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威廉·冯·洪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 t e d u c a t i o n a l h i s t o r i a n s c o n s i d e r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a s t h e f a t h e r o f t h e mo d e m u n i v e r s ity , a n d s c h o la r s b e li e v e th a t s in c e th e b e r li n e r u n i v e r s it y , a s a _ h i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i t s f u n c t i o n h a s a n e w e x p a n s i o n , fr o m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t o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u n c t i o n .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b a c k gr o u n d o f t h e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a n d th e m a in c h a r a c t e r s b e c o m e s a n u n a v o i d a b l e t o p i c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h i s t o r y . i n t h e c r e a t i o n o f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t h e r e w e r e m a n y i m p o r t a n t fi g u r e s ; a n d t h e p r u s s i a n r e f o r m e r s p l a y a n im p o r t a n t r o l e . a n d t h e p r u s s i a n a r i s t o c r a c y mr . wi l h e lm v o n h u m b o l d t , as t h e r e f o r m l e a d e r s a n d a o v e mme n t o f fi c i a l s , c r e a t e d t h e n i e c e s f o r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t h e t s e r r me r university c one c t e a t h e r a e as a b o u t r u nmne t h e t s e r t r ne r university a na t mp i e me n t e a me s e t o e as, a n a c r e a t e a t h e s y s t e ms a n a n o r ms . 5 o wr t n s u c h s y s t e ms , be r l i n e r un i v e r s i t v b e c a me a k n o wl e d e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i t h c o mb i n i n s o f t e a c h i n e a n a r e s e a r c n . i ms c o n c e p t a n a功e t mp i e me n t a u o n o f t h e s y s t e m a 印e n a e a o n t h e p r u s s i a s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r o u n d , t h e c o u n t r y n e e d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 f o r m . s o t h e b e r l i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 as a n e w b o d y o f k n o w l e d g e , c a n l e a rn t h e g o o d s y s t e m s fr o m o t h e r g e r m a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a n d t u r n i t i n t o i t s o w n s y s t e m . t h u s , t h e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b e c a m e a m o d e l o f g e r m a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n o t o n l y i n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b u t a l s o i n t h e s y s t e m . o f c o u r s e , t h e g o o d t e a c h e r