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以农立国 思想是章士钊予2 0 世纪2 0 年代提出的一项思想主张。章士钊著文立 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竭力阐述自己的主张,构筑了一幅发展农村经济的美好图 景。这一主张主要包括经济上以农立国,政治上的联业自治以及明农复古的文化支撑。 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以农立国思想服务。这一主张一经提出,认同者有之,更多 的是遭到了人们的诸多非议,引起了时人的纷纷质疑及商榷。这一主张虽然在当时并没 有成为主流思想,仍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以农立国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基本 内涵、社会影响和历史反思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从而展现2 0 世纪2 0 、3 0 年代以章士钊 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 关键词章士钊以农立国联业自治明农复古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n et h o u g h to f “s 嗽i n gu pt h en a t i o nb a s e do na 磷c u l t u r f w a sp r o s p o s 以b y 乙h a n g s h i z h a oi nt l l e19 2 0 s z h a n gs h i d l a ow r o t ea n i c l e st oe s t a b l i s hm et l l e o 巧i 1 1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锄dc 1 1 1 嘶,w t l i c hc o n s 仃u c t e dab e a u t i 伽p r o s p e c tt o d e v e l o p 也er u r a le c o n o m y t l l i s p o s i t i o nm a i l 蚵i n c l u d e ds e t t i n gu p 也en a t i o nb 鹤e do na 醉c u l 仞砖诳e c o n o m 品a u t o n o m o u s 锄dl l 芏l i o nb 帆e e np r o f c s s i 叽si np o l i t i c s 锄dt l l ec i l l t u r a lo fr e s t o r i i l gt l l eo l d 1 1 h r c o o r d i m 【t e ss u p p o r t e dm 咖l l y s o m ep e o p l ea g r e e db u tal o to f l e mo p p 0 8 e di t 鹪s o o n 嬲 t h ep o s “i o ns t a t e d a m l o u g ht h i sp o s i t i o na t 也a tt i m eh a dn o tb e c 伽m em a i nm o u 9 1 l t ,i t s t i l lh a dh a dp r o f b u n di n 丑u e n c e 1 1 1 e 引i c l ew 邪m a d eu po ff o u rp a r t s ,s u c h 勰n l eh i s t 0 血a l o r i g i i l ,t l l eb 鹪i cc o m l o t a t i o n ,也es o c i a li m p a c ta n dt h ee l a b o r a t i o n t h e nw ew o l l l dk n o wt l l e c h o i c eo f t h ec h i mi n t e l l e c h l a li n 血e2 0 ha n d3 0 出o f 2 0c e n t u k e yw o r d s :z i 啪gs h 泌墙o ,s e 劬1 9u pt 1 1 e 删i o nb 舔e do na 鲥c u l n 鹏, a l i t o n o m m 娼锄du n j d nb c 舸忙e np r o f c s s i o n s ,t h ec u l t l l r a lo f r e s t o 咖g l eo l d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日期:础畦:年厶月五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一,在巡年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月l 娶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瓤i 吵l 在匆团思:扭事穆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6 冲扔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i 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 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 学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 容。如果违反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趔2 年上r _ 月上日 日期:2 翌尘年曼月上日 日期:避蠡年么l 月生一日 绪论 绪论 章士钊( 1 8 8 卜1 9 7 3 )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字行严,幼名永焘,又 名行年,笔名众多,主要有青桐、秋桐、烂柯山人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政 论家、报入、律师、社会名流。他的一生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日本学者高田淳曾经如 此评价:“章士钊的百年浓缩了中国百年的历史 。 