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封建精英文化一一程朱理学经历了 宋、 元、明 前期的形成、 发展、 繁荣之后, 在明 代中 后期走向 式 微, 另 一 种与 这种 精 英文 化 相刘 立的 新的 文 化 类型 一 一社会文 化, 随 着 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了。 对明代中 期社会文化进行全面、 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 解明代中 后期社会大众的文化面貌, 从而丰富对明 代中 后期社会历史状况的 认识和研 究。 任何一 一 种文 化都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 木, 而是由 多 种因素综合作 用而成的。 同 样, 明 代中 后期社会文化也不例夕 卜 , 它 是由 社会经济、 文化自 身 发展理路和 滋等方面的因 素影响 而成的。 明 代中 后期商品 经济的 繁荣为社会文 化的 产生提供了 坚实的 社会 接 乏 济条 件;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 身的 发 展理路,当 宋明 理学 走向 式微阶段以 后, 必 将有 - 种新 的 文化普及、 强盛起来, 这就是 社会文化;同时, 明 代中 后期相支 的 进步 促使社 会文 化 得以实现和普及。 大凡一种文化类型都有 文化主体、 文化结构和文化载体三部 分构成, 只是由 于文 化 类型不同, 这 三部 分的内 容不同 而已 。 社会文 化的 文 化 主 体不同 于 封建 精英文 化, 它是 社会下 层民 众的 综 合体, 在明 代中 后 期包 括市民 阶 层 和 乡 村阶 层两部 分 构成, 体 现了 社 会文化的 大众性和平民 性文化特征。 f 会文 化的 文 化结 构 较 之 封建 精英 文化 而言, 在价【 酬 、 社会, l ,理、 婚恋 观 念和 社 会风尚 力 面都发生了 转变。 在价值观方面, 一改过去重本轻末、重义轻利的价值趋向, 而向 重商重利方向 转变; 社会b 理方面, 体现了 这一时期人们的心理状况, 趋向 于从 众、 求新求奇、 炫耀和 逆反心理。 既不 脱离社会文化的 总范围, 又体现了 个人 . 自 主性的 增强; 同时,这一时期人们的婚恋观念由 原来的重门 第、 尊家长之意向重则富、 求自由的 趋向 发展; 在婚恋、 家庭内 夫妻关系 上体 现了明 代中 后期女子的 社会地位的相 应提高; 再 则, 这时 期的 社会 风尚 体 现了 刀门 普 遍 重商 重利、 追求 奢靡的 生 活、 努力挣 月 泪 习 建思 想的 羁 绊, 从 而 使纵欲 之 贴 rt 等方面。 总 之,明 代中 后期社 会 文化的 文 化结 构 体现了 社会 文 化实用性和自由 性的文化特征。 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有44 寺 定的文化载体来承载,明 代中 后期社会文化的文化载体 主 要表现为两种 文化形式: 一是包括通俗易懂、 人们 喜闻 乐见的 诸如小说、 戏曲 、民 歌 在内的 文学样式; 二是大规 模的 书肆 和大型 娱乐 场所的 存 在。 这两者 将社会文化以 书面 和非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通过社会下层大众的广泛参与, 使社会文化深入人 b 并得以 延 续。 关键词:明代中后期;程朱 理学;社会文化 abs t r a c t t h e mi d d l e a n d l a t e r mi n g d y n a s t y i s a v i t a l p e r i o d i n t h e p a s t mo r e t h a n 2 , 0 0 0 y e a r s f e u d a l s o c i e t y o f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 h i s t o r y . a s t h e f e u d a l e l i t e c u l t u r e - c h e n g a n d z h u s i d e a l i s t p h i l o s o p h y we n t t h r o u g h i t s f o r ma t i o n ,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p r o s p e r i t y i n t h e e a r l y mi n g d y n a s t y , w e n t i n t o a d e c l i n e i n t h e mi d d l e a n d l a t e mi n g d y n a s t y , i t s c o u n t e r p a r t , a n o p p o s i t e n e w k i n d o f c u l t u r e , c o m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w a s e me r g i n g. i t wi l l ma k e u s i n t h e mi d d l e s y s t e ma t i c s t u d y an y t y p e o f s o d i d c o mmo n and l a t e r d e e p l y u n d e r s t a n d c o m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mi n g d y n a s t y b y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o n i t a t t h a t t i me . c u l t u r e a r e f o r me d b y a v a r i e t y o f c o mp l i c a t e d f a c t o r s ,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i n t h e mi d d l e a n d l a t e mi n g d y n a s t y ,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d t h e e c o n o m y , t h e c u l t u r e s o w n d e v e l o p