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ISTC公司物流外包风险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ISTC公司物流外包风险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ISTC公司物流外包风险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ISTC公司物流外包风险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ISTC公司物流外包风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ISTC公司物流外包风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企 业已经从依靠规模经济的取得利润的第一阶段,跑步进入依靠技术进步取得利润而 鼎盛发展的第二阶段,现如今要再以这两种方式获取超额利润基本不太可能,货物 流转环节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最有希望降低成本、谋求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后关键环节。 目前,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制造企业已将原来自营的物流服务外包出去,目的就是降 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对第三利润源的挖掘。在当前第三方物流 市场尚不规范,物流企业操作及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再有外包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 的影响,如果制造企业没有对物流外包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了有效的控制, 那么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将很难降低,更不用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动因、战略模型选择和风险识别的分析。结合 istc 公司的实际背景,从战略、组织、技术等层次阐述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 件下,istc 公司如何通过物流外包,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论文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物流外包发展研究概况; 简要论述了企业外包范围的确定、外包方式的选择、外包供应商的选择、与供应商 和外包供应商合作模式的建立以及外包过程中各种风险的识别、分散和规避。在此 基础上论文对 istc 公司的实际物流外包的实际操作进行分析,从外包风险的识别、 风险因素分析及各种风险的控制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望对制造 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制造企业 istc 物流外包 风险研究 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as rapid expans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brings about profound changes into their business environment, manufacturers have undergone the peak stage of development by relying on the first source of scale-economy and the second sourc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nowadays, it is quite hard to gain profit from the above two sources. so logistics has become the most hopeful process for manufacturers to reduce the cost and promote the profit. currently, for reducing the logistics cost, promoting the third source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core competitive edge, numerous manufacturers have already outsourced the logistics. if manufacturers can not efficiently recognize and control the logistics outsourcing risk, their logistics cost and core competitive edge will hardly be cut down and strengthened.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motivation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of manufactures, choices of strategic model, reorganization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risk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as well as risk measures and so on. first of all,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choosing this topic,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lso anal s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us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thesis also has a brief introduction into the manufacturers outsourcing scope, choices of outsourcing manners and logistics suppliers, building the cooperation model among manufacturers and their raw material and logistics suppliers as well as recognizing, dispersing and avoiding various risks during outsourcing. moreover, combination with istc companys case, it describes how manufacturers integrate their sources to develop the core business and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 edge in terms of strategy,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market. in conclusion, combination with istc companys case, with the purpose of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ers logistics outsourcing, this thesis gives a summary ab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ypes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risk and risk control. key words: manufacturers istc logistics outsourcing risk study -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秘书 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过去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都建立在 “自力更生” 的基础之上, 是一种 “大而全” 、 “小而全”的封闭式管理系统。