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 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 姓名: 姓名:冯啸天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钱宗范教授 专业: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 方向:方向: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 年级: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雍正朝虽然只有短短十三年的时间,却在清代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其间推行的一 系列改革整顿措施,对“康乾盛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 对考察中国封建制度的自救能力及其局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一个时期的历史离不开对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考察,作为雍正年间的“模 范督臣”和雍正新政在地方上忠实的执行者,田文镜与雍正年间的改革整顿息息相关,田 文镜在地方上推行的改革就是雍正新政的一个缩影,因此要了解雍正朝政治、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状况,离不开对田文镜在地方上的治理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在肯定雍正新政在 清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今天,对田文镜本人也应该作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田文镜(16621732),汉军正蓝旗人,清代雍正年间著名的“模范督臣”之一。田 文镜于康熙年间以监生入仕,历任县丞、知县、知州等地方官,后转任吏部、刑部郎官, 迁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等职,在康熙朝一直默默无闻。雍正帝继位以后,他先后担任 山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河南山东总督等职,历仕山西、河南、 山东三省,但其主要治迹在河南。 田文镜生前身后的遭遇十分特殊,在康熙朝一直默默无闻,到了雍正朝却飞黄腾达, 被雍正帝褒扬为公忠体国、实心任事的“模范督抚”,恩宠有加,可是到了乾隆朝又被指 责为“苛责搜求”的“酷吏”;在其生前即为举朝所怨,众议沸腾,论奏者指不胜屈,去 世以后更是屡遭非议、否定和贬抑。其实田文镜的遭遇是和人们对雍正改革的认识息息相 关的,故此本文从历史史实出发,力图在雍正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对田文镜做出尽可能公 允的评价。 本文包含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从各式各样对田文镜的评价引出对田文镜进行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文 主要的研究思路和当前关于田文镜的研究现状。 论文主体部分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康雍易元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局面,铺设田文镜主要政治活动的社会 舞台。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田文镜的政治活动。由修治黄河而落实的“仕民一体当差”措施, ii 引起了绅衿士人们的不满,才出现生员“罢考”事件;大力清查亏空、整顿吏治,又引起 科甲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爆发“田、李互参”案;因为在历次政治斗争中都得到了雍正 帝的支持,所以田文镜更加实心任事,忠实推行“耗羡归公”和“摊丁入亩”等改革政策, 河南、山东等地成了当时全国推行“雍正新政”最卖力、效果最明显的省份,田文镜本人 也被树立为“模范督抚” 。田文镜无限忠君,为迎合皇帝而大搞“祥瑞” ,甚至不惜匿灾不 报,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田文镜在雍正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他来观察雍正帝的用人原 则和打击科甲、整饬吏治的策略,以及田文镜式的行政作风对当时官场风气的影响。 第四部分着重评价田文镜的政绩、性格,了解一些关于他的生活和著述方面的情况, 并通过一些对他的评价来反观评价者的立场和行政风格。 结语部分是在详细的考察了田文镜的主观作为和其所起到的客观作用以后,对田文镜 本人所作的尽量客观的整体性的评价。本文认为,田文镜在政治上惟知忠于皇帝,不党不 群,实心任事,行事雷厉风行,措施刚猛峻急,其性情严肃刚强,不徇私情,不畏人言, 坚持照章办事,认真而不苟且。但其才能仅长于对新政的推行,并没有十分高明的政治见 解和突出的政治才干,是一个忠君、能干的封建官僚,但对其政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应该 肯定的。 