章士钊从来不曾退出历史舞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的历史见解及主张,其 思想光焰逼人同时又倍受争议。1 9 2 2 年,章士铡游历欧洲,在西方工业文明的惨败景象 及中国的法制政治举步维艰的双重刺激下,章士钊剑走偏锋,独辟蹊径,走上了明农复 古的道路,提出了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内的系统方案,即所谓的“农国论 , 由一名激进的革命战士而成为千夫横指万众冷对的靠反动人物 。从1 9 2 2 年到1 9 2 7 年 章士钊著文立说,宣传其主张并躬身实践。 ( 一) 选题意义 章士钊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提出了许多的历史见解和主张,尤其 他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以农立国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当时中国思想界纷繁芜杂,联省自治、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想盛行,章士钊却独辟蹊径, 回归传统,走农业立国的发展之路,并且在当时盛极一时,后来无论是阎锡山在山西的 搿村治办,还是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实验,抑或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是深受这 一思想的影响。深入分析和探究章士钊的以农立国思想,不仅契合中国自古以来的农业 大国的历史现实,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好的 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有关章士钊的研究情况,主要分港台学者和大陆学者两个方面,在港台学者中,对 章士钊的研究主要是吴相湘的 ,2 0 0 4 年第4 期 2 第1 章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1 章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历史渊源 1 9 2 2 年1 0 月,章士钊因父丧从欧洲归来,这次的欧洲之行对于章士钊来说收获颇丰。 归来不久,章士钊处理完了家事,便马不停蹄的在长沙各个学校发表演说,竭力鼓吹以 农立国主张,这是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及文化在内的系统方案。这一主张的提出几乎完 全否定了章士钊先前有关的代议制等主张。那么,章士钊这一思想究竟是在一种怎样的 形势下提出来的,而作为它的提出者章士钊本人为何又会有如此的反差及转变? 1 1 旅欧期间的所见所闻 章士钊弃文从政,在政界摸爬滚打多年,他追随袁世凯,追随岑春煊,被朱执信讥 讽为“像一个铁绣花针,一走近就要吸去,一粘着就拉不开。川u 章士钊虽然自己也是多 次公开声明“惟笃于个性,故其行动不肯受党派之羁绊,而一生无党。川刁一生无党是事 实,但是章士钊一生追随过很多人,如早期的袁世凯、岑春煊,以及后来的段祺瑞、毛 泽东。 章士钊从政多年,极力宣扬“调和立国论 ,可谓劳心劳力,而这一理论却遭到国 民党内外人士的诸多非议。代议制在中国的失败对章士钊来说犹如当头一棒,时局的混 乱也使他的主张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如何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当时很多知识分子思 考的问题,章士钊也不例外。1 9 2 2 年1 月,章士钊在上海新报上发表一篇名为论 败律的文章,可以说是为其近十年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不够完整的句号。文章中, 章士钊说:“凡社会政治,不能不有派别,既有派别,势力不能不有消长,意见不能不 有异同,因此消长异同,俱应依国民之总意以为其符验。故凡此消而彼长,同衰而异起, 己身不得有所容心于其间,亦惟听舆论之准裁而已。川盯可见,面对国民党内外人士对 自己的主张或是赞成或是非议,章士钊发出了如许感慨,“得势时须提得起,失势时须 放得下。一还说“事苟有济,成之者不求在我。 h 1 看似章士钊怀着一种得失两忘、笑看 成败的轻松心情,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于一位想在政坛上有所建树报效祖国的文人来说, 失败的打击锥心刻骨。抱着这样的心情,1 9 2 2 年2 月1 7 日章士钊登上轮船,踏上欧洲考 察的行程。 章士钊曾经两次赴欧游历。第一次是在1 9 0 7 年,那一次的章士钊是怀揣着对西方民 3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主政治及西方文明的无比崇敬之情去的。在那里,章士钊自以为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 灵丹妙药,而且在从那以后的1 5 年间,他一直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而这一次心情远 非昔比,这一次他是带着寻找取代代议制的方案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疑虑而去的。章士钊 本人曾经说:“盖中年哀乐本异昔时,今日始得验之也此行有得与否,可以此卜之。一 嘲对章士钊来说,他所“哀乐的是他一直坚持苦心经营的代议制在中国的失败,以及 往日所持信念在中国难以进入良性运行的愁苦。也就是说,这一次的赴欧,不是往日对 于西方文明的向往与崇敬,这一次的心情是复杂的、失落的、不可言名的。而到底能不 能找到取代代议制的更好方案,就连他本人也没有把握。 正因为章士钊是抱着否定代议制的心情,带着怀疑西方文明的有色眼镜去的,在这 样一种情势下,西方工业文明所呈现的种种弊端就最易入眼,同理可知工业文明下的种 种繁荣景象,章士钊却视而不见,而一旦有关于抨击西方文明的言论出现,他便如获至 宝,甚至是感同身受。 这时的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修复期,因而赴欧考察的章士钊看到的是这 样的一副景象:工业文明下的经济失衡,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沦丧和信仰危机,阶级矛 盾尖锐,贫富差距悬殊。