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虽然政治极为混乱,但是美 学成就却十分辉煌。嵇康的美学思想正是这个时期美学思想的代表。他的美学 思想和当时的时代风气、社会思潮、美学理论都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在魏晋玄 学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从生命精神、音乐思想和文学风格三个方面探讨嵇康 的美学思想,认为嵇康的美学思想的主线是魏晋玄学所追求的关于宇宙和人生 的本体的“自然之和” ,是一种兼容儒道的玄学美学思想。 全文的结构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嵇康美学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由于 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和汉王朝的最后解体,作为汉代处于统治地位的经学思想 也日渐衰败,礼法名教也因此松弛,玄学随之兴起。随着玄学大盛,促进了魏 晋人思想的活跃和解放,魏晋士人的审美追求也同样达到了一种自由之境。嵇 康就是那一时期士人杰出代表,他继承了老庄尊崇自然的思想,并将其引入美 学,认为“自然之和”才是美学的最高境界,给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注入了新的 内容,使魏晋美学在中国美学史独树一帜。 第二章从生命美学、音乐美学、文学美学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嵇康的美学 思想,总结出嵇康美学思想的本质:追求“自然之和”的美学思想。嵇康的生 命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任自然”上。 “任自然”而“逍遥”是嵇康生命美学的 总体概括。从“任自然” ,嵇康提出了他的养生思想。他认为养生有养形和养神 两个方面;嵇康虽然不否认养形在养生中的作用,但认为养生重在养神。从“任 自然”嵇康提出了对礼法名教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建立了一种人格美理想。 以“自然之和”为美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嵇康的生命美学思想里,还表现 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论文声无哀 乐论中。在这篇文章里,嵇康从音乐的本体、音乐和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 会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认为音乐本体是 “自然之和” , 与人为的社会政治伦理无关,也与人的情感利欲没有联系,它只是现实中客观 存在的自然声音美,是“道”在自然声音中显现出的和谐的形式美。这一和谐 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也是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的哲学思 想的基础。 ii 关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嵇康有着互相矛盾的观点,一方面,他认为音乐 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即所谓的“假物以托心”或借乐声以“发泄幽情” ; 另一方面,他在声无哀乐论中却又竭力否定音乐与人的感情有关。 “声音有 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 ,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哀乐。哀乐自当于 情感,则无系于声音” 。嵇康认为音乐有自己的自然之和,音乐组合有自己的规 则,与人的情感没有关系。在声无哀乐论的结尾,嵇康又论述了音乐的社 会功能,即音乐的美育功能。他认为,音乐的美育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一是调和情志,悦心养性的娱乐功能。 关于嵇康的文学美学思想,专门的论述不是很多,评价也不是很高。但本 文认为,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嵇康的美学思想。其中所表现出来 的美学思想,是嵇康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论辩文和诗歌方面 来阐述他的文学美学思想,认为嵇康的文学作品表现出以下美学风格:一 、强 烈的自我主体意识 ,二、 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三、 富于思辩的思维方式。 第三章,总结嵇康美学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嵇康的以玄学为哲学基 石,兼容儒道思想于一身,所生发出的追求“自然之和”的美学思想,是对中 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并对后世的中国美学思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 嵇康 生命美学 音乐美学 文学美学 自然之和 iii abstract the wei jin time is in the chinese history a very special time, although politics is extremely chaotic, but esthetics achievement is very actually magnificent. ji kangs esthetics thought is precisely this time esthetics thought representative. his esthetics thought and the time atmosphere,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the aesthetic theory then made are related. this article mainly under the wei jin metaphysics this big historical perspective, from the life spirit, music thought and the literature style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ji kangs esthetics thought that thought that ji kangs esthetics thoughts master line is about the universe which and the life main body the wei jin metaphysics pursue “sum of the nature”, is metaphysics esthetics thought which one kind of compatible confucian said. the full text structure divides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ji kang esthetics thought production the time background. as a result of the chinese end society crisiss deepening and the chinese dynastys final disintegration, is at the dominant position as the han dynasty the study thought also day after day to deteriorate, the etiquette confucian code also therefore relaxes, the metaphysics emerge