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以《南方周末》一版报道为例.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以《南方周末》一版报道为例.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以《南方周末》一版报道为例.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以《南方周末》一版报道为例.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以《南方周末》一版报道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量寡皇墨曹置曼曼璺ii 舅曼| 墨曼鼍| 曼墨皇量量璺曼篁鼍置舅蔓曼皇| 曼曼癌鼍曼曼置曼皇 摘要 整合式深度报道,就是指那些从报道形式、报道手段等方面对新闻信息予以整合, 从而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报道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运用叙事理论,本论文 从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探讨了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第章属于 理论层面。第二、三章则属于技术层面。为了能够清楚地说明问题,本论文以南方周 末一版报道为例,对其进行了抽样和分析。 新闻是一种叙事。新闻文本在新闻传播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新闻叙事学需要考察的 主要对象。整合式深度报道作为目前报纸上比较流行的一类新闻文本,它是本论文所要 考察的慰象。 对于头版单篇深度报道文本,其叙事特征,可以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叙事结构 三个方面来把握。视角转换,时序“倒错”与非时序,还有结构的模式化,是该报道较 突出的特征。 对于由各种文体,文字与图像共同“整合”形成的广义上的“深度报道文本”,可 以从故事、声音与视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关于“故事”:通过划分“核心”与“卫星”, 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篇深度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核心”的理解程度 和是否在“核心”之间建构起了符合实际情形的足够深广的关联。“卫星”与“核心” 在整合式深度报道中往往呈现出显著的“递归”结构。并且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对于被 延宕与压制的“断点”的挖掘,可能会带来对于新闻事实的新的阐释。关于“声音”: 隐蔽的声音和多种声音的普遍运用,折射出新闻叙事规范的某种变革。新闻的客观性原 则在深度报道中得到了贯彻和补充。关于图像叙事:视觉文化对整合式深度报道叙事方 式造成了冲击。根据文字与图像在叙事中的主次关系,可以分为从属于文字的图像和图 片故事两种图像叙事方式。 追求整合性是报纸整合式深度报道核心的叙事特征。这种叙事特征的形成与该报道 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联系密切。 关键词叙事整合新闻文本深度报道 a b s t r a c t i n t e g r a t i v ei n d e p t hr e p o r t ,j u s tp o i n tt h o s ea n dc o m b i n e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n e w s f r o mr e s p e c to fr e p o r t i n gt h ef o r m ,r e p o r t i n gt h em e a n se t c ,t h u sc a r r yo i lak i n do fi n - d e p t h r e p o r t i n gw a yo ft h ed i v e r s i f i e d ,m u l t i l e v e lr e p o r tt ot h em e d i ae v e n t b ya n a l y s i n gt h e i n t e g r a t i v ei n d e p t hr e p o r to nt h en e w s p a p e rf r o mn a r r a t i o na n g l e ,t h i st h e s i sh a se x p l o r e d t h en a r r a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i tf r o mb o t ht h et h e o r ya n dt h ep r a c t i c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s c h o l a s t i ca n a l y s i s 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s e o n c :mt h ep r a c t i c e t oi l l u s t r a t ev i e w sd e a r l y , t h et h e s i ss a m p l e st h er e p o r t so nt h ef i r s t e d i t i o no fs o u t h e mw e e k e n d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c a s e n e w si sak i n do fn a r r a t i v e s t h em a i ns u b j e c to nn e w sn a r r a t o l o g yi sn e w st e x t a st h e p o p u l a rg e n r e so fn e w st e x to nt h ep r e s e n tn e w s p a p e r , i n t e g r a t i v ei n d e p t hr e p o r ti st h