这样的一种情形给予章士钊的触动是巨大的,“夫寓言农村, 故非前定,记者所持政化之义,于举世未为之日,愚素怀之,而欧洲文化日衰,现制岌 岌不保,为世界识者之公言,宁可诬加。川町与此同时,西方思想界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 及西方文明进行反思,而且,许多西方学者如潘悌、威尔思、萧伯纳等人表现出了对东 方文明的极大兴趣。威尔思谈及中国国政曾经从容而言,“民主政治,非万应之药也。 世间以吾英有此,群效法之,乃最不幸事,中国向无代议制,人以非民主少之,不知历 代相沿之科举制,乃与民主精神深相契合。概白屋公卿,人人可致,得非平等之极则。 辛亥革命,贸然废之,可谓愚矣。其复之便,特复之所当留意者,试材当取适合现状, 不必斤斤以四书五经为务已耳。州力西方著名的戏剧家萧伯纳也对中国文明表现出了很高 的热情,对中国的科举制给予极大的肯定。 在章士钊思想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性影响的是潘悌所信守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特 别是1 9 1 6 年潘悌编写并出版的基尔特制度的复兴对章士钊的影响最大。书中反对现 代工业制度,极力推崇中国古代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这一主张,对于当时努力寻求救国 道路的章士钊来说无异于泉涌之渴,对于潘悌,章士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他是“树 4 第1 章章十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历史渊源 立基尔特社会党之先觉,厌薄工业制度,锐意明农者也。川阳同时,章士钊本人也一再表 示,“得遇此君,真若羲皇上人。嘲面对战后西欧的经济衰败,再加上中国社会的纷乱 政局,中国的思想界也发生了激荡变化。1 9 2 5 年1 2 月2 6 日章士钊写了一篇革新湖南 案成放歌,呈现了章士钊力推农治的决心与抱负,“欧洲大战四五载,新理翻胜若江海。 中有农治为胜义,小子殷勤恣探采。探采归来颇自豪,敢言救国如擎毛。扫n 0 1 与此同时, 西方工业文明已经呈现“破产之像,思想界出现了复古的潮流,章士钊眼中中国的传 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却依旧可以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妙策。 1 2 传统文化的熏染积淀 章士钊有过多次留学的经历,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的熏染,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潜 在影响却不容小觑。与当时众多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憧憬和向往西方文明,并且也曾经 积极努力,希望可以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但是仍旧以失败告终。章士钊他们是这 样的一群人,当他们在民族存亡危急之秋,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毅然走上“向西方寻求 救国真理”之路时,他们个人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虽然受到某种潜意识的抑制,但实际 上仍时时在起作用。n 妇一旦他们在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上遭遇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这种深埋于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意识和自尊就会在瞬间被激发出来,促使其回到传统文 化的资源库中去寻找调整其思想的支撑点,章士钊便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一员。 那么,章士钊为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这还要从章士钊少年 时期的成长经历谈起。 章士钊1 8 8 1 年3 月2 0 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和佳冲的一个耕读之家,“寒门历代为 农,亦至吾祖始读书,求科名,以传其子孙。川嘲章士钊兄弟四人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 旧式教育,擅长书法,国学根底深厚。他研习过墨学、修辞、熟谙柳文并著有著名的中 等国文典及柳文指要等。正是由于章士钊熟谙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他对传统文化 的眷恋,使得他在新文化运动之初便不断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固守传统文化。 章士钊曾说:“窃思世界大师之所述作,贯乎久与宇间,光焰逾长,而钻研无尽者, 必其于人类根性,有所捉搦,从源头上树立大义,俾人共由。人以不由,而生灾祸,以 有灾祸,而兴反本之思,以兴反本之思,而复寻求某师所立大义。 n 町他号召国人“与 其提倡不懂得东西,倒不如提倡些懂的熟识的东西的好。 n 帕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章士 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一旦西方的工业制度如代议制在中国不能实行或是在 5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进入良性发展,对希望用西方的政治制度解决中国问题的 章士钊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便对于自己先前的主张产生了怀疑,开始寻找新的方案。 “中国本以农立国我们仍当各务农为本,什么联省自治,什么社会主义,通通不适用我 国。 删 吴稚晖批评章士钊,“他的谬误,我还相信不在他良心上,还在他读什么牢什子鸟 柳文。