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研究.ppt_第1页
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研究.ppt_第2页
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研究.ppt_第3页
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研究.ppt_第4页
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研究,中国移动研究院2011年5月,2,主要内容,分组城域传送网概述PTN技术原理PTN组网要求PTN现网部署小结,3,城域网逻辑架构,分组城域传送网,WDM/SDH/MSTP,WDM/SDH/MSTP,SDH/MSTP,PTN,城域传送网,核心层,城域传送网,汇聚层,城域传送网,接入层,IP/MPLS,PON/PTN/WLAN/TD-SCDMA,城域传送网,城域数据网,宽带接入网,PTN,PTN,城域数据网核心层/、业务接入控制层、汇聚层,汇聚交换机,中国移动城域网覆盖城市及其所辖的郊区县,包括城域传送网、城域数据网、宽带接入网,其中城域传送网包括分组城域传送网、城域SDH/MSTP传送网和城域WDM传送网。,4,分组城域传送网范畴,分组城域传送网向上与移动通信系统的RNC/BSC/SAE-GW、城域数据网业务接入控制层的SR/BRAS相连,向下与基站、各类客户相连。,在核心、汇聚层可以承载于WDM网络之上,做为WDM传送网的客户层,为普通集团客户与家庭客户提供各类业务的汇聚与传送,为各类移动通信网络(2G/3G/LTE)提供无线业务的回传与调度,为重要集团客户提供VPL/VPLS业务的传送与调度;也可与SR配合,为重要集团客户提供VPN、固定宽带等业务的传送与接入,5,MSTP,增强以太,MPLS/PWE3,Ethernet,IP,PBT,SDH,以太环网保护,提高可扩展性(QinQ),面向连接,MacinMac,增强OAM和可靠性,以太网接口、GFP、L2交换、虚级联,提高转发效率、有连接分组交换、QoS保证、支持多业务、IGP收敛、FRR,Layer1ITU-T,Layer2IEEE,Layer3IETF,WDM,分组传送网(PTN),L1/L2/L3技术争夺分组城域传送网的市场,同时各类IP化技术也互相借鉴,OTN,成本太高OAM太弱,不满足电信级,非分组化,MPLS-TP,IPRAN,6,各类IP化技术之间的关系,IP/MPLS,IP域内/域间动态路由和信令协议面向无连接特性L3业务承载,如L3VPN业务、L3组播业务,SDH/MSTP,TDM电路交换和同步,PTN(MPLS-TP),MPLS帧格式、协议栈、转发机制,电路业务承载面向连接特性,保证端到端业务性能OAM,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网管静态配置,分组同步(同步以太网、IEEE1588v2等),增强以太,QinQ私有以太环网保护协议,IPRAN,核心/汇聚层:IP/MPLS接入层:增强以太,分组交换L2分组业务承载,如以太网业务、L2VPN业务、L2组播业务QOS策略和统计复用,7,测试情况,集团公司于2008年上半年启动了城域传送网IP化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已开展了实验室测试、试点测试及规范编制等工作单厂家实验室测试(2008.72009.1):PTN、增强以太网、IP/MPLS和IPRAN的技术摸底测试,承载基站业务和宽带业务测试单厂家试点测试(2009.22009.6):PTN、增强以太网、IP/MPLS和IPRAN承载基站业务及宽带业务的现网试点测试,涉及8个省、9个厂家的20个测试,重点验证在现网复杂环境下承载实际基站业务的能力,长期运行性能和稳定性,以及故障定位等网管运维能力多厂家组网实验室测试(2009.42009.6):对PTN、增强以太网、IP/MPLS、IPRAN等多厂家多技术组网进行实验室测试,重点验证不同厂家设备的互通性以及不同技术混合组网可行性中国移动分组城域传送网系列规范(2009.12010.1),共7册,8,单厂家单技术试点测试结果汇总,9,基本传输性能除增强以太E1业务时延不满足要求外,各种技术都能满足E1和以太网业务的误码率/丢包率和时延等基本传输指标的要求,保护PTN:支持线性保护,部分支持环网保护,性能满足要求增强以太:支持以太环网保护,性能不满足要求IP/MPLS:支持TEFRR保护,性能满足要求IPRAN:汇聚层支持TEFRR,接入层支持以太环网保护,性能满足要求,接入环10个节点时接近门限,QoS和同步QOS:所有技术均能满足要求频率和时间同步:PTN支持,IPRAN部分支持,分组城域传送网,OAM和网管各种技术都实现故障检测和定位,其中PTN的OAM机制最完善,可实现性能测量、告警和告警抑制、性能劣化触发保护等功能网管:PTN整体较好,IPRAN相对较好,其他技术较差,综上所述,近期主要选用PTN、IPRAN,积极跟踪增强以太技术发展。