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20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20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20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20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20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欣赏口味 日趋多元和自由。人们渴望了解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中所蕴涵的历史面 貌和风土人情,而不愿被单纯地禁锢在所谓的传统、古典或者是经典作品框架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被发掘、整理、宣传的 20 世纪钢琴 音乐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进入专业工作者和普通大众的视野。高校是学术研 究的前沿,担当着传承文明的光荣职责。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 20 世纪钢琴作品, 对这些作品进行客观的解读,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大众欣赏这些作品起到一 定的引领作用,是高校钢琴教学应尽的学术责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0 世纪西方钢琴音乐发展的核心精神是创新,是与传统的背道而驰。在中国, 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但经过一个世纪以来钢琴作曲家、理论家和演奏家 的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体系。当前,20 世纪钢琴作 品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国内外钢琴音乐发展的趋势。在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 应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创造力、想象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自信心、表现 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20 世纪钢琴作品在这些方面均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大学生 思维和个性的日渐成熟以及他们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也为其接触20世纪钢琴作品提 供了可能。 将 20 世纪钢琴作品引入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 面:1 1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 展和素质全面提升;2 2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准备水 平、学习兴趣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接受和理解;3 3 在教学方式 的设计上,从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体验到成功,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 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 应坚持全面评价、 实践评价的原则。不仅考察学生的演奏技能,还应从文化知识、个性修养、同伴评 价等方面综合考察,旨在培养德艺双馨的专业人才。5 在教学手段的更新方面,教 师应掌握一些数字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 世纪钢琴作品的教学价值要求学生:1 热爱民族文化,涉猎古今中外,积累 深厚学养;2 坚持民族特色,尊重文化传统,勇于开拓创新;3 了解自我个性,探 索音乐风格,实现最佳匹配;4 不拘泥于欧美,关注多元文化,培养全球视野。 关键词: 关键词:音乐;二十世纪;钢琴作品;价值;大学生 35 ii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ges changing peoples appreciate level is raising and their tastes are gradually various and free.people long for to know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behind music of each period country and district,not being merely kept in traditional and classical woks.under such backgroung 20th century piano works, which were not excavated,arranged and publicized for all kinds of reasons ,appear and enter the visual fields of professionats and average persons.colleges are the front of academic research, under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nsmitting culture.college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20th century piano works when they entering college teaching .foster professionals and lead average persons to appreaciate these works., the central spirit of 20th century piano works is creation.the history is short but china has built up its piano music system with the sustained working of composers,theoristand players.now 20th century piano works are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ese works have great value on multiqualities such as imagination,cognition,appreciation,self confidence and showing.on the other side the gradually matu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inking