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专业论文)钨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己二酸绿色合成等反应中应用.pdf_第1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钨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己二酸绿色合成等反应中应用.pdf_第2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钨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己二酸绿色合成等反应中应用.pdf_第3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钨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己二酸绿色合成等反应中应用.pdf_第4页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钨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己二酸绿色合成等反应中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钨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己二酸绿色合成等反应中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结合文献资 料及对照实验, 对反 应机理作出 初步探 索与 验证, 推测了过 氧化氢催化氧 化环己 酮合成己 二酸可 能的反 应机理。反 应按如下方 式进行: 文 丸 甲 巡口 丛 旧 丫、入乃, 01 贯命 丫、入六洲 巡 丫、人 0o 3 、 以自 制h 石 p :w 佬 。 。 犯 h 刃和5 时一爪0 2 一 w o 3 作 催 化 剂 催 化 环 己 醇 脱 水制备 环己 烯,研究了 各因素对反应的 影响.结果 表明: ( 1 ) 当叫h 6 p z w, 。 0 故 3 2 h 2 0 ) 叫. 2 %, 在 1 7 0 一 1 5 0 反应3 5 m i n , 环己 烯收 率可 达93. 0 % 。 催化剂重复 使用5 次, 收率仍可达75.0 % 。 (2 ) 在 优 化 条 件 下 , 即 油 浴 温 度为1 7 小1 5 0 ,c , w ( 5 时爪0 2 一 w o 3) = 5 .3 0,0 , 反应时 间为4 5 m in , 环己 烯收率可达95. 6 % 。 催化剂重复 使用5 次, 收率仍 可达88一9 %。 使用5 次后的催 化剂再 经简单再生, 环己 烯收 率仍可达953 % 。 水热改性制备催化剂比普通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烯收率提高5. 65%。 关键词:钨催化剂;己 二酸; 过氧化 氢; 环己 酮; 环己 烯; 绿色合 成 ab s tract a d i p i cacidi snec e s s a ry for them anu fac tu re o ffi b re s ,andth ei ndu 而 a l p ro c es s e s o f i tsp rod u c t l on cang e n e r a t ei n evi tab l ep o l l ut i o no f thee nvi ronm ent therefore , m a n y e ffert s h ave b e end o n e on the c l e aners 押t h e s i s o f adi p i c aci d . in th i s w o 氏 tung s ten res0 u r c ew i thamp l es u p p iyi nc h i na e s p ec i a l l yi nj i an群1 p rov i n c e w as u s ed asc atal y sts i nth egr e en s 扣t b e s i s o f adi p i c 那i d , c y c 1 ohe x ene a n d w e m ai ul y carn edo u l th e fo l l o w i n g 韶 p ec ts o f re s e ar c h works: 1 . a d a w sons truc tu r eh eter 0 p o l ya c i dh6p 2 wi s 0 似3 2 h 2 0 a n dth esol i d superaci ds o 产 一fri 仇w o 3w ere prep aredth r o u gh h y d r o th erm alm e th od and h y d r o th crm aim o d i fi c ation re s p e 比 v e l y.then th eyw ere c h arac teriz edby ir, x r d 朋d th ei r c a t a 】尹 让a c t i v ity w ere s to d i ed. 2 . a d i p i c ac i d w ass ynth e s i z ed 妙 fo ur k i nds o f d i ffer e n t tu n g s t e n c atal y s ts c