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是南宋初年的名臣,也是现在为人们所熟知和敬重的南 宋抗金英雄。他们的故事从南宋时期开始流传,经过时代的变更,故事的原貌和 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明清时期,韩梁故事从历史故事发展为具有鲜明抗金主旨 的英雄传奇故事, 在清后期又出现女性救国故事的倾向。 从泼皮韩五到咸安郡王, 从风尘侠妓到抗金女将,韩世忠、梁红玉这两位历史人物经过文学作品的演绎, 已经转化为艺术典型。尤其是梁红玉,渐渐成为韩梁故事的中心人物,成为后世 景仰的民族女英雄。在这个过程中,时代因素、民间艺人和文人学者对韩梁故事 的传播和接受起着巨大的影响, 他们是如何影响韩梁故事的定型以及人物形象固 定,本文将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章主要梳理明清小说和戏曲传播中的韩梁故事, 可以看到韩梁故事的传 播主要集中在明中后期以及明末清初。同时,明代和清代的韩梁故事在主旨和人 物形象上都存在差异。 第二章分析韩梁故事的传播特征和变异现象, 这种变异主要表现在故事特征 和人物形象方面。明代传播的韩梁故事以历史故事的形态流传,讲述了韩梁二人 一生的发迹变泰。清代的韩梁故事具有鲜明的反侵略政治色彩,以抗金英雄的传 奇故事流传于世。在传播过程中韩世忠的负面品行逐渐被淡化,他的优秀品质得 到凸显。 梁红玉形象在明代偏重女性的阴柔美, 清代则更着重表现她的阳刚之美。 第三章探讨时代因素和不同人群对韩梁故事的接受对故事的影响, 以文人群 体、民间普通群众以及妇女的接受为代表。文人在接受过程中将梁氏奉为道德偶 像,红颜知己,对韩梁二人的建功立业和功成身退羡慕不已。民间则对韩梁二人 由英雄崇拜到神化。梁红玉在晚清成为女性的精神偶像和楷模。 第四章揭示韩梁故事在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融入的多重思想文化内涵, 本章 将主要论及忠孝主题,抗敌御辱内涵,士不遇情结和隐逸思想,以及女侠、战争 阴影下的女性独立意识等。 关键词:明清时期 韩梁故事 小说戏曲 传播与接受 iv abstract the couple of hanshizhong and lianghongyu, southern song dynastys famous ministers, is now well known and respected by the pepoles, because they are heros of anti-jin wars. their story began to spread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s time changes, the content of the story has chang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n and liang story changed into anti-jin legend from history story .and in the late of qing, womens stories appeared tendency of save motherland stories. han form popi became xianan duke, liang from prostitute became an-ti jin hero. han and liang these two historical figures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the typical art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n paricular, liang gradually became the central figure of the story of han and liang, a national heoine admired by generations. in this process, the time, folk artists and writers and scholars had a huge impact on han and liang story. how they affect the story of han and liangs character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nication and acceptance . chapter one is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hanliangs story in the novel in classical chinese, popular novels and the sprea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story of han liang on th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and the variation .the variation is reflected in two areas:the character and the feature .in ming dynasty, the story is about the couple from poverty to riches and its widespread by form of historical story . in qing dynasty is about anti-aggression , its spread by legend.