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船山情景论及其诗歌创作.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船山情景论及其诗歌创作.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船山情景论及其诗歌创作.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船山情景论及其诗歌创作.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船山情景论及其诗歌创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明清之际的诗学理论家王夫之( 船山) ,别开生面地对古往今来的抒情诗直笔评说, 其诗论被称为中国古典艺术哲学的壮美落霞与美学标本。中国古典抒情诗邵通过对景事 的审美选择与化合来抒情写意,这便决定了情景论在他诗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意 在从原始文本出发,在纵向度的史的梳理和横向度的理论阐发上,努力对王船山情景论 内涵作进一步整理与探索。并考察其与船山诗歌创作的关系。论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共 分为两大环节: 引言部分对船山身世、学术思想背景、情景论的发展作概括性说明。 第一部分对船山情景论进行阐释,对其构成要素“情”论和“景”论加以说明 探索“兴观群怨”的审美意义,着重分析了“诗景”的十一种类型,并对情景论的三种 境界进行了简释。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具体文本,考察情景论思想对船山诗歌创作的影响。 结语部分对船山情景论及其诗歌创作的特色做了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船山 情景论诗歌创作 a b s t r a c t w a n gf u z h i ( c h u a ns h a h ) ,ap o e t i c a lt h e o r i s ti n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o i n g d y n a s t y , f r e s h l yc r i t i c i z e st h el y r i c si na l lt i m e sh a r s h l y , s oh i sp o e t i cc o m m e n t sa r cc a l l e dt h em a j e s t i c f a l l i n gg l o wa n dt h e a e s t h e t i cm o d e lo ft h ec h i n e s c c l a s s i ca r t i s t i c 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c h i n e s el y r i c s e x p r e s st h e i re m o t i o nt h r o u g ha e s t h e t i cs e l e c t i o na n dc o m b i n a t i o no fs e e n a r i e sa n d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w h i c hd e c i d e sf e e l i n g -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o c c u p i e da n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h i sp o e t i c a l s y s t e m t h i s t h e s i sw i l ld i s c o v e ra n dc o o r d i n a t e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t h ef e e l i n g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i e si nh i s t o r i c a la n d a c a d e m i ce y e sb a s e do nt h es o u r e em a t e r i a l so f f e e l i n g -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 , a n dt h e nd i s c o v e r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f e e l i n g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a n dc h u a ns h a h sp o e t i cc r e a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i s 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i n c l u d i n gp r o l o g u ea n dt a g p r o l o g u et a k e sar e c a p i t u l a t i v er e c i t eo fc h u a ns h a n sl i f eo f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l e a r n i n gt h o u g h t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f e e l i n g -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h i s t o r y p a r to u et oe x p l a i nc h u a ns h a n sf e e l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t h e o r ya n dd e s c r i b et h ef e e l i n g sa n d s i t u a t i o n sw h i c