s , a d e q u a t e f u n d i n g i n t h e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ty a n d t h e p r e r o g a t i v e t h a t t h e b e r l i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s s h o u l d b e l o n g t o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w e r e t h e n e c e s s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s . mr . wi l h e l m v o n h u m b o l d t , as t h e l e a d e r o f t h e p r u s s i a n n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 , g a v e r e f o r m s i n t h e s e c o n d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 a n d w i t h t h e r e f o r m i n e x a m in a t i o n n o r m h e g a v e a m o d e l b e t w e e n t h e s t a t e a n d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l i f e . t h r o u 沙 t h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b o a r d s a n d t e a c h e r s a p p o i n t m e n t s y s t e m r e f o r m , i t r e g u l a t e d t h e u s e o f s e c o n d a ry t e a c h e r s a n d 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 o f u n i v e r s i ty gra d u a t e s e x p o r t s . h u m b o l d t r e f o r m a b o u t u n iv e r s i t y b e l o n g s a c t u a l l y t o a s e r i e s o f r e f o r m s . wi t h t h e h e l p o f l i k e - m in d e d c o l l e a g u e s i n t h e d e p a r tm e n t o f c u l t u r e a n d p u b l i c e d u c a t i o n , h u m b o l d t a p p l i e d f o r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t h e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 a n d r e c e iv e d a p p r o v a l a n d s u p p o r t fr o m p r u s s i a n k in g . h o w e v e r , h u m b o l d t l e a v e d t h e p o s i t i o n b e f o r e t h e o p e n i n g o f u n i v e r s i ty ,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d i d n o t s t o p . wi t h t h e e ff o r t s fr o m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d e p a r t m e n t a n d o t h e r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t h e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n o u n c e d t h e t e n t a t i v e c h a rt e r , t h e t e a c h i n g s t a rt e d . k e y wo r d s : wi l h e l m v o n h u m b o l d t b e r l i n e r u n i v e r s i ty e d u c a t i o n i d e a s s y s t e m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 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t t 1 哗 妙口年 o , - jj 3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 可少于5 年) 秘密*1 0 年 ( 最长1 0 年,可少于1 0 年) 机密 2 0 年 ( 最长2 0 年, 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己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问 和; 咭 年。 