PTN适合各种规模组网;IPRAN规模组网能力受限。在成本和功耗方面,与IPRAN相比,PTN优势明显。,各类IP化技术比较,10,主要内容,分组城域传送网概述PTN技术原理PTN组网要求PTN现网部署小结,11,优势继承MPLS的转发机制和多业务承载能力(PWE3)支持分组交换、QoS和统计复用能力(IP化)采用面向连接技术,提高业务端到端性能保证继承传送网的OAM和保护能力去除了IP的复杂的路由协议和面向非连接的特性,更适应城域网环网结构和汇聚型业务需求去除了SDH的TDM交换和同步不足暂不支持L3功能,后续可演进静态配置方式给网络调整带来复杂度国际标准未成熟,导致产品成熟度不高,PTN(MPLS-TP)是针对城域网应用场景,结合IP/MPLS和传送网技术而做的优化,MPLS-TP=MPLS-L3复杂性+OAM+保护,12,PTN(MPLS-TP)为实现类似SDH的面向连接的端到端OAM,去除了IP/MPLS众多无连接的特性,PTN与IP/MPLS设备差异,13,SDH/MSTP和PTN设备的交换方式比较,14,类似SDH的PTN(MPLS-TP)分层模型,高阶通道层(HO-VC),低阶通道层(LO-VC),再生段层(RS),复用段层(MS),VP层(LSP/Tunnel),VC层(PW),物理媒介层(Fiber/Copper),段层(以太网/SDH),为一个或多个客户层业务提供更大的传送网通路(即LSP),在LSP中将一条或多条PW封装到与该LSP对应的MPLS隧道中,并提供MPLS隧道的监控。等效于MPLS的隧道层(Tunnel),而TunnelLSP唯一标识相同源宿的标签交换路径,为客户层业务提供端到端的传送网通道,将业务净荷适配、封装到最贴近业务的PW中,并提供PW的监控。等效于MPLS的PWE3协议的伪线层(PW),段层的物理连接链路承载在物理媒介层上,物理媒介层实现对比特流的传送。可以是光媒介或电媒介,例如光纤、铜缆甚至无线等,为一个或多个传送网通路提供信息完整性传递的物理连接链路,并对链路质量进行监控。例如以太网、SDH、OTH、波长通道等物理连接链路,业务净荷TDM,业务净荷以太网、TDM、ATM,SDH,PTN,15,OAM,分组交换矩阵,TDMCES,同步处理,设备管理监控,ChSTM-1,IMA/TDME1,控制平面,ATMCES,EMS,保护,PTN,MSTP,Router,基站,CPE,ETH通道,ETH通道,流量管理,PTN,Router,10GE/GE/FE,10GE/GE/FE,TDMEOS,ATMSTM-1,ETH通道,ETH通道,ETH通道,UNI,NNI,PTN设备功能框图,传统业务预处理,如SDH映射、TDM业务的电路仿真等,故障定位性能监控,故障检测时间3.3ms310ms保护倒换时间50ms,报文处理标记交换,业务交换(热备),流量调度基于业务流的QOS策略,拓扑管理配置管理告警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路由和信令保护恢复,1588v2时间同步同步以太,16,MPLS-TP帧格式,数据帧结构TMP标签域TMC标签域,17,MPLS-TP的保护倒换技术(1)线性保护,线性保护倒换:G.8131定义的路径保护主要包括无协议的11方式和基于协议的1:1/1:N方式,可以对端到端路径或者端到端路径上的每个区段(节点或链路)进行保护,其中11和1:1为独享保护,1:N为共享保护。采用11时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都承载业务并采用双发选收的模式采用1:1时在网络正常情况下仅工作路径承载业务,备用路径空闲(也可运行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在网络故障情况下,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承载业务(可抢占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TEFRR是基于协议的区段1:1方式,属于1:1线性保护的一种实现方式。一般对端到端路径上的每个区段分别做1:1线性保护。