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含钴电池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pdf_第1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含钴电池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pdf_第2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含钴电池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pdf_第3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含钴电池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pdf_第4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含钴电池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含钴电池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 使用h :o :在碱性环境申( p 壬 = 9 一l 固氧化二份钴盐,在球型氢氧化镶表露 均匀地生成一层c o o o h 导电层用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氢氧亿镍与直接添 加c o o 或c o o o h 瓣球型爨氧他镍作对毙,分剐作莛电极粉末壤涂进泡沫镶基 体中制成电极,通过充放电性能测试,发现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氨氧化镍 电棱菝毫容罄较高。另外采壤粉末徽电援褥强伏安实验讲宠了袋嚣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氨氧化镍和直接添加c o o 的球型氢氯化镍的电化学性能,发现裳面包覆 c o o o h 的球叠羲戴亿镰电极羲氧仡镰离1 3 - n i o o h 转交更如容易,嚣嚣具赛较 高的充电效率。本文还使用了电化学阻抗谱实验( e i s ) 对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 蕉n i ( o h ) :进行了满试,发藐其电倦学阻抗要小子添如魄裂蛙c o o 鳇港型 n i ( o h ) :,说明了其电化学反应更易进行,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反应性能。总乏, 使隋亿学方法在球登n i ( o h ) 2 袁谣惫覆c o o o h 作为m h f n i 电漶终正掇材料是 一秘非常好的方法。 2 对电解法制备m h n i 巍沲正叛添如荆c o o 鹊王艺避蠢了避一步鳇改 进,找到了最侠的工艺条件,包括电髂过程中电解液的p h 值、洗涤电解产物 c o ( o h ) 。r 。使用的蒸馏永种类、及对电解产物避彳亍离滠加热醅选择装保护媾气 种类等。 3 使丽电解法稍祷酶c o o 、c o ( o h ) :和c o ,0 4 律建裁备援离子毫港正壤耪 斟的原料,进而制孚晕了l i c 0 0 2 和l i c o 。n i 】- x 0 2 并通过憔电流壳放电实验对产品 避行了电化学性能的澜试,发现制得酶产貉效电容量和跑牟毒酵产貉樱誊甚至越 出。 4 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钴元素进行了回收,结果表明回收的c o 可 以再次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正极。 5 对电解法制备c o o 过程中的电解单元产生的阳极泥进行了处理,得到正 极添加剂c o o ,经过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发现其仍具有相当好的效果。 关键词:表面包彰球型。一,i o n i ( o h ) ,、c o o o i 、y , 7 c o o 、电解k 锂离子酊关键词:表面包覆、球型:、电解锂离子龋、 l i c 0 0 2 、l i c o 。n i l 。0 2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a r ef o u rp a r t s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w o r ki ss u m m a r i z e da s f o l l o w s : 1 s p h e r i c a ln i ( o h ) 2c o a t e db yc o o o h w a s p r e p a r e db yo x i d i z i n gc o ( i i ) s a l t w i t hh 2 0 2i nt h ea l k a l is o l u t i o n ( p h = 9 一l o ) i no r d e rt oc o n t r a s ts p h e r i c a ln i ( o h ) 2 c o a t e db yc o o o hw i t h s p h e r i c a ln i ( 0 h ) 2m i x e d w i t hc o oo rc o o o h ,t h e c h a r g e d i s c h a r g ep r o p e n i e so ft h e f o a mn i c k e le l e c t r o d ef i l l e dw i t ht h ep r e v i o u s s a m p l e s a sa c t i v em a t e r i a l sw e r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s t u d i e d i tw a sf o u n dt h a t t h e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s t r yp r o p e r t yo f s p h e r i c a ln i ( 