em a i n s u b j e c ti nt h i st h e s i s b ya n a l y s i n gt h es i n g l ea r t i c l eo nt h ef i r s te d i t i o n ,t h e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n a r r a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r e p o r tf r o mn a r r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i m ea n ds t r u c t u r e i ti st h es p e c i a lf e a t u r e t h a ts w i t c ha n g l eo fv i e w , t i m ec y c l ef a u l to rn o n - t i m ec y c l e ,s t a n d a r d i s e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oa i md i r e c t l ya tb r o a ds e n s ei n d e p t h r e p o r t si n t e g r a t e db yk i n d so fw r i t i n g s t y l e s ,w o r d sa n dp i c t u r e s ,t h et h e s i sm a k eaa n a l y s i sf r o ms t o r y , v o i c ea n dv i s i o n o n “s t o r y ”:t h r o u g hd i v i d i n g “k e r n e l s a n d “s a t e l l i t e s ”c a ns e ec l e a r l yw h e t h e ra i n d e p t hr e p o r ts u c c e e d so rn o t ,d e p e n do na u t h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 “k e r n e l s a n di si t c o r r e s p o n dt or e a l i t yd e e pa n db r o a dr e l a t i o ne n o u g ho fs i t u a t i o nt og e tu pt oc o n s t r u c tt o b u i l da m o n g “k e r n e l s t oag r e a te x t e n t ”s a t e l l i t e s ”a n d “k e r n e l s ”i no n ei n t e g r a t i v ei n - d e p t h r e p o r to f t e n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r e m a r k a b l e ”p a s s i n ga n db e l o n g i n gt o ”s t r u c t u r e f t h e r m o r e , i n - d e p t hr e p o r to nt h en e w s p a p e rd i gd e e p l yf o rt h eb r e a k p o i n t sw h i c hi si n h i b i t e do r d e l a y e d b yt h i sw a y , i ti sp o s s i b l et o b r i n g n e w m e a n i n g sa b o u tn e w sf a c t o n v o i c e :m a k i n gu s eo f “h i d d e nv o i c e a n d “a l lk i n d so fv o i c e p r e v a l e n t l yr e f l e c t s s o m et r a n s f o r mo fn a r r a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o b j e c t i v i t yo ft h en e w sh a sb e e n l l a b s t r a c t c a r r i e do u ta n ds u p p l e m e n t e di nt h ei n d e p t hr e p o r t o ni m a g en a r r a t i o n :v i s i o nc u l t u r ec h a n g e st h en a r r a t ei nt h ew a yo fi n d e p t hr e p o r t i n 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r e l a t i o ni no fn a r r a t i n g ,c a l ld i v i d ei n t ot w ok i n d so fi m a g en a r r a t i o n : p i c t u r es u b o r d i n a t e dt ol e t t e ra n dp i c t u r es t o r y p u r s u i n gi n t e g r a t i o ni st h ek e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i n t e g r a t i v ei n - d e p t hr e p o r to nt h e n e w s p a p e r 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sc o m p a c t l yc o n n e c t e dw i t hs o c i a lh i s t o r yl a n g u a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n a r r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n e w st e x t i n d e p t hr e p o r t l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l 弱堡翌日期:世年月上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阈。