i n g w a y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e t c . t h e p r o s p e r i t y o f t h e c o mmo d i t y e c o n o my d u r i n g t h i s p e r i o d l a i d t h e f i r m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c o m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 wh e n t h e i d e a l i s t p h i l o s o p h y d e c l i n e d , t h e r e w o u l d b e a m e w t y p e o f c u l t u r e t h a t c o u l d r e p l a c e i t . we c a l l i t a s c o m 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 a t t h e s a me t i m e ,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ma d e i t c o me i n t o r e a l i t y a n d p o p u l a r i t y . c u l t u r e s u b j e c t , c u l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 a n d c u l t u r e b e a r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t h e c u l t u r e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c u l t u r e s o n l y r e l i e s o n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e a c h i n d i v i d u a l p a r t . t h e c u l t u r e s u b j e c t o f c o m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w a s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 e l i t e c u l t u r e , w h i c h w a s t h e b o d y o f t h e l o w e r - c l a s s i n t h e s o c i e t y t h e c i v i l c l a s s , r e f l e c t i n g i t s p o p u l a r i t y a n d c i v i l a r i t y . t h e c u l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 c o mp a r i n g t h e e l i t e c u l t u r e , h a d c h a n g e d i n s u c h w a y s a s 比e v a l u e , s o c i a l p h y c h o l o g y , l o v e - a f f a i r s a n d ma r r i a g e a n d s o c i a l c u s t o m e t c . i n t h e v a l u e , p e o p l e t e n d e d t o b e c o mme r c i a l a n d p r o f i t a b l e . i n t h e s o c i a l p h y c h o l o g y p e o p l e w e r e l i a b l e t o f o l l o w w h a t s o me o n e e l s e h a d d o n e , s h o w c u r i o s i t y f o r n o v e l t y , ma k e a d i s p l a y , a n d g o a g a i n s t e v e r y t h i n g t h e y d i s l i k e , w h i c h r e fl e c t e d t h e e n h a n c i n g i n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l o v e - a f f a i r s a n d m a r r i a g e , p e o p l e p a i d mu c h a t t e n t i o n t o p r o p e r t y a n d l i b e r t y t h a n f a m i l y s t a t u s a n d p a r e n t s a d v i c e . a n d w o me n s s t a t u s wa s i m p r o v e d a c c o r d i n g l y . i n t h e p r e v a i l i n g s o c i a l c u s t o m , p e o p l e t e n d e d t o b e mo r e p r o f i t a b l e a n d l u x u r i o u s , i n d u l g e i n p l e a s u r e s s e n s u a l. i n a wo r d ,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a n d u n r e s t r a i n e d c u l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t h e wh o l e c u l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 an d t h e c u l t u r e mu s t h a v e i t s c e r t a i n b e a r e r . th e r e we r e t wo k i