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詹姆逊文化批评的总体性视角.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詹姆逊文化批评的总体性视角.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詹姆逊文化批评的总体性视角.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詹姆逊文化批评的总体性视角.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詹姆逊文化批评的总体性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圭童奎兰堡兰垡堡兰 【i i l l l l ll ll l1 1 1 11t l llt llii i i 哪 _ _ _ - _ _ i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 - - o o _ - _ _ _ _ o o o o o o _ _ o o o - - o o o _ _ _ _ 一 l l y 17 4 14 2 4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盟日期:芈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1 1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詹姆逊文化批评的总体性视角 姓名: 徐人冀 导师: 彭学农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2 0 10 年4 月 i i i 上海 s c h o o lo f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 4 ,2 0 1 0 i v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摘要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批评家和理论 家。 詹姆逊在坚持传统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与其他理论积极 对话,吸收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乃至后结构主义的方法,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确立以文本一历史阐释模式为特征的马克思 主义阐释学。 詹姆逊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坚持总体性的观点,在文化批评中也延续着 这一立场。尤其他在对后现代主义的潜心研究中,使用传统马克思主义生 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审视文化现象,把握后现代社会整体的文化逻辑与经济 逻辑。 以时代背景而言,后现代转向具有反总体的倾向。在这一历史条件下, 詹姆逊是少数坚持总体性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因而,詹姆逊的 批评框架与后现代论争中的定位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宏观的角度分析詹姆逊的批评思路,揭示其总体性的 理论视角。 关键词:总体性;文化批评;后现代 v a b s t r a c t f r e d r i cj a m e s o ni saf a m o u sa m e r i c a nm a r x i s tp h i l o s o p h e r , c r i t i ca n dt h e o r i s t u p o nt h et o t a l i t yo fm a r x i s t ,j a m e s o ne x c h a n g e sw i t ho t h e rt h e o r i e sa n da b s o r b st h e m e t h o d so f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 p s y c h a n s l y s i s ,s t r u c t u r a l i s ma n dd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r e b y , h e e n r i c ha n dd e v e l o pt h em a r x i s t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i e sa n de s t a b l i s ham a r x i s th e r m e n e u t i c sw i t h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e x t h i s t o r yp a t t e n j a m e s o n st o t a l i t yi sn o to n l yi nt h e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b u ta l s oo nt h ec u l t u r a lc r i t i c i s m e s p e c i a l l y i n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o fp o s t m o d e r n i s m , h eo b s e r v ea n ds t u d yt h ec u l t u r a l p h e n o m e n o n sv i am o d eo fp r o d u c t i o n ,g r a s p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l o g i co fp o s t m o d e ms o c i e t y a n de c o n o m i cl o g i ca saw h o l e a ss h o w n b y t h ec o n t e x to ft i m e s ,p o s t - t u r nt r e n dt ob ea g a i n s tw i t ht o t a l i t y u n d e rt h i s c o n d i t i o n ,j a m e s o ni so n eo ft h em i n o r i t yw h om a i n t a i nt o t a l i t y f o rt h i sr e a s o n ,j a m e s o n s c r i t i c i a lf r a m e w o r ka n dp o s b m o d e mc o n t r o v e r s ya r ec l o s e l yl i n k e d f r o mt h ea b o v