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葛洪“气”思想研究——以《抱朴子·内篇》为主.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葛洪“气”思想研究——以《抱朴子·内篇》为主.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葛洪“气”思想研究——以《抱朴子·内篇》为主.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葛洪“气”思想研究——以《抱朴子·内篇》为主.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葛洪“气”思想研究——以《抱朴子·内篇》为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葛洪“气 思想研究以抱朴子内篇为主 学科专业:中国哲学 学位申请人:王肇锶 指导教师:马德邻 摘要 葛洪,自号抱朴子,生活于两晋时代,是道教思想家、炼丹术和道教神仙观念的重要 奠基人。其著作抱朴子内篇是神仙道教的重要典籍,在道教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影 响。“气”在内篇中不是静止的,而是持续变化发展、充满活力的哲学范畴,它贯穿于 内篇思想始终。然纵观前人对于“气”的研究,其范围相对狭窄,且涉及“气”的道教 意义更少。 本文运用横纵向研究的方法,从“道”的论述延伸至“气”,进而以“气”述“道”, 揭示“气”是“道”的具体化,力求以“气”来阐释理解内篇思想,凸显“气”在道教 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立足于内篇文本,将内篇之“气”分成生成性的“气”和咒术性的“气” 两类,生成性之“气”能与“道”直接联系,如阴阳之气、云气、宝精行磊;咒术性之“气” 涉及人体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形神关系、神仙观等思想。“气”主要藉由内力包括导引、 胎息、服食辟谷等行气之术和外力即服食金丹药物的共同作用达到养生的宗旨。 葛洪气论认为气“易损难养”,强调要时刻注重机体和“气”不可分离的养生理念,这 对于陶弘景等人对于道教理论的承袭和后世医学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葛洪的最终目 标是为了证明神仙实有、仙道可学,追求长生不老,这是其气论思想的局限性,因而要批判 地论之。 关键词:道教思想:葛洪:抱朴子内篇;气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t i t l e :as t u d yo nt h eq it h o u g h to fg ch o n 旷- b a s e do nb a o p u z ic h a p t e ri n s i d e m a j o r :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 c a n d i d a t e :w a n gz h a o s i s u p e r v i s e r :m ad e l i n a b s t r a c t g eh o n g , c a l l e dh i m s e l fb a op u z i h el i v e dd u r i n gt h et h a n s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b e t w e e nt h e w e s t e r na n de a s t e r nj i nd y n a s t i e s g eh o n gw a saf a m o u st a o i s tt h i n k e ra n dt h ef o u n d e ro f e x t e r n a le l i x i rs t u d i e sa n dt a o i s tt h e o l o g y h i sm a i nb o o k , b a op u z i ,e s p e c i a l l yi t sc o r ec h a p t e r s , i sa ni m p o r t a n tw o r ko f t h e o l o g i c a lt a o i s ma n dh a sb e e nh u g ei n f l u e n t i a lt h r o u g ht h ea g e s ”q i ”i n i t sc o r ec h a p t e r si sap h i l o s o p h yc a t e g o r yw h i c hi sc h a n g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s t a n t l ya n de n e r g e t i c ”q i ”w em a ys a y , i so n es t r i n go fc o r ec h a p t e r s b u t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 ”q i ”s c o p ew a st o o n a r r o w l yf o c u s e da n dl e s sa t t e n t i o nh a sb e e np a i dt ot h et a o i s tc o n c e p t so f q i ”b yp r e d e c e s s o r s w h e r e a so t h e r sh a v em u c hm o r e t h i ss t u d yu t i l i z e sl o n g i t u d i n a la n dc r o s s - s