n d s o f c u l t u r e b e a r e r s o f c o m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i n t h e mi d d l e a n d l a t e r mi n g d y n a s t y . o n e i n c l u d e d t h e n o v e l s , t h a t we r e e a s y a n d l o v e d b y o r d i n a r y t r a d i t i o n a l o p e r a s , f o l k r h y me s p e o p l e . t h e o t h e r i n c l u d e d t h e e n t e r t a i n me n t . th u s c o mmo n of l a r g e b o o k s t o r e s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a n d p u b l i c p l a c e s wa s e x p r e s s e d b ywr i t t e n a n d n o n - wr i t t e n w a y s t h a t l a r g e s c a l e s o f l o w e r - c l a s s p a r t i c i p a t e d i n . i n t h e me a n t i me , c o m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s t r u c k r o o t i n t h e h e a r t s o f t h e p e o p l e a n d l a s t e d . k e y w o r d s : t h e mi d d l e a n d l a t e mi n g d y n a s t y c h e n g a n d z h u s i d e a l i s t p h i l o s o p h y ; c o mmo n c u l t u r e o f s o c i e t y 引言 关于 “ 文化”学术界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本文将在精 神生活的范围内来谈社会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不 同的阶层,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生活状况。但大体而言,可以分为贵族官僚和 平民两大阶层, 雅文化和俗文化分别反映这两阶层的文化之别。 但也未必完全绝 对,它们互相参插,在贵族官僚阶层中有俗文化的渗透, 在平民阶层中同时也有 雅文化的存在。 再进一步而言, 体现那些少数思想家们或精英知识分子等社会上 层精神贵族们精神生活的文化, 我们称之为精英文化; 与此相对应的反映社会上 最广大民众精神生活的文化, 我们称之为社会文化。 所以,社会文化是相对于精 英文化而存在的。 大凡文化类型都由三部分组成,即文化主体、文化结构 ( 主要内容) 和文化 载体。社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也由这三部分组成。 但一种文化类型之所以 成为这一类型而未成为另一类型, 就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 也就 是说, 文化类型不同, 这三部分的内容就会不同。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社会文化这 三部分的构成情况。 社会文化的文化主体, 包括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人民, 如市民阶层和乡村阶层等。 他们或商或工或农,其生活方式纵有不同, 但他们在 社会上的地位极为相似, 而且所受的文化熏陶程度也极为相似, 这就使得他们容 易产生思想共鸣,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容易趋 于一致,所以说他们共同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文化主体。 社会文化的文化结构指的 是这类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 容,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不同, 直接决定 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目 标的不 同, 所以 人们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便成为社会文化的文化结构中 必 不可少的部分。 那么,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 社会风尚也会随 之而发生巨大变化,可以说,社会风尚是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总之,社会文化的 文化结构就由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及社会风尚等几方面 构成。社会文化的文化载体即表现社会文化的不同方式。大体而言,它有文学形 式、大量书市及大型娱乐场所的存在等方式。由于受社会文化的文化主体范围的 影响,社会文化的文化载体必须是面向最广大民众生活、最通俗易懂、最活泼多 样的文化载体。 总体而言, 社会文化这三部分的内 容决定了她具有广泛性、 趣味 性、通俗性等特点。 以上是社会文化的总体概念,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环境都 有所区别,所以每个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的特征也不尽完全相同。 笔者翻阅了2 0世纪以来的研究状况,发现到目 前为止还没有人明确论证过 社会文化这一概念, 没有将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来作全面研究。 涉 及到这一论题的论文有几十篇, 与之相关的著作也有一些, 但都只是提到明代中 后期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的内 容, 并没有建立起社会文化的整体概念。 