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注:偾军:溃败的军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A. 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经艰险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多后才来到太祖身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二、(201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童心说(明)李贽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皆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选自明清文选,有删改)注:见:通“现”。矮人何辩: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选:指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辞不能达 达:畅达。B.诗何必古选 古:古老。C.目之为经矣 目:称。D.因病发药 因:根据。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属于丧失童心后造成的恶果的一项是( )。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道理不行,闻见不立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当时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B.作者指出,后天得来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而壅塞童心。C.作者通过“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对比,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个性和情感的残酷压制。D.作者甚至直接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流露出对个性解放、自由发展的强烈呼唤和追求。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3)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注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馈,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馈送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节选自北齐书袁聿修传)注:戢:收敛,收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 逮:及,到。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报告。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许:称赞。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间:嫌隙,不满。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在官廉谨”的一组是( )。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馈 常呼聿修为清郎 愿得此心,不贻厚责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士族,九岁时即被州里征召为主簿。他性格深沉而有见识,与人无争,深争尚书崔休的赏识。B.袁聿修任信州刺史时,深受百姓爱戴。离任后,信州百姓请求为他立碑,并托人撰写碑文来记述他的功德。C.赵彦深免职后复出,对袁聿修深怀感激,他官复要职虽无愧于自身才干,但也有赖于袁聿修的引荐。D.袁聿修途经兖州,拜访旧友邢邵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他所赠的白。邢邵起初不悦,后来终于领会了袁聿修的一番苦心。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2)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南游记游西湖记孙嘉淦登万松岭而望西湖,一片空明,千峰紫翠,楼台烟雨,绮丽清幽。向观图画,恐西湖不如画,今乃知画不足以尽西湖也。过松岭,渡长桥,至南屏。南屏之山,怪石攒列,下有古寺,所谓“南屏晚钟”也。北曰雷峰,有塔高而色紫,所谓“雷峰夕照”也。西曰苏堤,从南抵北,作六桥以通舟,植梅柳于其上,所谓“苏堤春晓”。堤西有园亭,引湖水为沼以畜鱼,所谓“花港观鱼”也。堤东有洲,旁有三塔,影入湖中,所谓“三潭印月”也。潭北有亭翼然水面者,湖心亭也。亭北突起而韶秀者,孤山也。山有紫垣者,行宫也。其东直抵杭城者,白堤也。苏堤纵而白堤横,孤山介两堤之间焉。其西有岳武穆庙,庙西有坟。坟南亭台,临湖结构,朱栏碧槛,与绿水红莲相掩映,所谓“曲院风荷”也。由岳坟而西,道出北高峰下,路旁皆山,苍松翠柏,蔽岫连云。林中徐步,忽见清溪,白石磷磷,落花沈涧,鸟语如簧,心中恍惚,冀有所遇。沿山深入,见一村落,酒帘树间,茶棚竹下。路西有坊,题曰“飞来峰”。过坊而西,乃见奇峰特峙,流水环周,洞在山腹,桥当洞口,度桥入洞,岩壑空幻,石骨玲珑,乳泉滴沥,积而成池。洞顶怪石,如古树倒垂,云霞横出,孔空贯串,八达四通,或巨或细,或暗或明。出洞西行,溪边岩下,石皆奇秀,卓立林间者,往往与松竹争长。山侧有放生池,池上有冷泉亭。高峰插天,修篁蔽日,流泉清池,环亭左右,盛夏正午,冷落深秋,亭北有寺,匾曰:“云林”,未暇入也。过寺而西,小园别墅,布置佳胜,纵目流览,忘其路之远近。幽林密箐,曲折其中。有时仰望,不见天日。心中惊疑,不知误入何境。欲一借问,而深山无人。林间企望,见一僧度岭而去,因亦至其岭上。天风南来,微闻鼓乐之声。寻声觅路,忽见一片瓦砾,屋坏墙存,土焦石黑。路闻人语云:“天竺新遭回禄。”见此,乃悟身在天竺峰也。当是时,日将暮,予见天竺寺既已烧残,又四围幽壑深林,不类人境,惧其为虎豹之窟穴,因返。复至飞来峰下,寻前所见村落而歇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观图画,恐西湖不如画 向:从前。B.引湖水为沼以畜鱼 畜:畜养。C.林间企望,见一僧度岭而去 度:考虑。D.又四围幽壑深林,不类人境 类:像。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描写西湖美景的一组是( )。