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套曲《漫游集》演绎初探.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套曲《漫游集》演绎初探.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套曲《漫游集》演绎初探.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套曲《漫游集》演绎初探.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套曲《漫游集》演绎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是 20 世纪美国现代重要的作 曲家之一。钢琴作品是他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他的钢琴作 品,可以发现他音乐创作上的一些风格特点。在他的整个钢琴作品中,套曲漫 游集 (excursions op.20)就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 漫游集是一部由四首小品组成的被称为“充满智慧”的钢琴套曲。它是 具有爵士乐风格、 布鲁斯情调、 美国流行音乐素材为一体的经典之作。 本文以 漫 游集为研究对象,介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及作者的演奏体会。 本文由绪论、本论和总结三个部分组成。本论分三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塞 缪尔 巴伯的综述, 包括他的生平、 创作分期及钢琴作品概述。 第二部分介绍 漫 游集的音乐风格特点,着重认识作品受到来自欧洲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美国 音乐三种风格的影响。第三部分阐述作者在理解与演奏处理该作品时的切身体 会。最后,归纳总结漫游集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 塞缪尔巴伯 漫游集 风格特点 演奏体会 关键词: 塞缪尔巴伯 漫游集 风格特点 演奏体会 abstract samuel barb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modern composers in 20th century. his piano work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his music composition. through studying his piano works we can fi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music style. in his entire piano works, suite “excursions” (op.20) is an extremely excellent piano works. “excursions” is a four pieces of composition which was known as the “wisdom” of piano suites. it combines jazz style, blues, american pop music materials. this thesis is to introduce barbers music style and authors personal performance experie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for “excursions”. the theory is intended in three parts to introduce samuel barbers life, composing period, his piano works, music style, and to describe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and personal performing experience about “excursions”. finally, to summarize “excursion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amuel barber “excursions” music style performing experience 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天津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 博士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天津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1 绪 论 绪 论 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是 20 世纪美国现代重要的作 曲家之一。他是音乐界的一位神奇人物。当巴伯求学的时候,美国音乐专业教育 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他可以在国内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必像他的前辈们那样历 尽千辛万苦周游世界。 