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孟姜女》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孟姜女》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孟姜女》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孟姜女》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孟姜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孟姜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队t h e s i so f2 0 1 0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 0 2 6 9 r e g i s t e rn u m b e r :5 1 0 7 2 4 0 0 0 0 6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既s t e r nm u s i c i a n 尹sc h i n e s em u s i cs o u l d e p a r t m e n t : m a j o r : t h ea r t sd e p a r t m e n to fm u s i c m u s i c r e s e a r c hd i r e c t i o n : 巡坌墨! 坌 凸幽些墨i qb i ! q 理 s u p e r v i s o r :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 a p p r o v e di nm a y , 2 0 1 0 ,二jillllillllfji r x f l li r l l lj illi ii iiif y 17 4 3 2 0 5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 穆夫孟姜女研究,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硬盘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整 日期:知j 。年r 月上衫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孟姜女研究系本 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杉博士( 请勾选) 学位 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 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 “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 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 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 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 或“涉密 学位论文木, 于 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 本人签名盎乏 削口年r 月谚日 掌“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 过的学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 为有效) ,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 奎圣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铽范教授上媳夤毛导阢 幸席 ,1 _ ,i 王作绽数绽上迄善京孝2 乞 套粤红放牧上斑孝南季弘 钱赤平数授上薄务暮孳艮 重f 隽刹擞上瘟鲁暮雩彪 摘要 阿伦阿甫夏洛穆夫( a a r o na v s h a l o m o v ,1 8 9 4 1 9 6 5 ) 是极少数长期 在中国生活、并创作了大量中国题材和中国风格音乐作品的西方作曲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孟姜女( t h eg r e a tw a l l ,1 9 4 5 ) 是近代中国音乐史最早和最 重要的音乐剧作品。 第一,阿伦的音乐思想和贡献 阿伦主要的创作思想是:“中国音乐不必像古文物一样地保存:它应该被 发展。传统的旋律模式应织入新的要素一一丰富的和声、管弦乐音色以及现代 结构的设计。”他一生都在为此而努力实践,对中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 1 、阿伦到中国各地采风,记录许多中国民问音乐资料,并采用中国传统 音乐的素材,以西方作曲手法创作了二十多部各类体裁的中国题材音乐作品; 2 、他与姜椿芳、沈知白、梅兰芳等中国艺术界大师交往甚密,并在中国 参加许多音乐活动,为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他和许多有识之士一起,为当时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提出极其有价值的 看法; 4 、他用自己的创作思想来影响和鼓励中国青年作曲家,呼吁当时学习了 欧洲乐器和配器的中国青年作曲家们不要使作品全盘“西化。 