and personality make it possible for 20th century piano works to enter college teaching. the teachers should: 1 adhering to human characteristics to draw up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 body and mind. 2 follow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udents to select right content and design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form to make the students develop.3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ndition,go on step by step so that the students on different levels should experience success and self efficiency. 4 adhere to overall evaluating ,that means to evaluating students not only by their play skills but also by their knowledge, personality and peer group evalu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are respected for their morality and profession. iii 5 master some digital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students should:1 love their national culture,scamper through the work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in china or abroad. 2 adhere to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esteem th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dare to make innovations. 3 make connection between self personality and music style. 4 be not nice about europen and american works,show concern for various culture and raise global vision. key words: music;20th century;piano works;value;college student 引 言 1 引 言 20 世纪钢琴作品流派纷呈,多元多极,是二十世纪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音乐发展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一个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密切联系,反映了人们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的变迁。但是,由于 20 世纪钢琴音 乐多元而缺乏统一的风格,使其并未产生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标志 性人物。人们对这些作品褒贬不一,认同度显然比不上以往的经典作品,在西方尚 且如此,中国的情形更是可想而知。由于钢琴艺术起源于西方,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比较短暂,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在各个方面,包括音 乐创作、表演、听觉训练、价值观等方面一直受到西方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 影响,对于 20 世纪钢琴音乐作品、中华民族的优秀作品以及西方以外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钢琴作品涉猎均非常少。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20 世纪钢琴作品代表了广大民众日益多元化的欣赏 趣味,因此,这些作品逐渐被学术界以及民众了解、欣赏和评价将是大势所趋。研 究与探索 20 世纪钢琴作品所蕴涵的创新精神以及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对于 构建和创新高校钢琴教学体系、指导钢琴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是先进理念和知识的策源地,在了解、欣赏、评价 20 世纪钢琴音乐方面理 应走在时代的前列。从现代教学价值观的确立和实施要求来看,在高校钢琴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主观幸 福感。 要体现这样的教学价值, 高校钢琴教师必须对 20 世纪钢琴音乐进行认真研究, 并选择一定数量的作品进入教学环节。 本文在梳理 20 世纪中外钢琴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脉络、创新特点的基础 上,分析了将 20 世纪钢琴作品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论述了 20 世 纪钢琴作品对高校教学和社会教化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并指出引入 20 世纪钢 琴作品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2 第一章 20 世纪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 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19 世纪下半叶的民族乐派在和声、调式、旋律、节奏等 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但是在抒情性、戏剧性以及注重表现个人主观情感等方面依 然是浪漫主义的延续。到了 20 世纪初,由于浪漫主义把感情的宣泄发挥到极致,音 乐语言的传统表现手法也几乎用到尽头,艺术家可资创作和发挥的空间日渐狭小。 加之世界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于是艺术家们便竭尽全力在新的哲学和美学中 寻求出路,一批背离浪漫主义创立新的艺术观和新的语言的作曲家应运而生。 20 世纪上半叶钢琴流派包括: 以勋伯格为代表的 “表现主义” 、 以斯特拉文斯基、 萨迪、兴德米特、普罗科菲耶夫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及以巴托克为代表的“新 民族乐派” ;而代表 20 世纪下半叶钢琴音乐的作曲家如梅西安、斯托克豪森、布莱 兹、凯奇等又进一步开拓新的钢琴音乐领域,把序列音乐和偶然性技术运用到钢琴 创作中去。 