他更幸运的赶上了有利于美国作曲家成长的大好机遇 社会上设立了各种奖励、赞助、委约的项目。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巴伯创作 中所潜藏的唯美情节与高贵气质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听众,使他获得了无数的奖 励。 钢琴作品是塞缪尔 巴伯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 op20、 op26、 op28、op33、op46 这五部独奏作品是巴伯独特创作风格的一个缩影,也是各种 风格流派在潜移默化中融合的写照。动人的旋律、精湛的对位,具有“对称美” 的曲式结构,富于动感的舞蹈节奏,多变的织体,造就了巴伯钢琴艺术的独特魅 力。 塞缪尔巴伯的音乐在当今世界上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的作品在各种音 乐会、音乐节上演出并受到欢迎。但国内对巴伯作品演奏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介绍了巴伯的生平、对他的钢琴作品作了概述,并且论述了他的音乐风格特 点,最后谈了个人的演奏体会。 同时,更诚恳地希望得到专家、老师、学友的批评指正,使这一研究更加科 学、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 2 第一章 塞缪尔巴伯综述 第一节 巴伯生平简介 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 1910-1981)1910 年 3 月 9 日生于宾西法 尼亚州的西切斯特,他的父亲是一位内科医生,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在巴伯的音 乐学习过程中,他的姨妈、女中音歌唱家露丝霍默一家(louise homer)的大 力支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姨夫希德尼霍默(sidney homer)在长达 20 余年的时间里,一直指导他的音乐学习,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 学生时期 巴伯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学习不久即在钢琴上即兴弹奏旋律,他的家人都为 他的音乐天赋而感到兴奋。他七岁学作曲,即在声乐和器乐的创作方面显现出非 凡的才能。9 岁就在给家人的一封信中表达了他希望在未来成为作曲家的愿望。 10 岁时写出歌剧玫瑰树的脚本。1924 年,14 岁时,巴伯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进入了美国柯蒂斯(curtis)音乐学院,成了它的第一班学生。 (该院的创办者, 玛丽柯蒂斯鲍克(mary curtis bok)夫人,后来成为巴伯的热心赞助者之 一。在那里,他接触了许多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有幸拜于伊莎贝勒温格诺瓦 (isabelle vengerova)门下学习钢琴,作曲方面得到了罗萨里奥斯卡莱罗 (rosario scalero,18701954)的指导,同时由于他良好的男中音音色,还 师从埃米罗德格哥扎(emilio de gogorza)学习声乐。这些学习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他今后的创作。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的八年中,巴伯牢牢掌握了作曲技 巧,许多作品都出自这几年,如作品 2 号中的最早两首歌曲、弦乐四重奏小夜 曲 (op.1,1929 年) 、歌曲多弗尔湾(op.3,1931 年)和一首大提琴与钢琴奏 鸣曲(op.6,1932 年) 。这些并非只是显露才华的习作,而且可以说是一位成熟 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及后来的许多作品,已成为美国保留曲目中的经典曲 目。此外,学生时代就已形成了的巴伯音乐风格-悠长、抒情的旋律线条,熟 练运用配器技巧与色彩继承了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传统。 1934 年巴伯在柯蒂斯毕业后,该院的创立者鲍克继续在创作和学习上给予 他巨大的帮助,巴伯由此得以长期游学欧洲,对传统欧洲古典和浪漫派音乐和文 3 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意大利音乐文化的影响格外突出。巴伯很钟情于声 乐作品, 他那些最著名的声乐作品与他对意大利以及欧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是分不 开的。 二、 专业作曲家时期 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开始巴伯进入他的专业作曲时期。 巴伯与其他的同时期作曲家不同的是,他没有过多的研究现代派的作曲技 法,而是钟情于一条古典传统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道路。这时期创作的弦乐柔 板 (adagio for strings,op.11)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后成为巴伯的代表作品, 经常被单独演出(作品原是b 小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 。