在涉及社 会文化论题的论著中, 谈及文化内容的较多, 但在文化内 容方面忽视对社会心理 的分析,同时,关于其文化主体和文化载体方面的论述较少。 明代中后期, 商品经济已 经相当繁荣, 所以在这些研究社会文化问 题的论文 中,都侧重于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上:重商观念突出,并且,在商业利润的刺激下, 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孙竞昊的 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熏染下的文化变迁述略 一 文,从 金瓶梅 、 三言 、 二拍等文学作品中“ 看到:经商热高涨,弃本逐 末成风 , 民 风尚奢, ;牛建强、汪维真的一组文章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风尚 取向的更移2 、 明代中后期江南周围地区风尚取向的改变及其特征3 、 再论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变化 等, 论述了江南及其周围 地区人们工商观 念的转变,特别是徽州,“ 传统的商贱、商末的观念在徽人的意识中已不占主要 孙竞昊: 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熏染下的文化变迁述略 , 牛建强、江维真: 牛建强、江维真: ( 山东师大学报 .1 9 9 6 年,第 4 期. 第 1 期。 “ 牛建强、汪维真: j a n44tmt _l mzla尚取向的更移 , 史学月刊 ,1 9 9 0 年,第 5 期 明代中后期江南周围地区风尚取向的改变及其特征 , 东北师大学报 . 、 明代 甲石期往 用地 区风 尚舰 向的更移 ) , 1 9 9 2年 再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变化d . 2 河南大学学报) ,1 9 9 1 年。第 1 期. 地位” , “ 徽州、杭州等地商业活动比较发达,并占据极大的比重” 。在这些商品 经济致荣的地区,生活侈糜现象突出。“ 杭州在嘉靖中期已是 侈靡过甚 ” 。同 时,主张这种 “ 重商、奢侈之风”的论文还有邢兆良的 晚明社会的文化变迁和 科学发展y 、姜守鹏的 ( 三刻拍案惊奇)反映的明代社会生活 、王忠阁 中 国市民社会的早期形态及历史局限 、 卞利的 明 代中后期至清前期徽州社会变 迁中大众心态研究 ” 、 李琳奇的 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 石 以及张民服的 明 清时期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7 等。 明代初期,程朱理学被明政府极度推崇,“ 存天理、灭人欲”严重束缚了人 们的思想, 压抑了人性的自 由, 扼杀了 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 使得人们的 情感世 界一片荒芜。 但这并不证明人们不愿意抒发自己的情感, 只是没有条件和机会而 己。 当社会发展到明代中后期,随着明政府的腐朽, 政府控制能力的下降,为中 下层人民呐喊助威的泰州学派愤然而起。 高建立的 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 习的转变 , 中简要分析了晚明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政治、 经济方面的原因, 而且 也从理学的日 渐腐朽方面作了探讨, 说明泰州学派的兴起是历史发展使然。 文中 将泰州学派中的重要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作了阐述, 肯定了泰州学派提倡人们正 当的物欲和情欲的合理性。 论文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对此作深入的研究,即这种 反理学的思想在中下层人民那里有哪些具体的体现没有论述。陈宝良的 晚明文 化新论, 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反对理学的合理性, “ 在晚明,一场来自 各方文化 力量的文化变革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气氛。 这种新的思想气氛, 是中国文化近代化 的契机” ,但也缺乏对社会文化更深入的研究。成淑君、张献忠的 晚明纵欲主 牛建强、汪维真: 再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变化 , 名邢兆 良: 3姜守鹏: j王忠阁: s 卞利: 李琳奇: ,张民服: 习高建立: ,陈宝良: 晚明社会的文化变迁和科学发展 , 社会科学战线 , 河南大学学报 ,1 9 9 1 年。第1 期。 1 9 9 8 年, 第 3 期。 东北师大学报 ,1 9 9 0 年,第 3 期. % - v wmmfi t 会6 .7 早期形态及历史局限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0 年, 第 3 期. 明代中后期至清前期徽州社会变迁中大众心态研究 , 安徽大学学报 , 2 0 0 0 年, 第6 期。 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 ,( 学术月刊 ,1 9 9 9 年,第 1 0 期。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中 州学刊 ,1 9 9 1 年, 第 6 期. 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 , 学术月刊 ,1 9 9 8 年, 第2 期。 晚明文化新论 , 江汉论坛 ,1 9 9 0 年。第 6 期。 义社会思潮的历史反思 将反对禁欲主义的纵欲主义彻底否定, 认为“ 如果说禁 欲主义是对人性的异化, 那么以纵欲为思想武器的晚明社会思潮则是对人性的另 一种扭曲,而不是张扬” 。笔者认为,纵欲固然不好,但应看它发生在什么样的 社会背景之下, 应该看到, 明代极端禁欲, 压抑了人的自 然生理需求和最基本的 情感释放,对人的本性是一种严重的禁锢。提倡纵欲,张扬人的感性生命,无疑 是对禁欲的一次巨大冲击,必将带来人的自 然情感的释放。 从明代中后期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转变方面来论述的有王云的 明代民间服饰 的流变及其成因, 。