et h r e em a c r op e r s p e c t i v eo fj a m e s o n sc r i t i c i s m , t h i sp a p e rt r y st o r e v e a li t so v e r a l 】d e m e n s i o n k e y w o r d s :t o t a l i t y ;c u l t u r a lc r i t i c i s m ;p o s t - m o d e r n v i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目录 第一章序言1 第二章历史、辩证法、总体性一4 2 1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4 2 2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7 2 3 阿尔都塞的总体性思想1 0 2 4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1 2 第三章总体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1 5 3 1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背景1 5 3 2晚期资本主义1 7 3 3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与文化特征1 9 3 4 金融主义的资本逻辑2 2 第四章反思后现代论争的总体维度2 5 4 1 历史、叙事和语言。2 5 4 2 认知测绘2 8 4 3 文化政治与乌托邦3 0 第五章结语3 3 参考文献3 5 v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序言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批评家和理论家。詹姆逊曾先后 到法国和德国留学,在此期问他阅读了大量法国的理论和德国的哲学著作,拓宽了他的视 野和思路。于6 0 年代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里,詹姆逊以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 和历史观为指导,运用弗莱的文化观点和法国的结构主义,将形式的构成和文学的内在逻 辑结合起来,赋予形式以具体的内容一时代的范式与文化精神,这部著作标志着詹姆逊 自身思想的确立。沿着辨证思维的道路,詹姆逊又融合精神分析和后结构主义的方法,进 一步完善他的思想,写出了政治无意识,此书在文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被广泛引 用,奠定了他在批评理论界的地位。此后的近十年,詹姆逊从文学研究转向了文化研究, 经过潜心研究和观察,发表了宏篇巨作后现代主义,或日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辩 证地分析文学、绘画、建筑、音乐和电影等大众传媒及大众文化制品等领域,对生产方式 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关系、历史意识和时空变化之间的联系、后现代主义文化发表了颇 有说服力的论述。 在学术界,对詹姆逊的研究大多把他的思想定位为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个分支 “文化批评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开端于六十年代“五月风暴” 之后,此时的理论界,尤其受到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影响,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则和立场已经不再适用后工业社会,因而转向后现代主义更为激进的批判思潮。后马克 思主义各流派虽然差别很大,但都抛弃传统马克思主义所立足的批判基础,同时从新的方 面建立起批判平台,转变和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域。从时问上讲,詹姆逊的理论符合 后马克思主义的划分,但从理论路向上讲,尽管引入了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土义的诸种理 论,但詹姆逊的批评理论仍然坚持使用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范畴,这一点表明他与典 型的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分歧。冈此,关于詹姆逊理论是否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便引起了 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詹姆逊的理论属于一类特殊的后马克思主义,称为“晚期马克思 主义”或左派“后马克思主义”,他赞同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和反叛精神,又借助这种 精神复兴和发展传统马克思主义。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詹姆逊理论回到了黑格尔、卢 卡奇的道路,具有封闭、压抑的同一性哲学特征,是倒退的马克思主义。笔者以为, 。曾枝盛: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载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6 年版, 第1 9 7 页。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辨析詹姆逊身份问题的路径之一便是辨认理论的整体倾向,这也是本文的基本立意 之一。纵观詹姆逊的学术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语言 的牢笼、政治无意识为代表的文学批评时期,以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晚期资 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代表的文化批评时期。在这前后两个时期,总体性概念始终处于一 个重要的位置。它覆盖了詹姆逊的理论全貌,但在不同场合,总体的意义与所指又有所差 别,保有不同的理论意义。差异性与总体性兼容是詹姆逊文化分析脉络的独有特征。在两 者之间,詹姆逊的理论更侧重总体性,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基本倾向,是他学术发展的内在 逻辑之一,结合后现代转向的时代背景来考察詹姆逊的文化理论的批评维度,不难发现总 体性是“文化批评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作为一个富丁总体观照的批评家,总体性与辩汪法始终联系在一起,这种思想倾向铸 就了詹姆逊鲜明的文体风格。