e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f r o m ”d a o d i s c u s s e se x t e n d i n g t o ”q i ”,a n dt h e ni ti sp o s s i b l et oe x p l a i n ”d a o ”u s i n g ”q i ”q i ”i sc o n s i d e r e d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 ”d a o ”w es t r i v eh a r dt ou s e ”q i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c o r ec h a p t e r si no r d e rt o h i g h l i g h t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t h e t a o i s tp h i l o s o p h y t h i ss t u d yb a s e su p o nt h et e x to fc o r ec h a p t e r s ”q i ”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c a t e g o r i e s : t h o s ew h o g e n e r a t e da n dd a o i s ti n c a n t a t i o n s t h ef o r m e rc a nb ec o n n e c t e dw i t h ”d a o ”d i r e c t l y , s u c ha sy i na n dy a n g , q io r i g i n a t i n gf r o mc l o u da n da i r t h el a t t e ri n v o l v ec o n g e n i t a lq ia n d a c q u i r e dq i ,t h eh o l i s mo fb o d ya n ds p i r i t , c e l e s t i a lt h e o r y t oa c h i e v e t h ee f f e c to fh e a l t hc a r e ,i t r e l yo nt h ej o i n to u t c o m eo fi n t e m a lf o r c ei n c l u d e sq i p r o m o t i n gm e t h o dl i k et a oy i n ,g e n u i n e f o e t a lr e s p i r a t i o na n di n e d i 毛a n de x t e r n a lf o r c en a m e l yt a k et h eg o l d e ne l i x i r g ch o n gh e l dt h ev i e wt h a tq ii sq u i t em o r ed i f f i c u l tt or a i s et h a nt od a m a g e i t m u s tm a k e ”q i ”ap e r m a n e n tp a r to ft h eb o d y t h ei d e ao f 。q i ”n o to n l yh a sa ni m p o r t a n ti m p a c t o nt h ef o l l o w i n gt a o i s mb u ta l s oh a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nb u i l d i n g m e d i c i n es y s t e m st o d a y h o w e v e r , g ch o n gr e c o g n i z e d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i m m o r t a l ,a n d f i n nt h a tw es h o u l d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i m m o r t a lw a y h i su l t i m a t eg o a li sp u r s u i n g l o n g e v i t y w es h o u l d t r e a tt h el i m i t sc r i t i c a l l y k e yw o r d s :t a o i s m ( 3 eh o n gc o r ec h a p t e r sq i t y p e :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中国哲学之所谓“气 ,可以视作是天地万物中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张岱 年先生认为若以“气”来解说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细。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范畴之一,更是中国哲学所特有 的,区别于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然细数近2 0 年来,有关葛洪抱朴子内 篇的研究,多隶属于医学养生、神仙道教、人格思想等方面( 详见附录) 。 关于“气 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通过行气来养生,进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关于“气的哲学蕴含以及其在道教中的意义则较少涉及,而这恰恰是葛洪哲学 思想的重要内容,应当予以重视,并进一步加以研究。