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o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迦年月上日 日期乒吐巨月阜日 叙事学在2 0 世纪6 0 年代伴随法国的结构主义思潮而兴起,其研究重点着眼于文本 的内部。另外,它以整个篇章、“话语”作为分析对象,关注叙事方式与被叙述事件之 间的关系。叙事理论的局限性相当明显:受结构主义影响,经典叙事学更侧重于形式而 非内容上的研究,它关注叙事本身,而往往忽视了其他因素诸如读者与社会历史对于叙 事的作用和影响。但叙事学研究小说的建构规律、形式技巧的模式和方法却非常值得我 们去借鉴,对新闻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影响力。而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新 叙事学”的“复兴”,也扩展了叙事研究的对象,丰富了其内涵。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来观照新闻传播,国外的新闻传播学界已有了一些成果。而我国 近年来,也多有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出现了建立“新闻叙事学”的呼声以及出版了这 方面的书籍。 整合式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叙事文本 ,近年来在平面媒体上多见应用。其报纸呈现 形态,本身是一个涉及到写、编两个层面的综合性话题。笔者曾查阅1 9 9 8 年2 0 0 4 年6 月的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与写作杂志,运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 库1 9 9 4 - - 2 0 0 5 年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类期刊进行“深度报道”“组合报道”“整合报道” 等关键字的查询,以及运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 9 9 4 - - 2 0 0 4 年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 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关键字查询。发现以往对于深度报道的研究,或者注重从外部进行 整体性的梳理,遵循“概念界定发展流变地位分类采写要求发展展望” 的模式;或者将其零散地归入报纸编辑方法研究;或者从美学、社会学等方面探讨其深 层内涵,而少有从叙事角度介入的。 。戴卫赫尔曼在其主编的新叙事学( n a r r a t o l o g i e s ) 一书中( 马海良译,北京大学 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版) 认为“不妨把叙事学已经死亡( 或陷入危机) 的假说看成叙事分析在更多研 究领域里的重新出现和转换。”( 3 页) “我是在相当宽泛的意义上使用叙事学一词的,它大体上 可以与叙事研究相替换。它现在可以指任何根据一定原则对文学、史籍、谈话以及电影等 叙事形式进行研究的方法。” 。详见本论文第一章第一节。 4 芙丁“整合式深度报道”概念的界定以及其与叙事、新闻叙事的关系,详见本论文第一章第 二节。 i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笔者以为,虽然深度报道主要以内容取胜,但是表现形式对于其传播效果与新闻价 值的实现,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也应成为深度报道研究中的重要环。借 用叙事学的某些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来对整合式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手段、技巧及 实际传播效果做出探讨,对其叙事特征做出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 容与目标。同时,作为一种补充,本文还探讨了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所产生的社 会历史语境,从而有助于我们具体地历史地把握这种报道方式。 关于本论文的创新意义与价值,笔者以为有三:其一,从应用新闻学的理论建设上 看,将叙事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对于深度报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科视角,有利于 拓宽深度报道研究的思路、把握其个性特征,并且提升应用新闻学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 性。其二,对于整合式深度报道进行叙事学意义上的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探索新闻批评 的批评方法,有助于探索提高新闻传播的接受方受众的媒介素养与辨识、阅读能力 的路径。其三,从新闻业务实践方面来看,本论文对于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文本创制具 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本论文的研究视野与范围,主要集中于当代国内报纸上的整合式深度报道。为了能 够清楚地说明问题,本论文将南方周末一版报道( 2 0 0 2 2 0 0 4 年间) 作为分析文 本,采取了量化、例证与思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正文的结构及其逻辑关系如下: 第一章,理论层面,界定主要概念,凸显其相互关系,实现从“叙事”向“新闻叙 事”的过渡; 第二章,分析层面,对于在整合式深度报道“群”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单篇深度报道 的叙事方式,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叙事结构三个方面,作了大致勾勒; 第三章,分析层面,对于整合式深度报道“整合”叙事的策略文本间的组织与 配台,从故事、声音与视觉三个角度,进行了总结。 