朔 3 o 日 引言 引言 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 研究者提到现代大学往往言必称柏林洪堡大学 。 在洪堡大学那里, 研究者找到现代大学的 特征: 教学和学习自由,教学与研究 相结合。人们用威廉, 冯 洪堡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来说明 这些原则的确立过程。 柏林大学的创建过程经常被教育史家们简化了,以 至于人们把它看成是洪堡一 个人设计的结果,好像是洪堡提出了这种教育思想,然后在柏林大学将之实施, 人们包括教授和学生都实践这些原则, 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柏林大学成为德国 乃至世界学术的中心。其实,这种变革存在着一个过程, 没有改革的成熟条件, 改革是不能进行的。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过渡期。这种变革也不能无限制的发 展,它总会有个限度。在可以变革的限度里,变革者,或者是个人或者是变革 团体,同原有的秩序和规则进行斗争和妥协。斗争和妥协的成果作为新的规范 调节着人们的行为,这些规范可以是制度,也有可能是参与者达成默契的潜规 则。随着制度和潜规则的成立,人们的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一种新的文化就产生了。 研究者研究变革的发生条件和结果,他们也研究变革的参与者,研究个人 在变革中的作用和角色。在1 8 1 0 年前后的普鲁士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柏林大学成 为研究者从多个角度研究的对象和客体。教育变革,高等教育,教育史的研究 者以 及学习研究方法和范式的人都跳不过柏林洪堡大学这道坎。 研究问题的提出 研究 柏林洪堡大学的 创建, 必须要 研究的 是 作为洪堡大学的 创建团 体成员 之一的威廉 冯 洪堡 ( w i l h e l m v o n h u m b o l d t , 1 7 6 7 - 1 8 3 5 ) ,研究他的思想, 研究他在柏林大学实践自己思想的历程和及其对于洪堡大学的发挥影响的方 式。 研究的现状 对于洪堡和洪堡大学的 研究, 根据学者陈洪捷2 的 研究, 德国 存在两个阶段: 1 8 1 0. 1 8 2 8 年称为b e r l in e r u n i v e r s i t a e ti 柏林大 学 ) , 1 8 2 8 -1 9 4 9 年称为f r ie d r i c h wil h e l m u n i v e r s i t a e t 弗 里德里 希. 威廉大学,以当时国王的名字命名) ,1 9 4 9 年罕 今,名称为h u m b o l d t u n i v e r s it a e t m b e r l i n( 柏 林洪堡大学) 。 本文中洪堡大学,柏林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都是指同一所学校。 2陈 洪捷, 北京大 学教育学 教 授, 德国 高等 教育 研究专家, 著 有 德国 古 典大 学观 及其 对于中国的 影响 . 引言 2 0 世纪6 0 年代以前的研究通常注重观念的层次, 强调洪堡等人的大学观对德国 大学崛起的关键作用。6 0年代以 来,制度学派兴起, 广泛的深入到社会科学和 人文科学领域,影响了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视角。对于德国大学的研究和洪堡 的作用研究转向了社会和制度层面。 学者们对于洪堡在 1 9 世纪初期普鲁士高 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角色各持己见,注重社会和制度因素的学者认为洪堡等 人的大学观念的作用是及其有限的, 甚至没有影响。德国学者 c l e m e n s m e n z e 便持这种观点:由 于政治、哲学和科学方面的原因,洪堡的大学理念在现实中 无法实施, 未及落实于制度, 便己告失败。 2 而关注观念层面的研究者则强调洪 堡等人的教育观念对于大学的影响。 在中国大陆,对于洪堡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类文献。其作者多为中国高等 学校的教育研究者 ( 教授或者副教授) 或者是学习研究的人 ( 硕士生或者博士 研究生) 。其间多从传统的视角出发研究洪堡的大学观及其对于美国或者中国大 学的影响,如贺国庆著 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 。在中国大陆研究洪堡教育 思想的专家中以北大教授陈洪捷最为突出。一般的中国洪堡观察者或者研究者, 不懂德文,看不了德文文献,而陈洪捷在所著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于中国 的影响中广泛收集德文材料,从德国大学的四个要素,即修养、科学、自由、 寂寞,出发来研究洪堡大学观对于德国大学的影响。 对于社会和制度层面的研究,中国大陆鲜有研究者关注。因此,研究洪堡 等人的大学理念对于的德国大学的制度和组织变革有无影响,影响有多大,成 为研究洪堡大学变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 . 观念有没有成为制度或者潜规则?回答如果是有,那么观念经过怎样的过 程成为制度和潜规则2如果是没有,那么为什么没有发生这样的变革? 2 . 这些制度和潜规则有没有在洪堡大学和其它德国大学保存下来?回答如果 是有,那么怎样传承和保存?如果没有,又是为什么? 3 . 这些制度和潜规则是不是完全符合当初洪堡等人的理念设想?如果回答是 是,那么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回答是不是,发生了哪些变化? 