另外,在对田文镜进行评议的同时,本文还以田文镜为视角对雍正新政在地方上的推 行状况进行了考察,也对雍正年间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雍正年间 田文镜 模范督抚 评议 雍正新政 iii evaluation on tian wenjing: a well-known model official during yongzheng ruling years evaluation on tian wenjing: a well-known model official during yongzheng ruling years namename: feng xiaotian tutortutor: professor qian zongfan majormajor: china ancient history gradegrade: 2005 research orientationresearch orient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abstract abstract despite it last only thirteen years, the yongzheng period (1725-1736) had its own position in qing dynasty. it contributed to later development of “kangxi & qianlong prosperity” by launching a series of reforming measures to rectify its ruling.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chinas feudal system of self-inspection capabilities and its limitations by studying this period of time, furthermore, the study of most representative figures in this period can not be isolated from its historical contexts. as a model official who loyally carried out the emperors reforming measures in the local areas, tian wenjing provides us a vivid epitome to study the officials political life and their achievements in this period of time. tian wanjing (1662-1732), a member of zhenlanqi in han army, was one of the well-known model officials during the yongzheng period. tian began his political life as a supervisor of health and then was promoted to local magistrate, provincial official and senior state official. during the ruling years of former emperor, kangxi,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 did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 he was successively appointed as the buzhengshi (ie, the state governor) in shanxi and henan, circuit inspector in henan, state governor in henan and shandong. he mainly worked in shanxi, henan and shangdong provinces but his major achievement was gained in henan. tians political life was quite different during the ruling years by the three emperors. as a common official during kangxi ruling, tian did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 however, he was prompted to important positions and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del officials during yongzheng ruling. emperor yongzheng thought highly of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 and his loyalty to the empire. but in qianlong ruling, he was criticized as one of cruelest officials who endeavored to pursue his political iv goals without actually improving local peoples life. his political life has aroused much debate. before his death, tian was criticized and impeached by his political enemies. after his death, his achievement was reproached, denied and depreciated. in fact, tians twisted experience and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his achievemen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yongzhens reforming work.