along with it. was greatly abundant along with the metaphysics, promoted the wei jin person thought active and the liberation, the wei jin gentleman persons esthetic pursue similarly has also achieved boundary of the one kind of freedom. ji kang is that time gentleman persons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he inherited lao-zhuang to venerate the natural thought that and its introduction esthetics, thought that “sum of the nature” was the esthetics highest boundary, the traditional esthetics thought has inserted the new content for china, caused the wei jin esthetics to establish a new school in the chinese esthetics history.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the life esthetics, music esthetics, the literature esthetics three aspect concrete study ji kangs esthetics thought that summarized the ji kang esthetics thought essence: pursue “sum of the nature” esthetics thought. ji kangs life esthetics thought mainly displays in “, no matter what nature” on. “no iv matter what nature”, but “the ramble” is the ji kang life esthetics overall summary. from “ no matter what the nature”, ji kang proposed his keeping in good health thought. he thought that th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has raises the shape and maintains mental tranquility two aspects; although ji kang did not deny that raises the shape in th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function, but thought that th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is heavy is maintaining mental tranquility. from “no matter what the nature” ji kang proposed to the etiquette confucian codes intense opposition, and founded one kind of personality us to be ideal from this. “sum of take the nature” as uss thought that not only manifests in ji kangs life esthetics thought that but also displays in his music esthetics thought. ji kangs music esthetics thought that mainly manifests, in his paper sound discusses without funeral music. in this article, ji kang from music main body, music and the emotion relations, the music social function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his music esthetics thought. ji kang thought that music main body is “sum of the natur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artificial social politics ethics, also wants with persons emotion advantage not to have contacting, it is only in the reality objective existence natural sound us, is “said that” harmony beauty of form which appears in the natural sound. this harmonious thought has manifested “the beauty unites” the esthetic ideal, is also ji kang proposes “the sound without the funeral music theory” the philosophic thinking foundation. about music and the emotion relations, ji kang has mutually the contradictory viewpoint, on the one hand, he thought that music is uses for to express perso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namely so-called “false holds the heart” or by “gives vent to the exquisite feeling”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music; on the other hand, he in sound discusses without funeral music actually also by might and main denies music and persons sentiment concerns. “the sound has sum of the nature, but does not have is in the human sentiment”, “the sound from works as by good and evil primarily, then irrelevant funeral music. the funeral music from works as in the emotion, does not have is in the sound”. ji kang thought that music has sum of the own nature, music v combination has own rule, has not related with persons emotion. in sound discussed without funeral music the ending, ji kang also elaborated music social function, namely music 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he believed that music 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table now two