hw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e l e m e n t so fc h u a ns h a h sf e e l i n g s i t u a t i o nt h 印r y , d i s c o v e rt h e a e s t h e t i c m e a n i n go f x i n g ,g u a n ,q u na n d y u a n ,m a i n l ya n a l y s e t h ee l e v e ns t y l e so f t h e p o e t i cs i t u a t i o n a n dt h et h r e es t y l e so ft h ef e e l i n g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 p a r tt w om a i n l y a n a l y s et h es p e c i f i cw r i t i n g st od i s c o v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 sa b o u tt h e f e e l i n g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a n dc h u a ns h a n sp o e t i cc r e a t i o n t h et a gr e s u m p t i v e l ys u m m a r i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sa b o u tc h u a ns h a n sf e e l i n g -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 a n dh i sp o e t i ce r e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c h u a ns h a n ;f e e l i n g - s i t u a t i o nt h e o r y :p o e t i cc r e a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压一。l 李、 时间:乒删6 牢月 7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铭一7 芬 j 左0 多 时间:工一年、广月引日 时间:妒,厶年f 月- l , 。p l 宁夏大学硕 学位论文 引言 引言 第一节王船山生平 王夫之( 1 6 1 9 1 6 9 2 ) ,字而农,号姜斋,又号一瓠道人、双髻外史,别号夕堂, 湖南衡阳人。因晚年寓居衡阳石船山下( 今衡阳曲兰) ,后人尊称为船山先生。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一个诗人兼学者。是中国传统哲学、 美学集大成式的人物。后世论清初学术思想者以王船山与顾炎武、黄宗羲三家并称。但 王船山在中国哲学、美学和诗学史上的地位,远较顾、黄两家为高。青年时期的王船 山恰好处在明末清初的“天崩地裂不汝恤”1 的时代。这时的中国明朝政权摇摇欲坠, 垂死挣扎,李白成起义也如火如萘,清兵对中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后明朝灭亡,清 兵南下,船山在家乡组织义军抗清,失败后,参加南明政府,希望为恢复国家献策献力, 其爱国热忱及忠义直言使他屡遭迫害与打击,几近一死。经过多年的流亡生活,船山返 回家乡,决计归隐,遁藏于石船山麓,潜心学术研究,出入经史子集,辛勤笔撰,四十 余年,终于成为一个经、史、文、自然科学都有卓越贡献的集大成的学者。船山自撰的 醉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于兹邱, 固衔以永世。”1 高度概括了这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一生。 王船山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和对于各派唯心主义的严肃批 判精神。基于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他为代表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开始反思传统与 现实思想文化中的痼疾。他们面对巨大的时代矛盾与思想冲突,自觉承担起反思古代传 统,谋求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王船山认真总结明朝覆灭的教训,寻找复兴文化中国的 道路,因而,他把满腔的爱国热忱化为理论的沉思,对传统学说作认真深入的批判总结。 王船山一方面批判了李贽、竟陵派所主张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明末所流向的媚俗化倾 向,一方面认为陆王心学的兴起使儒家学说流于禅学化。空疏无用,陵夷世风,导致明 王朝灭亡。对程朱理学的政教化色彩过重,以至于使传统儒学过于保守化和僵化,船山 也颇有微词。他的目的在于重构趋于僵化的并遭消解的传统儒家诗学,使之“推陈出新, 别开生面”。 船山早年的社会政治生涯使其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深刻认识到社会激变所产生 的各种矛盾,从而使他的批判目光精到而深刻;后期多年的书斋生涯培养了他缜密的思 维方式,并储备了丰富的学识修养。同时船山自己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自 述“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人所作诗不下十万”,并且诗词皆工。 王船山的文学理论著作,主要有 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外编( 内编论诗, 1 崔海峰:近年来王船山诗学研究概述,船山学刊2 0 0 2 年第4 期 2 】王船山诗文第) 放杜少陵文文山作七歌 ,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5 3 2 炙 3 姜斋文集补遗自题墓石 船山全书第1 5 卷,岳麓书社,1 9 9 6 年版第2 2 9 页 4 姜斋文集卷十家世节录,船山全书第1 5 卷,第2 2 1 页 1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引言 外编论时文) ,诗广传,以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其中诗 绎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合编为姜斋诗话。