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和相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 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 豳数 2 0 1 0 年6 月2 1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 酬口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一:筮辱 雠:易小中2 1 日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摘要 庄子寓言叙事色彩浓厚,对我国文学性叙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历代学者对庄子寓言的研究多集中在它的形成条件、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等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对它进行审视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本 课题旨在立足于先秦叙事背景,同时参照西方叙事理论,分析庄子 寓言的叙事性、叙事特色,探讨庄子寓言叙事特色的形成原因,以 彰显庄子寓言的虚构手法在我国文学叙事史上的地位。 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现有的研究状况。 正文从三个方面对庄子寓言叙事展开展开论述。 一、庄子寓言叙事性的体现 庄子寓言的叙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变形、虚构人物形象 和用对话问答构建故事情节。这些都是作者精心设计而成的,带有浓厚 的文学性叙事色彩。 二、庄子寓言的叙事特色 庄子寓言的叙事特色主要有:人物语言性格鲜明,具体形象; 故事情节多变,不受时空限制;寓言故事表现出相似主题的集聚性。 三、庄子寓言叙事特色的形成原因 庄子寓言叙事特色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条 件、文化条件、思想条件三个方面。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主旨,点明庄子寓言叙事在文学叙事史上的 重要地位。 关键词: 寓言( 北方论丛,1 9 9 7 年第5 期) 。比喻则大多被当作寓言的一种修辞手法而 出现,杨年保的论( 庄子) 寓言的修辞特征及其解读方式( 怀化学院学报, 2 0 0 5 年第l 期) 等文都是把比喻作为庄子寓言的一种修辞艺术来讨论的,跟 夸张、拟人、虚构等其他艺术手法性质相同。如果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 比喻才是寓言产生的根本渊源,哲学寓言故事在一般比喻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经 历了一个由文辞简约趋于富赡,由哲理浅显趋于深刻,由缺乏故事情节而趋于故 事完整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寓言是譬喻的高级形态,在它的发展过 程中还受到了神化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影响。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学界对庄子寓言思想内容的研究一直处于高热的状态,相关的研究成果 也最多。最先对寓言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的是一些古代寓言选本,中国古 代哲学寓言故事选、先秦寓言选、 中国经典寓言等著作都对庄子 寓言做了细致的辨析、整理工作,注解、思想内容分析也颇为精到,为后人的整 理、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受到所处时代思想观念的影响和自我认 识水平的限制,一些早期著作对庄子寓言故事的解读和评价具有很浓厚的政 治意味,也存在不少误解和偏见。令人比较欣慰的是,在摒除政治评判标准和思 想禁锢之后,研究者的主要关注点已经转移到寓言作品独立的文学价值方面,对 庄子寓言思想内容的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出发,新视角不断的良好态势。 具体来说,研究者们在思想内容方面谈及最多的就是庄子寓言最初的创 作心理,大家普遍认为庄子寓言是一种体“道”的艺术,寓言的设置是因为 “道”的表达需要,作者通过寓言表意以实现“得意忘言”的目的。围绕此类问 题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有:曹雪菲的庄子道言论研究( 河北大学,2 0 0 3 年,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深的论庄子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与超越 ( 曲阜师范大学,2 0 0 3 年,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等。另外,还有一些 文献对庄子寓言的部分篇章或单个故事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庄子寓言艺术手法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作品题材的选取, 文章的构思和结构成篇的方式等;一是夸张、比喻、变形、虚构等手法的运用。 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有:段海宝的( 庄子) 书中的先秦诸子形象( 中央民族 大学,2 0 0 6 年,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学鸿的( 庄子) 寓言连类 相次结构艺术( 北方论丛,2 0 0 7 年第l 期) 、杨国强的庄子变形初论( 韶 关大学学报:社科版,1 9 9 5 年第3 期) 、马汉钦的从修辞学看( 庄子) 寓言文 学创作(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5 年第5 期) 等。 在上述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历史渊源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上独特的艺术表现 手法,庄子寓言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谈及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的文 章也有很多,如:袁法周的庄子寓言与诗性智慧研究略稿( 宁夏大学,2 0 0 4 年,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亚君的( 庄子) 寓言的文学性( 甘 肃社会科学,1 9 9 9 年第4 期) 、张可敦的波奇云诡,瑰丽奇谲论( 庄子) 语言的多义性、随意性与模糊性( 绥化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 等。 6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庄子寓言叙:乒研究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庄子寓言的研究,经历了由关注表层的 文学色彩到注重深层的哲学内涵,从关注选材、语言等直观的文学形式到注重“得 意忘言 、以言体“道”等隐含的创作理念,从联系现实进行故事解读到探寻故 事寓含的文学真义的一系列转变。研究理念逐渐趋向成熟与完善,并取得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叙事学角度对庄子寓言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目 前只有李艳华的( 庄子) 寓言叙事模式研究和( 庄子) 寓言叙事谋略研究 两篇论文。另外,傅修延先生在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中 逻辑严密地叙述了我国叙事传统的形成过程,并得出了“中国叙事传统形成于先 秦时期 的结论。