aspects; first, changes existing habits and customs enlightened function; first, the well distributed sentiment will, grows the soul happily entertainment function. about ji kangs literature esthetics thought that the special elaboration is not many, the appraisal is not very high. but this article believed that in his literary work, still might see ji kangs esthetics thought. and displays esthetics thought that is the ji kang esthetics thought important compon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argument article and the poetry aspect elaborated that his literature esthetics thought that thought ji kangs literary work displays below esthetics style: first, intense self-main body consciousness, two, advocation natural esthetic appeal, three, are rich in the thinking mode which thinks debates. the thir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ji kang esthetics thought historic importance and the influence. ji kang take the metaphysics as the philosophy cornerstone, the compatible confucian said the thought in a body, the pursue which produces “sum of the nature” esthetics thought that is and innovates to chinese tradition esthetics thought inheritance, and is having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later generations chinese esthetics thought. key words: ji kang life esthetics music esthetics literature esthetics sum of the nature vi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引 言 . 1 第一章 嵇康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2 第一节 魏晋玄学对魏晋美学的影响 . 2 第二节 嵇康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 . 3 第二章 嵇康的美学思想 . 5 第一节 生命美学思想 . 6 第二节 音乐美学思想 . 13 第三节 文学美学思想 . 26 第三章 嵇康美学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 36 第一节 嵇康美学思想的意义 . 36 第二节 嵇康美学思想的影响 . 37 参考文献 . 39 致 谢 . 4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2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嵇康是活跃在我国魏晋时期的一位思想深刻、执着而又非常善于思辨的思 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嵇康也是当时“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的美学思 想渗透着对于当时人们争论的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当时美学思想的水平和 高度;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水平,是当时美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他的美学思想表现在多个方面,与当时的时代风气、社会思潮以及美学理论密 切相关,在中国美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尽管嵇康英年早逝, , 但他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实践都对当时的艺术美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并且为中国美学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可是,当今对嵇康美学思想的研究却非常不够,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 音乐美学思想,综合性论述不多。尽管这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有 定论,有些观点甚至截然相反。就连对魏晋玄学研究造诣极深的汤用彤先生也 概叹道: “嵇叔夜思想浮杂难求其统系” , 而嵇康美学思想除了关于音乐方面外, 还表现在人的生命意识和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玄学美学。因 此,对嵇康美学做一些综合性研究,揭示其美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美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当然,嵇康的美学思想虽然独具特色,但也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而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在了解他的美学思想 时,必须要首先了解他的美学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汤用彤: 魏晋玄学论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 219 页。 嵇康美学思想研究 2 第一章第一章 嵇康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嵇康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第一节 魏晋玄学对魏晋美学的影响魏晋玄学对魏晋美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历史上是介于秦汉和隋唐两次大统一之间的一个重要的 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 却是精神史上最自由、最解放,最富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 这个时期,由于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和汉王朝的最后解体,作为汉代处于 统治地位的经学思想也日渐衰败,原来的那一套经学思想在动乱的社会中因难 以固守而被打破了。经学章句受到鄙弃,礼法名教也因此松弛,玄学随之兴起。 曹魏正始年间(公元 240249) ,何晏、王弼提倡“贵无”思想。王弼作老子 注 、 周易注 ,完成了学、易向玄学的演变,到西晋惠帝(公元 290) ,向秀、 郭象庄子注的出现,使玄风大畅,玄学终于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随着玄 学大盛,追求玄旨和崇尚自然成为一种时尚。