研究的假设 r .v o m b r u c h , d i e d e u tg c h e h o c h s c h u le in d e r h i s t o n s c h e n f o r s c h u n g ( 历史 研究 中 的 德国 高 校 ) ,i n d . g o l d s c h m i d t : f o r s c h u n g s g e g e n s t a n d h o c h s c h u l e , u e b e r b l i c k a n d t r e n d b e r i c h t . f r a n k f u r tf ma i n . 1 9 8 4 . v . 9 . c u e me n s me n z e , ui e a n o u n g s r e t o ml wi me r m v o n月 u mo o t a t s ( m m kp 7 -mi a j v 育以卑a) ,t i a n n o v e r , 1 9 7 5 , p .4 2 9 3贺国 庆德国和 美国 大 学发达史北京:人民 教育出 版社,1 9 9 8 . 引育 上面三个大问题和六个假设问题成为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要研究这几个方 面,需要研究洪堡及其相关者的观念是什么观念,需要研究柏林大学的筹建过 程和创建的参与者, 包括政府 ( 官僚阶层和王室) , 知识分子 ( 改革派和保守派) 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研究柏林大学组织形式,大学生活,包括教育者、 被教育者、教学内容和形式,大学和科学院的关系,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大学 内部组织等等。 本项研究, 试图论证洪堡的大学观对于柏林大学组织制度和潜规则形成的 影响及其在德国其它大学的传承。以思想、人物、组织和变革四个要素作为论 证上述假设的核心要素,思想和理念是变革者实施变革的精神依据,人物是实 施变革的主体,组织是变革的核心单位和观察单位,变革是贯穿过渡期的基本 主线。 研究的意义和不足 通过文献梳理和阅读,发现观念和制度的联系,论证洪堡的大学观对于柏 林大学组织制度和潜规则形成的影响及其在德国其它大学的传承。 从1 8 1 0 年到现在2 0 0 7 年, 历史已 经过去将近2 0 0 年。历史本身发生的事 件是客观的,但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和分析,不管怎样的试图接近客观或者遵 循价值中立的原则,总是一种新的建构。笔者个人这样理解:历史研究过程就 是建构者根据某种假设建构历史的过程。在离柏林洪堡大学遥远的中国, 在柏 林大学建立将近2 0 0 年后的今天,一位年轻的学习研究的学生试图 触摸逝者的 脉搏, 试图在前人的肩膀上回头观察逝者的脚步,希冀在复杂的己 经变化的世 界中找到蛛丝马迹,来体味逝者对于当时社会和制度的斗争和妥协。 这些触摸 和体味在2 0 0 年后的人们或者研究者看来或许是一种无奈的尝试,或许是一种 游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德国 的大学作为一种学术性组织出现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始于 1 3 4 8年的布 拉格大学 ( u n i v e r s i t a e t p r a g ) , 而此时意大利境内 拥有1 5 所大学, 法国8 所, 西班牙6 所, 英格兰2 所。 到1 5 世纪初期德意志土地上共有6 所 ( p r a g , w i e n , h e i d e l b e r g , k o e l n , e r f u r t , l e i p z i g ) . z 经过 1 5 世纪后 半叶的 人文 运动和 1 6 世纪中后期的宗教改革,到 1 8世纪末德意志土地上己 经出现了4 2 所大学, 在欧洲诸国中名列第一。3 德语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在 1 8 世纪之前一直是德意志下层百姓的语言。德 意志贵族和上层社会以说拉丁语和法语为荣,甚至像莱布尼茨这样的百科全书 式的德意志大家都以讲法语为荣。 刁 如同德意志文化深受法兰西文化影响一样, 在1 6 和1 7 世纪,德意志的大学按照巴 黎大学 ( 1 1 8 0 年)的模式组织起来。不 同的是德意志的大学因德意志邦国林立而显现出非集权化的特点。德意志的大 学逐渐摆脱教会的控制,依赖德意志世俗政权的资助,成为享有自 主权的组织。 在 1 6 和 1 7 世纪,文艺复兴从南向北扩展,德意志知识分子发现了希腊文 化,把它作为同法兰西文化相抗衡而且更加古老的文化纳入德意志文化的范畴。 同时, 马t 路德 ( m a r t i n l u t h e r , 1 4 8 3 - 1 5 4 6 年) 5 发动的 宗教改革打破t 天 主教在欧洲的一统地位,这是一场具有民族性的伦理运动和宗教运动。在新教 神职人员的培养中,则需要培养具有分析 圣经文本能力的教父,这种能力 则来源于哲学分析能力和文学、美学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正是出于这种社 会的需求,此时的德意志新教大学体现出不同于旧式天主教大学的特点。 路德同时代的神学家菲利普 梅兰希顿6 主张 “ 教义必须与科学相结合” , 否则则不能保持新教教义的继续生存。在学校管理章程颁布的同时,一系列的 新教大学按照梅兰希顿的 教育思想建立或者进行改革。 1 5 3 0 年起, 他和马 丁 路 德任教的维滕堡大学 ( w i t t e n b e r g , 1 5 0 2年由萨克森选帝候创立) 成为新教的 ,本文中的德国是 指当 代存在的自1 9 9 0 年统一以来的 领土, 而德意志则指历史上讲德语的人居住的欧洲 中 部 区 域 ( 在中 世 纪则 指神 圣罗 马 帝国 9 6 2 - 1 8 1 3 年 的 疆域) , 普 鲁 士是 指德 意 志 帝国( 1 8 7 1 一 1 9 1 8 年) 的核心部分区域。 2 f . 鲍尔生. 