从辩证思维引向总体思考是詹姆逊特殊风格的重要特征。英 国学者肖恩霍默在对詹姆逊的研究中认为,詹姆逊风格的形成与詹姆逊对萨特风格的关 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萨特风格对詹姆逊的影响是持久的,从詹姆逊的处女作萨特:一 种风格的起源开始,到关于后现代分析的著作中都分有这种影响。詹姆逊认为,萨特的 风格不是个人的,而是他所代表的理论( 存在主义) 本身所蕴涵的理论局限性。存在主义 学派所面临的历史困境是缺乏其他方法论的进路,因而无法与同时期的其他理论共存,“其 作为整体的分析和研究中所缺乏的东西,乃是将文本分析嵌入他们自身历史阶段的尝试” 。因而,詹姆逊自己的写作强调包容性,尝试把其他理论思维融入自身的方法中。它体 现为形式与内容的辩证法,然而这也导致了对读者而言一种“困难”的风格。詹姆逊著作 的不同层面语词、句子、论文和著作的联系难以解读。比如,他的著作除了早期 的两部作品,都是以论文集的形式而出现的这些著作可被视为典型的阿多诺式的论文 集合,以破坏“形式的论文”的形象出现,从而突出论战性和批判的力量。这种不断走向 更高抽象形式的文风流露着詹姆逊对于辨证思维的迷恋。对他而言,辨证思维是系统的、 整体性思维。辩证思维不追求完整的叙事,但总试图去解决完整性的问题,从而愈来愈接 近问题的终极客体。他的文本正是引导读者去理解一个抽象的、庞大的总体性视域。对詹 姆逊来说,“总体性概念的功能是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标准,作为一个不可表现的视域,此 视域标志着我们思想的界限而不是一种实现的可能”。总体性的视域不仪要求我们去寻 肖恩霍默: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圆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 卜海人民;版社2 0 0 4 年版,第l l 页。 中国社会科学j i i 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5 页。 2 上海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找关于对象的思想,也需要对这种思想历程加以反思。詹姆逊把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平 方”,它所带来的是“辩证法的震撼”,它是任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标志,提醒我们 发现潜在的事物关联。辩证思维强调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揭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以 及当时盛行的反解释倾向存在的局限。因此,我们也就不再难以理解詹姆逊晦涩难懂的文 体风格了,因为詹姆逊的理论实践非常注重将文本置于特殊的历史情境中,从作品的矛盾 指向它的现实基础。他的作品总是“针对至少两位听众,他们可以宽泛的定义为学术听众” 回。因而,尽管詹姆逊的字句坚硬生涩,但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整体的理论体系出发,着 重于与其他理论的交锋和辩论,从中体察总体性的意义。 本文将主要涉及詹姆逊理论的三个领域,文学批评、文化批评和后现代论争。论文包 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詹姆逊总体性概念的理论渊源,以及文学批评中总体性思想;第 一部分,针对詹姆逊对后现代文化的总体分析,阐述其内窖的框架与思路;第三部分,结 合后现代转向的理论背景,对詹姆逊的理论路向与范式进行定位;在结语部分,简要地评 述总体性在詹姆逊理论中的地位、所呈现的理论态度和局限性。 。肖恩霍默: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3 页。 3 上海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二章历史、辩证法、总体性 詹姆逊的文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把历史性看作文学批评的绝对视域。 总体性的历史观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达到,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总体 性概念虽然出现的年代十分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大影 响的总体性思想则是从黑格尔开始的,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改造了黑格尔的体系,其 后又经过卢卡奇、阿尔都塞、萨特等人发展和补充,形成了德法文学批评里的不同流派。 詹姆逊极具包容性的文学批评方法正是从这诸多流派中吸收养料建立起来的,在他那里, 历史、辩证法和总体性是互为表里的。本章中简单描绘这些流派的不同的总体性观点以及 詹氏的评价与吸收。 2 1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 黑格尔是近代总体性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总体性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康德、 费希特以降割裂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的哲学理念。康德认为,人类理性只能把握现象世界, 而物自体世界是理性所不能达到的彼岸世界。人类只能理解有限世界,无限只能被信仰。 如此,便造成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科学与宗教的分离。黑格尔反对主体与客体对 立的直观二元论,力求在理性的基础上把握彼岸世界。对于康德和费希特,宗教和信仰始 终没有脱离开道德的范围,而在黑格尔看来,包括科学、逻辑、宗教、法律、政治、艺术 在内的所有主体活动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实体的展现。一旦这唯一的实体确定了,人类活 动的方方面面便都有了理性的依据。因此,黑格尔认为,实体即总体,这个唯一的实体就 是绝对精神。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里的各种现象都是绝对精神自身的外化,它们是最终复归 自身的中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便是精神向绝对精神发展的过程。主体、客体、主 体一客体都是总体的不同表现形式,主体一客体的关系是人类理性从低级向高级、不完善向 完善提升的形式。逻辑、法律、政治、艺术中的理性都是局部的总体( 绝对精神) ,现象 世界和本质世界的统合是在精神向绝对精神的升华里完成的。可见,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 首先是主一客体辩证法。