他把一切“有秩序的记述 行为均视为叙事,依次讨论了甲骨 文、金文、诗经、山海经、左传、战国策及战国诸子中的寓言等在叙 事学上的价值和各自的特色,并谈及了庄子寓言记言艺术的成熟和虚构性叙 事色彩等问题,但把庄子寓言作为个案,从叙事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研 究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展开。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第一章庄子寓言叙事性的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周王朝的中央集权 日渐削弱,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为了扩充实力,各诸侯国的国君和 掌握重权的贵族大臣争相笼络人才,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养士之风。新兴的“士 阶层非常活跃,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各自的政治理论主张并且渐成体系,形成了 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为主的诸子“百家争鸣” 局面。先秦诸子散文的主要功能在于说理,其叙事成分是不能跟历史散文相提并 论的。但诸子在向统治阶级进言或宣传自己的理论主张的时候,为了增强表达效 果,常常引譬设喻以辅助说理,论说中也具有了一定的叙事含量。庄子寓言 就是作者根据说理的表达需要创作而成的,它带有浓郁的叙事色彩,主要体现在 作者用变形、虚构等手法塑造了大量人物形象,构建了对话问答式故事情节,并 采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节变形、虚构人物形象 走进庄子的寓言世界,首先带给我们强烈视觉冲击的是众多生动鲜活的 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一部分是作者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 也有一部分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改变圣人 形象、丰富贤人形象、虚构小民形象。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一生的追求是能够彻底改变当时“礼崩乐 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之治。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景公问政于孔 子,孔子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了推行这种尊卑分明、长幼有序 的礼治观念,宣传以“仁 为核心的政治理想,他奔走呼号,辗转于各个诸侯国, 虽屡屡碰壁仍坚守初衷。这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推行者在庄子寓言里却被 司马迁 汉 史记,第1 9 1 1 页,中华书局,1 9 7 7 版。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加注了道家色彩。以下几则寓言都展现了道家化的孔子: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有渔夫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 被发揄袂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 ”乃下求之再拜而起日:“丘少 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 渔父)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天运) 孔子问于老聃日:“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知北游) 这三则寓言展现了悉心学道的孔子,他恭敬诚挚地向在江滨遇到的隐者渔父请问 至道,并屡次跟老聃探讨至道的真谛。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痴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孔子顾谓弟子日:“用 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痴偻丈人之谓乎! ”( 达生)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 孔子曰:“来! 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秋水) 这两则寓言展现了对道有独特体悟的孔子,知道捕蝉如同从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 的老人是因为心外无物才达到了那样高超的境界。他安于时运而不强求改变,被 困在匡地时照旧弹琴歌唱;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 ”日:“将之卫。”仲尼日:“夫道 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 人间世) 这则寓言展现了乐于传道的孔子,他时常用道家“超然世外 、“清静无为”的 思想主张去教导弟子、点醒他人。当颜回准备到卫国去匡扶暴君,救其于孤危时, 孔子极力阻止,而他用来劝说颜回的正是道家所提倡的全身避害的处世思想。 总之,在庄子寓言里,孔子是一个真心学道,对道时有颖悟而又能用得 恰到好处的人物形象。为了自己的表达需要,作者在原有人物形象基础上做了大 手笔的改造和创新。 庄子寓言故事中,诸如孔子这样在经过作者的加工和改造之后而迥异于 人物原型的圣人形象还有很多。三皇五帝的事迹在先秦典籍中只有一鳞半爪的记 载,没有详细的故事原委可寻,庄子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那些只言片 语演绎成了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其中,“尧让天下於许由”、“舜让天下於禹 9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这种推贤任能的举动在作者笔下演化成了天下被一让再让,让给不同的人而不被 接受的故事。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日:“以我为天子, 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 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日:“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 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日:“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 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播播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 ” 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予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让王) 这几则寓言中的尧、舜可以被看作是同个一人,一个拥有至高权利的帝王。许由、 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石户之农也可以被当做同一个人,一个视修身养性 重于天下,视任性自为远胜于用天下的逍遥隐者。作者让不同姓名的故事主人公 说相似的话而表达同一种意思,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是一种十分巧妙的表达手段。 著名的叙事学理论先驱普罗普将“功能”,即故事中主要人物对情节发展有 意义的行动,作为故事的基本要素。在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中他发展了这一 概念,并且表明,即使在故事中行为者的身份发生变化,而其“功能”仍可保留 不变。他比较了下列事件: ( 1 ) 一个沙皇给了一位英雄一只鹰。鹰把英雄带到了另一个王国。 ( 2 ) 一个老人给了苏申科一匹马。马把苏申科带到了另一个王国。 ( 3 ) 一个魔术师给了伊万一条小船。船把伊万带到了另一个王国。 ( 4 ) 一个公主给了伊万一枚戒指。从戒指里出来的年轻人把伊万带到了另 一个王国。 在上诉四个事件中,唯一始终不变的成分就是某个人凭借从另一个人手中获 得的某样东西到达另一王国。尽管在不同的情况下事件参与者的身份可以发生变 化,但这最终目的并未因为行为者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同样的,庄子寓言 罗纲叙事学导论,第2 6 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 1 0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庄子寓穹叙事研究 里的系列让王事件要实现的是甲让天下给乙,乙不接受的结果,这一结果的目 的是突显个体精神自由重于天下的思想观念。 总之,经过作者的加工改造,庄子寓言中的孔子、三皇五帝等圣人形象 带上了浓郁的道家思想色彩,由于圣人拥有备受关注的社会地位,作者借助圣人 之口表达的道家思想主张也就有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庄子寓言世界里,老子、南郭子綦、许由、列子、庄子等贤人形象也 是经作者精心塑造而成的道家思想代言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带有种超凡脱俗的 道家风范。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憨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 见,日:“丘也眩与,其信然与? 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 也。”( 田子方) 郭注日:“寂泊之至”。成疏日:“既新沐发,曝之令干,凝神寂泊,憨然不动, 摇若槁木,故似非人。”通过孔子对老聃的所见所感,我们看到一个寂泊至极、 忘记身心而超然物外的得道高人形象。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日:“何 居乎?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 齐物论) 南伯子綦表现出形容枯槁,心如死灰的样子是因为他进入了忘物忘我的境界。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日:“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庖, 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 逍遥游)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婉言拒绝,在他看来,过多的物质只是累赘,实现生命 个体的随性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 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 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 ” 子列子笑谓之日:“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 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让王) ( 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第7 1 1 页,中华书局,1 9 6 1 版。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列子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物形象,他为人清高,并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当郑 子阳听了别人的劝说赠粟给列子时,他没有接受。一是因为子阳不是他的赏识者; 二是因为子阳是一个严酷、多怒而不得人心的人,跟这的人交往会给自己招来祸 患。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 ( 齐物论)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日:“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 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责,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 子曰:“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秋水) 庄子也是庄子寓言所成功塑造的一个道家思想代言人,他追求后不知前,生 不虑死的淡泊心境,所以能够跟蝴蝶交换内心感受,进入物我两融的境界。他认 为追求生命个体精神的自由最重要,所以不愿做被放入锦盒收藏在庙堂里供人参 拜却丧失性命的神龟,而宁愿像爬行在泥水中的普通乌龟那样过着清贫却可以任 性自为的生活。 故事中的老子、南郭子綦、许由、列子、庄子等贤人形象因为秉持道家思想 而获得了自由的精神世界,也因为施行道家修为而能够趋利避害,逍遥游于世间, 他们所代表的道家精神让人神往,作者宣扬道家思想的目的也随之得以实现。 除了上述在已有人物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圣人、贤人形象,庄子寓言里还 有一些人物形象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虚构出来的,其中,庖丁、爱马者、 寿陵馀子、曹商这类世俗小民生活气息浓厚,个性突出,体现了作者优秀的观察 力和创新能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蹄,砉然向然, 奏刀骼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 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 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 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邰,导大寂,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 尝,而况大瓤乎! ( 养生主) 庖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平凡杂役之一,他解牛的功夫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1 2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而且由于经年累月地从事宰牛、解牛工作,他悟出了“依天理”、“顺自然 的养 刀之术。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毫芒。大马日:“子巧与? 有道与? ”日: “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 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不用者乎! 物孰不资焉? ”( 知北游) 大司马家锻打腰带的工人快八十岁了依然技术精湛,而且对腰带重量的把握不差 分毫,他认为自己能够达到如此纯熟的境界的关键在于工作时专心致志,忘记周 围的一切事物。 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秋 水) 寿陵馀子很羡慕邯郸人走路的样子,特意去学习,结果不仅没有学会新的走路方 式,还忘记了自己是走过来的,只好趴在地上爬着回家。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 碎胸。( 人间世) 爱马者对自己养的马过分溺爱,就连马的排泄物都用筐跟蛤蜊壳小心盛放,结果 他在替马拍蚊子的时候使马受到惊吓,落了一个被马踢得胸碎脑裂的下场。