本文以抱朴子内篇 为主线,试图探讨葛洪“气 的思想,因此,有必要先明晰抱朴子内篇的 主要内容及关于“气思想范畴的意蕴。 i 抱朴子内篇 葛洪( 公元2 8 3 - 3 6 3 )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金丹道教的重要创始人。著 作抱朴子是葛洪一生留下的重要著作,分成抱朴子内篇( 简称内篇) 二十卷和抱朴子外篇( 简称外篇) 五十卷,内篇成书时间略晚于外 篇,是葛洪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内篇作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典籍,在中国道 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历史影响。内篇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一是阐 释道教理论、宗旨、主张,包括“玄 、“道 、“一”的道之本体论以及对于儒、 道两家地位的本朱、难易、异同、可协调性等方面的比较;二是葛洪言明神仙确 实存在,认为世间所流传的有关凡人不能藉由后天修炼成仙,继而得道的说法不 足为奇,也不必对此加以反驳,因为这是一部分人过于世俗、目光短浅、见识粗 鄙的缘故,并反复论证仙道可学、成仙可能。这是葛洪道教思想的核心,也是内 篇成书的动机之一;三是介绍得道成仙的主要途径,如炼服还丹金液、拜求明 师、行善除恶等;最后还详尽列举了诸多道教典籍的名称及道经的书目,宣扬道 张岱年中固哲学人纲i m 】北京:中固 会科学l l i 版社,2 0 0 4 :3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教教义,为世人修炼成仙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蓝本,鼓励世人修身养性,逐入仙 门,以此来论证世人修炼的广泛性、可行性。o i - 篇自叙记载,内篇基本 上都在论述方术、鬼怪、神明、气的变化、驱避邪气来长生不死的方法,是典型 的道教思想的阐述。内篇首次全面详尽阐述了道教教义、哲理、宗旨、仪式、 宇宙本体、人的本质、成仙可行及炼丹、符策等方法,是葛洪自身的主观条件与 当时儒道双修时代的客观世界的相结合,是“了不起的产物2 。 i i “气 的范畴 “气 的思想是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过程中,把物质之外,不以物质为转移 的东西还原为现实的自然界中逐渐形成的。“气”的概念源于“云气 思想,古 人将云气的原始意义引申至日常生活,总结、提炼自然界直观观察到的风、水、 云、雨等现象,结合人体自身显而易见且至关重要的诸如呼吸之气、随汗而出的 “热气 等生命现象能观察到的直接经验,来体悟到“气”的存在,抽象概括出 “气 的涵义,形成了对“气 直接而朴素的认识,且萌生出类似的理性概念, 认为自然界有形之物皆由运动不息、变幻多端且又难以捉摸的无形无状之物所造 就,这是一种象形的直觉思维。 “气”在中国哲学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先秦开始,关于“气”的研 究持续至今,对“气 的评价众说纷纭。“气 的内涵,广泛复杂,涵盖深远, 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气 的范畴,既是生成自然万物 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动态功能的、充塞宇宙的客观实体,又关系到人生 性命,是主体的道德精神,属于道德境界的升华3 。由于葛洪明确其对于“玄道” 的见解,大多数论文皆围绕“道”的范畴解释葛洪内篇思想的主旨,而笔者 认为, 内篇的宗旨仍立足于成仙思想,基于此,以“气”的范畴作为贯穿 内 篇的脉络线索更为妥帖。因而,本文从“道”出发衍伸至“气 ,力求以“气 的思想提纲挈领,从“气”的角度出发阐释葛洪道教哲学的实质。 2 葛洪抱朴子内篇全译【m 】贵州:贵州人民:i :版社,1 9 9 5 :1 1 张立文气【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6 :4 2 第一章“气”与“道”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气与“道 内篇中有关“气”思想理论是葛洪梳理总结了魏晋之前的道教教义,给 予全面化、理论化的阐述,是魏晋南北朝道教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葛洪内篇 中“气”的思想可以大致理解为生成性与咒术性两类,但由于葛洪的道教思想, 归根结底是生成性的“气 渐趋向咒术性的“气 靠拢,以此宣扬神仙道教思想, 两者实难予以明确划分,故本章生成性的“气 特指能与“道 直接联系之“云 气 、“阴阳之气 、“宝精行燕 ,而涉及形神关系、神仙思想、养生术等方面的 带有典型道教意义以及些许宗教特色的“气 列为咒术性之“气”置于第二章集 中探讨。 一以“气 述“道 葛洪内篇中并未明确论述“气 与“道”的直接关联,但提出“思玄 、 “思道 必须注意“气 的变化和影响,“气 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本节试图 将“气 置于“道 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宿4 ,使“气 的思想一以贯之内篇, 以“气 述“道 。 葛洪“气 理论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渊源于诸多学派。其中,首先受到 先秦时期老庄思想的影响。