主体一客体取代孤立的主体与客体,扬弃了主体与客体的重性, 把理性视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其次,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又内置着一种时间性,表现为“历 4 上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史辩证法”。理性的发展被事先安排了一条时间序列,这个时间序列的最高阶段就是绝对 精神,个人理性和时代精神是这一时间序列中的某个阶段,它们不断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着, 最终达到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的体系里,总体性思想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合一 的。首先,绝对精神是世界和历史的整体实在,融主体和客体于一身;其次,绝对精神是 思维的主体,又是思维的客体,现象界与历史是它显现自身的产物,在意识向自我意识的 回归中理解自身;最后,总体性思想提供了一条方法论进路一总体性的思维原则和方法。 在古典哲学道路上,康德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理性与行为实践的逻辑矛盾,他 的哲学以本体论与认识论分离为标志,在伦理领域内为物化的道德主体提供理性主义的行 为准则。黑格尔辩证法较康德前进了一步,不仅重新弥合了本体论与认识论,而且试图在 伦理范畴之外解决物化问题。然而,他的视野虽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仍然 没有超出精神生活的范围。事实上,黑格尔辩证法用观念的运动掩盖了现实的过程,变成 了概念与范畴的辩证法。绝对精神的历史基础其实是工业文明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转变。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上首次被赋予了主体的地位。绝对精神的历史基础就 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即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生产达到资本主义阶段,人与自然的关 系发生了历史性的颠倒,不再由自然条件决定生产,人的能动力罱掌握了生产活动,同时 也出现了物化现象。只是在黑格尔笔下,这一历史生成过程披裹上绝对观念的思辨外壳, 以历史决定论的形态出现。 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一直试图为现象与物自体的对立和物化现象提供理性 的出路,根本问题其实是人类对认识总体的渴望。然1 m 他们都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上,马克 思才真正触及到了现实生活。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强调要从 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生活出发,马克思发现,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才能解决总体认识的问 题,这是马克思总体性思想异常珍贵的思维原则。人类社会的时问序列不是意识的,而是 物质的,人类历史的真正基础是物质生产。社会历史的主体性存在是人类的生产实践,历 史的本质是人对有限自然的超越。物质生产的状况决定了历史发展,同时又是把握历史阶 段的内在尺度。因此,历史的核心不是抽象的精神生活,而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意义上近 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程利用新兴生产力、生产关系征服、改造自然的工业化生产以 及由此而来的“商品拜物教”。在资本社会中,个人既是劳动产品的生产者,又是劳动生 产的客体,他变成了劳动生产的工具、手段而非目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取消了 5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体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整体的社会生产不仅包括了人对物的改造,它还包括了人 们思维的改造( 意识形态的控制) 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生产( 社会权力的限制) 。同样是总 体性的思想体系,黑格尔的主符码是绝对精神,马克思的核心范畴则是生产方式。马克思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 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 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 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 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 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 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 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i i 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 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 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占之,意识形态的形 式。”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首先,理性对总体的渴望最终是要归结到人对社会整体的认 识;其次,人对社会整体的认识有赖于总体的人;再次,社会的整体性存在是一种历史性 的存在。这一历史性并非同质的、空虚的持续性时间,而是社会生成的时间性。历史的时 间性是生产实践的变革与进步即具有主体向度的创造性,它是社会时间,而非自然时 间。马克思认为,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之上,便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意识形式对自身 加以反映。这些意识形式都指向生产方式这一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它们不是真正的历史, 但可以成为打开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两相对照,黑格尔历史辩证法是一种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则不同,相反它是历史决定论的终结。