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纳税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义务,而企业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都 希望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税款支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 源,也是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在确保税收收入稳定的前提下,设定了各类 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企业的需要与税法设定的弹性为税收筹划提 供了空间。企业集团是以产权、技术等因素为纽带由多个法人形成的多层级的经 济联合体,它组织庞大结构复杂,在税收筹划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更强烈的需 要。2008 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法律规定的改变,迫使企业集团进 行税收筹划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 新税法的实施为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法人为纳税主体的规 定、行业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免税收入范围的重新界定,使得企业集团可以在 组织设计、转让价格制定、资金融通、产权重组等各项活动中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税收方案。 然而新的法律规定也为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带来了挑战, 特别是反避税条款的 完善和某些领域的空白,加大了企业集团税收筹划面临的风险。为了实现涉税零 风险,企业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范筹划风险。 本文以企业集团所得税筹划为研究内容,应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结合案例分 析,提出了企业集团在新的所得税法下税收筹划方法与风险防范的措施,旨在为 企业集团在税收筹划方面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企业集团,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 ii abstract taxation is liability for each compan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wealth of shareholders, the companies try to reduce tax outflow within the taxation laws. while tax is the main source for the finance of a country and also is one of measures to adjust the macroeconomic, so one hand, a country must make sure the enough taxation, and the other hand, it established some special policy to guide the behave of companies. tax planning becomes possibility as the need of companies and the allowance of the laws. enterprise group is a business consociation entity, which is composed of several legal person econom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by the property right, technique and so on. as it is much larger and its structure is more complicated, its incentive of tax planning is stronger. in 2008, new corporate income taxation law has been carried out, so the methods of tax planning have to change. the implement of new corporate income taxation law give the enterprise groups an opportunity. there are some new regulations, such as artificial person as the entity in taxation law,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some lines, definition of the range of tax-free. so enterprise group can choose the proper method to save taxation when it design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inances, makes the transfer price and so on. although it is a challenge for enterprise group, which make it suffer more risk. so the enterprise group must take proper measure to avoid it.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about tax planning for enterprise group, and it is a normative research, including case analysis. it outlines the tax planning methods and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risks in order to guide tax planning for the enterprise group. keywords: enterprise group, tax planning, corporate income taxation law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与商业实践最早都是缘于西方社会。 理论界关于它的论 述和研究很多,实务界也早就出现一批提供有关税收服务的职业人员。但在我国 税收筹划起步较晚,其发展方兴未艾。 