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of yongzhengs reforming years, attempts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his achievement.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sections: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s. introduc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case of tian by introducing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his achievement. it also includes some research ideas and current research concerning tians case. body includes four sections: part one mainly introduces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during the changing years between kangxi and yongzheng ruling, which paved way s to a close look at the political stage set around tian. part two includes discussion of tians political activities. beginning with his measures to guard against yellow rivers flood, it extends to his policy enforcing gentry and local residents to serve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caused widespread discontent among gentries who refused to participate into examination. tian made every effort to check local financial deficits and rectify officialdom, which, in turn, caused tian and lee,another official, to criticize each other before the emperor. fortunately, tian survived during these political struggles because of strong support from emperor yongzheng, which made tian loyally implement yongzhengs reforming measures concerning consumption of envy to the public or sharing the small-acre in henan province. in order to show his absolute loyalty to emperor yongzheng, he focused on some superstition activities which created a false picture of good harvest during yongzheng ruling. he even kept the flood confidential and so many local residents became homeless. part three analyzes tians role and function in yongzhengs reforming work. by studying tians case, it takes a close look at yongzhengs principles of official appointment and associated strategies to attack the leading scholars and rectify officialdom. it also discusses tians influence on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part four takes a comprehensive look on tians political achievement and personality which involves some of his private life and personal writing. it also traced back to the attitudes and official styles set by those who attempted to v appraise or criticize tian. conclusions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ians political life based on his achievement and associated influences. this article holds the view that tian, serious and firm, performed his duty honestly and loyally, carefully handled official affairs without involving personal feeling. in other words, tian, serious but not too cruel, was good at rectifying officialdom. instead of being an famous politician with strong