总体来看,20 世纪的钢琴音乐在风格流派上呈现出纷繁复杂、各树一帜的局面, 风格变换的频繁程度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一部分作曲家是以传统为依托 而推陈出新,另一些则以极端的标新立异为目的。多元化的西方钢琴音乐正沿着不 断探索和实验的道路前进和发展。 为什么 20 世纪的钢琴音乐会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轨迹?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就不能局限在钢琴发展历史中,而必须深入到钢琴音乐发展的背后,寻找制约其发 展的社会历史因素。因为任何音乐家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任何音乐都必定带 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独特烙印。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自然也不例外。 20 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它的哪些特点孕育和催生了这个世纪独特的钢琴 音乐流派和作品? 1.1 20 世纪的整体发展特点 20 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代表着巨大变革的世纪。首先,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 ,这一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 识,全面更新了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时空观念;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 ,揭示了物 质组成的最新、最小结构,使人们对于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也具有了更深层的了 解和认识。在 20 世纪,人们不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就是对自身 心理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奥地利心理医生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以及 第一章 20 世纪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 3 对人格结构的分析揭示了潜意识对人的重要影响,说出了许多人不敢或者不愿意表 达的观点,用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因素来解释人的言语和行动动机,在人类自我 认识、自我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20 世纪诞生了众多的科技发明,它们在改变人类生活状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 面功不可没:20 世纪第一个十年,人类发明了飞机,翱翔蓝天、日行万里的梦想得 以实现;30 年代,黑白电视问世,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40 年代,原子 弹爆炸成功,电子计算机问世,成为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到了 60 年代,第 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顺利进入太空,人类从此跨入了太空时代;互联网的发明使人们 顿悟到自己原来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信息可以如此快捷地从地球的一端传输 到另一端!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崇拜自己的长辈知识丰富,因为鼠标 一点,他们自己就可以获得海量信息,而且,他们比父母更懂得应用网络科技进行 学习和娱乐;90 年代末,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意味着人类的整个概念发生了变化, 而破译人体基因成功则犹如在生命科学中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这是继达尔文进化论 之后的最重大发现,解开了人类生老病死之谜凡此种种,数不胜数。人类用自 己的智慧创造了耀眼的科技文明,而高度发达的科技又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插上 了翅膀。 1.2 20 世纪的文化艺术背景 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急剧变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激烈动荡,必然 会在文化艺术领域有所反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 世纪的文化艺术发展呈现出一 种“分裂”的状况,名目繁多的流派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总的趋势是以反传 统、反理性为终极目的,与传统艺术背道而驰。 1.2.1 五花八门的美术流派 以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是 20 世纪最突出、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 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勇敢精神将人体和物体均加以夸张变形,并同时 呈现多个角度;俄国画家康定斯基是抽象派绘画的代表,他们抛弃了客观世界的具 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在画面上作几何形式的组合,或是作抽象的色彩和线条的挥洒; 法国画家马蒂斯及其野兽派画家则喜欢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夸张变形的装饰效果; 此外,还有达达派、未来主义派、超现实主义派、行动画派和超级写实主义等各种 画派,不一而足。 1.2.2 流派杂陈的文学艺术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4 文学作为反映人们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主要艺术领域,在 20 世纪涌现出了象征主 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 “意识流” 、存在主义等,还有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 常常使人尴尬、陌生,哭笑不得。它与美术一样,也是受到非理性主义哲学直接影 响而产生和存在的。 1.2.3 光怪陆离的建筑艺术 建筑,历来被人们称为凝固的音乐。