0 h ) 2c o a t e db yc o o o h w a sm o r ee x c e l l e n t t h a nt h eo t h e r t w o ,i n c l u d i n g f a s t e ra c t i v a t i o n ,l o w e r c h a r g i n gp o t e n t i a l ,h i g h e r d i s c h a r g i n gp o t e n t i a l a n d h i g h e rd i s c h a r g i n gc a p a c i t y m o r e o v e r ,u s i n gp o w d e r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d ec y c l i c v o l t a m m e t r i ce x p e r i m e n t s ,t h ep r o p e r t i e so fs p h e r i c a ln i ( o h ) 2 c o a t e db yc o o o ha n ds p h e r i c a ln i ( 0 h ) 2m i x e d 谢t lc o ow e r ec o n t r a s t e d i tw a s f o u n dt h a to nt h es u r f a c eo ft h ee l e c t r o d em a d eo fs p h e r i c a ln i ( o h ) 2c o a t e db y c o o o h ,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n i ( o h ) 2t o 3 - n i o o hw a se a s i e rt h a nt h eo t h e ro n e , w h i c hm a d et h ef o r m e re l e c 订o d eo w n i n ga h i g h e rc h a r g i n ge f f i c i e n c y 2 l r n p r o v et h ee l e c t r o l y t em e t h o do fp r e p a r a t i o no fc o o a n df r e dt h eo p t i m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p h t h r o u g he l e c t r o l y t e ,t h ek i n do f w a t e ru s i n gt h r o u g ht h er i n s i n go f c o ( 0 h ) 2 r 1 ,t h ek i n do f i n e r tg a su s i n gt h r o u g ht h eh e a t i n g p r o c e s so fc o ( o h ) 2 i r l 3 u s et h ec o o ,c o ( o h ) 2a n dc 0 3 q p r e p a r e df r o m e l e c t r o l y t em e t h o da st h e r e a c t a n t sf o r p r e p a r i n g t h ea n o d eo fl ii o n b a t t e r y t h r o u g h t h e c h a r g i n g a n d d i s c h a r g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so f t h eg a i n e dl i c 0 0 2a n dl i c o 。n i l 。0 2 ,i ti sf o u n dt h a tt h e d i s c h a r g i n gc a p a c i t yo f p r o d u c t si se q u a lt oo rh i g h e rt h a n t h eb e l g i u m p r o d u c t s 4 r e c l a i mt h ec oi nt h ea n o d eo fl ii o nb a t t e r ya n dc h a n g ei ti n t ot h er a w m a t e r i a l so f a n o d eo f l ii o nb a t t e r y 5 r e c l a i mt h ec oe l e m e n to ft h ea n o d er e s i d u eo fe l e c t r o l y t ep r o c e s sw h e n p r e p a r i n gc o o ,a n dc h a n g ei ti n t oc o oa g a i n t h r o u g ht h ec h a r g i n ga n dd i s c h a r g i n g e x p e r i m e n t ,i ti sf o u n d t h a tt h er e s u l ti ss u c c e s s f u l k e y w o r d s :c o a t i n g ,s p h e r i c a ln i ( o h ) 2 ,c o o o h ,c o o ,e l e c t r o l y t e ,l ii o nb a t t e r y , l i c 0 0 2 ,l i c o x n h 0 2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一部分球型氢氧化镍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研究 第一章前言 1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 脑、移动电话等逐渐普及,这是与小型密封高比容量碱性二次电池的迅 速发展分不开的,而镍电极被广泛应用于碱性二次电池,例如c d n i 、 m h n i 、h 2 n i 、z n n i 电池的正极中。八十年代,c d n i 电池因其性能稳 定、成本较低而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但是c d n i 电池能量密度低, 存在记忆效应,并且含有有毒金属镉,如果没有适当的回收途径会对环 境造成污染,诸多原因使得c d n i 电池在八十年代后期市场份额逐渐减 小。