political belief, tian acts as a typical official within the feudal system who loyally performed his duty for the empire. apart fro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n tians political life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his achievemen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local social contexts where yongzhengs reforming work was implemented and further explores some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yongzheng ruling years. key words:key words: yongzheng ruling years, tian wenjing, model official, evaluation, yongzheng reforming work 声明声明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 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 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 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引言 (一)田文镜的生平及生前身后的各种评价(一)田文镜的生平及生前身后的各种评价 田文镜, 字抑光, 汉军正蓝旗人, 祖居奉天广宁 (今辽宁省北镇县) 。 生于康熙元年 (1662 年) ,卒于雍正十年(1732 年) ,清代雍正年间著名的“模范三督抚”之一。 田文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以监生入仕,初任福建长乐县县丞。三十一年(1692 年)迁山西宁乡县知县,此后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才升任直隶易州知州。翌年 (1706 年)才内迁为吏部员外郎。至此,田文镜已经历任州县官二十余年,积累了相当丰 富的基层行政工作经验,而其本人此时也已经四十五岁,步入了中年。随后又留职中央十 六年:四十八年(1709 年)任刑部郎中,五十一年(1712 年)为监察御史,五十五年(1716 年) ,巡视长芦盐政,五十六年(1717 年)擢升为内阁侍读学士,康熙皇帝辞世的时候,田 文镜已经是六十一岁,所任不过是州县官、郎官而已。 雍正皇帝的即位为田文镜带来了升迁契机。 雍正元年 (1723 年) , 田文镜奉命祭告华山, 由于敢于揭告山西巡抚德音匿灾不报而被任命为山西布政使,这是其仕宦生涯的一次重要 转折,此后扶摇直上,仕途一帆风顺。雍正二年(1724 年)正月调河南布政使,八月署河 南巡抚,十二月实授。雍正五年(1727 年)七月特授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并由正蓝 旗抬入正黄旗。六年(1728 年)五月又加授为河南山东总督。十年(1732 年)底,病卒于 河南任所。雍正帝特命设立专祠祭祀,并准入豫省贤良祠,谥端肃。 田文镜在生前身后都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 主张肯定和褒扬的主要是雍正帝,雍正帝对田文镜是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在其在世 的时候即屡加擢升重用、恩宠优渥,在密折、上谕中也多次赞扬。比如在四年(1726 年) 的上谕中盛赞道: “ (田文镜)及为巡抚后,三年以来,整饬河工,堤岸坚固,河汛安澜, 年岁丰稔,绅衿畏法,正己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己,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中之 第一” 1,六年(1728 年)加封为河南山东总督时又褒奖其“忠诚体国,公正廉明。豫省境 内吏畏民怀,称为乐土” 2,十年(1732 年)田文镜去世时,雍正帝对他的盖棺定论是: “田 文镜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暴, 不避嫌怨,庶务具举,四境肃然” 3。 此外还有田文镜的一些忠心下属也对其颂扬有加, 比如当时河南分巡南 (阳) 、 汝 (州) 、 光(州)道按察使孙兰芬称赞田文镜, “ (到任河南以后)宣示圣天子德化而开诚布公,殚 思竭虑。为国计酌盈处之剂,为小民谋乐利之方,为属吏树表率不市恩、不避怨,不 邀名誉、不拂舆情、不惑于疑似,不屈于阻挠、不固执于盈庭之众、不拘泥与已定之成规” , 因此在其治下的河南“大纲毕举,庶务咸修,百度维新” 4;河南布政使费金吾也认为田文 1清世宗实录(一),卷 51,雍正四年十二月初七日甲子,第 765 页 清实录第七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 2清世宗实录(一),第七册,卷 69,雍正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乙亥,第 1047 页 3清史列传卷 13,田文镜传,第 964 页 4 (清)田文镜撰: 抚豫宣化录跋. 第 339 页,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第 69 册,史部诏令奏议之属,济南:齐鲁书 2 镜为政刚方, “不为姑息以干宽厚之名,至于禁科派以纾民力,锄强横以安善良,游惰是惩, 奢侈必警,使民俗日趋勤俭。 ” 5 但是更多的评价是否定和贬抑。 