第二, 孟姜女分析 1 、对剧本的解读 ( 1 ) 总体特点 阿伦在“孟姜女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作( 如魔鬼、胖子、 盲人、羽毛舞、森林等) ,在展示中国风格的画卷中,渗入了西方的文化色彩, 这是剧本上的一大特点,在孟姜女故事在其流传和发展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 2 ) 结构特点 剧本以两条线索交叉发展。线索一:孟姜女万里寻夫,其发展具有连续性 的特点;线索二:秦始皇下令捉拿万喜良的始末,其发展具有间断性的特点。 ( 3 ) 人物特点 剧中,孟姜女的性格具有美好、叛逆、执着的特点;万喜良在剧中总是“被 动地应对,性格较懦弱;而秦始皇与魔鬼是同一类角色( 两者也有可能两者 是合二为一的) ,他阴险黑暗,与孟姜女为“对手戏 ,一明一暗,反差极强。 2 、对音乐的剖析 孟姜女的音乐创作采用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手法,共二十八篇乐章, 音乐与剧情结合紧密,音响效果生动,并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与对比。 从主题旋律来源的角度来看,其主题丰要分为四类:第一,是民问歌曲孟 姜女调的旋律;第二,由五声性音调变化而成的主题旋律;第三,作者汲取 民歌旋律构成的主题:第四,作者自己创作的主题。 剧中的和声配置有三种类型:传统的功能和声、非传统冈素的和声以及与 中国五声音阶相结合构成的和声。 而整部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为:声乐与器乐部分的篇幅非常长大,而舞蹈 内容则偏少。其中,声乐大多为较大规模的合唱曲,独唱曲只有一首,没有用 重唱的体裁形式。 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是民间歌曲十二月花名( 即孟调) ,它是该 剧音乐的中心和灵魂;最重要的发展动机是中国的五声音调,它在这部作品中 被运用得具有鲜明色彩,明与暗,对比强烈。 第三,音乐剧 孟姜女的历史地位 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来看, 纵向方面:在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孟姜女开创了音乐剧史的先河, 然而由于之后将近四十年的断层,以及其他种种原冈,它始终被搁浅在历史的 沙滩上,而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重视。 横向方面:“孟姜女的故事、民歌及戏剧等创作形式,在中国有很长的 发展历史,在“孟姜女”的题材范同内,阿伦的音乐剧首次成功地用西方的手 法“嫁接这个中国民间故事,并对当时的中国戏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力的 推动作用。 孟姜女这部优秀的音乐剧在中国的音乐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它的创作手法为传统的孟姜女题材的艺术作品的 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我们应该如实地分析和认识这部作品,还它以应有 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创作思想孟姜女中国传统音乐现代作曲手法十二 月花名五声音调历史地位 a b s t r a c t a a r o na v s h a l o m o v ( 1 8 9 4 - 1 9 6 5 ) i so n eo ft h ew e s t e r nc o m p o s e rw h oe v e rl i v e di n c h i n af o ral o n gt i m ea n dw r o t em a n ym u s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 sw h i c hh a v ec h i n e s em u s i c s t y l e t h eg r e a tw a l l ( 1 9 4 5 ) ,o n eo fh i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i st h ee a r l i e s ta n dt h em o s t i m p o r tm u s i c d r a m ao fr e c e n tc h i n a h r s t l y , t h em u s i ct h i n k i n go fa a r o na n dh i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c h i n e s em u s i cc a nb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m