文中从人们的服饰的变化上肯定了下层人民敢于偕越礼制, 表达自己的审美观,体现了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 邓万春的 明代中晚期文化消费兴盛原因初探 , 中提及了社会文化的文化载 体方面的内容, 但仅仅涉及到文化载体中的一部分,即大量商业性书坊的出现和 以说唱文化消费为主的娱乐中心的出现。 在论著方面,至目 前为止,可以说还没有一本专门、全面、深刻地论述明代 中后期社会文化的专著。 但有一些著作的某些章节涉及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 相关内容。如冯天瑜 明清文化史散论 中的 “ 三言 、 二拍表现的明代历 史变迁” 一节,从 “ 三言” 、 “ 二拍”分析明代中后期的价值观念、 婚恋模式的转 变;同时冯天瑜先生还在他的 中华文化史( 下篇) , 第九章中,对明代中后期 社会风尚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以 及主体意识的觉醒有较详细的论述。 这两本书中关 于这方面的内容有些相似之处,都对社会文化的文化结构方面有较细致的论述, 不足之处是只针对市民阶层, 对乡村阶层在社会文化方面的体现涉及较少, 而且, 对社会文化发生的原因、以及这种文化的载体论述得较为简略。 牛 建强 明 代 人口 流动 与 社 会变 迁 一书, 在 谈到“ 明 代中 后期的 工商 人 成淑君、张献忠: 晚明纵欲主义社会思潮的历史反思 , 王云: 明代民间服饰的流变及其成因 ,( 北方论丛瓦 3 邓万春 礴 冯天瑜 s冯天1 a 牛建强: ( 天津社会科学 ,1 9 9 , 年, 第5 期。 1 9 9 6 年,第5 期。 明代中晚期文化消费兴盛原因初探)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 9 9 9 年, ( 明清文化史散论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 4期. 中华文化史( 下篇)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 【 明代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 ,河南大学出 版社,1 9 9 7 年版。 4 口流动”时,对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有详细的阐述,为本文论述社会文化 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提供了素材。 但该书的目的在于分析人口 流动的情况, 所以 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涉及较少。 蒋和宝、 俞家栋编著的 市井文化, , 讲述了市井文化产生的渊源以及在各 个历史朝代的体现,其中也包括明代中后期的市井文化,但涉及的较少。 另外还 有阎增山、 杨春忠的 金瓶梅女性文化导论 , , 从对 金瓶梅的分析中 透析了 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的一些内容,如女性意识的萌动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等,但这也只局限在市民阶层范围内。史铁良、陈立人等人撰著的 明代文学研 究 3 , 总结了2 0 世纪以 来对明 代文学 包括小说、 戏曲、 散曲 、民 歌、 文学理论 等的研究,未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谈论, 但对我们研究社会文化的文化载体有重 要参考作用。 与笔者本文论题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 但从总体上看, 这 些论文和著作中所论述的都只是社会文化的某一个方面, 没有建立起社会文化的 结构体系, 而且在对乡村阶层的研究上是个薄弱环节。 要对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 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我们不得不构建一个关于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研究的大 体框架,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将框架中空缺和薄弱的环节填补上去,对社 会文化进行系统性研究。 就正史而言,宋元以后的官修正史大多局限于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典章制度, 对于社会情况往往避而不谈, 或者忌讳很多。 然而本文所讲到的社会文化的文化 主体是社会下层人民,所以在正史中关于这方面的材料就极为稀少, 而主要集中 于一些野史稗文、笔记以及白话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这些文学作品,虽然不像正 史中所记之事那么真切, 但它却是当时风俗人情的缩影,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时 的文化现象。 而且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所以 本文主要是借用明 代中 蒋和宝、俞家栋:( 市井文化 , 杨春忠: 陈立人等 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5 年版. 金瓶梅女性文化导论 ,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9 9 年版。 : 明代文学研究 ,北京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后期的这些文学作品来研究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社会文化。 一、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的“ 社会文化” 主要就精神生活范围内来研究, 但这种精神层面的“ 社 会文化” 之所以在明代中后期得以存在, 离不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 方面的背景支持。