在我国经济成分以国有、集体为主,私营经济仍是凤毛麟角,有些国有企业 视多缴税为荣耀和义务,税收筹划对于企业自然是没有得到重视。随着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税收筹划 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由于税收筹划实践的落后,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得 到应有的发展。直至 90 年代中期,我国才出现这方面的专著,2000 年我国开始 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收筹划才得到广泛的宣传和研究。 这些年我国关于税收筹划研究的专著和文章很多, 一些杂志还专门开辟了税 收筹划内容的版面,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税收筹划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税收筹 划问题与财政学、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交叉学科; 并且它直接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限制,是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博弈的一个 领域。税收筹划中存在许多变量与不确定因素,诸如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或经营 环境等,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税收筹划的研究还有很多 可以扩展的方面。 本文以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集团在税收筹划方面的问题。经过三 次大规模并购风潮,企业集团化发展已成为趋势和主流。目前,希望尽快做大做 强的中国企业都加快了集团化、跨国化的进程。特别是国有企业,国资委下属的 中央企业经过合并重组都组成了集团公司,国家为了促进这些企业的成长还出台 了配套的优惠政策,其中有不少税收优惠政策,这说明系统的研究企业集团税收 筹划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近些年虽然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比较多, 但专门以企业集团为对象的系统论 述还较少。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态的特征决定了其筹划方法存在特殊性。近期我 国税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新的所得税法的规定与过去 相比有了较大的调整,税收法律的变化必然带来筹划方法上新的变化。而以前的 研究大多依据旧的法律体系,一些方法也不再适应当前的法律环境。因此根据新 的法律条文,研究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特别是所得税筹划是十分必要的。 2 1.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众多,本文将其总结如下: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税收筹划产生于西方,自19世纪中叶,意大利就已出现为纳税人提供税收筹 划的咨询和服务。但这项行为获得法律上的认可是在1935年“税务局长诉温斯特 大公”一案中。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法庭上做出了著名的陈述“任何一 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 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 ”这一观点获得当时法律界的认可,此后 也多次被英、美、荷等国家作为审判中在判例中援引的法律原则。 法律的认可 促进实务界的实践与研究。然而这种研究多只集中于方法上的归纳总结与利用实 证方法验证,直至上世纪90年代,学者将经济学中诸如博弈理论、契约理论等引 入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中,税收筹划的理论发展迈进了另一阶段,由简单最小税 负理论转向有效税收筹划理论。 1992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科尔斯和沃尔夫森等人提出了有效税收筹划 理论。在其主要著作税收与企业战略中,他们系统地分析了税收对企业投资 和融资战略的影响。他们认为,传统的税收筹划目标中的税负最小观点,实际上 忽略了交易成本, 有效的税收筹划应该充分考虑交易各方、 显性税收与隐性税收、 税收成本与非税收成本的因素对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的影响。 税收是涉及企业和政府双方的事项,二者利益不同,税收筹划对于企业而言 是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化,而政府作为征收者和监管者力图在这个过程中确保财政 收入并且发现法律制定和执行漏洞进而弥补,使其更加完善。学者的研究也据此 站在不同的主体立场上研究这一问题。 一些学者从政府税收政策的角度出发,另一些学者则站在企业的角度,反向 思考宏观政策与税收筹划的关系,如考虑企业税收筹划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影 响。chittenden(1999)1运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结合税率的差异,检验了企 业对国家宏观税收政策的筹划回应。 fischer (2001) 2研究了税收筹划的收入效应。 另一些学者则站在企业的立场,从资本结构、筹划方法、筹划效用等角度研 究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1 chittenden, w .t, s. e .hein. tax rate changes and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axable and tax-exempt interest rates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volume:51,issue:4,1999,(7):326-327 2 fischer c., m. rupert, j. timothy, m.l. wartick. tax policy and planning implications of hidden taxes: effective marginal tax rate exerci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2001,19(1):64-74. 3 从资本结构角度出发, hussein ahmed(1995) 3研究了1987、1990年两次税 改中可赎回优先股相对于负债的税收优势的削弱的影响,结论是这导致了可赎回 优先股市场的萎缩。