这一时期巴伯获 奖甚多,他是第一位获得“罗马大奖”的美国人。此外,巴伯还获得了波恩奖学 金、普利策环球奖学金、音乐评论周刊奖,因此获得了去意大利旅游的机会。并 被授予了美国音乐家、指挥家协会颁发的“为美国音乐作出特殊贡献奖”等。凭 借着这些奖项巴伯巩固了其作曲家的地位。 巴伯在1935年1936年两次旅游欧洲, 并在罗马的美州学院搞创作。 这两次欧洲旅游也对他日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欧洲音乐的文化传统在巴伯的心中根深蒂固。他的作品大部分是表现个 人思想与情感,他的和声语言更倾向于 19 世纪末期。他的作品清新、流畅,旋 律优美,体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1939 年到 1942 年巴伯回到了柯蒂斯音乐学院教作曲。 1943 年巴伯迁入纽约 居所“摩羯宫” 。20 世纪 40 年代,巴伯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如大提琴 协奏曲 (op.22,1945 年)、 第二交响曲 (op.19,1944 年完成,修改于 1947 年)、 芭蕾舞曲蛇蝎之心(op.23,1946 年)、 钢琴奏鸣曲 (op.26,1949 年)等等。 20 世纪 50 年代,巴伯十分希望自己成为指挥家,便一直跟随老师学习指挥,亲 自指挥了自己的多部作品。此时的巴伯被誉为卓越的作曲家和美国音乐的传播 者,多次代表美国参加国际音乐活动。在这期间巴伯两次荣获普利策音乐奖(歌 剧瓦内莎 (op.32,1958 年) , 钢琴协奏曲(op.38,1962 年),巴伯的专业作 曲家生涯进入到了顶峰时期。 1966 年创作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andony and cleopatra, op.40 )成为巴伯职业生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虽然这部作品包含的音乐仍然是 巴伯最好的创作,但首演的失败引来许多尖刻的评论,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巴伯 4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修改这部作品,从而导致其他作品数量的下降,而巴 伯本人也一直未走出这部作品给他带来的失败的阴影。 1966 年后,巴伯在意大利和美国轮流居住,在这期间他开始酗酒,缺乏创 作灵感,仅有一些小型声乐作品和一部康塔塔问世。1978 年巴伯因癌症住院。 1981 年 1 月 23 日巴伯在纽约去世。 第二节 巴伯音乐创作分期 第二节 巴伯音乐创作分期 一、 一、 早期(1929-1939) 这一时期的风格特点是乐曲很有抒情性,结构逻辑化,织体简洁,有明确调 性,整体风格以传统为基础,遵循的是浪漫主义的传统路线。 主要作品:管弦乐作品造谣学校序曲 ,op.5,1931 年 第一交响曲 ,op.9,1936 年完成,1942 年修改 管弦乐作品弦乐柔板 ,0p.11,1936 年 小提琴协奏曲 ,0p.14,1939 年 二、 过渡时期(1940-1947) 这一时期的风格特点是:在保持抒情、优美旋律主体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不 协和性与戏剧性。织体变得日益复杂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现代作曲技术成分逐 渐增多。 主要作品: 合唱作品秒表于兵工厂地图 ,0p.15,1940 年 独唱作品两首歌曲 1, 0p.18,1942-1943 年 第二交响曲-献给空军 ,op.19,1944 年完成,1947 年修改 钢琴独奏作品漫游集 , op.20,1944 年 芭蕾舞剧蛇蝎之心 , op.23,1946 年 三、 成熟时期(1947 年以后) 这一时期的音乐在调性处理上更赋予个性,更加不协和,也更加复杂,调性 1包括 夏季钱币商德女王头像和修道士于葡萄干 5 自由化的成分增多(部分为无调性);更多的使用了二度、七度、九度音程的叠 加,使旋律色彩的感觉更加个性化,并形成了“抒情性不协和”的特点,这一时 期的作品将无调性作曲技法与有调性音乐相结合, 巴伯在这方面做了较为大胆的 尝试。 主要作品: 钢琴奏鸣曲 , op.26,1949 年 歌剧瓦内莎 ,op.32,1958 年 钢琴协奏曲 ,op.38,1962 年 歌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 ,op.40,1966 年 第三节 巴伯的钢琴作品创作概况 第三节 巴伯的钢琴作品创作概况 塞缪尔巴伯一共出版了七首钢琴作品: 1三首素描 2(1923 年1924 年) 2插曲 no.1 (1931 年) 3漫游集 (op.20,1944 年) ,属于巴伯的第二创作期 4钢琴奏鸣曲 (op.26,1949 年) 5纪念小品 (op.28,1952 年) 6夜曲献给约翰菲尔德 (op.33,1957 年) 7叙事曲(op.46,1977 年)以上四首作品属于巴伯第三创作期 其中三首素描属于儿时之作, 插曲 no.1是巴伯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就 读时的模仿习作,所以这两首作品没有编入正式作品的目录当中,因此并不能代 表及反应出巴伯创作的主流风格。 除上述七首钢琴独奏作品之外,巴伯还创作并出版过一首钢琴协奏曲 (concerto and orchestra,op.38,1962 年) 。从时间上看,钢琴作品都是巴 伯中后期创作阶段的作品,又以第三创作期居多。这些作品完全能反应出巴伯创 作成熟期的技术特征,代表了巴伯创作的主流意识。 