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作为最高权力代 表的皇帝却日 渐不理朝政, 封建官僚们日 益腐朽,以 社会上层贵族官僚为主 体的精英文化失去了 政治特权的维护而谢幕了. 与此同时,以乡村阶层和市民阶 层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借着这个政治缺口 在历史舞台上拉开了帷幕。 但明 代中后期 社会文化登上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不是在政治方面, 而是在经济、 文化和科技发 展方面。明代中期以后,封建农业经济内部孕育出了与母体相矛盾的商品经济, 并逐渐繁荣起来。 商业和手工业的成果和利润刺激了一向受贫困压抑的社会下层 民众,他们中的一些人尝试着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转变传统的“ 重农抑商”的 观念, 开始半农半商或干脆弃农经商,从而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股经商热。 经 商热的高涨带动了 社会下层民众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社会心理以及社会风尚 的巨大变化。经济上有了一定支配权的下层人民逐渐成了社会文化消费的主体; 同时, 社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的出现,也是在原有的文化类型衰败之后 而建构起来的,这是文化发展理路的必然。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造纸和印刷技术 的提高为社会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 所以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文化理路 和科技进步三方面来探讨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 ( 一) 社会文化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明太祖是个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由于他亲身参加过元末农民战争, 比较了解民众境遇的好坏对治乱安危的重要性, 所以, 他竭力主张通过发展生产, 给民以实惠,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 的。为此,明太祖推行积极的经济政策, 鼓励 垦荒,减轻摇役,还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并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为了 发展农业生产, 明太祖还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 这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明太祖的这一切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明初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 并不是明朝所有的皇帝都能像明太祖这样能干, 在君主专制主义的朝代, 皇帝的 贤能与否直接关系着朝代的兴衰。明代中后期, 几朝皇帝严重失职, 再加上明朝 集权下没有相权的辅佐, 使得中央机制必然紊乱, 于是出现了宦官专权、首辅独 断、党争激烈、官场腐败等问 题。这几朝昏 庸腐朽的皇帝带头掠夺地产, 大量设 置皇庄,使得土地兼并日 趋严重。皇庄始于永乐时期,朱棣当燕王时,曾在东郊 宛平县黄 垫、东 庄营 等 地 建立 王庄, 称帝 后改 为 皇 庄。 1 洪熙时, 仁宗 朱 高 炽立 仁寿宫庄、清宁宫庄和未央宫庄。 宪宗朱见深即位时,没收太监曹吉样在顺义县 的土地,作为宫中庄田。曹吉祥强夺军民田2 4 8 7亩,改为宫中 庄田 后,宪宗又 侵占民田4 0 0 0 多亩,共计占 地7 5 0 0 多亩. 2 以后皇庄日 益增多。 除了皇庄增多, 大量霸占民田之外, 亲王庄田在洪熙、 宣德以后也日 益增多,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把农民的良田以“ 闲地” “ 空地” “ 荒地” 为由向皇帝奏求占 为 己有。 名义上是奏求, 而实际上是豪夺。 其他诸王绪绅及官僚等都通过各种手段 兼并大量土地, 农民因此而无田可耕, 不得不另谋出路, 这为日 后商品 经济的 繁 荣提供了人力保证。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封建所有制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缓慢而巨 大的变化。 随 着农民所有制的普遍发展, 庶民中小地主力量的增长以及屯田向私有和民田的转 化,传统地权占有形式开始发生变更;明代中叶以后,地主和佃户的关系,呈现 出错综复杂的状态。 除某些地区存在着落后的奴隶制式的佃仆制外,大部分佃户 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都有所松弛。 随着雇佣关系的变化, 封建依附关系发生了 松懈, 封建性雇工渐渐向自由 雇工过渡, 这些自由 雇工与大量无田 可耕的农民一 起,为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 人力资源。 参见 ( 明)沈榜: 宛署杂记卷七 2 据王沂: 续文献通考卷六 河字 , 黄堂仓 ,北京古籍出版社, 田 赋考】 ,元明史料丛编本。 1 9 8 2 年版。 由于在明初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所以直到明代中叶,虽然土地兼并 严重,农民赋税很重,但从总体而言,农业生产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在当时, 尽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还居统治地位,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部分的小生 产者己 经有了 剩余的劳动产品可 以用来出售。 