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皇量皇詈量曼皇曼量皇曼曼曼曼曼曼曼鼍舅a 一_ _ i ! 一i i i 鼍舅舅量皇 杜甫交往诗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赵天一 指导教师:刘明华教授 摘要 本文以杜甫交往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涉及对杜甫当世影响力的分析。本文共四部分, 引言、三章正文和结语。 引言部分以杜甫诗歌的传播为参照,将杜甫诗歌分为交往诗和独自诗。交往诗指主要用 来交流的诗作。并综合归纳了杜甫交往诗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根据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和杜诗的实际情况,得知杜甫交往人共计4 0 2 人, 涉及诗作7 3 6 首。杜甫生前收到1 8 人2 7 首赠诗。杜甫交往诗数量巨大;涉及人物众多且身 份不一,但以与非文人交往为主:在具体的交往中有送别、宴游、干谒、乞食等各种不同的 交往情况:杜甫一生,其交往人数与创作数量的趋势基本一致。这些都是杜甫交往诗的基本 特点。 第二章,根据杜甫交往诗的具体内容,将杜甫的交往诗分为送别诗、干谒诗、伤悼诗、 寄赠酬答诗、题壁题书画诗和宴游诗等六类。杜甫的送别诗将“送”与“别”严格区分开,“送” 远远超过“别”,在创作上也呈现出着重描写送别的具体场景及情感的新特点。杜甫寄赠酬答 诗数量虽大,但其中赠与非文人的诗歌远远超过了赠与文人的诗歌,这影响了杜诗的有效传 播。题壁诗是唐代诗歌有效的传播方式,但是杜甫的题壁诗数量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杜诗的传播。干谒是杜甫屡遭人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文中分析了杜甫的干谒诗,以及箧 中集不选杜诗的原因。另外,对杜甫没有专门写诗伤悼李白之事予以辨析。 第三章,分析了杜甫交往的两个个案,一是李白与杜甫的交往,一是严武与杜甫的交往。 李杜交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李杜二人交往诗的比较,说明李杜互评不能证明李白看轻杜甫 及其诗;从李白交往诗的角度,说明李白对杜甫及其诗的看重。最后通过李白、杜甫、贾至 三人的交往情况,说明杜甫当世影响力不及李白。严武、杜甫、王维、高适之间的交往,说 明严武与杜甫关系的密切程度比严武与王维、高适的密切程度高。 结语,在前面章节对杜甫交往诗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杜甫当世影响力有限的原因。 在杜甫的交往诗中最利于传播的是题壁诗和寄赠酬答诗。题壁诗数量不大,寄赠酬答诗虽数 量大,但其交往对象大多不是文人,这也限制了杜诗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杜甫交往诗研究 a b s t r a c t m 1 1 r ln er e s e a r c l l0 id uf u sp o e mf o r a s s o c i a t i o n m a j o r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s p e c i a l t y :s c i e n c ep o e t r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z h a ot i a n y i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l i um i n g h u a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 d uf u sp o e t r ya st h em a i ni n t e r a c t i o ns t u d y , a n di n v o l v e s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d uf u sw h e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w o r l d i nt h i sp a p e r , at o t a lo ff o u rp a r t s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b o d ya n dc o n c l u s i o nc h a p t e r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s p r e a do fp o e t r yi nd uf u sr e f e r e n c et od uf u sp o e t r y b e t w e e np o e t r ya n dm o n o l o g u ei n t op o e t r y v e r s er e f e r st ot h em a i nc o n t a c t sf o rt h e e x c h a n g eo fp o e m s a n ds y n t h e s i so fe x c h a n g e sb e t w e e nt h ep o e t r yo fd uf u sr e s e a r c h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a c c o r d i n gt o ”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p e o p l ee x c h a n g e sb e t w e e nt h et a n g p o e t r yi n d e x ”a n dt h e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o fd uf u ,d uf uw a si n f o r m e dt h a tat o t a lo f4 0 2 c o n t a c t sw h ow e r ei n v o l v e di n7 3 6p o e m s d uf u sl i f ea n d18r e c e i v e d2 7p o e m s d u f u sp o e t r yh u