千峰紫翠,楼台烟雨 画不足以尽西湖 旁有三塔,影入湖中 朱栏碧槛,与绿水红莲相掩映 白石磷磷,落花沈涧,鸟语如簧 纵目流览,忘其路之远近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上万松岭看西湖,只见山峰翠绿,许多楼台都处于烟雨中,这是一个美比图画的西湖,这是作者始料未及的。B.作者以南屏为中心,以他目力所及,依次写了“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苏堤春晓”“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胜景。C.作者沿山不断深入,山里峰奇竹密,景色幽深,等到登上天竺峰时,已经黄昏时分,由于担心安全,只好返回。D.本文语言清新,描写生动,描绘出了西湖“绮丽清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西曰苏堤,从南抵北,作六桥以通舟,植梅柳于其上,所谓“苏堤春晓”。(2)过寺而西,小园别墅,布置佳胜,纵目流览,忘其路之远近。(3)复至飞来峰下,寻前所见村落而歇焉。五、阅读下文,完成14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B.禄秩优厚 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D.事觉自死 觉:败露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愚者多财生其过 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4.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用斜线(/)断句: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2)翻译: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二)一、1.D 解析:D项,“趣”,读“c”,副词,是“急速,赶快”的意思。“趣降”,赶快投降。2.B 解析:扣住题目“艺高人胆大”的要求选择,其中项不属于,是贼人对他的评价,表现他视死如归,至死不屈。3.B 解析:“元帅朱文逊战死”是在陈友谅率师攻城过程中,而非攻破城后。4.参考答案:(1)贼兵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到城墙垛口上去。(2)遇上了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了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解析:(1)翻译的重点词语:“得”,能够;“以”,用;“乘”,趁着;“缘”,沿着,顺着;“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又称“女墙”。(2)翻译的重点词语:“弃”,被抛到;“浮”,漂浮,“浮断木”是“浮以断木”;“实”,种子,果实;“哺”,哺育,喂养。参考译文:花云,是怀远人。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至正十三年他提着宝剑到临濠拜见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命令他率军打仗攻城,所到之处都是攻无不克。太祖打算攻下滁州,带领几名骑兵在前行走,花云也跟随着。途中突然遇上了好几千个贼兵,花云护卫着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人的阵地。贼兵大惊叫道:“这个黑将军太勇猛了,不可正对他的锋芒。”大军来到,于是攻下了滁州。太祖带军队渡长江,花云一马当先。已经攻下了太平后,花云凭借着他的忠诚和勇猛在太祖身边做了随身护卫。升任总管,领兵征战镇江、丹阳、丹徒、金坛,都攻取了下来。经过马驮沙时,遇到数百名凶悍的强盗拦路挑战。花云连着三天三夜边打边行军,将强盗全部擒杀。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院判。花云奉命赶赴宁国,军队陷入山泽中达八天之久,众多群盗结伙阻拦。花云手持长矛,呐喊着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身没有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带领水军前来攻城。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成阵势迎战,朱文逊战死了。贼兵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到城墙垛口上去。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绑他的绳子全被挣断了,花云跳起来,夺下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你们不是我主上的对手,为什么不快点投降!”贼兵大怒,打碎了他的头,又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花云依然大骂贼兵,到死他的骂声还十分雄壮,死时年龄只有三十九岁。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修建了忠臣祠堂来祭祀他。在战斗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告了家庙,拉着三岁的孩子,哭着对家里人说:“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定会死,我要守着道义也不会一个人活在世上,但又不可使花氏家族没有了后人,你们一定要好好把他抚养大啊。”花云被俘死后,他的妻子郜氏也投水而死。侍儿孙氏埋葬了她,抱着花云的孩子离开,在路上被人劫掠到了九江。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等嘱托渔民代养这个孩子。等到汉兵战败,孙氏又偷走孩子,逃走过了长江。等到汉军兵败以后,孙氏又悄悄地带着孩子渡江逃跑,遇上了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经历了一年到了太祖那里,孙氏抱着孩子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下眼泪,把孩子放在他的膝上,说:“(这是)将军的后代啊。”太祖赐孩子名字叫炜。他的五世孙向世宗请求,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修立祠堂祭奠。二、1.B 解析:解释为“推崇”。2.C 解析:是讲童心失去的原因,是说如果保有童心将会达到的效果。3.B 解析:“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错误,作者并没有说不读书,只是强调要像圣人那样,纵使多读书,也能守护童心,不使之失去。