其他诗论散布于四书训义、张 子正蒙注等哲学著作中,采用“诗话”、“评选”等传统的诗歌批评形式,看上去是较 为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但其中是有着相当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 第二节情景论回顾及船山情景论研究现状 ( 一) 情景论回顾 情景论是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王船山之前,我国古代已多有 情景论的诗学思想。且不说先秦三百篇中许多富于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的优秀篇章 昭示着中国诗歌艺术独特特征,即便是早期的“感物”说的诗学理论也已初步揭示了这 一论题如礼记乐记指出:“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也于物也。”此即表明,“乐”生于人心而又因物所感,物是人心得以触 动的契机,心物二者相契合是“乐”的形式和内涵。同时也表明,古人早就认识到,物 不仅感发人心,使人心得以表现:而且艺术的表现不是直接倾诉,而是借助感发之物加 以烘托。到了魏晋时代,。感物说”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如陆机文赋云:“遵四时而 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钟嵘 诗品云:“若乃春风春 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亦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以上理论可称为感物论的情景说, 强调了物( 景) 对情的决定性影响,这种感物论揭示的主要是心与物之间的单向的类比 关系。 到了唐代,中国山水诗画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促成了唐诗的繁荣。“情景”作为 一对诗美学范畴被正式提了出来。这一观点始见于王昌龄的诗格中:“诗一向言意, 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文镜秘府论所引王昌龄 诗格井概括出“诗有上旬言意,下旬言状;上旬言状,下旬言意”的结合模式。又 说:“夫置意作诗,既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 宋代的山水诗画艺术更趋成熟,情景论也有了发展。姜夔在自石道人诗说中 强调“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看到了情景二者之间的联系。但白石道人诗说不是 对具体作品发表评论,更没有讲诗的根本宗旨,而是如作者在书的跋语中所道:“ 诗说 之作,非为能诗者作也,为不能诗者作而使之能诗。”因而书中充斥了用事、措辞、行 文等方面的经验之谈,试图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基本的作诗方法和技巧,情( 意) 景问题 只一笔带过。范文正对床夜话对“情景”问题的论述则较为引人注目,他明确提出: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已包含有“情景交融”的深刻内涵。但又象乃师周伯弼 那样从诗体结构谈情景,认为杜甫的春日梓州登楼中的两联“上联景,下联情”。 直至元代杨载仍有“景中含意”,“意中带景”之说,情景论一直绵延不断,元代方回在 瀛垒律髓中一方面正确地指出了“情”与“景”之间相互渗透关系,。景在情中, 情在景中”,“以情穿景”,“景中寓情”;另一方面,仍坚持从律诗的句法安排角度来探 2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引言 讨“情”、“景”结合的具体模式,提出上情下景、下情上景、景起情结、情起景结等句 法格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方回甚至把情景结合视为诗句用词的一种对偶关系,如 云:白发,人事也黄花,天时也。亦情对景之谓”。又云:“以客子对杏 花,以雨声对诗句,一我一物,一情一景”。可见,明代以前的“情景论”还 很不够成熟,其中的“情”常与“意”置换,“景”常与“境”混淆;并且,情景论始 终未能摆脱诗的句法、结构的束缚。 情景论真正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是在明代,如胡应麟诗薮云:“作诗不过情景 二端,如五言律,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陈嗣初说:“情与景会, 景与情合,始可以诗矣。”( 都穆南濠诗话引语) 情景问题被提到诗学中的极高地位。 谢榛四溟诗话更是多次提到情景关系问题,指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 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卷三) “诗乃模情景之具,情融乎内而 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夫情景相融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 卷四) 抓住了 情景交融乃是诗生成之根本。这就是从宋人言情景不离章法句法的狭隘圈子跳了出来, 深化了对诗歌艺术审美特质的认识。但象谢榛这样的出类拔萃者在明代绝无仅有,何况 对情景关系的论述在谢榛那里还囿于艺术构思,并且,谢榛仅提出了“情景”是诗歌的 两种基本元素,而对情景之间的无限丰富的内在联系却没有作进一步的展开论述。明代 更多的诗论家仍是跳不出从诗的结构句法来谈情景的窠臼,情景二义及其关系在明人那 里仍是含混、驳杂的。如李梦阳再与何氏书云:“古人之作,其法虽多端,大抵前 疏者后必密,半闹者半必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此予之所谓法,圆规而方 矩者也。”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云:“追昔为诗。空同子刻意古范,铸形缩镆,丽 独守尺寸。