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每一个企业都是各种生产要素 配置齐全的实体,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而且经常造成各种资源无法达到基本 的规模经济水平,各个企业的低水平重复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导致高成本、低效率, 严重滞后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的经营环境 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加强,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与革新使产品的 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已不仅仅取决于其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售 后服务,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如新产品的推出,市场的 争先抢占等。就是现在常说的“速度经济”。其要求企业在快速变化的新要求、新 机会消失或蜕变之前,迅速而恰当地做出反应,这就要求企业在在这种市场环境中 接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不仅要对市场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还要尽可能地降低 生产成本及经营风险。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业务外包理所当然越来越多 成为许多公司的一种经营模式选择。istc 公司作为合资的科技制造企业,具备制造 业的特点,再加上科技企业的特性,其物流业务外包的风险分析及其规避方法的研 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间,任何公司中只 做后台支持服务而不能创造营业收入的工作都将被外包出去。任何不能提供向更高 级发展的机会、活动和业务也都应该采用社会外包形式。”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中的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外包战略,通过业务外包调整自身 的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1。 外包为企业和区域带来的狂飙式发展,这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外包服务体 系在促进整个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世界许 多国家和地区正着眼于提高地区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纷纷从技术和组织 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两个层面进行外包服务体系进行探索和实施。 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亚洲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有慢慢成 为世界制造基地中心的可能。但是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要想真正成为国际主流供应 链的主要成员进而成为核心成员,这必然要求相关行业尽快从“中国制造”向“中 国服务”转型,而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就是物流运输服务。生产制造企 业把物流运输服务外包出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己综合实力的非 常关键和有效的战略举措2。而 istc 公司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自身在激烈 的市场上保持领先者的位置,istc 公司在各个可能的领域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物 流外包的尝试与探究也是必然的选择之一。 1.2 主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中国已成为国际先进的制造业基地,迈向供应链核心成员的路上,物流成 为其瓶颈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全球生产制造业正悄悄地向中国内地转移, 中国正逐步地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正在发生的这一切都必然要求相关行业从“中 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型,而与生产制造业直接配套密切相关的服务首推物流 运输服务。生产制造企业把物流运输服务外包是为了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增强自 己主业的综合实力关键和有效的战略举措,这也是中国向国际先进制造业核心基地 可持续性发展的唯一选择。 (2)进入 21 世纪,生产制造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服 务等已经成为生产制造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利润增长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数 据来看,1991 年到 2006 年,我国实际上完成的货运周转量平均只增长了 10%左右, 与同期需求增幅之间存在超过 5 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明显地反映出我国物流运输业 供需明显不匹配。 如今我国生产制造企业 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主营运或者由相 关供应方承担;在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只有 16%。这种相对完备 的自我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专业化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对于 生产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非常不利3。物流的地位日益显重。 (3)可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随着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及竞争的加剧,稀 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缺的资源越来越有限。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与成熟产品的生产加 工、工艺流程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提升等是其核心业务,而物流配送服务业务是其 非核心业务。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如果企业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资源配置不 当,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资源来支撑其核心业务的良好运转。对于第三方外包供应商 来讲,物流配送服务是其核心业务,在操作专业性上、人员熟练程度、设备设施投 入等方面有其专项的优势。是生产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不能相比的。