最后得出结论。 第1 章叙事学- 新闻叙事- 深度报道 第1 章叙事学新闻叙事深度报道 1 1 从叙事学到新闻叙事 1 1 1 叙事学简介 1 9 6 9 年茨维坦托多罗夫发表了( 十日谈) 语法一书,首次提出了“叙事学” ( n a r r a t o l o g y ) ( 也称叙述学) 一词,从而宣告了法国叙事学的诞生。在书中,他说:“ 这门著作属于- f 7 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 品的科学。”“1 叙事学自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法国兴起以来,发展迅速。并很快越出国界。 现代叙事学理论的形成可以说是直接受到了2 0 世纪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从学术 背景来看,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派是其重要的源头组成。再向前,可以追溯到瑞 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叙事学家普林斯根据研究对象将叙事学家分成了三类:“1 第一类直接受到了俄国形式主义者普罗普影响。他们仅仅关注被叙述的故事的结 构,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并且试图在不论以何种 媒介所构成的、任何具有叙述性的叙事作品中,探寻出共同的特征、共同的叙述结构来。 关于叙事结构研究的意义,正如热奈特所说:“人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文学 视作一个没有代码的信息,因此现在有必要暂时将它看成一个没有信息的代码。州3 1 这种 研究将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对于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构架与叙述逻辑 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类以热奈特为代表,认为叙事作品以口头或笔头的语言表达为主,叙事者的作 用至关重要。他们关注在“话语”层次上表达事件的各种方法,如倒叙或预叙、视角的 运用等等,而不关注故事层次本身,也不试图去建构诸如故事或情节语法。这种研究目 益形成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主流,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了充分发 展,形成人们现在称之为“经典”叙事学的阶段。 第三类以普林斯本人和查特曼为代表,认为事件的结构和叙事话语都很重要,因 。西摩查特曼,美国当代叙事学家代表作故事与话语,c h a t m a n s ( 1 9 7 8 ) s t o r ya n d d i s c o u r s e :n a r r a t i v es t r u c t u r ei nf i c t i o na n df i l m i t h a c a , n y :c o m e l l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在研究中应当兼顾。 在叙事理论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把文本孤立于产生文本的外在因素而进行 研究的意图与方法,有其局限性。因此,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叙事学的研究格局有所 变动,出现了所谓的后经典叙事学研究( p o s t c l a s s i c a ln a r r a t o l o g i e s ) ,简称“新叙事理 论”。这些理论的特点是:注重叙事文本之外读者和社会历史语境的作用;重新审视和 解构经典叙事学的些理论概念;注重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如此,叙事学就跳出了长 期以来把自身限定于叙事文本内部研究的窠臼。在保持其自身理论的特征和特有的理论 模式的同时,叙事学与诸多外在要素相关联,并与已经存在的大量其他的研究方法,比 如女权主义、巴赫金主义、解构主义、读者反应批评、精神分析、历史主义、修辞学、 电影理论、话语分析等相沟通,从而出现了各种研究的变形。戴维赫尔曼主编的新 叙事学( n a r r a t o l o g i e s ) 中,“叙事学”一词用了复数形式,是对这种新的研究格局的 最好反映。新叙事理论是对传统叙事学的修正和发展。 就中国而言,国内己出版的叙事学专著,目前至少有四本:杨义的中国叙事学, 这本书着重于分析中国小说文本和文化现象;罗钢的叙事学导论和申丹的叙述学 与小说文体学研究,这两本书着重于介绍国外的叙事学理论;还有董小英的叙述学。 1 1 2 叙事学与本论文相关的一些基本范畴与术语辨析 1 1 2 1 关于“叙事学”和“叙事文本”的概念界定关于“文本”( t e x t ) ,其 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物理意义上的制成品。但在当下 的文化研究尤其是文学研究中,“文本”已逐渐取代了“作品”( c o r p u s ) 一词,而且显 示出了泛化的趋势,它的范围从文学领域扩大到了泛指一切具有释义可能的符号链。“1 基于此,新闻作品、报纸甚至整个传媒系统作为一种文本便显得理所当然了。 关于“叙事学”,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这是因为,叙事学内部还存在 着对于该学科理论构架的争议,不同的叙事学家从他们各自研究的不同对象出发,产生 了对于“叙事学”本身的不同理解。( 关于叙述学家的分类,前面已经提到。) 此处我们 不便、也没有必要卷入这场论争。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引入和借鉴相关的叙事学的知识与 视角,来丰富对于“整合式深度报道”这种报道方式的形式与技巧的认识。 在米克巴尔新版的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作者认为这本书是经典叙事 学和形成于2 0 世纪9 0 年代的后经典叙事学的一个有机结合对“叙述学”的定义是 4 第1 章叙事学新闻叙事深度报道 这样的:“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 产品的理论。”