n 6 1 在吴稚晖看来章士钊这一时期的思想受了柳宗元文章的影响。章士钊从1 3 岁 开始读柳文,写柳文,研究柳文,到1 9 6 7 年柳文指要集结出版,柳宗元的文章对章 士钊的影响非常大。日本学者高田淳给柳文指要以很高的评价。 章士钊成长于一个耕读之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徘徊于学术与从政之 间的章士钊从骨子里透着一种守旧气质,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即便是他曾经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及政治制度的沐浴和熏陶。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发表言论 来表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无论是设立译书馆,翻译古代史文,还是对影印不 成四库全书的遗憾,甚至在段政府任职期间大搞文化复古,整顿学风,读经运动。 上述所有活动都表明章士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尤其对于四库全书的影印,他 曾不无遗憾的表示“未遂之故,并亦不遗世谤,而私衷包羞最大,深自刻责,诚恐不免 为中国文化之罪人者,则影印四库全书不成事也。 n 刀 1 3 “寂寞秋桐”的个人性情 从章士钊的成长环境来看,他成长于一个耕读之家,累代为农,自其祖父才开始读 书,章氏兄弟四人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的旧式教育,一心埋头于古书,造就了当时 章士钊的志向是求取功名以光耀门楣,其政治思想也不外乎一般封建文人的尧汤之治。 章士钊1 8 8 1 年出生,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正好处于中华民族的危亡之际,这种复杂的社 会形势使他形成了心系祖国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章士钊在历史上的每一次转身与他本 身具有的性情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可以从章士钊对自身性情的描述中窥见一斑。有资料可查,“愚行至无 似,而要有一表可取,乃凡事无论美恶险夷,皆原自负其责,而决不诿卸于他人也。一呻 可见章士钊以为自己是一敢作敢当之人。章士钊还说,“罪惟人,而忠负在我。愚之以 言论与天下人相见,今己二十余年,其兢兢持以律己者,二字而已,日不争m 。n 们 面时人对他的言论的批评与质疑,章士钊是这样说的,“以顺境易操者,修士之所鄙也; 6 第l 章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历史渊源 易毁誉动心者,介士之所制也。愚虽不才,而以言论自见,亦既有年,不为何人而始, 当亦不为何人而终。一嗍 其次,从众人对章士钊的评价中也可以找到证据。王森然这样评价章士钊,“惟不 存在机心,视天下之事,无不可为,胜负之事,瞢然不知,有时为人暗算,肝胆胡越, 彼乃不信,一旦事异,负尽天下之谤而亦无悔。 胁1 而在张申府的眼中,章士钊又是这 样的,“行严先生的特立独行,也是举世所共闻共知的。办刊物而标明独立,自号秋 桐或孤桐,意在表示自己的不尚依傍,不偏不倚的独特风格。嘲 最后,众多笔名现性情。章士钊的笔名繁多,有资料可考的就有:章邱生、黄中黄、 韩天民、汉种之中一汉种、爱读革命者、青桐、初来欧洲者、秋桐、民质、无卯、渐生、 烂柯山人、孤桐等。嘲这些都是章士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文章时所用,同时也表明 了章士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立场。细观章士钊的众多笔名,其中以“桐字居多且 使用最为频繁,主要有青桐、秋桐和孤桐,杨念群称之为“梧桐三味刀,何以以“桐 为字,章士钊如此解释,“愚以桐为号,乃有取于桐德,至别樯一字以状之,本无一定。” “香山孤桐诗云:直从萌芽拔,高见毫未始。四面无树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 孤直当如此。孤桐孤桐,人生如尔,尚复何求。 嘲可见,章士钊取桐是取它的孤高傲 慢,这与他自己一直所倡言的自身的性情有异曲同工之处。正如杨念群教授所说,“青 桐一秋桐孤桐;章士钊一生际遇,正如其自喻的梧桐生命一般,由苍翠欲滴到秋意瑟 然,直到一杆枯槁老木,当空而立,喻示着其生涯从激进转趋保守的完整过程。只是我 们不要以为从青桐到孤桐的性格隐喻,一定可以简单套入“进步一反动”的政治公式与之 相吻相合。 嘲 综上所述,章士钊的性情归结起来就是:特立独行,坚持信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样一种性格使得作为湖南人的章士钊“受船山经邦思想的影响,大多以张载的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嗍主动参与到风云变幻的政 治浪潮之中,杨度有诗可为佐证,“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 志,湖南将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 人尽死。一曲1 正是章士钊身上具备的这一性格特征,在以农立国遭到时人质疑时,他大 义凛然、信誓旦旦,“愚盖非无所知,知之而仍向相舛之方向驰去,则必有见地,而 非此种通义所能相服 。他还说本人“志在自束身心,不计当世之毁誉,为成为败 。嘲 7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基本内涵 农国论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系统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以农立国是章士钊于1 9 2 2 年到1 9 2 7 年间反复鼓吹的一项思想主张,他采取二元划分 的方法,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分为两种路向根本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以“礼为核 心内容,而西方文化则以“利一为核心内容。文化上的差异致使中国不得采用工业国家 的政治制度,那就是以农立国。