该文还发现财务报告成本的增加会影响到企业筹资中对可赎 回优先股的利用,财务报告成本高的企业会放弃可赎回优先股在税收上的优势。 shih, michael s(1996)4利用美国税收数据验证了税收与企业财务杠杆之间的关 系。 从具体筹划方法角度,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转移定价的税收筹划策略和方 法别被认为是主要的筹划方法,如,harmen van dam.(2006)5,w joey styron. (2007) 6分别检验以新西兰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法律环境为背景,企业经营中应用 转让定价进行税务筹划。wagdy m abdallah(2002)7讨论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交 易形式对于企业应用转让定价进行税务筹划的影响。jeffrey d gramlich, james e wheeler(2003)8分析了雪弗龙、德士古公司通过对于交易的设计、与印度尼西 亚政府之间协定,节约了巨额向美国政府缴纳的所得税的案例。 从税收筹划效用的角度, john d phillips(2003)9研究了税收筹划有效性问 题,旨在研究以税后财务业绩作为衡量管理者的标准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最低有 效税率,证明了以税后财务业绩作为业务单元管理者的评价标准而非首席执行官 的评价标准,更能够为企业带来最低有效税率。sonja olhoft rego(2003)10通过 验证跨国公司有效税率比一般企业有效税率更低,间接的证明了税收筹划存在规 模经济,即企业税前收入规模越高,企业有效税率越低。 从各行业的角度, leslie hodder, mary lea mcanally, connie d weaver (2003) 3 warsame,hussein ahmed .tax plann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costs a study of the canadian market for redeemable preferred shares.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65-68 4 shih, michael s.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leverage: a time-series analysis using u.s. tax return data.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toronto: fall 1996. vol. 13, iss. 2; pg. 487 5 harmen van dam, tranxfer pricing rules and practice in the netherlands- an overview tax,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p.8, 2006.vol35, iss.9, pg.443 6 w joey styron. transfer pricing and tax planning. the cpa journal. new york: nov 2007. vol. 77, iss. 11; p. 4 7 wagdy m abdallah. global transfer pricing of multinationals and e-commer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detroit: fall 2002. vol. 10, iss. 2; p. 62 8 jeffrey d gramlich, james e wheeler. how chevron, texaco, and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 structured transactions to avoid billions in u.s. income taxes. accounting horizons. sarasota: jun 2003. vol. 17, iss. 2; p. 107 9 john d phillips corporate tax-planning effectiveness: the role of compensation-based incentiv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sarasota: jul 2003. vol. 78, iss. 3; pg. 847 10 sonja olhoft rego. tax-avoidance activities of u.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toronto: winter 2003. vol. 20, iss. 4; p. 805 4 11研究集中于银行业税收筹划研究,他们在税收与非税收因素对于银行组织形 式选择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ax and nontax factors on banks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中探讨了银行业在得到法律允许改变组织情况下,选择完成 组织形式的转变的时机时考虑的税收与非税收因素。robert j yetman(2001) 12研 究了非营利机构出于节税动机调整费用的分配问题。结果表明医药、教育领域非 营利组织的更加有动力进行这类筹划行为。 上述文献说明国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税收筹划问题做了大量研究, 既 有理论论述, 也有实证检验, 这些研究对税收筹划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税务问题,与一国的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特别是不同的筹划方法在不同 的国家法律环境下的作用都是不同,一国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在其他国家也有效。 因此,只能是对上述研究方法的借鉴,理论的引用,而不能照搬其结论。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因为税收筹划引自西方, 早期许多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介绍外国的税收筹划的 理论与实践方法或是对于税收筹划的内涵理解及其合理性的探讨。如唐腾翔、唐 向1994年编写的税收筹划和他们发表于税务研究1994年第3期的,论税 务筹划 。 中国税务报从1999年起也开始推出税收筹划周刊,对税收筹划 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予以反映。李爱红、梁云凤(2001)13从税收筹划的本质、经 济环境、法理等角度说明税收筹划的合理性。 之后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逐步开展了中国国情下税收筹划 的研究。