g en u m b e ro fc o n t a c t s ;i n v o l v e da n dt h ei d e n t i t yo fm a n yd i f f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s ;i ns p e c i f i ce x c h a n g e si nf a r e w e l l ,d i n n e rt o u r s ,d r yy e ,b e g g i n gc o n t a c t si na v a r i e t yo f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d uf u sl i f e ,t h en u m b e ro f i t sc o n t a c t sw i t ht h ec r e a t i v et r e n d s a r eb a s i c a l l yt h es a m e 船t h en u m b e ro f d uf u s - p o e m sa r e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e x c h a n g e s c h a p t e ri i ,a c c o r d i n g t od uf u sp o e t r yo ft h es p e c i f i cc o n t e n to fe x c h a n g e s , c o n t a c t sb e t w e e nt h ed uf u sp o e m sa r ed i v i d e di n t of a r e w e l lp o e m ,d r yy ep o e t r y , p o e t r yo fm o u l t i ,r e c o m p e n s i n gs e n dp o e t r y , 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t i t l ew a l lf e a s t p o e m sa n dp o e t r y , s u c ha ss i xt y p e so ft r a v e l d uf u sp o e t r yt o b i df a r e w e l lt ot h e ”s e n d ”a n d ”o t h e r ”s t r i c td i s t i n c t i o nb e t w e e n ”s e n d ”f a rm o r et h a n ”d on o t ”i nw r i t i n g a l s oa p p e a r e dt ob i df a r e w e l lt of o c u so nt h es p e c i f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e m o t i o n a ls c e n e s o ft h en e wf e a t u r e s d uf u sp o e m st os e n dt h en u m b e ro fr e c o m p e n s i n gi sg r e a t ,b u t g i f t so fn o n l i t e r a t ip o e t r yf a rm o r et h a nt h ea u t h o r sp o e t r y , w h i c ha f f e c t e dt h ee f f e c t i v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d uf u w a l lp o e t r yi sp o e t r yo ft a n gd y n a s t ye f f e c t i v em e a n so f i i i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1 i ;i 鼍舅皇曼曼曼皇量量量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詈量曼皇曼曼曼曼量曼曼皇曼曼皇曼曼鼍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u tt h et i t l eo fd uf u 。sp o e t r yo ft h es m a l ln u m b e ro fw a l l ,w h i c ht o s o m ee x t e n t 1 i m i tt h es p r e a do fd uf u d uf uy bs t e mi so f t e na c c u s e do fo n eo ft h e m a j o rr e a s o n s ,t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st h es t e my ed u f u sp o e t r y , a sw e l la st h e ”t r u n ki n t h ec o l l e c t i o n ”i sn o tt h ec a u s eo fd uf u se l e c t i o n i na d d i t i o n ,d uf u sp o e t r yt h e r ei s r i os p e c i f i cm a t t e rt ob em o u r na n a l y s i so fl ib a i c h a p t e ri i i a l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w oc a s e sb e t w e e nd uf u ,“b a ia n dd uf u ,o n eo f t h ec o n t a c t s f i r s tc o n t a c t sy a nw ua n dd uf u b e t w e e nt h i sp a r to fl ia n dd ul id u , m a i n l yt h r o u g hc o n t a c t sb e t w e e nt h et w op o e t i cc o m p a r i s o n ,l ia n dd up e e rt h a tc a l l n o tp r o v et h a td uf ua n dl ib a i sp o e m sb e l i t t l e ;l id uo fp o e mn