以农立国是一套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系统的方 案,简言之,即是经济上农业立国,政治上联省自治,文化上则极力抨击新文化运动, 反对白话文,捍卫传统文化。这一时期的章士钊摒弃了先前对西洋文明的向往,执意全 面回归传统。他著文立说,竭力鼓吹,以期达到目的。 2 1 明农立国的经济主张 经济上,章士钊主张放弃工业化,暂时回到礼教赖以存在的农业经济环境之中,即 使实行工业化也要使之包含于农业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中。 2 1 1 “农国 的定义和指导思想 那么,到底什么是“农国,什么是“以农立国 ,为什么要在中国实行这一主张, 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章士钊围绕这些问题,著文阐述。 关于“农国 的具体定义,章士钊是这样阐释的,“农国对于当今之工国言之,凡 国家以其土宜之所出,人工之所就,即人口全部谋所配置之。取义在均,使有余不足之 差不甚相远,而不攫国外之利益以资挹注者,谓之农国。反是则其人民生计不以己国之 利源为范围,所有作业专向世界商场权子母之利,不以取国民服用为原则。因之资产集 中,贫富悬殊,国内有劳资两极相对汝宾雠者,谓之工国。 嘲 这是章士钊在1 9 2 2 年归国后提出以农立国的思想主张,对“农国”作出的第一次定义 性阐释。其写作的目的在于反击杨杏佛在申报上发表的名为中国长为以农立国乎? 的文章,章士钊在文中详细阐述了“农国 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来发 展本国的经济而不是依靠他国的经济实力,分配平均,无明显的贫富差距,人民生活富 足,国家经济繁荣。用章士钊自己的话概括就是“讲节欲勉无为,知足戒争 。嘲 关于以农立国的指导思想,章士钊是这样说的,“建国之本,原既异,所有政治、 第2 章章十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基本内涵 经济、道德、法律、习惯,皆缘是两歧 。本着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章士钊认为中西 方本来就存在着诸多不同,摒弃外来的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文化而回归东方的传统文 化,就有了他自己的道理。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论证何为农国,章士钊又发表了一系 列文章来深入分析农工国之间的不同。他说:“吾国以农立国,人民尚节俭,以恶衣食、 卑宫室为美德。但欧洲各国,皆以工业立国,人民尚奢侈,以华服广厦相尚,其政 治制度无不因工业立国而产生。夫以农业立国者,皆主消极,但求自给。至于以工业立 国者,则事事皆积极进行,故恒至生产过剩,竞争市场,推广殖民地,因此血战,前后 相继。一1 与西欧国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却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数千年以农立国,其思 想偏于消极无为,崇尚节俭,分配均平,故无大阶级与悬殊之贫富。而西欧国家则不然, 其“工业制度,已成破产之象。嘲章士钊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宜保存农业立国之制, 以后提倡农村,使一村自给自治。一村如此,一县一省莫不如此,乃农村制推行各省, 国乃可治也。然后农村立国者,决不至如以工业者以生产有剩,竞争市场,而至血战不 解也。嘲所以,在章士钊看来,工业立国的国家因为生产过剩,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地, 争夺世界市场并由此导致矛盾纷争,继而爆发世界战争。而以农立国的国家,生产仅供 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以自给自足为目的,所以不会因争夺世界市场而引发战争。以农 立国却可以避免战争,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章士钊明农复古的理论依据即是社会进化圆周型理论,换言之就是社会发展循环 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至今,不外乎两种形式,一为直线形,一为圆周形,但直线形 之进化,恒不多见。 、“新旧并无一定的界限,合着威信,何者为旧,很难断定, “思想亦然,现在中国人方竭力研究欧洲之新学说,殊不知欧洲思想界已大有复古之趋 势。嘲3 这篇在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演讲欧游之感想,为章士钊明农复古回归传统提 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他认为在欧洲的工业文明已经成“破产一之象的严峻的形势下,以 农立国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妙策。 为了进一步论证自己主张的可行性,章士钊又以中国现有的国情为依据对农业立 国做出了更加细致地分析。一是从中国现有的人口构成来看,“中国人民及有百分之八 十五为农人,那么社会主义自然要从农人着手才可,怎么还同欧洲一样注重工人哩? 一 章士钊:在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演讲欧游之感想,章士钊全集,( 第4 卷) 文汇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5 9 页。 9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七学位论文 再加上乡人的生活纯朴简单,“几与原人无异一,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本质俱佳,世 界无两,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中国地大物博,具备赖以实现的经济条件。二是中国的社 会组织稀疏,有空隙可循,可以打些尖进去,而不像欧洲的社会组治那么的完密,而这 种“打尖 的方法就是农村立国。 2 1 2 实现农村立国的具体措施 就如何实现农国论规划下的美好景象,章士钊满心欢喜、工笔描绘,给了我们一幅 美丽的农村发展图景。