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 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阢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 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列御寇) 宋人曹商替宋王出使秦国,顺利完成任务之后宋王赏赐给他一百辆车子,他很得 意地向庄子炫耀,并嘲笑庄子贫困的生活现状。 以上这些人物形象是作者依据文意的表达需要创造出来的,有些用来从正面 宣扬道家思想,如通过揭示庖丁、捶钩者获得高超技艺的原因宣扬道家“心外无 物”的超脱境界。有些则从反面突显道家思想的优势,如对寿陵馀子盲目追随模 仿他人的行为进行讥讽,提倡保持事物的自然本色;通过讲述爱马者不按正常的 方法养马而招致严重后果的故事,表明要使事物按照自然本性去发展的思想主 张;通过描摹曹商在得到赏赐后沾沾自喜却不知祸患将至的短视举动,宣扬道家 不慕名利、高远恬淡的处事方法。 这些故事人物贴近民众日常生活,读来亲切可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联系日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常生活经验,较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主旨。从这些小人物形象身上,人们也 看到了道家思想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指导作用,心向往之,自然也就多了理解和关 注。 第二节对话问答构建故事情节 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故事”是被叙述的基本材料,它自身由时间的先后顺 序与逻辑顺序所制约,与实际发生的状况类似,属于故事的基本材料。“情节” 则是在叙述中实际呈现的一系列事件与叙述状况,它属于对事件所进行的特定安 排。作为实际材料的一连串事件,即“故事”在变为叙事作品的“情节”时,只 有在经过创造性的变形,具有陌生、新奇的面貌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这种对原 有材料的创造性变形往往基于作者创作意图的实现。 庄子在天下和寓言两篇文章里说明了自己创作寓言的意图:“以谬 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简见之也以卮言为曼 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他用变形、虚构手法创造了大量的故事主人公作为自己 思想观念的承载体,是为了实现“藉外论之”的构想。在故事情节设置上他选择 人物对话问答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借故事主人公之口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避 免自说自话的不真实性,增强自己想表达的观念的可信度。 庄子寓言的故事模式通常是甲、乙两方人物在进行对话,或者是故事主 人公直接陈述作者观点,而整个对话过程也就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或者在甲、 乙双方的对话过程中穿插情节,用这些情节对叙述者的观点进行解释说明。 第一类故事大体上是甲、乙双方一问一答地探讨问题,双方的谈话最终会得 出一个跟作者观点相契合的结论,故事情节随双方对话的开始而开始,随对话的 结束而结束。以下列几则寓言为例: 冉求问于仲尼日:“未有天地可知邪? ”仲尼曰:“可。古犹今也。冉 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 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 皆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第9 7 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8 版。 1 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有所一体。( 知北游) 东郭子问于庄子日:“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 “期而后可。庄子日:“在蝼蚁。”东郭子不应。庄子日:“汝唯莫必, 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闲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知北 游) 夫子问于老聃日:“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日:离坚 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天 地)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 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叔敖日:“吾何以过人哉! 吾以其 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方将踌 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 田子方) 蒋闾苞见季彻日:“鲁君谓兹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 申否,请尝荐之。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 辑! ”季彻局局然笑目:“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 则必不胜任矣。”( 天地) 昔者舜问于尧日:“天王之用心何如? ”舜日:“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 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尧曰:“胶胶扰扰乎! 子,天之合也; 我,人之合也。”( 天道) 冉求跟仲尼的对话表明天地常存而且处于循环变化之中,所以没有古今之 分,古就是今。东郭子跟庄子的对话说明道是无所不在的,虽然它的名称不同, 外在形态不同,实际旨归却是一样的。孔子和老子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得出的结论 是能够忘记外在事物的存在,忘记自己的存在的人才能真正跟天地融为一体。肩 吾跟孙叔敖的对话在于表明荣华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像孙叔敖这样不计得失,不 把生死放在心上才是真人本色。蒋闾葱跟季彻的对话说明统治者不能用统一规则 去束缚民众自然本性的发展,治理天下的最佳方法是做到不治而治。舜跟尧的谈 话结论是能够顺应事物自然本性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治理天下的人。 总之,在上述这类寓言故事中,作者借助故事主人公对话过程中表露出来的 思想倾向以及对话双方最终认同的结论来为自己的思想观点正名,人物的对话过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庄子寓言叙奢研究 程等同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第二类故事多出自对话双方中的一方之口,篇幅相对短小,内容丰富多彩, 常被陈述者用来解释或重申自己的观点。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些例子: 惠子谓庄子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吾为其无用 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讲游 为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并游,则所用之异也。”