2 包括爱之歌 、 去往我的斯坦威和小步舞曲 6 第二章 漫游集的音乐风格特点 第二章 漫游集的音乐风格特点 漫游集 (excursions, op.20)是巴伯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就读时按照同级 同学,美国钢琴演奏家甄妮白哈瑞德(jeanne behrend)的要求完成的一部作 品。她在 1938 年就催促作曲家为自己写一部篇幅比较长的作品。这部作品开始 写于 1942 年 6 月,在 1944 年 9 月完成。按时期划分,这部作品属于巴伯第二阶 段创作的作品。 1944 年 5 月, 甄妮 白哈瑞德在纽约 wqxr 播音室演奏了这套曲目的第一首。 虽然后来维地摩尔霍洛维茨(viadimir horowitz, 1903-1989)被认为是第一个 完整诠释漫游集op.20 四首小品的钢琴家,实际上他只演奏了三首作品。这 部作品于 1945 年 1 月 4 日在费城音乐专科学院的音乐会上被演奏, 后来于945 年 3 月 28 日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大厅再次演奏。巴伯曾在漫游集的注解中写 到: “这套漫游集是在小的古典主义体裁框架内,加入美国民间的风格。它 们的本土风格特征,所运用的民歌素材以及不断出现的民间乐器,都将会很容易 被感受。” 31945 年在 gschirmer 出版谱例的详解中,巴伯这样写道: “ 漫游 集是在小规模的古典曲式中融入了地方性的美国习语。他们的地方特点,如同 来源于民间素材和民间乐谱的采摘,及对当地民族乐器音响模仿的回忆一般,很 容易被识别。 ” 4 第一节 音乐风格特点分析 第一节 音乐风格特点分析 一、 一、风格来源分析 每个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都是与他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密切联系的。 纵 观塞缪尔巴伯的艺术作品,我们发现,他丰富的生活、所处年代和创作背景给 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3 巴伯对漫游集的说明笔记,西默出版公司,1945 年 4转引自 samuel barber(1910-1981). complete published solo piano music daniel pollack, pinao recorded at fischer hall, santa rosa, california, from 10th to 12th april, 1995, producers: marina and victor. ledin publisher: g. schimer & p4 7 1、 受欧洲古典音乐的影响 首先,幸运儿巴伯由于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很浓,又很富裕的家庭中,这使 得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研究与创作中去, 他的姨父作曲家霍默在塑 造巴伯艺术原则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他建议巴伯:一、发挥激情来进行创作, 二、找到一位好的老师来学习作曲,三、熟练掌握一件乐器,钢琴或者小提琴, 最好两种都能掌握。还有许多关于创作的建议。总之,他给巴伯关于音乐方面的 建议对巴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巴伯在柯蒂斯音乐学院接受了九年的严格的正式正规的 欧洲古典的 音乐教育。从而他的作品具有明确的调性并且经常运用古典的曲式结构,和一些 传统的作曲手法,如固定低音,赋格等等,还采用了旋律优美的欧洲民歌作为自 己作品的素材,同时由于他的学习生活都是接受欧洲古典文化的熏陶,所以浪漫 乐派也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 最后,巴伯因获奖而得到多次欧洲旅行的机会,从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吸取 了许多优秀的文化, 欧洲各地的各种文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在 1928 年的夏天,巴伯进行了他的第一次欧洲旅行,这次旅行唤醒了一种来自欧洲社会 和文化的浪漫情调,并对她产生了巨大的持续一生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特点。 漫游集这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古典的曲式结构,巴伯自己也曾经说过这 是一部小型的古典曲式的作品。见表 2.1: 表 2.1 漫游集四首曲式结构表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曲式结构 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 (含有复三部曲式 因素) 巴伯的作品中通常具有明确的调性,属于调性音乐。虽然乐曲中采用了大量 的变音,不谐和和弦,但这并不妨碍明确调性的保持。这与他深受欧洲古典音乐 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巴伯受欧洲古典音乐的影响还体现在旋律和音乐织体方面。在现代音乐中, 旋律的意义被渐渐削弱,但在巴伯的作品中仍然清晰可见旋律才是音乐的灵魂。 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现代派作曲家的一点。巴伯钟情于民间曲调作为自己的旋 8 律,这使得他的旋律十分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这一点也与他学习过声乐有很大 的关系。 