朴则欲富于财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王世贞张肖甫诗序 则云:“境有所未至,则务伸吾意以合境;调有所未安,则宁屈吾才以就调”,等等,仍 摆脱不了从诗法格律角度来论情( 意) 景( 境) ,且表现出自相矛盾的混乱。 ( 二) 船山情景论研究现状简介 在对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的长期探讨研究中,学术界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形成了比较一 致的观点:一是情景关系在王船山诗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问题。张少康、萧驰等学者都 把情景关系看作王船山诗学刨作论的中心;叶朗把情与景的统一看作是王船山诗论体系 的核心一一诗歌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二是肯定了王船山对情景说的几点贡献:1 把 “景”的概念扩大到不仅指自然景物之“景”,也指社会现实生活之“景”:2 对情景 交融说的认识比前人更深入一层。他对情景交融说的三分:情中景、景中情、情景妙合 无垠对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及其境界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王夫之是王国维 以前对情景关系这一中国古代美学重要命题作出最深刻系统而全面论述的理论家。 1 参见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卷第2 9 2 - - 3 1 0 页,北京大学出救社,1 9 9 5 年出版:叶明王夫之的美学体系,载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1 9 8 5 年第2 期:蒋凡、郁沅中 国古代文论教程第3 0 1 - - 3 1 0 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 9 9 4 年出版。) 3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此外,学者们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王夫之情景关系论提出了其他很多有价值 的观点。郭绍虞先生认为,王夫之的情景融浃之说,。以写景的心理言情,同时也以言 情的心理写景”,类似于所谓“神韵”,但他不拈山“神韵”两字为其论诗主张,苦衷在 于“一经拈出,自有庸人奔来凑附,依旧蹈了建立门庭的旧辙。”刘畅认为王船山对 情景关系的论述超越前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深入而清晰地揭示了情与景的基本特 征以及之所以能在诗中高度融合的原因;二是提出了。以写景的心理言情”的美学命题, 认识到了在写景色中要存一种主动的心理状态。”张少康认为王夫之论情景交融比别人 更深一层的地方是看到了在艺术构思和创作中,情和景一开始就是同时产生不可分割 的。”1 叶朗认为,王夫之认识到了情与景内在的统一只有在直接审美感兴中才能实现。 并自然契合而升华,从而构成审美意象。滕咸愚认为王夫之除了认识到了如何才能做 到情与景的契合融汇之外,其独特贡献还在于提出了要求主客之间,情景之间要具有适 当的结合点和距离度的观点。”1 1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5 1 4 - 一5 2 1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 2 刘畅王船山诗歌美学三题,载文学遗产 1 9 8 3 年第3 期 3 张少糜、刘三富中固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卷,第3 0 6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出舨 4 】叶朗王夫之的美学体系,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 9 8 5 年第2 期 5 滕威惠论王夫之诗论之贡献) ,载山东大学学报) 哲社版,1 9 9 0 年第2 期 4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第一节“情”论 ( 一) 对“兴观群怨”的独到理解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孔子以前没有人对诗歌提 出这样全面而又具体的看法以后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几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 治思想。孔子对诗歌所发的这一段议论。就成为中国古典诗学的经典之论这就引出 了一大批诗评家对孔子这段简洁的议论进行连篇累牍的阐发,而孔安国和朱熹等人为 此所作的注,也就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使用得最为频繁的注脚,成为权威。 “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志意”。“观”,郑玄注为“观 风俗之盛衰”:朱熹注为“考见得失”。“群”,孔安国注为“群居相切磋”;朱熹注为 “和而不流”。“怨”,孔安国注为“刺上政也”;朱熹注为“怨而不怒”。可见,孔、 朱等人的注都把着重点放在了诗歌的社会功用上,重在教化。他们的注或多或少贴近 了孔子的原意。因为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这段对诗的议论,其出发点是为了鼓吹 他的伦理思想,把诗歌作为伦理思想的一种载体及进行教化的工具。因此,中国古典 诗学对“兴观群怨说”的理解,大致就按照孔安国、朱熹等人的思路发展下去,落脚 在诗歌的社会功用上,导致了以后中国诗学批评的实用性。其影响之大,有目共睹。 王船山诗学借“兴观群怨说”加以重新阐发,作为他诗学的精神起点。并成为他的诗 学命题一一情和景的情的核心。王船山说: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尽矣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 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出于四 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1 1 l 这段话包含有四层意思:一是 兴观群怨完满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达到了极致;二是断然下一转语,诗人或读者可 以根据诗歌艺术特有的规律,从诗歌创作或欣赏的实际出发,进行无拘无束的联想和 发挥;三是兴观群怨四者之间有无法割裂的联系,是一个相互交映,相互生发的统一 体。