a ta l邓ed o x i dati on c ycl o h exan one w i th 3 0p 峨ent h y d r o g en p e roxi d ei nw a 宜 er so1 u t i o n int h e abs e n c e of0 r g anlc solv ent 即d 户路 卜 妞 习 n s fer re印e c n vely.t 七 e e fe c ts o f re acti o ncondi on ( th eam o u n t o f c a ta l ys t , 口 t i oo f 珑0 2 几 ycl o h e x a n o n e , re a c ti o n t e m p e ra tu r e , re a c t on t l m e , etal .) on the gr ee n p r oc es s ofc yc fo h ex 皿 oxid ation w ere s tu d i ed . then伽 pos s i b l e ac t i ve s p ec i e s a n d re ac t ion m e c h ani sm w ere a l s o d i s cus s ed. t b e re sultss h o wt h atund erthe opt i m a l condi ti 叽 i e . ( 1 ) th e mo 卜 rati o o f c ycl ohe x ano n e :h 2 0 2 : 践w氏: h 3 p o4= 1 0 0 : 5 0 0 : 2 5 : 2 . 5 , th e reac ti o n t e mp e r a tu r e i s 9 0 ,ca n d th e rea c t i on ti me i s s h ,th e i sol a t e d y i e l d o f adi p i c aci dcan re a c h8 6 . 7 % ifth etu n gsti caci dal one w a used as c a l a l yst, th ei s o l a t e d 户 e l do f adi p i cac i dw asonl y6 9 4 % . theac ti v estru c tu 代o f c atal 邓 t m 叮 be h z w z o 3 ( 0 2 )4 ( h zo)2 、 p o 4 w o (0 ) 2 4 3 一 ( 2 ) the mo l e r a t i o o f c ycl o h exanone : h z oz: w0 3 w asl 00二 5 0 0 : 2 , and th e react i on t e mp e 招 t u r e w 韶1 2 0 ,c, th e re act i on t i m e w as6 h , the i s o l a t e d y i e l d o f adi p i c 那 i d cou l d reach8 0 3 %an d i ts p urityw as9 9 . 8 % . the c a ta l ” t c oul d bereus ed for 5 t i m e s a n d th e i s ol a l e d y i el d o f adi p i c aci d w as劝l l above 7 0 2ok, the p erox o - poi 酬 泊 n g s t i c 朗 i d h z w z o3( 0 2 )4 ( h 2 0 儿 whi c h w ass yn山 e s 让 edb y th e re ac t i o n o f h y d r o g e n p e r o x i de翻 d 加 n g s t e n 币 oxid e is 阮 p ro b ab lea c t i v e s u b s 加 口 ceofthe a b s l r a c t c atal ysl ( 3 ) th e re actant m o l ar门t l o o f h 3 p w6 mo 刃和卜7 h20 : h20 2 : c ycl ohe x a n o n e 二 0 . 1 5 :4 0 0 : l 0(), th e r e a c t i o n te m p e r a tu r e o f 9 0 ,ca n d t i m e o f s h ,th e i s o l at ed外 e l d o f adi p i c ac i d c anre a c b 7 5 名 % . t h e a c ti v e s truc to r e o f c atal yst i s p re sum e d tob e p o4 w o ( 0 2) 2 j4 3 一, p o4 m oo( 0 2) : 4 户 , p o4 m 再x wx o 加 14 奎 3 一, ( 4 ) n ( c 如 i ohe x o ne ) : n ( h 2 0 2 ) : n ( h 2 c 2 0 ; ) : n ( h 6 p z w, : 0 倪 3 2 h 2 0 ) = 1 0 0 : 4 5 0 : 1 .0 : 0 1 2 5 , re a c t i o n tem p e r a t u rewas l 0 0 ,ca n d r e a c t i o n ti me was s h , th e i s o l a t e d 骊 e l d o f adi p i c aci d cou l d re ach 7 4 , 5 %. a cco rdi n g tothe l i t e r a t u r e s a