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hanshizhongs negative behavior is gradually weakened, and his qualities are highlighted. the image of lianghongyu in the story is with more feminine features in ming dynasty, but in qing dynasty the beauty of masculinity is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factors and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to accept the story of the han liangs story, the key members of the group are scholars, civil ordinary people and women. chapter four reveals the story integrate mor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o the story, during the process of spread and acceptance .the main idea of this chapter is about patriotism, v unsuccessful people with talent, the seclusion thoughts, warrior spirit and the awareness of womens independence. . key words: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n liangs story fiction and dram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 ,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前 言 韩世忠是南宋初期名高望重的将军,他出身行伍,去世后被追封为蕲王,谥 忠武。韩世忠有妻妾四人,其中蕲王夫人梁氏在正史和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载。后 世文人根据正史,野史笔记以及民间流传的韩世忠及夫人梁红玉故事加以创作, 在明代中后期形成了独立的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本文将以韩世忠、梁红玉二人同 时为主人公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为方便起见,本文中将简称韩世忠梁红玉故事为 韩梁故事。 韩梁故事从南宋时期开始流传,经过时代的变更,故事的原貌和内涵已经发 生了变化。明清时期,韩梁故事从历史人物故事发展到具有鲜明主旨的抗金英雄 故事,在后期又出现女性救国、反侵略故事的倾向。从泼皮韩五到咸安郡王,从 风尘女子到抗金女将,韩世忠、梁红玉两位历史人物经过文学的再创作,历史上 真实存在的人物已经转化为文学形象。尤其是梁红玉,渐渐成为韩梁故事中主导 人物, 完成了由慧眼识人的侠妓到后世敬仰的民族女英雄的蜕变。 在这个过程中, 民间和文人学者对韩梁故事的接受和再创作有巨大的影响。 他们是如何影响韩梁 故事的定型和人物形象固定,本文将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目前学界涉及韩梁故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篇论文:澳门大学的邓骏捷、梁 燕洪的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源流考略 ,文章力在对历代韩梁故事进行综合研 究,分析故事的生成和形态演变,兼及韩梁二人的文学形象。此外,还有几篇集中 于对梁氏籍贯生平和姓名的考证: 宋志红的博士论文 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 对 韩家军的情况、韩世忠的家庭与后人情况、体貌与性格以及其人际关系方面进行 了史实考究,并对其中涉及韩梁二人抗金事的诗词进行了分析解读。夏星南咸 安韩氏宗谱概述介绍韩世忠及其家族 一文,主要概述了韩氏宗谱源流、韩 氏由来及蕃衍迁居情况、关于韩氏的“世传” 、关于韩世忠子孙后代的情况、关 于韩世忠及夫人以及其后代墓地之记载的情况。李贵治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夫人 梁红玉事略 一文,简述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并肩抗金,战斗二十年之久的感 邓骏捷、梁燕洪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源流考略 , 明清小说研究2007 年第 3 期,总第 35 期。 宋志红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 ,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 年。 