只有这样去理解和进行创作,诗歌艺术才更具有感染力;四是把兴观群怨看作是 四情,在四情之外的世界徜徉,也可以自然而然地生发起四情;在四情之中游弋,情 感才能往来无阻,不会窒息。王船山在四书训义( 卷二十一) 中对兴观群怨做了 较为明确的解说:“诗之泳游以体情,可以兴矣;褒刺以立义,可以观矣;出其情以 相示,可以群矣;含其情而不尽于言,可以怨矣。”1 2 他这段话的基本含义是;诗思 畅游无阻,触发想象,体验人生,抒发情感,可以此称之为兴:以劝善之情立足,进 行审视批评,从而确立诗的情义,可以此称之为观;向读者坦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并 【1 】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1 版,第4 页。 【2 1 戴鸪森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1 版,第5 5 页 5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由此引发读者共鸣,可以此称之为群:蕴含情感而不是直露渲泻言有尽而意无穷。 可以此称之为怨。由此,我们回过头来阐释王船山所谓“兴观群怨”之间的关系,就 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这就 是说,当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天地间邀游,驰骋情感与万物相接之时,他的劝善之 情已包孕其中,他审视宇宙的目光已渗透着情感的附着力,所以,他情感的奔涌。想 象的展开就变得深邃而广阔,所谓“心悬天上,忧满人间。”1 1 l 当诗人满怀劝善之情, 审视人生万物之时,人生之酸甜苦辣、七情六欲会忽然涌上心头,诗的想象便如大鹏 展翅,直冲天际:又如涓涓细流在深山峡谷之间跳跃翻卷,所以,他目光炯炯,明察 秋毫,人性、物理、丑恶善良就此凸现,诗之情义会赫然矗立,所谓“神理流于两问, 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2 】“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 群乃益挚。”这就是说,当诗人坦露自己真切的情怀,引发读者共鸣之时,他不是毫 无节制的“滥情”,而是含蓄曲折地把它表现出来,所以,这含蓄曲折所表现出的情, 就会潜移默化,让人难以忘怀:当诗人曲折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之时,他那真切的 情感就会如清澈的泉水奔涌而出,注入读者的心怀,引发读者共鸣。所以,诗人所展 现的情之天地,才显得杂质俱沉,净洁无瑕,更真挚感人。所谓“达人之情,必先自 达其情,与之为相知,而无别情之可疑。”【3 】“唯此富窗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 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诗。” ( 二) “四情”由社会功用转向审美意义 我认为,船山诗学借“兴观群怨”所下的转语,是有意识地强调“随所以而 皆可也”,是自觉地把“兴观群怨说”从传统的经学中解放出来,还其真正的诗 学面目,而且把诗学与经学所抒发的性情做了泾渭分明的界说,不再使经学的“兴观 群怨”,或是传统诗学意义上的兴观群怨去束缚、钳制创作主体的性情。因此他说:“诗 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尽有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却分派与 易、书、礼、春秋去。彼不能代诗而言性之情。诗亦不能代彼也。”p 在 读四书大全说中他又强调:“性,道心也;情,人心也。侧隐、羞恶、辞让、是 非,道心也:喜怒哀乐,人心也。”“斯二者互藏其宅而交发其用,虽然不可不谓之别。” 这样王船山又把性与情所具有的内容,进行了丝缕分明的爬梳,有意识地把以往被看 作具有不同社会功用的“兴观群怨”,凝聚成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并赋予它以新的 内容。把一本正经的“兴观群怨”,看作神采飞扬的“四情”,而这“四情”作者可以 1 转引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 3 8 页 2 古诗评选 卷五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诗 3 王夫之诗广传中华器局,1 9 6 4 年2 月第1 版第4 3 页 4 转引文学遗产 ,1 9 8 5 年第3 期第1 0 2 页 i s 王夫之明诗评选,卷五评徐渭严先生桐 6 宁勇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1 】就此王船山从作者角度的“一致之思”突 出了“四情”的统一性,又从读者角度给“四情”以充分的想象和联想的情的空间; 把“发乎其不自己者”的“四情”说得鲜活生动,使王船山诗学更具有了诗学本体论 的意义。也就是由原来的“兴观群怨”仅是一种社会功用转换为创作主体所应具有的 审美意义上的“四情”。在此基础上,王船山就“四情”的情,做了更为开放性的发 挥:“无所不可,方是摄“兴观群怨”于一鲈锤,为风雅之合调。”1 2 1 。无端无委。如 全匹成熟锦。首末一色。唯此故令读者可以其所感之端委为端委,而兴观群怨生焉。” p 1 足见王船山所阐发的“四情”,是“无所不可”,“无端无委”的。这样,缠绕在“兴 观群怨说”上的千年羁绊在王船山诗学中搜扫得荡然无存,成为他诗学中所说的。四 情”,而这“四情”又成为王船山诗学情和景中“情”的最为切实的内容。 应该指出的是,王船山并没有把他诗学中情的内容开放得无边无际,而是强调了 在个人情感尽情抒发的同时,又有它不应忽视的限定性一一“摇荡声情而檠括于兴观 群怨。”【4 j 这就是说王船山诗学在“情”的开放性内容中。没有完全忽略“四情”所 应具有的社会功用。同时他又把庸俗的滥情与“四情”截然分开:“浪子之惰无当诗 情。”垆j “关情是雅俗鸿沟乃以措大攒眉、市井埘耳之情为情,则插入酸俗中为 堪。”