进入九十年代后,m h n i 电池发展势头迅猛,新产品不断推出。 m h n i 电池具有能量密度较高,无记忆效应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使其得 以迅速普及并占有市场,成为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的热点。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m h n i 电池的各个部件都在不断改进之中:泡沫镍正极的开发 取代了烧结镍正极,多种有效的正极添加剂的研究成功以及负极贮氢合 金性能的不断改进使电池的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如a a 型m h n i 电 池的容量由最初的1 1 0 0 m a h 、体积比能量密度1 8 0 w h l 。增加到目前的 1 3 0 0 m a h 、体积比能量密度2 0 0 w h l 。以上甚至1 6 0 0 m a h 、体积比能量密 度2 3 0w h l ,从中可以看出m h n i 电池的品质提高速度是很快的。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也进入产业化阶段,与m h n i 电池展开了激烈 的市场竞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工作电压均比m h n i 电池高,被 喻为跨世纪的电池。但其成本较高、价格较昂贵,将来的发展趋势必将 是m h n i 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共同发展,出现并驾齐驱的现象,各有各的 用户群,各有各的特点。 1 2m h n i 电池正极的工作原理 1 2 1n i ( o n ) 2 正极的工作原理 在m h n i 电池中,用高密度n i ( o h ) 2 粉末制成的镍电极应用最为广 泛。而n i ( o h ) 2 又有球型n i ( o h ) 2 、球型纳米n i ( o h ) 2 等许多种类,但它 们作为电极材料在电极中的作用原理都是相同的。n i ( o h ) 2 电极在充放电 过程中的反应通常表示如下: n i ( o h ) 2 + o h 替n i o o h + h , o + e n i ( o h ) 2 有q 、b 两种晶型,充电后生成的n i o o h 有1 3 、y 两种晶 型。h b o d e 将n i ( o h ) 2 的晶型之间的转化关系总结为b o d e 图嘲 图1b o d e 图:n i ( o h ) 2 和n i o o h 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转变关系 2 婴 : 瓶 陋 = 苫 a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n i ( o h ) :属于低导电性p 型半导体,而n i o o h 属于高导电性n 型半 导体 3 】。在充电过程中,b n i ( o h ) :被氧化为b n i o o h 。当过充电时, 则生成y n i o o h 并伴有氧气析出。这样,使n i ( o h ) 2 更有效地氧化为b - n i o o h ,同时避免y n i o o h 的生成以及抑制氧气的析出便成为使 m h n i 电池性能提高的瓶颈问题。 n i ( o h ) :在结构上的多重性导致了它电化学行为的复杂性:不同的充 放电电流和充放电时间下产生的电极活性物质的晶型不同,而不同晶型 的电极活性物质表现出来的电极性能也不同。因此,如何获得高活性 n i ( o h ) :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m h n i 碱性二次电池的性能得到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泡沫镍粘结式正极的使用【l 】。就m h n i 电池正极来说,放弃了沿袭已久 的烧结式镍基体,改用高孔率、三维导电的泡沫镍基体。泡沫镍基体重 量轻、孔隙率高,可达9 5 以上。如此高的孔隙率,使活性物质的填充 量大幅度增加,进而大幅度提高了m h n i 电池的比容量。围绕着泡沫镍 正极,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a v e r r e s 4 】等研究了石墨导电剂对泡沫型 n i ( o h ) 2 正极性能的影响,g r e a v e s 5 】研究了电解质溶液对泡沫型n i ( o h ) 2 正极性能的影响。 泡沫镍电极的制作工艺简单,这也是泡沫镍正极得以广泛使用的重 要原因,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3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活性物质 图2 泡沫镍正极工艺流程图 1 2 2n i ( o h ) 2 正极中c o 、c o o 添加剂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 由于n i ( o h ) 2 属于半导体物质,直接作为电极正极的性能较差。为了 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充放电性能,应当向球型n i ( o h ) 2 中添加一 4 型成 燥 压 干 静 +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定量的活性添加剂。活性添加剂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内添加和外添加。 内添加又称为固溶体添加,是指在正极材料球型n i ( o h ) :的制备过程中, 使n i 、c o 、z n 等元素生成共沉淀,直接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使用。 引入到n i ( o h ) 2 中的c o 、z n 等元素在活性物质n i ( 0 h ) 2 内部形成电 子通道,提高了空穴导电率。