o ts o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e v i d e n c et ot h ec o n t r a r yo fl ib a ia n dd uf u sp o e t r y f i n a l l y , l ib a i ,d uf u ,j i at o t h r e ee x c h a n g e si l l u s t r a t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d uf u sw h e nt h ew o r l da sl ib a i y a hw u ,d u f u ,w a n gw e i ,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h i 曲- f i t n e s ss h o wy a nw u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t h ed uf u ,y a nw ut h a nw i t hw a n gw 萌,h i g hah i g hd e g r e eo ff i t n e s sc l o s e i nc o n c l u s i o n i nt h ep r e v i o u sc h a p t e r so fd uf u sp o e t r yb e t w e e nt h es t u d yb a s e d o na na n a l y s i so fd uf u sw h e nt h ew o r l dt h er e a s o n sf o r t h el i m i t e di n f l u e n c e d uf u s p o e t r yi nt h em o s tc o n d u c i v et ot h es p r e a db e t w e e nt h ew a l la n d t os e n dr e c o m p e n s i n g p o e t r yp o e t r y p o e t r yi sn o tt h en u m b e ro fw a l l a l t h o u g ht h en u m b e r so fp o e m s t os e n d t h a n k sw i t ha 百n ,b u tt h e i re x c h a n g e sf i r en o tc i v i l i a nt a r g e t s ,w h i c ha l s ol i m i tt h e s p r e a do ft h ee f f e c to f d uf u k e yw o r d s :d u f ut h ep o e mf o r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i v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舰 鞋奄耋焦叠塑塾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1 学位论文作者:赵多己一签字日期:加7 年乎月2 乡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起火 签字日期:矽7 年年月2 箩日 导师签名: 剖 料嗍:呷 蟒咖年簟月笏日 引言 引言 1 9 6 1 年1 2 月1 5 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决定将杜甫列 为次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1 9 6 2 年,世界各地举行了纪念活动。芸芸众生,身后事都是寂 寞,杜甫却赢得了至高的荣誉。不容冗笔,“情圣”、“诗圣”等盛名人尽皆知。 杜甫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唐以下至宋元明清的全部诗歌, 几乎都在杜诗光辉的笼罩之下。也正因为如此,杜诗一直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仅赵 宋一朝就有千家注杜的说法,逮至明清,注家更是不胜枚举,历代以来的杜甫研究资料说是 汗牛充栋也毫不夸张。 在这汗牛充栋的研究资料中,包括杜甫的交往方面的资料,最为完整系统的当是杜甫 交游考略、杜甫交游补笺、杜甫交游新考、杜甫交游补考、杜甫交游续考、李杜 交游新考、文章有神交有道试论杜甫的交游诗1 等一系列文章,上述文章在其已有研 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考订杜甫交游情况、厘清杜甫交游的史实,从而使读者对杜甫交游的实 际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 。 另外尚有文章对杜甫交游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研究,如孔巢父与李白、杜甫交游考、杜 甫与高适李白游宋中考辨一兼辨杜李游鲁及杜入长安时间2 等。专著方面,吴汝煜先生主 编的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3 ,是研究杜甫以及唐五代诗人交往的一件利器,该书参阅了有 关唐五代人交往的一百五十多种资料,详细列出各个诗人交往的具体情况,对全面研究唐五 代人的交往情况非常有帮助。陈冠明、孙愫婷的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4 就杜甫及其亲眷的 交游情况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通过上文可知,在杜甫交游的研究中以具体的交游个案为主要对象,较少有研究成果全 面谈及杜甫的交往及其交往诗。文章有神交有道试论杜甫的交游诗是专门研究杜甫交 游的文章,但有许多具体的问题没有得以发现和得到解决。杜诗集中有七百多首交往诗,约 占存诗总数的一半,对其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杨廷福:杜甫交游考略载中国古典文学丛考( 一)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 李云逸:杜甫交游补笺载西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 ,1 9 8 6 年第4 期。 陶敏:杜甫交游新考载草堂,1 9 8 7 年第2 期。 