( ( ( 逍 遥游) i )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 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 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日:“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 也何足以知之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 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 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 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 齐物 论)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日:“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 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 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日:“善哉问乎! 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汝不 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 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人间世)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之弗若与?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日:“子 独不闻夫掐井之蛙乎? 谓东海之鳖日: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 甓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 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 ( ( 秋水) 孔子问子桑季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 蔡之间何与? ”子桑季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 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 子而趋。或曰: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 林回日:彼以利合, 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 1 6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也。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山木)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日:“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 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 焉,周问之日: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 之水而活我哉? 周日: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 鱼忿然作色日: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 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外物) 惠子跟庄子对话,惠子认为大瓠太大了没有用处,庄子给他讲了不龟手之药因为 用法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的故事,说明无用之为大用的观点。瞿鹊子向长梧子请 教如何看待圣人淡泊无心、忘怀冥物的思想境界,长梧子给他讲了丽姬刚被晋人 抢去时因为思念故土而哭泣,过上恩宠有加的生活之后又对之前的伤心感到后悔 的故事,告诉他世间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生跟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应当像圣 人那样顺其自然,生时乐生,死时乐死。颜回向蘧伯玉请教如何才能兼顾尽忠和 全身,蘧伯玉给他讲了螳螂因为伸出手臂阻挡前进中的车轮而丧命的故事,告诉 他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才能,要懂得藏愚、守拙、全身。公孙龙因为不理解庄子 的思想境界去向魏牟请教,魏牟给他讲了焰井之蛙因为见识有限而盲目乐观的故 事,间接批评他的见识浅薄和不自知。监河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庄周的借贷 请求,庄周用鲋鱼陷入绝境却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故事斥责监河侯的冷漠无情并表 达自己的愤怒。 上述“不龟手之药 、“丽之姬悔泣”、“螳臂当车”、“焰井之蛙”、“涸辙之鲋” 等故事情节都是穿插在人物对话过程中的,它们篇幅短小,多为辅助说理而设。 第三类故事无论是篇幅长度还是情节曲折度都达到了小说的标准,可以说是 我国对话体小说的典范。这类故事的代表是“说剑”、“渔父 和“盗跖”, “盗 跖 尤为突出。 “说剑”讲述了赵文王喜剑而误国,太子请庄子前去说服文王,庄子藉由剑 术进谏,为赵文王讲述了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人之剑的区别,成功达到进谏 目的的故事,整个故事在人物对话过程中完成,故事有矛盾冲突,情节曲折生动, 不失为一则完整的对话体小说: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 1 7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日:“孰能说王之 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 子弗受,与使者俱往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日:“臣 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日:“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 ”回:“臣之 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日:“愿闻三剑。曰“有 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 锋,以清廉士为锷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 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无 异于斗鸡,一旦名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 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日:“大王安坐定气, 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说剑) “渔父 记录了孔子跟隐者渔父之间的对话,通过渔父之口表达了顺应事物 自然规律,不强求改变,注重提高内在精神修养的思想主张,整个故事按照时间 顺序逐步展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安排合理: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客日:“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 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 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以治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 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 远哉,其分于道也。”子贡还,报孔子。