外添加是指使用机械研磨的方法向正极材 料球型n i ( o h ) :中添加c o 、z n 或其它化合物,这样来提高正极材料的电 化学性能。在外添加中,以c o 和c o 的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0 s h i t a n i t 6 l 认为c o 的价态多变,添加在n i ( 0 h ) :中可以提高其质子导电性, k l a p s t e l 7 1 认nc o 在n i ( o h ) 2 晶格中的存在能够降低n i 电极放电时的残余 容量,较大的提高放电容量,增大放电深度。同时,a r m s t r o n g 8 】认为, 当电极受到f e 的毒化时,c o 类添加剂可以避免容量的大幅度损失。 在c o 类添加剂中,以添加c o o 的效果最为明显。掺杂在n i ( 0 h ) :中 的c o o 经过陈化过程后,在n i ( o h ) 2 颗粒表面形成一层b - c o ( o h ) 2 。在 充电过程中,b - c o ( 0 h ) 2 被氧化成为、c o o o h ,在n i ( o h ) 2 表面形成一层 导电层。1 3 一c o ( o h ) 2 氧化生成c o o o h 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在n i ( o h ) 2 表 面形成的c o o o h 在放电过程中不被还原。c o o o h 导电层增加了电极的 导电性,提高了镍电极的充电接受能力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在充电过 程中提高了析氧过电位,减少了充电后期的氧气析出量,从而增加了电 池的稳定性,同时抑制了y n i 0 0 h 的生成,提高了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延长了电极的循环使用寿命。 c o o 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9 】: 5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s t a n c n n g r _ c h 缸s h g 厂_ , j g 印j 瞄 n i ( 。砷2 c o o n i ( o h ) 2 8 - c o 。( o h ) 2 n i o o hc 0 6 0 h 图3c o 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国内很多学者就c o 、c o o 添加剂的合成及添加方法进行了研究探 索。王先友【1 0 】曾经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球型n i ( o h ) :表面包覆金属钻,使 电池正极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找到了最 佳工艺条件。w e i n i n g e r n 】也曾经研究了金属c o 添加剂的添加方法及其对 n i ( o h ) 2 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2 3n i ( o h ) 2 正极中c o o o h 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我们已经知道,n i ( 0 h ) 2 正极中c o 、c o o 添加剂的作用原理为:在 充电过程中c o 或c o o 在球型n i ( o h ) :表面被不可逆地氧化为导电性高的 c 0 0 0 h ,从而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那么,直接向球型n i ( o h ) :中添加 c o o o h 的效果如何呢? m o s h i t a n i t l 2 】认为直接添加c o o o h 的效果并不理想。c o o 、c o 等钴 类添加剂是通过溶解、沉淀、氧化过程,才将c o o o h 、球型n i ( o h ) 2 和 导电基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电极的充放电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电子 通道,从而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而直接向球型n i ( o h ) :中添加c o o o h 时,由于一般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会出现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使得 6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c o o o h 只是简单地分散在球型n i ( o h ) :颗粒中间,并不能在球型 n i ( o h ) :表面均匀地形成导电层,不能更好地发挥在充放电过程中充当电 子通道的角色,也就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曾经有人设想,使用化学方法 在球型n i ( o h ) 2 表面包覆一层c o o o h ,使球型n i ( o h ) 2 活性物质的利用 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国外一些专利【1 3 】曾经报道使用n a c l 0 或n a 2 s 2 0 8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二价钴盐,在球型n i ( o h ) 2 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实验结 果。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会不可避免地向正极中引入c l 、s 0 4 2 - 等杂离 子,导致电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电池寿命降低。