胡可先:杜甫交游补考载杜甫研究学刊,1 9 8 8 年第1 期。 陶敏:杜甫交游续考载杜甫研究学刊,1 9 8 9 年第2 期。 郁贤皓:李杜交游新考载草堂,1 9 8 3 年第l 期。 刘文刚:文章有神交有道试论杜甫的交游诗载杜甫研究学刊,1 9 9 7 年第3 期。 2 王辉斌:孔巢父与李白、杜甫交游考载齐鲁学刊,1 9 9 4 第2 期。 乔长阜:杜甫与高适李白游宋中考辨兼辨杜李游鲁及杜入长安时间载杜甫研究学刊,1 9 9 5 年第 2 期。 3 吴汝煜等: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 陈冠明、孙愫婷: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杜甫的诗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根据体裁,可以分为古诗和近体诗: 根据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等。本文以杜甫诗歌的传播为 参照,将杜甫诗歌分为独白诗和交往诗。独自诗主要是杜甫用来抒发自我内心情感,而交往 诗则主要是用来交流。5 如秋兴八首、登高、遣兴、北征、( 1 y 叹等诗,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 是典型的独自诗;而赠李白、送路六侍御入朝、留别贾至严武二阁老两院补阙、奉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送贾阁老出汝州、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 五十韵等诗都是典型的交往诗。需要特别留意的是杜甫的一些诗歌,虽然诗题为昔游、 警急、王命等,但是实际上在诗歌中提到过自己的友人,如在昔游中提到李白、 高适,在警急、王命中提到高适。这类诗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笔者据吴汝 煜先生的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8 统计,在现存杜诗中有7 4 7 首交往诗,占杜诗总数的5 1 7 。 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杜甫的交往诗,进而分析其当世影响。 正如吴汝煜先生所说:“交往诗是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即兴写下来的,纪实性强,属 于第一手资料,较之史乘和笔记更为真实可靠,因此充分利用全唐诗中的交往诗,对于 搞清楚唐代众多诗人的生平事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出身之时已非显赫之家,加之杜甫 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杜甫必定是一个四方奔走、注重交往的人。在杜诗中,最早在 社会上流传和发生影响的主要就是这部分交往诗,杜甫的交往诗中汇集了极其宝贵的信息, 亟待深入挖掘。 5 戴伟华在独自: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一文中,根据诗歌创作当下的情形,将诗歌分为“用于传播” 和“不用于传播”两类,将“不用于传播”的诗歌名为“独白诗”,此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3 期。 6 吴汝煜: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 7 该数据与尚永亮先生的统计数据略有差别,但都在5 0 以上。 8 吴汝煜: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第l - 2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 2 第一章秆甫交往诗的基本情况 第一章杜甫交往诗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杜甫交往的基本情况 据吴汝煜唐五代入交往诗索引:杜甫交游共4 1 2 人,赠出诗总计7 4 7 首,占杜诗总数 的5 1 。杜甫交游人中,与郭元振、虢国夫人、宋之悌、张旭并无直接往来。卢照邻、宋之问、 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在杜甫出生前已死,涉及他们的是怀古之作,并非实际交游,故不录, 总余4 0 2 人7 3 6 首。 杜甫与之交往的时人中,有作品传世者如下:高适、郭元振、郭子仪、郭受、王季友、 王维、王缙、王倚、王勃、王翰、豆庐峰、元结、哥舒翰、贾至、张建树、张叔卿、张珀、 张均、裴迪、孟云卿、孟浩然、岑参、崔宗之、崔涤、崔惠童、崔或、崔国辅、崔兴宗、崔 尚、储光羲、房珀、宋壕、沈东美、李贞、李邕、李白、李适之、李之芳、李泌、李晔、李 范、韦济、韦迢、苏晋、苏源明、苏涣、薛稷、薛据、杜鸿渐、杨炎、赵彦昭、田澄、毕曜、 严震、严武、姜皎、郑虔、郑审等5 8 人。 杜甫共收到3 2 人赠诗计4 5 首。其中含杜甫逝后之人:齐已1 首,雍陶1 首,元稹1 首, 可朋i 首,裴谐1 首,裴说1 首,孟宾于1 首,牛峤1 首,自居易1 首,殷陶l 首,徐介1 首,李商隐2 首,韩愈2 首,薛能2 首,杜牧1 首,杜苟鹤l 首,杨与义1 首,赵鸿l 首, 罗隐2 首,贯休1 首,郑颢1 首,郑谷i 首,戎昱1 首共计2 3 人2 7 首。所以当世回赠杜甫 的实有高适3 首、郭受1 首、岑参2 首、任华l 首、储光羲1 首、李白3 、韦迢2 首、严武3 首、贾至1 首,共计9 入1 7 首。这是从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中得出的数据,但是通过对 杜甫诗歌本身的分析,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些与交往诗有关的信息。 在对杜甫交往诗,尤其是寄赠酬答诗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可以根据杜甫现存诗的题目 来推断除上述9 人外,尚有一些时人与杜甫有诗歌上的往来。因为杜甫有些诗歌的题目就言 明是对某人的“酬”、“答”或“和”。