生产制造企业将 物流配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能使生产制造企业实现跨越企业边界的 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减少在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设备设施上的资金投入,还可以节 约人力和资金。另外,不同企业的顾客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物 流业务需求,而对于某一生产制造企业来说,能够把所有顾客的需求信息匹配,并 完美实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投入巨大的成本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专业与周到的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更经济地延伸到这 些特殊需求的顾客,从而使可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重点用在关键的地方。如发展 核心业务,增强生产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等等。对于物流配送服务企业,随着 物流配送服务业务的全球化、及时化以及准确性要求的提高,并且随着 it 技术的日 新月异,可以通过与制造企业的全面合作,迅速有效的兼容并提升原有的服务系统, 根据生产制造企业不同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高效节俭的供应链方案和生产制造企业 一道共同面对全球化的竞争。 (4)通过对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的研究,摸索出整合产业链条提升链条企业价 值与整体竞争力的可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新时代的到来,生产制造企业全球化运作与经营成 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已经在全球的各个角落展开,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 一体化,并且日趋剧烈。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靠自身微弱的力量很难在 新时代的竞争中立足,于是纷纷寻求联合,从竞争对手走向合作伙伴,原来同行业 单个企业竞争的模式也逐步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研究的重点就是 强调把企业的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做关键的事情,打造自己的核心 竞争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倒的地位,产生 1 + 1 2 的效应。istc 公司作为生产 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制造科技型企业,也应该面对当前时代的特点,深入研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理念, 并在行业竞争模式上与物流送服务企业联动发展,逐步提高物流服务外包的比例及 服务水平要求,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本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 本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物流外包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了 应对措施和策略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研究,然后 结合 istc 公司进行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分析公司的防范对策: (1)我国制造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2)物流外包的动因 (3)风险识别 (4)外包风险因素 (5)物流与科技制造企业的联动 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物流外包风险研究基本理论与现状物流外包风险研究基本理论与现状 2.1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基本概念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由原材料获取、加工成半成品直至产品,并将产品送 到顾客手中的一些企业或部门组成的网络。对供应链构成、运作、协调等方面的研 究和实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4-5。 物流(logistics)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 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 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外包(outsourcing)就是将一些传统的,本来由企业内部成员负责的非核心业 务以外加工的方式转让给一些专业的、高效的供应商,以充分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 专业资源,为自己企业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竞争能力(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的概念学术界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roth 认为企业竞争能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中表现出的实际的竞争强度, 也就是企业通过 提供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而从竞争对手中赢回订单的能力。他认为,企业竞争 能力主要表现在价格、产品质量、配送、柔性和顾客服务五个方面。许多学者在后续 研究中均采纳了这一观点,如 flynn6, rosenzweig7, ketokivi8-9,等等。 运作风险(operation risk)就是致使企业中断生产或降低过程能力的不确定性因 素10。meulbrook 认为运作风险就是影响企业制造及提供产品或服务能力的不确定性 因素11。 物流业务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是指生产或销售企业(需方)为集中精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 业) 承担。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 和合约执行方式。 在物流发达的国家,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已经占相当高的比例。由中国物流与采 购联合会主编的 2007 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发达国家外包物 流占总物流服务份额的比例分别为: 德国 23.33%,法国 26.9%,英国 34.4%,欧共体 国家平均 20%左右。目前其需求仍呈增长趋势。但我国的制造业普遍采取“大而全、 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小而全”的企业组织模式,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大部分的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 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物流外包状况比较狭窄,不容乐观。根据 2007 年中国 仓储协会的调查结果, 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 占到 46%; 其次是公司自身,占 36%;第三方仅占 18%。