道德经5 中“气 仅仅出现三处,却亦能提炼出老 子“气 的哲学观念:一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 道德经第十章,下只标注章节号) 这里的“气 是人体内充盈的血气,“抱 一 的“一 即为“道”,老子提出人们应该着重加强修身养气之法,“气 与“道” 是不能分离的整体,老子将人体能感知的直观之“气”与“道”相融合,继而升 华至“玄德 。人们为了保持健康的机体状态,就必须做到形体和精神二者的兼 顾,使之和谐共生,达到平衡。“专气致柔”强调必须注重固守由母体所继承的 “真气 ,将之蓄存起来,才能专任体内的“血气 ,呈现如新生婴儿般最纯净、 最柔和的状态,使内心极为平和静谧,逐步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岩下放言 4 张讧文气【m 】北京:中困人民人学f i i 版 ,1 9 9 6 :1 0 0 5 陈鼓应老予今注今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6 ,下同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气”与“道” 中也有相关使人之“气 如同婴儿之精充气和的描述:“人气散之,则与物敌而 刚;专之,则反於己而柔。修认为人体的气血,如果分散在各处,各行其道,就 会过于刚强,与人体趋于平衡的宗旨背道而驰,于机体不利,反之,若把人体之 气集聚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运行,机体就能达到和谐柔和的境地;二是“知和日 常,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 第五十五章) 这里的“气”是指人体 的力量,即力气。知晓淳和的道理称为“常 ,明晰常谓之“明 ,摒弃损益人体 的行为就能祥和通达,过于逞强动气就是“强 的表现。皆是老子德经中修 身的重要内容,欲得道之人,首先必须合乎“道 ,顺应万物的常态规律,由于 “气 的无节制使用会物极必反,过分强壮反而会迈向衰老,导致加速灭亡,因 此,要避免不合理的“祥 、“强 ,而逐步迈向“和 、“明 的境界,注重运用 力气时的适度及循序渐进,以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的饮食、适宜的运动使“气 保持平和舒缓的状态;三是赋予“气 为“冲气 的涵义。“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 第四十二章) 世间万物都有希望靠近阳气而远离阴气的习性,冲 气在这里有和顺阴气、阳气的涵义。老子认为,“道 是万物的本原,宇宙天地 皆由“道 而生,“道生一 中“一 是相对于“无”的“有 ,虽混沌无形,却 已然成为一种物质,其特点是不停息的运动,演化。“道 化生出“气 ,“气 衍伸为阴阳二气,由于阴阳之气不断运动变化,相互激荡,动态的“冲气 状态 使阴阳在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合和过程中趋于均衡,调和阴阳,遂催生出自然 界万物的生长、发展、变迁。 老子、庄子是先秦道家论气的代表学派,葛洪关于“气的思想,受老、庄 观点影响颇深,从内篇阐释其哲学理论时,开篇即有“玄者,自然之始祖, 而万殊之大宗也。 ( 抱朴子畅玄6 ,下只标注章节名) 的论述,葛洪赞同老 子“道”衍化出“一”的思想,认为“玄道 是天地自然的鼻祖,是世问万物的 本原,“一 由“道 化生而来,老子的“一 可以视作是“道 的替代词,两 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老子觉得“道”是无形的,是恍恍惚惚,难以捉 摸的,虽然意境深远,玄妙晦涩,却能够得到合理验证,而有了“一一的存在, 天变得清明,地得到宁静,神灵愈发微妙高深,河谷越来越充盈。( 第三十九章) 葛洪哲学重视“玄道 ,认为“玄”是宇宙间的神秘物质,难以说清道明,却是 6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 l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下同 4 第一章“气”与“道”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可或缺的本体,还沿用老子视“道 为宇宙根源的论述,认为人们知道“一 是知道一切事物的开端,理解了“一 的内涵,没有一件事物会不知道,反之, 不明白“一 ,那么,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懂得了。“道 开始于“一 ,是无比尊 贵的存在,“三一 归纳而言,即天、地、人的不同形象,由于“一”的作用, 上天就会清澈明朗,大地能获得平和安宁,人们的生命才能得以延续,神灵更加 威武灵妙。( 地真) 庄子提出“一气 、“气母”的概念,以阴阳之气作为其“气 论的核心。“人 之生,气之聚也。一( 庄子知北游7 ,下只标注章节名) 人的出生,可以认为 是“气”之积聚的初始,“气”积聚在一起,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气 一旦消散, 人的骨肉形体也就同样走向灭亡,人的生死取决于“气 的盛衰与聚散,“气 是源于“道 的细微物质,阴阳作为“气 之载体构成了人物形体、人体生命以 及自然万物。因而,天地万物的生死都是紧密相连的,万物皆为一体。人们把自 认为美的东西称为神奇,把所厌恶的事物视为臭腐,然“神奇 和“臭腐 又是 可以互相转化的,圣人珍视“同一 的原因也正如此。庄子将老子“道生一 之 “一”理解为“一气 、“气母 ,认为生命的诞生源于“气 的凝结,“气 一旦 消散就会导致死亡,如同五行,假托于“木火土金水 五个不同质的事物,聚集 形成一个完整的形体,从“道 的角度而言,仍是同体。( 大宗师) 其涵义与 汉代“元气论 思想如出一辙,以此对人类万物生灭变化予以原理性说明,阐释 “气 集散离合的重要性8 。同时,庄子认为“一气 的自然气化论观点,不能 简单局限于“一”,而应剖分成阴阳二气,阴阳是气体中最具代表性的,视阴阳 为“气 的最大的特点。