具体如下: 孟云卿,杜甫有酬孟云卿 寇锡,杜甫有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 李都督,杜甫有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薛判官,杜甫有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崔十一,杜甫有王劂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杨梓州,杜甫有答杨梓州 郑十七,杜甫有答郑十七郎一绝 宋少府,杜甫有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裴迪,杜甫有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通过上列的诗歌。可以肯定孟云卿、寇锡等9 人均与杜甫有诗歌上的往来和交谊9 。所以 9 盂云卿等九人赠杜甫诗今已不存。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i 曼曼曼曼皇曼曼曼舅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詈量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 曼曼曼曼曼皇曼蔓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 当世之人赠杜甫诗者应该是1 8 人,2 7 首。 唐代是显著的士族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个人命运常常同其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 社交圈的大小程度,其社交手段的恰当与否与个人前途紧紧相连。同时也是个人影响力的重 要表现。考察杜甫交游情况,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以期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同时可以 重新发现潜藏在历史幻影之后的真像。 单从杜甫交游诗的数据尚不足以说明问题,有待进一步分析比较。与李白交往3 2 9 人, 李白写出诗4 6 2 首,占总诗篇数的4 3 ;岑参写出3 4 1 首,占总诗篇数的8 4 。孟浩然写出2 5 5 首,占诗篇总数的9 2 ;王维写出诗2 4 7 首,占诗篇总数的6 5 ;高适写出诗2 0 4 首,占诗篇 总数的9 0 ;张九龄写出诗1 1 7 首,占诗篇总数的5 6 :王昌龄写出1 1 4 首,占诗篇总数的6 2 ; 李颀写出1 0 6 首,占诗篇总数的8 4 ;崔颢写出诗1 0 首,占诗篇总数的2 3 。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杜甫与开元大诗人的交往情况。尚永亮先生在唐知名诗人之层级分 布与代群发展的定量分析1 0 一文中将唐代诗人划分为七代,其中盛唐为第三代,杜甫与孟浩 然、王昌龄、李颀、高适、王维、李白、崔颢、储光羲、岑参等人属于这一代群的代表诗人。 第三代诗人在唐诗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唐诗历史上最具活力的一批诗人。他们大多数 活动在政治开明、国力昌盛的开元、天宝年间,受时代风潮浸染,或仗剑远游、或纵横干谒、 或激情荒漠、或流连田园,在他们的诗歌和行为中挥洒出一种自由和自信,他们是盛唐之音 的象征,也是唐代诗歌辉煌的标志,是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制高点。 尚永亮先生从开元间著名诗人群中遴选出十大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对他们的交往情况进 行了宏观上的比较研究。 作杜甫李白岑参孟浩然 王维高适张九龄王昌龄李颀崔颢 者 1 a b a bbababbababbab 21 1 03 23 3 33 02 6 461 7 81 5 1 5 9 2 0 6 3l l6 31 41 0 41 08 55 l o 2 37 4 34 44 6 04 83 4 】1 22 5 52 62 4 73 72 0 42 2 31 1 72 71 1 41 61 0 601 02 4 7 4 3 1 4 7 24 6 0 1 0 6 33 4 i 4 0 32 5 5 2 7 52 4 7 3 7 8 2 0 4 2 2 5 1 1 7 2 0 71 1 4 8 21 0 6 1 2 61 0 4 2 55 0 4 84 3 2 78 4 6 29 2 7 36 5 3 4 9 0 6 75 6 5 26 2 6 4 8 4 1 22 3 8 j 1 、类别序号a 主动交往b 、被动交往2 、交往人次3 ,交往诗敷4 、交往诗现存诗 5 、占全部诗作百分比 开元十大诗人交往人次诗数统计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十大诗人的交游中,交往诗占全部诗作比例高低次序依 次是孟浩然、高适、岑参、李颀、王维、王昌龄、张九龄、杜甫、李白、崔颢。但是因为李 白、杜甫存诗较多,其交往诗与现存诗的比值反而较低,而高适、岑参、李颀等人因为存诗 数量不多,其交往诗与现存诗比值反而很高,所以上表实际上不足以反映出他们交往的真正 情况。因为某些诗人的交往诗创作量大,但在其现存诗中所占比例未必就大,如李白、杜甫 阳尚永亮: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第3 5 2 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 4 第一章杜甫交往诗的摹本情况 等人;而某些诗人的交往诗在其现存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其交往诗的创作量反而并不 多,如孟浩然、高适等人。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些诗人的交往情况,我们先看开元十大诗人的内部交往。如下表 所示: 张九龄孟浩然王吕龄李颀高适工维李白崔颢杜甫岑参 张九龄 9l4 l 4 1 5 孟港然 3523 i o 工昌龄 41 l 225 1 0 李顾lll14 4 高适 2ll2 0l5 2 5 工维 2 l 33 6 李白l1 33 1 6 崔颢 l12 2 杜甫 33 3 3 8 岑参 l72 8 诗数 0 0 1 5 35 35 54 31 0 5 1 l 40 04 6 66 4 人次 开元十大诗人相互交往人次诗数统计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开元十大诗人的内部交往中,无论是交往诗的创作量,还是与之 交往的人次,均以杜甫为最多,属于最活跃的人。