20 世纪的建筑艺术,以奇特的造型、崭新 的材料与传统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各种新旧风格像万花筒一般在世人眼前轮番上 阵,似乎在暗中进行着一番“看看谁最怪”的比赛: “裸露建筑”的设计师把排水管 道和服务设施统统装在了外墙上; “新艺术”流派则刻意将鞭打状的曲线、缠绕着的 植物状曲线以及妇女头发状花纹掺入水泥建成庞然大物; “国际风格”建筑的外墙完 全由玻璃制成, 其内部由混凝土制成的楼梯在外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后现代主义” 建筑则以鲜亮的色彩和古典主义格调的装饰使人耳目一新。很显然, “凝固的音乐” 到了 20 世纪变成了疯狂、喧嚣的摇滚乐。 1.2.4 纷繁芜杂的音乐流派 20 世纪各种新的乐派被人们通称为“现代音乐” 。 “现代音乐”以独特的手法反 映了 20 世纪多变的政治经济局面。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暂且不说,就说爆发于 20 世纪上半叶、时隔仅 20 多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生灵涂炭,死伤惨重,对人们的心理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音乐创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现代音乐的创作者们大多勇于探索,摈弃传统的调性、旋律、和声等手段,转 而采用无调性、无旋律、非乐音等新手法,使许多作品听起来新奇怪诞。这是从巴 洛克时期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过的。 纵观上述各种艺术流派,其反传统、弃经典、标新立异、离经叛道的特点是如 此明显和张扬。身处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之下,20 世纪的钢琴音乐所呈现出的纷繁 复杂也就不足为奇了。从 1600 年开始的巴洛克时期,一直到 19 世纪末,音乐的结 构被一种共性的普遍原则所制约。尽管在不同的作曲家之间存在着差别,但是他们 组织音高的基本法则都是一样的。从 1900 年以后,这种统一的共性手法被人们抛弃 了,作曲家们更感兴趣的是个性的表现,他们热衷于发明完全与众不同的组织手段 来进行创作。正如理解 20 世纪的绘画、雕塑、诗歌、戏剧、建筑等艺术一样,理解 这个时期的音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欣赏这一类作品的时 候,必须丢开传统的观念,丢开欣赏过去时代音乐的先入为主的习惯方式,以开放 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新颖的音响。 第二章 20 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 5 第二章 20 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 2.1 20 世纪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及其创新 前已述及,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像其他各种形式的艺术一样,受到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以及思潮流派迭出的影响,展现出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纷繁复杂、独特 多元的特征。这些流派此起彼伏,极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既推动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和创新。 表 2.1 20 世纪西方钢琴音乐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 发展时期 创 新 印象主义 德彪西、拉威尔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在创作手法上对浪漫主义传统进 行了大胆革新, 而且在音乐表现的 美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 表现主义 勋伯格、贝尔格、 韦伯恩 20 世纪初早期 不满足于像印象派那样着力表现 自然景物的光和影, 而是主张根据 内在需要表现自我感觉和主观精 神世界。 作曲手法极端化、音乐更具夸张 性、 音乐形式与内容具有强烈刺激 性。 民族主义 巴托克、沃安威 廉斯(英) 、艾夫 斯(美) 20 世纪中期 融合了匈牙利民族主义因素, 也充 满着现代主义的思想。 民族性削弱、民间音乐特性增强、 更具有现代音乐风格特征。 新古典主 义 斯特拉文斯基 (俄) 、 兴德米特、奥涅格 (法) 、 米约 (法) 、 皮采蒂(意) 20 世纪中后期 坚持调性原则, 并且把传统调性扩 大为新的调性体系, 作为创作的基 础。 将客观结构与俄罗斯风格的旋 律较好地结合起来。 风格回归统一、复调再次高度发 展、更客观的音乐表现。 多极化发微分音乐 20 世纪后期 有音高,但改变了音分关系,出现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6 展 帕奇(美)哈巴 (捷) 噪音音乐 瓦雷兹(美) 序列音乐 梅西安、布列兹 电子音乐 斯托克豪森(德) 偶然音乐 凯奇 寻求奇异音色音 乐 潘 德 雷 茨 基 (波) 小于半音的音程。 没音高,强调噪音表现力,未来主 义思潮在音乐上的表现。 作曲技法的改变,十二音音乐 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而 制作而成的音乐 故意对作品写作技法以及音响实 现夸张表现的音乐。 使现代钢琴音乐蒙上了一层求新 求异的怪诞色彩。 注:这些流派的具体产生时期并不是一个消亡后新的派生,故无法为他做明确的时 间定义,根据部分史书给予大致的发展年限。 2.1.1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音乐流派,它不仅在创作手法 上对浪漫主义传统进行了大胆革新,而且在音乐表现的美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 按照传统的观念,音乐是一种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手段,可以寄托人的喜怒哀乐, 在人类情绪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印象派作曲家提出了与此截然不同的 观点,他们认为音乐就是音乐,它只是用来描绘瞬间印象并给人以听觉享受的工具。 因此,印象派音乐在创作上追求气氛和色彩,充分利用和声、调式、旋律、节奏和 音色等创造出整体的气氛和自然的色彩,以期在转瞬即逝的听觉过程中让人享受到 美和快乐。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它是当时整个法国文学艺 术思潮中的一部分,深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正如色彩和光线在绘 画中占有的重要作用一样,印象主义音乐的最终目的在于音响和音色,它追求在疾 驰的瞬间印象中一切满足听觉并使人能够陶醉的东西。因此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 第二章 20 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 7 比旋律更为重要。在独奏乐器中,由于钢琴兼具和声及音色的精制变化的性能,最 适合于表现印象主义的风格。