a i nc o m p o s i n gt h i n k i n go fa a r o ni sa sf o l l o w i n g :c h i n e s em u s i cs h o u l dn o t r e m a i na na n t i q u a r i a no b j e c t :no u g h tt ob ed e v e l o p e d i n t ot h et e x t u r eo fo l dm e l o d i c p a t t e r n st h e r es h o u l db ew o v e nn e we l e m e n t s - - - - h a r m o n i ce n r i c h m e n t , o r c h e s t r a l c o l o r sa n dm o d e r ns t r u c t u r a ld e s i g n s 。h et r i e dh i sb e s tt om a k ei ta l lh i sl i f ea n d m a d ea g r e a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t o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m u s i c 1 h et r a v e l e dt om a n yd i f f e r e n tp l a c e so fc h i n aa n dc o l l e c t e dal o to fc h i n e s e f o l km u s i cm a t e r i a l s a n dt h e nh ec o m p o s e dm o r et h a n t w e n t ym u s i c c o m p o s i t i o n su s i n gt h e s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u s i cm a t e r i a l sw h i c hh a v i n g c h i n e s es t y l e 2 h eh a dag o o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c h i n e s em u s i ca r t i s t s ,s u c ha sj i a n gc h u n f a n g ,s h e nz h i b a ia n dm e il a nf a n g a n dh ej o i n e da l o to fm u s i ca c t i v i t i e s i nc h i n aa n dm a d eap o s i t i v ep r o g r e s st o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 a n dw e s t e r nm u s i c 3 h em a d ea 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u s i c w i t hm a n ym u s i ca r t i s t s 4 h ee n c o u r a g e da n da f f e c t e dm a n yc h i n e s ey o u n gm u s i cc o m p o s e ra n dc a l l e d r e ng u a n g ,n i ee r , x i a nx i n gh a i ,h el vd i n g ,l vj it h a tt h e ys h o u l dl e a r nt o u s ee u r o p e a nm u s i ci n s t r u m e n ta n d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b u tt h e ys h o u l dn o tb e w h o l e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 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g r e a tw a l l 1 t h ea n a l y s i so f s c r i p t ( 1 ) t h ew h o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a r o na d d e dh i so w nt h i n g s ( s u c ha sg h o s t ,f a tm a n ,b l i n d ,f e a t h e rd a n c ea n d 1 美 j a c o ba v s h a l o m o v :a v s h a l o m o v s w m d m gw a y - c o m p o s e r so u to f c h i n a ac h r o n i c l e ,m a r c h2 0 0 2 , f o r e s t ) b a s e do nt h ef o l ks t o r yo fm e n gj i a n gn v i nh i sw o r k sh ed i s p l a