且阴气和阳气彼此之间相因而生、“莫得其偶9 ,阴气 和阳气的自然转化交替,是“一 表现的不同形式,是一个自然的流程,没有绝 对的界限予以辨别。自然界均禀受阴气和阳气,对于万物而言,阴阳二气的调和, 才能使之正常生长、成熟、发展,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庄子以大海作为比喻, 全天下所有的水,盘根错节,遍布各个地方,无法统计和衡量,但特点是最终都 会流向大海,海水却不会因为海纳百川而满溢,海水会随着季节变化有所泄漏, 但即使遭遇旱灾、水灾,海水的总量仍不会随之呈现显著的减少,这是遵循天地 7 陈敛麻庄子今注今译f m l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7 ,下同 。i1 - 1i , l 、墅f 洋精一气的思想中困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m 】上海:人民l l i 版社2 0 0 7 :i1 9 9 顾文柄阴阳新论【m 】辽宁:辽宁教育d l 版社。1 9 9 3 ,8 2 5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气”与“道” 自然的变化规律,顺应阴阳二气的结果;人体亦是如此,阴气和阳气广泛存在于 人的机体中,四时不规律,六气不调和,极端天气等外因加上人们情绪过于波动, 喜怒无常等内因,都会很大程度上使阴阳之气受损。另一方面,有一小部分人可 以做到在水中自由潜行、在炙热的火上行走而不会被灼伤等凡人不可思议的事 情,这就是保持纯和之“气 的缘故,把人置于恰当的位置,面对千变万化的环 境,能做到蓄养精气,将“道融入心性之中,行动归于自然,这样,机体的纯 和之“气”就会积聚起来,骨肉形体之中多是清明的元气,真元得到固守,外力 难以侵入。庄子所言善养“纯气”,是道家养生论的观点,只有注重阴阳平衡, 通明人的内心精神世界,进而得道,达到虚静的境界。庄子“一气”、“阴阳之气 的研究,是对于老子哲学的继承与发展。葛洪秉承太平经等道教书籍宗教化 的阐释,将老庄的“一 分析为“守一 ,并扩展出“守真一 和“守玄一 的 概念,其中的“守一 源自于老子的“抱一 ( 第十章) ,庄子的“守其一 ( 在 宥) 1 0 ,相较于老庄,葛洪强调“思玄 更需强化“气 的作用,类似于庄子 固守纯气的思想,提出必须守气、行气。葛洪推崇的“行气导引”之术中“导引 一词即出处于庄子“气 论( 刻意) 。 内篇中生成论的“气 的思想虽然主要受先秦时期道家早期理论以及秦 汉时期“气 范畴的影响,然葛洪坦言自己的哲学理论与之并非完全一致。葛洪 认为,涉及道术的言论出于黄帝、老子的只是少数,现在所存的诸多著述只是好 事之徒断章取义,将所闻所了解的内容归于黄老学,致使涉及道术的书籍多到难 以取舍。老子的著述虽然有五千字,其中讨论的内容极其深奥,词藻却极其简约, 仅仅提供简略的线索,自始至终没有完整说明事理,提供能让后人真j 下明晰道教 教义核心宗旨的释义,几乎不触及“道的实质,如果只是默默背诵经典,想从 老子言论中学习道术,必定难有成效。由于老子的哲学立场,使其关于“气 的 概述,止步于人体的“血气 、“力气”,局限于生成论层面,并未深入剖析,而 庄子、 文子,作为黄老学末流的著作,反映出先秦道家和道教的异同,虽 遵照、沿用老子的观点,但亦只是对其哲学宗旨的铺陈和提点,葛洪常引 一书以加强立论,然庄子有时混淆“气”的生灭,认为“存活 与“徭役一、“殂 殁 与“休息一并无差别,把死亡和生存理解为同一,视死亡为休息的一种的看 o 张立文气【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6 :3 2 6 第一章。气”与“道”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与葛洪神仙道教的气论思想大相径庭,后者认为这样混淆的观点不值得进一步 深入探究。 葛洪内篇中自发的朴素唯物论倾向,主要是对汉代王充有关于“元气是 天地间最自然而然形成的物质 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王充是中国哲学史 上第一位以“气”为核心内容构建哲学思想体系的哲学家,明确“元气”是构成 宇宙万物的唯一本原,并作为其哲学理论的最高范畴。王充延续了先秦时期自然 之气的理论,提出“元气,天地之精微也。”( 论衡四讳篇,下只标注章节 名) 认为“气 即是元气,真气,是自然界的精微物质,先于一切事物的存在, 天地万物,日月星辰、河流山川,急流险滩,包括人的生命、道德精神、内心境 界,都是由于禀受元气的结果,并且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皆会因元气的消长、生灭 而产生变化。王充根据元气不同的特性,分为“精气”、“阴阳二气”、“五行之气 、 “五常之气 几个种类。关于“精气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 论死篇) 是构成人的身体和灵魂的关键;认为“阴阳之气 ,“凝而为人,年终寿尽,死还 为气。 ( 同上) 主要构成了人体坚强的骨骼形体与旺盛的精神意志,阳气主要支 配精神,阴气主要支配骨骼机体,阴阳二气的共同作用能使元气充盈甚至满溢; “五行之气 是“五脏在内,五行气俱 ( 物势篇) 存在于自然界,也同样存 在于人体之中,木火土金水在人体中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只有客观的遵循自然 规律,机体才有可能呈现出和谐的状态;“一人之行,有五常之操。五常,五行 之道也。 ( 同上) “五常之气 是五行之气的延伸,将元气和仁、义、礼、智、 信的道德品质加以联系。虽然元气可以具体在人的灵魂、骨肉形体、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然“元气”必定是自然而生,是万物的本原,先于一切物质,葛洪 内篇中涉及养生论诸如世间的所有事物的生长、孕育而生都是因为感受到了 “气 对自身的影响,是禀受“气 的结果,这与王充元气论中为免阴阳不和、 引起灾变,唯有遵从元气自然的规律,才能使元气充盈、阴阳调和,借此远离疾 病、寒温等灾变的见解类似。