滕大春等译. 德国教育史. 北京: 人民 教育出版社, 1 9 8 6 , p . 1 4 ,陈 洪 捷 . 德国 古 典 大 学 观 及其 对于 中 国 的 影响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出 版社 , 2 0 0 6 , p . 1 1 . f . 鲍尔生. 滕大春等译. 德国教育史.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8 6 , p .6 9 ,马 丁 路 德( m a rt in l u t h e r , 1 4 8 3 - 1 5 4 6 年) . 德 意 志宗 教改 革 家 , 维 滕 堡 大 学 教 授二、 梅 兰 希 顿( p h i l ip m e l a n c h th o n , 1 4 9 7 - 1 5 6 0 年) , 德 意 志 宗 教 改 革 家 , 维 滕 堡 大 学 教 授 。 7 f . 鲍尔生. 滕大 春等译. 德国教育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8 6 , p .3 7 第一章 导论 重点大学。 此时传统大学的四个学院, 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变 化:神学院注册学生增加,因为新教神职人员的任职条件必具条件是从神学院 毕业;法学院也扩大,因为政府机构和官员扩大;医学院因为当时医术没有新 的发展,局限于中世纪的放血疗法,所以 裹足不前:哲学院虽然仍出于文法学 校和大学高级学院之间,但哲学课程从亚理士多德的哲学换成了古典人文学科 ( 拉丁文和希腊文文法、 修辞和逻辑学, 心理学, 伦理学等等) 。 这样就为史学、 数学和物理学进入大学哲学院打下了基础。另外,这时在哲学院出现了学术教 学专业化的趋势。以1 5 3 6 年维滕堡大学的改革方案为例, 该校设置正规讲座职 位的有十种学科:希伯来文,希腊文,诗歌,文法,初等数学,高等数学,辩 证法,修辞学, 物理学, 道德哲学。 演讲作为学术论辩的训练方式,成为巩固 科学教学的一种教学和考核方式 ( 教师以公开演讲作为示范,然后学生仿效练 习) 。2 通过维滕堡大学的教学组织我们可以看出,德意志新教大学改革的方向, 即是强化神学和哲学教学, 培养胜任的新教神职人员和新兴的管理人员 ( 官僚 阶层) 。教会和政府都需要受过学术教育的人来充任牧师或者官吏,到 1 7世纪 中期,德意志境内的每个村庄最少也有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牧师。 “ 1 7世纪的理性主义时期,自 然科学的大发展使当时的知识分子以为人类自 己已经成为人类的顶峰 ( 各个时代的人们似乎都以自己为坐标,把自己看作是 顶峰阶段, 认为自己 是现代的, 早前的人们不能跟自己 相比) ,他们认为他们时 代的人们连伟大的古希腊时代都超越了。知识分子试图清除文艺复兴以来陈腐 的博学和崇古的学风。当然,当时的社会思潮不是一元的,而是有很多种不同 的派别和思想。所以大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此时的德意志大学有天主教 大学,有新教大学,也有国 王资助和控制的大学,也存在城市资助和管理的大 学。新的大学创建, 而一些大学却因为资金,生源等问 题关闭。到1 7 0 0 年时, 德意志境内 ( 奥地利除外)存在 2 8所大学。大学规模有大有小。海德堡大学 ( h e i d e l b e r g , 1 3 8 6 年) 在1 7 0 1 -1 7 0 5 年时, 平均每年仅有8 0 名学生, 只有 四 所大学 ( k o e l n , l e i p z i g , w i t t e n b e r g , h a l l e )的学生超过5 0 0 人, 其它大 本文中学院和学部是同一个意思,德文为f a k u li ta e t ,也可以翻译为系。 2 f . 鲍尔生 膝大春等译, 德国教育史 北京; 人民 教育出 版社, 1 9 8 6 , p p .4 2 - 4 4 . 3 同上, p . 6 1 第一章 导论 部分大学则不到3 0 0 学生。 此时的德意志大学的声望一落千丈, 许多学者都把 大学视为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 离开了 大学,如莱布尼茨l 和莱辛, 。 他们求助于 新兴的科学院,如莱布尼茨于 1 7 0 0年参与创建柏林科学院。 自 此,大学和科 学院的关系就成为大学外部组织的一项内容。如果科学院可以被看作是高等研 究中心,那么大学的位置在于哪里呢? 对于这一问题,大学主体 ( 大学教授和领导者)以及关心大学的知识分子 通过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德意志当时邦国林立,大邦和小邦的统治者都试 图通过大学来为自 己治理培养官僚阶层,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中部,汉诺威宫廷、 处于上升期的普鲁士邦、萨克森邦领土犬牙交错。1 6世纪时,维滕堡大学 ( w i t t e n b e r g , 1 5 0 2年由 萨克森选帝候创立) 成为此处 ( 德意志中部) 的著名 学府, 到1 8 世纪初仍然是德意志声明卓著的大学。1 6 9 4 年, 普鲁士邦在此处的 哈勒 ( h a l l e )创建了 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不同于维滕堡大学的极端保守和对于 马丁. 路德派的严格坚持。这所大学的学术奠基人是托马西乌斯” ,他在哈勒大 学建校前就在哈勒进行私人讲学.在哈勒大学他讲授哲学、德语演说、法理学 和自然法学,他试图使科学与大学教育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另外, 克 沃尔夫 6 除了1 7 2 3 -1 7 4 0 年这段时间 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哈勒讲授数学、 物 理学和哲学。 