“改良农村办法,兄弟所理想的地方非常之小,顶好以村为单位, 调查以村内农产物之出额几何? 如不足,则自外买入,多则酌量卖出,该由公共管理, 以资调剂。另发行一种纸币,流通本村。由此修筑通路,改良建筑,办小学及文明应有 之机关,都可由公共买卖局设立。凡是人民的生活,务须保持在水平线以上,村村如此。 由此可以由村而县而省,均以本地之出产,维持本地人之生活,使能如此,然后可以言 文化 。嘲1 随后章士钊再次工笔描绘,“据我的意思,急需要的是要讲求改良农村的方法, 找一块小地方,越小越好,将这地方的出产统统的计算起来,一年能够有多少产物,值 价多少,以价值作标准,发行一种村券。这本是币制革命,德国已省地中实行了,将来 怕各国都要取用。这种村券不以金钱为本位,使异物产为本位的,以村的出产由公共保 管,设一公共买卖社,除掉要应用的以外,由公家以纸币收买,以所余的运到各地去发 卖,村里没有得到各处买着回来。这村内的人民,各按个人所能作的,分工去作,在应 受教育年龄期间内的,要强迫去受教育。在村内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在计算一年 的工作量,能作多少,要设法子使他年年推广,人民的生活程度就要提高。1 由此可 见,章士钊的主张就是到中国广大的农村去建设,去发展。玄天在1 9 2 2 年1 2 月有一篇文 章,文章认为试办“新村 的运动,就是“在现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理想社会的雏 形;在自己可以实行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之原则,以隔离( 仍 不能脱离) 那污浊的现社会 。咖 范源廉曾经在申报上发表评论,他指出,“农工商业,皆立国要素。今日振兴 公上,因为急务,而数千年来,历尽辛苦,以维持国家生存至于今日者,厥为农业。农 业及他校之农科,应求改良,期收实效,无论矣。然保持农村之生安宁,为重农人之身 份,补益农民之生计等,实举国之人所当有事。我全国教育界,亟当促进。一啪1 范源廉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有两点,一是虽然对一个国家来说,农工商业都是立国的要素,但是 l o 第2 章章十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基本内涵 振兴工商是当务之急,而农业的发展才是维持国家生存的根本。二是发展农村经济,即 决农民的生活问题,是全国各界都应该关心和促进的大问题。范源濂的这一言说与章士 钊的以农立国思想到底有哪些异同呢? 二者都注重农业的发展,注重解决农民的生计问 题。但是章士钊的以农立国,更加偏重的是“立国 的问题,在章士钊看来,解决中国 当时的问题就是以农立国,就是以农济农。他虽然没有明确的否定工业在中国的发展, 但是也没有明确的指出发展工业是当务之急。其实,二者的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农工业 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倡农业立国并不是章士钊一时一地的幸起,它一方面代表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在找 寻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时的迷茫和困惑,另一方面用章士钊自己的话说,则是“鸟瞰天 下,内观国情”的结果。在章士钊看来通过在经济上的农业立国,先在农村建立起自给 自足的经济社会,进而县、进而市、进而省、及至全国。以此可以避免欧洲社会的生产 过剩,市场竞争,乃至流血战争,重蹈西欧国家的覆辙。以农立国是对工业文明下的种 种弊端的一种补救,是取代代议制度更为恰当的方案。 2 2 农业居首的“联业自治” 在政治上,章士钊主张废弃代议制、毁弃法统、实行联业自治制。他说:“吾国当 确定国是,以农立国。文化治制,一切使基于农。政治二字已归腐烂,非立业治,不足 以实事求是。川删在章士钊看来,实行“业治 已经成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了,“行 若旭日东升,不可逼视。瞰1 2 2 1 “联业自治”实行的现实可能性 从1 9 2 2 年章士钊旅欧归来之后,开始竭力宣扬以农立国思想,在政治上主要是实行 “业治 。业治论的提出实际上是以农立国思想在政治上的升华。 首先,中国是农业国,代议制不适于以农立国的中国。为了阐释这一观点,章士 钊于1 9 2 3 年4 月1 8 与1 9 日两天在申报上发表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详细论述 代议制不适于中国的原因,文中说代议制在中国其实自古有之,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 以为建立这样的制度是建国的需要,在逻辑上非此不可,而事实远非如此。与西欧国家 章士钊和章太炎一样,都不主张在中国实行代议制,他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日代议为封 建遗制,不适于平等之社会,二日中国地广人众,势不得行代议,三日议员不能代表民众。”。见萧 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下)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中华民国七十年初版,中华民国七十五 年第四版印行,第9 1 1 9 1 3 页。 l l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比,中国并不具备实行代议制的条件和社会基础。据中西方的经济基础的不同,章士 钊分析:西方的代议士为有“荷包 之人,也就是说他们要么是社会财富的占有者,要 么是社会财富占有者的座上客,如此一来,在言论上就会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中国则不 同,中国的代议士皆属于无“荷包刀之人,士虽在中国居四民之首,但却是不农不工不 商之人,反而要依靠农民给予给养。这样的人在我国从事政治,易造成浮华虚伪的习气 并且每每还会加剧。最后章士钊的得出结论,“吾为农国,不能妄采工业国之制度,今 图改革,请从农始 。h 幻“代议顾名思议是代表人民而议,而在中国“所谓代议者, 并未尝代人民而议,且以选区如彼其辽阔,凡所以为选者,其权例( 原文如此笔者 注) 操于少数党人之手,此日代表,词直不通。