但是从接受交往的角度来看,则是王昌龄、 高适和李白等人较为突出,而崔颢、李颀、岑参、杜甫等人因个人性格或所处地位等原因而 较为冷落。就这十大诗人的个人关系而言,杜甫给高适、李白、岑参赠诗歌最多,可以看出 他们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而杜甫与王昌龄、李颀、崔颢等人的关系较为冷淡。 高适、岑参都与李颀有所交往,杜甫与李颀则没有交往;杜甫、高适均与李白交往,而 岑参与李白则无交往。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在开元十大诗人中,杜甫属于交往积极而又相 对冷落的边缘人物。 第二节杜甫交往诗的特点 杜甫的交游情况主要是通过对其交往诗的研究来进行考察,杜甫交往诗数量巨大,其交 往人也很多,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 一、交往诗数量巨大 杜甫的交往诗存诗7 3 6 首,为开元十大诗人之中交往诗创作量最大的诗人,并远远超过 了位居第二的李白( 4 6 0 首) ,在整个唐五代,杜甫交往诗的创作量仅仅低于白居易( 1 4 3 1 首) 而位居第二,但其交往诗所占存诗比例还比自居易( 4 9 6 2 ) 略高。尚永亮先生依据诗 人的诗歌创作量为标准,将唐五代的诗人划分为高产层、多产层、中产层和低产层等四个层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次。其中创作量达5 0 0 首以上者,属于高产层。杜诗现存一千四百五十余首,排在高产层诗 人顺序的第二位( 第一位是白居易2 8 8 4 首) ,单就交往诗而言,7 4 7 首的数量就可以排入唐 五代诗人中的高产诗人,这足见杜甫交往诗的数量巨大。 二、交往人数众多,身份多样,但以与非文人交往为主 同杜甫交往的当世之人,如前文所述为4 0 2 人。其交往人数在初盛唐时期是最多的,有 唐一代仅仅只有自居易( 4 4 9 人) 的交往人数略超过杜甫。杜甫交往人数不仅众多,而且几乎 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官僚、武将、隐士、道人、僧人、书画家、舞蹈家、音乐家、 农民、奴仆等等,杜甫均与之交往。在与杜甫关系密切的人中,不仅有朝廷高官房珀、高适、 严武、贾至等人,也有官品不大的小官,如郑虔、岑参、郑审、薛据等人。不仅如此,还包 括僧人赞上人,杜甫的仆人阿段等。在与杜甫交往较为密切或者泛泛之交中,其身份、地位 就更为复杂。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女乐妓人,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物。这是杜甫广 泛接触社会的结果和表现。但是杜甫的交往对象以非文人为主,在与杜甫交往的4 0 2 人中, 仅5 8 人有作品传世,还有3 4 4 人没有作品传世。在这3 4 4 人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本身就是文人, 但是作品散佚现不可考,而更多的人本身就不是文人,这势必会影响到杜诗的传播和影响。 三、交往情况复杂 因为杜甫的现存交往诗数量巨大,其交往人数众多,而且身份各异等具体情况决定了杜 甫交往情况的复杂性。如在长安十年多干谒之作,虽然干谒诗的总数不多,却屡遭人诟病。 这是杜甫交往诗中最应该留意的部分,这些干谒的诗篇,有些完全属于正常的干谒作品,有 些却呈现出情急乱投的特点,杜甫遭人诟病指责的干谒之作主要就是指后一类作品,在具体 分析时应该将两种不同的干谒诗分而论之。此后多宴游酬答之作和送别诗,较为真切地反映 出杜甫交往的实际情况。在这部分作品中既有认真严肃的寄赠之作,又有戏赠谑言之作:既 有兴趣相投的宴游之作,也有迫不得已的陪宴陪游之作;甚至包括在窘迫之时向朋友求助、 在酒断之后向友人索饮之作。 四、交往情况与创作情况的高度一致 纵观杜甫一生,朋友越来越多,诗歌创作数量也渐呈增长的趋势。在为官之前,交往不 广,此后,朋友增多,交往圈子逐渐扩大,并突破地域限制。同时,杜甫的诗歌创作也呈现 出与前不同的特征。关于杜甫交往和创作具体情况,详见下图: “尚永亮: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第3 5 2 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 6 第一章杜甫交往诗的摹本情况 杜甫交往及创作情况总表 通过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杜甫的交往和诗歌创作的总体趋势是大体一致的,在公元7 5 9 年和公元7 6 7 年,都分别是杜甫一生中交往和创作的两次高峰,晚年杜甫的交往和创作均骤 减。 7 第二章杜甫交往诗分类研究 第二章杜甫交往诗分类研究 根据杜甫交往诗的内容,笔者将其分为送别诗、干谒诗、伤悼诗、寄赠酬答诗歌、题壁 题书画诗和宴游诗等六种,详见附录四。 第一节送别诗 杜甫送别诗约1 3 0 首左右1 2 ,约占交往诗总数的1 7 。杜甫送别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没 有一首送别诗的诗题既标明“送”,又标明“别”,而是将“送”与“别”严格区分开。“送” 主要指杜甫送朋友离开,而“别”主要是杜甫离开而告别朋友。在杜甫的送别诗中诗题标明 “送”的为1 0 7 首,诗题标明“别”的为2 4 首。通过杜甫送别诗的诗题我们可以看到杜甫送 朋友离开远远多于朋友送杜甫离开。 一、杜甫送别诗的题式 虽然杜甫送别诗很多,但是杜甫的送别诗的题式却有明显的规律,主要有下面几种题式。 在诗题标明为“送”的诗中主要是送、奉送、地点+ 送、时间+ 送、时间+ 地点+ 送、事件+ 送等 几种;在诗题标明为“别”的诗中主要是别、别+ 人名+ 因寄、赠别、留别、事件+ 留别等几种。 在诗题标明为“送”的诗中主要有送、奉送、地点+ 送、时间+ 送、时间+ 地点+ 送、事件+ 送等几种题式。举例如下: l 、送。在杜甫送别诗中标明“送”的1 0 7 首中有6 5 首就是这种题式。如:送窦九归成 都、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送高司直寻封阆州、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 书记、送高三十五书记、送王十六判官等6 5 首。 2 、奉送。在杜甫送别诗中标明“送”的1 0 7 首中有l l 首就是这种题式。