夏星南咸安韩氏宗谱概述介绍韩世忠及其家族 , 杭州大学学报1986 年第 4 期)。 李贵治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事略 , 延安大学学报1985 年第 4 期。 2 人事迹,后人尊称梁红玉为我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但梁氏之名红玉并不见 于史籍。陆朝宏梁红玉怎样击鼓战金兵 ,作者通过考证史志记述和民间流 传中的梁红玉故事,认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应该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兵。钟士和的 梁红玉籍贯考 一文则对韩世忠夫人梁红玉的籍贯作了调查考证,即据神道 碑关于梁红玉籍贯的记载与淮安地方志书的记载是一致的, 所以作者认定梁红玉 是淮安人氏。同时文章指出神道碑中只有梁氏,并未提到梁氏的名字。张一民的 梁红玉籍贯考订者辨 ,文章对考订梁氏籍贯的学者进行了梳理,认为钱谦 益是考订梁氏籍贯的第一人。综观学界对韩梁故事的研究现状,多从历史角度对 人物、事迹进行考证,在文学研究方面较少,对其文学价值关注不足。 综上所述,本文将以明清时期韩梁故事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为研究对象,对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领域传播的韩梁故事进行梳理, 并对韩梁故事在传播中的变异 进行归纳,探讨明清时期不同群体的接受情况对故事的发展演变的影响。韩梁故 事具有多重内涵,并在传播中不断建构新的内容,故本文还将对韩梁故事所反映 的文化内涵进行综合探讨。除前言外,正文共分四章,具体地探讨韩梁故事的传 播与接受的一些问题。 陆朝宏梁红玉怎样击鼓战金兵 , ( 中国地方志2008 年第 10 期。 钟士和梁红玉籍贯考 , 贵州社会科学 ,1988 年第 10 期,总第 70 期。 张一民梁红玉籍贯考订者辨 , 史实探源 ,2007 年第 3 期。 3 第一章 明清叙事文学中韩梁故事的传播概述 韩梁故事从南宋时期开始在野史笔记中流传,在明后期借助戏曲的形式传 播,逐渐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进入清代,韩梁故事整合在岳 飞故事系统中,主要借助小说的形式传播。韩梁故事在明后期、明末清初、及晚 清三个时段传播最为深广。此外,在明清两代,韩梁二人及其故事的核心情节时 常在同时期的小说戏曲作品中出现, 韩梁故事通过这种间接传播方式扩大了传播 范围。 在本章中, 笔者将对明清时期含有韩梁故事的小说戏曲作品进行简略分析, 对韩梁故事的传播文本做一个总的概述。 第一节 明清文言小说中韩梁故事的记载 据笔者所知,明代较为完整的记有韩梁故事的文言笔记有梅鼎祚的青泥莲 花记 ,冯梦龙的情史以及邹之麟的女侠传 。清代文言小说只有清末女性 贾茗所辑录的女聊斋志异 。在内容上,明清文言小说中的韩梁故事都是摘录 宋史或选取南宋笔记鹤林玉露所记内容。稍有不同的是有的收录者在篇尾加 入自己对故事的评论,有的则在序言中加入收录初衷的说明。这些评论或说明主 要涉及梁氏的品行,对梁氏的忠诚侠义和出淤泥而不染大加赞赏。 韩梁故事最早出现在南宋罗大经的笔记鹤林玉露 ,此书的丙编卷二蕲 王夫人篇记载了韩世忠与夫人梁氏的爱情故事和梁氏参奏韩世忠失机纵敌事 迹。笔记详细地叙述了韩梁的爱情故事,对于他们由相遇到结为夫妇的经过有较 完整的故事情节,尤其是韩世忠和梁夫人的相遇,显得荒诞奇幻。全篇如下: “韩蕲王之夫人, 京口娼也。 尝五更入府伺侯贺朔, 忽于庙柱下见一虎蹲卧, 鼻息齁齁然,惊骇亟走出,不敢言。已而入至者众,往复视之,乃一卒也。因蹴 之起,问其姓名,为韩世忠。心异之,密告其母,谓此卒定非凡人。乃邀至其家, 具酒食,至夜尽欢,深相结纳,资以金帛,约为夫妇。蕲王后立殊功,为中兴名 将,遂封两国夫人。蕲王尝邀兀术于黄天荡,几成擒矣,一夕凿河遁去。夫人奏 疏,言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其明智英伟如此。 ” 明代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 (卷三 记忠)有韩蕲王夫人 ,前部分为韩 梁爱情故事,后部分选取宋史所记录的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勤王和黄天荡抗金事 南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王瑞来点校,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266 页。 4 迹,末尾附着作者托名“女史氏”的评论。评论称赞梁氏虽为娼妓之流,却出淤 泥而不染,她身先士卒投身抗金战斗,又大义责亲,有着一颗忠君之心,是令人 敬重的巾帼英雄。摘取内容如下: 韩世忠授鄜延路副总管,屯淮阳,苗傅、刘正彦反部,兵赴行在。时世忠妻 梁氏及子亮为傅所质,朱朦非绐傅,白太后遣慰世忠,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 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梁氏疾驱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世忠讨正彦及 追傅诛之。兀术将入侵,以世忠为制置使,守镇江。金兵至,世忠已先屯焦山。 大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尽归所掠。