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玩”中有效学习——“认识毫升”教学实践与感悟.doc_第1页
让学生在“玩”中有效学习——“认识毫升”教学实践与感悟.doc_第2页
让学生在“玩”中有效学习——“认识毫升”教学实践与感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玩”中有效学习“认识毫升”教学实践与感悟 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陈耀花 “认识毫升”是在学生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学习的。“毫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显然,课堂中教师仅凭枯燥的说教,学生也许一时能记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印象模糊,甚至忘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清晰地建立起“毫升”的概念呢?根据这节课内容的教学特点,我认为让学生在“玩”中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此,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一、在“玩”中初步感知 生活中,用毫升作单位的物品有很多。为此,我布置了课前调查活动(如下),课始让学生交流调查结果。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日常生活中引入毫升的教学再合适不过了。在学生通过课前调查活动了解了生活中毫升的应用后,我出示一些物品,如毫升的眼药水、毫升的口服液、毫升的糖浆、毫升的奶茶、升冰红茶、升的金龙鱼调和油等,让学生把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在分类比较中感知到毫升是一个比升小的容量单位,它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用的单位。这样的认识,是学生在“玩”中自然形成的。 二、在“玩”中深入体验 想让学生清晰而深刻地建立毫升的概念,不能只靠眼睛来看,更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在“玩”中深入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学生在玩注射器的过程中,先观察毫升的刻度,初步形成毫升的表象,然后通过数一数知道滴水约是毫升,再通过掂一掂毫升水有多重,逐步建立起毫升的概念。 毫升水有多少,有的小组用毫升的量筒来量,有的小组用毫升的量杯来量。学生在用量筒和量杯量的过程中有了感受,但感受并不深刻,如果脱离了量筒和量杯,可能无法形容毫升的水到底有多少。只有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因此,通过“哪个容器装满水大约是毫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毫升的多少进一步体验,使他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不知不觉中加深了毫升有多少的印象。 三、在“玩”中沟通联系 毫升和升都是容量单位,但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也许有的学生已经从课外阅读中知道,或从家长那儿知道了,但只是知道一个结论而已。如果能让学生亲自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那他们定会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因此,这样的“玩”还真不能缺。 这样一个很平常的验证活动,学生的验证过程却是多样的:有的把升的水倒入毫升的量杯中,倒了次,说明升等于毫升;有的把升的水也倒入毫升的量杯中,倒了次后,发现剩下的水正好在刻度“1/2升”处,说明倒出了一半的水,所以升里面有个毫升,即升等于毫升;有的把升的水倒出1/4,发现这1/4的水正好是毫升,所以升里有个毫升,也就是升等于毫升学生真是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亲自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沟通了升与毫升的关系,而且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到了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四、在“玩”中拓展延伸 学习任何知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分钟时间,教师要注重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课外的“玩”很重要,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课外实践活动。 相信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能进一步积累对毫升的认识,有更多真切的感受。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认识毫升”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精心设计好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