漫游集 第三首所采用的是拉丁美洲的民歌曲调素材。 其他作品如他的 钢 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采用了德国民歌的音乐素材,这一乐章也是最能体现巴伯古 典浪漫主义情怀的乐章。 2、 受美国音乐的影响 巴伯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作曲家, 他从来就没有忘记在他的音乐中加入美国音 乐的元素,把美国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美国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音乐也 丰富多彩,如印第安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等,其中又以爵士乐最为著名。 漫游集的第一首具有典型的美国“boogie-woogie”的节奏特点,是一 首爵士钢琴曲。最初是为舞蹈伴奏,特点是左手弹奏出以双音或是分解八度构成 的强有力的固定低音, 而右手采用大量的切分与不规则节奏与左手的稳定形成鲜 明的对比。 第二首大量运用了各种时值的三连音,营造出一种摇摆的布鲁斯风格。 第三首是拉丁美洲舞蹈的音乐风格。乐曲中充满了探戈的节奏。 第四首一开始就使用开放和弦来模仿口琴的声音, 后出现单音旋律来模仿小 提琴,然后两种乐器同时出现,让人感觉到了美国西部的音乐风格。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作为一个 20 世纪的作曲家,巴伯也巧妙地运用了现代 音乐来为自己的音乐服务。巴伯并没有盲目地抛弃古典浪漫音乐而投向现代音 乐,所以使得巴伯作品中的现代音乐元素听起来更加抒情化与人性化,让人感觉 不出死板机械。这也是他与其他 20 世纪现代派作曲家不同的地方。巴伯受现代 音乐影响这一点在他的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体现较多。 第二节 巴伯音乐风格总结 第二节 巴伯音乐风格总结 巴伯之所以能成为 20 世纪美国现代重要的作曲家, 正是由于他别具一格的音 乐风格。 首先,巴伯的音乐是多种音乐风格的平衡与和谐。因为巴伯既接受了欧洲古 典音乐的熏陶,他的内心深处又蕴藏着美国音乐素材,同时他又处在现代音乐的 9 繁荣时期,巴伯很好的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融合进了这些音乐风格,所以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大量的使用现代作曲技法,如调性模糊,序列作曲法的运 用(钢琴奏鸣曲等)等等;美国民歌素材,这一点上文已经说过。逻辑缜密的现 代音乐,抒情浪漫的欧洲古典音乐,富有民族色彩的美国音乐,这三种风格巴伯 很好的将他们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他成功的找到多种音乐风格之间的平衡点, 巴伯对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者,巴伯的音乐极具抒情性,这与他早年的声乐学习是分不开的。 他敢 于面对自己,并不一味的反抗传统,也不随波逐流,而是顺其自然的发展自己, 表达自己的感受, 流淌着内心的情感。 音乐史学家、 辞典编撰者、 作曲家戴卫德 艾 文(avid even)曾经说过: “当巴伯的才华绽放时,他把诗人的情感融入了 音乐创作中,成为抒情诗体。在他晚年,他的创作中有一种聚增的强度和力量, 但是它的抒情性抑制保留着,具有强烈的雄辩地位,情感因素也从没有被抹杀 掉。 ” 5道纳德海诺汗(honald henahan)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巴伯的 文章中写到:如同世纪的主流作曲家一样,但是甚至在他的纯专业性器乐作 品中都渗透着一种抒情因素, 正是因为作品的这些特点而把他推为新浪漫主义作 曲家的代表。 6 巴伯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忠于自我,忠于音乐。正如巴伯自己所说的: “ 正如人们所说的,我根本不追求什么写作风格,这点(对我来说)也不甚重要。 我只是不断的写作,像他们所讲的,这是我的事情” 7从上面一句看出巴伯 遵从了姨父给他的建议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你的心声将时时刻刻伴随 着你和你的音乐。 5 转引自 samuel barber (1910-1981) complete published solo piano music daniel pollack, piano recorded at fisher hall, santa rosa, california, from 10th to 12th april, 1995. producers: marina and victor ledin publisher: g. schirmer & co. p.3 6同上 7 stanly sadie new grove music and musicians dictionary: samuel barber index macmillan publisher ltd. 1980 p.135 10 第三章 漫游集演奏技法体会 第一节 第一首(un poco allegro) 第三章 漫游集演奏技法体会 第一节 第一首(un poco allegro) 漫游集的第一首,标注的是“稍微的快板” (un poco allegro) 。这首 乐曲采用了美国特有的“boogie-woogie”的节奏特点,它是一种爵士乐风格, 钢琴布鲁斯的一种特殊类型,流行于二十世纪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这种类型乐 曲的特征是左手持续不断的弹奏节奏鲜明的固定低音,而右手弹奏旋律。 