孔 子推琴而起反走,再拜而进客日:“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 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且人以八疵,事有四患, 不可不察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孔子啾然而叹,再拜而起, 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 者,何也? ”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 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客日:“吾闻之,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 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 ”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渔父) “盗跖讲述了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孔 子跟柳下季表明想要劝说他的弟弟盗跖改邪归正的意图,柳下季不认为他能成 功;孔子第一次请求跟盗跖面谈,盗跖怒而不见;孔子第二次提出请求并见到了 盗跖,盗跖大怒,丝毫不留情面地对孔子进行斥责,孔子招架不住,落荒而逃; 孔子回到鲁国,遇到柳下季,跟他讲了自己的失败遭遇。整个故事在孔子与柳下 季的对话中开始,又在二人的对话中结束,故事主体是孔子跟盗跖的对话: ( 孔子) 往见盗跖入者为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孔子复通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嗔目,声如乳虎,日:“丘来前! 若所 言,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 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辨诸物,此中德也; 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 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日盗 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盗跖大怒日:“丘来前! 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 皆愚陋恒民之谓耳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日知生 之民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 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 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 无复言之! ”( 盗跖) 孔子循循善诱,表露出一个想用仁义礼治救众人于乱世的儒者心声;盗跖慷慨激 昂,发表了一个无所畏惧,追求真性情和自我本色的狂徒宣言。孔子的每一次拜 谒都恭敬谦逊,盗跖却总是以“大怒”的态度回应。故事主人公的性格随着他们 个性化的言行举止清晰地展现出来,故事情节也随着人物对话中的矛盾冲突而高 潮迭起,扣人心弦。 作者围绕一个既定的主题创造出有虚构性的故事,故事有连续展开的人物行 动和集中的矛盾冲突,还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即便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说 剑、渔父、盗跖这类寓言故事也符合对话体短篇小说的规范。 无论是完全随人物对话进程展开的故事情节,还是借对话双方中的一方之口 1 9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引入短小的故事情节,或是丰富人物对话问答的内容形成的接近小说标准的曲折 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为了更好地实现说理目的精心构建而成的,体现了他优秀的 创新能力。 第三节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 历史性叙事讲究真实性,它的主要功能是记载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总结历 史经验并启示后人,而且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正史”多是集体创作行为,很 少有作家个人的声音出现。文学性叙事则更强调作家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 家在创作过程中调动各种写作手法为文章主旨服务,这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叙事色彩。除了精心塑造故事主人公形象和构建故事情节,庄子寓言的叙事 性还体现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庄子寓言中的故事主人公形象多带有奇幻、夸张的色彩,这主要源于他 们不同寻常的外貌形体特征。庄子逍遥游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故事中不知道有几千里长的鲲,背有数千 里长,飞起来翅膀像垂挂在天边的云一样巨大的鹏都是极度夸张的形象。像鲲、 鹏这样被作者夸大的形象还有:逍遥游中能盛五石粮食的大葫芦;人间世 中树干粗达数百尺,树身高达七十多尺,树冠可以为几千头牛遮荫的栎树;外 物中翻腾时激起山一样的白浪,扬起的水波遮天蔽日,制成肉干可以让从浙江 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都吃饱的大鱼等。 另外,庄子还喜欢选用小巧的形象作为故事主人公,如:逍遥游中不理 解鹏的高远志向而嘲笑它从九万里的高空飞往南冥海的举动的蝉跟斑鸠;养生 主中悠闲自得地生活在大自然里的泽鸡;人间世中不自量力,伸出手臂去 阻挡前进中的车轮的螳螂;秋水中生活在狭窄的坎井之间却志得意满的青蛙; 则阳中分别居于蜗牛左、右角的触、蛮两个国家等。以上两类形象是在现实 事物基础上夸大或缩小数倍而成的,时而宏伟壮丽,时而精巧细致的视觉转换使 读者获得了浪漫新奇的审美感受。 除了上述两类在形体大小上异于寻常事物的动植物形象,庄子寓言里还 2 0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子寓言叙:,研究 有一些外貌异于常人的人物形象,支离疏、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驼它等 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肋。挫针治 獬,足以糊口;鼓策播精,足以食十人。( 人间世)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 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 ”( 德充符)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日:我先出则 子止,子先出则我止。申徒嘉日:“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 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 德充符)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 来,何及矣! ”无趾日:“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 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 德充符)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日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 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日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与寡人 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 寡人传国焉。”