。”而“叙述本文”( n a r r a t i v et e x t ) 则是“叙述代言人用一种特定的媒介, 诸如语言、形象、声音、建筑艺术,或其混合的媒介叙述故事的本文。”。”3 而戴维赫 尔曼在新叙事学中也认为:“叙事学不再专指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它 现在可以指任何根据一定原则对文学、史籍、谈话以及电影等叙事形式进行研究的新方 法。”( 见本文第一页注释) 相对于传统的以研究“文字叙事”为主的叙事学范畴,这里的研究对象大为扩展了。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和思考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研究倾向。 1 1 2 2 关于“叙事”与“叙述”的区分在提到“叙事学”或“叙述学”时, 这两个概念基本上是可以通用的。 热奈特把“所指”或叙述内容称作故事;把“能指”,陈述,话语和叙述文本称作 本义的叙事;把生产性叙述行为、以及该行为所处的总情境称作叙述。5 ”依据以上的 区分i 由于本文以研究具体的新闻文本为主要内容,所以采用了“叙事”这种提法。 1 1 :3新闻叙事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来观照新闻传播,国外的传播学界已有了一些成果。比如美国传 播学者小约翰斯蒂文将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戏剧主义理论和叙述理论收入同一种相关 的传播研究理论。“1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国外的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新 闻与说故事( n e w sa n ds t o r y - t e l l i n g ) ”的关联性,并将叙事学运用于新闻作品的分析, 比如坎贝尔( c a r t i p b e l l ) 从叙事结构和文学作品技巧方面来分析了美国著名新闻节目六 十分钟。 运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 9 9 4 - - 2 0 0 5 年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类期刊进行关键词 的检索,有关“叙事”的论文共1 0 l 篇,有关“叙述”的论文5 6 篇,有关“新闻叙事,7 的论文为1 0 篇,总量上并不多。而这些研究中涉及新闻传播的,多以广告、影视研究 为主,并且多集中在2 0 0 0 年前后。2 0 0 0 年后,在各类新闻学期千0 上,谈及叙事学与新 闻业务关联的文章开始增多,涉及:叙事角度、叙事框架、叙事主体、“故事”与“话 语”等等。同时,运用叙事学的相关概念、方法分析单篇的新闻报道及某类报道的文章 也渐趋增多。有关“建立新闻叙事学”的呼声和倡导出现在新闻学期刊中,比如2 0 0 3 年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第l l 期收录的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 作者: 5 洞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何纯) 。2 0 0 5 年,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 曾庆香出版了一本专著:新闻叙事 学作为话语的新闻(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 0 0 5 年第l 版) ,引入了符号学中关于 话语研究的方法,从话语角度来对新闻叙事文本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运用符号 原理研究系统具体的新闻文本,这本书开了先河。”1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嘲“运用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这种活动,便是所谓新闻叙事。”9 1 对于将叙事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引入新闻学的 相关研究,目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总体上采取了欢迎和谨慎的态度。 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至少经历了三种形态的演变:一、本源形态的新闻, 即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二、传播形态的新闻,即本源形态的新闻经过传播者编码化、 符号化之后的精神产物:三、收受形态的新闻,指经过新闻收受者对符号化的新闻事实 文本进行解读、“消费”之后的“理解态”的新闻。“”新闻从本源形态向传播形态转化 的过程,也就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荻闻传播理论与业务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比如新闻的 真实性、新闻的公正与合法、合理性,新闻的采集与表现等等。而处于“传播态”的新 闻文本,其本身,既是新闻传播者对于原生态新闻事实收集、整理、加工和再现的产品, 又是沟通新闻接受者与本源新闻事实的中介。因此,在新闻传播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它 也正是新闻叙事学需要考察的主要对象。 叙事的本质是传递信息。新闻叙事应当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因此它所传递的应当 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信息,以及这信息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信息。这一点上, 它既不同于文学叙事,也有别于历史叙事。