在哲学上他和他的学生支配着德意志大学和普通教育达半个世纪, 他们认为因果关系决定着一切存在。这种思想正是启蒙运动的指导原则。哈勒 大学因为普鲁士君主的开明专制和知识分子的努力成为理性主义的大本营和学 术自由的发祥地。 7 继哈勒大学之后, 汉诺威选帝候乔治二世8 1 7 3 4 年批准在其德意志领地汉诺 威公国 ( 德意志中部) 边境小镇格廷根( g o e t t i n g e n ) 。 设立一所大学。 乔治国 王 c h a r l e s e . m c c le ll a n d . s t a t e , s o c ie ty , a n d u n i v e r s it y in g e r m a n y 1 7 0 0 - 1 9 1 4 . 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t y p r e s s . 1 9 8 0 . p . 2 9 . 7莱 布尼 茨 ( g o t t f ii e d w il h e lm l e i b n i t z , 1 6 4 6 - 1 7 1 6 年) , 德意志 启蒙思想家. 3莱 辛( g o tt h o l d e p h r a i m l e a s i n g , 1 7 2 9 - 1 7 8 1 年) , 德 意 志 剧 作 家 , 启 蒙 文 化 的 代 表。 4 f . 鲍尔生. 滕大春等译. 德国教育史.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8 6 , p . 8 4 . s托马 西乌 斯 ( c h r i s t i a n 7 h m n a s i u s , 1 6 5 5 - 1 7 2 8 年) ,法学家、 哲 学家, 因反对虔 诚神学 而被莱比 锡大 学驱 逐, 逃难来到普鲁士邦,是哈勒大学的奠基者之一,是在德怠志用德语 ( 而非拉丁语)授课的第一人。 克 沃尔夫( c h r is t i a n w o l 瓦 1 6 7 9 - 1 7 5 4 年) , 哲学家,1 8 世纪 康德 之前德 意志启蒙运动的领 袖, 是 哲学 家莱布尼茨的学生.在m a r b u r g 和b a l l e 大学任数学和哲学教授。 r f . 鲍尔生. 滕大春等译. 德国 教育史. 北京:人民 教育出 版社, 1 9 8 6 , p . 8 1 . .乔 治 二 世( g e o r g a u g u s t , 1 6 8 3 - 1 7 6 0 年) , 大 不 列 颠 与 北 爱 尔 兰 国 王 , 同 时 也 是 德 意 志 b r a u n s w e ig - l u e n e b u r g选帝候, 哥 廷根大 学以 其名字命名为g e o r g - a u g u s t- u n i v e rs i t iit g b t t i n g e n . , 为何设在哥廷根小镇( 当时仅有几千人口) 众说纷纭。戴问 天认为,当时的 观念, 即大学是探索真理的 地方应该成为超越世俗的象牙之塔,影响了选址。但是没什么没有选择其它小城,非要选择靠近曹鲁士和 汉诺威的边境小镇哥廷根呢?根据笔者现有材料很难得出结论。 第一章 导论 设立德意志领地大学的目 的不在于发展科学教育, 而是为了 赚钱, 指望通过大 学每年带来十万塔勒的财政收入。 这种办学想法对于教学的 影响极其明 显。 格 廷根大学的奠基者明 希豪森2 大力发展受贵族喜爱的学科和技艺, 借以 扩大生源, 增加大学收入。他利用格廷根大学经济充足的条件,广聘名师,建立富丽的图 书馆和专门从事自 然科学和医学研究的研究所,使格廷根大学仅在半个世纪的 时间 里就成为德意志大学教育的引领者,成为培养新兴贵族阶层的基地。 “ 德意志大学的改革一直进行,这种变革给研究者一种感觉,它们之间存在 者某种联系,但变革结果却又各不相同。德意志大学因德意志邦国林立而不同 于法兰西。大学之间存在竞争,在教育者 ( 教授)和受教育者 ( 学生生源)方 面皆有反映。大学关闭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应该是德意志大学竞争的结果。大 学竞争生存的经济条件也竞争生存的精神条件 知识。对于教授 ( 知识持有 者和创造者)的竞争使教授的经济地位改善,出现了为了追求知识或者追求知 识所带来的经济地位提高的阶层,中下层和没落贵族的知识分子成为潜在的教 授队伍。知识分子经济地位的改善以及通过向王公大臣提供咨询服务而获得的 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得知识分子群体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能获得提供服务的机会, 这样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对于真理的追寻。对于学生 ( 学校财源和产品)的竞 争,则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在格廷根大学对于贵族来说实用的课程如法学, 外交礼仪,骑术和格斗受到学生的欢迎。在今天看来,当时的德意志大学通过 对神职人员的培养和对未来官僚阶层的培养而确立了自己 为社会 ( 教会和国家) 培养人才的职能。社会的需要都在大学的竞争中得以 反映并且加以强化。 1 7 8 7 年, 2 0 岁的威廉. 冯. 洪堡注册进入奥得 河畔的法兰克 福大学学习 法 律, 在那儿 度过了 冬季学期,1 7 8 8年春天转入格廷根大学。 这里成为洪堡思想 走向 成熟的起点。他不关心专门的学问,只是在母校的名流处听讲。在利希滕 贝 格 月 处听哲学, 在施勒策尔 6 处听历史, 在海纳6 处学习古代语言, 如希腊语。 7 格 廷根大学当时是德意志大学当仁不让的中心,因此很多贵族甚至国王都把自己 戴 问 天 编 著哥 廷 根 人 学 .长 沙 : 湖 北 教 育出 版 社 , 1 9 9 6 , p . 3 6 . 