一些学者从企业角度和筹划技术的层面上来探讨税收筹划问题,如,张 中秀(2001)14、任志宏(2004)15,夏宗华、万小瑕、祝绍雪(2006)16等从技 术层面上研究企业税收筹划策略。 近些年,我国学者也逐步从单纯的节税方法策略研究,转向从财务学、经济 学、法律环境、风险防范等方向研究税收筹划。 从财务学角度,宋献中、沈肇章等(2002)17、刘蓉(2005)18阐释了税收 11 leslie hodder, mary lea mcanally, connie d weaver,the influence of tax and nontax factors on banks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the accounting review. sarasota: jan 2003. vol. 78, iss. 1; p. 297 12 robert j yetman, tax-motivated expense allocations b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sarasota: jul 2001. vol. 76, iss. 3; p. 297 13 李爱红、梁云凤, “税收筹划的合理性思考” ,税务研究,2001.08,p63-64 14 张中秀, “应税项目定价的纳税筹划”,企业管理,2001.03, p71 15 任志宏, “合理企业税务筹划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税务研究,2005.04,p69-71 16 夏宗华、万小瑕、祝绍雪, “浅谈企业并购中的纳税筹划” ,税务研究,2006.02 ,p78-79 17 宋献中,沈肇章等,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18 刘蓉,公司战略管理与税收策划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 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揭示了税收筹划与企业资本成本、融资决策、股利分 配的关系。薛钢(2004)19从财务管理的视角讨论了税收筹划的财务管理目标、 对象、职能和内容。 从经济学的角度,王静、王玉亭(2003年)20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企 业与政府双方在征纳税中的博弈,分析了目前政府税制存在的弊端,并依据分析 提出改善税制为企业提供主动筹划空间、控制被动筹划空间的建议。张荣荣、张 燕(2006)21以税收契约理论为基础,研究企业投资决策中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从成本与风险的角度,闫保丽的(2006)22概述了企业税收筹划面临的税收 成本与非税收筹本,并指出隐性成本包括非税成本往往容易被企业忽略。王春玲 (2004)23列述了税收筹划的成本与收益,指出企业税收筹划应当综合衡量二者 寻求筹划的合理空间。张雁翎、申爱涛(2005)24结合累进税制讨论了不确定性 对企业风险选择动机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组织选择的影响;认为有效的税收筹划 策略要求税收筹划者识别和估计税收筹划的非税成本,并与相应的税收利益进行 比较。 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王静、李铁军(2003)25论述了企业集团组建、筹资、 经营等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技术。唐丽娜、牟辉(2006)26探讨了企业集团最适用 的几种税收筹划方法。 综观上述研究,主流思想是从税法和会计处理的角度,运用各种筹划方法, 对企业减轻税收负担,规避税收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一些 学者还运用博弈论的观点,探讨了税收筹划问题, 这些研究工作对促进税收筹划的 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大多研究只局限于税务筹划的某一方面,或技术的讨论或关于绩效评价 等,缺乏系统详尽的研究。 2以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主要探讨了各种筹划方法技术,缺少理 论分析。 19 薛钢, “税收筹划的财务管理基础”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4.05 20 王静、王玉亭,“企业税收筹划空间约束与博弈” ,涉外税务,2003.03,p72-74 21 张荣荣、张燕, “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投资有效纳税筹划” ,税务与经济,2006.04,p96-98 22 闫保丽,“浅析纳税筹划成本” ,财会月刊,2006.24 ,p79 23 王春玲,“税收筹划的成本与收益” ,税务研究,2004.12,p68-69 24 张雁翎、申爱涛, “不确定性条件下税收筹划的非税成本研究” ,税务研究,2005.04,p78-82 25 王静、李铁军,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分析” ,财会月刊,2003.b9,p17 26 唐丽娜、牟辉,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方案” ,集团研究,2007.07 上半月刊,p29 6 3没有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来思考税收筹划问题,在解释税收筹划问题 时,一般都是从单方面的角度出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对于风险的防范意 识。 4多数文献中税收环境因素已经过时。税收筹划,需要与一定时期、一定 阶段的税收环境因素相结合,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处于不断完善的时期,相关规定 变化比较频繁。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行新的所得税法,多数文献讨论的税收 环境与这一情况并不匹配。 鉴于此,本文拟探讨在我国实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环境下,企业进行税收筹 划的方法与技巧,找出适合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税收筹划方法,旨在为促进我国 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水平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问题,总结评论国内外关于这一 问题的文献,使读者对于我国税收筹划及企业集团的现状有初步认识。第二部分 是理论介绍,包括企业集团的理论和税收筹划基本理论。第三部分,具体税收筹 划方法介绍,分析对于企业集团最为重要和适用的方法,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企业集团适用的税收优惠、企业集团融资、债务重组等事项的筹划方法。