m 1 同时章士钊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举 例说明,自己当选代议士六年来,“选区从未告以何利当兴与何弊当革,而愚亦从未向 选区申报 。可见代议士只不过是徒有其名,“代表之非代表事而为代表人 。既然代议 制无法真正的代表人民的意愿,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章士钊认为“业是划分一国之人 的“最自然之尺度 。他由此得出“君主业治,拟将中国国会之组织,又集中化为联邦, 将选举之所取义,由分区划为联业,予不禁以满腹之同情迎之一。h 铂此外,民众对于代 议制也是颇有意见,“代议制度,根本上有无存在的必要,学者间已发生疑问。况且我 国的国会种种不洽舆情,尤属无可为讳。章先生抨击他的地方,都是我们小百姓人人心 中所欲言的 。 其次,中国是农业国,具备实行业治的先决条件。章士钊认为“吾农国也,百艺俱 求自给,无与工国舍死竞利心理,以全人口徇工,使成庞然莫御之体,为治化梗。再 加上中国“沐浴圣化,雅善克己,由于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中国实行业治正好可以 吸收其善德而摒弃其弊恶。 2 2 2 “联业而又力堪自瞻 辛亥革命以后,国内政权在北洋军阀的把持下,民主共和政治并未进入良性的运作, 人民遭受着武力的横行,经济的残破,社会道德的沦丧,民主法制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相 应的福祉。在这种社会形势下,章士钊在自己先前的主张动摇的同时,提出了“联业自 治 ,即所谓的“业治 。在章士钊看来,“业治者,欧洲民治崩裂后所起之新流也。业 治是在民治衰落之产生的,很多国家都有。在英国叫“几而特少,在俄国叫“苏维埃 , “其取义之广狭,手段之激随,各与民情国势相推移,形形色色,尽不一致一。 1 2 第2 章章七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基本内涵 就何谓“业治,章士钊是这样解释的,“凡人自占一业,而其同业又力堪自瞻, 材堪自治,自为经纬,蔚成一军,退可自守,进可与人家固者。国内一切为业所包孕之 大小事务,宜取而直隶于己部,自董理之,不准他业得侵其权。己部以外,不得更又何 机关,而己部之于他业,除在各业公司之范围内戮力共济外,亦不丝毫有所逾越。此业 治之大旨也。m 1 联业自治之下业与业之间互相独立,互不侵犯,相互之间不受约束, 同时各业之间又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其根本要道在于,“惟自食其力者为能与闻政治, 同时惟自食其力者不能不与闻政治 。嘲可见,业治并非是与政治毫无瓜葛。凡是拥有 职业的,先分其职业为各个“葛罗布( 即英文g r o u p 的音译,组织的意思笔者 注) ,然后把全国合成一个总的“葛罗布 。此外,凡是自己没有职业、而是依靠榨取民 业生活的人,或者是那些看似有职业而实际上没有职业的人,按照他们的所作所为,若 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妨碍,则应一一摒弃。嘲 就如何实现全国的“联业自治 ,章士钊是这样规划的。第一是领导机关问题,既 然是推行其以农立国的主张,那么业治的领导自然归农学会所有。关于农业的兴革一事, 农学会应制定崭新的计划并且认真课责。第二是经费问题,章士钊认为应就计划作一“逐 年预算案 ,“每年所需之数,即公然在地丁钱粮内征收 。呻1 第三有关业治的推行问题。 实行业治,中间要有一个过渡,“计议资本如何可去,而基尔特如何可复也。酬业治的 推行是一个长期的打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然一年不成以二年,二年不成 以三年,朝朝而讲之,多方以督励之,如水朝宗,期于必达,幸而成也”。第三是各业 之间的关系问题,章士钊反复强调各业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独立,“要使各业平流以 进,内而划地自瞻,外而通力合作,凡业皆由自身裁制,不使他业妄侵其权,己亦于本 业外,不作妄与人业之想 。酬就如何实现业治,章士钊著文立说、工笔描绘,做了详 细的阐释。 2 2 3 “业治”与农之间的关系 “联业自治 ,顾名思义,各业之间通力合作同时又相互独立。“在各业之中,农业 虽然作为各业之一,但是它所囊括的领域是极大的 ,所以在各业之中农业位于十分特 殊及重要的地位。即所谓“为之农者,独以国本所在之故,领导各业而为之主盟 。嘲 从中可观,在联业自治制中,章士钊把农业放置于各业之首,可以说农业在各业中处于 领导地位。这也正与章士钊所极力宣扬的以农立国论在理论上遥相呼应,而在实践上,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章士钊同样希望,各业以农学部为最高领导机构,对农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预算,在全 国设立总机关领导全国各分支机关,通过这种方法,那么“工治商治学治以及某治某治, 皆可作如是观。嘲从大的范围来看,业治包括工治、商治、学治、农治等等各业,各 业以农治为样本,各业之间互相独立同时又在可行的条件下通力合作。章士钊也无比欣 慰的表示,“举属于农业所应解决之事,悉得依本力而解决之。以农治农,字日治农, 他业之所自为谋也一。嘲1 业治论的提出,实际上否定了章士钊先前的诸如代议制、联省 自治制等等主张,而是采取联业自治的方法,工会、商会、农会等等组织都参与社会经 济的管理,各业之间、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实际上章士钊是想用业治来代替所有的社 会政治组织。 综上所述,章士钊之所以认为联业自治制在中国完全具有大行其道的现实可能性,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农业国。章士钊为此不断发表文章以阐释自己的观点。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章士钊充分认识到了这一 点,然而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问题,章士钊的解决办法又显得过于简单化,它忽视了社 会经济发展的许许多多的规律性难题。联业自治制是章士钊为了适应其以农立国主张而 提出的政治层面的相应政策,是对他自己先前所竭力主张的代议制、联省自治制的完全 否定。在他看来,中国即为农业国,那么与工业国有关的一切制度如政党、工会、国会 等等制度全部应该拒之门外。