p j 这就使王船山诗学的“情”一方面强调了抒情主体的自在性,另一方面又兼 顾到“墨气所射,四表无穷”的情的社会功用,达到了个人情感自在抒发与社会功用 兼顾的和谐统一可以看出,王船山在对“兴观群怨说”这一经典诗学之论的阐释过 程中,从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对诗学的理解,“以意僭之”( 章学 诚语) ,达到了“六经注我”的高境界,更具有诗学本体论的意义。 ( 三) 诗歌艺术本源何在一一“四情”的来源 既然王船山把“兴观群怨”归结为“四情”,而且诗歌又是与“四情”浑然不分 的艺术载体,所谓“诗之所至,情无不至:情之所至,诗以之至。”1 7 】那么,“四情” 从何而来? 王船山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8 1 此话单刀直入地说出了 情感的来源问题一一也可以说是诗歌艺术的本源。为此,他又在张子正蒙注卷三 中从哲学高度强调:“必依所尝见闻者以为影质,见闻所不习者,心不能现其象。”【9 l 【1 】戴鸡森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1 版第6 页 【2 】壬夫之古诗评选 卷四评阮籍咏怀 【3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评袁彖游仙, 【4 】王船山诗诗文集,中华书局,1 9 6 2 年1 1 月,第1 版第5 0 8 页 【5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评鲍照登黄鹤矶 【6 】王夫之 古诗评选 卷六评王世懋横塘春泛 【7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评李黢与苏武诗 【8 】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4 4 页 【9 】壬夫之张子正蒙注 ,中华书局,1 9 7 5 年9 月第1 版第1 1 4 页 7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这里所说的“习”就是要身体力行,对于创作主体来说就是要有审美体验。对所见所 闻进行生命的把握和筛滤,才能恰如其分地“显其象”王船山把“身之所历,目之 所见”的审美体验作为诗歌创作的先决条件一一“铁门限”。这就要求诗人把身心融 会于现实之中,用诗人的目光审视外在的世界。看花草枯荣,听潮起潮落;看日月经 天、江河行地,听婴儿第一声生命的啼哭和j 舾终前老人死亡的呻吟;为“只朝地上看 一眼,草就绿了”的春天到来激荡起千种惊喜,为第一片落叶的秋而怦然心动;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总之,做 为一个诗人要睁眼看世界,要让生命向世界敞开,同时也让世界涌入自己的心怀,就 此,情感的涌动不可避免。王船山说:“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 其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 际矣。”【lj 真正意义上的诗就此诞生,“所谓的体验艺术则是真正的艺术。”【2 】王船山所 推崇的就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审美体验。如果是离开审美体验,闭门造车、 孤陋寡闻,那就会“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3 1 那就 没有资格做一个诗人了。所以,王船山极瞧不起“总在围绩中求活计”的“齐梁绮语” 和字字求出处“而不恤己情所自发”的某些宋人诗,称他们为“小家数” 4 1 ;更瞧不 起那些“按舆地图”做诗的无聊诗人。“只于心目取处得景得句,乃为朝气,乃为神 笔”p 】者,才能成为杰出的诗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所谓“四情”的来源问题一一 拈出了诗歌乃至于整个艺术创作的本源。 第二节“景”论 王船山将景进行了细致的区分。除一般景象外,从性质的角度,他将景分为事之 景、情之景、人中景等;从规模的角度,他又将景分为大景、小景、大景中小景等; 从观察的角度,他又将景分为远景、近景;从艺术效果的角度,他又有活景、滞景之 说。此外,他还有景外之景、非景之景等说法。对诗中景象作如此细致的分类,这在 中国古代是非常少见的。王船山对于这些景的看法,就构成了他的景论。弄清楚这一 问题,对于全面透彻地理解王船山的情景理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 一) 事之景、情之景、人中景 什么是事之景、情之景和人中景? 王船山在评曹植当来日大难一诗时说: “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游马后来,辕车解轮,事之景也。 【1 】王夫之古诗评选 卷五评谢庄北宅秘园 【2 】( 德) h g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辽宁人民出版杜1 9 8 7 年第1 敝第1 0 0 页 【3 】转引文学遗产) ,1 9 8 5 年第3 期第1 0 6 页 【4 】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1 版第7 2 页 【5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评张子客泛永嘉江丑暮遛舟 8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今日同堂,出门异乡,情之景也。子建而长如此,即许之天才流丽可矣。”i lj 这里 主要说到了两种景一一事之景与情之景。从他所举的诗例来看,所谓事景,指的是写 事的景况。 关于情之景,我们不妨来看看王船山对这一问题的其他说法:“情景名为二,而 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 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干宫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 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 非然,亦鹘突看过,作等闲语耳。”【2 】他又说:高启登西涧小阁的结句“歇题因 境胜,不敢易挥毫”二句是“写情中景,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 然是登岳阳楼诗。尝试设身作杜陵,凭轩远望观,则心目中二语,居然出现。此亦情 中景也”i ”。