田文镜在世的时候就饱受攻讦, 死后更是被指责为 “苛 责搜求”的“酷吏” ,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乾隆皇帝对田文镜的评价,他在即位之初就指责 道“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 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 6,乾隆皇帝的这个评价为清代人评价田文镜奠定了一个基 本论调,即认准是田文镜为一个“苛责搜求”的“酷吏” ,终清一代这种观点都没有改变。 这一点从当时人的笔记和传统史书对田文镜的评价定位上可以得到印证:比如萧奭在永 宪录中评道: “文镜奉天正黄旗人,以苛刻绳诸员,且上禁赌博则奏河南独无。上勤 赈恤则报丰收” 7。 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文镜希上旨,以严厉刻深为治,诸州县 稍不中程,遣谪立至。尤恶科目儒援,小忤意,则劾罢” 8, “田文镜与鄂尔泰、李卫同为世 宗所激赏。高宗谓三人者文镜为最下,允哉!文镜驭属吏苛急,待士尤虐” 9。 近年来随着对雍正改革的肯定,对田文镜的评价逐渐趋于全面,比如钱宗范先生在其 著作康乾盛世三皇帝中认为田文镜 “虽有苛索严刻之弊,但在封建时代,有这样一个 办事踏实勤勉、不避亲贵、嫌怨的大吏,也很可贵的了” 10,冯尔康在其著作雍正传中 对田文镜的行政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的作者杨启樵对其 “为 政苛严”说提出了质疑。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虽然也认为田文镜“为政苛细,居心忮 刻” 、 “严酷武健,勤求苛刻” ,但还是肯定了其实心任事,吏治整肃的一面,承认在其治下 “境无贼寇。道不拾遗,抑富豪而安贱民,禁衿绅苛虐佃户,皆善政也。 ” 11 以上这些评价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田文镜的一部分政绩和性格,但都不是在系统的考 察了田文镜生平作为、能力、思想、个性之后得出的客观全面的结论。本文认为要正确评 价一个历史人物,不仅要详细的考察他的治迹言行等主观作为,还要分析他所处的时代以 及他在那个时代所起到的客观作用;不仅要观察其外在的言行,还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把握其思想追求;不仅要注意辨别、参考他人的评价,还要注重其与同时期相似人物的比 较分析。 田文镜是清代雍正年间著名的“模范督抚” ,也是雍正新政在地方上得力的执行者,因 此要考察雍正改革在地方上的推行状况以及新政的效果,以田文镜在河南、山东的治理最 为典型。而对雍正改革的研究又是探讨“康乾盛世”形成原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拣选 田文镜这位雍正年间的模范督臣作为考察对象,就是试图通过对其生平治迹言行的考察, 来对其本人作出尽量公允的评价,并希图以他为线索来考察中国传统帝制下君主如何实现 社,1996 年 8 月 5 同上,第 343 页 6 清高宗实录(一),第九册,卷 7,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丙辰,第 282 页 7 (清)萧奭: 永宪录续编 ,第 378 页,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 8 月 8 清史稿卷 294,列传 81,田文镜传,第 10337 页 9 清史稿卷 293,列传 80,谢济世传,论曰 第 10331 页 10 钱宗范康乾盛世三皇帝第 270 页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8 月 11 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一百十八 吏治之整饬于内外之重臣,第 880 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 3 对臣僚控制以及中央政令在地方上的推行状况。 (二)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二)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1、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以往对雍正时期历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雍正皇帝的继位和其所厉行的一些政治、经济 改革上,这方面的著作比较多。比如冯尔康的雍正帝继位之谜 、庄吉发的雍正帝与赋 役制度的改革 、冯尔康的雍正传 、钱宗范的康乾盛世三皇帝 、李治亭的清康雍乾 盛世 、高翔的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等等,通史部分有孟森的清史讲义 、萧一 山的清代通史 、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 、王戎笙主编的清代全史 、王思治的清史 论稿等等都有所涉及。 论文部分则更多,比较知名的有冯尔康的论清世宗的思想和政治 、韦庆远的论雍 正其人 、李国荣的论雍正的务实思想 、黄承矩的论雍正年间的吏治等等。近年来 对雍正时期历史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随着对雍正皇帝留下的大量密折的梳理和研读, 人们对这一时期在清代历史中的地位认识的也更加清晰,这方面最著名的著作是杨启樵的 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这本书是日本京都大学在 20 世纪 40 年代设立的雍正朱批 谕旨研读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也开辟了雍正时期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田文镜的专著,不过在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中对田文镜的生平事 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给出了肯定性的评价,在冯尔康的雍正传 、钱宗范的康乾盛 世三皇帝和杨启樵的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中都分别辟出专门的章节对其进行介 绍和评价,都肯定了田文镜出色的行政能力。