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我们使用没有任何杂离子的h 2 0 2 作为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二价钴 盐,从而在球型n i ( o h ) 2 表面均匀地生成了一层c o o o h ,得到了良好的 效果。 1 3 本部分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虽然已经实现了m h n i 电池的产业化,但是电池的很多原材料 仍需进口。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c o o 添加剂虽然对电池性能有明显的提 高,但其工艺非常繁琐,成本又较高。本部分采用化学方法直接在球型 n i ( o h ) 2 表面包覆c o o o h ,2 1 2 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对电池性能的提 高比添加c o o 还要明显。 论文本部分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7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 使用h :o :作为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二价钴盐,在球型 n i ( o h ) 2 表面包覆c o o o h 。通过对产品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确定了 最佳工艺条件和合成路线。 2 对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进行了微电极循环伏安测试、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x r d 衍射实验。 8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二章实验部分 2 1 在球型n i ( o h ) 2 表面包覆c o o o h 2 1 1 实验过程 ( 1 ) 试剂 ( 2 ) 实验设备 三颈瓶、水浴槽、布氏漏斗、电动搅拌器、抽滤装置、烘干设备 等。 ( 3 ) 实验过程 ac o o o h 粉末的制备过程 将2 5 0 m 1 的三颈瓶放置在8 0 0 c 的水浴中,然后向三颈瓶中加入 0 0 3 m o f l 的c o s 0 4 7 h 2 0 溶液1 0 0 m l ,在一小时内向三颈瓶中匀速滴加 3 0 h 2 0 2 溶液6 m l ,同时体系应处于搅拌状态,反应过程中使用1 m o l l 的n a o h 溶液控制反应的p h 值约为9 - 1 0 。反应完毕后,将产物静置,抽 滤,用热蒸馏水洗涤至滤液p h 值恒定。产物在7 5 。c 下恒温烘干。 b 球型n i ( o h ) 2 表面包覆c o o o h 9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将2 5 0 m i 的三颈瓶放置在8 0 。c 水浴中,然后向三颈瓶中加入2 5 克 球型n i ( o h ) :粉末,滴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采用和a 中相同的 方法制得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粉末。 2 2 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2 粉末的表征 2 2 1 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n ) 2 粉末的钴含量测定 称取0 3 0 4 克样品,用盐酸加热溶解,稀释至1 0 0 m l ,取2 0 m l 溶 液,加入0 2 克盐酸羟胺,5 克硫氰酸铵,2 m l 饱和醋酸铵,5 0 r a l 丙酮, 用0 0 5 m o l l 的e d t a 滴定至蓝色消失。 2 2 2x r d 物相分析 ( 1 ) 基本原理 当晶粒1 0 巧g m 时,由于每个晶粒中各晶面族所包含的晶面数目减 少,衍射线弥散变宽,晶粒越小越是弥散变宽。s c h c r r e r 1 4 】从理论上推导 了晶粒大小与衍射线变宽程度的关系式 d - - k 九( b c o s0 ) 其中: d 为垂直于反射晶面( h k l ) 方向的晶粒平均尺度; 0 为掠射角,或称为b r a g 角; 九为x 射线波长; b 为衍射线纯加宽宽度,又称为本征加宽度,即纯粹由晶粒大小引起的 衍射线宽化程度,单位为弧度; 1 0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k 为晶粒形状因子,又称为s c h e r r e r 常数,与晶体形状反射晶面的衍射指 数以及b 和d 的定义有关。 ( 2 ) 实验过程 将2 1 i 中制得的c o o o h 和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2 粉末分 别用d m a x i i i ax 射线衍射仪( 日本理学测试) 进行结构测试。测试条 件:c u k a 辐射石墨单色器,5 0 k v 管压,1 5 0 m a 管流。 2 2 3 恒电流充放电实验 ( 1 ) 电极的制作 将欲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的电极粉末与适量蒸馏水及6 0 p t f e 乳 液调成糊状,均匀填涂到泡沫镍基体中,干燥后静压成型,点焊极耳制 成电极。 ( 2 ) 恒电流充放电实验 将制作完毕的电极与贮氢合金负极片分别用隔膜纸包好,夹入夹板 中,放在6 m o l l 的k o h 溶液中浸泡2 4 小时后,以o 1 c 电流充电1 5 小 时后,静置o 5 小时,然后以o 2 c 电流放电。参比电极为 h g h g o 6 m o l l k o h 电极。 2 2 4 循环伏安实验 ( 1 ) 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实验又称为线性电位扫描实验,分为小幅度运用和大幅度 运用。小幅度运用时,扫描电位幅度通常在5 - 1 0 m v 以内,主要用来测定 双电层电容和反应电阻。