因此,钢琴音乐发展到印象主义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 峰。 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彪西和拉威尔。德彪西堪称继肖邦、李斯特 之后最重要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他的两部前奏曲是二十世纪音乐的重要里程碑。 德彪西的最大贡献是在和声方面。 “不协和音必须先有准备后有解决”的原则、 “和声时间的紧张之后必须有暂时缓和”的原则都受到了德彪西的挑战。这一跨越 是对音乐规范的一次冲击,它冲击了调性的基础,经由几百年来的实践所确定下来 的和弦的准则,一下子就被打破了。这对于音乐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 创新的勇气和力度令人震惊和叹服。 德彪西的另一贡献是在音色方面。他忽视了音乐上发展的逻辑和形式上要求的 方法,并且打破了调性束缚,自由地处理不协和音,这种创造性的工作为巴托克、 勋伯格等人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拉威尔是印象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练、结构严谨、 和声新颖。在钢琴音乐创新方面,拉威尔不仅可以与德彪西相媲美,甚至在某些领 域走在了德彪西的前面。比如,在水波嬉戏中,他充分利用了钢琴上的高音区, 为后来一些作曲家使用这一音区开了先河。拉威尔还自己搞出了一套很有特色的和 弦语言,这套和弦语言选择了复杂的全音阶的结构,而不是建立在德彪西的“水汪 汪”的九和弦的属音上的结构。 2.1.2 表现主义 二十世纪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大战不仅给人类的物质 家园造成了空前的破坏,更在人们的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人们失去了生活的 安全感,对世界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信仰产生危机。人们不愿意再将真善美等诗 意的东西作为歌颂的对象,而是嘲弄一切,发泄内心的愤懑和不满。他们嘲笑印象 派音乐家视野的狭窄,说他们只会做梦。一些音乐家积极寻求新的音乐语言来表达 这种烦乱的情绪,表现主义作曲家勋伯格、贝尔格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表现主义音乐家不满足于像印象派那样着力表现自然景物的光和影,而是主张 根据内在需要表现自我感觉和主观精神世界。表现主义的代表勋伯格认为: “谐和” 已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用“不谐和”的元素来刺激人的听觉。所以,他的 音乐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似乎杂乱无章、完全自由、不受任何旋律、和声节奏与曲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8 式发展的一般规则制约的错乱感。这极容易使人联想到发怒的小孩或者年轻人,他 们气愤地乱摔、乱打,尽情宣泄着内心的不满,但是对于如何建立新的秩序、如何 创建一个新世界却心中无数。这似乎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心声。 经过 10 年的探索和试验,勋伯格终于找出了无调性音乐的规律,建立了汇音体 系。这是他对现代音乐的巨大贡献。他的后期作品五首钢琴曲集和钢琴组曲 都是用十二音技法写成的。勋伯格的继承者韦伯恩善于从新印象画派的“点彩”画 法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喜欢用星罗棋布的短促音符获得飞珠溅玉的效果,也体 现出极其惊人的独创性。 2.1.3 民族主义 民族乐派以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为代表。巴托克不仅是一位音乐巨匠,也是杰 出的钢琴家。他从 1905 年开始了收集、整理和研究匈牙利民歌的艰巨工作,并将研 究范围扩大到东欧、北非甚至土耳其,收集民歌多达三万首以上。在对所收集民歌 的结构和来源进行了科学分析之后,巴托克把这些民间素材的旋律结合到西方专业 音乐的语言中去,使自己的钢琴音乐创作逐步形成了以民间特点为主、充满节奏活 力与丰富想象力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中既融合了匈牙利民族主义因素,也充满着 现代主义的思想。这种基于民间音乐的“新音乐”是一种如浮雕形式的艺术,而不 是音乐层次的艺术。 2.1.4 新古典主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机器、厂房、高楼、大厦、公路、桥 梁充斥在人们周围,在钢筋水泥的重重包围中,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东西越来越多。 这种沉闷的气氛使人们越来越感到现实的残酷。人类的心灵渴望得到抚慰,渴望回 到巴洛克时代恬静的音乐中去。这时,新古典主义音乐应运而生,他将古典主义的 精神气质与现代表现形式相融合,那种四平八稳、有板有眼、结构严谨的形式使人 们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是有代表性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他像古典主义作曲家那 样坚持调性原则,并且把传统调性扩大为新的调性体系,作为创作的基础。这代表 了二十世纪一部分音乐家维护传统的思想倾向。此外,俄罗斯的普罗科菲耶夫以c 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op.29)确立了其现代作曲家的牢固地位。他将客观结构与 俄罗斯风格的旋律较好地结合起来,极具新古典主义的倾向。 2.1.5 偶然主义 第二章 20 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 9 偶然主义的出现,使现代钢琴音乐蒙上了一层求新求异的怪诞色彩。其代表人 物凯奇突发奇想地采用了“加料钢琴” ,就是将金属块、橡皮及其他材料塞于琴弦之 间,以此来改变音响效果。他还写了奏鸣曲和许多作品,勋伯格称他是伟大的发明 家。他受东方哲学影响,从易经依据卦象推测吉凶祸福得到启发,用掷骰子和 丢硬币来决定音高序列的时值和出现次数,写出最早的机遇作品钢琴曲变的 音乐 。此外,凯奇还用音的重复、节奏原型、成比例的形式和不连贯的音序列进行 试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凯奇的奇思妙想总是不断涌现,他总能用他的作品来展 示他的创作灵感。 综上所述,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各流派作曲家们在钢琴上进行了形形色色的探 索:既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也有怪诞的、标新立异的。