不存在某种特定或本质的时间 序列,任何历史解释都是事后的分析,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把认识历史的尺度建立在生产 方式这一总体基础之上,从而批判虚假的历史意识。在方法论上,生产方式概念强调整体 性地把握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去颠倒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的倒立形式,使历史真理 明晰化。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3 2 - 3 3 页。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基本沿袭马克思的思路,他尤其强调总体性是作为方法论原则与总 体的人的思想,以此来反对实证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在方法论上,卢卡奇首先坚持从总体 到部分的认识路线,只有总体性方法才能揭示物化现象的真实奥秘,避免把资产阶级社会的 经济形式当作自然性的;其次,总体性原则同时也是历史性原则,之所以资产阶级社会的经 济形式不是自然而然、一成不变的,是因为它是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生成变化的,运用总体历 史的观点才能避免孤立地解释社会存在,揭示其起源、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再次,卢卡 奇的总体性原则是同主体性原则联系在一起的,辩证的认识现实才能实现马克思笔下总体的 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写到:“只有把真实不仅理解成 实质,而且也理解成主体,只有当主体( 意识、思维) 既是辩证过程的生产者又是其产 品,只有当结果是主体在一个自我创造的世界中运动( 它是这个世界的自觉形式) 以及只有 当世界以充分的客观性把自己加诸它,只有在那时,辩证法的问题,连同主体和客体、思维 和存在,自由和必然的对立废除,才能说已经得到了解决”。以上三点使卢卡奇独到地 发现,马克思总体性思想产生的两个条件:社会化生产和总体性思维的主体,后一点表明卢 卡奇的总体性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这两个条件便解释了“为什么只是在这个时候,既不早 也不晚,会出现某种概念,会有某种历史性发现? ” 在资本社会的早期,物化并没有渗透 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资产阶级的理论仍然能够说明整体的社会生活。到了资本土义社会 的成熟时期,物化一方面使人们无法理解当前的现实,另一方面使当前的现实自然化了。也 就是说,此时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只是局部的、有限的。 因此,只有在劳动被普遍商品化了以后人们才可以理解物化现象,取代资产阶级的历史土体 无产阶级才会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的商品化理论是无产阶级克服物化的前提条件,促 使人们把商品化作为一种存在的物化结构,“同在总体发展中具体表现出来的矛盾联系起来, 并认识到这些矛盾对于总体的发展的内在意义从而去瓦解这些结构,我们才能克服物化” 由于这个原因,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特别强调辩证法的革命性,他认为只有当理论( 阶级意 识) 采用总体性的方法时,它才能克服意识形态的局限。因为在这个物化的世界里,经济的 或社会的基础依照自己的逻辑发展起来了系统的观念,这些观念反映在艺术领域、文化领域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第2 0 4 页。 圆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j 文化理论( 精校版) ,北京人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9 4 页。 囝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导言第2 0 页。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乃至思想领域里都是不明晰的。 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家,卢卡奇自然而然要把总体性方法应用于文学评论之上。“卢卡奇 首先把形式作为一种含有丰富的辩证内容的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和整个美学( 从而也 是哲学) 领域,从而使文学批评一他偏爱的是1 9 世界的伟大现实主义传统成为总体 性的敞露的场所,成为一种有中心的结构的辨认。”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来源于实际生活, 形式是从具体内容中抽象出来的方式,文学正是以抽象的方式描述内容一作为总体的社 会生活的提炼。文学的抽象形式依赖于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内容的意义大于形式的 意义。社会生活的文学表达就是叙事,这是一种具体的讲述,又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这种 具体的但同时又是抽象的生成的功能,既不是抽象的哲学思辨,也不是具体的历史,而 是叙事;这里包含着卢卡奇毕生探索的核心。” 对卢卡奇来说,叙事不同于描写,前 者强调内容,后者强调技巧。叙事的内容是作者依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情节的取舍、 排序和组合,从而反映作者所体验的现实世界。作者叙事的整体结构是能否恰当表达主题 的方式,但它最终目的仍然是建立在具体生活体验下的历史感受。整体性的叙事结构就体 现为传统辩证法概念:总体大丁部分,总体对于局部具有无所不在的优越性;另一方面, 它包含了一种过程辩证法,即未来优于现在,现在的真理性在于未来。在现实与总体的关 联中,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整体,是不能成为直观思维的对象的,只有通 过辩证思维的方法和途径才能透过孤立的差别把握总体的本质。文学作品的价值恰在于作 者能否掌握辩证思维的原则安排叙事结构。情节大于细节,凶为情节的跌宕正表现了作者 对世界的透视与对未来的洞见。“这种叙事的特点首先在于它是一种象征的解决,一种符号 的革命,然而其中却包含着整个的认识论的内涵;这种距离化是两方马克思主义者的 历史特征,是他们从实际的现实斗争中脱离开来的结果。” 因此,卢卡奇特别重视那些成 功地以典型反映现实的作品,即在叙述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各种现象强调过程性的作品,可 是那些失败的作品是否就不具有任何价值了吗? 