,18,线性1+1保护,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采用MSTP的通道保护原理,双发选收;倒换时间最短;保护路径不能传送业务;LSP标签占用大、带宽利用率低;主用、备用LSP应配置相同标签来减少标签数,19,线性1:1保护,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采用SDH的通道保护原理,源宿节点两端桥接;倒换时间相对1+1长,小于50ms;保护路径可实现次要业务传送;LSP标签占用大、带宽利用率低;主用、备用LSP应配置相同标签来减少标签数,20,MPLS-TP的保护倒换技术(2)环网保护,环网保护倒换:G.8132定义的环网保护环网保护是基于协议的区段共享方式。一般对环网上的每个区段分别做保护,不同区段的备用路径可以共享。在网络正常情况下,端到端路径经过的各个区段的备用路径空闲(也可运行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在某个区段故障时,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wrapping(环回)方式,故障区段的相邻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该区段的备用路径,另一种是steering方式(转向),源宿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由于环网保护为共享方式,在资源利用率方面比11和1:1线性保护更有优势,因此在各种保护方式成熟情况下,应优选环网保护(例如,现网MSTP以复用段共享环网保护为主)。环网保护的跨环问题可考虑与其他保护方式结合,21,Wrapping环网保护,Wrapping,技术特点:属于段层保护,类似SDH的复用段保护原理,在故障处相邻两节点进行桥接;采用TMS层OAM中的APS协议,实现小于50ms倒换;段层保护,节省大量LSP条目数和配置工作量;无需每条LSP3.3ms间隔的开销帧,大幅提高业务通道的传送带宽;在分布型业务模型下,环网带宽利用率更高。,22,Steering环网保护,技术特点:属于段层保护,故障处相邻两节点通过APS协议分别告知所有经过故障点的业务的源、宿节点,源、宿节点在各自节点处倒换;受影响网元较多,倒换协议复杂,倒换时间难以保证50ms;段层保护,在节省LSP条目数和配置工作量、提高传送带宽方面的优势同Wrapping。,Steering,23,PTN的OAM功能,PTN的OAM机制可实现类似SDH丰富开销的能力,以满足电信级网络管理维护的要求。PTN的OAM主要功能特征:支持层次化OAM功能,提供了最多8层(07),并且每层支持独立的OAM功能,来应对不同的网络部署策略。一般分为VC层、VP层、段层和接入链路层面提供与故障管理相关的OAM功能,实现了网络故障的自动检测、查验、故障定位和通知的功能在网络端口、节点或链路故障时,通过连续性检测,快速检测故障并触发保护在故障定位时,通过环回检测,准确定位到故障端口、节点或链路提供与性能监视相关的OAM功能,实现了网络性能的在线测量和性能上报功能在网络性能发生劣化时,通过对丢包率和时延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实现对网络运行质量的监控,并触发保护提供告警和告警抑制相关的OAM功能告警机制可以保证在网络故障时产生告警,从而及时、有效关联到故障影响的业务网络底层故障会导致大量的上层故障,上游故障会导致大量的下游故障,AIS/FDI等告警抑制可以屏蔽无效告警提供用于日常维护的OAM功能,包括环回、锁定等操作,为操作人员在日常网络检查中提供了更为方便的维护操作手段。,24,P,P,MEP,MIP,MIP,MEP,MEP,MEP,MIP,MIP,PTN域1,PTN域2,NNI,VP层OAM(域间),CE,CE,接入链路OAM,VP层OAM(域2),VP层OAM(LSP)(域1),接入链路OAM,PE,VC层OAM(PW),P,MIP,UNI,UNI,PE,PE-S,PE-S,MEP,MEP,MEP,MEP,MEP,段层OAM,段层OAM,基于PTN分层模型的层次化OAM机制,业务OAM,25,OAM要求,26,采用GACH封装Y.1731PDU,通过OpCode指示不同的OAM类型对于每个OAM处理机制和以太网OAM类似,有成熟的芯片支持,基于传送网OAM的Y.1731方式,帧格式,OpCode编码,27,QoS处理,CIR,PIR,实现标准规定的BE、AF1、AF2、AF3、AF4、EF、CS6、CS7等八组PHB。遵循DiffServ模型,对不同PHB的业务流提供区分的服务。