n d the p h eno m enon a p p e arin g inour e x p e n me n t s , th e p o s s ibl e m e c h an i s mo f tu n gs ten c atal y s t s c atal yz e d oxi dati o n c yc1 0 b e x a o o n e 初th 3 0 户 盯 c ent h y d r 0 g e n pero x i d c i n w a t e r s o l ut i on i s sugge s t edasfo l 1 o w s : 文 丸 口 驾口 二 旧 丫、入八, 命 旧 丫、入六洲 卫 0 , 、 产认 3t w o new “ gree n ” ro utes toth e s ynt h es i s o f c yc l o b ex en e w ere s tu d i e d i n th is p apelthe r e s u ltsshow ed: ( 1 ) w h enth e m as s o f t h e c a t a l y s t 咤 h 6 p z wi s o 石 2 3 2 h 2 0 ) u s edtoth e re a c ta n ts w . 4 2 %o f th e quanti tyofc ycl o h e x ano l , th e re act i on t e l n pe 口奴 叮 c w asabo ut 1 7 卜1 8 0 ,c, th e re acti on t i 哪 w as3 5 m i nthe 如 e l d o f c ycl o h exene cou l d re ac h more than9 3 . 0 % . the c a ta 】yst cou l d be r e u s e d for s t i m esand th e 如 e l d w a s t i l l a b o v e7 50 % ( 2 ) on 山 e optim u mexn币 m ent con d itio ns , 1 启 ., 叫5 04 2币仇一w o , 卜 5 .3 % , th e 爬 a c ti ont empe r a 奴 犷 e was inthe ran 罗o f l 7 小1 8 0 ,c , th e rcas t i onti m e was 4 5 m i 氏 the 拌l d ofc ycl o h exene c oul d rea ch9 5 . 6 % , the c a t a 】 yst c o u l d b e r e u s e d fo r s t i m e s 胡d th e 如 e l d w ass t i l l a b o v e 8 8 . 9 %. i f th e c a ta 1 yst whi c h h a d b e en r e u s e d for fi v e ab s tr a c t t i me s w asr e g ene r a t e d , th e n i tsact i v i ti e s c o u l db e e nhanc e d ash i gh asth e fres h o ne. c atal 外 t p fepared b y th i s m e t h odh asa s .6 5 %h i gher如 e l d th ant h e c atal ys t p r e p ar ed b y th e or d i n ary m e t h ed k e yw o rds : 加 n g s t en c a t a 】 ys t s ; a d i p i ca c i d ; h y d r o g en p e ro x i d e ; c ycl o h ex ano ne ; c yc】o h e x c ne; g r e e n s ynt h e si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 位论文是本人 在导 师指导下进 行的 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 文中 特别 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 不包含 其 他 人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也 不包 含 为 获 得 选渔左全或 其 他 教 育 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己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文 作 者 签 一 手 写 )如 令 日 一穷 年 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南昌大李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授 权南昌大李 可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行检索, 可以采 用影印、 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作 一手 一 ttl、带 签 字 日 期 : 冲 月 了 导 师 签 名 (手 写 )和 签字 日期 : 刁 月 尸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 1 章 文献综述 第1 章 文献综述 前 言 中国 钨资 源丰富, 分布范围 广阔,目 前钨资源保 有储量、 年产量 、出口 量 都居世界 首位, 具有战 略资 源优势,在国 际市 场上具 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江西 是中国钨资源储量和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当前钨资源的用途主要集中在硬质 合金、 钨铁、 钨加工 材、 钨化学品及钨 新材料.