如:奉送郭中 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奉送韦中丞之晋赴 湖南、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奉送 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等1 1 首。 3 、地点+ 送。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公安 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长沙送李士一、衡州送李大 夫七丈勉赴广州、邦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宫弟赴成都府、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涪 江泛舟送韦班归京、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迢、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 乐相送率题小诗留于屋壁、惠义寺园送辛员外、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等1 3 首。 4 、时间+ 送。如: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暮冬送苏四郎篌兵曹适桂州、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 叔即杜鸿渐朝谒等诗。 5 、时间+ 地点+ 送。如: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赴阙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 2 据笔者统计,本文所收录杜甫送别诗1 3 1 首。 9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i 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 韵、等诗。 6 、事件+ 送。如: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 范郎中季明、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等诗。 在诗题标明为“别”的诗中主要有别、别+ 人名+ 因寄、赠别、留别、事件+ 留别等几种题 式。举例如下: l 、别。如:别李义、别苏篌、别董颈、别张十三建封、别蔡十四著作、别 赞上人、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等7 首。 2 、别+ 人名+ 因寄。如:别崔溟因寄薛据孟云卿、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等2 首。 3 、赠别。如:赠别何邕、赠别郑炼赴襄阳、赠别贺兰锸等3 首。 4 、留别。如:留别贾至严武二阁老两院补阙、留别公安太易沙门等2 首。 5 、事件+ 留别。如:将别巫峡赠南卿兄澳西果园四十亩、巫峡敝卢奉赠侍御四舅别之 澧朗、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 王十二判官、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奉留赠 集贤院崔于二学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等9 首。 通过上文对杜甫送别诗的题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杜甫在送别诗中体现了实录的精神, 采取写实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具体的离别情境所蕴含和牵连的种种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生 感悟,不愧为诗史笔法,为我们今天研究当时送别的具体情况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和众多的线 索。如可以通过杜甫诗中标明的地点来研究杜甫一生的行踪,杜甫诗中标明的时间对研究杜 诗的系年也有很大的用处。 杜甫送别诗中送别人离开的作品( 1 0 7 首) 远远多于别人送杜甫离开的作品( 2 7 首) 。杜 甫一生除少数时间较为安定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颠沛流离,如果杜甫受到时人的关注,他 离开某地必定有很多人前来送别,但在现存文献中却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可知杜甫及其诗 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足够关注的事实。 二、杜甫送别诗的特点 送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题材的一个重要类型。在诗经中就有一定数量的送别之作。 可以肯定的有国风中的燕燕、渭阳,大雅中的崧高、番民和韩奕,周 颂中的有客等诗”。 送别诗在写法上一般而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侧重写离别的共相,省略关于离别对象、 以往经历和交往以及离别的具体缘由等,而仅仅写出离别这一最为伤怀动情的时刻,如古 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送别诗的另一种写法与第一种写法相反,不仅不省略对象的身 ”秦丙坤:中国早期的送别诗_ 六首送别诗述论载重庆社会科学,2 0 0 2 年第6 期。 l o 第二章杜甫交往诗分类研究 份,以往经历和交往以及离别的具体缘由,而且大笔渲染、交代,竭力写出离别的当前性和 具体的情境。就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而言,从汉魏六朝到盛唐时期,以第一种写法居多,这 些偏于共相描写的送别诗,所写的集中在离情别绪,集中在离别时的留恋、祝愿、期望等, 能集中、强烈、突出地表达出在离别时的情感体验。 杜甫送别诗则体现出新的特点和旨趣,这在上面杜甫送别诗的题式分析中就已经约略见 出,杜甫在送别诗的创作中,不仅仅停留在对离别的一般描写和体味上,不是把离愁别恨从 具体的送别背景、送别情境中剥离出来,加强对送别对象、分别缘由、别离情境等的描写和 渲染,竭力避免情感的抽象化和叙述的平板化。