这样,卢卡奇就冒着某种历史决定论的风 险,是否存在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 如何去评价、解释文学家的历史意识? 卢卡奇的 总体性思想在强调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同时缺乏对这种内在联系的说明,其主要缺点“其实 在于他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并没有真正找到一种适当的方法,将艺术现象与经济、政治、 。张旭东:历史与叙事,载批评的踪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1 页。 张旭东:历史j i 叙事,载批评的踪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3 页。 张旭东:历史与叙事,载批评的踪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3 页。 8 上海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文化各方面的互动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 詹姆逊十分推崇卢卡奇的思想,他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说道:“卢卡奇的总 体论并不是说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而是说意识到某种社会体系的功能或者说目的。比 如说资本主义社会如果说理解了这个社会,那就会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解资本主义社会 中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以及资本主义对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追求。这是资本主义的两个基 本的特征,这样你便能做到将资本主义看成一个整体,这是通过理解其功能和目的而达到 的。” 一个观念、意识或知识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其能否从总体向度解释历史现象,那样 就必然要求人们在解释时追随马克思只有- i 1 科学的原则历史科学。文学和艺术的美 学价值就体现在透过现实表象恢复历史发展的原貌,在解释评论中必须时刻意识到“事件 是作为统一历史过程的一部分” 。对此,詹姆逊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失败的作 品也具有考量历史的价值。因为在詹姆逊看来,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具有两种理解的角 度。生产方式首先可被看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序列,它是对人类生产劳动中阶段抽象 主要的生产方式有:原始部落的生产方式、古代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 式,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阶段的社会形态,部落社会、封 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等,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方式又包含了两个方面,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于是,生产方式便可以被理解为特定社会形态的基础与上层建筑所组成的 一个共时系统。卢卡奇的历史主义侧重这种方法的历时性角度,反对马克思主义内部简单 地把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加生产关系划上等号,因为这样做便把资本主义限定在了经济领域, 也就无法认清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物化的总体特质。他认为社会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也受 到了商品拜物教的影响,上层建筑(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式) 无法全面地再现这种生产方式, 因而走向了黑格尔式的主观土义。卢卡奇的主要问题在丁缺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结 构的说明,也没有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加以解释。l 酊在 马克思那里,“有一个很微妙很难把握的关于原因的公式:经济是最终的决定冈素或原 因”,而卢卡奇恰恰忽视了此公式的微妙之处。问题就在于如何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果马克思仅仅是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解决的思路和答 案是什么? 如果不是一个决定另一个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具体互动方式究竟是怎样的昵? 。梁永安:重建总体性与杰姆逊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2 页。 圆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精校版) ,北京人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0 1 页。 国卢卡奇:j 力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第6 l 页。 曲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精校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6 1 - - 6 2 页。 9 上海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旦无法同答这两个问题,总体性思想便会沦为一个空壳。 2 3 阿尔都塞的总体性思想 阿尔都塞的结构总体性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所谓结构,即通过某种模 式用以理解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结构是一种在共时层面把对象观念化的 思维形式。结构概念保留了历史与现实经验之问的因果关系,但要求对阒果关系进行改造, 以结构因果律取代表现性凶果律。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研究提出的是一个新的问题式 ( p r o b l e m a t i q u e ) ,它拥有一个崭新的因果关系为基础。