假道不听,相持黄天 荡者四十八日,兀术穷蹙,祈请甚哀,潜凿渠三十里,绝江遁去。 女史氏曰:妇终于其所事而忠矣,况倡乎!即终事且难于国,又何以死焉? 夫忠及于倡,其世亦良,可悲矣!梁夫人不难于识蕲王,尔亲执桴鼓以作士气, 而疏夫失机以章军志,所谓劲烈,不贰心之臣岂复得辱以巾帼哉!则又何论于倡 也! 冯梦龙情史 (卷四 情侠类梁夫人) ,故事内容是韩世忠、梁红玉的爱 情故事,余文为冯氏的评论: “梁夫人不为娼,则不遇蕲王。不遇蕲王,则终身 一娼而已。夫闺阁之幽姿,临之以父母,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拘之以礼法, 婿之贤不肖,盲以听焉。不幸失身为娼,乃不能择一佳婿自豪,而随风为沾泥之 絮,岂不惜哉! ” 冯梦龙推举梁氏为情侠,他对比闺阁女子的婚姻境况,认为娼 妓的身份客观上使梁夫人获得了自主选择夫婿的权力。 冯梦龙对梁氏的从良很赞 赏,肯定了她不愿陷身泥淖、不甘堕落的精神。 邹之麟编选女侠传记录女中豪杰的故事,此书按女侠的类型分豪侠,义 侠,节侠,任侠,游侠,剑侠六部分。每部分都有开篇的序言,说明将这些女侠 进行分类的标准。梁夫人列入豪侠篇,同列的还有漂母,张耳妻,齐姜,文君等 人的故事。 在豪侠篇序言中有文王渭水畔识姜子牙的故事, 暗含梁氏慧眼识英雄。 邹之麟编选的 女侠传 “偏重表现故事的 社会特征 而不是 情爱特征 。 ” 【1】 因此在收录这些女性故事的时候要凸显的是她们聪明才智和优秀品德, 并不局限 于她们的爱情生活。 清末贾茗的女聊斋志异转录梁夫人 ,故事内容转引宋史,引述韩世 明 梅鼎祚纂辑,陆林校译 青泥莲花记 ,黄山书社 1998 年版 第 71 页。 明 冯梦龙情史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 年版 卷四 第 119 页。 5 忠、梁红玉二人诛杀苗傅、刘正彦二人叛乱和黄天荡大战内容,但还加入“世忠 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夫人梁亲织薄为屋” 。收录者贾茗是清末的一名 女性,她选取了韩梁故事中的两件关乎国家危亡的大事,一次是政治危机,一次 是边疆危机。 两次都是夫妇二人力挽狂澜, 体现了韩梁夫妻一心为国的英雄气概。 韩世忠披草为衣,梁夫人织草为屋,这可以说是艰难的军旅生活的集中体现。其 他文言小说没有对这段故事的记载,后世通俗文学也少有涉及,这应该是收录者 的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 诗经有无衣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 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残酷战争生活并不能磨灭人们保家卫国的斗志, 披草莱,织草为屋,表现了这位巾帼英雄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段故 事让人们看到了韩世忠夫妇坚强的意志和同甘共苦的深情。 明清文言小说中的韩梁故事由于融入了宋史内容而篇幅加长, 情节也逐渐丰 富起来,为后世韩梁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情节和创作手法。此外,韩世忠是南 宋初年有名的武将,因此在南宋的野史笔记中有很多围绕韩世忠事迹的记载。这 些记载中有关于他本人的故事,还有一些是关于韩世忠妻妾及韩家军的记载。在 内容上有些是韩世忠本人为官做人的风范:如“韩世忠轻薄儒士” (出自鸡肋 编 ) , “韩郡王冷泉亭助人” (出自夷坚志 ) 。有些是记载韩世忠妻妾的事迹: 如迎娶蕲国夫人周氏事 (出自 挥塵三录 ) ; 茅夫人吕小小事 (出自 挥塵余话 ) 等。 此外, 笔记中还有关于韩世忠部下和韩家军的轶事, 如关于韩家军的随军 “背 嵬”的来历(出自云麓漫钞卷七) 。 “王权夜浮金山”故事(出自淸波杂记 ) 等等。 这些内容记载在明清的小说戏曲中都穿插于韩梁故事中成为韩梁故事中的 辅助故事。 在文言小说中,韩世忠、梁红玉的爱情故事已经比较完整,其他故事则还停 留在陈述史实的阶段。在这几篇文言小说中,人物形象渐渐丰满起来,尤其是梁 红玉,她有一双识人的慧眼,是一个勇敢的追求自己爱情的侠妓。而韩世忠夫妇 忠君爱国的精神,以及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的温情,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文言小说自身的文体特点,它的传播范围局限在文人圈内。韩梁故事最终的 广泛传播是依靠白话小说和戏曲来实现的。 程俊英撰, 诗经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98 页。 6 第二节 韩梁故事在明代戏曲和白话小说中的传播 戏曲是韩梁故事传播的重要方式。 韩梁故事的篇幅从短到长, 内容由简到繁, 在这个过程戏曲的作用举足轻重。 明中后期的戏曲创作出现了完整演绎韩梁故事 的作品,由此,韩、梁二人一生的事迹形成了完整的有机故事整体。明代伴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戏曲传奇逐渐走向成熟,戏曲传播的广泛性促进了韩梁故事的 传播。 元杂剧中没有关于韩梁故事的独立剧目。杂剧宋大将岳飞精忠中有韩世 忠斥责秦桧情节, 但韩世忠在剧作中只是作为穿插的配角, 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 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明代李梅实原著、冯梦龙改订的精忠旗传奇,此剧第二 十二折世忠诘奸写韩世忠岳飞下狱,当面斥责秦桧,后辞官归隐,纵酒西湖。 