王船山将情与景在作品中的存在方式明确地分为两种:一种是情中景, 一种是景中情。所谓景中情,从王船山所举的“长安一片月”和“影静千宫里”这两 个诗例可以看出,它指的是景中含情,即不是直接抒情,两是通过景物的描写间接表 现情感。情中景,上面我们列举了王船山所举的四个情中景的例子一一“诗成珠玉在 挥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歇题因境胜,不敢易挥毫”、“今日同堂,出门 异乡”。在这四个例子中,没有一个有关于一般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直接的抒情。 从上文所引他的一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的话可以 看出,他在这里所说的景,并非自然景象,而是“翰墨淋漓,自心欣赏”这样的心情 情况。所以王船山所说的情之景,实际上就是心态。 所谓人中景,就是写人活动的景象,同时具有与情相结合的特点。王船山在评明人 沈明臣过高邮作一诗时说:“结语从他人写。所谓人中景,亦即含景中情在内。”p 】 过高邮作全诗为:。 “淮海路茫茫,扁舟出大荒。孤城三面水,寒日五湖霜。波漫官堤白,烟浮野树 黄。片帆何处客。千里傍他乡”。此诗最后两句写的是他人的活动,以达到抒情的目 的,所以是人中景。明人文征明四月云: “春雨绿阴肥,雨晴春亦归。花残莺独啭,草长燕交飞。香箧青缯扇,筠窗白葛 衣。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王船山评此诗“结语亦景也,所谓人中景也”【6 i “抛 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之所以是人中景,就是因为是通过写人的活动来抒情的。 ( 二) 大景、小景、大景中小景 【1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5 页 船山全书第1 4 卷,岳麓书社,1 9 9 6 年版第5 1 1 页 【2 】 姜斋诗话卷二 【3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8 2 页 【4 l 姜斋诗话卷二 【5 】王夫之明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第2 3 8 版 【6 】王夫之明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杜,1 9 9 7 年第2 3 8 版 9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何谓大景、小景、大最中小景? 王船山说:“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柳 叶开时任好风、花覆千官淑景移及风正一帆暑、青霭入看无,皆以小景传 大景之神。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张皇使大, 反令落拓不亲。宋人所喜偏在此而不在彼。近唯文徼仲斋宿等诗能解此妙。” x l 可见,所谓大景,就是阔大深远的景象;所谓小景,就是相对较小的景象;所谓大景 中小景,就是大景背景下的小景,如“柳叶开时任好风”,这是写某一株柳,所以是 小景,但实际在写整个春天的景象,因此是大景中的小景。王船山所说的远景和近景, 其实也就是大景、小景,只不过划分的角度不同。他说:“凡取景远者。类多梗概; 取景细者,多入局曲。”1 2 j 大和小,都是取景远近造成的。 ( 三) 活景与滞景 活景与滞景是王船山对诗中之景的另一种分法。所谓活景,就是那种形象、生动 的景象。他在评谢胱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 二句时说:“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3 】“天际识 归舟,云间辨江树”二旬之所以为活景,就在于它写景“呼之欲出”,具有很强的形 象性。与此相对的景物,则为滞景。他在评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一诗时说:“情 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滞景的一大特点是与情分离,同时形象 性也不强。 ( 四) 不景之景、景外之景、意外之景 王船山所说的不景之景,似乎是指非单纯的写景句中写出的景象他评论杜审言 登襄阳城首联“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说:“自然,是登襄阳城语。不景之 景,非情之情,知者希( 稀) 矣。”1 4 】三秋是景,层城开是景,但并非纯写景,而是 在叙事中写出来的。 景外之景,这一说法早在唐代就有了。司空图在 与极浦书中说:“戴容州云: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 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 ”王船山之评苏颈扈从鄂杜间奉呈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说:“寓目警心,景外设景。”p 1 又评窦叔向春日早朝应制:“其不如岑、杜七言者, 未能于景外取景。”【6 1 可见,景外之景的是王船山的一个普遍说法。那么,什么是景 【1 t 夫之明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 【2 】王夫之姜斋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 年版第2 1 8 页 【3 】王夫之古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第2 4 5 页 f 4 】王夫之唐涛评选卷三,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年 【5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四,文化艺术出版杜1 9 9 7 年 【6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 1 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外之景呢? 根据王船山的表述,似乎指的是那种写得非常形象的景象。他在评岑参和 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一诗时说:“刻写入冥,如两镜之取影毛诗庭燎有辉、 言观其旗以状向晨之象,景外独绝。