在我国这样资金相对短缺、企业实力相 对薄弱的环境里,物流业务外包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向制造基地迈进的情况下,将物流业务外包,减少物流费用支出,提高企业的竞 争力已经是迫在眉睫。 2.2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2.2.1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物流外包成了国内外分析制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对物流外包 风险问题的研究也已有不少的专著,从物流外包的风险识别研究到物流外包的风险 因素研究再到物流外包的风险控制研究都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论述,在理论和实践 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jauch 和 wilson12等认为进行外包决策时必须将企业的财务状况放在首位考虑。 指出财务状良况好的企业将有更大的余地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制定外包战略; 相反的,在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状况下,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就只能通过外包来仅仅 满足生产的需要。 venkatesen13指出应该根据“是否核心组件”这一指标来衡量是否进行外包决策, 是 企业的核心组件则自营,实行纵向一体化;反之则采取向外简单采购的方式。 lacity、willcocks 和 feeny14 都认为,适应性和控制性应该是企业进行外包决策 时首先要考虑的。他们还认为,外包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应该在不断的学 习和经营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做出不同的抉择,而不应在是否外包的问题有一劳永逸 的想法。 lacity 和 willcocks15 研究得出了一个适用于外包关系的理论框架,主要考量了 三个关键因素,即:利益相关者、关系类型以及每一阶段关系的相应活动。发现外 包关系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外包利益相关者持何种态度,取决于在不同时点背景上 各自的目标。 vandenberg 和 rogers16 认为,愿景、信任、价值增长、知识共享以及对外包过 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程的具体实施与监控是确保企业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 huiskonen 和 pirttila17研究了物流外包中外包双方存在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协调机 制问题。 gainey 和 klaas18 使用资源观理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和社会交易理论考量了影响 顾客在企业外包人员培训和发展方面对外包供应商满意度的问题。他们采集并研究 了来自 157 个企业组织的数据资料,通过数学结构性方程式建模,得出了社会信任 和合同专用性对顾客满意度的所产生影响。 sungkim 和 youngsoochung19 研究了影响信息系统(is)服务外包关系成功与失 败的关键因素,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社会交易理论和沟通行为理论等构建了实证 研究模型,提供了一个持续选择与管理外包商的模型框架。 马士华、林勇20 提出在供应链环境下制定业务外包策略,集中企业资源挑选出 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区别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把不是核心的业务职能外包 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 (1)风险识别是物流外包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先决条件。通过识别物流配送服 务外包中存的各种风险,可以加强风险控制地针对性。wangregan 指出,在物流 配送服务外包中存的风险主要有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冲突风险和管理风险。而财 务风险还包括隐藏成本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企业失去物流创新能力和过分依赖提 供商;冲突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和对提供商控制力减弱;管理风险包括管理效率降 低、选择和评估外包供应商困难以及供需企业文化层面的冲突。 (2)在企业物流配送服务外包风险因素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外包 风险主要来自服务外包商的本性及其自身的利益行为,在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中过于 依赖外包商,企业无法也不可能以控制自己职员的方式对服务外包商进行有效控制, 这就意味着企业难以控制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并保障对顾客的服 务质量和与终端顾客的良好业务关系。 (3)在企业物流配送服务外包风险控制方面,daniel 另一个,物流企业 的专业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物流服务于制造业的要求还有明显的距离。以公路运 输为例,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就很差。目前我国公路运输占主体的是 个体司机,营业额在整体物流市场中的比例还不到 10%,其服务水平远谈不上专业。 科技制造业与物流企业缺乏沟通和衔接。科技制造企业不放心物流企业的供应 服务能力,而物流企业也不了解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应 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能力不能够匹配的矛盾。对于这种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几年来做了许多 研究,科技制造业迈向了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 要动力,但为科技制造业提供关键生产服务的物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两个行业之 间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行业发展总体水平的不协调;行业管理水平的不协调;行 业规模和结构的不协调;行业布局和配套的不协调。最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由于科 技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发展的不协调将会逐渐使我国制造业失去竞争优势,在国际 上不再拥有控制地位。 据统计, 目前美国经常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公司中大约有 49%的公司认为物流代表 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而利用外部力量操作其部分物流服务的被调查者中有 86%的企业 认为其经验是成功地; 有将近 75%的美国制造商和供应商使用或正在考虑使用物流外 包23。同样,在欧洲地物流外包业务比美国发展得更为广泛和深入,另一项来自欧 洲的调查报告显示,76%的企业已经使用第三方物流,而且 70%的企业不止使用一家 第三方物流;而没有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有 24%表明正在考虑使用。然而当前, 我国科技制造业企业大都是采用自营物流,相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的第三方物 流却相对门庭冷清。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中,第三方承 担的比例只有 19%,而成品物流第三方承担的比例也只有 31%,这个差距不仅仅是一 倍那么简单。 