大幅度运用时,电位扫描范围较宽,可在所感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兴趣的整个电位范围内进行扫描,通常用来测定电极参数,判断电极过 程的可逆性、控制步骤和反应机理。可观察整个电位范围内可能发生哪 些反应,也可用于研究电极吸( 脱) 附现象和电极反应中间产物等等。 对于扩散控制的电极过程,循环伏安曲线中会出现电流峰值。当电 流从平衡电位开始向阴极方向线性扫描时,其电流逐渐增大,通过极大 值之后开始下降。电流的极大值称为峰值电流( i 口) 。峰值电流是由两个相 反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处于平衡电位的电极加上一个大幅度的线性扫描电压时,一方面 电极反应随所加电位的增加而速度加快,反应电流增加,但另一方面电 极反应的结果使电极表面附近反应物的浓度下降。这两个相反的影响因 素产生了电流峰值。峰值前过电位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峰值后反应物的 扩散扩散流量起主导作用。随时间延长,扩散层厚度增大,扩散流量降 低。因反应受扩散控制,故电流下降。扫描速度不同,峰值电流也不 同,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也就不相同,所以在循环伏安实验中电位的扫 描速度十分重要。 对于可逆反应o + n e + r 的峰值电流表达式为: i p = 2 6 9 + 1 0 5 n 3 7 2 c o d l 彪v 1 彪 相应于i v 的峰电位巾。为: 巾f 巾1 2 1 1 0 9 r t n f = 巾1 1 2 - 0 0 2 9 n 由于电流峰不够尖,由。的测定不准确,故常测定半峰电位由p ,z ,即 相应于峰高的一半电流( i - i 。2 ) 时的电位。 1 2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中p 2 = 中1 ,2 + 1 0 9 ( r t n f ) = 咖l ,2 = 2 8 5 n 上列各式中,n 为反应电子数,c o 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d 为反应物 扩散系数,v 为电位扫描速度,中。佗为极谱半波电位。 从上列各式中可以看出,峰电流的大小与n 、d 、c o 和v 等因素有 关。当其它因素不变时,i 。与扫速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使用不同扫速对 同一样品进行扫描,根据其i p - v “2 曲线的斜率可以计算出扩散系数d 。 ( 2 ) 实验过程 将少量欲进行循环伏安实验的电极粉末与适量蒸馏水及6 0 p t f e 乳 液调成糊状,填涂在2 e m * 2 c m 泡沫镍基体中间,放在6 m o l l 的k o h 溶 液中浸泡4 小时,然后进行循环伏安测试。 由于上述方法需要向电极粉末中添加导电剂和粘结剂,而且在电位 扫描进程中会发生掉粉现象,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测量误差。本论文采 用粉末微电极技术进行循环伏安测试。粉末微电极是将极少量电极粉末 压入微电极的微孔中,在6 m o l l 的k o h 溶液中浸泡1 2 小时,这样就能 够避免使用泡沫镍基体在测量时带来的一些误差。 循环伏安实验采用s o l a t r o n1 2 8 7 + 1 2 5 0 恒电位仪的电化学界面与计算 机联机检测,测试时先以5 m v s 扫速扫描2 周作为活化,然后以1 0 m v s 扫速进行扫描,测试温度为2 0 。c 。 2 2 5 电化学阻抗谱实验( e i s ) ( 1 ) 基本原理 1 3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电解液和电极组成的电化学体系的阻抗包含电解液的电阻r 。,界面 区间电荷产生的双电层电容c d ,以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因电荷迁移和 物质扩散而产生的法拉第阻抗z p 进行交流极化时,还必须考虑由于界 面浓度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包含着新的电阻和电容成分的w a r b u r g 阻抗 z 。采用三电极体系测定研究电极的交流阻抗时,图4 为研究电极的等 效电路图。应当指出,电极交流阻抗电路与等效电路并不完全相同。因 为双电层电容c d 和法拉第阻抗z ,都随电极电位的改变而变化,所以电极 交流阻抗等效电路中各元件的数值是随电位的改变而变化的。 z ,的含义 满茹j 潮黼囊溺溢蔷;嘲圈豳的i 季碴羽删酾;辍潮婚穗隘蜜蛳: r 溶液电阻,c d :双电层电容。z ,:法拉第电阻 r = :z ,的电阻成分( 极化电阻) c 。:z ,的电容部分 r “电荷移动电阻。z ;:w a r b u r g 阻抗 图4 研究电极的等效电路图 电极反应由界面的电荷转移过程和物质的扩散等过程组成,而体系 的法拉第阻抗随着电极反应的界面迁移速度的大小而变化。因此通过界 面阻抗的测定可以知道电极反应进行的方式、扩散系数d 、交换电流密 度i 。等有关反应的参数。 ( 2 ) 实验过程 1 4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将欲进行交流阻抗谱实验的电极粉末按照2 2 3 中的方法制成电极 片,进行交流阻抗谱测试。实验采用三电极体系,以s o l a t r o n1 2 5 0 频谱 响应分析仪为主体,通过s o l a t r o n1 2 8 7 恒电位仪的电化学界面与电解池 联机测试。频率范围为1 0 m h z 0 0 1 h z ,振幅为5 m v 。实验所得数据用非 线性最小二乘法( n l l s ) 拟合程序( f t e n g i n e ) 来处理。 1 5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 1x r d 衍射结果 在对球型n i ( o h ) :进行表面包覆c o o o h 实验后,为了验证包覆实验 是否成功,对2 1 1 ( 3 ) b 中制得的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2 进行 x r d 衍射测试,但是在衍射图谱中没有出现c o o o h 的特征衍射峰。这 是由于在制得的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2 粉末中,c o o o h 的包 覆量通常为5 左右。