尤其是杨著还对其得宠原因作出了独到的分 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其蒙受的“苛严”骂名提出了质疑。 目前有关田文镜的论文也为数不多,主要有冯尔康的论田文镜抚豫 、张民服的从 抚豫宣化录看田文镜抚豫 、马东玉 “模范疆臣”田文镜 、许宏芝的论田文镜与雍 正朝的吏治和张燕的雍正皇帝政策的执行者田文镜等,另外在彭勇的论雍正新 法在河南的推行中也有所涉及。冯尔康和张民服的文章主要侧重于评述田文镜在河南的 施政情况;马东玉的文章主要关注田文镜在雍正朝朋党整饬中的作用;许宏芝在她的文章 中把田文镜称为“清官”加“酷吏” ,主要从田文镜的角度观察雍正朝的吏治情况;张燕的 论文主要是将田文镜的具体治迹和雍正皇帝改革政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强调的是 雍正帝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以及田文镜在地方上的具体执行情况。 目前尚未发现有全面评议田文镜的文章。 2、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一定的时代造就一定的人物,特定的社会现实塑造一个人的个性,左右其思想,进而 影响其言行举止,也决定其所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评价人物离不开对其所处时代环境 的考察;同样,对一定历史时期的认识也离不开对该时期主要的、典型的人物的研究。在 4 时代大背景下去考察人物,通过人物去认识时代社会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田文镜躬逢雍正新政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本人的行迹和遭遇又与这一变革息息相关, 所以,本文就以田文镜在雍正朝主要治迹为线索,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从基本史实 出发,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视角,切入雍正时期社会深层,观察 18 世 纪早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政治局面,进而了解雍正帝的整顿运动对其冲击情况,并在 这一变革的历史大背景下对田文镜本人做出评价。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介绍康雍易元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局面,铺设田文镜主要政治活动的社会舞台。其 次是介绍和评述田文镜的政治活动:由修治黄河而落实的“仕民一体当差”措施,引起了 绅衿士人们的不满,才出现生员“罢考”事件;大力清查亏空、整顿吏治,又引起科甲官 员的强烈不满,于是爆发了“田、李互参”案;因为在历次政治斗争中都得到了雍正帝的 支持,所以田文镜更加实心任事,在河南忠实推行“耗羡归公”和“摊丁入亩”等改革政 策;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而大搞“祥瑞” ,甚至不惜匿灾不报,以至百姓流离。 “匿灾事件” 连同备受争议的“报垦荒田”是其被指责为“苛责搜求” 、 “酷吏”的主要原因。 在详细考察了田文镜主要治迹的基础上,结合雍正朝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田文镜在 雍正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他来观察雍正帝的用人原则和打击科甲、整饬吏治的策略, 以及田文镜式的行政作风对当时官场风气的影响。第四部分着重评价田文镜的政绩、性格, 并通过一些对他的评价来反观评价者的立场和行政风格。 本文试图通过综合考察田文镜这一雍正年间的名臣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在政治上的作 为、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来对其作出评议。从基本史实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耐心细致的求证,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合理定位。 另外也在评议田文镜这一历史人物的同时尝试以其为线索观察雍正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发展状况。 本文作者才疏学浅,疏漏舛错在所难免,仅以一己浅见,请教于大方之家。 5 一、康雍易元时期的社会政局一、康雍易元时期的社会政局 (一)康熙末年的“宽仁”政治和政务的废弛(一)康熙末年的“宽仁”政治和政务的废弛 中国传统帝制统治的重要特点是“有治人无治法” 。吏治的好坏、政事的兴废在很大的 程度上取决于皇帝本身。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明君贤主的杰出代表,他早年励精图治, 十分重视探究历代王朝的兴亡得失,加上他登基时离明清易代不远,对明代后期以来因政 治腐败和长期战乱而造成的社会残破、经济衰退、百姓流离的状况认识得比较深刻,为此, 他制定了缓和社会矛盾、与民休养生息的统治方针。这种方针具体到行政上就是奉行“宽 仁和平”的尚宽政治。应该说这种“尚宽”的统治策略在康熙早期确实起到了促进社会安 定、加速经济恢复、发展的作用,可是到了康熙末年,随着逐渐年老体衰,康熙帝的勤求 治理之心逐渐衰微,加之诸皇子为了争夺储位而结党纷争,更是让他心力憔悴,逐渐失去 变革进取的锐气,惟以“保泰图安”为念。