分析国外物流外包发展的历史,一般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是零散物流外包, 即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费用而选择偶然的、零散的物流业务外包;第二是经验抉择, 即已经充分认识到将不具有核心优势的物流业务实行外包地必要性和重要性, 将部 分物流业务外包给相对固定地外包物流服务提供商;最后就是战略性外包,这是在 供应链管理下物流外包地主要模式, 强调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出发, 分析公司的需求, 突出物流外包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协调。从国外物流外包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来看,物 流外包正逐步从零散外包向打包集成外包转变,从非战略性外包向战略性转变。外 包双方的关系由一般竞争议价关系向战略伙伴关系发展24。ibm 就是此的典型代 表,无论在美国本土的企业,还是象 istc 这样的跨国合资企业,都禀承了这一核 心理念。 10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我国科技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仍然停留在前两个阶段,还没有把物流策略与企业 战略紧密地联系起来,选择外包供应商是盲目地,大多以短期合作和单项外包为主 要方式,物流供需双方也仅限于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再加上沟通存在不到位等问 题,使得科技制造企业与物流外包供应商关系紧张,冲突不断,往往以合作失败告 终,不但没有给供需双方取得预期地外包效益,而且还经常给双方带来了不同程度 的损失。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 年中国的工业品物流总额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 达 86.7%,制造业物流占据了我国物流成本地大头。但是由于大部分制造企业仍采用 旧的一体化运作模式,82%的原材料物流由需求企业和供应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 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 16%。 由于更多的制造业企业目前更倾向于自营物流。 所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约比美国企业高出 40%50%25。有专家认为,物流成本是 中国制造业的拦路虎。 科技制造企业目前在物流外包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尚 待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于物流外包风险的评估涉及太少。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备的企业物流外包风险指标体系;二是行业 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评估方法。对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预警研究较少,主要的预 警方法还停留在案例推理和模糊数学等,对于引进 ai 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风险预警的 研究尚未涉及。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定量控制的分析研究较少,主要是一些定性 的论述,缺少理论深度的分析和研究26。 2.2.3 未来我国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推动创新 根据中国国际货运网的在线调研,在目前中国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的物流企业 中,80%左右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仅有极少数约 5%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信息化全面 建设阶段。 对于物流外包的关键环节物流外包供应商随着全球化在各个层面的深 入发展,物流需求企业在物流业务全球化、及时化以及准确性的要求上不断增强, 与之相应的物流信息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如 ed 术、gis 技术、射频技术、gps 技 1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术等的出现与使用,需要物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专门人才来保证需求的满足。 通过与制造企业的联动,一方面有较强实力的、专业的物流企业可以迅速有效的兼 容自己原有的系统,根据制造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有效的供应链方案;另一方面, 物流企业通过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获取一定的资金来升级原有系统、引进先进的物 流信息技术,从而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与服务保障能力,同时也就增加了知名度。 2)标准系统的建立健全 2009 年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 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 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 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2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专家指出,对于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信息 化建设刚刚起步,虽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对于我国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更多的是认识不清、发展缓慢。有些企业还没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说 连物流信息化是什么都还不清楚;有些企业已经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有一定 了解,他们也在不断寻求更多的信息;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 投入,但大多因为没有合适的信息软件和系统,没有持续的投入。真正的物流信息 化成功的案例并不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尤其如此。 3)政府政策 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负责人结合十多年在物流管理软件行业的拓展经验,指出, 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我们的政府也应该在政策面上予以大力支持28。物流产业的发 展不仅仅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基础、活跃的市场主体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更为重要 的是要有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使各种 物流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 物流企业发展的制度,使我国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强做大。 