明代中后期,张四维的双烈记和陈与郊的麒麟罽是最完整的把韩、 梁一生事迹都搬演出来的两部剧作。 这两部剧作的出现使得韩梁故事最终完成蜕 变。 双烈记以“英武韩公,贤哉梁国”为主旨,是一部以搬演韩世忠、梁红 玉生平事迹为主题的历史剧作。剧作民间色彩浓郁,包含了韩梁的爱情故事;韩 世忠平方腊故事;韩梁平苗、刘叛乱故事;黄天荡抗金兵故事;韩梁携手退隐西 湖。故事从韩梁二人贫贱之时写起,以韩世忠封王富贵余生作结。剧作增设梁母 和其子韩彦直两个次主要人物,增加了很多故事情节。梁母的介入使韩梁二人的 爱情更加跌宕起伏,故事更富有张力。 双烈记的作者是个下层文人,生平不 详。小说梼杌闲评卷 16 有“尽忠点了本双烈记 ,乃韩蕲王与梁夫人的故 事。 ” 梼杌闲评产生于明末清初时期,这说明双烈记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 的影响。 双烈记使韩梁故事的情节和内涵大大丰富起来,加入了忠孝节义等 儒家思想内容,同时,又充满了民间生趣,剧中塑造了韩、梁夫忠妻贤的人物形 象。 双烈记影响深远,本文将在下一章着重分析。 麒麟罽改编自双烈记 ,是陈与郊的詅痴符四剧作之一。这四部 剧作有 “勘破一生樱桃梦, 姻缘两世鹦鹉洲。 为国忘家麒麟罽, 仗义全贞灵宝刀。 ” 【2】之说,由此可以看到陈与郊创作此剧的主旨。剧作起名麒麟罽源于剧中 主人公的爱情故事:韩世忠为兵士之时卧在有麒麟图案的罽(地毯)之上,显为 虎形,被时为妓女的梁红玉看到,她以麒麟扇坠为信物,二人定下终身。剧中有 7 韩世忠擒方腊,平苗刘,破金兵等故事。其中, “剧中方腊事叙在宋高宗南渡后, 沿袭双烈记史实错误。又插入明代海瑞事。 ” 为了体现韩世忠为国为民的忠 臣形象,剧中有“辕门斩子”故事情节,将梁红玉改名扈红玉,虚构了梁氏大家 闺秀的身份,又增加了韩世忠与吕小小的故事。剧作对故事情节的删改和增加, 赏雪西湖等文人化活动,使剧作在风格中显现出文人化倾向。此外,剧中写韩世 忠大义灭亲的,不尽女色,都是为了突出韩世忠一心报国的崇高道德境界。 据笔者见闻所及, 明清两代在白话小说中都没有出现单部的独立以韩梁故事 为题材的小说。明代白话小说中的韩梁故事比较少见,冯梦龙编辑的话本小说集 警世通言 中有涉及韩梁故事的小说。 话本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 警世通言 第三十一卷)的入话是韩梁故事,全文如下: “东邻昨夜报吴姬, 一曲琵琶荡容思。 不是妇人偏可近, 从来世上少男儿。 ” 这四句诗是夸奖妇人的。自古道:“有志妇人,胜如男子。”且如妇人中,只有 娼流最贱,其中出色的尽多。有一个梁夫人,能于尘埃中识拔韩世忠。世忠自卒 伍起为大将,与金兀术四太子相持于江上,梁夫人脱眷洱犒军,亲自执杆擂鼓助 阵,大败主人。后世忠封蕲王,退居西湖,与梁夫人偕老百年。 故事篇幅很短,但在这则故事中,包含了韩梁相遇,梁夫人桴鼓抗金兵,脱 眷洱犒军以及退隐西湖的事迹。相比文言小说,在内容上已经出现了韩梁二人晚 年退居西湖的故事。 崔待诏生死冤家 ( 警世通言第八卷)内容多有涉及咸安郡王和郡王夫 人, 崔待诏生死冤家的底本是宋话本碾玉观音 ,话本中郡王可以确定是韩 世忠,不过郡王夫人到底是不是梁红玉,无从考证。此篇中韩世忠暴躁,凶横, 是个拿起刀就要杀人的王侯。 以上是明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传播的韩梁故事, 此时戏曲作品中韩梁故事的 完整性和娱乐性已经生成。韩梁故事满足了明末文人猎奇、述异的心理,韩世忠 夫妇的浪漫爱情和忠君爱国思想成为故事主要表现的内涵, 韩世忠的忠臣贤臣形 象深入人心,梁红玉的侠妓和贤内助形象也已经很光彩夺目。韩梁故事在白话小 说中的传播还很薄弱,人物形象也不鲜明,还在草创阶段,但歌颂梁氏夫人的思 想倾向已经比较显著。 转引自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卷二第 162 页。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年版,第三十一卷 第 472 页。 8 第三节 韩梁故事在清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的传播 清代韩梁故事的传播非常明显的受到时代思潮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在清初反 清复明的政治呼唤和感时伤怀的时代风气感召下,士人大多好谈宋事,借助对宋 金事的描写表达抗清的心态。作家们热衷征引、叙写抗金将士的故事,因此韩梁 故事主要以抗金故事的性质在清初传播。但是由于禁毁活动,韩梁故事的传播受 到了严重的阻碍,显得较为零散,都是某部分内容片段性的流传,使韩梁故事的 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晚清时期,社会动荡,外敌入侵,韩梁故事再次成为人们 反侵略的精神武器,尤其是梁红玉这位抗金女英雄,人们为她身上崇高的民族气 节所感染,启迪着民族精神的觉醒。 清代小说中以韩梁故事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仍然不多, 但韩梁故事的传播并没 有中断,而是被整合到其他故事中借助小说来传播。或者由某部小说的主人公提 到韩世忠、梁红玉,使其成为小说主人公比附的对象,从而间接扩大了韩梁故事 的传播范围。 明末清初丁耀亢所作的续金瓶梅的第 54 回有完整的韩梁故事,此回题 目为“韩世忠伏兵走兀术,梁夫人击鼓战金山” , 讲述韩梁相遇及韩梁抗金生涯 中的黄天荡大战内容,此回标举二人的侠义和忠心。作者赞扬梁红玉是英雄和侠 妇,丁耀亢十分推崇韩世忠,认为他“料敌如神” , “行兵有法” , “如天神一般” 。 