这样原本与民休息的尚宽政治反而成了政事废 弛的渊薮。 而且越到晚年,康熙皇帝为政“尚宽”的思想就越严重:在五十年(1711 年)的时候 他谈道: “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安得全无过失者” ,对吏治中存在的 腐败现象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于政事的兴革,他讲道: “今天下太平无事,以 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意也” 、 “治天下务以宽仁为尚” 12;五十六年又重申这一施政方针: “为君之道,要在安静,不必矜奇立异,亦不可徒为夸 大之言”13。他告诫督抚大臣要为政以宽, “督抚大吏,办事当于大者体察,不可刻意苛求,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14。 康熙皇帝的这种为政尚宽、以不生事为贵的思想成了当时官场的主导思想,在这一思 想主导下,群臣也大多凡事尚宽,得过且过,乐得清闲太平。而反观这一时期的清王朝, 政治、经济秩序已经基本确立并得到了初步巩固,由于专制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 专制皇权和官僚特权之间,封建国家与绅衿、平民之间等等各种社会矛盾都在逐渐的积累,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再奉行刻意回避矛盾的“宽仁和平”政策,已经失去了当年与民休息、 恢复生产的积极意义,反而蜕变成了滋养贪污腐败、因循怠惰的政治根源,必然会导致吏 治的废弛和政风的败坏。 这一时期政事废弛首先表现在吏治方面。在康熙帝“宽仁和平”思想影响下,各级官 僚殆于政务、诸事因循,直接导致行政效能的减弱和各级衙门政纪的败坏。比如在京各部 院“凡事不行速结,惟务偷闲,入署未久即散,归家偃息”15,九卿坐班“多有不齐,及至 会议,彼此推诿,不发一言。或假寐闲谈,迟延累日,令一二科道官新进者,昌言于众, 12清圣祖实录(三),第六册,卷 245 康熙五十年三月乙卯条、庚寅条,第 435 页 13清圣祖实录(三),第六册,卷 275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丙子条,第 700 页 14圣祖仁皇帝圣训卷 46, 饬臣工四康熙五十年三月辛卯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11 册,第 676 页,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6 月 15清圣祖实录(二),第五册,卷 175,康熙三十五年八月辛亥条,第 895 页 6 便群相附和,以图塞责”16,地方官更是贪图安逸,荒政倦勤,某些偏远州县的官员甚至终 年呆在省城,每年只有年终才到任所办理赋课、分发粮饷等事。而且由于皇帝崇尚宽大, 臣僚们也是纷纷效法,柔善沽名,严于察吏者反而备受斥责,以至于许多官僚都宁愿废弛 政纪、法纪以获取“宽仁”的名声。这种遇事推诿、惟务虚文、不讲实效的行政态度导致 了各级衙门行政效能的低下;各级官吏顾惜考成,往往报喜不报忧,致使下情不能上达, 国家政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对朝廷的谕旨、公文视为具文,或束之高阁, 或阳奉阴违,造成了封建国家机器运转效率的低下,专制皇权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更为严重的是官场中贪风横行,这一点连康熙皇帝都承认在“部院中欲求清官甚难” 。 雍正帝在继位之初即在上谕中指责某些总督“暗通贿赂,私受请托” ,巡抚“以缺之美恶, 定酬赂之重轻” ,提督“虚名冒饷,侵渔克扣” 。以至于康熙末年“各省库项亏空,动盈千 万” ,可见当时官场贪风之盛,吏治之败坏 17。而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政的效率、经 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乃至封建王朝的兴衰,因此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能,肃清官场 中的贪腐之风成了康熙末年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库钱粮严重亏空是康熙末年政事废弛在财政上的主要表现。由于“宽仁”政风的纵 容,政纪松弛,各级官吏缺乏必要的监督,纷纷滥收陋银规礼、下级官吏穷于应付,只好 加征火耗羡余,侵吞赋税钱粮,原本应上交国库的正项钱粮只好不断拖欠,而地方上不能 及时完纳钱粮,必然会造成国库的空虚,这样陈陈相积,到康熙末年竟发展到“库帑亏绌, 日不暇给”的地步,康熙五十九年时户部国库里仅仅存有八百万两银子 18,中央财政几乎入 不敷出。而各省亏空国库钱粮的现象在康熙末年非常普遍,比如在康熙五十二年时,除了 浙江、山西全完七年以外,其余各省都未能全完。其实亏空数额巨大,到雍正初年清查各 省积欠钱粮的时候,发现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到雍正元年(1723 年) ,江苏省竟然 拖欠库银 881 万余两,相当于该省两年半的田赋额。山东逋欠 300 余万两、浙江 100 余万 两,其余各省一般也有十几万两的亏欠,不仅中央国库空虚,各省府州县亦多亏空 19。对如 此严重的财政亏空康熙皇帝显然是清楚的,但是在“宽仁”思想主导下,他没有积极的寻 找解决的办法,反而对滥收规礼造成亏空的官员们开脱纵容,他说:“外边汉官有一定的 规礼,朕管不得” 20。财政危机不仅直接危及到中央政权的权威,也影响到政府其他职能的 正常运作。 政事废弛还表现为朝廷上下的朋党林立。康熙末年主要的朋党是诸皇子为了争夺储位 而结成的政治集团,这种党争的危害非常大,本章将在第二小节予以详述。上行下效,许 多科甲士人为了争权夺利也以同年(中举)为标准而结成若干个小集团,在朝廷上以荐举 和弹劾为手段互相勾结,党同伐异。