4.参考答案:(1)不像那些书生,反会因为比别人多读书识理而壅塞了自己的童心。(2)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它们被假人埋没而不在后世全部显现的,难道还少吗?(3)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作文之本呢?解析:(1)关键词:若,障;(2)关键词:然则,虽,岂;(3)关键词有“一言”,“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为定语后置句。参考译文: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会突然失去呢?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而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的闻见和理性的道理一旦进入心灵,童心就失去了。久而久之,知道的道理、闻见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从而,童心便失去了。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来遮盖掩饰,这样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人的闻见、道理,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可是,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关键在于,圣人们不读书时,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纵使多读书,他们也能守护童心,不使之失去。不像那些书生,反会因为比别人多读书识理而壅塞了自己的童心。童心一旦壅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无法明白畅达。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话也听不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童心已失,而后天得到的闻见道理却入主心灵的缘故。既然以闻见道理为本心,那么所说的话也就是闻见、道理的重复,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哪怕他说得特别精彩,跟我又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其肯定信以为真;跟假人谈假文章,其必然大加赞赏。这可真是无所不假,便无所不喜呀!全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它们被假人埋没而不在后世全部显现的,难道还少吗?原因何在?因为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道理就不会盛行,闻见就不会立足,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六经、论语、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不然的话,就是那些不切实际的门徒、糊涂弟子,追忆老师的言语,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的。后代的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而奉若经典。他们又哪里晓得,这其间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言论呢!即使真是出自圣人之口,也是有的放矢,不过就一时一事,随机应答,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不切实际的门徒罢了。对症下药,不拘一格,怎么就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呢!显而易见,六经、论语、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是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呜呼!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作文之本呢?三、1.B 解析:报:回复,复函。2.D 解析:要抓住“在官廉谨”这一特点进行判断。第句说当时因为他在本乡任职,都很荣耀。与“廉谨”无关。第句说得到当时名士的称赞,与“廉谨”无关。第句说他重视老交情,在老友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依然看望老朋友。与“廉谨”无关。第句说他任职十年不曾受一点贿赂。表明廉谨。第句是借别人之口说明他“廉谨”。第句是他退时的话,表现了“廉谨”。3.D 解析:“邢邵起初不悦”不合文意。 4.(1)已是盛夏时分,袁聿修担心百姓们劳累辛苦,时时为他们停下马,随手端起一杯酒,示意领受他们的好意,辞别道谢并让他们回去。(关键词:酌,还)(2)今天拜访您,和平日不同,瓜田李下,古人一向慎重,人言可畏,就像是防御水患。(关键词:仰过,防川)参考译文: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他)是北魏中书令魏翻的儿子。九岁时,被州府征召为主簿。(他)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赏识。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担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很荣耀。他为政清简,不多说话但州内治理得很好,从州内长史以下官吏,直到鳏寡孤幼,人人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廷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州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出当地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朝廷对袁聿修了解的程度。到他任满要回到京城时,老百姓拦路送别成了风气,追赶着送别的人挤满了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依依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已是盛夏时分,袁聿修担心百姓们劳累辛苦,时时为他们停下马,随手端起一杯茶酒,示意领受他们的好意,辞别道谢并让他们回去。