丁耀亢评价岳飞是“纯孝纯忠,全德的男子” ,但依然认为韩世忠是南渡四大 将张、韩、刘、岳中, “只有韩将军更是人才整齐,胆勇出众。 ” 在此回,大战黄天荡内容在说岳全传第 44 回亦有全篇展示,此段内容 除个别字句有不同,谋篇布局结构,回目中所引两首诗等余文全同。明代白话小 说文本中不见如此具体的关于黄天荡大战的描写, 不知是否与说书艺人的演绎有 关,本文不在此多加探讨。 说岳全传穿插了比较多的韩梁故事,这是韩梁故事渐渐脱离普通历史故 事,成为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抗金民族英雄故事。 说岳中的韩梁故事主要集 中在:第 17 回“梁夫人炮炸两狼关” ,第 44 回“韩世忠大战黄天荡,梁夫人击 鼓战金山” ,第 63 回“梁夫人怒斥秦桧陷害岳飞,结义岳夫人” 。第 64 回中“寻 清 丁耀亢,陆合、星月校点, 续金瓶梅 ,卷十,齐鲁书社,1988 年版 第 54 回。 清 丁耀亢,陆合、星月校点, 续金瓶梅 ,卷十二,齐鲁书社,1988 年版 第 62 回。 同本页注释。 9 墓地安葬银瓶小姐” ,小说中梁夫人的形象十分突出。韩梁故事在小说中的传播 主要就是借助这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韩梁故事虽然是被整合入岳飞故事,不 过仍有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增设了人物和情节, 促进了韩梁故事的发展。 韩世忠、 梁红玉夫妇二人抗击金兵,拥有了两个得力的助手:大公子韩尚德,二公子韩彦 直。这两位都是少年英雄大公子韩尚德幼年就跟随父母镇守边关,奋勇无比;二 公子韩彦直事迹更加传奇,他与岳云结义,枪挑金国王子粘罕,在抗金的战场上 他们和父母一起全力作战。两位公子的设置,大大充盈了韩家军的阵势。英雄之 间更注重情谊,民间熟悉的结义行为成为故事主人公相遇相交的主要方式。如梁 红玉与岳夫人李氏、柴娘娘结为异姓姐妹,韩彦直与岳云结为兄弟等等。 清代的小说中,一些小说主人公把韩梁二人作为比附对象,这种对韩梁故事 婚姻,黄天荡抗金的既定接受,使得韩梁故事成为一种典故。小说主人公们往往 借韩梁故事抒发情怀,表达了对韩梁二人夫荣妻贵的完美婚姻的羡慕,以及对梁 氏取得的功绩的赞叹,这些都间接的促进了韩梁故事的传播。如:清代小说姑 妄言卷三第三回,妓女钱贵感慨自身命运叹道, “蓦想梁国夫人后从良,嫁着 韩王好” ,对韩梁的婚姻很是羡慕。卷四第四回,她的情人钟生自叹“适蕲王, 梁妃显达,千载称扬” 。清末狭邪小说花月痕第十回,妓女采秋自叹:“淮阴 国士,异日功名自在蕲王之上。荏苒弱女子,无从可比梁夫人。 ”书中的采秋身 为妓女,她羡慕梁夫人功绩,同时也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无力。 此外,还有的是借韩梁二人其人其事评价衡量小说中的人和事。如女仙外 史第二十回有“韩蕲王智信仁勇严,略亚于武穆,独能全令名于昏主之朝,是 所优耳。 ” 花月痕第一回,作者奉劝那些留恋勾栏之人道“他们有几个梁夫人 能识蕲王?”在小说中无论是作为比附对象还是作为品藻标尺,经常出现在文学 作品中客观上都使韩梁故事没有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韩梁故事在清代戏曲中的传播远远没有明代繁盛,这与清代的禁毁政策有 关。 清代禁演宋金之事, 乾隆年间是禁毁政策较为严苛的时期, 很多作家的剧作, 小说,诗文集都遭到禁毁。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十一月禁毁戏曲时指出“至 南宋与金朝关涉词曲,外间剧本往往有扮演过当以致失实者,流传久远,无识之 徒或转以剧本为真,殊有关系,亦当一体饬查。 ” 高宗实录卷一一一八, 清实录第 22 册,中华书局 1986 年,第 939 页。 10 在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源流考略 【3】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明末阮大铖之 女阮丽珍的梦虎缘是搬演韩梁邂逅遇合之事,惜今不存,无从稽考。 ”虽然无 法断定梦虎缘究竟是否为韩梁故事,但是清末郭则沄的红楼真梦二十一 回中曾有这样的片段,点出说书艺人对韩梁故事的创作。 “女先儿上来请点书, 宝钗向来不喜听书的, 探春点了 梦虎姻缘 是宋朝梁红玉的故事少时, 说到梁红玉桴鼓助战, 那女先儿口齿伶俐, 把那鼓声、 战声, 以及黄天荡的水声, 都形容出来。 ”川剧中亦有黑虎缘 ,二者题目类似,应该可为其佐证。 清代的戏剧创作主要选取韩世忠、梁红玉人生某个时期的生活为创作题材。 清中叶的作品可见的作品只有杨潮观的杂剧翠微亭卸甲闲游 。之后,韩梁故 事多在地方戏曲中传播。地方戏中的韩梁故事多受小说说岳全传影响,或干 脆就是根据说岳改编而成。 杨潮观的杂剧翠微亭卸甲闲游(一折,吟风阁杂剧之一)。这折短剧 以韩梁二人晚年退隐闲居的事迹为题材, 剪取韩世忠和梁红在翠微亭上饮酒的场 景,探讨英雄末路的归宿问题,旨在劝士人及早脱身不要留恋名利和富贵。 地方戏曲中有很多关于韩梁故事的剧目,京剧剧目有梁红玉 ,又名擂 鼓战金山 、 黄天荡或玉玲珑 ,根据说岳全传第四十三回“送客将军 双结义,赠囊和尚泄天机”及第四十四回“梁夫人击鼓战金山,金兀术败走黄天 荡”主要情节改编演出。 “河北梆子有玉玲珑 ,川剧有黑虎缘 ,滇剧有梁 红玉 ,都是演韩、梁遇合事;京剧,川剧有战金山 ,汉剧有黄天荡 ,徽 剧有娘子军 ,越剧有双烈记夸夫都是搬演韩、梁抗金事。 ” 这些剧目 以演绎韩梁相遇故事或抗金斗争为主要内容,故事主人公以梁红玉为主, 清代小说戏曲传播中的韩梁故事借抗金故事形成反清复明的主题, 并成为韩 梁故事传播主题的主导,韩梁故事的其他故事情节被淡化或退出传播。