y e dc h i n e s e s t y l e b u ta l s oa d d e ds o m ew e s t e r nm u s i ci t e m s t h i si sa g r e a tf e a t u r eo ft h es c r i p ta n d a l lt h e s et h i n g sn e v e r a p p e a r e d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p r e a dh i s t o r yo fm e n gj i a n g n v ( 2 )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t o r yt h r e a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d r a m ai sb yt w ot h r e a d s f i r s tt h r e a di st h a tm e n gj i a n gn v l o o k e df o rh i sh u s b a n d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s u c c e s s i v ef e a t u r e s e c o n dt h r e a di s t h a tt h ep r o c e s so fq i ns h ih u a n gc o m m a n d e dt oc a t c hw a n gx il i a n g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i n t e r r u p tf e a t u r e ( 3 ) t h ef e a t u r eo fc h a r a c t e r s i nt h ed r a m a ,m e n g j i a n gn vh a sa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o fk i n d h e a r t e da n d r e b e l l i o u sa n d p e r s e v e r i n g ;w a n gx il i a n gd e a l tw i t ht h i n g si np a s s i v ew a y sa n dh a dac o w a r d l y 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q i ns h ih u a n ga n dg h o s ta r et h es a m ec h a r a c t e r sw h oh a v et h ef e a t u r e o fs i n i s t e ra n dr u t h l e s s ,t h e ya n dm a n g j i a n g n va r et h er e v e r s e dc h a r a c t e r s 2 a n a l y s i s o ft h em u s i c t h em u s i co ft h eg r e a tw a l lu s e dt h em e t h o d so fp o s t r o m a n t i c i s ma n d i m p r e s s i o n i s m t h ew h o l ed r a m ah a st w e n t ye i g h tc h a p t e r s t h ef o r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l l o w e dt h el o g i c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t o r ya n d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c h a p t e r sh a d s t r o n gr e l e v a n c ya n dc o n t r a s t t h es t r u c t u r ef e a t u r eo f t h ew h o l em u s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i s t h a tt h ev o c a lm u s i ca n di n s t r u m e n t a lm u s i cc o m p o s et h em o s tp a r to ft h ed r a m aa n d i th a so n l ys m a l lp a r to fd a n c e a l m o s ta l lo ft h ev o c a lm u s i ci sl a r g es c a l es o n ga n d t h es o l ov o c a lm u s i ch a so n l yo n e p i e c ea n dh a sn oe n s e m b l et h e m e f e a t u r e i nt h i sc o m p o s i t i o n ,t h em o s ti m p o r tt h e m ei sf o l km u