从消费 数量上 看, 钨硬质合 金 和钨铁是 钨的最主要消费 领域, 占总消费 量的 近 80 % ;而 钨化学品的 消费比 例 较小, 仅占 约 10 % , 消费 在催化剂 上的 则更少。 钨催化剂的附加 值很高。 因 此, 积极参与到钨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上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加快技术 工业化的 进程, 增加我国 钨系催化剂在国 际市 场上的 份额,创 造更大的 效益, 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钨催化剂包括钨 单质、钨的氧化 物、钨的 硫化物和杂多钨 酸。 近年 来国内 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它们对加氢、脱氢、烯烃水合、脱水、氧化、聚合、烃类 芳构化、 烷基化、酞 基化、醋化、加 氢脱硫等许多反 应具有良 好的 催化 作用, 因 而成为精细化工 等行业应用的重要 催化剂11 刃 。 这方面的研究已 经取得令 人鼓 舞的成果, 其研究和应 用范围 越来越大. 本章综述了 近年 来三氧化钨、 钨 酸( 盐 ) 、 钨杂多酸 ( 盐)等的制备及其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1 .1 催化剂的制备 众所周知,化 合物制备的方法、条 件、 途径不同, 均会影响产品 的结构和 性能。以下重点介绍三氧化钨、 钨酸 ( 盐) 、 钨杂多酸 ( 盐)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l l i 超细 ( 纳米) 三 氛化钨 的制 备 阳,i 超细 ( 纳米) 三氧化钨的制备方 法很多,已 经比 较成熟, 根据其 反应环境 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 。 第1 章 文献综述 固相法阳叨 是一种传统的 粉化工艺,基础的固 相反应法是金属盐 或金属 氧 化物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研磨后进行锻烧,通过固相反应直接得到超微粉, 或者再次粉碎得到超微粉。通常通过缎烧仲钨酸按 a p t获得 w伍 ,但由于锻 烧条件不同,得到的反应产物也不一样。 液相法的 均相反应有利于微量有效成分的调配和产物组分及颗粒度的控 制,还可通 过利用各种精制手段 保证合成产物的纯度 要求, 特别适合制备组成 均匀,且纯 度要求高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 是合成单分散陶瓷 超微 粉的最好方 法。主 要有化学沉 淀法1l 一 121、 微乳液法11 31 、 水解法 11 41 、 溶胶凝胶法 ( 包括离子 交换法) 1 5 1 乃 、 水 热法 1 司 等。 气相法 : 超细 ( 纳米) 三氧化钨的气相合成早有 报道, 用激光使纯金属钨在 氧气气氛中 进行气 化和反 应, 可以 制备纳米三氧化钨1啊。 l l z 过 氧钨 酸 ( 盐) 化 合物的制 备1, 钧 利用 钨前体( 钨酸、三氧化钨、 钨杂多酸等 ) 在一定条件下和 适量的 过氧化氢 反 应 可以 制 备 得 到 过 氧 钨酸 。 hul c h en等 119 制 备 了 , sh 卯cl 截3 3 p 伍 w 伪 孙 催化 剂。 马 荣 华 等 t201制 备了坛 g g in 结构 的 过 氧 妮 钨 磷 杂 多 配 合 物 . 石晓 波等 121 1 利用 钨酸 和过氧化 氢反应制备了 新型过氧化钨酸 珑! 叭伪( 0 2 ) 4 (h2 0 h 配合物 并用 于催化反应, 取得了良 好的 实验效果。李 华明 等122)制备了 过氧钨杂多 化合 物; 王 元 林 等 脚 j合 成 了 过 氧 钨 杂 多 酸盐 ; 石 先 荣 等 124合 成了 钨 铝 过 氧 配 合 物 并 研 究了 其 催 化 性 能 。 h ir o shi等 123使 用 金 属w与场 伪反 应, 制 备 了仇z-: w为 卜 1 和不定比 例的钨酸 过氧配合 物。 l i jwo 盯 m x oy 系 列固体 超强 酸的制备 , 翻 翔 通过浸渍法、陈化法、沉淀法等方法制备催化剂前体,再在一定温度下锻 烧, 可以制备得 不同 种 类、 不同结 构、 不同负载量的固 体超强酸。 s h e n gj unh uar唱 等 四制 备 了 一 系 列w o 岁 份 . 月 八 、 w o 办 行催 化 剂。 、 苟 in k j血等 浏通 过 将 侧h 礴 ) 1 0w 12 伍1 .5 1 1 2 0溶液分别浸 渍川2 氏, n 七 2 仇, 肠 q, 乙 0 2 , 制备了 一系列w 伪 负载型催化剂。 杨新丽等四制备出 新型wo 好以5 催化剂并 研究了 其对环戊烯 第 1 章 文献综述 选 择 氧 化 反 应 的 催 化 性 能 ; b ri 等 129 1制 备 出 了 超 强 酸 催 化 剂w 场 /2 旧 2 ; 杨 水 金 等3 0 制备了5 0 产 一伍柳0 3 并研究了其 催化性能。 