“新闻的本质决定着新闻叙事的基本原理, 其核心就是客观真实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o 1 2 整合式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叙事文本 1 2 1 何谓“整合式深度报道” 对“深度报道”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可谓纷纭复杂。 在西方,业界多从操作的角度来理解:比如深度报道是一种侧重于回答“为何”和 “怎样”的新闻报道。另有一种观点是:深度报道是新闻要素“5 w ”和“1 h ”的充分延 伸和拓展。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在其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还提出了三 层报道的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 第1 章叙事学新闻叙事深度报道 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做的解释性和分析 性报道。而后两层的报道被认为是“有深度”的报道。 在我国,有学者称,深度报道“仅定义一项,据不完全统计,就有5 0 多种。”“”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文体说。认为深度报道是介于动态新闻和新闻 评论之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新闻文体。二、报道方式说。如“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 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三、从思维、理念角度来定义。如杜骏飞、胡翼青认为深度报道的本质在于“对新闻 本体的哲学理解”,因此,深度报道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8 而喻国明、陈力丹都认为,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其著名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 对深度报道所下的定义最接近它的本质:“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 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这个定义之所以被许多 学界人士所认同,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意识到了深度报道存在一种意义结构模式,正如 喻国明所说:“深度报道:一种结构化的新闻操作方式”。“”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文体”一词过于强调相对固定的形式和文本规范,不符合深 度报道的理念与深度报道发展的现实。所以,笔者同意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它同 时包蕴和折射了现代新闻理念与新闻思维方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必然会波及新闻报道 的方方面面。 能够说明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而并非属于单纯的文体范畴的有力证据,就是 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的出现。 其实,早在深度报道出现以前,就已经有了组合式的新闻报道方式。 组合报道应该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多篇主题相近或相同、相对独 立的单篇报道组成的报道群。这个系统的“组合元素”包括: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 整合报道。有人对于这三种方式的各自特点作了一个简洁的区分: 连续报道,是从时间纵向的角度进行组合的报道; 系列报道,是从空间横向的角度进行组合的报道; 整合报道( c o l u m nr e p o r t ) 则是从报道形式、报道手段的角度进行组合的报道。“” 在深度报道的理念产生和确立之后,媒介自觉地认识到,文体组合这种方式有利于 产生深度报道的效果。于是,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就开始出现的新闻媒体上。有论者称,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深度报道”本身即是对于新闻观念、新闻文体以及新闻角色定位的多层次的“整合”。 “”反观深度报道发展的现实,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深刻的。 所以,所谓整合式深度报道,就是指那些从报道形式、报道手段等方面对新闻信息 予以整合,从而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报道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 1 2 2 整合式深度报道的文本呈现 杜骏飞曾提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的内容,应当包含以下9 个项目的部分或全部:“” 一、事件,即新闻事实的主体。 二、新闻背景,即新闻发生的前因。 三、新闻前景,即与此新闻事实相关的其他新闻事实。 四、新闻过程,即这一新闻发生递变的过程。 五、新闻分析,即对这一新闻事实所做的主观评价或意见倾向。 六、主观感性,即新闻工作者在感觉上所得到的具体印象。 七、新闻预测,即新闻记者根据现有的新闻事实及相关材料而对未来所作出的预测。 八、图片,即与此新闻事实相关的图表、照片等等,包括图片本身的说明。 九、对策,即记者对于如何干预新闻事实的现实化意见。 而整合式深度报道,因其自身表现形式的优势,几乎涵盖了上面提到的所有内容。 从体裁上看,整合式深度报道表现为对于新闻报道样式的“整合”:既可以是消息、 评论、访谈、背景资料、新闻分析甚至论文与深度报道的总和,也可以是两篇或两篇以 上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与深度报道的组合;从版面编辑来看,整合式深度报道表现为对 于版面语言的充分运用:可以是稿件的组织与配合,也可以是一个专版,还可以是版面 与版面之间的组合;从信息呈现形式来看,整合式深度报道又可以分为文字性信息与图 表性信息,而图表性信息则包括新闻照片、示意图、数字表格等等。