在他看来,卢卡奇的总体性是向 黑格尔式的表现因果律的倒退。所谓表现闪果律,是指从绘画、雕塑、文学作品乃至历史 现象中概括出一个抽象的描述或一系列抽象的术语,然后使用后者对前者加以讨论和分析。 表现因果律试图找出一个孤立的原因,不是从外部寻找,而是从内部寻找,宣称各种层次 的东西为一个隐蔽的单质的直观形式,从而把它们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单质的 总体,它可以是一个概念,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或观念。詹姆逊曾形象地描绘表现性因果关 系和结构性因果关系之间的区别,“在表现性冈果关系中,我们能够得到这样一幅图画, 其中的线条是平行的,这些线条代表的是不同的现象,似乎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并不是这 些线条自身有联结,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隐秘的本质把他们联结在一起,这也就是一种本 质论。他的因果关系因此也有了一幅图画,但这里不再是平行的线条,而是互有联系 的线条,就是一个结构,它并不表现内在本质,而是纯粹的相互关系,这也就是现代科学 的思维方式。”阿尔都塞提出,马克思主义新问题式与古典哲学的根本决裂在于从结构 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宣称某种人的本质出发的,任何以人本主义相关的抽象概念为中心的 理论都是意识形态的,只有坚持经济的最终决定性才是马克思的科学问题式。 在阿尔都塞看来,社会是由多个发展不均衡的、相对自治的、彼此联系的f x 域所构成 的,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社会本质。在这个无中心的总体中,奉行的是“多元决定论” ( o v e r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的逻辑,即每一个区域都决定着其他的区域,同时也被其他的区域 所决定。“在阿尔都塞的观念体系中,结构是个不在任何具体现象中展示和呈现的东西, 它只能是个不在场的无形存在。每一个存在于整体结构里的要素都具有建构的功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精校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7 4 页。 1 0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能,这就是说,文化、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等等都是生产结构的积极因素。”在结 构中,经济是一个核心的因素,影响着其他领域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经济领域决定了其 他领域,而是各个层次都以不同的速度同时发展着。在某一个时期内,艺术的发展速度可 能比经济的发展要快,在不平衡的各种事物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和间隙。“于是我们可以 说每层次都具有半自律性( s c m i a u t o n o m y ) ,也就是说每一层次都拥有我们必须尊重的某种 自律性。之所以叫作半自律性,就是因为这种特定的效果是与其他层次的效果相联系的, 但其中仍有一定距离。在现代艺术中,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文化与社会之间是距离而不是同 一;现在,各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各层次之问存在着间隙和距离这一事实,就影 响到每一层次。” 上层建筑就是这样一个领域,人们意识到相互之间的冲突,为此1 叮进行 斗争。这也就是说,阿尔都塞把上层建筑视为结构的某一层次,但并不是只有经济基础决 定了上层建筑的发展,其他层次也影响着结构,包括上层建筑自身的发展,一种具体的历 史现象、哲学理论、意识形态、文化等等都必须对自身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而不可能找 出某种单质的原冈。 阿尔堵塞的多元决定论的总体性观点可以概括为,一方面总体就是结构,另一方面结 构反映在人脑中就是问题式。他为马克思土义的总体性范畴保持统一性的同时,赋予各层 面的半自律性。詹姆逊这样评价阿尔都塞理论的新意:“主要在于他把基础结构和上层建筑 这一对立又置于思维这一封闭的领域,也就是上层建筑之中,如果真像我们前面所看到的 那样,不同的哲学思想不过是以一个特定的范式或模式为基础的有规律的变化的话,那么 重要的就不是每一种思想本身( 好比大上层建筑中的一种上层建筑) ,而是这个模式的认识 极限,这个模式于是成了思维的基础,成了理论实践的基础,成为思想史的基础结构。 阿尔都塞把这种实践的模式或观念的基础结构称为p r o b l e m a t i q u e 或问题结构。” 问题式必 然是根据在其接触范同内进行的思维活动,可以说它就是我们的思维给自己的各种认识问 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极限。这也就像我们思维与前代思维的不一样的情况中所看到的一堵“围 墙”,它决定了一代人的思想的那个模式或范式所固有的认识上限,一代人的意识会整个置 身于特定的问题式中,并且这个问题式的结构与历史情况是一致的。这样一来,历史变革 的问题在更大的程度上被认为是新的问题式突然取代了旧的问题式,而不是旧的发展成新 国梁永安:重建总体性与杰姆逊对话,p qj 1 1 人民f f 版社2 0 0 3 年版,第4 9 页。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土义与文化理论( 精校版) ,北京大学版社1 9 9 7 年版,第7 5 页。 国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1 2 、1 1 3 页。 上海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的。有了问题式的基础结构,意识不外乎应用它或研究它。在阿尔都塞之后,思想的历史 不仪仪是潮流问题,或者不同思想之间是否相似的问题了,而是对思想背后的客观的系统 进行相当严密的和有计划的研究。詹姆逊看到问题式思维确立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意 识形态的形式) 之间的有机联系,显然这归功于阿尔都塞构建的复杂的总体结构从总体上 把握对象的思想方法。 然而,按阿尔都塞所言,上层建筑、包括文化以及其他领域中就没有一个普遍性的因 素起作用了,詹姆逊认为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法律等要素之间必然有着某种主 体性的联系。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是什么样的测素使一个时代观念意识形成自己的“围 墙”。