具有反传统的老庄思想,激发了 魏晋人的那种“叛散五经,蔑弃风雅” 的精神,使他们有勇气去推翻那些陈旧 的观念和僵化的经典,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解放:老庄的自然主义哲学,有力 的冲击和否定着两汉以来“天人感应”的神学观念,唤起了“人的觉醒”和“文 的自觉” ,从而使当时身处乱世的士人们在动乱、险恶的环境中,开始对自己的 生命的意义、命运进行新的思索和追求,并有了新的发现。老庄的“有、无” 相生的哲学思想及其“言不尽意” 、 “得意忘言”的真谛,在玄学大盛的时期, 更是和魏晋时代的艺术理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促使文学开始注重追求言外的 旨趣和意象。 魏晋士人以玄学为武器,使自己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解放。玄学将大到 宇宙的形成,小到才能之辨都作为思考的对象加以把握,从而大大突破了传统 的儒家思想所坚守的伦理道德的狭窄的精神领域,其实质上是对人的主体精神 的高扬。玄学为士人提供了驰骋想象与放飞思维的极好的方式。进入玄思时, 人们就好像达到了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在这里,世俗的一切限制、禁忌、规 范都不存在了。在这种玄学精神境界的影响下,魏晋士人的审美追求也同样达 宗白华 : 艺境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 179 页。 后汉书 仲长统传 。 (转引侯外卢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80,136 页) 。 第一章 嵇康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 到了一种自由之境真正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感官好恶来评价美与丑了。他 们将自我意识延伸到个体生命的存在之中,于是,个体的价值标准取代了社会 的价值标准,从而使审美活动变成了纯粹的个体的内在体验活动,这样,才在 他们面前展现出一个真正美好的世界。同样,与外在的真美的世界相对应的是 魏晋人的真情的内心世界,玄学思辨不但没有窒息魏晋士人的情感,反而使他 们抛弃了儒家的那种讳言真情,乃至泯灭真情的虚伪。一切都任意而行,任情 而作,所以有人说魏晋时代又是一个重情的时代。 当哲学上玄学盛行,人们崇尚清谈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名士, 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向社会展示了一种崭新的人格意识,成为当时人们争相 效仿的楷模。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的风度,狂放不羁的举止,热爱生命,追求自 由,肯定自我价值的人生态度,以及游心于山林,沉醉于艺术的审美精神,都 对当时的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嵇康就是那一时期士人的杰出代 表。 第二节第二节 嵇康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嵇康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 嵇康,字叔夜,生于公元 223 年(魏文帝黄初四年) ,死于公元 262 年(魏 元帝景元三年) ,谯国(今安徽宿县)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音 乐家,是当时著名的“竹林七贤”的领袖。娶魏沛王曹林的女儿为妻,官拜中 散大夫。他虽“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但“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 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 可见其出身寒门,属于庶族地主阶级。他与当时当 权的门阀士族大地主阶级存在着矛盾,对于黑暗的统治采取批判的态度,特别 是后来司马氏掌权,嵇康对他大肆杀戮异己,篡权窃国极为不满,他不但拒绝 做司马氏的官,表示坚决不同司马氏合作,而且“非汤武而薄周孔” , “轻唐、 虞而笑大禹” ,同时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有意与司马氏提倡的“以孝 治天下”作对;而他的才学又很受当时士人的推崇,影响很大;司马氏对此怀 晋书 嵇康传 , (转引侯外卢著中国思想通史 ,人民出版社,1980,123 页) 。 晋书 嵇康传 , (转引侯外卢著中国思想通史 ,人民出版社,1980,109 页) 。 嵇康: 嵇康集 与山巨源绝交书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274 页) 。 嵇康: 嵇康集 卜疑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37 页) 。 嵇康: 嵇康集 释私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120 页) 。 嵇康美学思想研究 4 恨在心,最终借“轻视傲世” 、 “乱群惑众”等罪名将其杀害。 嵇康为人清远豪迈、卓尔不群、风度翩翩,又不修边幅,所谓“凤章龙资, 天质自然,学不师授,博览无不皆通” 性情恬静、宽宏大量。嵇康和阮籍都是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少年时也曾经胸怀远大的政治报负,和阮籍一 样有“济世志” 。他的哥哥嵇喜在为他作传时说,他“家世儒学,少俊才,旷迈 不群” 但由于他处在十分黑暗的时代,所以,他和阮籍一样感到痛苦、矛盾, 最后终于归向了老庄。 嵇康继承了老庄尊崇自然的思想,并将其引入美学,又进一步发展了王弼 对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阐释,认为“自然之和”才是美学的最高境 界。阮籍与嵇康处于同一个时代,阮籍提倡“自然之道,万物一体” ,他认为“自 然”高于“名教” ,但他虽抨击“名教”却并不否定“名教” ;而嵇康则提出“越 名教而任自然” ,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名教” 。表现在美学上,阮籍追求一种超 越自然的,高度纯净的精神美和达到一种永恒无限的境界;而嵇康在美学的许 多问题上,如音乐的本质,养生等方面,又比阮籍深入了一步,他提出的任自 然,尚自由的审美思想,给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使魏晋美学 在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进而使这一时代的美学思想表现出一种新的价值观 念。因此,嵇康的美学思想不仅深化了魏晋美学思想,更是对它的完成。 刘义庆: 世说新语 雅量篇 ,商务印书馆,1986,39 页。 晋书 嵇康传 , (转引侯外卢著中国思想通史 ,人民出版社,1980,127 页) 。 魏志 王粲传注 , (转引袁济喜著六朝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92 页) 。 第二章 嵇康的美学思想 5 第二章第二章 嵇康的美学思想嵇康的美学思想 嵇康认为美的事物,如美味、美色和美声等,首先是产生于自然的,即是 “自然之和” 。他在声无哀乐论里说: “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 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 ”由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形成的五色、五 音,其自身的表现也是千变万化的,但只要表现得和谐,就会使人感到赏心悦 目,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成为美的事物。