实验结果证明只有c o o o h 包覆量控制在这个范围 内,才能对球型n i ( o h ) :的充放电性能起到最佳的促进作用。而这个包覆 量范围内的c o o o h 是不能在衍射图谱中出现衍射峰的。为了确认 c o o o h 的生成,我们将2 1 1 ( 3 ) a 中制得的粉末进行x r d 衍射测试,结 果与c o o o h 的标准谱图相一致,证明生成的c o o o h 纯度很高,其衍射 图谱见图5 。 图5 c o o o h 的x r d 衍射图谱 1 6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为了验证使用氧化剂h 2 0 2 确实比n a c l 0 或n a 2 s 2 0 8 有更好的效果, 我们将n a c i o 或n a 2 s 2 0 8 氧化制得的c o o o h 的x r d 衍射图谱作为对 比。从这两个衍射图谱中可以看出,使用h :0 2 作为氧化剂制得的 c o o o h 没有任何杂离子的衍射峰,且c o o o h 衍射峰尖锐而明显。而使 用n a c l 0 或n a 2 s 2 0 8 制得的c o o o h 则产生了一些杂离子峰,且c o o o h 衍射峰宽而不明显。这说明采用氧化剂h :0 2 确实比使用n a c i o 或 n a 2 s 2 0 8 制得的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2 粉末具有更高的纯度。 3 , 2 恒电流充放电实验 为了对比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粉末( c a 极粉末a ) 的充放 电性能,将一定量的c o o 与适当比例的球型n i ( o h ) :粉末研磨混合均匀 ( 电极粉末b ) ,再将一定量的c o o o h 与适当比例的球型n i ( o h ) 2 研磨混 合均匀( 电极粉末c ) ,使得后两种混合粉末中c o 含量及球型n i ( o h ) 2 量 均与直接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2 粉末的c o 含量相等,并采用相同 的方法制成电极。这三种电极粉末的充放电曲线见图6 、7 : 9 e 河 幽6 电檄粉末a 、b 、c 的0 1 c 充电曲线 1 7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图7 电极粉末a 、b 、c 的o 2 c 放电曲线 从充电曲线中可以看出,电极粉末a 的充电电压低于另两种粉末 从放电曲线中可以看出,电极粉末a 的放电电压高于另外两种粉末,说 明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h ) :粉末表现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电极 粉末a 、b 和c 中的氢氧化镍放电容量与活化周期之间的关系( o 1 c 充 电,0 2 c 放电) 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活化周期数的增加,电极 粉末a 、b 和c 的放电容量均有所提高,但电极粉末a 的放电容量总是 比电极粉末b 和c 高,说明电极粉末a 有更快的活化能力和更好的电化 学性能。 表1 放电容量与活化周期的关系 电极粉末的放电容量( m a h g ) 周期abc 1 2 1 51 8 51 7 0 22 5 22 3 42 2 5 3 2 5 62 3 82 3 8 42 8 42 5 82 4 4 1 8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对于直接混合c o o 和球型氢氧化镍的电极粉末b ,在充电过程中 c o o 要经历一个溶解、络合、生成沉淀和氧化的过程,其反应过程示意 如下: c o o + n o h , , - c o ( i i ) 。m p l 。 c o o ( i i ) 。o m p l 。+ h 2 0 p - c o ( o h ) 2 + n o h 。 c o ( o h ) 2 - - c o o o h + h + b e 这一过程并非立刻就会完成,而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充放电周期 后c o o 才能逐渐完全生成c o o o h 。这一氧化过程要消耗一部分充电电 量,这就影响了充电效率。我们的方法是在n i ( o h ) :表面直接生成 c o o o h ,那么在n i ( o h ) :充电的时候,就不会存在这一过程,故充放电 效率较高。 对于电极粉末c ,在电极的制作过程中,由于采用机械混合的方 法,不能保证在每一球型氢氧化镍颗粒表面都均匀地覆盖着c o o o h 导电 层,这就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电极的导电性能,所以活性物质的放电容量 没有很大提高。这一结果与m o s l l i 伽l i m 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而直接在 球型氢氧化镍表面生成一层c o o o h 的方法避免了因为混合不均匀而影响 球型氢氧化镍的导电性能的弊病,同时减少了正极的放电残余容量,这 对于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是十分重要的。 3 3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实验结果 图8 为3 2 中电极粉末a 、b 填充的微电极循环伏安结果。我们知 道,氢氧化镍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反应通常表示为: 1 9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n i ( o h ) 2 + o h 磐n i o o h + h 2 0 + e d i s c h a r g e 从图中看出电极粉末a 具有明显的阳极氧化峰,这是p n i ( o h ) 2 向p n i o o h 的转变,而电极粉末b 则没有明显的阳极氧化峰。