这好不奇怪, 因为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作曲家的创作和探索带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反映 了不同流派作曲家自身的社会地位、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按照事物发展的普遍规 律以及钢琴音乐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预见,尽管人们对于各个乐派的所谓创新各 执一词、褒贬不一,在未来的岁月里,各种音乐倾向所形成的循环不已的变化趋势 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2.2 20 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逐步发展和创新 表 2.2 20 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创新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创新 早期(1949 年之前) 贺绿汀、丁善徳、 桑桐、朱践耳、吴 祖强 牧童短笛 、 在那遥远的 地方 把欧洲的功能和声与带有中国 民族音调因素的旋律相结合。 把 西洋传统二声部复调写作技巧 和五声性民族音调有机地结合 起来。 中期(1949 年1966年) 殷承宗、杜鸣心、 黎英海、等 黄河 、快乐 的节日 、 采茶 扑蝶 、 兰花 花等 采用传统音调素材、 民间歌曲等 的改编曲, 对和声的民族化有较 多新的探索,结构严谨。在很大 程度上丰富甚至改变了原曲的 情绪和形象, 形成了具有新的音 乐形象的音乐作品。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10 后期(1966 年1999年) 谭盾、叶小刚、瞿 小松、郭文景等 看戏 、 思乡 曲等 呈现出风格上的多层次与多元 化特征: 将民族调式演化或渗透 到传统功能和声之中; 强调调式 体系半音化, 追求新颖的音响与 结构。 注:列表中的代表人物并非限定不变,他们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音乐作品,只 是为不重复所以不再续写。 钢琴艺术对于中国来讲是舶来品。由于没有土生土长的文化根基,其发展势必 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是在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历史过 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不懈努力,我国钢琴音乐从单纯 学习欧洲的音乐风格开始,到出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创作,逐渐形成了自 己的钢琴艺术特点。 我国最早的钢琴创作曲目是和平进行曲以及锯大缸 。这类钢琴曲的共同 特征是曲式短小、构思简单,是作者最早把欧洲的功能和声与带有中国民族音调因 素的旋律相结合的曲例,对以后中国钢琴曲的创作指明了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根基的 正确方向;真正成熟并具有代表性的第一首优秀钢琴曲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乐 曲中巧妙地把西洋传统二声部复调写作技巧和五声性民族音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 欧洲音乐技术理论同中国音乐实践相结合的最早、最成功的典范,在中国钢琴的创 作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1948 年,桑桐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中国钢琴 音乐历史上第一次对民歌进行无调性处理,并取得了强烈而深沉的艺术效果。该曲 基本上保留原型旋律骨架,并进行了扩大与发展。其和声充满着不协和的音响构成, 完全摆脱了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而以四度与三全音及七度的结合为主,是中国最 早的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 1949 年以后的 17 年,中国钢琴创作空前繁荣,正式出版了 200 多首曲目,如 快乐的节日 、 采茶扑蝶 、 兰花花等。这些作品的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反映了这一时代充满朝气、乐观向上的情绪。在创作技法上突出了民族 音乐的鲜明风格;文革期间,一些以样板戏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颇为时兴,其 中最有影响最成功的当属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这些改编的钢琴曲都是在深 入挖掘民族音乐宝库,运用传统的加花、变奏、模仿等手法使之钢琴化的基础上, 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钢琴音乐语言,在中国钢琴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第二章 20 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 11 位,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这里提到的“改编” ,并不是简单地把旧音调进行堆积,而是一种有创新意义的 艺术创造。这些采用传统音调素材、民间歌曲等的改编曲,对和声的民族化有较多 新的探索,结构严谨,对于把民族音乐的钢琴化手法的应用方面比早期更为丰富,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甚至改变了原曲的情绪和形象,形成了具有新的音乐形象的音乐 作品。这些可贵的探索证明了钢琴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并且独具魅 力,因而极易被听众理解和接受,更易于传播和普及。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现代音乐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达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中国钢琴创作也呈现出风格上的多层次与多元化特征:其一,将民族调式演 化或渗透到传统功能和声之中;其二,强调调式体系半音化,以多调式、多调性或 某种调式、调性为基础,渗透民族特点;其三,青年作曲家勇于创新,追求新颖的 音响与结构,力图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 纵观 20 世纪中外钢琴作品, “创新”是最为重要的鲜明主题。作曲家在改变风 格的同时也改变了音响结构的基础,不协和音响不但独立存在,而且成为乐曲的主 干,协和反而成为枝叶。随着无调性音乐、序列音乐的出现,使每个音都相互独立 存在。这一重要的声音概念变化要求演奏者在演奏 20 世纪钢琴音乐作品时应始终牢 记其音响结构:不协和为主、空间性的强化、单个音的独立。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 每个音都需要以不同的触键、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音色来处理,使这些看似零散的 单个音在整体上被无形的“线”所牵制,形散神聚地构成一个紧密的统一体。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12 第三章 高校钢琴教学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1 引入的必要性 3.1.1 钢琴音乐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和 演奏西方的钢琴经典作品,但不喜欢或者把握不好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对欧洲以 外其他地区的钢琴作品以及 20 世纪的现代钢琴作品更是知之较少。