( 德充符) 支离疏身体各部份严重错位,以至于脸部掩藏在肚脐下面,肩膀高过了头顶, 五脏的血管向上,大腿跟肋骨并在了一起;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都是因为受 过刖刑而身体残缺不全的人;哀骀它相貌奇丑。这些人物外貌形体上存在缺陷, 但因为有崇高的内在精神而比正常人更有魅力,外表跟内在的差异组合使他们充 满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也带给读者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 另外,庄子还善于在叙述过程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庄子寓言里为数 不少的动物、植物和无生物都被赋予了人性化色彩,它们有和人类一样的思想情 感,可以跟人一样思考、说话、行动。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而鹏谐之言日:“鹏之徙於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蜩与学鸠笑 之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 逍遥游) 蝉跟斑鸠不理解鹏要飞往南冥海的举动而聚在一起讥笑它,并为自己的逸豫生活 2 1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沾沾自喜,俨然人类社会中见识浅薄者的翻版。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日:“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 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蠹,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 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日:“夫桔梨桔柚,果瓜 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 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 今得之,为予大用。”( 人间世) 栎社树托梦给匠石并讲了一番颇有见地的话,它认为世俗之用会损害事物的天 性,橘柚果蔬因为果实成熟被攀折而伤及天性都是有用所致,自己对世俗无用而 得以保全天性才是大用。这种见解同庄子寓言中的隐逸之士如出一辙。 夔谓蛀日:“吾以一足跨踔而行,予无如矣! 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 蜮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 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 ( 秋水) 用一只脚跳跃着行走的夔为蛇要驱使上万只脚才能行动而发愁,炫羡慕没有脚就 能行动自由的蛇,蛇又羡慕风的来去无踪。担忧、羡慕这情感使它们充满了人情 味。 庄子之楚,见空骷髅,哓然有形。徼以马捶,因而问之语卒,援骷髅, 枕而卧。夜半,骷髅见梦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 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日:“吾使司命复生子 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 ”骷髅深颦蹙颡曰:“吾 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 至乐) 百岁骷髅在庄子的梦里跟他探讨快乐之道,告诉他像自己这样忘记人世间的功名 利禄,摆脱束缚人性的各种条条框框,跟天地共存自然共存才是快乐的至高境界。 寓言中这些生动活泼而又充满人情味的动植物形象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也 有助于营造浪漫奇特的阅读氛围。 庄子寓言虚构人物形象和对话问答式情节模式去实现说理目的以及在叙 事过程中使用夸张、拟人等修辞的写作手法使它具备了鲜明的文学性叙事色彩。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第二章庄子寓言的叙事特色 庄子能够从先秦诸子著作中脱颖而出并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除了因为 它蕴含着深奥玄妙的道家哲学思想,还在于它能够带给读者一种浪漫奇幻的阅读 感受。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文学创作领域也出 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争相著书立说。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主张, 庄子在“藉外论之”的指导思想下创作了大量关于人、事、物的故事,并形成了 自己的叙事特色。 第一节人物语言性格化、形象化 庄子寓言故事的情节主要在人物对话过程中展开,情节的开端、发展、 高潮都在对话中完成,人物形象也是随着对话的展开而逐渐树立起来的。与其他 先秦诸子的散文相比,庄子的人物语言个性色彩更加鲜明,也更加生动形象。 庄子寓言中大大小小的人物约有二百个,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人 生观、价值观也有较大差别,故事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地位特征,充分体现 了这种差异。 许由、狂接舆、善卷等隐逸之士抛却俗世俗务,不受名利牵绊,语气中有一 种超凡脱俗、卓而不群的味道: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日:“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鹪鹩巢于深 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 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逍遥游)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 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 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 文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 乎殆乎,画地而趋! ”( ( ( 人间世)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日:“余立于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 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 让王) 庖丁、承蜩者等技艺高超之人说话时往往气定神闲、从容自若: 庖丁为丈惠君解牛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 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 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邵,导大寂,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 尝,而况大觚乎? ”( 养生主) 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日:“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 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 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 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 达生) 祝宗人、曹商等市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