业务可按端口、VID或MAC地址划分每类业务可分别设置QoS以64K/1M为步长,设置CIR(保证带宽)、PIR(峰值带宽),28,QoS机制,29,GPS实现时间和频率同步的缺陷,加大天馈施工难度和成本GPS天线对安装站址环境有特殊要求,如120的净空要求馈线距离超过110米需增加中继放大器GPS天线馈线较粗增加设备不稳定因素每台基站都须安装GPS接收机模块,增加基站成本目前GPS时钟模块已成为基站损耗率较高的主要模块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对TD-SCDMA整网运行带来安全隐患,TD-SCDMA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导致严重依赖GPS,为建设和运维带来一定困难,30,同步以太技术:解决频率同步问题,采用类SDH的时钟同步方案,通过物理层串行比特流提取时钟,实现网络时钟(频率)同步源站点通过以太物理层的Bit流携带从BITs或其它源获得的高精度时钟信息,接收节点可以从以太物理层中恢复出数据和时钟信息同步以太网时钟精度由物理层保证,与以太网链路层负载和包转发时延无关以太信号以8B/10B的长度编码,它的好处是不会出现连续的1或者0(不超过8位).这个有利于提高时钟恢复的精度时钟的质量等级信息可以通过专门的SSM帧进行传送PTN的同步以太时钟具有高稳定度,精度达到15ppb,相关标准为G.8261,31,IEEE1588v2同步技术:解决时间同步问题,定义了一个在测量和控制网络中,与网络交流、本地计算和分配对象有关的精确同步时钟的协议(PTP:PrecisionTimeProtocol)通过主从设备间消息传递,计算时间和频率偏移以及中间网络设备引入的驻留时间,从而减少定时包受存储转发的影响,实现主从时钟和时间的精确同步。,32,主要内容,分组城域传送网概述PTN技术原理PTN组网要求PTN现网部署小结,33,城域网发展趋势,网络发展趋势:分组化、宽带化、扁平化、同质化技术发展趋势:多技术共存,融合设备形态出现:PON、PTN、IP/MPLS、WDM/OTN功能需求趋同导致设备制造成本增加:TD同步、保护、IP,光传送网,城域接入,城域汇聚,WDMCore,分组城域传送网,OLT,ONU,PON,普通集团客户和家庭接入,城域核心,应用层,RNC/BSC,GGSN/SGSN,CE,IP专网,Iub/Abis,Iu/A/Gb,MSC/MGW,AR,IP城域网,BRAS/SR,城域核心路由器,CMNET,基站和重要集团客户接入,WDMMetro,PTN/IPRAN,PON接入网,34,分组城域传送网总体要求,中国移动分组城域传送网是中国移动适应IP化发展的新一代面向基站和全业务的城域传送网,主要为2G、3G和未来的LTE基站提供回传,为重要集团客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承载,近期也可为PON等宽带接入网提供城域传送和汇聚。分组城域传送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应能够灵活组建环网、网状网和链状网等网络拓扑。分组城域传送网应与现有城域SDH/MSTP传送网独立组网,逐步替代现有城域SDH/MSTP传送网,可在核心层和汇聚层作为城域WDM传送网的客户层,共同构建新的城域传送网。分组城域传送网主要满足GE及以下颗粒分组业务的承载需求(少量E1/STM-1电路业务通过仿真实现),为各种优先级业务提供统计复用和QoS保证。分组城域传送网应提供完善的保护机制,并具备良好的OAM和网管能力,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调度、故障管理和性能监测等功能,应提供高精度的时钟、时间同步传送能力。分组城域传送网应选择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标准的通用技术,确保网络的开放性。,35,较小规模城域网的组网模型,对于网络规模较小的城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应尽量采用环形网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网络层次。,10GE核心环,10GE汇聚环,核心节点,GE接入环,GE接入环,GE链,业务接入控制单元,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业务接入单元,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36,较大规模城域网的组网模型,对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城市,核心层在网络规划时应尽量采用双星形网络,汇聚层、接入层应尽量采用环形网络。