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基于pzb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基于pzb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基于pzb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基于pzb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基于pzb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基于pzb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我国目前的教学评估多由政府制定评价指标,体现的是政府的管理意志,忽 视了学生本应有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真实反映高等教育质量,从而也 就无法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本研究以 “pzb 服务质量模式”为理论基础,根据 servqual 量表编制体育 教学服务质量量表,以学生作为主体,将学生视为顾客,以学校提供的体育教学 视为商品或服务来探讨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期望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 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体育教学的需求,来探讨大学生对于体育教 学服务质量与体育教学整体满意的影响关系,摒弃了以往常用的仅从学生的感 知来调查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做法。有助于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看 法,改善学生较为满意的教学服务质量层面,充实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内涵, 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整体满意,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量体 系。 调查结果表明:1、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有着较高的期望;2 高校学 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实际感受不佳;3、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实际 感受和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主要体现在有形观、反应观层面,而学生在保 证观和人性观各题项的落差相对较小。 关键词:体育教学,服务质量,高等学校,满意度 作 者:赵晴晴 指导教师:钟 华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ii research on service quality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pzb model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in china is formulated by the government. it is a reflect of the will of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 but not regarded of th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 this method can not be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will unable to find the problems and timely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servqual”scale, this research adopts“pzb service quality model”theo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gap between the studentsexpect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sports teaching, the satisfaction to the serv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he needs of sports teaching. the innov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overall satisfac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only investigate from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so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s overall satisfaction can be improved and a more perfect teaching assessment system will on its way.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re as follows: firstly,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of the sports teaching services quality; secondly, college students actual experience on quality of service is po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irdly, the gap between the students expect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sports teaching is big.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hysical view and reaction concept level, and students to ensure a relatively small drop of items in the view and the view of human nature key words: pe teaching, quality of serv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tisfaction written by: zhao qingqing supervised by: zhong hua 目 录 1 选题的依据、意义 . 1 1.1 选题的依据. 1 1.1.1 体育教育质量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1 1.1.2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 1 1.1.3 学生期待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应得到重视 . 2 1.2 选题的意义. 2 1.2.1 弥补体育教育领域服务质量相关研究的不足 . 2 1.2.2 构建衡量体育教育服务质量量表,探索新的体育教育质量评估方法 3 1.2.3 为高校体育教育服务质量提供新的衡量工具 . 3 1.2.4 了解学生对体育教育质量的切身感受与需求, 对学校提升体育教育服 务质量提供参考 . 3 2 文献综述 . 4 2.1 国外研究现状 . 4 2.1.1 对服务质量的研究 . 4 2.1.2 对高等教育产品的研究 . 6 2.1.3 pzb 服务质量模式对教育领域的适用性研究 . 7 2.1.4 以服务的视角对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 . 8 2.2 国内研究现状 . 8 2.2.1 对服务质量的研究 . 8 2.2.2 对高等教育产品的研究 . 8 2.2.3 以服务的视角对体育教育质量的研究 . 9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3.1 研究对象 . 11 3.2 研究方法 . 11 3.2.1 文献资料法 . 11 3.2.2 问卷调查法 . 11 3.2.3 访谈法 . 13 3.3 问卷编制 . 13 3.3.1 问卷编制流程图 . 13 3.3.2 编制量表初稿 . 14 3.3.3 量表测试 . 14 3.3.4 资料处理 . 14 3.3.5 量表分析 . 14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26 4.1 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期望的分析. 26 4.1.1 整体期望分析 . 26 4.1.2 不同背景的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期望分析 . 26 4.1.3 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服务质量不同层面的期望分析 . 28 4.1.4 本节总结 . 32 4.2 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实际感受分析 . 33 4.2.1 整体感受分析 . 33 4.2.2 不同背景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实际感受分析 . 34 4.2.3 学生在不同层面的实际感受分析 . 35 4.2.4 本节小结 . 39 4.3 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实际感受与期望之落差分析 . 40 4.3.1 整体落差分析 . 40 4.3.2 不同变项背景学生的整体落差分析. 41 4.3.3 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实际感受与期望在个层面的落差分析 . 42 4.3.4 量表各题项落差分析 . 46 4.3.5 本节小结 . 48 4.4 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落差感觉的原因分析 . 49 4.4.1 学生落差感觉产生的原因分析 . 49 4.4.2 不同变项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落差感觉不同的原因分析. 51 5 结论与建议 . 53 5.1 结论 . 53 5.1.1 编制了体育教学服务质量量表 . 53 5.1.2 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质量有着较高期望 . 54 5.1.3 学生对体育教学服务的实际感受普遍不佳 . 55 5.1.4 学生在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落差感觉均为不满意水平 . 55 5.2 建议 . 55 5.2.1 针对学校方面的建议 . 55 5.2.2 针对教师方面的建议 . 56 5.2.3 针对学生方面的建议 . 57 6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58 6.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58 6.2 研究展望 . 58 7 参考文献 . 60 8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63 9 附 录 . 