第四部 分,分析企业集团税收筹划风险。这部分首先概述了目前我国法律环境,重点介 绍了新的所得税法,分析其对企业集团的影响。然后,对于集团面临法律风险做 出论述。最后,说明企业应当采取何种措施防范风险。第五部分是一家集团企业 税收筹划案例,介绍集团公司如何综合运用本文所述筹划方法为企业节约税收成 本。第六部分是结论。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部分采用规范研究, 方法分析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企业集团筹划的案例。 第二章第二章 相关理论借鉴相关理论借鉴 本章相关理论借鉴,主要介绍关于企业集团与税收筹划的理论。 2.1 企业集团理论 企业集团出现时间不长,但已成为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主流,学术界存在许 多以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探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结构特征等,该部分 7 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借鉴。 2.1.1 企业集团界定 企业集团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日本学者金森久雄等主编的经济词典中 将其定义为“多数企业互相保持独立性,并互相持股,在金融关系、人员派遣、 原材料供应、 产品销售、 制造技术等方面建立紧密关系而且协调行动的企业群体。 根据上述定义结合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现状,企业集团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由多个法人组成,是一个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主要是以母子公司 的形式存在,在法律上每一个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的法人实体,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他们在产权关系、契约等力量 的作用下联结成一个集团。但也有企业集团是以总分公司的形式存在,例如中国 联通。分公司并非是独立法人,同样企业集团也不是一个法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不行使民事权利,只是一个法人联合体。 2经营、生产多元性,跨区域竞争。企业集团中都存在核心企业,它或者 从事某一行业经营或自身就多元化经营。一般而言,企业集团中的其他公司成员 一部分从事核心企业相关的行业,共同组成产业链的上下游;而另一部分则涉及 与核心企业相关性很小的行业。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基本都是跨行业经营,集 团内部至少存在三到四项主业,甚至一些集团内存在六到七项主业。企业集团庞 大的体系决定其经营地域必然跨越多个地区,并且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企业集 团同样也是跨国企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活动。 3. 产权关系是维系企业集团的主要纽带。 从理论上而言,将多个独立企业联结为一体的纽带可以是资本及产权关系、 资产专业化所带来的生产经营协作关系和人力资本关系。然而事实证明这三类关 系中,资本及产权关系视最为牢靠与稳定的关系,最有利于集团公司维系其组织 结构稳定,是便于实际和运作的有效契约方式。而后两种方式则缺少绝对的强制 性,特别是在这个技术、法律、经济环境加速变化的年代,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 多,资产专业化及人力资本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变化。因此现实商业世界中维持企 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链条主要是资本及其所体现的产权关系。 4. 企业集团是一个多层级组织 企业集团中都存在一个核心企业, 其它企业成员则围绕它形成一个金字塔结 构。第一层是集团公司,第二层为控股层企业,第三层是参股层企业,第四层是 协作型企业。集团公司对于控股和参股企业的控制是以资本产权为纽带,而协作 8 型企业则更多是依靠生产经营协作关系联结于集团公司。因此集团公司对于前者 的控制比后者更加直接和稳固。 本质意义上的集团公司要达到资源的整合性与管理的协同性, 包括人力资源 优势、生产资料优势、财务资源优势、技术信息共享优势、管理协同优势,以及 通过上述资源优势的复合而生成的集团整体的竞争优势等。集团有共同的利益追 求和共同的战略目的,需要成员企业之间的协调。这种协调可能会牺牲其中某个 成员企业的利益。 五次兼并浪潮造就了许多巨型跨国公司,他们都是企业集团。因此这种企业 形式在当今世界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它们产权关系明晰、组织结构稳定有效、 经营效率较高,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处于发 展阶段,我国的企业集团也处于较为初级阶段,具有中国式的特点。首先,我国 的集团企业大多是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为主体。这也决定了其第二项特性,这 种集团企业很多是在政府意志下成立的,而非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形成,因此产 权关系缺少明晰性。而且资源整合、管理协同的难度较大,难以发挥集团整体优 势。再者,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仍然较弱,其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最后,目前发达国家的集团公司许多已从多元化经营转向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 营已逐步发展为主流。但在我国因为市场体制仍不完善,多元化战略仍是大多数 集团企业的选择。 2.1.2 企业集团所得税筹划特征 企业集团的所得税筹划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税收筹划不仅重视减轻税负,更要注意防范税收风险。从税收筹划的 理论和实践可以看出,税收筹划的目的应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直接减少税收 负担;二是获取资金时间价值;三是实现涉税零风险;四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7。实现涉税零风险是税收筹划的目标之一,特别是对 于大型企业集团,国税总局每年都要进驻进行税收检查。这说明企业集团是国家 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这种集中检查中, 任何问题和疏忽都很容易被发现。 