是职业音乐家、钢琴家、教授,音乐教育活动是其人生的主要经历之一,音乐是其 人生的支柱,因此,“音乐至上”成为其音乐观的核心也是其人生之必然。但作为一 位有思想有个性的现代音乐家,傅聪对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在继承与发展的同时,也 是有所“扬弃 、有所批判的。他在一次对谈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音乐基本 上没有真正的发展,有两个原因。头一个原因跟孔子有关。孔夫子一开始就跟希腊的 柏拉图一样:音乐要有道德性,说好的音乐可以把人变好,坏的音乐可以将人变坏, 所以要把音乐庙堂化,政府要管音乐。因此可以说孔夫子老早就在搞音乐要为人民服 务,其实是音乐要受制于统治阶层,音乐要为统治者服务! 中国的音乐从一开始就不 能够真正的发展,不可能从统治者手中解放出来”。在谈起儒家思想对中国音乐的发 展也是一种妨碍时,他还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一开始就把音乐看做修心养性的 工具,这样音乐事实上确是十分危险的东西。可以使听者变成圣人,也可以使听者变 成野兽,更可以使听者造反,在儒家看来,自然要加以控制了。对儒家来说,音乐应 该是让官方拿来用的,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当然就很难发展 。实际上,这些“扬 弃”与批判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观念上的发展。 1 3 3 孔子的音乐才能与音乐人生 孔子的演奏歌唱才能、作词谱曲才能、欣赏正乐才能和音乐理论见解,充分体现 了他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高深修养,反映了他独到的音乐思想。孔子关于音乐的形式 与内容、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和移风易俗、教化天下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净化心 灵、抒发情感、消解郁闷、陶冶性情、调养身心的音乐保健思想,在我国古代音乐史 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至今仍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但是这部分的论述比较少,可以进 一步挖掘出新的内容。 4 第1 章绪论 另外,学者们在孔子对待民间俗乐态度问题上也有些研究。如杜汉生的孔子“放 郑声”新析、王卫东、张谛的从“郑声淫”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赵星的试 谈孔子及儒家思想对蒙古族民间传统音乐之影响等论文。 还有一部分将孔子的音乐思想与其他音乐思想进行了对比。如王拥军的孑l 子与 老子音乐思想之比较、田小军的孔子乐教思想与古希腊乐教思想试比较、周薇的 孔子、荀子和 的乐论比较、程相占的孔子音乐思想在阮籍、嵇康身 上的延伸及其影响等文章。 综上所述,学者们大都是围绕孔子的音乐思想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就孔子 论语中的音乐言说进行独立研究的较之其他方面则不甚丰富。孔子和论语是 密不可分的,研究论语离不开对孔子本身的研究,在此笔者将会综合各学者们的。 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论语中的音乐言说,也许会略有新意。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2 1论语音乐言说辑录 论语全篇共计1 5 9 0 0 字,其中包含音乐的部分约1 5 0 0 字,约占全篇的 十分之一。现辑录如下: 学而第一 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 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日:“赐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第二 子日: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三家者以雍彻。子日:“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 子日:“绘事后素。 日: “礼后乎? 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语鲁太师乐,日:“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 绎如也。以成。”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述而第七 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泰伯第八 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日:“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罕第九 6 第2 章论语音乐育说辑录及分类 子日:“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先进第十一 子日:“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日: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日:“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子路第十三 子路日:“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日:“必也正名乎。 子路日: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 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 言,无所苟而已矣。 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成人。子日:“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日:“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 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 击磬乎! ”既而曰:“鄙 哉! 弪径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己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日:“果哉! 末之难 矣。 卫灵公第十五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 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季氏第十六 孔子日:“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 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日:“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阳货第十七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 子游对日: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日:“二 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子日:“小子! 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日:“汝为周南召南矣乎?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 7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与f ! ” 子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日:“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日:“食夫稻,衣夫 锦,于汝安乎? 日:“安。 “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 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日:“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 其父母乎? ” 微子第十八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 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2 2 论语音乐言说分类 “礼乐 与“和 的关系 学而篇第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 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段话表面看来说的是“礼”及“礼 与“和 的关系问题,为什么要将其 纳入论乐的部分中呢? 作者认为,“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这句话可以 作为解释。这段话首先谈到了“礼与“和”的关系,“礼 是什么呢? 总体说 来,“礼 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其根本是孔子一生做 学问之所在。“礼 调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偏差,事与事之间的矛盾,而这一切 都以“和为贵,即要调整均衡适度。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意思是,过去的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 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 的精神来处理。这里的“小大 由之”指无论大事小事,当然其中也就包括了音乐。且杨遇夫固先生在论语疏 证中说:“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说文云:铄, 国“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杨遇大”,即杨树达( 1 8 8 5 1 9 5 6 ) ,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字遇夫。 8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调也。盍,调味也。乐调谓之稣,味调谓之盍,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 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杨先生此说更证明了作者“小大由之” 其中也包括了音乐这一观点。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阐述了一个辩 证的道理,就是这种“和”要均衡适度,还必须以“礼 为原则为基础,不能矫 枉过正。这也充分体现了孔子的“音乐以礼为本”的“礼、乐”观及其对音乐“和 而不“淫”的审美准则。 等级制度和乐悬制度 八佾篇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三家者以雍彻。子日:“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这两段话有很多共同点,可以放在一起来说。“季氏 即季家,孔子时代, 鲁国有三家权臣,即所谓的权门,而且不是普通的而是可以动摇政权的权门。这 里的“季氏 、“三家指的即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家权臣,春秋鲁国 从襄公以后,国君的大权旁落,就由这三家大夫执政。他们都是鲁桓公之后,通 称三桓。这两段话都是孔子对这三家做法的评论,且都用了反问的语气,以表达 孔子对三家做法强烈的不满之意。那这三家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孔子如此不满 呢? 首先要解释一下“八佾 和“雍”。“佾 是表演乐舞时的行列,在周代, 佾是按等级使用的。左传中记载道:“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所以,“八佾 是天子的乐舞,而季氏是大夫,按照规定只能用四佾,用八佾是 很大的僭越。“雍”是现存诗经周颂里的一篇。诗的内容是歌颂周王朝的, 所以按照礼的规定,只能用于周王室祭祀家庙的结束时,而现在这三家权臣竟然 拿了中央天子用的这种庄严的国乐到自己家里用,更是一种极大的僭越。 再比较为政篇第二里的这一段话: 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日:“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日, 无违。 樊迟日:“何谓也? 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季氏”,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和汉书刘向传,这罩的季氏町能是指季平子,即季 孙意如。 这两句是雍这首诗里的原文。“辟公”指的是诸侯,“相维”是助祭的意思,“天子穆穆”是对周天子 的赞美。 “佾”,解释有两说。杜预、何休说是数字的自乘数,即“八佾”足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六六三十 六人,。服虔说是以八为基数乘以佾数,即“八佾”是j k j k 六- i 四人,“六佾”是六八p qf 。八人,。 一般从前说。 9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这里向孔子问孝的“孟懿子 即上文所说三家之一的孟孙氏,孔子对于他 的问题回答了两个字“无违”。“无违什么呢? 从下文孔子与其弟子樊迟固的问 答中可以看出,这里“无违”的是“礼”。这三家大夫,不但有时用鲁公( 诸侯) 之礼,甚至有时还用天子之礼,这种行为当时称之为“僭越”,是孔子最为痛心 的。孔子对孟懿子所作的“无违”的回答,表面上是回答了他“问孝”的问题, 实际上是孔子对于包括上文中两段所说的三家大夫的种种僭越行为的回答。也体 现了孔子的“礼本 思想,即音乐应受礼节制,以礼为本。 再观前两段话,是孔子“礼、乐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他的这种“礼、乐 思想,是以维持君臣、父子、贵贱的等级制度为前提的。在前两段话中,孔子认 为乐的使用必须合于礼的等级制度,不得僭越,不得违犯。乐的等级制度,也称 作“乐悬”制度,是西周起有关钟、磬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周礼春 官大司乐中记载:“正乐悬之位: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 陈呖在乐书卷四十五解释上文说:“宫县 四面象宫室;轩县阙其南; 判县东、西之象;特县则一肆而已。 意思是,王的乐队和所用的乐器,可 以排列东西南北四面,诸侯的可以排列三面,卿和大夫的可以排列两面,士的只 可以排列一面。可见,前文第一段话中的“八佾 即来源于此“乐悬”制度。 孔子的新身份音乐家,音乐评论家 八佾篇第三 子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语鲁大师乐,日:“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嗷如也, 绎如也,以成。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当代人评论孔子,称其为“教育家 、“哲学家 、“宗教家 等等,其实,“某 某家”这一观念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不能对孔子作出全面的评价。我们 知道,在中国,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的界限往往不像西方社会分的那么清楚 详细,我们历来是文史哲政不分的。譬如读过大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后, 不得不承认其也是一位哲学家,史记的八书里,处处是哲学,集中国哲理之 大成。又譬如唐初有首题名为春江花月夜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江上何 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照初人? 既有文学的优美,又有哲学的深刻,是文哲的绝 “孟懿子”,即盂孙氏,姓仲孙,名何忌,“懿”足谥号。他父亲是孟僖子。左传昭公七年中曾说, 孟僖了将死,遗嘱要他向孔子学礼。 “樊迟”,孔了学生,名须,字子迟,比孔了小四十六岁。 o “县”,吉通“悬”。 固“肆”,钟、磐乐器编列的量词。历代的注释极不相同,杜子春以为每肆十六件;做多如郑玄,以为每肆 三十二件;最少也有据兰山应候钟解释为每肆两件者。 】0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妙结合。这首诗如果在西方社会,也许就是枯燥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 了。