这种现象折射出 当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内容选择较为单一的现状。 由于在教学中鲜见20世纪作品,以至于有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得出“20世纪没 有钢琴音乐”的片面结论。这不能不说是钢琴教学的缺撼。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 新,那些被无休止的争议与辩论所掩盖的优秀钢琴作品需要人们去挖掘、欣赏和传 播。我们应该拿出勇气和智慧,认真开掘20世纪钢琴音乐这一文化宝藏。 令人欣喜的是,在钢琴教学中采用二十世纪作品已经引起了钢琴学术界的重视。 在谢颖编著的20世纪钢琴大师中,介绍了20世纪钢琴音乐家的成功故事并对他 们的作品进行了细微注解和令人信服的诠释;张式谷、潘一飞编著的西方钢琴音 乐概论对20世纪的欧洲音乐、斯拉夫音乐、拉丁美洲国家音乐以及北美音乐均做 了介绍;约瑟夫马克利斯在西方音乐欣赏中介绍了二十世纪的音乐;高晓光、 吴国翥编著的钢琴艺术百科辞典涉及了一些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美国patricia fallowshammond编著的钢琴艺术三百年介绍了当代钢琴发展趋势,各个主要 国家在音乐上的显著发展,推荐了20世纪钢琴及羽管键琴保留曲目 与理论界的逐步重视相呼应,实践领域也加强了对 20 世纪钢琴作品的宣传和重 视。许多知名的钢琴赛事规定:近现代、特别是二十世纪的钢琴作品为参赛必选曲 目,籍此推动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广泛采用。此种举措得到了广大钢琴教 师的积极响应。 在国外,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常常会出现在国际钢琴比赛以及钢琴家的演奏曲目 当中。采用二十世纪钢琴作品作为日常教学的常用教材,已经很普遍。一则大量钢 琴音乐的出品,为音乐实践提供了宽广的选择空间;二则新作曲技法和演奏技法、 新的音响效果和乐风似乎更符合新世纪人们的审美追求。 20 世纪钢琴音乐逐步受到人们重视,与社会历史发展及民众的文化审美追求有 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交流的日益 第三章 高校钢琴教学引入 20 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3 频繁,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在匆匆忙忙中应对着来自职业、家庭、交 往等各个方面的各种变化。现实生活环境的多变、善变在人们心理上引起了相应的 反应:渴望变化、渴望创新,不愿拘泥于一成不变的东西,对耳熟能详、经典怀旧 的作品不再像以往那样感兴趣和有耐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人的审美需要和态度是一个变量,因而使得作品的价值 转变为使用价值。音乐作品的产生也会像物质生产领域一样,将不可避免地朝着与 人们所要求的多向性相适应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衡量一部音乐作品价值的尺度主 要就是看它的创新程度。于是,不同乐种、体裁、风格的作品纷纷登场亮相,在相 互碰撞、比较、排斥或交融之后,最终形成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艺术情趣。因此, 现代音乐多元化状态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格局已日见端倪并有着继续发展的趋势。 可以预见,未来音乐在总体态势上会继续呈现新奇的特征。在某一特定阶段上,风 格各异的音乐作品会同时存在。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千篇一律或者风格雷同的音 乐艺术作品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和遗忘。 由于大众特别是青少年非常喜爱流行观念,这将会让古典元素的音乐逐步失去 它应有的光芒。再伟大的音乐杰作也很难长久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在传统 音乐文化中有不少经典作品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但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音乐将很难超越以技术手段见长的现代艺术创作。现代人 由于生存压力日渐增大,在闲暇时间需要身心的彻底放松。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 人宁愿欣赏一些篇幅简洁、像快餐小品一样的音乐,也不愿欣赏容量厚重的“大部 头”作品。因为简单的作品不需要人绞尽脑汁、动心忍性,具有调节心情、舒缓压 力的功效,听完使人感到轻松愉悦。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在 21 世纪及未来,任何音 乐的创作,根本不可能像过去的古典音乐一样,能够被人们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关 注与欣赏、分析和评价。就像我国改革开放前后那个时期,全体人民唱着相同的歌 曲,被几部同样的电影感动着,这样的情形今后很难再有,即使有,也将是昙花一 现,轰动一时。未来的趋势就是,每一个普通人,不论年龄、阶层和文化背景,都 可以在层出不穷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既然是大势所趋,我们 就必须主动将 20 世纪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音乐文化和钢琴作品引入未来的音乐教 学中,让大学生群体担负起创作、宣传、普及时尚观念和现代作品的时代责任。 总之,20 世纪钢琴音乐作品是二十世纪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发展历 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14 并且代表了广大民众日益多元化的欣赏趣味,因此它被学术界以及普通民众了解、 欣赏和评价是大势所趋,不会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现代教学价值观的确 立和实施要求来看,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 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主观幸福感。要体现这样的教学价值,将 20 世纪钢琴作 品引入高校钢琴教学实践就是非常必要的。 