嵇康认为,令人感到愉悦的声音是 由于其表现的和畅,而这种和畅、和谐的声音是存在于自然里的,是一种“自 然之和” 。也就是说,在嵇康的美学思想中, “美”就是“和”“自然之和” 。 “姣弄之音,挹众声之美,会五音之和” , “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曲虽变 众,亦大同于和。美有甘,和有乐;然随曲之情,尽于和域,应美之口,绝于 甘境。 ” 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五音、五味的美,都在于“和” ; “心无所矜,而 情无所系,而是非允当斯非贤人君子,高行之美异者乎?” “矜尚不存乎 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通顺, 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 为美。 ” 同样,社会生活的美和君子品质的美也是“和”的表现。由此可见, 嵇康是以“和”为“美”的。嵇康这里的“和”虽然也来源于儒家的传统美学 思想,象孔子所说的“歌乐者,仁之以和也。 ” 但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正 是玄学思潮盛行的时候,嵇康深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而玄学思潮的哲学基 础是老庄的道家思想,嵇康又是以老庄为师的,因此,嵇康“和”的美学思想, 其实是一种以道家美学思想为主,结合儒家美学思想,以老庄的法天地、尚自 然,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和”为美的玄学美学思想。本文下面就从生命美学, 音乐美学和文学美学三个方面对嵇康的美学思想加以阐述。 嵇康: 嵇康集 声无哀乐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101 页) 。 嵇康: 嵇康集 声无哀乐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102 页) 。 嵇康: 嵇康集 释私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127 页) 。 嵇康: 嵇康集 释私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120 页) 。 孔子家语 儒行解 (转引侯外卢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80,213 页) 。 嵇康美学思想研究 6 第一节第一节 生命美学思想生命美学思想 嵇康的生命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任自然”上。 “任自然”而“逍遥”是 嵇康生命美学的总体概括。 “任自然” ,就是任自然之本性,任心之自然。嵇康以 气论性,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本性由元气陶化而成,气不委于个体而有人之 情,嵇康称之为天性;二是此之气陶化而成的自然本性,还被气所涵养。因此, 他提出了养生。 养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观念,其目的大体是追求健康和长生。人们经 过一定的修炼,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从而能够延长自身的生命长 度,甚至达到长生不老。养生思想也是老庄的一个重要内容。庄子关于养生说 得比较多,他认为养生中,养神比养形重要,提出通过“心斋” , “坐忘”等方 法进行自我修炼,使人忘却外面的世界,忘却人的自身,也就是忘却一切烦恼, 通过加强内心修养以保持心境的平和。嵇康和他同时代的阮籍都继承了这一传 统,但二人的旨趣却并不相同。阮籍主要强调养神,常以庄子说到的“真人” , “大人”自居,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嵇康则受道教方术的影响,虽然也强调 养神,肯定精神宽裕,神志完满的重要意义,但也不忽视养形的重要性。他认 为只要“导养得理,以尽性命”就能够象神仙一样长生不老。嵇康谈养生重形, 是因为他认为神虽然对形有支配作用, “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 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 但形对神的表现也有影响,形 若不存,神将附焉, “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 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 以存。 ” 由于生命由形和神相亲相合,因此,养生有养形和养神两个方面。嵇 康认为养形可以通过服食药物做到。在他看来,服食药物可以对人的身体产生 影响;所服食的药物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他认为确实存在某些可以使人 延年益寿的药物,只要服食得当,可以强身健体。嵇康自己也确实喜好服食, 文献中有关于他和仙人王烈交往的记载,而王烈就是一个喜欢服食的神仙。 嵇康虽然不否认养形在养生中的作用,但认为养生重在养神。他认为养生 嵇康: 嵇康集 养生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46 页) 。 嵇康: 嵇康集 养生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46 页) 。 第二章 嵇康的美学思想 7 主要在于恬淡清净,不为外物所累。他指出善于养生者在于: “清净虚泰,少私 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 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 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 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 嵇康认为养神比养形更重要,而养神 的关键在于“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体气和平, ”意思是说 不以爱憎忧喜而伤生,精神上得到一种“和”的境界,这与王弼的“圣人应物 而不累于物”的意思是一样的。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去除一切有害于养生的物 欲和享受。嵇康指出养生有五难,一是名利不灭,二是喜怒不除,三是声色不 去,四是滋味不绝,五是神虑转发。如能去除这五难,做到“荡喜怒,平神气” , 就可以玄德齐备,益寿延年了。嵇康在这里将养生理论提升到了玄学的高度, 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自得,体妙心玄” ,即任于自然,与自然合一,从 而得到精神的超越。关于人的欲望,嵇康是提倡寡欲的。他反对禁欲,认为人 的欲望应该得到满足,但也不同意向秀的纵欲的主张: “难曰:感而思室,饥而 求食,自然之理也。诚哉是言,今不使不室不食,但欲令室食得理耳!夫不虑 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后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用 者,从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祸之所由,常在于智用,不在于性动。 ” 向秀在难养生论里认为充分满足人的各种欲望,是人的自然本性。追求荣 华富贵,金钱美女让自己满足,这一切都是合乎道家自然原则的。嵇康却不同 意向秀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欲望有两种,一种是先天而生的,属于生理方面的 自然之欲,为“不虑而欲”的“性之动” ;另一种是人为的,是在了解了事物对 象之后而产生的欲望,是“识而后感”的“智之用” 。前者是本能的需求,后者 是人为的物欲的追求,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祸害。