s i cm o nc h a n g ss o n g ,a n d t h i si st h ec e n t e ra n ds p i r i to ft h ed r a m a ;t h em o s ti m p o r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b j e c ti s p e n t a t o n i cs c a l ew h i c hi su s e di nm a n y d i f f e r e n tp a r to ft h ed r a m a t h i r d l y , t h eh i s t o r ys t a t u so ft h eg r e a tw a l l i ts h o u l db ed i s c u s s e df r o mt w od i f f e r e n t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a tg r e a tw a l li st h ef n s tm u s i c d r a m a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c h i n e s em u s i ch i s t o r y b u tb e c a u s eo fa l lk i n d so ft h er e a s o n si tc a n n o tb ev a l u e da n d g o ta t t e n t i o nt oi ti nt h el a s tf o r t yy e a r s a n t h e rp a r ti st h a tt h es t o r ya n df o l km u s i ca n dd r a m ao fm e n gj i a n gn vh a v ea l o n gh i s t o r yi nc h i n a a m o n gt h e s es t o r i e so fm e n gj i a n gn v , a a r o n sm u s i cd r a m a u s e dw e s t e r nm e t h o dt od i s p l a yt h ec h i n e s ef o l ks t o r yf i r s t l ya n ds u c c e s s f u l l y a n d t h i sm a d eag r e a tp r o g r e s s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m u s i cd r a m a t h eg r e a tw a l lh a sal a n d m a r ks e n s e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m u s i ch i s t o r y , a n dt h ec r e a t i o nm e t h o dm a d ean e ww o r l d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u s i ca r ta b o u t t h eg r e a tw a l l w es h o u l da n a l y z ea n dr e c o g n i z et h i sw o r k sr e a l l ya n dg i v ei tt h e h i s t o r ys t a t u st h a ti ts h o u l dg e t k e yw o r d s : a a r o na v s h a l o m o vc r e a t i o nt h i n k i n gt h eg r e a tw a l l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m u s i cm o d e r nc o m p o s i n gm e t h o dm o nc h a n g ss o n gp e n t a t o n i cs c a l et h e h i s t o r ys t a t u s v 目录 第一章为中国音乐毕其一生的西方作曲家3 第一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的生平3 一、孕育:与东方音乐结下的不解之缘( 1 8 9 4 1 9 0 7 年) 3 二、萌芽:为音乐而执着( 1 9 0 7 1 9 1 7 年) 4 三、巅峰:颠沛流离,为中国音乐而努力( 1 9 1 7 1 9 4 7 年) 5 四、太平洋彼岸的相望1 2 第二节阿伦的创作思想1 3 第二章解析音乐剧孟姜女1 7 第一节音乐剧孟姜女的创作过程与背景1 7 一、艺术思想的超前1 7 二、经济的关联1 7 三、政治的介入1 9 第二节对孟姜女的报道及评论2 l 第三节孟姜女的剧本解读2 2 一、总体特点2 3 二、分幕的问题2 3 三、戏剧发展线索2 6 四、人物分析2 6 第四节音乐的剖析2 9 一、主题要素2 9 二、作品的和声特点3 7 三、作品的结构特点4 0 第三章中国的第一部音乐剧4 4 第一节孟姜女与中国音乐剧的发展4 4 第二节孟姜女剧的流传4 6 一、孟姜女故事的演变概述4 6 二、孟姜女曲调及戏曲的流变概述4 7 第四章结语:不可磨灭的烙印5 0 