这与章士钊孜孜以求的坚持保障公民言论和其他自由权利 的主张立即陷入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之中,公民一旦有了自由,很可能会结社立党,进而 又会要民主要国会要工商立国。不同的政治派系及政党或早或晚都会到来,在这种形势 下,社会只能遵循现代社会的发展常规进行,而章士钊所极力鼓吹的所谓的“农国”将 会在瞬间化为泡影。 2 3 以农立国的文化支撑 为配合以农立国思想的推行,章士钊在文化上也提出了相应的主张。即反对新文化, 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文,大搞整顿学风,读经运动,为其农国论提供理论依据和文化 支撑。 章士钊对文化问题集中而又严肃的思考始于1 9 1 2 年首次游欧归来,这时的章士钊开 始由关注政治转而留心文化问题。但是由于深受国内思想界“顽然而无知一的沉寂现状 的刺激,以及饱受英国的平稳渐进式的思维方式的熏陶,这时候的章士钊是以稳健派的 1 4 第2 章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的基本内涵 姿态亮相于民初文化论坛的。一方面,他竭力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 识,对落后的中国进行“知识救济;而另一方面,章士钊又力主“学理”与“国情”要相契 厶 口。 而1 9 2 2 年章士钊二次游欧则为文化上的转合搭建了桥梁,他还利用其在1 9 2 5 年在段 祺瑞政府执掌司法及教育总长之机,以甲寅杂志为宣传阵地,反对新文化,反对文 化革命,做起了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来了。章士钊的国学功底极为深厚,从他所编著的中 等国文典及柳文指要还有他一生所发表的诸多文章中可见一斑。他还利用在段祺 瑞政府的特殊的身份地位,大力开展所谓的“整顿学风 ,并且为此组织了一系列相关 的配套活动,譬如,读经运动,裁撤并合并北京八校。对于章士钊的这一系列的活动, 当时的评论是这样说的,“章行严氏,长教以来,颇以整饬学风自任,凡所主张,多合 事理,惟文人办事,每见流入操切,而方法错误又往往为目的所累。嘞3 对章士钊的评 价可以说是诚恳中切。 章士钊对文化有着特殊的认识,“文化者,非飘然而无倚,或泛应而俱当者也。盖 不脱乎人地时之三要素。凡一民族,善守其历代相传之特性,适应舆接之环境,曲迎时 代之精神,各本其性情之所近,嗜好之所安,力能之所至,孜孜为之,大小精粗,俱得 一体,而典章文物,内学外艺,为其代表人物所树立布达者,悉呈一种欢乐雍容,情文 并貌之观,斯为文化匕嘲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章士钊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文化因其本身所处的人文时代、 地理位置等诸要素的不同而涵盖了不同的文化意义,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历史背 景以及不同的地理位置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特性,也就是文化具有民族性,并没有“放之 四海而皆准 的全能文化。章士钊借此引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正是在于构筑中西文化的人、 地、时三要素的差异。章士钊之所以反复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目的即为其以农 立国论做理论支撑,而最为有力的依据即新旧循环论和中西文化观。 首先,章士钊提出了新旧循环论。他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指出人类社会的 进化不外乎两种形式,即直线形和圆周形,而直线形的发展模式则几乎不见。换言之, 人类社会是以圆周形的发展轨迹向前进的。章士钊这一观点的提出本来就违背了任何事 物都是在曲折中向前进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无论是直线形还是圆周形的发展模式,在 社会发展中全都不存在。关于新旧,章士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新旧之间并没 1 5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一定的区分标准和界限,“新者早无形孕育于旧者之中,而决非因突出于旧者之外。 嘲一,那既然没有新旧之分,章士钊眼中的“旧 又是什么呢?“旧者非他,乃数千年 钜人长德方家艺士之所殚精存积,流传自今者也。嘲他还列出衣饰的流行作为其立论 的依据,过去流行的东西,多年以后拿出来又会重新成为流行的了“思想的进化也是 循环的,没有新旧的不同。酬“今人讲新文学,颇采报端之见,挥斥一切旧者,欲从 文学上划出一新纪元,号之日新。愚谓所见太狭,且亦决不可能 ,“今之社会道德, 旧者破坏,新者未立,颇呈青黄不接之观人心世道之忧。莫切于此 。因此,他认 为:“新机不可滞,旧德亦不可忘,挹彼注此,逐渐改善,新旧相衔,斯成调和。 嗍 在他看来,正因为如此,西方思想界已经出现了复古的趋势,数“基尔特社会主义”的 复古色彩浓郁。所以他呼吁大家在经过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之后,应从新回头来研究 我国数千年来的固有文化,正符合圆周进化的道理。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或者有大放光 明之日。 其次,为了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文化在东方文化中的重要性,章士钊对 东西方文化做了一番细致的比较,提出了中西文化观。他采用二元划分法,将中国文化 与西方文化划分为两种路向根本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以“礼刀为核心内容的文化, 而西方文化则是以“利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礼 与“利的不同,是中西文化的根 本差异,它昭示的是人生态度及文化精神的不同。正是因为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礼” 在原则上正是在农业文明中催生出来的适应农业社会的文化支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