1 . 1 .4钨 杂多 酸 ( 盐) 的 制备13 t 一 8 1 杂多 酸 ( 盐)的 制备方法目 前主要有5 种: 直接酸 化法、降 解法、 有机溶 剂萃取法、 离子交 换法、 水热合 成法, 其中有机溶剂萃 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直接酸化法:指 将简单阳离子的溶液直 接用无机酸酸化 至一定的 p h值, 使其 缩 合 成 杂多 酸 化 合 物。 杂 多 酸 化 合 物 对p h值 一 般 较 为 敏 感, 为了 制 造 均 匀 、 平稳而又不引入其它阳离子的酸化条件,一般采用电解酸化法进行;降解法: 这是 制备不饱和型 杂多 酸化合物的主 要方法,它指在一 定温度下向 饱和杂多酸 中加入一定量的弱碱 ( 如:毗咤)使其降解为不饱和的杂多阴离子,然后加入 相应的 抗衡阳离子 使它们从溶液中 析出 ;有机溶剂萃取 法:通常有机溶剂为乙 醚。 这是制备杂多 化合物最广泛的方 法,其基本原理是 杂多酸在酸性条件下与 乙醚生成一种油状物质, 分离油状物质赶走乙醚即可得到杂多酸; 离子交换法: 特别适用于那些不能被乙醚很好萃取的杂多酸,其基本原理是先制成相应的杂 多酸盐,然后再通过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即可得到杂多酸:水热合成法;这是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密闭容器中,以水为溶剂,在一定温度 和水 蒸气压力下原 始混合物进行反 应, 通常在不锈钢反 应釜中 进行。 另外, 还 有电渗析法、超声波法。 为解决 杂多酸 ( 盐) 催化剂比 表面小、 易流失等不 足, 往往将杂多酸 ( 盐) 进行 负载。 负载型 杂多 酸的制备方法主要 有浸渍法、 溶 胶凝胶法、 水热法等。 1 .2催化剂的 表征12 闪 , “, 1 先进的 表征手 段在新型催化剂的开 发及催化工艺的 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 钨催化剂的表征包 括两个方面: 催化剂的结构表 征、催化剂酸性表征和 氧化性能表征。 l 2. 1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ir是表征催 化剂结 构的重要手段。 例如: 标准的keg gi n 结构的h 尹 wlz 嘶 第 1 章 文献综述 有4 个 特 征 振 动 吸 收峰 : l o s o rm一 ,( p 一 。 ) ; g s o c m 一,( w-o t , o t 为 端 氧 ) ; s s 7 c m 一1 (w-o 。一, 0 。 为 八 面 体 中 共 边 上 的 氧 ) ; s o 7 c m 一,(w . q 一 w , 0 。 为3 个w o 6 八 面 体 共 角 上 的 氧 ) 。 而d aws on结 构 的 磷 钨 杂 多 酸 除 约 在10 1 5 cm一, 伊 一or振 动 产 生 ) 有一吸收峰外, 其它峰与k eg gl n 结构的 杂多 阴离子 基本一致。 ir可以对阴 离 子的一 级结构 进行很好的表征, 但无法表征由 杂多阴离子、 阳离子 及水一级结 构三维 排列而成的 二级结构,含 有不同 结晶水的p wt z 的ir谱图 几乎相同。 但 这 个 缺陷 可 由x r d 研 究 来 表 征。 对 于 含 不同 结 晶 水的p w .z x 场o( x 二 2 9 ,2 0, 6, 0) , 晶体 结构明 显不同。只有当x 巧 时, 其x r d衍 射图 才能 表现出 完整的k eg gln 结构的x r d衍射峰。此时的杂多化合物二级结构为最密堆积的体心立方晶系。 采用 扫描电 镜(s e m ) ,可以 表征含不同 结晶 水的杂多 化合 物的 形貌。 r a m a n 光 谱不仅对能对固体试样而且能对水溶液中的化学物种进行鉴定,溶解状态的分 析及 水溶液中 化学反 应的 跟踪等给出有 用的 信息。 如对h 3 p wiz 嘶 2 9 h 2 o可 以 观察 到 在3 5 7 o c m 一1 、 3 5 2 5 c 沉 , 、 3 4 9 o rm, 、 3 4 5 o c m 一 r 、 3 2 o s cm一, 、 3 1 4 0c m 一, 有 蜂 或肩蜂。 l 2. 2 催化剂的酸性表征 钨催化剂往往既有 b酸中心, 又有 l酸中心. 其酸性表征包括: 酸中心种类、 酸中心强度及酸中心浓度。固体酸吸附毗淀红外光谱法,可以 测定酸中心的种 类。 红外谱图中1 540c m 一 为吸附 在b 酸中心上 的毗睫特征峰;1 4 50 cm一 , 为吸附 在 l酸中心上的毗陡特征峰.另外,根据红外谱图峰面积,还可以给出酸中 心 浓度的 信息。 碱脱附一仰d法是 测定杂多化 合物酸强度和酸浓 度的 有效手段。 对于 纯h 队, 仅检测到一种酸 位; 而对于负 载型杂多酸, n h 3 一 tpd曲 线有双峰, 即含有强弱两种酸性位。另外,还可以采用便捷的正丁胺滴定法和h ammett指 示剂法来测定酸中心的浓度和强度。 1 .2 3 催化剂的氟化性能表征 可以通过极谱、循环伏安法以及程序升温还原反应等方法来研究催化剂的 氧化还原性能。 第 1 章 文献综述 1 .3 钨催化剂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精 细化学品一般 相对分子量大、 官能团多、 易受 热分解, 因 此必须在低 温 下合成。 钨催化剂在氧化 催化和酸 催化性能突出 ,已 引 起广泛重视。