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集绸布数百匹,委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撰写碑文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赵彦深后来遭到淘汰,被停职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家门口都长满了杂草,但袁聿修还按老交情,经常到赵彦深家探问。赵彦深后来得到重用,仍然感念甚深,虽然他无愧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能够获得要职,也与袁聿修的推举引荐有关。袁聿修官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他的才干声望所致。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诸郎中大都不免于相互送礼,但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同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拜访您,与平日不同,瓜田李下,古人一向十分慎重,人言可畏,就像是防御水患。希望您体会这种心情,不要产生重大失职责任。”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致意,我没有什么疑虑了。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四、1.C 解析:C项,度:越过。2.A 解析:都是间接描写西湖之美的。3.B 解析:B项,并非“以他目力所及”,而是“按作者的游踪”。4.(1)西面叫苏堤,从南到北,建造了六座桥来通船,在堤上种了梅树、柳树,这就是所说的“苏堤春晓”。(关键词:抵,作,植,所谓)(2)绕过寺朝西走,小园别墅,布置得很好,向远望着,忘记了路的远近。(关键词:过,流,览)(3)再到飞来峰下,找到方才所见的村庄才歇息。(关键词:复,寻,歇)参考译文:登上万松岭,望向西湖,那里一片空明,千峰紫翠,许多楼台都处于烟雨之中,美丽清雅。从前看了图画,恐怕西湖比不上画,现在才知道画不及西湖。越过万松岭,过长桥,到了南屏。南屏的山,怪石聚列着,下面有一座古寺,这就是所说的“南屏晚钟”。北面叫雷峰,有紫色的高塔,这就是所说的“雷峰夕照”。西面叫苏堤,从南到北,建造了六座桥来通船,在堤上种了梅树、柳树,这就是所说的“苏堤春晓”。堤西面有亭,引了湖水做池来养鱼,这就是所说的“花港观鱼”。堤东面不远有陆地,旁边有三座塔,影子倒映在湖中,这就是所说的“三潭印月”。潭北面有亭子像翅膀一样立在水上,是湖心亭。亭北面突起的秀美之物,是孤山。山上的紫墙是行宫。那东面直达杭州城的是白堤。苏堤是纵向的,白堤是横向的,孤山在两堤中间。孤山西面有岳武穆庙,庙西面有岳坟。坟南有亭台,是临着湖建造的,红的栏杆,绿的窗槛,和绿水红莲相映照着,这就是所说的“曲院风荷”。从岳坟向西,从北峰出来往下走,路边都是山,青翠的松柏,遮着山连着云。在林中慢慢地走着,忽然看见清清的溪水,白石清晰可见。落花沉到水中,鸟语像笙簧发出的声音似的,我心中恍恍惚惚,希望能遇到一些东西。沿着山深入,看见一个村庄,酒旗在树间,茶棚在竹下。路西有个牌坊,上面题着“飞来峰”。过了坊朝西走,就看见耸立的奇特的山峰,流水在四周环绕着,洞在山的中心,桥在洞口处。过了桥进洞,岩壑临空奇幻,石头的纹络清晰明了,钟乳石上的泉水滴沥着,积成池潭。洞顶的怪石,像古树倒挂下来,云霞横出,孔洞贯串着,四通八达,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出洞朝西走,溪边岩石下面,石头都奇怪秀美,那些高立在树木中间的,往往和松竹争着生长。山边有放生池,池上有冷泉亭。高峰直插入天,长竹遮着阳光,周围有流动的泉水、清澈的池水。环顾亭的左右,虽然是盛夏的正午,却阴凉得如同到了深秋。亭北面有寺,匾额上题着“云林寺”,没有时间进去。绕过寺朝西走,小园别墅,布置得很好,向远望着,忘记了路的远近。幽深的树林中,密密的竹子曲曲折折地分布着。有时抬头望望,看不见天日。心里惊疑,不知道错走到了什么地方。想要问一声,可是深山里没有人。在林间张望,见一个和尚越过山岭而去,因此也走到岭上。风从南面吹来,微微听到鼓乐的声音。顺着声音找路,忽然看见一片瓦砾场,屋坏了墙还在,泥焦了石已黑。路上有人对我说:“天竺最近遭到了火灾。”看见了这个,才知道已身在天竺峰了。这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我看见天竺寺已经烧掉,加上四周幽壑深林,不像人间的景象,恐怕它是虎豹的巢穴,因此返回。再到飞来峰下,找到方才所见的村庄才歇息。五、1.A 解析:A项中的“博”根据句意应解释为“博取”或“博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海绵城市土石方工程承包施工及雨水收集合同
- 2025版清单检查项在旅游业中的服务质量监管合同
- 2025年消防电梯采购及消防系统安装合同
- 2025版酒店大堂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物品租赁合同严格禁止转让授权
- 2025年度高端技术人才聘用合同范本
- 贵州省兴仁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产品售后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土建施工合同范本
-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警示案例
- 2025届吉林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DBJ-T13-483-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标准
- 支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家庭指南 资讯、建议和资源 -促进中小学学生(K-12)家庭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身心健康
- 加气站气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手册2024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卧式振动电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消防工程深化设计管理体系及保障措施方案
-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 手术室常用药品管理
- 福建省南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沈阳理工大学《物理化学Z》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