另外,整合式深度 报道还可以涵盖读者与报纸互动的讨论性内容。 在当代中国,整合式深度报道这种集写作与编辑于一身的深度报道形式、这种以“整 合”为特征的新闻思想得n - r 极大发展。就平面媒体而言,现今几乎所有的报刊上都曾 经和正在尝试这种报道方式,新闻周刊的崛起更是对此推波助澜,而新的形式还在因技 术与新闻采编思维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出现。 单就报纸而言,整合式深度报道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举出以下几个例 第1 章叙事学。新闻叙事深度报遭 子: 参考消息的头版头条。尤其是每当有重大新闻时,参考消息往往采取把世 界各大通讯社的电讯稿片断拼接起来的方式来安排头版头条。这些消息以及其他新闻问 题被整合起来后,往往可以显现出新闻的深度。比如2 0 0 5 年2 月2 1 日的头版,总标题 为美日磋商未敢公开提及“中国威胁”,其下分为四个部分:遏制中国成潜台词, 转引日本产经新闻、法新社的消息;声明软化对华措施,转引香港中央社、日本 东京新闻的文章;台满意声明首次涉台,转引中央社、日本产经新闻的消息: 还有中国反对干涉内政,转引中央社、香港明报的消息。各方对于“日美安全 协商委员会会议”的态度和反应经由整合而凸现出来,从而使得该报道对于会议的影响 和今后中美日关系的发展趋向做出了较好说明。 河北日报的“新闻纵深”专版。典型的整合式深度报道专版。整个版面除一篇 主打的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外,还配以“新闻分析”、“快评”、“专家访谈”、“记者手记” 等文章,同时在版面上插入大幅和小幅照片、图片以及表格等等,从而构成完整的一组 整合式深度报道。 南方周术一版新闻与其他文章、版面编排手段所构成的“新闻报道群”。报道 形式齐全新颖,并且往往具有深度报道与深度报道的配合、以及版面与版面之间的配合, 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整台式深度报道。 1 2 3 关于南方周末一版报道 本论文之所以把南方周末一版报道作为说明整合式深度报道叙事特征的分析文 本,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如前所述,南方周末一版报道是形式齐全,而又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整合式 深度报道。 二、南方周末本身以深度报道著称,其深度报道的写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在中 国新闻业界颇具标本意义与创新精神。 三、2 0 0 年之后,南方周末的编辑方针发生了一定变动,随之而来的是几次大 的改版尝试,比如增加“城市版”、使报纸版面“瘦身”等等。但总体看来,一版报道 的风格与制作模式日趋成熟。从形式角度考虑,这段时期的一版报道还是值得分析的。 四、本人自1 9 9 8 年进入大学新闻系以来,一直关注着南方周末这份报纸的成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和变动。出于个人偏好与兴趣,曾多次以它为例来完成课程任务和撰写论文。此时自 然而然,首先想到将它作为分析对象了。 笔者对南方周末2 0 0 2 年8 月2 0 0 5 年2 月之间的报纸进行了等距离抽样。 最后,抽取了其中4 0 份报纸上的1 5 8 篇文章、9 7 张图表,来作为关于一版报道的分析 样本。国由于本论文旨在探讨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叙事方式与策略,并且对于产生这些叙 事特征的社会历史语境有所涉及,所以采取了量化研究与思辩、例证方法并举的研究方 法。 。等距离抽样的方式为每隔两份报纸抽一份实际选用的是3 8 份报纸上的1 4 7 篇文章,9 1 张 图表。2 0 0 3 年4 月1 0 日的一版为南方周末 千期献词;2 0 0 4 年1 2 月3 0 日为2 0 0 5 新年特刊,评 选2 0 0 4 年的“南方周末年度人物”,都不属于本文所界定的“整台式深度报道”的范围,所以在下 面的分析中排除了这两份报纸上的文章和图表。 1 0 第2 章单篇研究:头版文章的叙事方式 第2 章单篇研究:头版文章的叙事方式 按照编辑学的观点,新闻的排序,头版头条是最为重要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那篇文章。 我们也假设对于头版头条的制作与它的重要性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南方周末一版 整合式深度报道的各组成要素中( 包括二、三版“纵深”中的其他文章) ,就独立文体 的深度报道而言,第一版报道在新闻制作与表现方面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首先就 把第一版的报道作为分析对象,来探讨一下作为单篇的深度报道,它所具有的叙事特征。 2 1 叙事视角:交叉和转换 2 1 1 何谓叙事视角 传统上,“视角”( p o i n t o f v i e w ) 一词至少有两个常用的所指:圆“”一为结构上的, 即叙事时所采用的视觉( 或感知) 角度,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 置或状态;另一为文体上的,即叙述者在叙事时通过文字表达或流露出来的立场观点、 语气口吻,它间接地作用于事件。从结构上看,采用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 而赋予“内容”以新的意义,同时视角也是调节叙述信息和距离的重要手段。因此叙述 学家对这一领域较感兴趣,而所谓文体上的“视角”或“眼光”,即叙述者通过文字表 达出来的立场观点、语气口吻等等,实际上是“叙述声音”这层次上的问题( 关于“叙 述声音”,在第三章还会提到,此处不做详解) ,应当与叙事时所采用的眼光或观察角度 区分开来。在这一节中,我们所分析的是以上提到的第一种所指,即深度报道中“谁在 看”的问题。 所谓聚焦( f o c a l i z a t i o n ) ,就是应将叙事视角置于何处的问题。如果说“视角”讲的 是“谁在看”,那么“聚焦”其实就是“什么被看”的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视角”中 做出选择,所产生的聚焦,即“谁在看”与“被看”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故事 染上主观色彩。 