在清后期 以及近代的一些剧目中甚至以梁红玉一个人为主角, 表现她在抗金斗争中表现出 来的民族大义和军事能力,韩梁故事开始出现女性救国故事的倾向。这种倾向使 韩梁故事在抗战时期成为独立的女性救国故事, 并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当代的韩 梁故事传播。 转引自郭英德 明清传奇综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卷二 第 81 页。 11 第二章 明清时期韩梁故事传播中的变异现象 韩梁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故事文本发生变异,韩梁故事出现泛化现象,而 且故事中的许多讹误和虚构内容逐渐合理化。在清代,韩梁故事在传播中被整合 入岳飞故事系统传播。明清时期,韩梁故事的性质发生改变,明代韩梁故事主要 还是一般的历史故事,清代则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意图。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二人 的事迹由史实故事发展为英雄传奇故事,在清末又渐渐出现女性救国故事的倾 向。韩世忠、梁红玉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发生变异,韩世忠的负面故事逐步被忽 视,甚至不再流传,与此同时,韩性格中的好色,好利,凶暴,嗜酒等丑恶品行 逐渐被剥离,优秀品质得到凸显。梁红玉在民间传说和文人夸饰的双重塑造下, 在清代的文学作品中其形象尤为突出, 她身上的女性阴柔美与阳刚美在明清两代 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 第一节 韩梁故事的文本变异 一 韩梁故事传播中的细节化和泛化现象 一 韩梁故事传播中的细节化和泛化现象 宋史有韩世忠传,但拘束于笔墨,史书中一向只是粗陈梗概。而且,在 史书中关于梁氏的信息少之又少,即使提到也只是作为蕲王夫人捎带提及。史书 中细节的缺失又为通俗文学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在传播中,通俗文学,尤其是通俗小说介入到韩梁故事的传播中后,增加了 很多细节上的刻画和情节铺设,加强了生动性和可信度。而且,不断的细节化, 描述语言越来越多,分量越来越重。如宋史黄天荡大战中,关于梁氏的记载 不过“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 ”寥寥数语而已。在续金瓶梅第五 十四回,对梁夫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活动都有描述: “看梁夫人披袍贯甲,窄袖 弓靴,布置了守中军的兵将,把号旗用了游绳使铁环系住,看金兵往那里渡江就 往那里扯起。”写梁夫人如何在江上指挥军队“到了二更,梁夫人踏着云梯,领 一家将管着扯号旗。他把纤腰一纵,莲步轻钩,早已到桅杆绝顶,离江面二十余 丈。看着金营人马如蚂蚁相似,那营里动静,如在足下。江面不过十余里,被一 个梁夫人看作手中地理图一般。 ” 史书中并没有说梁红玉如何击鼓,但是在小说中,小说家大书特书,而且添 加了作者的想象和推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梁红玉击鼓的竭尽全力,也表现的 12 淋漓尽致“见了得胜,那战鼓越发咚咚不绝,险不使坏了细腰玉软风流臂,喜透 了香汗春融窈窕心。 ”此段在说岳全传中,除个别字句有改动外,故事情节 的铺设和发展完全相同。但是, 说岳全传中增加了韩世忠夫妇的大公子、二 公子,即韩尚德与韩彦直二人。梁氏在谋划计谋的时候,说道“如今我二人分开 军政,将军可同孩儿等专领游兵,分调各营,四面截杀:妾身管领中军水营,安 排守御,以防冲突。 ”此处在续金瓶梅中为“如今我两人分开军政,将军管 领兵截杀,妾管司中军旗鼓。金人多诈,怕他一面攻战,一面过江,叫我两下遮 挡不来。如今只以守江为主,将军管领游兵守护北岸,妾管领军中营水兵,守着 中军。 ”虽只是几字之差,却大大丰富了故事内容,细节越加越多,故事也更加 地曲折生动,故事的发展由此可见是一个动态的累积过程。更重要的是,作为历 史题材的史实故事,细节的出现增加了故事表面的可信度。 在民间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泛化现象,韩梁故事吸附了一些其他故事。我国古 代有很多抓阄定生死的故事:某朝代,奸臣甲在皇帝面前诬陷忠臣乙,欲置之于 死地。皇帝不知所措。奸臣趁皇帝犹豫之机,提出以“生死抓阄”决定甲的命运, 后乙吞阄得生。这个故事在韩梁故事中也出现:韩世忠死里逃生的故事,岳飞被 害后,宋高宗要午门立斩韩世忠。事情传出后众大臣求情改抓阄决定生死,秦桧 欲害死韩世忠,将决定生死的蜡丸全部改为“死”字。韩世忠在李纲和梁氏的智 谋下,吞下蜡丸,韩世忠死里逃生。 韩梁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 韩梁的独特个性渐渐被泛化, 突出了豪气与侠义。 如,梁红玉她一出场就已经是一个女帅。她马背上与兀术斗智斗勇,大骂番贼。 情绪是“大怒” ,动作是话罢“抡起手中刀就砍” 。以至于最后为岳飞辨冤,斥责 秦桧的也是由梁红玉出马,韩世忠的事迹被梁红玉“吸附” 。不仅如此,由于梁 氏的身世并没有确切的史书依据,她的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在江苏有关于梁红 玉祠来由故事。 故事的前半部分如下, 讲述了梁氏的身世和遭遇。 故事大概如下: 传说, 梁红玉家境贫寒, 母亲生下她不久就得病死了。 父亲是一个落第秀才, 给一个大户人家看空宅为生。