乐曲一开始左手以一组分解八度的固定音型(见例 1) ,由弱到强将乐曲引 入开始,节奏稳定,给人一种在旅途中的感觉,又像是马儿漫步经心的悠悠蹄声 由远而至。 例 1 漫游集第一首开始固定低音引子 接下来的切分节奏是此曲中最显著的特点。乐曲一开始就形成了节奏的叠 置,即上方不连续切分音型与下方声部连续八分音符的步行行进音型的结合。切 分节奏呈连续性并且采用了头音休止弱起的节奏。 (见例) 例 2 第一首开始的切分节奏(全曲主题) 右手用切分的四分音符奏出主题,既醒目又让人难忘。紧接着组成“前十 六”节奏的分解和弦(见例)不断在旋律中出现,悠悠的蹄声变成了喧闹的小 跑声。这时,左手声部的“boogie-woogie”的节奏再度出现。这种同音调不断 重复的短句。象征着作曲家在“旅途”中所经过的足迹。 11 例 3 第一首主题后的“前十六分音符” 到了第 10-12 小节, 出现了一个过渡句(见例 4), 后再一次出现主题。 例 4 第一首第 10-12 小节过渡句 到了第 23小节,出现了一个大的连接句,使音高升高了八度,进入 了另一个音域(见例 5) ,这里好像是作者进入了另外一个不同与开头的地点, 而后乐曲又出现了开始的固定低音(见例 1) ,又象征着作曲家“漫步”起来 例 5 第一首 第 23-25 小节连接句 第一首中这样的连接句还出现在第 5357 小节,在连接句中,还出现了三 连音,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莫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步行音调,这样的 音调在两个图画之间起连接作用,仿佛是叙述人的旁白。另外巴伯在每次使用时 用这样的连接句时,让人看上去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这样连接句的象征意 义都是作曲家又进入了另一个地方,接着开始“漫步”起来。连接句之后,固定 低音会再一次出现,然后再向下发展。 12 例6 第一首 第53-57小节连接句 例 7 第一首 第 84-91 小节连接句 纵观第一首,很明显的分为了四段,前三段结构相似而主题的调性各不同, 材料几乎只用了分解和弦。而这首乐曲中的三连音在两两主题的连接部分出现, 这是作者在用音乐启示着旅途的进程,而过渡连接,也正是暗示着往返于两个目 的地的旅途过程,最后一段是尾声,左手依然是那个反复出现的低音组合,左手 先以切分和弦,作出回声的效果,最后只剩下低音的节奏型逐渐变弱,像悠悠的 马蹄声慢慢地远去而没有停顿。另外,模进结构是巴伯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创作手 法,它更多地强调节奏型的重复。 第一首小品,从演奏角度来看,乐曲中出现了双手的叠置(见例 8)和交叉 (见例 1) ,这种演奏方式是在保持左手固定音型不变的状态下,右手做出的 上下音域的跳跃,出现在作品的引子和连接部分。 13 例8 第19小节双手叠置 由于这是一首具有爵士乐风格,钢琴布鲁斯节奏型的乐曲,所以这首乐曲 的重音与经常弹奏的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的乐曲的很不一样(见例) , 正确弹奏这些重音才能把爵士乐的风格给表现出来。需要演奏者加以注意。 例 第一首 注意第一、第三小节的重音 第二节 第二首(in slow blues tempo) 漫游记中的第二首是具有浓厚的布鲁蓝调风格的乐曲,这一首标注的是 “慢布鲁斯的速度” (in slow blues tempo) ,这一首是美国爵士音乐与学院派 专业创作技术的完美结合。 布鲁斯(blues: “忧郁” )音乐是居住在美国的黑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境遇 中创造出的音乐风格。他发源于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 早期为人们劳作时的劳动号子。布鲁斯以它个性的歌词、和谐的节奏以及忧郁的 旋律逐渐兴起,初为人声叙述,后加入器乐伴奏,对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 西方音乐有相当大的贡献。旋律的进行以和弦为基础,1、4、5 级三个和弦为主 要支柱和弦,12 小节为一模式反复;将主调上的第 3、5、7 级音降半音,这是 布鲁斯蓝调中最具魅力的特征音 。 这首乐曲引子中,在三个四分音符后紧接的两个八分音符(见例 10) ,仿佛 是一声叹息,表达了对生活境况的无奈与感慨。 14 例10 第二首 引子 在第三、四小节左手,第五、六小节右手出现的带三连音的切分节奏(见例 11) 。这种节奏型作为主题动机中的鲜明节奏特点贯穿始终,音的跳动范围比较 小,没有更多的大跳起伏。它表现了黑人音乐中所体现的对不如意的生活始终保 持着一种悠闲、适度、幽默的乐观态度。 例 11 第二首第小节三连音切分节奏 第十四小节至第二十一小节中, 原主题引申扩张, 高声部加入更多的音符 (见 例) ,使节奏束缚加快,成为流动性的三连音,第二十二小节中,主体旋律 引入左手低声部(见例) ,使慵懒平静的音乐有了变化,为即将出现的小高 潮做准备。 例 12 第二首 第小节 15 例 13 第二首 第 2224 小节 第二十七小节至三十三小节乐句中,在高声部又加入了一个声 部,使旋律线条更加丰富,情绪更加明朗。 (见例 14) 例 14 第二首 第 2733 小节 第三十九小节以后,使音乐高潮过后归于平静,除了伴奏声部有些变化外, 主题没有更加的变动。 纵观此曲,分为两个部分,结构相同。右手声部旋律悠长。速度缓慢,奏 出浓浓的布鲁斯曲调。这首作品在旋律、节奏、和声等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布鲁 斯风格 。