4)科技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 要达到科技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有效联动,首先要不断扩大物流的社会化需 1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求,为制造科技企业物流外包创造条件,这样既节省了制造企业的人力物力也降低 了成本;而物流企业应该不断提高服务品质,满足制造企业对物流细化的要求,加 快发展加工配送、仓储管理等专业功能,能够将科技制造企业所需求的各种规格的 配件、原材料等,有效及时安全地配送到位29。 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依托于本区域资源相应的 产业集群,所以产业集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贡献日益突出。依托产业集群,以服务于制造业和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如 汽车物流、家电物流等,以及以集聚多种物流服务企业和多样化物流服务功能为基 础的大型物流园区或物流服务集聚区,将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创造合作机会,推进有机融 合,联动发展。政府和行业应探索更多方式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信息沟通,同时 建立物流业诚信体系,对物流企业有一个资质、信誉度的权威评价,让制造业企业 在选择时有一个比照标准。 此外,也有不少企业反映,加强二者联动还需要政府在统一市场和制定标准方 面的大力配合。 2.2.4 物流外包战略模型选择物流外包战略模型选择 作为制造企业竞争能力构成的关键环节物流配送环节,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 上升到制造企业的战略层面。故而,企业物流外包战略的模型选择也就是首当其冲 了。 1)促进企业专业化发展,打破资源瓶颈 从企业角度来看,任何时候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单个企业如果仅靠自身的 能力与资源进行自我发展,是很难跟得上快速而多变的市场需求的,这些早都已经 成为卡住企业发展咽喉的“瓶颈” 。因此,企业如果想谋求行业内的大发展,就应当 也必然需要利用外部资源来进行“借力发展” 。科技生产制造企业将原来自身经营的 那部分繁杂的物流环节,通过合同(或战略联盟) 的方式托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配 送服务提供商,物流外包就形成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生产制造企业实现跨组织 的资源配置与整合,突破资源瓶颈,促进企业将有限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另一方 1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面,也通过降低物流设备设施地投资,把有限的资金投在本企业的核心业务上,促 进并加快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其核心的竞争能力。 2)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改善顾客满意度 同科技生产制造企业相比,专业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物流服务的专业 化组织,在物流运输中设施设备的先进性、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规模经济,网络 资源等各方面都更有优势,尤其是稍具规模的物流企业都具备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 力,因而更能充分保证订货及时和安全快速送达目的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配 送服务,并且能够有效、多元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全面提升制造企业对其终端客户 的服务品质。 3)较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制造企业的总成本中,物流成本往往占有较大的 比例。由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备的 节点网络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物流操作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科技制造企业将其物 流运输服务外包出去,不仅可以直接降低物流过程中设备设施投入的资本支出,而 且还可以通过整合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拥有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优 势,从多种环节和渠道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4)提高科技制造企业的运作柔性 生产制造型企业通过将物流配送业务,通过一定的方式外包给专业地第三方物 流服务提供商,可以较大幅度地精简自身的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级。中层经理的 监督和协调职能将会被计算机网络系统所取代,以更加灵活的、应变性更高的扁平 式组织结构替代了以往的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因此,企业可以在其经营管理和物 流外包管理中找到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二者之间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将物流外包给 供应商的科技制造企业会因业务的精简而具有更大的应变空间,尤其可以提高其组 织运作柔性,减少运营的摩擦。 5)有利于建立区域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生产制造企业和其进行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是一种优势互补 的战略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利用其专业技能和规模优势对物流供应链 1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以达到区域整体最优和成本最低。物流配送服务提供商与生产制 造企业间的合作和系统网络的形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营造专门的渠 道以及更多分担风险的可能性。 2.2.5 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 科技制造企业将过往自营的物流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外包供应商,其中存在 若干不可控制因素,这种不可控制的风险因素既可能是来是外部的,也可能是来自 己制造企业自己内部,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管理风险 首先,管理风险一般上是指企业管理层决策所带来的风险。从企业物流外包的 决策上来看,企业是否选择外包,全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是选择一家还是多家外 包供应商。通常在进行上述决策的同时,必然带来因决策结果而可能引发问题的风 险;其次,管理风险指的是生产制造企业在物流部门外包出去以后,发包方企业与 物流外包供应商在管理模式与运营策略上存在差异,不同的企业文化、利益、目标 所造成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控制因素30。王郑丰提出物流外包的管理风险 是指具体实施物流服务中管理整合方面的风险31。 2)合同风险 在现代经济社会,合同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行动的指南,要求详尽、完备、具 体,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合同文本本身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而尽善尽美。故此, 存在可能纠纷的隐患。其次是因第三方外包供应商的问题而不能完成合同所规定的 职责,或者物流委托方不能按合同支付费用等,都将可能带来合同风险。