因此,嵇康认为人应该以理节 欲,从而摆脱物欲的束缚,达到无为自得的境界。他说: “君子识智以无恒伤生, 欲以逐物害性,故智用则收之以恬,性动则纠之以和,使智止于恬,性足于和, 嵇康: 嵇康集 养生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51 页) 。 嵇康: 嵇康集 答难养生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62 页) 。 嵇康美学思想研究 8 然后神以默醇,体以和成,去累除害,与彼更生。 ” 君子是嵇康心中善于养生 者,他懂得用恬淡去克制人的无止境的欲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相和的境界。 在嵇康看来,养生的主要目的是使人精神上得到无限的自由,使自己的生命与 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达到“自然之和” ,在自然中去体认生命的价值,从而去 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和谐。这一点,不正与庄子暗通消息吗? 是的,嵇康的“任自然”灌注了庄学的精神,庄学照亮了嵇康的生命个性, 他把“任自然”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把它变成一种逍遥自在,优游容与 的生活态度。 庄子是一位主张返归自然,泯灭自我的大师。他把物我一体,与道为一看 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以为至人是世事无所系于心的,因此也就和宇宙并存。 一切都任自然而委化,任天地而逍遥。他的这种人生理想在嵇康这里,被从一 种道的境界变为诗的境界。庄子返归自然是蓬头垢面,土木形骸;而嵇康的返 归自然则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 世说新语容止上说: “嵇康身长七 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 肃肃如松下风, 高而徐引。 山公曰: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 玉山之将崩。 ”他虽然不加修饰,完全是自然面貌,但已是名士风度,风神特 异了。更重要的是嵇康将庄子的坐忘的精神境界,变成了优游容与的生活方式。 他“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 “操缦请商,游心大象” , “微啸清风,鼓楫容裔” , 过着优游自得,充满闲适情趣的生活。这种生活当然含有庄子返归自然的精神, 不是富贵逸乐,不是任情纵欲,而是一种无拘无束、适情至性的淡泊生活。这 种生活与那种及时行乐的建安士人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嵇康是在一种对于自 然的体认中走向这如诗如画的人生的,在闲适中透露出一种平静的心境。嵇康 从自然中领悟人生的美。他无论是策马出游,还是操琴弄音,泛舟溪水,都是 为了游心于自然,追求一种道的境界。当然,嵇康的这种游心大象的生活并不 是无所依待的,他追求的只是一种不受约束的淡泊生活,这种生活也有起码的 物质条件,生活必需品和亲情。所以,当他的好友山涛推荐他做官时,他便写 嵇康: 嵇康集 答难养生论 (转引夏明钊嵇康集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62 页) 。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容止 ,商务印书馆,1986,36 页。 第二章 嵇康的美学思想 9 下了充分表达自己志向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在书中,他历数了做官会给他带 来的种种不堪,并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情趣“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 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 这里有的是生活的情 趣,朴素的亲情,自由自在,闲适而快乐。表明了嵇康对真善美的追求。他所 追求的自由生活,大都充满着审美意味,带有一种审美的心境。请看下面这几 首诗歌: “南临长阜,北厉清渠,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游畋,其乐只且。 ”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咬咬 黄鸟,顾俦弄音。感悟驰情,思我所钦。 ” “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 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有的是诗人想象对方所历之境, 有的是自身亲历之境,但都写得一往情深,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眷念之情和 对自然的审美体味。 最能够体现他的这种优游容与的生活态度的便是著名的竹林之游。据魏 氏春秋记载: “ (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 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 “竹林 七贤”在山阳谈玄论道,抚琴吟咏。嵇康在他的诗中有所记录: “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踌。林木纷交错,玄 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毡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 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 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 在这首诗中,嵇康着力描绘了放浪山水,流涟琴酒的怡人生活。以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鸡西市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行政文员公开招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天津市安华物业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编外聘用工作人员60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中核集团所属中核二二社会招聘4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储粮湖北辖区春季招聘拟录用人选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劳动合同终止补偿协议书范本
- 硅铁生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就业三方协议书怎么
- 协议书离婚多久能复婚
- 外汇互换协议书
- (2025)辅警笔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退役军人服务授课课件
- 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书格式及写作范文
-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同伴模仿行为研究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家庭伦理小说知识点
- 联名合作授权协议书范本
- 营救小羊中班课件
- 跟岗干部管理办法中组部
- 乐理知识入门教学课件
- 建筑施工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指南
- 法律与道德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