詹姆逊认为这是由于“结构主义有一种认识论上的困境,“即一方面承认在符号系 统本身之外有一种最基本的存在,但能否认识它,却只能依赖思维的结构和外部世 界的规律之间先天的和谐。”在詹姆逊眼里,阿尔都塞的根本缺陷,在于他只看到 了个体,而不能将个体作为主体对待,没有看到阶级意识的历史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 阿尔都塞的结构总体性缺乏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研究。 2 4 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 詹姆逊对卢卡奇与阿尔都塞的总体性思想的研究与马克思土义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曾有过著名的卢卡奇与布莱希特之争。马克思在自己的论述中曾明 确地把艺术定位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这一观点事实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 即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总体框架上研究美学问题。同时,由于依据对商品拜物教对意识 的影响作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创作已沦为一种异化劳动,艺术作品发挥着 维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功能。卢卡奇与布莱希特的美学争论( 关于这一争论,阿尔都塞倾 向布莱希特的观点) ,实质上是艺术作品如何能够具有政治指导性。“卢卡契一方从理论建 构者的立场建立了现实主义的框架,布莱希特一方则从创作者、行动者的角度拓展着现实主 义的图景。”圆卢卡奇和阿尔都塞的思想为这一争论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尽管詹姆逊并 没有对总体性范畴发表过系统的论述,但从散见的表述中可以得到,他的总体性范畴可视为 卢卡奇与阿尔都塞的综合。他的总体性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历史、生产方式与否定性。 首先,总体即是历史。从总体概念的适用性而言,卢卡奇和阿尔都塞是基本一致的,“他 。梁永安:重建总体性与杰姆逊对话,四川人民 l 版社2 0 0 3 年版,第5 2 、5 3 页。 窜杨少波: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论争,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 9 9 9 年0 0 期,第2 7 8 页。 1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们都把总体范畴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在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背后,预设了一条历史 线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但并非所有社会形态都具有总体性, 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此时社会历史才具有了总体性。因 而,卢卡奇的总体性着重历史的发展。阿尔都塞的结构总体性则认为,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具 有独特的总体结构,与卢卡奇相比,他更强调对社会历史的横向理解。詹姆逊的历史范畴结 合了这两种观点,它既是变化发展的又是具体存在的。历史范畴依赖于对生产方式的具体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即是从生产方式的更替与生产方式的内在结构中对历史加以说 明。 其次,生产方式具有总体性。詹姆逊的生产方式概念与传统用法有所不同,传统马克思 主义把生产方式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而在詹姆逊对 生产方式概念使用中则超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范围。首先,生产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尤其强调经济学意义的生产过程。其次, 不同生产方式的基础建立了不同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可以标注和指代特定的社会形态。再 次,因为生产方式决定了总的社会形态,所以生产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特定社会形态下各领域 之间的关系结构。尤其是在社会各领域普遍商业化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转变为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混合物,詹姆逊意识到生产方式是当下理解资本主义( 总体) 合适的切入点。 最后,生产方式作为一个概念又是意识的产物,是人们对总的社会结构的反映。在这种思路 里,总体既是一个概念。又是指具体存在的社会结构。它包含着由整个体系所构成的各个部 分,并在这个体系内产生相互作用。贝斯特曾赞扬詹姆逊总体性论点的合理性:“( 1 ) 事物在 性质上是关系的和系统的,( 2 ) 借以对这些关系实体加以理论化和理解的方法是存在的”圆。 第三,总体性具有否定性。无论是卢卡奇还是布莱希特,都认为意识具有否定和批判现 实的作用,此外,阿多诺的否定性理论对詹姆逊也有重要影响。在此,卢卡奇与阿尔都塞的 分歧在于阶级在历史发展中作用。前者强调阶级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认识,而后者则坚持阶级 改变现实的可能性。卢卡奇只强调了理论( 阶级意识) 与个人意识之间的同一,而忽视了它 们之间的差异,个人意识是否分有总体性的分析方法取决于个人所属的阶级。相反,阿尔都 塞认为,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内,不可能有一个主体性存在,无 张康之:历史的总体与结构的总体,载北京社会科学,1 9 9 5 年0 3 期,第6 9 页。 贝斯特:詹姆逊,总体性与后结构主义批判。载后现代主义詹姆逊批判,道格拉斯凯尔纳编, 梅松纳犬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3 3 3 - 3 6 8 页。 1 3 卜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是黑格尔那无所不包的绝对观念抑或人本主义的人的概念。真正改变历史的是具体的现实 条件,包括生产方式的发展程度以及随即而来的新问题式。詹姆逊吸收了这两种观点,他认 为构成社会“总体”的总是一套阶级关系相互对抗的阶级关系,资产阶级社会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