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复杂 PCB的热流场建模与分析.pptx_第1页
毕业论文答辩-复杂 PCB的热流场建模与分析.pptx_第2页
毕业论文答辩-复杂 PCB的热流场建模与分析.pptx_第3页
毕业论文答辩-复杂 PCB的热流场建模与分析.pptx_第4页
毕业论文答辩-复杂 PCB的热流场建模与分析.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杂PCB热流场建模与分析,答辩:指导老师:,课题及背景介绍,电子设备的主要失效来自于热失效,随着温度的增加,元器件的失效率成指数增长,据统计,电子设备的失效有55%是温度超过额定值引起的。,电子设备的热可靠性,电子设备的热负荷,电子设备结构高度紧凑化,元器件间的排布越来越密集,无法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电子元器件不断向微小化和高集成度发展,导致热量集中。,对芯片高频率需求逐渐增大,功率迅速提高。,课题及背景介绍,电子设备的冷却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自然冷却技术,强迫风冷技术,液冷技术,相变冷却技术,热分析技术:,核心算法仍集中于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半解法,矩阵法,计算机仿真技术:THERM、ICEPAK,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确定PCB热特性、分析不同参数对PCB热特性的影响、优化PCB散热性能。,仿真、评估、优化,建立PCB基本热模型,求解PCB温度场。,评估不同边界条件对PCB热特性的影响。,评估IC功率、封装参数、布局方式对PCB热特性的影响。,评估PCB内层铜皮厚度和热过孔对PCB热特性的影响。,以上述评估为基础,确定PCB散热性能优化方案、提出合理可行的热设计、使PCB温度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相关理论基础,传热学原理,两个相互接触并具有温差的物体或物体内部进行换热,流体与与其相接触的固体发生相对位移时产生的热量传递。,物体由于热的原因向外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能量。,风扇对PCB热特性的影响,PCB建模,PCB板建模-PCB板外观尺寸为130mm125mm2mm,8层板设计,导入走线分布,覆铜率设为常量。,PCB建模应该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IC建模简化IC,选取主要发热IC建模。,PCB建模,热仿真模型,Y视图,Z视图,复杂PCB的热分析,环境温度对PCB热特性的影响,边界条件环境温度分别为-30、25、80和125。,复杂PCB的热分析,环境温度对PCB热特性的影响,结论在-30至125之间,环境温度对芯片结点温度的影响呈线性变化,并且各芯片的变化趋势具有近似斜率,即它们的温度变化梯度近似相等。,复杂PCB的热分析,PCB内部热源对PCB热特性的影响,IC布局方式对PCB热特性的影响,当芯片过于集中时,温升增加,温度分布也更为集中;而位于PCB下方的芯片能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复杂PCB的热分析,PCB内部热源对PCB热特性的影响,功耗变化对PCB热特性的影响,待机状态下PCB温度很低,只有少量发热。,普通使用状态下PCB发热较低。,复杂PCB的热分析,PCB内部热源对PCB热特性的影响,结论IC功率对PCB热特性有较大影响,PCB总功率对PCB最高结点温度的影响是呈线性的。,复杂PCB的热分析,PCB内部热源对PCB热特性的影响,IC封装材料对PCB热特性的影响,复杂PCB的热分析,PCB内部热源对PCB热特性的影响,IC封装材料对PCB热特性的影响,塑封EMC,Al2O3,AlN,BeO,Kovar,Cu,复杂PCB的热分析,PCB内部热源对PCB热特性的影响,结论封装材料导热率与PCB最高结点温度的关系近似反比例函数,PCB最高结点温度随芯片封装导热率的增加而减小,封装材料的导热率对PCB温度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小。,复杂PCB的热分析,PCB内部热源对PCB热特性的影响,IC布局对PCB热特性有影响,应将大功率密度的IC放置PCB下方。,功率对PCB热特性有较大影响,应该给予重点考虑。,IC封装对PCB热特性有一定影响,可使用导热率为130的材料。,复杂PCB的热分析,PCB结构对PCB热特性的影响,内层铜皮厚度对PCB热特性的影响,PCB尺寸保持不变,四层板,其中两层内层的厚度相同,表层铜皮厚度为2OZ,含铜量为15%,有尺寸为17mm17mm、功率3W的热源放置在PCB中心。内层铜皮厚度为0.1OZ-3OZ。,复杂PCB的热分析,PCB结构对PCB热特性的影响,结论随着内层铜皮厚度的增加,PCB的降温效果逐渐明显,但当内层铜皮厚度增加至1.5OZ后,内层铜皮厚度对热特性的影响有限。,复杂PCB的热分析,PCB结构对PCB热特性的影响,热过孔对PCB热特性的影响,芯片下方热过孔个数为0个、1个、4个、9个,热过孔间距50mil,孔外径分别为1mm、内径为外径的二分之一,孔壁覆有0.5mm厚的纯铜。,复杂PCB的热分析,PCB结构对PCB热特性的影响,结论当热过孔增加时,最高结点温度逐渐降低,近似线性关系。,复杂PCB的热设计,方案一:改进IC布置方式,默认状态下PCB温度分布。,优化后PCB温度分布。,扩大U1U4之间的间距,并将U5、U6移到PCB下方。,复杂PCB的热设计,方案二:改进IC封装材料,使用氧化铝陶瓷(导热率25W/(mK))作为IC封装材料。,复杂PCB的热设计,方案三:改进PCB内层铜皮厚度,将内层铜皮厚度设为1.5OZ。,复杂PCB的热设计,方案四:为芯片添加热过孔,对U1、U5、U6和U7分别增加4个外径为1mm、内径为0.5mm的通孔为热过孔,孔壁覆有0.5mm厚的纯铜。,复杂PCB的热设计,方案五:为PCB添加散热器,U1使用铜柱散热器,U5、U6、U7使用铝制散热片。,复杂PCB的热设计,方案四:为芯片添加热过孔,复杂PCB的热设计,优化前后对比,价值可发现,经过该PCB最初最高结点温度为143且有三颗芯片温度超过100,优化后最高结点温度仅为69,其余芯片最高结点温度均保持在60左右。,PCB热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当环境温度在-30125时,PCB最高结点温度与环境温度呈线性关系,优化前后对比,芯片布置方式对PCB最高结点温度有较大影响,当芯片放置在PCB下方时,可得到更好的散热,芯片间距过短易产生复杂的热耦合现象,使芯片结点温度升高,同时气流不易通过,不利于散热,芯片的功率对PCB结点温度有较大影响,PCB最高结点温度随芯片功率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随着封装材料导热率的增加,PCB最高结点温度逐渐降低,但当导热率达138W/(mK)后,PCB温度基本不受封装的导热率的影响,由于铜的导热率较高,增加内层铜皮厚度能增强PCB平面方向的导热能力,使PCB平面上的温度梯度降低,有利于散热,热过孔孔壁覆铜,能增强PCB法线方向导热能力,使芯片热量通过热过孔导出,热过孔数量越多,降温效果越明显,由于散热器紧贴芯片顶面,使芯片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递,而散热器有较大的表面积,更适合自然对流散热,总结和自我评价,论文工作优点与不足,本文通过对复杂PCB的热流场分析,确定影响PCB结点温度的几大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热设计,优化PCB散热效率,得出最佳热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研究方面的进步和提高,从环境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