,10GE汇聚环,GE接入环,10GE接入环,GE链,10GE汇聚环,GE接入环,GE链,GE/10GE,GE/10GE,WDM为主/光纤为辅,业务接入控制单元,业务接入控制单元,业务接入控制单元,GE/10GE,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业务接入单元,业务接入单元,业务接入单元,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接入节点,37,核心层可采用环形、双星形结构。对于较小规模的城域网,一般组建PTN10GE环路,环节点数不宜过多;对于较大规模的城域网,核心层成对建设大容量PTN设备,通过WDM系统提供的10GE/GE通道与汇聚层PTN设备对接。两环之间宜采用双节点互联,实现单节点故障时的业务保护,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核心节点一般采用大容量(单向交换容量不小于160G)、高可靠性设备,汇聚层主要采用环形结构。一般组建PTN10GE环网,每个汇聚环应尽量经过两个核心节点,确保网络可靠性,对于较大规模的城域网也可组建汇聚层WDM环路。汇聚节点一般采用大容量(单向交换容量不小于40G)、高可靠性设备。接入层尽量采用环形结构,每个接入环节点数一般不超过10个,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双节点或单节点上连方式。一般组建GE环网,密集城区业务量较大的区域可组建PTN10GE环路。少量不容易建立双物理路由的接入节点,也可考虑组成链形结构。接入节点一般采用中、小容量(单向交换容量不小于3G)设备原则上新建城域传送网应采用PTN/IPRAN设备,并与MSTP/SDH独立组网分组化城域传送网应支持IEEE1588v2技术,提供精确时间同步传输,组网策略,38,PTN承载各类IP化基站(暂不考虑LTE基站)和各类客户的VLAN规划的总体原则如下:(1)每个IP化基站的业务及基站网管采用同一VLAN进行标识,其中业务优先级采用VLAN优先级方式;(2)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灵活规划VLAN资源,同一RNC/BSC下的不同IP化基站应采用不同VLAN进行标识;(3)分组城域传送网自身网管采用独立的VLAN;(4)在同一个城域网内,承载各类基站的VLAN资源应与承载重要集团客户的VLAN资源不重用;(5)在同一个城域网内,承载重要集团客户的VLAN资源应与承载其他各类客户的VLAN资源不重用(网管除外)。,网络规划(1)VLAN规划,39,VLAN规划原则(参考),40,IP地址规划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1)各种网络地址原则上应采用私网IP地址,业务层地址尽可能利用私网地址,减少对公网IP地址的消耗。(2)私网IP地址规划尽量保证连续性,有利于路由收敛和地址空间聚合。(3)私网IP地址规划注意地址的使用范围,只能严格采用RFC1928规定的地址空间。(4)私网IP地址全省统一规划,每个地市预留规划特定的私网地址段,保证未来发展需求。(5)本着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原则进行分配,并且要兼顾管理的简单性和灵活性。PTN网络地址主要包括:设备Loopback地址、设备互连地址、网管系统地址等应采用私网IP地址全省按地市统一规划应互不重合、协调分配网管系统地址应与综合网管统一协调进行规划,网络规划(2)IP地址规划,41,IP地址规划原则(参考),42,可基于DSCP、IP优先级、TC、AF1、BE等8种优先级的业务。基站CS、IMS、PS业务和重要集团客户各类业务的QoS优先级的规划原则如下,网络规划(3)QoS规划原则(参考),VLAN业务:遵循VLANPRI值(3位)MPLS业务:遵循EXP值(3位)IP业务:遵循IPPrecedence值(3位)或扩展的DSCP值(6位),DSCP分为4类:CS(ClassSelector)、EF(ExpeditedForwarding)、AF(AssuredForwarding)、BE(BestEffort),43,网络规划(4)带宽规划原则(参考),44,网络管理,中国移动分组城域传送网网管中心的网管网主要分为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网管系统结构应根据被管理设备类型和网络规模的实际情况而定,45,网络管理安全性认证管理授权