另外,中国历史上,大政治家大都也是大文豪,比如唐太宗,比如毛泽东。 他们没有文名是因为其政治上的功业盖过了文学上的成就。所以,就孔子而言, 还是我们中国人对他的封号最为贴切大成至圣先师。 回到上面三段话,为何将其放在一起来讲呢? 结合上文所述,我们又可以给 孔子多加两个头衔“音乐家 及“音乐评论家 。 第二段话是孔子和鲁国的大师乐讨论音乐的原理问题。他用谦虚的语气,请 教的态度,却表明了他博大精深的音乐修养。他说,音乐的开始就像含苞待放的 花蕾,轻轻地舒展;接下来由小而大,但是很纯正;到了高潮,慷慨激昂、庄严 肃穆;最后余音袅袅、悠悠未尽,这便是成功的音乐了。孔子所说音乐的几个阶 段正好体现了我们今天所说音乐的“起承转合”,可见孔子对于音乐有着相当扎 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所以他的音乐思想并不是空谈。再加之上文所说孔子的“教 育家”、“哲学家 、“政治家”等身份,使其能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去实践音乐、评 价音乐,其思想的深度广度与单纯的为音乐而音乐者有很大的区别。 而第一段和第三段话,作者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孔子不 仅从音乐的情感上赞赏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音乐美,还从音乐的内容形 式上定义了“尽善尽美 的审美准则。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在当时可称之为名 副其实的“音乐评论家”。 孔子音乐教育观 述而篇第七 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泰伯篇第八 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阳货篇第十七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第一段话点明了孔子学术思想的中心,也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目的,而 第二句话则是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对于这四点教育目的所用的教育 方法。第一句中“游于艺 的“艺”指的是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用现代的观念来看,“礼 包括了哲学的、政治 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乐 包括了现代艺术的音乐、美术、舞蹈、影 视等等;“射包括了军事、体育等方面;“御包括了开车、开飞机等等;“书 。“游于艺”,礼记学记曾说:“不与】e 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惰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j 师,乐其友而信典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1 1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包括了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等;“数包括了自然科学知识、投资理财等等。孔 子所说的“艺”,绝对不是指狭义的“艺术 ,而是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四个教育目的既包括了精神思想上的“志于道,据于德”,又包括了生活处事 准则上的“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这样全面的教育观与当今所提倡的全面发展 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可见孔子在其教育观上眼界是多么的宽广、深刻和有先见 之明。 接下来就洗到了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第二第三段都把“诗 提到了一个很 重要的位置上。作者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详细论述“诗与“乐的关系问题,在 这里先进行一些简要论述。孔子在这里提到的“诗 是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 宗教等的综合艺术,这里的“诗”是艺术( 包括音乐) 的代称。他将“兴于诗 放在第一位,就是注重了艺术除了审美以外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教化作 用。以上观点从下面两段话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学而篇第一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 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日:“赐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日:“绘事 后素。 日:“礼后乎? ”子日:“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在这两段话中,孔子并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启发其弟子通过“诗”而举 一反三,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就诗论诗,而是把诗当作了 教育的工具,他重视的是包括诗在内的艺术的社会教化作用。 孔子的“恶郑声 先进篇第十一 子日: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日:“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 也。” 从这段话看出,孔子对子路弹瑟是不甚满意的。孔子本身爱好弹瑟,所以他 应该并不是不喜欢“予路弹瑟 这一举动,那么又是什么让孔子不满意呢? 作者 猜想,孔子应该是对予路所弹的具体音调有所不满。孔子家语辨乐中记载: ( d “由”,予路名。 国“瑟”,古代的乐器,和琴同类。 囝“丘”,孔子自称名。 回“门”,门墒、师门。所以过去私人的学生称门生、门人。下同。 画“升堂入室”,这是比喻话。“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表示做学问的几 个阶段。“入室”犹如今天的俗语“到家”。我们说,“这个人的学问到家了”,正是表示他的学问极好。 1 2 第2 章论语音乐言说辑录及分类 “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论语正义也解释为:子路性刚,鼓瑟不合雅 颂,故孔子非之所以抑其刚也。再联系子路实际,其曾任职于卫,那么他所 弹的音调很有可能是孔子厌恶的郑卫之音,这样也就不难解释孔子对“由之瑟” 的不满之意了。 何为“全才 宪问篇第十四 子路问成人。子日:“若臧武仲之知,公绰圆之不欲,卞庄子 之勇,冉求之 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日:“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 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段话是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全才。孔子是这样回答他的:第 一要有高度的智慧,像鲁国的大夫臧武仲一样知识渊博;其次要有道德的涵养, 像孟公绰一样清心寡欲;这还不够,还要有勇敢侠义的精神,像卞庄子一样;有 了智慧、清廉、勇敢还不算全才,最后还要有像冉求一样的文艺境界和高度的礼 教修养,这几个条件合起来,才能称之为全才。 再联系前文所引泰伯篇第八中:“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m 孔子将艺术( 包括音乐) 作为他教学工作的开始和总结两个重要阶段,“诗篇使 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以完成”,由此可见孔子 对于艺术和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他认为艺术和音乐在社会教育中的位置十分重 要,人全面的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在有了其他多方面的修养之后,再加上音乐的 修养,人才能称之为全人。 透过音乐看世界 述而篇第七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宪问篇第十四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