在叙事学中,关于叙事视角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并且已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果。 在新闻界,近几年来以“视角”命题的新闻论文也相对较多。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的, 就是“新闻角度”与“叙事视角”这两个概念。 所谓“新闻角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角度涉及新闻采写编的全过 河北大学文学硬士学位论文 程,包括:新闻策划角度、新闻采访角度、新闻写作角度、新闻编辑角度和报纸版面角 度等等。“”而狭义上的“新闻角度”主要是指新闻写作角度。新闻写作角度又包括:新 闻立意角度与新闻叙事角度。新闻立意角度所要解决的,主要是记者的立场与出发点问 题,是记者对于文章主题与思想内容进行提炼的角度问题。而叙事视角,如前所述,所 要解决的主要是新闻的表现形式问题。也就是说,立意角度侧重于探讨如何增强新闻报 道内容上的思辨性和深刻性,而叙事角度则侧重于考量如何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表 现力与感染力。当然,正如有些文论家认为“内容”与“形式”的划分过于粗疏而不符 合文学发展的实际一样,立意角度与叙事角度也有它们的重合面新闻的“文本价值” 也影响到了新闻价值的实现。 2 1 2 对叙事视角的分类和分析 为了在分析中突出深度报道的新闻叙事的特性,也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在这里借 鉴叙事学界的一般提法( 以热奈特的提法为依据) ,将叙事视角分为三种类型:1 、零 度焦点叙事( 即全知视角) :叙事者知道的事比人物多,叙事者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 被叙述的故事。2 、内焦点叙事( 限制视角) :叙事者只说出某个人物所知道的,每件 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3 、外焦点叙事( 纯客观视角) : 叙事者说出的少于人物所知道的,叙事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 动、外表及客观环境。 此外,这三类视角在同一个深度报道文本中,还可能出现交叉或转换的情况,我们 将此另作一类,称为“转换视角”。 界定了这四种类型,我们下面就依据此来对南方周末4 0 篇样本中的版新闻报 道作一个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有效篇数共3 8 篇) 表1 叙事视角的分类统计 样本( 有效)零度焦点叙事( 全内焦点叙事( 限制 转换视角 外焦点叙事( 纯 知视角)视角)客观视角) 2 0 0 2 年8 月一篇数百分比篇数百分比篇数百分比篇数 2 0 0 5 年1 月 共3 8 篇 82 1 1 0 2 6 2 05 3 无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 见表1 ) ,纯客观视角在样本中并未出现过。这基本符合了深度 报道的特性因为纯客观视角对于记者发挥主体性的限制作用,这种视角常常只是出 1 2 第2 章单篇研究:头版文章的叙事方式 现在一些短小的消息中。另外,在归入“限制视角”的一类文章中,除了五篇之外, 其余虽然主要运用了记者视角,但记者在其中的所知显然比人物要多得多,比文中人物 更具有视角上的优势。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类型称作“亚全知视角”,它们与全知视 角的区别在于其隐蔽性更强。 如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南方周末一版报道所采用的优势视角为转换视角,其 次是( 亚) 全知视角。下面,我们再对这些归类后的视角做更细致地分析: 2 1 2 1 对零度焦点叙事( 全知视角) 的修正全知视角表明叙事者对文本中的 一切都了如指掌,在时间上不仅知晓现在,也理解过去和将来;不仅能够记录、描写人 物的言行举止等外部状态,还可以探知人物的内心世界。耱新闻报道而言,这种视角可 以赋予记者以时空“特权”,使记者们自由地在时间与空间中纵横,对事件作出透彻的 剖析和展示。因此,在追求全景式、全方位的一类深度报道中全知视角常常得到应用。 然而,就新闻的真实性或者新闻文本所给予读者的“真实感”而言,选择零度焦点叙事 会承担较大的风险。事实上,在新闻文本中,由于记者( 作者) 与叙事者往往彼此重合 “4 1 叙事者本身并不可能扮演无所不知的“上帝”角色。这就是说,基于新闻真实性原 则,新闻作品中出现的所谓“全知视角”与文学作品相比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新闻一 般不可能像小说一样,透彻地深入新闻人物内心,做出心理描写,总之不能“不合情理”。 另方面,全知视角往往带来过多的抒情、议论,有时会让人因为感受到这是记者的主 观印象和观念,从而对新闻的客观公正产生怀疑,因此会破坏文章的真实、自然感。 在对南方周末的文本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文所提到的“亚全知视角”的广 泛运用:记者在其中充当了一位视野丌阔的“亚全知叙事者”,因而在维护新闻叙事所 应具有的真实感和享有全知视角的“特权”之间求得了平衡。举个例子: “2 0 0 2 年1 0 月2 日1 2 :3 0 ,天津蓟县黄崖关长城,陕西青年王家雄给围观的群众 堡王历时6 秒钟的生死一跃他骑着自行车从长城一端“飞”起,又重重摔在长城的 另一端,完成了他人生的“谢幕”。 。作者与叙事者的关系,也正是热奈特所认为的与区分虚构叙事和纪实叙事相联系的一组关系。 热氏认为“只要作者与叙述者( 尽管是匿名的叙述者) 的分离成立,仅此一项就足以说明,这样一 篇文字显然属于虚构叙事a ”但热氏承认,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最难捕捉的关系”。 1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今年3 1 岁的王家雄是西安市一家玻璃店的店主,家境一般,就凭这个玻璃店的收 入维持生活他盘堡堡盐( 身高1 7 8 米,体重8 1 5 公斤) ,盔厶竖坌垡! :些整亚魍: 乐观、自信”,而且骑自行车“很厉害”,曾在秦岭公路速滑赛获冠军” ( “飞越者”猝死黄崖关2 0 0 2 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