千载后乃得花迎剑佩一联。星落乃知花 之相迎。旌之拂柳也。三百篇后不可无唐律者以此。”1 1 】岑参“花迎剑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干”与诗经中的“庭燎有辉”、“言观其旗”被认为是写景外之景的 典范,原因就在于它们写景特别成功,富于形象,“刻写入冥,如两镜之取影”。苏颞 的 扈从鄂杜间奉呈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之所以具有景外之景,也是因为写景成 功,如“羽骑将过持袂拂,香车欲度卷帘行”之类。 意外之景,就是离开情而写的景。他在评丁仙芝渡扬子江一诗时说:“诗之 为道,必当立主御宾,顺写现量,若一情一景,彼疆此界,则宾主杂逐,皆不知作者 为谁。意外设景,景外起意,抑如赘疣上生眼鼻,怪而不恒矣。”【2 】他又评高启天 界寺中的“万覆随钟集,千灯入镜流”是“得景意外” 3 1 所谓意,就是情,在情景 分离的状态下写出的景,就是意外之景,它实际上与情中景相对,与滞景的含义差不 多。 由上可见,王船山对诗歌之景的研究和考察是非常细致的,这样的细致程度在中 国古代非常罕见,从中也可以看出王船山情景理论的精微细密之处。总观王船山的景 论,他对诗歌中的景强调得最突出的是景与情的结合、景的形象性。他对景区分得很 细,但都是围绕着这两方面来进行的。这样的看法是由他的诗歌美学观决定的。在王 船山看来,诗美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景交融。从发生论来说,王船山认为:“关情者景, 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 迎,互藏其宅。天情物理,可哀可乐,用之无穷,流而滞,穷且滞者不知尔。”1 4 “景 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p 在王船山看来,诗人的情感往往是由于景的触发而产生的,换句话说,情无景则不发 从艺术表现和艺术效果来说,王船山认为:“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 含情。”p 】这就是说,为了避免诗中出现虚情、滞景,就应该情景相伴所以,他认 为“情景一合,自得妙语”【7 】把情景相合看成了产生妙句的前提。从存在的状态来 说,情与景也是下可分的。他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 古人绝句多景语, 如高台多悲风、胡蝶飞南园、池塘生春草、亭皋木叶下、芙蓉露下落, 皆是也,而情寓其中矣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i s 【1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四,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 【2 】王夫之 唐诗评选卷三,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第1 0 6 页 3 1 王夫之明诗评选卷五,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 【4 i 夫之姜斋诗话卷一诗绎,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6 1 年 【5 】王夫之篓斋诗话 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 年 【6 i 夫之古诗评选 卷五,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第2 1 7 页 【7 i 夫之明诗评选卷五。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第2 3 8 页 【8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6 1 年 1 1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船山情景说阐释 ( 五) 船山“景”论特征小结 对于上述诗歌中的各种景,王船山自己对他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最重视的是 情中景、景外之景,最反对是滞景。他认为,在众多的景中,“情中景尤难曲写”。为 什么? 他在评曹学铨寄钱受之一诗时说:“古今人能作景语,百不一二,景语难, 情语尤难也。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非情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尤 非情语唐人不免,况何大复一流,冲喉直撞,如果役应县令者哉l 先生( 指曹学 铨) 尤工于言情。絮纡曲尽,谷风、蟋蟀之后,不愧古人矣。”【lj 情中景属于情 语,从王船山这段关于情语的论述,也就可以看出情中景难在何处了。他在这里所举 的“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所以不是情语,就在 于它们抒情过于直露,不复含蓄,“冲喉直撞,如果役应县令者”。相反,曹学铨的诗 之所以工于言情,原因在于“萦纡曲尽”,写得含蓄。他在姜斋诗话卷二中说:“情 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柔橹轻鸥外。含 凄觉汝贤之类是也。此又与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更进一格,益使风力道上。”1 2 j 至此我们就不难明白,王船山之所以认为情中景要比景中情难,就在于一般人喜欢“冲 喉直撞”,难以傲含蓄。因此,情中景的最重要的特点当然也就是含蓄了。 从上文所引王船山“寓目警心,景外设景”和“其不如岑、杜七言者,未能于景 外取景”的话可以看出,景外之景之所以受到王船山的重视,是因为它是王船山衡鼍 诗歌好坏的一条重要尺度。 综观王船山所说的景,主要还是诗家之景,其主要的审美要求便是形象性。不管 他所说的哪一种景,都是与这一要求分不开的。他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 门限。即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非按舆地图便 可云平野入青徐也,抑登楼所得见耳。隔垣昕杂剧,可闻其歌,不见舞,更远则 但闻鼓声,而可云演何出乎? ”p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