梁红玉很小就很懂事,深受梁父的爱国情操影响。 父亲病亡,东家胡员外将她收留,充作丫环。小红玉被派去侍奉家祠中的老尼姑 静真。老尼姑对聪明伶俐的红玉十分疼爱,闲暇时,常教她读书习武。梁红玉长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陕西卷 ,中国 isbn 中心 2001 年版,第 112-113 页。 13 大后胡家少爷打起了她的坏主意, 梁红玉失手将胡少爷致残。 胡员外告发到官府, 梁红玉被卖到京口的春香楼为妓。梁红玉到了春香楼后,由于她性情刚烈,容貌 又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加之她卖艺不卖身,富贾官宦求而不得,于是名声日 隆,成为京口名妓。梁红玉苦于无处安身,只能栖身青楼。但她内心十分苦闷, 常常希望自己能寻到终身知己,飞出樊笼。 在这则故事中,梁氏如何进入妓院有了缘由,她是如何具有的军事才能也找 到了依据。这个故事很明显加入了很多不一定属于梁红玉的事迹,春香楼可以是 任何一家妓院的名字,很多有悲惨遭际的良家女子,沦落风尘后很多都卖艺不卖 身。可以说,故事是把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具体化到梁红玉身上,加以衬托梁氏 的优秀品质。 二 韩梁故事被整合入其他故事系统中传播 二 韩梁故事被整合入其他故事系统中传播 清代韩梁故事的独立发展出现中断,以韩梁故事为主体的作品很少,韩梁故 事主要被整合到岳飞故事中流传。岳飞故事的传播范围很广,韩梁故事被整合到 岳飞故事中加以传播,客观上也扩大了韩梁故事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过也影 响到了韩梁故事的内部结构。 明代以后, 岳飞故事迅速发展,渐渐将南渡诸将故事都吸纳到岳飞故事之中。 韩梁故事由此被整合到岳飞故事中传播, 由于韩梁二人都不再作为主要人物来 表现,因此在故事情节和形态上都有一定的变化。 说岳全传以岳飞为中心讲 述岳家军的故事。为了突出岳飞形象,和其他演义型小说类似,小说中将很多韩 世忠的功绩移植到岳飞身上。平定苗、刘的叛乱是韩世忠一生中的最重要的功绩 之一,也是韩梁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发生在黄天荡大战之前, 说岳中改在 黄天荡之后,同时对情节进行了改写:苗傅,刘正彦两人杀害王渊,又写假诏书, 想传位太子,又想杀害岳飞。尚书仆射朱胜非派看穿二人诡计,暗中派遣家丁送 信通知岳飞救驾,岳飞派牛皋、 吉青到润州联络韩世忠要求合力勤王,又到临安假 意投靠苗、刘,最终韩世忠、朱胜非里应外合将苗、刘二人诛灭。 改写后完全抛开了梁红玉的作用, 取而代之的是牛皋、 吉青的斡旋; 把苗傅, 刘正彦两人对韩世忠勤王的忧虑和惧怕改为对岳飞的加害;把朱胜非向苗、刘献 计赐封、放归梁红玉改为通报岳飞;这样一改,性质全变,使本是韩梁二人为主 角的勤王大事转变为岳飞运筹千里的奇谋。 并且韩梁二人的其他事迹也是围绕着 14 岳家军,甚至梁红玉还与岳夫人结为异姓姊妹,在岳家遭难后更是处处为岳夫人 帮忙谋算,帮助银瓶小姐安葬等等。韩梁二人的后代也与岳飞后代相处甚好,如 亲兄弟一般。 韩梁故事在清代弹词小说轘龙镜中也有所铺演,韩梁夫妇二人作为当朝 大臣在弹词中出现, 同时, 有可以看作人物发展的一条线索。 新刻轘龙镜合集 , 一名崔如玉后集韩廷美全传 ,为鸾凤图续集,共十七集。弹词讲述康王 妃龙珠,易装男子,名韩雄,被误认为是韩世忠失落之子韩廷美。高宗移都临安 府,韩世忠夫妇护驾同往。后韩世忠夫妇为金兵困于朱仙镇,亲子韩廷美前往营 救,世忠夫妇与亲生子团圆。与此书故事相同的,目前只见潮州歌轘龙镜韩廷 美 ,疑为根据弹词改编。 在梁红玉助夫勤王的故事单元中,梁氏与儿子韩亮母子作为人质困于苗傅、 刘正彦手中,朱胜非向苗、刘献计赐封并放归梁红玉。梁红玉离开后直奔秀州, 请求韩世忠疾速勤王。史书中没有韩亮的记载,有考证认为此子既是韩彦直。在 双烈记中也认为这个孩子就是韩彦直,但是为何不直接记为彦直而记为亮, 不得而知。当时韩亮已经有官阶为保义郎,是梁氏所生。不过此后史籍中就再没 有韩亮之名。 神道碑及宋史韩世忠传,记载韩世忠有四个儿子,即彦直、 彦朴、彦质、彦古, 4没有韩亮。而韩廷美是谁?是如何失落的,会不会就是韩 亮,这些都无从知晓。 第二节 韩梁故事传播类型的变异 一 双烈记与明代韩梁历史故事特征 一 双烈记与明代韩梁历史故事特征 韩梁故事在明中后期是韩梁故事的发展成熟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两部传奇剧 作双烈记和麒麟罽是最完整,并且专门以韩梁故事为创作主题的文学作 品。这两部剧作的出现奠定了韩梁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情节,其中麒麟罽 又是根据双烈记改编创作,故下文将只以双烈记为例,探讨明代韩梁故 事的基本内容和故事特征。 明代戏曲中的韩世忠梁红玉故事可以说是韩梁二人的舞台生平传记。 “双 烈”剧作以韩梁二人的身份变化为中心演绎韩梁生平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流 动的,是二人的一生的不同时期。故事地点从家里到朝堂,到战场,也是一个不 谭正璧、谭寻编著, 弹词叙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320-322 页。 15 断更换的场景。韩世忠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功高位重的朝廷大将,最后又卸甲归 田。梁红玉由一个风尘女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