明希豪森 ( g e r l a c h a d o l f v o n m u e n c h h a u s e n , 1 6 8 8 -1 7 7 0 年) ,1 7 0 7 -1 7 1 1 年在j e n a , h a l l e 和u t re c h t 读大学,汉诺威宫廷的内阁成员和枢密顾问,1 7 3 4 -1 7 7 0 年兼任哥廷根大学学监。 1 7 3 4 年1 0 月,哥廷根大学就己 经开课,但正式开学典礼却足在工 7 3 7 年, 月才举行。 a利 希 滕贝 格( g e o r g c h r i s t o p h l i c h t e n b e r g , 1 7 4 2 - 1 7 9 9 ) , 哥 廷 根 大 学 毕 业 生 , 物 理 研 究 所 的 创 建 者 。 施勒策 尔( a u g u s t l u d w ( g v o n s c h lo z e r , 1 7 3 5 -1 8 0 9 年) , 启蒙时期 德意志 历史 学家, 著有 俄国 史 、 北欧诸国史要 和 世界历史概略 ,曾 任哥廷根大学世界史和国家学教授。 海 纳( c h r is ti a n g o tt li e b h e y n e , 1 7 2 9 - 1 8 1 2 ) , 哥 廷 根 大 学 古 典 语 教 授 和 图 书 馆 馆 长 . r彼 得 贝 格 拉 著 _ 袁 杰 译威 廉 冯 洪堡 传 . t 京 : 商务 印 书 馆 , 1 9 9 4 年, 1 9 . 第一章 导论 的子女送到此校接受教育。除了课程之外,这种上层子女之间的交往和同学友 谊也为年轻的洪堡提供了以后上升的晋身之阶。 在洪堡转学入格廷根大学之前, 日 后的改革者施泰因 和哈登贝格2 在此就学,而同洪堡一同注册入学的有洪堡在 柏林就已 经交往的多纳伯爵 “ ( 他成为洪堡在内 政部的顶头上司) 和奥古斯特 威 廉 施勒格尔呼 等等。 此处写出洪堡的大学学习经历一方面为格廷根大学的教学做一个例证,例 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洪堡青年时代交往的同学和校友同 洪堡一样都在 高等教育机构里得到了教育,而正是他们影响了普鲁士日 后的改革。当然,他 们能够作为官僚治理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贵族,享有对权力 的垄断;但是如果他们没有从家庭教师和大学那里接受到先进的知识,日后的 开明治理和改革则是不能想象的。 在一开始笔者提到德意志大学就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虽然大学仍保持住 了自己的教育机构的地位,但是国家对于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的需求以及工业 革命所引发的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导致了传统大学以及改革型大学( h a l l e , g o e t t i n g e n ) 势力日 危, 而专业学校却日 渐兴盛。以 柏林为 例, 到 1 8世纪末, 柏林没有一所大学, 却有外科学校 ( 1 7 2 4 年) , 采矿学校 ( 1 7 7 0 年) ,兽医学校 ( 1 7 9 0 年) ,艺术学校 ( 1 7 9 6 年) ,建筑学校 ( 1 7 9 9 年) 。 改革传统大学,加强实用功能成为普鲁士上层的一种共识。1 7 9 7年,普鲁 士主管教育的大臣马索夫3 开始在普邦推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试图 在普鲁士取消 传统大学, 代之于培养医生、 神职人员和教师的专业高等学校。 . 但这种努力因 为经费和其它原因终以失败而告终。 与这种实用主义思潮相对,在多样的知识分子当中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实 用主义的教育。这就是新人文主义思潮。在卢梭, 自 然主义教育观的引导下,德 ,施 泰 . ( h e i n r i c h f ri e d ri c h v o n a n d z u s t e i n , 1 7 5 7 - i 8 3 1 年 ) , 哥 廷 根 大 学 法 学 专 业 毕 业, 普 鲁 士 改 革 家, 1 8 0 4 - 0 6 年起为 税务、贸易、 厂矿大臣,1 8 0 7 年作为首席大臣 领导了普鲁士改革。 2哈 登贝 格( k a r l a u g u s t v o n h a r d e n b e r g , 1 7 5 0 - 1 8 2 2 年) , 哥 廷 根大 学 法 学 专 业 毕 业, 普 鲁 士 改 革 家, 1 8 0 4 起为外交大臣,1 8 1 0 年作为首席大臣 领导了 普鲁士改革. 3 弗里德里希 费迪南德. 亚历山大 冯 多纳一施洛比登伯爵( f ri e d r i c h d o h n a , 1 7 7 1 -1 8 3 1 年) ,1 8 0 8 -1 8 1 0 年任普鲁士内 政大臣, 洪堡在其手下掌管文化和公共教育司。 a奥古斯特 威廉. 施勒格尔 ( a u g u s t wil h e l m v o n s c h l e g e l , 1 7 6 7 - 1 8 4 5 年) ,德意志浪漫派诗人。 ,马 索夫( j u l i u s v o n m a s s o w , 1 7 5 0 - 1 8 1 6 年) , 1 7 9 8 - 1 8 0 7 年任司法部长,当 时 教育的 主管 机关为司 法部宗 教司。 6 e .m p e l le r , g e le g e n t f c h e g e d a n k e n u e b e r u n i v e r s i t a e t e n v o n e n g e l , e r h a r d , w o lf , f i c h t e , s c h l e i e r m a c h e r , v . h u m b o l d t , h e g e l ( 大 学 随 想 录 : 英格 尔 、 艾 哈 德 、 沃尔 夫 、 费 希 特、 施 莱 尔 马 赫、 洪堡、 黑 格尔 l e ip zi g 1 9 9 0 , p . 