一、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的价值5 0 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吗? 5 1 参考文献5 3 附录5 6 附录一阿伦阿甫夏洛穆夫先生的作品5 6 附录二阿伦阿甫夏洛穆夫为孟姜女写的说明书5 8 附录三孟剧的剧本翻译6 0 附录四孟姜女首演后报纸评论文章选登7 8 附录五阿伦及其作品音乐剧孟姜女的图片资料8 6 后记9 0 2 第一章为中国音乐毕其一生的西方作曲家 第一节阿伦阿甫夏洛穆夫的生平 阿伦阿甫夏洛穆夫( a a r o na v s h a l o m o v ) 于1 8 9 4 年出生在中俄边境西 伯利亚的尼古拉耶夫斯克( n i k o l a i e v s k o n a m u r ) 小镇,此地位于西伯利亚 的东部,中文名叫“庙街( 又名“双城子 ) 。隔着海峡,远远望去, 便是萨哈林岛( s a k h a l i n ,即库页岛) 。 阿伦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小镇时,就已经学习英语了,后来在美国呆了 几年,英语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在苏黎世的几年,也略懂了一些法语、德 语;但他中文一直不佳,因此最流利的语言是英语和俄语。但中国文化对 阿伦一生的影响,却是从童年时期就开始了: 一、孕育:与东方音乐结下的不解之缘( 1 8 9 4 1 9 0 7 年) 尼古拉耶夫斯克小镇的皮毛、金矿、木料等等原料丰富,同时也是富 足的渔业中心,每逢夏季航线开放之际,港口停着一排排来自日本、中国、 韩国的帆船。阿伦父亲在当地开设鱼行,因此他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比较 宽裕。小镇里有个华人区,使得小镇也充满东方文化的情趣。无形中的熏 陶,对阿伦后来的创作道路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小阿伦更为直接的影响来自两位东方人,一位是他的管家,一位中 国烟台的老人,名字叫“同发 ( 音译,原中文资料不详。英文为“t u n gf a ) , 还有一位是日本保姆宫山( m i y a k o s a n ) 。 阿伦是这个高加索犹太人家庭中唯一的男孩。他还有一个姐姐弗里达 ( f r i e d a ) ,两个妹妹,莎拉( s a r a h ) 和菲拉( f i r a ) 。阿伦自小身体虚弱, 5 岁时患过佝偻病,曾受到管家同发的悉心照料。同发自己酷爱京戏,会唱 中国民歌,还曾亲自给阿伦表演中国的踩高跷。当时这个小镇汇集了一些来 自天津的戏曲艺人,被称为“女伶三杰 之一的刘喜奎( 1 8 9 4 - 1 9 6 4 ) 就是其中 的一位。同发常常带着小阿伦去看这些来自中国的戏曲等各种表演。在家中, 同发在自己的脸涂上油彩,戴上假胡须,扮演起汉代的武将,他甚至会敲 锣打鼓,舞弄刀、剑、枪、戟。他常常满心欢喜地模仿戏剧中人物的舞蹈 3 身段,这使小阿伦对中国艺术兴趣盎然,缠着同发不停地问这问那。而宫 山会唱很多日本古老的歌调。六岁时,阿伦曾和母赴日本居住过半年,甚 至还学会了一点日文。 七岁那年的秋季,阿伦上学了,并接受了人生中第一堂钢琴课。但他不 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爱玩弄自己喜欢的调子。总是尝试着将从 同发、宫山那儿学来的曲调在钢琴的黑白键上编织着愉快的小曲。 1 9 0 3 年冬,阿伦的父亲参加了日俄战争的部队。为了安全起见,当尼 古拉耶夫斯克小镇在厚厚的积雪中沉睡时,阿伦举家离开了西伯利亚,迁 到远离战争前线的伏尔加河畔的喀山。置身于繁华的大城市,阿伦瞬间几 乎将尼古拉耶夫斯克小镇抛在脑后。在喀山,阿伦生平第一次观看了歌剧, 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第一次聆听了交响乐,舒伯特的“未完成 交响曲;第一次在皇家音乐学院上了小提琴课。 二、萌芽:为音乐而执着( 1 9 0 7 1 9 1 7 年) 1 9 0 7 年,阿伦一家重新团聚在俄罗斯的另一个城市,坐落在黑龙江河畔 的哈巴罗夫斯克( k h a b a r o v s k ) 。阿伦在当地进入了一所实科中学 ( r e a l s c h u l e ) 。这所学校的音乐生活非常丰富,不仅拥有剧院,还有校管 弦乐团以及铜管乐队。阿伦在里面当指挥,还经常在家为合唱队写作曲子。 就在这个时期,他又到圣彼得堡大量阅读了贝多芬、舒伯特等音乐家的传 记。 1 9 1 3 年8 月,承载着父亲的希望,他启程到瑞士苏黎世学医,沿途经 过中国哈尔滨。然而在苏黎世,他发现自己“不堪忍受学习医学 2 。于是, 在犹太学生俱乐部组织了管弦乐队,并瞒着父亲弃医从乐,转入苏黎世的 拜耳音乐学院( t h eb a e rs c h o o lo fm u s i c ) 学习,甚至跑去参加瓦格纳歌剧 的演出。他通过刻苦地自学,钻研乐理和作曲。 1 9 1 4 年,欧洲爆发战争,学得了现代作曲技巧的他也离开了苏黎世。 途中经过中国天津。由于俄国卢布的迅速跌价,他买不起船票,不得不在 中国寻找工作赚钱。