一旦被税务机关认定集团存在偷、漏、逃、避税行为,企业不但要面对高额的罚 款,而且可能因为存在不良记录,导致税务机关对其更加严格和频繁的稽查,苛 刻的纳税申报条件及程序,这将提高企业集团的纳税成本。同时此类负面消息会 损害企业形象,特别是对于企业集团内部的公共上市公司成员,这类不利消息会 27 詹奎芳, “纳税筹划的目的及途径”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12,p24 集团税收筹划 企业财务战略 企 业 集 团 价 值 最大化 合 理 的 集 团 业 绩 评 价 体系 9 造成其股价的波动,如果上市公司正处于增发融资等关键时期,甚至可能使得企 业融资计划推迟等。 第二,税收筹划是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一部分,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密 切相关。一种看法认为,税收筹划是会计人员做账的事情,通过账目间的相互运 作,就能够少纳税。然而事实上税收筹划应当在国家与纳税人的税收法律关系形 成以前,企业应事先根据筹划目标对于自身的筹资、投资、日常经营做出适当安 排。筹资、投资等活动都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都是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指导 下制定的。此外,与单一企业相比,企业集团由多个法人组成,利益需求各不相 同,面对以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税收筹划安排,各成员很可能拒绝或拖 延执行。此时,集团的财务战略是保障税收筹划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依托集团 的财务管理体系,辅之以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保证各成员企业能够执行集团总 体财务安排,税收筹划达到预期效果(见图2.1) 。而且税收筹划是企业的一项理 财活动,它贯穿于企业整个存续期间,因此它不应仅以企业集团的短期目标为依 据,而应当兼顾长短,企业的长期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另一种体现。 图2.1 集团税收筹划财务战略 第三,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多层次、经营业务多元化、经营跨区域,税收筹划 空间更加广阔。集团公司一般规模较大,资金充足,具有投资领域多元化、关联 交易普遍化等特点(见图2.1) ,为税收筹划的开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体 而言,企业集团在选择内部成员的组织形式、设立地点,甚至经营行业上都有更 多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国家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并且企业集团可以 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等方法,将企业利润转移至适用低税率的成员企业中。 产权关系复杂,企 业联合体 业务多 元化, 经 营跨区 域 组织结 构多层 次化 企业集团 关联交易普遍化 10 此外, 现代企业集团往往设有统一的财务中心, 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内部资金供给、 流动,既有利于税负的降低,也有利于提高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图 2.2 企业集团特征 2.2 税收筹划理论 关于税收筹划的理论,多数讨论集中于对于税收筹划、偷逃税、避税这三组 定义界限的划定。同时一些经济学理论也被引用于税收筹划研究内,作为研究税 务筹划的理论基础,诸如博弈论与契约理论。 2.2.1 税收筹划定义 各类文献、著作对税收筹划、偷逃税、避税的表述各有差异,但本质上形成 了公认的看法。即税收筹划,是一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合法手段,行为符合立 法意图;偷逃税利是采用非法手段,违背立法意图的非法行为;避税,则是利用 税收漏洞, 采用非违法的手段的违背立法意图的行为。 后两者因为有违立法意图, 都是受到税务当局管制和惩处的行为。 上述三组概念中,偷逃税是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必然受到征管机构的处罚且 补缴税款,它与税收筹划本质上完全不同,容易区分。而避税与税收筹划的界限 较模糊,往往容易混淆。判断二者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经济安排是否符合立法意 图,税收筹划行为应该是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对于国家税法及其他经济法律 11 的了解为前提28;而避税行为主要瞄准法律漏洞,是违背国家立法意图的行为, 近年各国都制定了对于避税行为的惩处规则,我国新的所得税法中也特别完善了 关于管理避税行为的规定。 2.2.2 契约理论与有效税收筹划理论 有效税收筹划理论是利用契约理论基本观点与方法研究在现有各种约束条 件下制定对纳税人最为有利的税收筹划方案的理论。 根据契约理论的观点,企业是由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等各方通过订立一 系列契约形成的集合体,如果考虑税收因素,政府也是契约的订立者之一。而政 府对于契约的修订能力要滞后于其他订立契约方,因此不同纳税人、不同经济行 为可能面临不同边际税率,这为税收筹划提供空间。 契约理论的一个分支为不完全契约理论, 它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非完美市场 下存在交易成本、 不确定性及信息的不对称性, 这为税收筹划带来了非税收成本, 这使得有效的税收筹划偏离了最小纳税。因此,考虑到信息的不对称性及未来的 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真正有效的税收筹划不应当仅仅以最小纳税为目的,而是 应当综合考虑税收的隐性成本、显性成本等因素,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2.3 博弈理论与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涉及纳税人、政府、 征管机构的一项活动, 各方利益、 目的不同, 而博弈理论研究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与合作,并最终达到经济最优的理论,因此 博弈理论被应用于分析税收筹划问题。现实中,纳税人与征管机构的博弈是信息 不完全条件下的博弈,征管机构并不完全了解纳税人的真实情况。纳税人作为理 性的“经济人” ,目标是尽可能减少税收的缴纳,而征管部门则是希望体现税法 的意图,并且尽可能多的获得税收收入,二者博弈,最终达到“纳什均衡”的状 态。为了实现这一过程,从监管方角度,必须设立对于企业违反法律的惩罚,同 行也要激励企业诚实纳税的体制,这种体制的设立也促进了税收筹划的产生。