低、中声部时而以同样悠扬的旋律作答,时而组成像吉他刮奏一样的 节奏型。乐曲的展开好像随意吟唱,让人联想到仿佛走入一个摇晃着昏暗灯光的 老酒把,舞台上坐着一位怀抱吉他的老年黑人,随意的拨弄着吉他吟唱着,缅怀 昔日的时光,令人黯然神伤,整个乐曲的情绪与第一首有着相当大的对比。 低声部出现的主题中贯穿始终的带三连音的切分节奏是黑人音乐复杂节奏 16 型的典型体现(见例 11) 。这种切分、符点、三连音的结合是组曲中吸取美国民 族音乐素材综合发展的一种特色节奏型。 这首小品中的速度也充分体现了美国黑 人抒情民歌中忧郁、舒缓、宽广的情绪。 这首乐曲还经常采用附加音的形式,出现二度、四度叠置结构和弦,使音 响效果变得混浊、嘈杂、模仿了爵士乐中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效果。 第二首小品,从演奏角度来看,节奏是首先要克服的一个技术难点。由于 这首小品速度较慢,乐曲中又有很多三连音的节奏型,所以在演奏的时候,特别 要数好拍子,要保证拍子的平稳,在乐曲的第 36 小节,右手出现了 3 对 2 的形 式,要特别注意。节奏方面速度较慢。整观这首乐曲,速度较慢,技术方面较为 简单,在音色上、情绪上一定要与第一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表现动作上,手、 肩部、腕子等都不要有太大的动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乐句的连贯性,保证整 个乐曲的完整。 第三节 第三首 (llegretto) 漫游集的第三首,是采用拉丁美洲流行音乐素材发展边走而成的。这首 乐曲是标有“小快板” (llegretto) 。作为组曲中的第三首,在主题立意和内 容发展上与前后各个小品都有着紧密地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先让我 们了解一下拉丁土著音乐。 拉丁土著音乐大多数旋律为下行走向,常见音阶为 gedca,曲调中同一调性 贯穿始终,无转调,无和声。这种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音高走向和节奏往往接 近生活中的语言或情感表达习惯,曲调下行走势为其主要特征;经常围绕两三个 骨干音,或以大小三度及纯四度为框架的音程进行,同度音乐重复的特征明显。 节奏上,经常打破常规的重音规律,节奏型变化灵活,表演者常常根据个人的意 愿,对每个音符的实值自由地延长或缩短。 这首乐曲在曲式结构上,沿袭了前两首作品的结构发展模式-变奏曲式, 在整个作品中, 巴伯把两个乐句组成的主题中的第二个乐句作为展开变奏的主要 对象。 这首乐曲,巴伯通过用两句美国西部民谣作为主题,采用变奏的手法,以变 17 化音域、节奏、旋律位置等等因素不断加以变奏,但低音的和声始终没有改变。 乐曲以 22 拍记谱,旋律主题则采用了七连音,与伴奏的八分音符形成七对八 的局面,使旋律更加流畅、自由、不受约束。主题旋律平稳、抒情、流动、歌唱, 旋律好像轻音乐。节奏接近生活中的语言,贴近生活,旋律围绕两三个骨干音, 反复迂回。 (见例 15) 例 第三首 旋律主题(小节) 第一次变奏中,前四小节仍然采用了主题中的材料,而后四小节则采用了爵 士乐的节奏型。节奏上,右手由原主题的七连音形式转化为夹带着带有十六分休 止符的十六分音组的连续进行。旋律上,把主题中的单音旋律线条加厚,形成二 度叠置和弦或四五度叠置和弦,且与单音混合,形成装饰性的旋律主题,使乐曲 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跳跃起来。由于十六分休止符的间隔,使音乐由一种迷茫 的意境。 (见例) 18 例 第三首 第一次变奏中的后四小节 第二次变奏, 前四小节把主题的音高升高了八度, 使主题显得更加清新自然, 赋有神秘感。后四小节在变奏一的基础上又稍加了变化,但变化不大。这次变奏 延续了变奏一的风格,只是更加活跃,密度更高。 (见例 17) 例 17 第三首 第二次变奏 随后,接着出现一个扩充这是一个加花变奏,这里运用了附点、连线、三连 音、六连音的发展技巧,织体变散,和弦音被打散,抒情性加强,左手变成了两 19 组五连音。 后来出现了带附点的十六分音符的连续进行, 速度加快, 体现了谐谑、 诙谐的情绪,形成了本曲的一个高潮。 (见例 18) 例18 第三首 扩充 接着,是第三次变奏,出现了八度跳跃和重音的转移,右手跳跃有力,后四 小节主题在左手,快速跑动,是主题更加厚重,将音乐在一次推向高潮。 (见例 19)紧接着是第二次扩充,这一部分改为和弦与线条的结合,情绪更加活跃,高 声部以七连音齐奏形式出现,使音更加坚实、凝固,仿佛模仿民间吹管乐器,情 绪高涨,欢腾雀跃。又好像号角整齐、嘹亮的吹响。 (见例) 20 例19 第三首 第三次变奏 21 例 第三首 第二次扩充 第四次变奏是对主题的回归,仿佛是回声一样,也表现了乐队的渐渐远去, 音乐的渐渐消失,这里也是对作曲家旅途的描绘。它与第一首的区别在于第一首 是以低声部的固定音型作为行进的节奏音型, 而第三首则采用了一个固定的乐句 来反复的出现,以这种形式来突出主题材料。 这是一首带有浓郁拉丁风情的小品。同一个主题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奏、发 展,采用丰富多变的织体,多层线条交织,显示出作曲家精湛的对位技术。听起 来别有一番情趣。 巴伯在这首小品中充分挖掘了钢琴这种乐器来模仿各种音响效 果,使该作品有着奇异的听觉色彩。 第三首小品,从演奏角度来说,是漫游集里技巧最为艰难的一首,也 是最悦耳动听的一首。民谣旋律听起来亲切、悦耳。演奏时注意要把高声部两条 旋律线演奏的相互交织,连贯流畅,而且衔接自然,动静结合,体现出这首乐曲 的流畅之感。在这首小品中又继承了漫游集第一首重“固定低音音型”的特 点,仍然是对“旅途”中徒步前进的再一次描述与强调,也是对组曲中心思想的 又一次的呈现。