新型钨 催 化剂具有优良的酸催化和氧化催化能力,在精细有机化工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 .3.1 酸催化性能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 二 l l 酸 催 化 的 特 点 13, 川,l 常 用的 酸催化剂如h z s o4和aic1 3 等有相当高的 催化活 性, 但使用这类催 化剂时存在一系列问 题, 如催化剂与原 料和产物不易分离、 在工艺上 难以实 现 连续化生产、设备 腐蚀严重以 及大量的 废液废渣排放造 成严重的污染。因 此, 以无毒无害的酸催 化剂来代替这些液体酸 成为绿色化学的 一个重要 研究领域。 新型钨催化剂大多 有以 下特点: (l ) 高活 性和高选择性, 用量 少产率高; ( 2) 化学 和热稳定性好, 可再生重复 使用; ( 3) 后处理简单, 不产生 环境污染; ( 4) 不腐蚀 设备, 成本 低。钨 催化剂往往具有独特的 酸性, 即酸强 度均一的纯 质子酸, 且 其酸性比51 0 2 一b 氏、 h 3 p o 以 51 0 2 、 分子筛( h x 、 h y ) 等常 用固体酸 催化剂强。 其中的杂多钨酸具有一般固体酸所不具备的特殊溶解性, 既可以作均相催化剂, 又可作多相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高,用途相当广泛。杂多钨酸能催化几乎所 有被其他液 体酸 或固 体酸催化的反 应。 例如水合与脱水、 酷化与醚 化、 烷基化、 酞基化、异构化、聚合、裂解与分解、缩合等。目前,已经有8 个应用杂多钨 酸催化剂的 化工过程实现了工业化: 丙 烯水合; 正 丁烯水合; 异丁烯水 合; 糖贰的合成; 四 氢映喃的 开环聚 合; 双酚a 的合成; 双酚5 的合 成;乙烯和乙酸直接醋化合成乙酸乙酷。 i j j .2 酸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 钨催化剂酸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3 :12. 1 水合和脱水 主要反应有低碳烯烃水合,如丙 烯、 正丁烯和异丁烯 合成丙醇、 正丁醇和 叔 丁 醇 卜 咧 : 复 杂 不 饱 和 分 子 的 水 合, 如 获 烯合 成 异 获 醇 1朽 1等 ; 醇 类 脱 水 , 如 乙 醇 、 2 一 丙 醇 、 1 一 丁 醇 脱 水 【46 , 1 声丁 醇 脱 水 合 成四 氢 映 喃( mf) 144, 复 杂 不 第 1 章 文献综述 饱和分子脱水, 如邻苯甲 酞苯甲 酸脱水合成苯 醒145 】 等。 修振东等 i4n研究了 硅钨酸催化丙 烯水合过程。 袁先友等 阴研究了 负载型杂 多 酸 催 化 环己 醇 脱 水 制 备 环己 烯。 李 海 霞 等 14m研 究 了 负 载 型 硅 钨 酸 催 化 1 声丁 二醇环化脱水 制备四 氢吠喃。 1 31 2 )脂化反 应和硅的制备 s c h w e gl er 等 5 叨 研 究 了以 负 载 在 活 性 炭 上 的 杂 多 酸场p w 论 伽 作 为 邻苯 二 甲酸醉与2 一 乙基己醉、1 一 辛醇酷化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温度在 10小1 20范围 内 时, 场p wu o 砂c比 硫酸及 对甲苯磺酸具有更 高的催化活 性,并且在这样低 的温度下减少了副产物醚和醛的生成。 黎 源 151 1利 用ti 伍 .五 h 全。 和玩w 0 4 混 合 , 其中 州 h zw o 4 卜 1 0ofo , 然 后 用 以 h z s o 月 卜l mo比 的 溶 液 浸 渍, 在600 焙 烧3 h 可 制得w 0 3 爪伍一 5 04 2- 田0 5 一 14.52) 的 固 体 超强 酸。 其叫 5 伪) = 4 7 % , 总 酸 量 为0. 85 nnno 瑰, 比 表 面积 为 11 (ha2 乍 , 用 其 催 化乙 酸 丁 酷 液 相 酷 化 反 应, 乙 酸 转 化 率 可 达% 。 杨 水 金 等 152 以 固 体 超 强 酸5 时川伍一 w 伪为 催 化 剂, 对 以 乙 酞 乙 酸乙 酷 和 乙 二 醇 为 原 料 合 成 苹 果 酷 的 反 应 条 件 进 行了 研 究 。 实 验 表 明 , 5 0 产 汀1仇一 w 0 3 是合成苹果 醋的良 好催化剂, 最佳反应条件为: 城 乙酞乙 酸乙 酷 ) :城乙二醇 ) = 1 : 1 . 6 ,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 料总 质量的1 .25%, 环己 烷为 带水剂,反应时间 l.sh 。 上 述 条 件 下 , 苹果 酷 的 收 率可 达8 7. 3 % 。 曹 小 华 等 153 以 自 制 固 载 型 杂多 酸 为 催 化剂 , 以 乙 酸 和 异 戊 醇 为 原 料合 成 了 乙 酸 异 戊 酷 。 李 丹 娜 等 冈综 述了 钨 杂多酸催化酷化的研究进展。 几 句 in 幻 m等 溯将 困 场) iow12 伪1.5 玩。 溶 液 分 别 浸 渍川 2 0 3 、 n 姊 伪、 ” 仇、 z rol , 制备了一系列的w0 3 负载型催化剂, 通过r 盆 比 口 n光谱和u v .刃15 光谱测 定了负 载前后w0 3 的物 相结构 和电 子结构, 并 通过c 玩o h脱水制备c 场o c 场 反 应研究了 这些催 化剂的 酸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 催化剂的 酸性和wq相结构 及载体有关 ( 月2 0 毛0 2 n b z 仇 吞伍) , s hi 冷 山 等 闲详 细研究了负 载的杂多酸催化剂上甲醇和 异丁烯脱水生成甲 基一 叔丁基醚的反 应。 