这,也是他真正和中国这块土地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 2 美 j a c o ba v s h a l o m o v :a v s h a l o m o v s w i n d i n gw a y c o m p o s e r so u to f c h i n a ac h r o n i c l e ,m a r c h2 0 0 2 , x l i b r i sc o r p o r a t i o n , p a g e4 2 4 他在日记里描述了当时的所见所闻: 当我抵达天津时正逢大热天。天津是一个条约中位于中国北部的港口。 这里的氛围是新鲜而迷人的黄包车的车夫拉着我穿过街道。一排排整洁 的树荫为路人的行走避开了烈烈骄阳。沥青路面使得黄包车的车况平滑而 安静。穿过法国、英国租借,映入眼帘的是简直就是一座欧洲城市,只不 过,穿梭往来的人群是中国人3 随后,阿伦便开始了在中国的生活。他通过一位老乡的妻子租到了房 子。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工作是女房东介绍的,在无声电影里弹奏钢琴。不 过他的演奏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于是第一天晚上过后他就失业了。接 着他又干起第二份行当,就是在维多利亚公馆的一个乐队里当第- - , b 提琴 手。终于,阿伦能够买得起从同本西渡美国的三等舱船票了。 在女房东的热情帮助下,他获得了前往美国的签证。此后三年他在美 国度过,干了不少活:在老乡的干洗店熨衣服、在美国制罐公司( a m e r i c a n c a n c o m p a n y ) 从干粗活直到操作各种机器。随着工资越来越高,他的开销 也变大了。周术,他常常和女友埃丝特到金门公园去听铜管乐队演奏或在 湖中划船。 然而,两个人婚后的生活却时有摩擦。阿伦总是千方百计培养妻子对 音乐的兴趣。他表示不愿意一辈子都呆在工厂里干活,音乐,才是他人生 最大的理想。而埃丝特总是怀疑阿伦在音乐上的才华,因为阿伦从来没有 用音乐的能力为家里赚得收入,连可以赚钱的一般歌曲都没写过。她不断 地督促他继续留在工厂干活,不要整天胡思乱想,空谈什么理想。无奈, 阿伦只得在同记罩倾诉了他的痛苦:“我感到烦恼和悲哀,十分悲哀,每 时每刻都觉得有根沉重的链条拴在我的脖子上。4 但1 9 1 7 年上半年,为了 回俄罗斯的事,他还是丢掉了这份工作。不过由于签证的问题,俄罗斯也 没去成。他又进了一家船厂当工人,继续着打工的生活。 三、巅峰:颠沛流离,为中国音乐而努力( 1 9 1 7 1 9 4 7 年) ( 一) 初回中国( 1 9 1 7 - - 1 9 2 5 年) 3 美 j a c o b a v s h a l o m o v :a v s h a l o m o v s w i n d i n g w a y - - c o m p o s e r s o u t o f c h i n a ac h r o n i c l e ,m a r c h2 0 0 2 , x l i b r i sc o r p o r a t i o n ,p a g e4 3 4 美 j a c o ba v s h a l o m o v :a v s h a l o m o v s w i n d i n gw a y 一c o m p o s e r so u to f c h i n a - ac h r o n i c l e ,m a r c h2 0 0 2 , x l i b r i sc o r p o r a t i o n , p a g e4 8 5 在他心中,将童年时期耳濡目染的中国音乐创作成具有原汁原味风格 的作品,是长久以来的夙愿。于是,1 9 1 7 年,阿伦携妻赴中国的山东青岛。 但生存是艰难的,他先后在青岛、天津、北京,最后到上海居住和工 作过,经历过无数次失业、待业又就业,还曾两次被抓进拘留所。 在青岛时,他先后在屠宰场工作、与人合伙贩牛。1 9 1 9 年5 月8 日, 儿子雅各阿甫夏洛穆夫出生。生活的开销更大了。他简直什么都干过: 到天津与波洛特金先生一起开过杂货店;和老朋友一起在私邸拉小提琴, 却为了取回报酬还遭到拘留;他去了一趟北京,回到天津后甚至参加了当 地的志愿军。后来城市被张作霖部队包围,阿伦一家便迁到北京。在一位 捷克书商雷金的帮助下,他当过书店店员。随后,遇见了老朋友克努 特伊乔丹( k n u de j o r d a n ) ,一位钢琴家,正在为自己组织的乐队寻 找作曲家。两人一拍即合,阿伦在乐队里任小提琴手和指挥。在这个乐队, 他指挥的第一首曲子是吉尔伯特与莎莉文的爱情歌曲约兰西( i o l a n t h e ) 。 与此同时,他心中从未停止过酝酿如何用中国的语言来创作作品。他 开始着手创作中国歌剧观音。而寻找男高音和女高音的过程颇费周折。 他在北京寻找未果,便到俄罗斯军队的驻地哈尔滨,由于没有权限文件, 阿伦又被抓进拘留所,幸亏被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指挥梅特( m e t t e r ) 救了出 来。但他仍然未寻得他的男高音和女高音,空手而归。正当一筹莫展之际, 阿伦的父母姐妹们都赶过来捧场,妹妹莎拉在歌剧中扮演了观音。与此同 时,阿伦辞去了书店店员的工作,准备赴美国演一场观音。这次去, 历经三年。 ( 二) 在美国时的一波三折( 1 9 2 5 1 9 2 9 年) 阿伦以游客的身份签证前往美国。一家人在旧金山短暂休整了以后, 便赴波特兰与犹太指挥家格斯科维奇( g e r s h k o v i t c h ) 见面。格斯科维奇在 1 9 2 3 年大地震前,一直在f 1 本指挥乐团。目前,他正指挥波特兰的一支学 生乐团,与阿伦,在中国早就一见如故。 抵达波特兰的第一天,阿伦读到了一篇关于美国音乐家与中国音乐的 文章。