3.1.2 20 世纪钢琴音乐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价值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 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 发展,在当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发展是一种“完整的发展” ,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 整的发展,各个方面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但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 至于获得完整发展的基本素质是指哪些方面,似乎不必强求一个统一的界定。可以 把它理解为“做人”与“做事”两个方面的完整发展;可以理解为“身”与“心” 两个方面的完整发展;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完整发 展;可以理解为真、善、美的完整发展;可以理解为“智力与社会性” 的完整发展; 还可以理解为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 “全面 发展”只是一个尽可能的追求,就像数学中的双曲线,只能尽可能地靠近数轴,但 是永远也不能交汇。 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普遍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主 要表现在能写会算、能说会唱等应试素质中。但是社会性、创造性等非智力素质的 发展现状就不尽如人意了。如果不存在高考这种应试的核心因素,学校开设的各门 功课都具有素质教育的价值,就是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但是事实上,由于高考的存在,这些考试科目的素质教育价值被无 形中限制了。因为素质的积累和提高是缓慢的,而会做的题目、会背的单词、会默 的生字课文却是很容易立竿见影的。因此,就产生了所谓的“高分低能”、“高智 商低情商”、“高智力低社会性”、“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等素质发展失衡的现象。 现在的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幸运儿。大学四年, 他们非常需要充电。充哪些类型的电呢?就是中小学阶段为了备战高考而忽视的那 些重要营养。本文探讨的是高校钢琴教学,因此仅就钢琴专业大学生的发展状况进 行分析,以期体现 20 世纪钢琴作品对钢琴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巨大价值。 第三章 高校钢琴教学引入 20 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5 众所周知,钢琴专业的大学生是通过艺术类招生进入大学门槛的。他们毕业之 后,主要的去向是两个方面:担当基础教育领域的艺术教育师资,或者在专业的演 出团体中担任钢琴演奏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业余时间担任 小课教师,无形中承担着培养钢琴艺术人才的社会职责。因此,高校(不论师范还 是非师范)钢琴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毕业生的综合 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应该承认,钢琴专业毕业生也是社会公民, 也要遵纪守法,讲究公共道德,懂得合理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懂得处理各种 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因此,钢琴专业的大学生首 先要成长为合格公民,然后才能成为专业领域中的人才。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个不容 忽视的社会现实:大学艺术专业包括钢琴专业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与 社会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高考时文化成绩偏低(比普通专业低 150 分至 200 分),加上进入大学后专业课程设置较多、人文教育课程较少,导致部分钢琴专业 的大学生文化底子较薄。他们虽然思想显得比较活跃,但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比较 欠缺;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情绪敏 感,注重“艺术需要激情和灵感”,对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重视不够;热衷于“自 我设计”、“艺术个性”,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不强;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 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优越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承受挫折、与他人和谐相处 的能力比较缺乏,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上述种种人文 素养的欠缺导致钢琴专业及其他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近年来就业面较窄,就业后缺乏 发展后劲,对专业以外的工作岗位难以适应。因此,钢琴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亟 待提高。 20 世纪钢琴作品对钢琴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首 先,20 世纪钢琴作品以求新求异、与众不同为主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和 创新思维。钢琴专业大学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技能技巧训练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他们在演奏方面花费了很多的工夫,可以说是模仿有余而创造不足。20 世纪钢琴作 品在音响、和声、演奏诸方面的大胆创新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其次,20 世 纪钢琴作曲家鲜有中规中矩的学院派,多产生于民间,或是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创 作思想为我所用。这种创作经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其他艺术派别的关注和学习, 引发他们对社会各个阶层、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生活形态及其情趣的关注,使 大学生突破自我中心,汲取来自各个方面的艺术营养。同时,对作曲家经历以及所 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 16 属民族文化特点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欣赏、演奏音乐曲目的同时增长知识,开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