对此康熙皇帝并非毫不知情,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的时候他就指出“近来科道纠参,皆受人指使” 、 “观尔诸臣保奏,皆各为其党”21,五 16世宗实录(一),第七册,卷 11,雍正元年九月戊戌,第 209 页 17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 1,雍正元年正月初一日辛巳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14 册,第 75-78 页 18啸亭杂录卷一 理足国帑 第 146 页,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 19 王戎笙清代全史第三册 第 368 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20康熙朝朱批奏折汇编第 6 册,第 739 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年 21 清圣祖实录(三),第六册,卷 239,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乙未,第 383 页 7 十五年的时候又在上谕中指责道: “九卿及督抚提镇内,居官贪婪、行止不端者,亦或有 之。科道官员。即当从公参劾,乃或因系某大臣保举,或因系某大臣门生故旧,彼此瞻徇 情面,并不题参”22、 “近观部院诸臣,并不以朝廷事务紧要,民生关系重大为念,惟图恩 威由己,多方设法,极力结党而已” 23,只是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宽仁思想主使下, 并不深究。此外还有以地域、种族为标准结成的朋党,汉大臣以大学士李光地、左都御史 赵申乔为首,满族大臣以嵩祝为首,互相攻伐驳难,遇有大事,往往是“满洲大臣一议, 汉大臣一议”24,不能协力主事,总之当时朝廷上下拉帮结派,蔚然成风。 (二)储位之争与立志革新 (二)储位之争与立志革新 康熙末年政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诸皇子之间围绕储位而进行的朋党之争。 康熙皇帝原本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 年)的时候就册立了皇二子允礽为皇太子,但是 由于太子在朝朋比结党、骄奢淫逸、意图政变夺权,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被废黜。 太子被废以后,其他皇子为了争夺储位展开了激烈争斗,使得康熙皇帝颇有悔意,于是在 第二年(1709 年)的三月又重新册立允礽为皇太子,但是允礽复立以后仍然不思悔改,照 旧纠集党羽,胡作非为。康熙皇帝忍无可忍,终于在五十年(1711 年)再次废掉允礽,此 后一直到六十一年(1722 年)康熙皇帝逝世时都没有再册立新太子。 储位的长期空缺,不可避免的使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们纷纷燃起继立之心,他们为能继 承皇位或者确立在新朝的地位而结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其中最活跃的是皇八子允禩集团, 其主要成员有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礻我) 、皇十四子允禵和一些内阁大臣, 他们人数较多,又善于在诸大臣中邀结人心,因此势力较大;另一派是皇四子胤禛(即后 来的雍正帝)集团,其主要成员是皇十三子允祥,掌管京城治安的步兵统领隆科多,手握 一方兵权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等,这个小集团虽然相比允禩集团人数较少,但是由于胤禛工 于政治斗争,善耍两面手法迷惑康熙皇帝和政敌,在斗争策略上略胜一筹,集团成员也多 是在关键时候能够用得上的政治力量,因此实力也不容小觑。除开这两派之外,还有“积 极营谋”的皇长子允禔集团和借开馆修书拉拢一班文人学士“希翼储位”的皇三子允祉集 团,这两派势力较小,政治活动不是十分激烈。 从康熙四十二年 (1703 年) 处理索额图等太子党主要成员算起, 到康熙六十一年 (1722 年)雍正帝继位为止,诸皇子们的储位之争绵延了将近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这些皇子集 团为了能够继承大统彼此争斗不休。他们在宗室中拉党结援,对大臣们封官许愿、曲意拉 拢,同政敌们钩心斗角、彼此排挤陷害,不仅如此,还在朝政中各抒己见,互相攻击。储 位之争不仅大量耗散了康熙皇帝勤求治理的精力,也在朝臣们中间造成了分裂,除了宗室 王公和内阁满汉大臣不得不在各个派别之间作出选择之外,中央和地方的一些中小官僚也 要表明立场,甚至连一些西方传教士都被牵连其中。诸王争位,不仅牵涉范围广,其政治 22 清圣祖实录(三),第六册,卷 268,康熙五十五年九月甲申,第 643 页 23 清圣祖实录(三),第六册,卷 268,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乙卯,第 633 页 24 清圣祖实录(三),第六册,卷 266,康熙五十四年十月壬辰,第 589 页 8 影响也十分恶劣,到康熙末年,朝廷上下朋党林立,政令不行,吏治废弛,造成了政治上 的混乱,严重影响到行政机制的正常运转,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政治危机。 这种争斗最终以胤禛集团的胜利而宣告终结。雍正皇帝的得以嗣位是否合理合法,这 个问题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25。但是我们只能接受历史赋予 的事实,那就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一月二十日皇四子胤禛正式继皇帝位,是为雍 正帝。 在诸王争储斗争中胜出的雍正帝为人精明强干,性格刚毅,有综合治理政务的能力又 怀有较高的政治抱负,主张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