而电极粉末a 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密度比电极粉末b 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密度大,这表明 在电极粉末a 中容易发生二价镍和三价镍之间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电 极粉末a 表面上包覆着一层c o o o h 导电层,这一层c o o o h 能在充放电 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电子通道作用,因而使得反应电阻降低,使电极过程 更容易进行,也就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电极的性能。而电极粉末b 的表面 上并没有完全生成c o o o h ,并且很大一部分的c o o o h 是混杂在球型 n i ( o h ) :颗粒中间的,这使得在充放电过程中c o o o h 并不能很好地起到 电子通道的作用,因而在电极粉末b 中二价镍和三价镍之间的转变较为 困难。 2 o 舯o * ¥m * - 2i e c 图8 电极粉末a 、b 的粉末循环伏安曲线 2 0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3 4 电化学阻抗谱实验 为了进一步测试表面包覆c o o o h 的球型n i ( o n ) :粉末( 电极粉末a ) 的电化学性能,在每个充放电周期后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实验,同样使 用添加比利时c o o 的球型n i ( o h ) 2 粉末( 电极粉末b ) 做对比。电化学阻抗 谱是施加小振幅的交流电( 一般是正弦波) 电压( 或电流) 信号,使电极电位 在平衡电位附近微扰,达到稳定状态后,测量其响应电流( 或电压) 信号的 振幅和相,依此计算出电极的阻抗数值。对得到的电化学阻抗谱图,首 先应该确定一个等效电路对其进行参数拟合。等效电路需要和电极粉末 的实际反应电路基本吻合,才能依据拟合所得的数据对电极粉末的电化 学性能进行评估。对于电极粉末a 和b ,使用以下的等效电路进行拟 厶 e 墟量a q 田 f i x e d ( x ) f ) x e d ( ) q f i x e d ( x ) o a t af i l e : c i r c u i im o d e if l e : m o d e : m a x i m u mi t e r a t i o n s : o p t i m j z a t i o ni t e r a t i o n s t y p eo ff i t t i n g : t y p e o fw e i g h t i n g : y 矗! u 盆 0 o 0 e r r o r n ,a n ,a n ,a e :d o c 、z u k a n g m d l r u ns i m u l e t o n f r e q r a n g e 0 0 0 1 1 0 0 0 0 0 0 ) 1 0 0 o c o m p l e x c a l c m o d u l u s 其中咫代表液接电阻,丽代表反应电阻,c 。相当于双电层电容。使用 以上的等效电路对测试所得的阻抗谱图进行拟合后,得到的k 即为电极 2 1 监 跹胍捷舱 e n n n 哑 衄。, 巨r r c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粉末的反应电阻,由此可以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估。拟合应当使拟合 曲线和原始交流阻抗曲线尽量吻合。对于拟合过程我们仅以活化3 个周 期后的电极粉末a 和b 为例,其电化学阻抗谱图及拟合曲线如下图: 一f m m 一 z 图9 电极粉末a 活化3 周期后的电化学阻抗和拟合谱图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一f i r e “t 气 图1 0 电极粉末b 活化3 周期后的电化学阻抗及拟合谱图 表2 电极粉末a 、b 的电化学阻抗r 从表中可以看出,电极粉末a 和b 的阻抗数值均处于同一数量级 但是电极粉末a 的阻抗数值始终比电极粉末b 要低一些。这说明电极粉 末a 的反应电阻较小,进行电极过程比电极粉末b 要容易,即其电化学 性能要强于电极粉末b 。在未进行活化之间,两种电极粉末的电化学阻抗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数值都很大,因为没有经过充放电活化,球型n i ( o h ) :和其添加剂之间无 法形成同一的有机整体,随着活化周期的增加,两种电极粉末的阻抗数 值均有减少,而且两种电极粉末的阻抗数值随活化周期的增加而减小 这同理论结果是相吻合的。 在电极粉末b 中,由于添加了c o o 添加剂,它在电极的充放电活化 过程中逐渐被氧化成为c o o o h ,即 c o o o h 在电极过程中充当电子通道,减小了反应电阻。在电极粉末 a 中球型n i ( o h ) 2 表面包覆有直接生成的c o o o h ,因而在前几个充放电 周期其反应电阻明显地小于电极粉末b ,随着活化周期的增加,电极粉末 b 中的c o o 逐渐被氧化为c o o o h ,使得它和电极粉末a 的反应电阻差 距逐渐减小。而由于电极粉末a 中的c o o o h 是被均匀地包覆在球型 n i ( 0 h ) 2 表面上的,而电极粉末b 中的c o o o h 是由掺杂在球型n i ( o h ) 2 颗粒中的c o o 氧化而成的,其充当电子通道的效果不如电极粉末a 中的 c o o o h 明显,因而电极粉末a 的反应阻抗始终低于电极粉末b 。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二部分m h i n i 二次电池正极中c o o 添加剂的制各改进 第一章前亩 在m h n i 电池正极材料添加剂中,以c o o 效果最为明显,应用最为 广泛。关于c o o 添加剂在球型n i ( o h ) :电极中的作用原理已在第一部分 的前言中有过叙述,这里仅对c o o 添加剂的常用化学合成方法进行讨 论。 作为球型n i ( o h ) 2 电极添加剂的c o o ,一般有如下要求: 1 一定的粒度范围。c o o 添加剂的作用原理是在充电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