葛洪继承王充的元气论的重要思想,然而王充认为 人们必须要顺应天意,人因为禀受元气而获得生命,保守元气作为成长的动力, 禀受“气”的过程是自然的,受元气较多而清明的人就容易健康长寿,受元气较 少或是浊气占多数的人则更容易患病。道教重视养气来使血气充盈、血脉调和, 黄晖论衡校释【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下同 7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气”与。道” 服食药物的做法反会使元气有所损益,人们需固守元气方能延年益寿,葛洪的神 仙道教却是万分推崇以服食金丹灵药获取长生久视。 作为宗教范畴的太平经,其关于“气 的思想可谓道教哲学的开端,是 葛洪道教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太平经成书于东汉后期,作为道教教团系统 的“太平”理论,汲取了秦汉时期阴阳二气、中和之气的思想。太平经中的 气即“太平之气 ,具有典型的宗教意义。三合相同诀中有关于“气 是顺应 自然而生的,包括天气、地气和中和气,三气相爱相通,互相影响,共存于天地 和人类形体中的记载,这里的天气、地气、中和气也可以理解为是太阳之气、太 阴之气和中和之气,三者能归结为元气,元气是自然而生成的,阳气和阴气是元 气的两个不同方面,阳气是在上的,主生养的气,是一种善气,属“天气”的范 畴;阴气是在下的,主肃杀之气,是一种恶气,属“地气 的范畴。可看出太 平经主张阴阳有别,阴阳存在相互对立排斥,又相互吸引依赖的特点。太平 经钞认为,“道 对于宇宙天地而言,就是阴阳二气各占一半的作用,合二为 一,聚积而成,至于“中和之气 ,则为“太阳之气 及“太阴之气对立统一 的调和状态,是介乎其中的和平之气。阴阳二气的关键在于中和,中和之气是不 可或缺的,是阳气和阴气相互作用的根本趋势和归宿,是宇宙万物和谐繁衍、人 类社会太平安宁,人们延年长寿的保证。葛洪提倡的“宝精行暴 中的“霖一, 就是道教的常用字,有秉承先天,顺应自然而为之气的涵义。可见,葛洪对于先 秦以及秦汉时期的“气 思想皆有所继承,但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结合自身理 论,有的放矢、取其精华,形成特有的哲学体系。 二 “道元气天地的宇宙生成论 “道”是道教哲学的核心概念和哲学范畴。道教以“道”名教,将“道”定 为最高教理和信仰的核心,宇宙万物、日月星宿、自然现象、人生命运、以至自 我所领悟的一切终归于“道”,“道”似有似无,似实似虚,但具备了宇宙的形象, 恍惚之中,又涵盖天地万物,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和原质皆于其中。“道”是宇 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无生无死,亘古长存,并主张借助修炼与“道”合一,从 8 第一章“气”与“道”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达到长生、成仙的境界。 葛洪继承并扩展了道教“道”的思想,在畅玄、道意、地真等篇中 提出自己对于“道的见解,沿用老子“道本无名,认为“道”包括了万物乾 坤,影响宇宙的生灭和变化,只是强化了“玄 的概念,葛洪常释“玄 、“道” 为同义,甚至连用为“玄道 ,并把“玄 拟定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将老子“道” 之本体观发展为“玄 之本体观。认为“玄 是深邃渺茫,悠远绵长,微妙无穷 的,可以崇高到九霄之上,像八荒之地一样的荒芜,又比日月星辰更加明亮,比 雷电愈发迅疾,“玄 作为本原实体,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为,无所不 能忆。唯有玄道,能让得道者获取真切而永久的快乐,因为玄道需要以最纯和的 心来体悟,时刻加以持守,不能仅仅拘泥于骨肉机体,而应使其畅达至精神深处, 掌握了这些玄道的秘诀,人们不必拥有帝王般的仪仗就会显得尊贵,无需凭借家 财万贯就已变得富有,得玄道者踏着流动的光线,鞭策着虚幻的倒影,上天入地, 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由翱翔穿梭,这是“玄道 的最高境界,也是之后葛洪所追求 的神奇无比既富又贵的仙人的特点之一。前文提到葛洪“守真一 和“守玄一 的概念,皆源于老庄之“一 ,然与老庄思想有本质区别,“道起于一 、“道存真 一 里的“玄一 、“真一 可视作“道 的代名词。天地之初,宇宙浑沌,分化 出清气浊气,清气逐渐上升,浊气弥散下降,万物因而禀“气”,“道”开始于“一 , 而“道 之可贵,无与伦比,分布在自然界的各个方位,“各居一处,玄妙无比 却有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一 ,进而幻化出“天 、“地”、“人 等不同形象, “一 又可以化生出阴阳二“气 。所以这里的“一 是被赋予道教化涵义的“一 , 是实体化和人格化的“一 ,懂得了“一”,就能了解宇宙万物。“守一 是为了 养神安气,“真一 是为了“思存 ,依存“一 就能得到生存,顺应“一可以 拥有祥和,永远保存“一 就有长久的无边无际的福分与寿命;反之,一旦抛弃 “一,生命就会凋零,“元气”散失,继而穷尽,宇宙天地和人体一样,离开“一 , 就会走向灭亡。这里的“元气 属于生成性的“气 。“守真一 和“守玄一”的 目的是为了取得与“道 冥合的效果,以到达长生延年的目的。“一 可以用来 解释季节更替,寒热暑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基于“一 的原理,“一 不受方位等限制,小到微细的麦芒,大到整个宇宙都无法比拟。想要保持机体的 。2 葛洪抱朴了内篇全译i m 】贵州:贵州人民l i i 版社,1 9 9 5 :6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气”与。