物流活动 一般复杂也具体很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如果合同无法做到详细完善,很容易钻到 空子,从而危害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如果设计的外包合同,而第三方外包供应商却 不能按规定完成,或者延误,或者不能支付相关费用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让合 同风险升级30。barthelemy 调查得出近百家企业外包后,其中有高达 69%的企业物流 外包是因合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另据中国企业家协会调查系统显示,2006 年采用 物流外包的制造企业,有 92%遇到合同纠纷,其中 20%的企业甚至遭受到合同纠纷达 5 起以上。 1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波动等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如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消 费者的需求波动,以及物流服务市场的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从长远来看,物流外包 后委托方将更加依赖物流外包供应商,更关注费用,从而降低了自身的物流创新能 力,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局面30。郑翠娟学者探讨了虚拟物流组织的风险因素的识别。 认为一大类来自于组织外部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32。 4)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物流服务外包中的信息风险指因服务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而造 成的信息沟通不畅,信息无法共享或者不能及时得到共享,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内 容失真等一系列问题。而又当合作双方信息共享后,由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不够严格, 可能引起信息的泄露而造成核心能力外泄,竞争对手的复制与模仿,造成经济损失。 陈宝国分析信息的不对称是存在于物流外包的整个过程,与其的不确定性成正比, 意即不确定性越大,外包风险也就递增。另也根据不同的外包方式,风险分摊方式 和程序也尽不相同。 5)财务风险 生产制造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但是由于物流委 托方并不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外包后的物流业务,造成物流外包后的隐藏成本、模糊 成本不能准确测定,反而可能导致物流外包成本上升,甚至有可能超过自营物流成 本。刘永幸就针对财务风险,提出了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6)竞争风险 物流委托方企业所面对的竞争风险主要来自于与物流外包企业合作后相关信息 的泄露。企业自有并保持的核心技能存在被竞争对手模拟和赶超的可能,有失去优 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危险。更有甚者,如果在供应链中外包供应商比委托方企业 拥有更强势的地位,物流使用方企业就处于被动局面,更会带来委托方企业收益的 损失。所以要选择合适自己的物流委托方。 1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3 科技制造业行业背景介绍及物流外包要求科技制造业行业背景介绍及物流外包要求 目前国际上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很快,科技制造企业表现非常突出,以美 国、日本的发展水平为最高,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专业性的快递公司、第三方物流 公司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 istc 行业相近的 siemens(西门子)、lucent(朗 讯科技公司)、惠普公司 gso(hp global service organization)等在中国地区的物 流外包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了。 2.3.1 科技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科技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惠普 gso(hp global service organization)在其美国的 11 家工厂,原来是由 各自处理自家的进货和产品的仓储及其分配工作。供应路线混乱无序,协调复杂, 造成效率极其低下。1993 年,惠普就将其上述的业务外包给 ryder intergrated logistics company, 精简自己的仓库和卡车运输业务。由供应商直接统一管理各个 工厂的物流,生产配送业务。仅仅一年时间,惠普将原材料成本一项就直接减少了 10%以上。 自 2008 年起,siemens(china)和敦豪丹沙海空运公司签订了无限期的框架合作 协议,敦豪公司(dhl)将全面负责西门子从德国工厂到上海的进口海运、空运及 清关等等一系列流程。到 2009 年,每月 2,000 项左右的订单全部由敦豪公司负责通 过公路、铁路及国内空运门到门地递送。西门子公司与敦豪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是 互通的,全部的订单都是交付于连接西门子公司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处理,真 正达到了全面自动化的立体仓储管理过程。 科技生产制造企业产品的特性之一就是更新速度快,还有就是原料和产品单价 高、全球化程度高、售后备件处理任务重和物流环境复杂。市场的迅速变化要求科 技制造企业具备更加快速的物流服务。谁跑在前面,谁就有占领市场先机。为了能 够获得更加广阔的物流市场,也就要求全球性的物流公司能不断出台新的物流和供 应链服务产品来已满足科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就像西门子和惠普公司一样,科技 生产制造企业将物流系统外包给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 势,而且是刻不容缓的。 1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3.2 全球一体化使物流和科技制造企业紧密结合全球一体化使物流和科技制造企业紧密结合 科技生产制造企业一般而言都是跨国大型公司,经常进行跨国跨区域采购和销 售,这就要求与之配套的供应链遍及全球,不仅有海运、空运等长途运输,也因其 产品的终端许多是个人和家庭用户,因而也有门对门的递送。而且在进行跨国操作 时还需要进行海关通关等手续,因此主导建立一体化的全球物流体系,统一进行资 源规划,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就成为科技生产制造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 重要手段之一。西门子公司在与敦豪合作以前,其物流管理大部分是人为的比较封 闭原始手工的管理。包含仓储、库存及派送,各个生产工厂的小型产品存储仓库。 仅在委托给敦豪公司负责管理后引进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从事物流 管理工作的员工由原来由 19 名缩减到 8 名,效率提高达两倍。siemens 中国采购及 物流服务主管托马斯费希腾麦尔(thomas fichtenmeier)曾表示:“敦豪公司的服务 集成了海运、空运及物流服务,从而实现了门到门的物流系统33。” 科技生产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这种合作是卓有成效的,并且已经在亚 太地区逐渐普及。另一家科技生产企业,朗讯科技公司(lucent)也已经和美国联合 包裹公司(ups)合作进行物流管理。双方的合作一开始的起点就比较高,由联合包 裹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单独设立了一个工作组,口对口全权负责进行管理朗讯科技公 司所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