结果表明,由于未负载的h 3 p w12 0 叨 和 h 6p z wi : 0 公催化 剂酸强度相差较大,导致 两者的 催化性能不同。 但是两者被负 载后表现出 较小 的酸 强度差异,因 此在醇脱水醚化反应中显示出 相 近的 催化性能。 儿s h . re等【均采用 杂多 酸 ( 盐) 作为催化剂, 催化合成氯甲 基醚。 此方法具 第 1 章 文献综述 有反 应温度比 较低 ( 60) , 反应时间比 较短( 用硫酸等矿物酸作催 化剂反应时 间需 要64h , 本反应时间4 h) 等优点, 后处理方便, 具有 很高的 应用价 值。 伽玲 eno 助rk 等 (561 研 究 了 在 微 波 照 射 下 用 杂 多 酸 作 催 化剂 选 择 性 催 化 苯 甲 醇脱水制备二节醚,考察了微波功率、照射时间以及杂多酸的浓度等对反应的 影响,发现在控制条件下可以生成聚二节醚。 刘俊峰等 157 1 研究了杂多酸催 化甲 醇液相合成二甲 醚 ( d m e ) 的工艺, 考 察 了反 应温度、 时间、 催化剂种 类及用 量对甲 醇转化率、 d m e 选择性和收率的 影 响.结果表明,杂多酸对甲醉液相合成d me的催化活性高低顺序为:磷钨酸 硅钨酸 磷钳酸,h atn m ett 酸性滴定法测定 3种杂多酸的酸强度函数范围均为 卜 8 2 曰一 3, 7) ; 采用磷 钨酸作催化剂, 甲醇 液相合成d m e 较适宜的 工艺条 件为: 反 应温度 18 0 、 反应时间6h 、 每 l o o m l甲醇的 催化剂用量3 . 0 9 。 在该条 件 下,甲 醇转 化率为65沸 %、 d m e 选择性为99名 % 、 d m e 收率为32石 %。 l 3. l .2. 3 烷 基 化 、 陈 基 化 、 去 烷 基 化 与 异 构化 i1 4 . k 力 1 几 o n j f1 581 苯酚与壬烯物质的量比为1 . 3 4 ,反 应温 度为18 0 的 绝热反 应 器中反应,壬烯转化率为91%,对位产物与间位产物的物质的量比大于hzo r e d d y 等 , 咧 制 备 了m o 0 3 、 w o , 、 5 时 促 进 的 固 体 超强 酸, 并 通 过 催 化 乙 醇与胺的乙 酞化反应 对他们的催化 活性进行比 较。 结果表明 ,5 0 4 2 一 促进的 固 体超强酸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产品收率。 k a z u s b i a ia 1 a 等f 6 , 研究tw o /z ro: 、 w0 3jf勺 0 3 、 w o 3 月 、 伍、 w 0 3 /s n o z 等固体超强酸在酞化化反应中的应用。 k a u r 等1 62 利用作h 3 p w. 2 0 树51 仇催化剂, 在无溶 剂、 7 卜1 10 的反应条 件 下,乙酥和苯甲醚进行f 一 c酞基化反应, 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反应 10 m in,对甲氧基苯乙酮的选择性达到9 6 %左右。 、 恤 d a v等163 1 研究了 苯胺与甲 基叔丁基醚或叔丁醇 在固体酸催化剂上的 烷基 化反应,结果 发现20% ( 质量分 数) 场p w任 0 刁 夕 k 一 10蒙 脱土具有最高的催化 活性 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c 一 烷基化产物的收率达到 84%,其中二叔基苯胺的选 择性达到53%。实验发现生成的 c 一 烷基化,n 一 烷基化产物与反应条件如温度、 异丁烯的来源及其催化剂的类型有关。 ts u 扣 kim iyaji 等 164 制 备tp d 一比s iw :2 0 耐 5 10 2 催 化 剂, 并 研 究t 其 在 正 庚烷异构反 应中的 催化性能, 考察了践s iw1 2 0 钓负 载量、 酸中心位置和种 类对 第 1 章 文献综述 催化性能的影响。 孙闻 东等155 制备了wo 杯 乙 0 2 固 体酸 催化剂并 研究了其在 丁烷一 丁 烯烷基 化 反 应 中 的 应 用 ; 时 连 等 阐研 究 了w o 药 , 飞上 苯 和 长 链 烯 烃 烷 基 化 反 应 研 究 ; 刘 炳 麟等 641等 研究 了 高钨 含 量 w o 岁 5 1 仇 丙 烯 歧化 催化 剂的 特性。 s b 成 萄 un h . 双 唱 等 12 司 制 备 出w 0 3 扮 .a1 2 几和w o 岁hy 催化 剂, 并 研 究 了 其 在乙 烯 和2 - 丁烯异构化生成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1 3 .l 2 .4聚合反应1 , . ” 1 四 氢 吠 喃( 1 1 开) 的 聚 合 用 于 制 备1 ,今 丁 二 醇( p 丁 m g ) , 它 用 于 生 产即 阳 d e x ( 弹力)纤维和聚氨酷。p 下 m g在工业上用两步法工艺生产,包括在 h c i 伍催 化下, t l lf与乙 酸配的 开环聚合反应,然后是 预聚物末端乙酸酷 基团的 水 解反 应。 几 翻 刘等 网发现, 杂多酸玩p w l2 0 月 。 在书 开 的聚合反 应中 的活性比h cl 氏 高 。 aosh ha a 等 网 开 发 了以 h 3 p w 12 嘶 为 催化 剂的 一步 法 工 艺 使t h r 聚 合 直 接 生产p t m g , 这种方法己 经在日 本实现工业化 1 的 . 7 0 】 。 5 咖 等 伪 润报 道: 场 p m o iz 伽 、 场 p w 12 伽 和玩si w 。 