第三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归与延伸。在乐曲中旋律与伴奏的的比为 7:8。这也是整个这首乐曲技术上的难点之一,需要多加以练习。整观全曲,应 22 采用较为现代的表演手段来演绎,风格上应突破传统模式 第四节 第四首(allegro molto) 漫游集的第四首,标有“很快的快板” (allegro molto) 。是根据钢琴演 奏家詹姆斯瑟菲曼(james sifferman )的描述, 漫游集第四首被认为是 “ 口琴或木琴的高级语汇 ,使我们回想起美国的谷仓舞(丰收舞)和当地土著 的小提琴表演。 ” 8这首乐曲所描述的是热情奔放的美国乡村舞蹈,表现出农民 庆祝丰收时欢快的心情和诚恳率直的性情。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谷仓舞。 谷仓舞是乡村音乐的一种,起源于苏格兰民族舞,一种圆圈舞蹈。基本上建 筑在土生音乐和非洲音乐外貌上的拉美地区音乐相比,美国民间音乐,则是用欧 式框架整合非洲传统。土著音乐是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以 do、re、mi、sol、 la 的五声构成的旋律,具有浓郁的东方音乐的调性色彩,形成独特的风格、趣 味。其次,音乐节奏比较单纯。这首乐曲表现了舞者通过同一个原始主题演变出 的不同的动作形态,又或是同一首音乐作品由不同的表演者来展示,呈现出个样 的风采。整首乐曲的风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乐曲的音乐素材中渗透着美国 西部狂野、质朴、清新的地域风情,使人联想起西部牛仔的游牧生活和人们在篝 火晚会上的狂欢情景,这是乐曲最具魅力的地方。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开始以双手用力奏出几个大三和弦,接着右手以单音 奏出主题,仿佛是小提琴轻奏,而左手仍以大三和弦回应,好像口风琴与小提琴 的一唱一和。 (见例 21) 8 转引自 samuel barber(1910-1981). complete published solo piano music daniel pollack, pinao recorded at fischer hall, santa rosa, california, from 10th to 12th april, 1995, producers: marina and victor. ledin publisher: g. schimer & p7 23 例 21 第四首主题 主题出现过两次后,双手组成较为密集的节奏,模仿口风琴的快速吹奏逐 渐变强,引出第二段。在这段开始,右手模仿口风琴弹出固定节奏的双音,左手 模仿小提琴弹出第二主题。速度渐渐加快,乐曲变得活泼热闹起来。 (见例 22) 例 22 第四首 第二段 接着伴奏转到左手,右手欢快的弹出第三个主题,好像是在舞会上大家忘我 的热舞起来。 (见例 23) 24 例 23 第四首 第三主题、 同音反复 后来,第二主题与第三主题穿插出现,随后出现的这几次穿插,相对于第一 次出现都作了不小的变化。例如音域上的变化,左手变奏型和弦上的变化等等, 最后逐渐减弱但节奏却越来越快。突然,与开头一样的大三和弦出现了,第一主 题又再现了,然后,口风琴的声音慢慢变弱。仿佛舞会完结,意犹未尽的人群慢 慢散去了,最后一串串的琶音表示乐曲结束。 第四首小品,从演奏角度来看,由于这首乐曲中加入了一些复调思维,这种 写作手法强调了声部间的静动结合,交叉进行,常用二度叠置和弦,淋漓尽致地 表达了土著小提琴表演的精湛技术, 所以在演奏时更应该突出主声部的音色与伴 奏声部的音色的不同; 常常出现的双音断奏 (见例 22) , 描绘了粗犷的民族舞蹈, 同音反复、双手交替轮弹等织体结构是作品种的独特特点(见例 23、24) ,模拟 了木琴等等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整曲非规整化的节奏型,体现了欢腾的舞蹈场 面。整首乐曲用最弱音结束全曲(见例 25) ,表面上短小简单,其实是一部思想 深邃、暗潮涌动的佳作。 25 例 24 第四首中的几处双手交替弹奏 例 25 第四首-结尾 纵观整个漫游集的四首小品,无论是第一、三首贯穿始终的“固定低音 音型” ,还是第二、四首发展的“引子核心” ,总之,他们都有一个“永恒动机” ; 都采用了变奏的创作手法; 作品中的 “引子与过渡段” 部分也是全曲的一大特点: 它在作品中虽然处于附属的地位,但是与主要部分相比却依然毫不逊色。每一次 出现的过渡都在大量的模进、游移中慢慢变化,并且与主要部分在织体上由明显 的区别。在巴伯的音乐创作中,有许多非旋律化的过渡小节。每次都在不经意中 通过细微的变换、替代进行发展。巴伯本人并不喜欢用明显对比性的质变因素来 创作,旋律的量变是更多的。 26 总 结 总 结 由于巴伯早年学习过声乐,这一点注定了他日后创作时,对主题旋律可听性 的重视,因此巴伯的音乐总是在优美的主题的基础上得到随心所欲的展开,追求 悦耳的音响效果,渴望动听的旋律线条是巴伯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歌唱性、抒 情性和对复杂节奏的追求是巴伯的音乐中主题动机乐思陈述的主要特征。 音乐人 物传记作家罗伯特塞宾(robert sabin)在巴伯的传记中这样写道“巴伯的成 长诗循序渐进的和非强迫性的, 因此它的作品有着辉煌而完美的结局和古典平衡 美。从一开始创作,巴伯就是写作的高手,他能毫不犹豫的展开思维。主题旋律 带有着长线条的呼吸,优美的曲线,有时跳进,经常赋予音乐高耸入云的质感。 ” 9 巴伯并没有像二十世纪上半叶所称谓的先锋派作曲家那样将传统和声功能 进行远远地抛弃在一边,他的作品中残留着和声功能进行中“传统”的遗迹。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