道” 平衡,就必须注重“一 的固守。仙经上就提到,人们若能存思守一,饥饿 到极致时,“一 能给予粮食,口渴到极致时,“一”会自动供给水分。葛洪认为 天地是宇宙中的普遍物质,存在于自然界中,否定了万物源于天地的说法,其实 质是忠实阐释了老子“道 生“元一一、“元一 化生出阴气和阳气、并逐步衍化 出世间天地万物的思想,而否认万物是天命所决定,是上天所创造出来的论断仅 仅沿袭了魏晋玄学的内容1 3 。“道 元气天地论沿用后汉的宇宙生成论, 同时也是道教的生成论。 三“气 是“道 的- j 具体化 一 巴坫已h ,专卜p1 1 j 葛洪内篇中关于“气 是“道 的具体化的体现,主要围绕“云气一、 “阴阳之气 、“宝精行罴 三个概念展开:一是云气、空气。“夫人在气中,气 在人中。 ( 至理) 凡人总生活在“气 中,而“气 ,又无时无刻不充斥在骨 肉机体内,天地万物,没有可以脱离“气 而独立存在的。善于养“气之人, 对内可以修养身体、益寿延年,对外可以驱除病邪,只是人们虽然每天使用元气 却不知道其中的精髓奥妙。人与“气 的关系密不可分,“气 是构成万物之根 本要素,是人的生命源泉,“气 充盈于天地宇宙、充满人身,而人身也处于宇 宙之“气 中,人与“气 互涵:二是阴阳之气。善于养生的人,作息会由于季 节的不同而有略微早晚的差异,每天的起居保持一定的规律,饮食有节制,工作、 学习不过于劳累,减少担忧的心情,经常定期的调理滋补身体,注重舒展筋骨, 使元气畅达周身,宣动荣气和卫气,缓慢吐纳的气息,劳逸结合,目的就是为了 平衡阳气和阴气,忍住发怒的心情来保全阴气,忌讳情绪的波动来培养阳气。葛 洪认为“气 是存在阴阳对立性质的,要抵制邪气入侵,固守人体内的阳气,调 和阴阳二气是健康长寿的必备。葛洪的气论还受到 为中心【j 】,2 0 0 9 1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气”与“形神” 第二章“气与“形神 葛洪哲学领域的“气”范畴从生成性的“气 到咒术性、宗教化的“气 , 范围广阔,涵盖全面,葛洪从生成性和咒术性的“气两个视角构建了自己独特 的哲学理论框架,奠定了其道教哲学的基础。葛洪寓“道于“气 ,传承道教 哲学思想并据此衍化而生的咒术性之“气”,主要体现在其先天后天之“气”、神 仙观、生命观等思想中。 一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 “气 是道教哲学的重要论题,道教哲学对于我国古代流传的元气学说有 深入的研究,葛洪继承汉代王充“元气自然”的观念,将元气学说用于解释其人 体思想,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亦可称之为“原气 、“真气”,三 者涵义是基本一致的,都属于先天之“气 。对人体而言,时刻需要元气来维系 生命,“气 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是人体生灭最重 要的标志之一。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因为获得了“气 的感召应运而生,这是自然 而然的事情,万物与天地各自为一种事物,只是两者的形成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而 已。天地的浩大就能感悟出万物的渺小,万物的渺小亦可衬托出天地的浩大。人 体也是如此,“气 对于个体生命具有基础意义,从生命的开端就开始禀受父母 之“气 ,禀元气而获得生命,葛洪认为人们因人身的外貌形体、个性习惯、长 寿与否乃至疾病规律几乎与父母都有莫大相似。世人一般认为自身所禀之“气” 仅仅源于父母,甚至认为是母体给予之“气”养育了个体,然而,事实并不是如 此。如同人的腹背虽然将五脏包围其中,但五脏决不是腹背所形成的;肌肤虽然 包裹着人的血气,但人的血气却不是肌肤所创造而生的;天地虽然涵括了世间万 物,然万物定不是天地所制作的;草木依托山林变得繁盛秀丽,山林却没有什么 作为;鱼鳖依靠水泽来养育繁衍,水泽却并无做出努力。世人认为天地是浩大的, 万物是渺小的,所以得出了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万物由天地衍化而来的结论是荒 谬的。同样的道理,“夫生我者,父也;妊我者,母也。一( 塞难) 生我的是父 1 2 第二章“气”与“形神”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亲,孕育我的是母亲,但他们尚且不能决定我的形体是否适中,姿态容貌是否明 艳美丽,性格品性是否平和委婉,智慧是否高远。不仅父母无法决定授“气 多 少,也无法带给子体更多的气来延年益寿,子体之“气 的损益更是无法予以控 制。父母给予我生命,使我形成机体,而骨肉形体是为我们自身所有的,“我自 有身,不能使之永壮而不老。 “故授气流形者,父母也,受而有之者,我身也。” ( 同上) 拥有形体的我们况且不能永远保持身体的强壮健康,血气充盈,长寿不 衰老,做到喜怒有度,品行不后悔,从母体所禀之气是天生的,自然的,属于先 天之“气 ,是每个人体生命所特有的,父母更不能决定子体之气的多寡以及品 质。其次,“受气各有多少,多者其尽迟,少者其竭速。一( 极言) 每个人禀气 是有明显差异的,这样的先天差异决定了个体生命不同的天寿,禀受元气多的人 消耗殆尽迟缓,禀受少的人消耗速度迅疾。一般年老的人就是禀气较多的人,虽 然年纪已经老迈,但元气本来就多,即使外因作用有些许损伤,相对于其人体总 量的气而言伤害依然较小,便于养气,恢复到调和的状态;故而也更容易长寿, 容易得道成仙,人们常有高寿之人近乎半仙的想法并非妄言;而有些年轻人虽然 年富力强,禀受的元气却偏少,因而容易患病,又难以痊愈,不便于养气,要达 到长寿的目标进而成仙几乎是不可能的。 葛洪认为寿命长短不由天地决定,也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关键在于星宿、 命运星辰。“受气结胎,各有星宿。 ( 塞难) 个体作为胚胎存于母体之时,就 因为遭逢际遇的差异禀受不同的“气 ,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亲近和疏远 之分。星宿却有长生和死亡的区分,寿命的长短由所属星宿决定。一般而言,寿 命属于长生的星宿,这个人必定是爱好神仙道术之法,爱好成仙之人,努力追求 仙道也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寿命属于死亡的星宿,这个人也不会相信神仙之法, 更不会修炼道术来长生。人们的喜恶并非上天决定,而是由所属星宿给予的天性 决定。葛洪赞同玉铃经主命原中有关星宿的言论,援引之加以佐证:“人 之吉凶,制在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 认为人一生的祸福吉凶,在接 受元气成为胚胎的那时刻起,就已经因为获取天上诸多星宿的精元之气而注定 了。倘若遇到圣人星宿的,就成为圣人;遇到贫贱星宿的,就成为穷人;遇到长 寿星宿的,就成为寿星;遇到神仙星宿的,就成为仙人;遇到圣人星宿的,就成 为圣人。至于那些富贵却不显达的人,是遭逢了富贵和弱势的星宿,先贫穷后逐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气”与“形神” 渐富有之人,是恰逢了贫贱和富有的星宿等等,这都是兼具两种星宿特点的特殊 情况,是由于在母体时已禀受两种星宿之元气。可见,人们受气先后、形体大小 之别,全因星宿的不同,人体禀受先天之“气 的多少、性质、夭寿、充盈程度、 清浊、强弱是人体在受气形成及其降生时偶然决定的,是无法逆转或改变的。星 宿还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吉凶祸福、健康状况、气力、贤德、贵贱、能否成仙。 同时还说明神仙所禀受的气与一般人有根本性的差异,如果按“气 的清浊状态 划分,神仙禀受的是“神气 ,完全不受污染,汲取天地之精华,属于至清之气, 由于先天的本质和精髓全然不同,一般人要想通过修炼、研习道术的方式达到神 仙的境界是根本不可能的。 葛洪认为从子体脱离母体开始,人体就禀受先天之“气 而独立存在,先天 之“气 是人体观中最初的“气 论,由星宿决定,纯属于偶然性的因素,而后 天之“气 中,人为因素却占主导的作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予以控制及改变。 个体生命的充盈、夭寿以“气”作为重要标志,其强弱、生死取决于“气”的数 量、质量及其变化发展情况。身体一旦过于疲劳,形神就会分散无法聚集,元气 一旦耗竭生命就会终结,如同树木的根已经枯萎,即使依然枝节丛生,青绿之色 必定已经不复存在,人的元气消耗殆尽,即使身强体壮,人体之精灵已悄然离开 骨肉形体。凡是枯萎的就不能再复生,元气的逝去也无法再返回增长,所以,知 道这样的道理就要注重后天之“气”。以国家的境况来比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 胸腹的位置就像国家的宫殿琼楼;人的四肢分布就像国家的边境郊区;骨骼关节 的排列就像国家的地方官员;精神意志如同一国之君;血气如同重要大臣;元气 如同一国百姓。要像国君潜心治理国家一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爱护百姓来使国 家安定祥和。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人体之中,“气 是根本。百姓离散会造 成国家的败亡,元气的亏损会威胁生命,败亡的国家会不复存在,元气枯竭的身 体难以复原。葛洪道教哲学的人体观也就是以气为本的人体观。“气”在整个生 命过程中会不停息的逐渐消耗,生命在“气”的正常消耗中得以维持运行,除了 先天之“气”的多寡,人体之气亦会因为后天人们个性习惯、成长环境、生活方 式等因素呈现迥异。先天之“气 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用完禀受的先天之“气 后,人就会死亡,一旦气竭死亡,也就失去了永生的机会,决定“气 的生灭, 人之生死的关键在于是否“养气 。 1 4 第二章“气”与“形神”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养气 不仅要养“元气 、“真气 ,还要擅养后天之“气 。葛洪在此引 入“荣气”、“卫气 的概念,这是古代传统中医学中的气范畴,归于后天之“气”。 荣气即“营气 ,营气在血脉中运行,指人体营养机能和状况,是极富营养的, 人体中不可或缺之气,可以取人体津液之精髓,注入血脉之中,化生成精血使营 养作用于全身;卫气在脉外运行,因有保卫、卫护骨肉形体,避免外邪侵入的特 点而得名,指人体捍卫保护的功能和状况,主要有防御外邪入侵,保卫周身、温 煦全身,充足气血、控制腠理开合,固守气之正常新陈代谢的功能。荣气属于阳 气、清气,卫气属于阴气、浊气,荣、卫二气在机体内部共同作用、调和顺畅, 才能使阴阳互相协调,保证人体之气的有序运行。百姓难以抚养却容易危险,元 气难以永远持守使之清新却极易浑浊,如果说审视德性、恩威并施是守卫国家的 必备条件,割舍贪欲就是加固血气的前提,为了使“真一 存在,稳守三魂七魄, 修养自己的元气是规避各种危害,以此保全自身的方法,不可不谨慎养气。在吴、 越地区有禁咒的道术,由于施用之人的真气充盈,有很明显的效用。据说稳固真 一,元气充溢的人即使进入大瘟疫流行的地区、与罹患瘟疫的人近距离接触也不 会被感染,甚至可以卫护同行的人,使之无所畏惧、毫发无损。善于养气的人能 够隔绝鬼神,制止邪恶的鬼魅、山林中的精怪对人们的伤害;能使虎豹、蛇虫、 毒蜂规避到方圆几十里外,丝毫不敢靠近;能续结骨肉,连起奇经八脉;禁止刀 枪创伤,使鲜血即可停止;还能使形体百毒不侵、刀枪不入,即便踩在刀刃上也 不会受伤;可以用气来禁水,让水逆行数丈来躲避水患,用气点燃火来烹饪食物, 控制火势而不因此酿成火灾。葛洪强调养气之人一旦运行真气达到的功效极为神 奇,虽然世人存有诸多疑惑,但确实是存在的,养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