伽 等k e g 脚 吐 杂 多 酸 可以催化乙醛、丙醛、丁醛和 2-甲基丙醛等醛类的三聚合环合反应,以高收率 得 到2 ,4, 今 三 烷 基 一 1 ,3 声 一 三 氧 杂 环己 烷。 孙志 豪 f73 等 研究 了 杂 多 酸 催 化 四 氢 吠 喃 开环聚合的 研究. 在1 ,3,5 一 三氧杂环己 烷的聚合反应中, 杂多 酸h 3p w12 0 叨 的 用 量只需b 凡0 凡等传统催化剂的 用量的1 /2 5 , 即可得到相近反应速 率r73)。 潘 声 云 等 174 研 究 了 丙 烯在 杂 多 酸( h p a ) 催 化剂 上 的 齐 聚 过 程. 考 察 了 催 化剂 制备条件, 例如载体选择、杂多酸 种类和 浓度及工艺条件、反 应温度对 丙 烯齐 聚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适的 载体是大孔硅 胶, 磷钨酸和硅 钨 酸催化剂活性最高,而磷钥酸催化剂几乎无活性。 1 沃1 2 乃缩合反 应p , 咧 y 血 加 v 等 17 习 首 次 采 用 杂 多 酸 催 化 剂 a , p w 二 伽 一 步 催 化 合 成 喀 锭 酮 衍 生 物, 该合 成方法改变 过去常使用的 二步法合成带 来的 许多缺点,是一 种全新的 环境 友 好的 催化合成 工艺, 见式( 1) 。 第 1 章 文献综述 自p wl 2 0 叨 ,一一 一, -书卜 h 2 0 _文文 式 ” 卜 。 拿 / , ri= 甲 基; 护= 乙氧基; 吼 ,一 母一 ; x二0, 5 r o m ane l l i 等7 6 采用w e l l s 一 n awso n 结构的磷钨酸 ( h o pz w: 5 0 o 2 4 h 2 0 ) 作为 催化剂, 在无溶 剂反应条 件下, 苯酚和酮酸酷进行 p ec h m a nn缩合反应催化合 成各种香豆素衍生 物。 与 传统采用p e 比 i n 反应和k 加 o even ag el 缩合反应 合成 方法相 比,此反应工艺具有反应条件简单、产物易提纯分离、收率高等特点。 邻苯二氨与 含 立 活泼氢的酮通 过酸催化缩合反应得到1 , 5 一 苯并二 氮杂 卓是 一 种 最 简 单 直 接的 合 成 方 法, y a d a v 等 17刀 采 用 a g 3p w i2 0 40 催 化 剂 多 相 催 化 合 成 各 类苯并 二氮杂卓化合物。 此反 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室 温) 、 产物收 率高( 80% 9 5 %) 、催化剂的回收 重复使用效果好, 可重复使 用4 次, 产 物收率保持在80% 以 上, 见式( 2)。另 外, 此方法催化的一 个较大特点, 是反 应不受各类邻苯二氨化 合物电 子贫富性的 影响, 如用硝基取代的邻苯二氨作 底物,产 物的 收率仍然可 以达到86%。因此,此种催化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甲目 h甘;, :众: ,丸一:众浑 (2) 牙 式中, r = 甲 基; r 性甲 基,氯基, 硝基:护= 甲 基,苯基;护= 甲 基 3 0o/o w o 岁 sn仇的固体 酸催化剂可以 含有表面结合的 杂多酸, 它己 被发现 对 于 a 一 维生素 e 的 合成有催化作用,虽 然催化活性比 h 3 p w , 2 0 叨 低,但这 个催化剂 可以 重 复 使 用 而 且 活 性 并 不 降 低 178 . 杨 水 金 等 【79 以ti o : 负 载 磷 钨 杂 多 酸 ( h 尹 w l2 0 协 汀 1仇 ) 为 催 化 剂, 对 以 乙 酞 乙酸乙 醋、 环己 酮、 丁酮、 苯甲 醛和正 丁醛与二元醇 ( 乙 二醇, 1 只 一 丙 二醇) 为 原料合成 2 一 甲 基一乙 氧拨甲 基一 1 , 3 一 二 氧环戊烷、2, 今 二甲 基 一 2 一 乙 氧碳甲 基一 1 ,3 - 第 1 章 文献综述 二氧环戊烷、 环己 酮乙二醇 缩酮、 环己 酮 1 , 2 一 丙二醇缩 酮、 丁酮乙 二醇缩酮、 丁酮 1 , 2 一 丙二醇缩酮、 2 一 苯基 一 1 , 3 一 二氧环戊烷、 今甲 基一 2 一 苯基 一 1 , 3 一 二氧环戊烷、 2 一 丙基 一 1 , 3 一 二氧环戊 烷、 4 一 甲 基 一 2 一 丙 基一 1 , 3 一 二 氧环戊烷 10个 缩醛( 酮) 的反应 条 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醛或酮与二元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 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 结果 表明, 在n( 醛或酮 ): n( 乙 二醇或1 ,2 一 丙 二醇 卜1: 1 . 5 , 催化剂的用量占 反 应物料总质量的1 . 25% , 反应时间 为l h 条 件下, 10种缩醛( 酮) 的收率为 45.2 %刁2. 2 %。袁先友等 80 在微波辐射下,以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 (h3 p wo 2 /c) 和硅 钨酸( 氏si w1 2 /c ) 为 催化剂, 不用溶剂合成了乙 酞乙酸乙醋乙 二 醇缩酮和乙酞乙 酸乙 酷 1 , 2 一 丙 二醇缩酮。 1 .3.2氧化催化性能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 沃 2. 1 含钨的氧化 催化剂 氧化过程在石油化工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