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元安全日记管理系统日志(Syslog)日记管理业务和设备安全性ACL能力接入认证黑白名单功能广播/组播报文速率限制路由协议加密防止CPU受冲击能力ARP协议攻击防护能力路由协议攻击防护能力,安全要求,46,主要内容,分组城域传送网概述PTN技术原理PTN组网要求PTN现网部署小结,47,中国移动3G(TD-SCDMA)网络2010年扩容工程配套PT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原则中国移动3G(TD-SCDMA)网络2010年扩容工程配套传输网络原则上应采用PTN技术组网,按照全程全网的原则整体规划,兼顾GSM基站及重要集团客户接入需求。规划PTN网络时,应统筹规划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原则上核心层、汇聚层应涵盖现有城域网所有核心、汇聚节点(含全业务汇聚点)。对于新建TD基站,原则上全部采用新建PTN设备承载;对于现有TD基站,结合接入层PTN网络整体规划,在投资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新建PTN设备承载。为了保护现有MSTP设备投资,降低建设难度,以下场景可通过插板扩容MSTP设备承载:鉴于部分省公司前期已将接入层MSTP环网容量由155M扩容至622M,且目前空余容量较大,当新建TD基站与现有GSM基站共址时,可通过插板扩容MSTP设备方式满足近期TD基站、GSM基站及集团客户等带宽需求;鉴于部分远郊区县新建TD基站分布零散,通过PTN设备接入将额外增加大量补网所需PTN节点,组网代价较大,可通过插板扩容MSTP设备方式解决;,48,典型应用场景及参考配置模型1,本期工程涉及的接入局站分为以下四类:纯TD基站、2/3G共址站、TD基站+集团客户接入站、2/3G共址站+集团客户接入站。具体要求如下:根据核心、汇聚节点业务调度及组网能力需求,PTN设备应选择合适的交换容量及端口配置。对于纯TD基站,且近期没有集团客户接入需求时,应配置交换容量较低的PTN设备,本期工程只配置IP化接口。对于2/3G共址站,应结合近期是否有集团客户接入需求,合理选择PTN设备的交换容量。如现有GSM基站已通过MSTP设备承载,则本期工程PTN设备只配置IP化接口,如2/3G基站均为新建时,则本期工程PTN设备应同时配置IP化接口和TDM接口。,49,典型应用场景及参考配置模型2,50,主要内容,分组城域传送网概述PTN技术原理PTN组网要求PTN现网部署小结,51,PTN是中国移动适应IP化发展的新一代面向基站和全业务的城域传送网主要为2G、3G和未来的LTE基站提供回传为重要集团客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承载,近期也可为PON等宽带接入网提供城域传送和汇聚PTN五大属性主要满足GE及以下颗粒分组业务的承载需求(少量E1/STM-1电路业务通过仿真实现)为各种优先级业务提供统计复用和QoS保证可提供完善的保护机制具备良好的OAM和网管能力,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调度、故障管理和性能监测等功能提供高精度的时钟、时间同步传送能力。,小结,ThankYou!,王磊angleiyj,53,OAM类型介绍(1)CC/CV,连续性检测和连通性验证:该功能工作在主动模式,源端MEP周期性发送该OAM报文,宿端MEP检测两维护端点间的连续性丢失(LOC)故障,以及误合并、误连等连通性故障。可用于故障管理、性能监控、保护倒换。检测相同MEG域内任意一对MEP间的信号连续性。CC-ContinuityandConnectivityCheck传送CC信息的帧是CV帧,其主要参数有:MEGID本身MEPID所有目标MEPID发送周期:3.3ms/10ms/100ms/1s3倍发送周期内收不到CV帧,产生LOC告警(lossofcontinuity),54,OAM类型介绍(2)AIS、RDI,告警抑制:该功能用于服务层检测到故障后,在服务层MEP向客户层上插该OAM报文,并转发至客户层MEP,实现对客户层的告警进行压制,避免大量冗余告警。AIS:AlarmIndicationSignal在服务层检测到故障时,通知客户层使用FDI帧传送发送周期1s在3倍的接收周期内未再收到AIS消息,清除AIS告警远端故障指示:该功能用于将MEP检测到故障这一信息通告给对端MEP。RDI:RemoteDefectIndicat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