再加上田 赋和力役折银征收后, 农 民必须出卖更多的农副产品以换取银两,这些都从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 明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使更多的人可以抽出时间来经营工商业。 刚开始 他们只是利用农闲的时间进行经商。 但随着对市场了解的深入,他们越来越不想 在农业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将农业与工商业相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 农业利薄, 工商业利厚。 于是他们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便纷纷投入到了工商业中。 如在苏州的 吴县, “ 人生十七八,即 挟资出商楚、卫、齐、鲁, 靡远不到, 有数 年不归者” 。 在杭州, 居民 多半从事商贾。 在广州, “ 农者以拙业力苦利微,辄 弃来耙从之 ( 从商) ” z 随 着商品经济的繁荣, 人们投身工商业的积极性也在不 断高涨,什么赚钱他们就贩运什么,什么地方赚钱就到什么地方去,使得全国几 乎无处不商,无物不商。 明代中后期的人们已经把目 光不只局限于土地上, 而是放眼于市场。 市场上 需要什么, 什么最能获利就做什么。 嘉靖时,民间使用的大都是笨重的方桌,后 来有人从苏州购来一些细木家俱,成为时尚,广为传制。徽州小木匠此时就看准了 时 机, 大量加工这样的 家俱, “ 争列肆于 郡治中,即 嫁装 ( 妆) 杂器俱属之矣” 3 , 从而占领了市场。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活跃, 特别是江南地区,许多传统的行政中心由 于商品经济的刺激转向了专业性的商业市镇。 而且通过这种专业性商业市镇, 使 得商业化的影响力已经逐渐从市镇渗透到附近的乡村地区, 刺激了传统农村手工 崇祯 吴县志卷十 风俗 ,天一阁 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明)屈大均: 广东新语】 ( 明)范镰: 云间据目抄 卷十四 食语 , 谷 .中华书局,1 9 8 5 年。 卷二 记风俗 ,笔记小说大观本。 业的进一步发展。明代中叶以后,以盈利和交换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的现象越来越 多地出现在全国各地。 江南三吴地区,向来都以丝棉纺织业著称,当地人民多以 养蚕纺织为业,由于这些地方生产的丝织品十分精美, 吸引了 各地商贾纷纷前来 采购。 吴江县东南的盛泽镇,明初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以后当地人 “ 以 绸绞为 业” ,遂使这里发展成繁华的市镇。明末冯梦龙在 醒世恒言中形容盛泽镇: 镇上居民 稠广, 土俗浮朴, 俱以 蚕桑伟业.男女勤谨, 络纬机杆之声, 通宵 彻夜。 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纷织成绸匹, 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 来 收买的,蜂攒蚁集, 挨挤不开, 路途无贮足之隙;乃出佛绣之乡, 积聚玻罗 之地.江 南养 蚕所在甚多, 帷此镇处最盛. 从盛泽镇可以看出明代中 后期丝绸业之盛。 而且,当时像这样的商业性市镇 还有很多。像嘉兴府秀水县的王江经、淮院诸镇,常熟的支塘市、沙头市、福小 镇、梅李镇,松江府的新径镇、朱家角镇等。 在这些商业性市镇的周围形成了许 多各具特色的工商业生产领域。如松江府诸市镇和周围四乡以经营棉织业为主, 湖州府和嘉兴府市镇以生丝和纺织业生产为主, “ 王江径在县北三十里俗最 刁玩,多 织绸, 收 丝编之利” , 2 . .院镇在县西南 三十六里, 民 务织, 丝经颇 著中下声, 从业农贾, 商旅辐转,与王江径相亚” 。 3 这些商业性市镇促使市镇周 围或其他一些地区的人们日益从事商品作物的经营, 把自己的生产和市场结合起 来,生产适销对路、可获厚利的产品,从而提高了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种 植棉 花在当 时 可以 获 利, 所以 在全国 适合 种棉的 地区 被大 量 种植。 在松 江 府的 上 海县, 叶梦珠说: “ 吾邑 地产木棉 故 种植之 广与粳稻等” 。 在山 东 充州, “ 地 多木棉,转贩四方,其利颇盛” 。在郸城县,人们认为 “ 五谷之利,不及其 半矣” 5 ,所以,在当时棉花的种植越来越多地为了市场,为了 获更多的 利益, ( 明)冯梦龙: 醒世恒言卷十八 施润泽滩叨遇友d . 万历 秀水县志卷一 舆地 , 万历 秀水县志卷一 舆地 , 太白 文艺出版社。1 9 %年版. ( 清)叶梦珠: 阅世编卷七 清)陈梦雷: 古今图书集成 中国方志从书本. 中国方志丛书本。 食货四,上海古籍出 版社标点本. 职方典卷二三0 充州府部 。 风俗考 . 鼎文书局印行,1 9 8 5 年版. 并在不断地排挤着谷物的种植面积。其他的如甘蔗、烟草、水果蔬菜、茶、桑树 等的种植, 都是人们根据对市场的了解, 感到种这些作物与种粮相比, 有利可图, 故种植日广。 农家里所养的家畜家禽在当时也都是以盈利多少为主, 他们对市场行情的了 解很清楚,心中的算盘也打得很精细, 什么东西在市场上赚钱多就养什么。 如当 时人们认为 “ 多畜鸡不如多畜鹅” ,因为 “ 鸡食腥则长,鹅食草谷而已。鸡畜一 年不及五斤, 鹅三月即有六斤。 若非留 种及家用,则六七斤即宜卖。 ” 而且认为 “ 雌鸡之利稍厚于雄鸡” 2 。 各种迹象表明, 在明代中 后期, 从农村到城镇,商品经济都呈活跃的态势出 现。据顾炎武 肇域志转引明代江苏的地方志,曾论及明代江南地区这种乡镇 为数颇多。这种带有生产性的乡镇,不仅在江南地区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沿海 地区甚至较偏僻的山区,也有存在。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经济实力去从事不同 的商业活动。 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 所以它总受制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在中国封建社 会里, 最先解决衣食住行的上层贵族们有精力创造他们的文化精英文化。 但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 社会下层逐渐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在生产和生活中 自 主性增强,这为他们创造自己 文化即社会文化提供了浓厚的经济氛围。 ( 二 ) 文化发展理路方面的原因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 身的发展规律, 它是一个由 产生、 发展、繁荣转而衰 亡的过程。一种文化一旦走到了它的尽头,变得僵化,停滞不前了,则必然会从 她母体中滋生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或者完全死亡, 再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的文 化来代替。 我们知道,程朱理学起于宋,之后逐渐发展,在元朝被 “ 定为国是” , 明) 张履祥: 补农书卷下, 摘引自 谢国祯: 状况 , 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 页。 ( 明) 张履样: 补农书卷下,摘引自 谢国 祯: 状况 , 福建人民出 版社,1 9 8 0 年版,第%页。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第一章 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第一章 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 到明代初期被明太祖极为尊崇,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和准则,可以说程朱理学在 明代初期到达了它的顶峰。 然而, 具有如此话语权利的程朱理学为何在明代中叶 以后渐不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力图挣脱程朱理学的束缚,从士人到下层平民都敢 于向程朱理学发难? 这除了经济、 政治原因之外, 从文化自 身而言, 程朱理学己 走过了它的鼎盛期,开始向衰亡期过渡,它已不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 理学是将佛家、 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以 后出现的一个新儒学学说, 它的 奠基人周敦颐在 太极图说中,提出了关于宇宙万物起源的学说,主张气象万 千的物质世界产生于 “ 无” ,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而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以后的二程和朱熹正是沿着这条道一路走下去的, 所 以说整个程朱理学都是客观唯心主义, 不注重人本身, 所以在人的主体意识逐渐 加强的明代中后期, 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必定会走向没落。 在这个人占主体 的社会里,程朱理学从一产生就决定了它走向没落的必然性。 周敦颐还认为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必须修身, 其方法是“ 主静” , “ 主静” 就是 “ 无欲” ,就是要人们安分守己, 放弃任何改善物质生活的要求, 在精神 上放弃对统治阶级的反抗。 二程提出了“ 理” ( 或 “ 天理,) 的 观念。 认为“ 理” 是万事万物的 本源, 是 社会的最高原则,把 “ 君道” “ 臣道” “ 父道” “ 子道”这些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 都说成是 “ 理” ( 或 “ 天理,) 的体现。 二程将这个非物质性的“ 理” ( 或 “ 天理” ) 规定成宇宙世界的本源, 而且可以统领万事万物, 可以说又将周敦颐的客观唯心 主义绝对化了。 二程将宇宙本体与封建伦理融为一体,正如他们所说的:“ 父子君臣,天下 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2 他们把一切封建的伦理道德都说成是 “ 天理” , 无视天理的存在则与禽兽无所区别。 这样就把人的思想观念完全限定在封建伦理 观念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所以人不能有私念, 并为此提出了“ 灭私欲, 则天理明” 太极图说 ,引自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汐 ( 宋)程颇 、程颐: 二程遗书卷五, ( 中) ,福建人民出 版社,1 9 9 1 年版,第4 1 2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 i l 的观点。 对女性提出了“ 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的说教,将妇女定格在 “ 三 纲五常”的范围之内,否则以失节论处。 这样便把人最基本的 “ 物欲”即人赖以 生存的对物质的要求权给剥夺了,同时也将人基本的“ 情欲”即情感的表达权给 栽杀了。 它扼制了人类自由思想的权利, 这也正是理学越发展越失去强劲生命力 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后来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程朱理学来钳制人们思想的原因所 在。 南宋的朱熹,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将理学推向了极端。他 认为人性可分为“ 天地之性” 和“ 气质之性” 两种, “ 天地之性” 是“ 专指理言” , 理是纯善的,故天地之性是善的,气质之性是 “ 理与气杂” , 故有善恶之分2 。 而 气质之性与人的物欲有关。 物欲是黑暗的源泉, 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所以人生来 就应以“ 天理”( 代表封建伦理纲常) 来控制人欲, 要 “ 去人欲,存天理” 3 ,以 期成为圣人。 这样,朱熹就建构了一个完备的伦理体系,从人性论的角度将封 建伦理纲常推向了极端, 同时也将万物之灵的人绝对地束缚在了封建伦理纲常的 绳索之上,如此而来,理学在自 身理论上更加完备,自 成体系, 但这个体系最致 命的要害也暴露了出来: 无视人的个体性的存在, 抹杀人的自由思维, 将 “ 封建 伦理纲常” 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