如: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 州觐省、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等诗,在 诗歌的题目中就已经清楚明了地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而且还写出了具体的事件。 杜甫送别诗的主要创作手法是高度写实。松浦友久在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中说李 白、王维等人的送别诗“所表现的感动已不是同特定的对方因个别的离别而引起的感动,至 少不是照样原封不动表现的感动而是与人离别这一事件本体所有的某种普遍情感集中概 括与统一意义上的感动。”h 杜甫的送别诗也是紧紧地抓住了离别这一事件本身,所有的情感 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离别的情感,是由送者与离者的特定关系、离别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的离别 情境所引起的种种复杂的具有特指的离愁别绪。在体裁上,以古诗为多。在写法上采用叙事、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如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1 5 一诗: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孔巢父与李白同为“竹溪六逸”。此诗是孔巢父辞官归隐时,杜甫的送别之作。诗的前八 句写孔巢父即将东归。“掉头”二字将孔巢父毅然隐退,决绝去官的想法写得形象生动。再结 合孔巢父欲寻仙延寿的实际,杜甫以神仙之事拟之。“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 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四句,以世人不理解孔巢父辞官归隐的做法来反衬孔巢 父人格之高标,以明其尘视官爵富贵。“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 几岁寄我空中书。”四句写送别的具体情景,蔡侯清夜置酒,明月照离席,管弦笙歌之余,不 “松涌友久: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第6 0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 “仇兆鳌:e f t 诗详注,第5 4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免心情怅惘。结尾二句,又烦请孔巢父代他向他们共同的朋友李白问候。纵观全诗,有叙事、 有议论、有描写、有抒情,人物描写与景物点染浑然结合,这首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离愁 不是单纯的离情别绪,还包含了对送别者的深深理解和对故人的款款思念,并且反复涵咏之 后,又可以见出杜甫隐隐透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以及自己辗转尘世的苦闷。 杜甫的送别诗由于写得极具个性,不似偏于离别共相的送别诗那样容易引起欣赏者的普 遍共鸣。但是,因为它非常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离别这一普遍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了 这一情感体验所潜藏的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慨,从而使得杜甫的送别诗超越了单纯的送 别主题而具有更深广的思想意义和审美蕴含,对于有丰富人生体验和人生阅历的人而言,往 往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节干谒诗 一、干谒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及原因 白天宝五载( 公元7 4 6 年) 始,止于天宝十四载( 公元7 5 5 年) 1 0 月,杜甫一直在长安 干谒,对此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以肖涤非为代表承袭清人仇兆鳌的“公深耻而不屑 干川6 的观点,认为杜甫与干谒是沾不上边的。他在注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独 耻事干谒”一句时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声测量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变压器铁芯叠装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松香浸提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小学英语数字题库及答案
- 保伞工日常工作记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炉运转工突发状况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农发行阿克苏地区新和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电光源制造工职业操守考核试卷及答案
- 西藏安全员c证考试及答案
- 教育大数据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 化工企业物料编码规则物料分类清晰、编码简短、容易识别
- E190飞机舱门开关
- 儿科学腹泻病
- CT介入学及CT引导下肺穿活检术课件
- GB/T 3871.9-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牵引功率试验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 17840-1999防弹玻璃
- 文学鉴赏-课件
- 小军师面试万能绝杀模板-组织管理
- midasCivil斜拉桥分析课件
- 应急响应程序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