他马上给编辑艾尔弗雷德霍曼( a l f r e dh u m a n ) 写了信,很快得到 回应,对方表示对观音非常感兴趣,并邀请他到纽约的“邻地剧场 ( n e i g h b o r h o o dp l a y h o u s e ) 会面。在一位著名的俄罗斯歌唱家玛利亚( m a r i a 6 k u r e n k o ) 的资助下,阿伦克服重重困难赶到了纽约。 在纽约,他“瘦骨嶙峋,穿着破旧的衣服5 与霍曼、指挥家霍华德巴 罗( h o w a r db a r l o w ) 、艾琳卢因森( i r e n el c w i n s o h n ) 等人见了面,大 家一致接受了观音的剧本及音乐。在排练期间,为了适应小型乐队的 演奏,阿伦不得不对谱子进行一次次地修改,总谱一缩再缩。五个月后, 公演连续五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回到波特兰,阿伦通过格斯科维奇与犹太人区中心多次联系,并担任 了位于西南1 3 街( s w 1 3 t hs t r e e t ) 的圣约信徒乐团( b n a ib r i t ho r c h e s t r a ) 的兼职指挥。在观音的筹备阶段,不少朋友都帮了大忙,其中女歌唱 家米娜佩尔兹( m i n n ap e l z ) 曾自告奋勇地扮演“观音 一角,可惜未能 成功。这时,另一位女教师艾尔西贝尔格( e l s i eb e r g ) 想办法筹到了资 金,还将工作室租赁给大家排练。与此同时,阿伦还在家中教授乐理,甚 至教一名裁缝声乐,以换取演出服装的制作。 。, 历经重重艰苦,歌剧观音终于于1 9 2 5 年在波特兰上演了。由于美 国观众们对中国事物的新鲜与好奇,演出立即引起轰动。报纸媒体纷纷进 行了报导。然而轰动不等于收入,观音的出演,实际上并没有赚到多 少钱,这不免让大家失望。不过,他与犹太人区的朋友们却由此结下了深 厚的友谊。 一 演出结束后,阿伦依旧勤奋地创作新曲。1 9 2 9 年,阿伦的签证快到期 了。临行前,阿伦举办了一场告别音乐会。但阿伦一家登船启航时,发生 了一件戏剧性的事:他们接到电报,内容是他们的签证有效:在美国的时 间可以延长半年。但已经晚了,船已经缓缓驶离了美国。 此后是他的大多重要作品产生的时期。与他欣欣向荣的创作高峰期形 成明显对比的是,当时中国的环境无法给他的创作带来太多的稳定与安宁。 ( 三) 重返中国( 1 9 2 9 - - 1 9 4 8 ) : 1 、赴上海之前的生活( 1 9 2 9 - - 1 9 3 1 ) 1 9 2 9 年4 月中旬,阿伦一家抵达天津,在英租界的摩西道( m e r s e y r o a d ) 盖了间砖瓦小房。并在小房子里为儿子雅格( j a c o ba v s h a l o m o v ,1 9 1 9 一) 度过了十一岁生日。一家人再次为生活而奔波:阿伦在一位名叫亨利 5 【美- j a c o ba v s h a l o m o v :a v s h a l o m o v s w i n d i n gw a y c o m p o s e r so u to f c h i n a ac h r o n i c l e ,m a r c h2 0 0 2 , x l i b r i sc o r p o r a t i o n , p a g e5 8 7, 的出版商的法兰西书店又重操售书旧业。然而对音乐的激情是远远不会被 生活的琐碎淹没的。在他眼里,中国的生活处处充满音乐:古老的剧院、 流浪艺人的表演、商贩的叫卖、来自寺庙的晨钟暮鼓、葬礼上的吹打乐、 孤独的吹笛者悠扬的乐声,还有业余的二胡手拉着悲凉的曲调。6 此刻,他正在构思一种音乐,可以表现老北京那纵横交错而质朴的胡 同,可以描绘出北京胡同从清晨到晚间的一幕幕场景。然而虽苦思冥想却 迟迟落不了笔。这时,他通过住在哈尔滨的表姐戈尔达皮特尔( g o l d ap i t e l ) 结识了寡妇塔季扬娜索科洛娃( t a t i a n as o k o l o v a ) ,后来成为了他的第 二任妻子。 他离开妻儿,辞去工作,在日记里写下:“寻求音乐,或者一切俱毁 7 。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他借了钱奔赴繁华的上海,开始了更为艰难而漫 长的音乐之旅。 2 、在上海的创作生活( 1 9 3 1 - - 1 9 4 5 年) 1 9 3 1 年1 0 月1 7 日,阿伦到达上海。他首先在中美联合出版公司找到 了工作。不久以后,塔季扬娜带着幼子也赴上海,他们三人一起住到了爱 德华七街( a v e n u ee d w a r dv i i ,即延安东路1 上的一个单间的旧公寓。住在 这个虽狭小但令人惬意的小屋里,阿伦重获灵感,并着手开始创作。三周 后,他终于完成了交响诗北京胡同( t h eh u t u n g so f p e k i n g ) ) 初名北 京胡同印象记) 。该曲史无前例地运用西方管弦乐和中国打击乐器结合 的手法,以各种小贩穿街过巷的吃喝叫卖声为素材,包括理发师的“响头” ( 就是一个大镊子型的铁音叉) 以及在乐曲首尾出现的剃头声( 由弦乐团 演奏) 。 1 9 3 2 年,发生了“一- - ) k 事变 ,日军对上海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狂 轰滥炸,尤其是闸北区几乎被夷为平地,超过六十万的难民四处避难,整 个城市一片骚乱。 在战火纷飞中,阿伦创作出一连串的精彩之作:1 9 3 3 年5 月2 1 日由作 曲家本人指挥工部局管弦乐队在上海的“工部局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