2 9 7 . 7卢 梭( j e a n j a c q u e s r o u s s e a u , 1 7 1 2 - 1 7 7 8 年) 是 法国 著 名 启 蒙 思 想 家、 哲 学 家、 教 育 家 、 文 学家 。 第一章 导论 意志的新人文主义者 ( 歌德、席勒、沃尔夫、洪堡等等) 认为卢梭所探索的真 正文化与教育可以 在古希腊世界找到完美的典型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 标应该 是在心灵和精神上按照古希腊的模式塑造青年一代。他们试图通过论证古希腊 人和德意志人在精神方面的密切联系来证明德意志人的高贵和伟大,来唤醒德 意志的民族意识。新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理想就是:人己不是按照社会习惯准则 所塑造的傀儡,也不是他所隶属的职业界枯燥的无味的专家,更不是神学教条 的 奴隶, 而是具有人的个性和特征的 人, 具有真正人的 意义的自由 人。 2 1 8世纪末,面对社会和经济对于德意志大学的各种挑战,不同学科的知识 分子纷纷著书立说,通信往来,探讨大学的含义,大学组织形式,各种学科。 早在 1 7 9 3 年,普鲁士邦柯尼斯堡大学 ( k o e n i g s b e r g )哲学教授康德3 写了一篇 文章题为 哲学院与神学院的纷争 ,试图探讨大学里哲学学科和神学学科的 地位, 他把哲学院同其它三个高级学院 5 并列起来,以 论证哲学院的独立性和特 殊使命。他认为,哲学院只关心科学的利益哲学院应该独立于政府的意志, 享有评判一且的自由。1 7 8 9 年,席勒6 在耶拿大学任无薪教授,在就职演讲中指 出,大学中有两种治学态度或者说是两种类型学生,为谋生而求学者和哲学型 求学者,并且极力倡导哲学型求学者的治学态度。 在1 8 世纪末,普鲁士邦己 建有大学8 所,但是作为首都的柏林却没有一所 大学,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的很多人都力图在柏林实现设立一所大学的目标。 普邦内阁 枢密大臣 拜默, 曾 于 1 8 0 2年 邀请英格尔 8 等学者提出在柏林建立高等学 校的建校方案。1 8 0 7年在普鲁士战败试图改革的情况下,拜默受命负责征集设 立柏林大学的方案,拜默向1 5 名教授发送了请求,其中 1 1 名是来自 原哈勒大 学的教授,到是年秋天拜默收到1 1 份建校意见书,虽然方案不尽相同,但大都 以学术自由和创新作为大学的建校理念。 , 同时被咨询的学者还包括哲学家沃尔 1当时的知 识 分子 从古希腊寻求同盟 者 和支 持者, 借以 抵制德意志贵 族所欣赏的 法国宫 廷文 化和教育。 他 们认为,高尚教育的代表不是法国人,而是希腊人。 2 f . 鲍 尔 生 . 滕 大 春 等 译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GZCHD 002-2024储能充电站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
- 工厂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四川绵阳市游仙区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2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河南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四路小学教师招聘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山东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城乡公益性岗位招聘2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下属事业单位绥化市职业技术学校招聘专业技术人员3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广安市广安区2025年下半年“小平故里英才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蚌埠慕远学校招聘临聘教师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开关插座招商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甘肃省酒泉市敦煌藏医医院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65T 2283-2005新疆平原杨树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
- 现场审核检查清单及内审检查表
- 消费者鸡蛋购买行为调查报告
- GB/T 42062-202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 GB/T 30106-2013钟表防水手表
- 多模态语篇分析课件
- 《卫生检验与检疫学导论》教学大纲
- 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 常见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课件
- DB32-T 4357-2022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 【外研社Unipus】新探索(基础级)读写U1课件-AE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