即 由于偷逃税的成本过高,企业更乐于在法律体系的框架内进行税收筹划。 第三章第三章 企业集团所得税筹划方法企业集团所得税筹划方法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空间广阔,可以在内部组织设计、投资、融资活动中都 存在筹划的可能。本章论述了企业集团适用的主要筹划方法。 28 唐腾羽、唐向, “论税收筹划” ,税务研究,1994. 03,p57-59 12 3.1 企业集团组织设计与税收筹划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复杂、组织形式多样,结构与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税收 结果产生影响。 3.1.1 组织形式选择 作为企业集团,在设立新的成员企业时,通常只能选择子公司或分公司这两 个形式,不涉及合伙制或个人独资企业形式。因此本文主要比较子公司与分公司 这两种形式。 (见表 3.1) 表 3.1 子、分公司优劣比较 子公司 分公司 优势 有限债务责任; 独立法人,独立计征所得税,享受 国家居民税收优惠政策; 利润汇回更具弹性,可以选择是否 汇回,汇回的数量、时间; 独立法人,便于关联企业转移定价 登记注册等手续简便、便于经 营、更易控制; 合并纳税; 交付给总公司的利润通常不必 缴纳预提税; 劣 势 公司的登记注册手续复杂、费用大、 时间长、行政和法律的规定十分严 格; 独立承担纳税义务; 财务状况需对外公布 没有独立法人地位,无法享受 国家居民税收优惠政策; 不便于关联企业转移定价; 缺乏经营活动自主权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的模式, 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另 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然而在实施条例中并未明确具体 办法,而是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而且关于母子公司的不得合 并纳税问题,实施条例缺少对集团内法人企业间合并纳税的相关规定。新税 法颁布之前,从 1994 年起,我国对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 120 家大型试点企业集 团,实行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即使是中国移动这样的母子公司形式存在的 企业集团也可以依法享受合并纳税。因此,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详细规定尚未制定 之前,应当尽力游说政府主管部门,保留这一条例。这样成员企业可享受国家居 民税收优惠政策,便于集团内部转移定价,同时通过合并纳税,以亏损企业的亏 13 损额冲减集团整体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企业集团整体的应纳税所得。 如若母子公司合并纳税的条例不再有效, 或者那些不在条例范围内的非目标 企业集团,又或者企业集团在国外经营,只能享受一种组织形式的便利时,集团 可以动态的分析这个问题。一个机构在初始成立时往往容易出现亏损现象,此时 不管分支机构所在地比总公司税率低、一致或更高,适宜选择分公司,用其经营 初期发生的亏损抵减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当新设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经 营,业绩改善开始盈利时,可以考虑改为子公司。新的税法中税收优惠行业优惠 为主,淡化区域优惠的前提下,子公司以独立法人地位,依据其自身行业划分缴 纳所得税款。 3.1.2 设立财务公司 企业集团设立的财务公司, 是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 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集团的内部 银行,财务公司负责集团内部资金调配,整体对外举债、发行债券,调节集团资 金结构与债务比例等任务。这不仅提高了集团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还能够为集 团带来税收上的好处。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 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 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 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均可以扣除。集团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类金融企业,成员企 业从它获得借款利息支出全部可以扣除;但如果在集团内部成员间资金借用,只 能参照金融企业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可以扣除。通过存贷款利率的调节可以 转移企业间的应纳税所得,而且财务公司吸收存款支付的利息同样可以扣除,降 低了集团整体的应纳税所得。 企业集团从事跨国经营, 通过设立境外财务公司也可以帮助集团减少针对利 息与资本利得的预提所得税。我国企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很可能从国外的金融 机构或公司筹措资金满足资金需求,但如果该国未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则须对 支付给境外贷款者的利息支付很高的预提税。境外贷款者为了避免承担这项税 收,很可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或增加其他费用等方式将税负转嫁给我国企业,甚 至可能要求我国企业支付利息时还要加一笔应纳的预提所得税。如果企业集团可 以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第三国设立境外财务公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1)与 跨国公司所在国签有国际税收协定,并且国际金融公司可以享有协定提供的税收 14 优惠;(2)国际金融公司向境外贷款者支付的利息免征或少征预提税;(3)允许国 际金融公司向境外贷款者支付的利息作为费用项目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 所得税负担;(4)没有负债权益比率以及其它防止资本弱化的限制。符合上述条 件的国家主要有荷兰、卢森堡、瑞士、荷属安的列斯等 29。 3.2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筹划 过去我国一些区域实行优惠税率,特别是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 以在经济开发区、特区等地方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因此许多企业通过选择投资 地点,降低税负。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