64 10 致 谢 . 73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1 选题的依据、意义选题的依据、意义 1 1 选题的依据、意义 1.1 选题的依据 1.1.1 体育教育质量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 ,提 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己引起了学 术界、政府官员和民间的共同关注,成为教育热点话题。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 的重要一环,对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印发的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 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 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之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 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 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1.1.2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高等教育质量的好与坏,涉及到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问题。目前我国缺 乏具有公信力的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而之所以缺乏具有公信力的高等教育质量 的评价,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体系。 人民日报撰文批评目前高校评估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第一,评估太多太 滥,缺乏总体设计;第二,教育评估体系和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拉开开差距;第 三,评估造假,敷衍了事。 我国目前的教学评估多由政府制定评价指标,体现的 是政府的管理意志。也忽视了学生本应有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真实反 映高等教育质量,从而也就无法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开始使用服务质量的概念和模型来探讨教育质 量。国外将服务质量理论应用于教育服务领域的研究不断出现。这一理念将高等 院校看做服务从业者,学生作为顾客,接受其提供的产品教育服务,对于服 刘俊学.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08-06 纪宝成.大学评估太多了n.人民日报,2008-03-26 1 选题的依据、意义选题的依据、意义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2 务质量的好坏,则主要由学生来评价。 1.1.3 学生期待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应得到重视 韩敬全(2002)认为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的强身、娱乐、社会交往、社会 情感等各方面的功能,以及在今后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存在的一 个现象往往是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而讨厌上体育课,这一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学过 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有效地改善,可能会造成学生因上体 育课的经历不愉快产生对体育的厌烦心理。韩敬全认为造成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 需求的反差主要原因有:体育教材的选择过于传统, 教学大纲的使用性和适应性 较差;教学观念落后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的知识水平; 体育的教学方法 落后于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学过于僵化;对大学生心理了解和针对他们心理进行 教学研究做得不够。 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变迁,学生的特点也不同于以往,体育教育应顺应时代 的发展,尽快探索出一条改革之路,使之符合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对于体育的需 求。在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借鉴了 pzb 服务质量缺口模式,树立将体育教 学服务作为高校向学生输出的产品理念,将学生视为接受体育教育服务的顾客, 主要以 pzb 服务质量缺口模式的缺口五从学生的期望和认知角度研究体育教学服 务的质量。 1.2 选题的意义 1.2.1 弥补体育教育领域服务质量相关研究的不足 前文提到,服务质量缺口模式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是近年来国外学者较热门 的一项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属于起步初期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和争议性, 如:许多学者对于应用于企业管理的 pzb 服务质量模式是否适合教育领域存在疑 义;其量表的编制要注意哪些事项。而 pzb 服务质量模式细化应用于体育教育领 域的研究更是极少见。因此,本研究创新性的将 pzb 服务质量模式应用于体育教 育领域,期望可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借此拓展体育教育服务的研究,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 韩敬全,李旭.大学生体育需求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差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23(05) :78-79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1 选题的依据、意义选题的依据、意义 3 1.2.2 构建衡量体育教育服务质量量表,探索新的体育教育质量评估方法 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借助一定手段的评量与自我评量,帮助组织内外不断地成 长与修正,提升效率与服务质量。而高等教育评量体系应做到客观真实,不应单 方面的制定评价指标,过多的体现政府、学校的主导地位。应探索一种新的科学 评价方法,客观的反映出体育教育服务质量。本研究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摒弃 了传统的仅对学生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以及设施的感知做调查的单一评价体育教育 质量的模式,采取学生的期望与感知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反映学生对于体育教育 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对体育教育服务质量合理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 1.2.3 为高校体育教育服务质量提供新的衡量工具 本研究以 pzb 服务质量相关的理论内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 科学严谨的论证流程,结合量化与质化的研究方法,通过对 servqual 量表的修 改发展出适合评估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的量表,完整建构 pzb 服务质量对于体育教 育领域的构面内涵,对未来研究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相关主题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份 可供参考的量表,为社会对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衡量提供适合的工具。 1.2.4 了解学生对体育教育质量的切身感受与需求,对学校提升体育教育服务 质量提供参考 教育是双向的,教育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理需求能否从教育 的服务过程中得到满足。学生作为体育教育服务的直接体验者对体育教育质量有 最直接的发言权。所以提供体育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决策层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 感受与需求,体育教育服务具体提供什么内容不应该仅由学校来决定。本研究在 对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制定量表对苏州地区高校 体育教育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苏州地区高校学生对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 客观评价,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影响学生对体育教育服 务质量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出对服务质量影响最为关键的构面,通过对结果的分 析,为学校对自身体育教育服务的质量有不同的认识,为学校在提升体育教育质 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提供切入点,为今后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意义。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4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对服务质量的研究 服务质量这一概念最先是由 regan(1963)提出,他认为服务具有无形性、异 质性、不可分割性和易逝性四大特征 。levitt(1972)对服务质量做了定义,他认 为服务质量界是指服务结果符合所设定的标准 ,juran(1974)则对服务质量做了 详细的分类,他将服务质量划分为内部质量、硬件质量、软件质量、即时质量和 心理质量五部分 ,sasser,olsen 和 wyckoff(1978)认为服务水平类似质量的观 念,而服务水平意指所提供的服务为顾客带来外显与隐含的利益水平(perceived service level) ,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出评量服务质量的具体指标,包括: (1)安全 性(2)齐一性(3)态度(4)完整性(5)适切性(6)近便性(7)及时性等七 个方面 。 以上研究从提出服务质量这一概念开始,通过对服务质量概念的解读逐步剖 析服务质量的定义和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研究,初步得出了服务质量的评价 标准。以上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 具体体现在这些研究都是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论述服务质量,顾客的作用在上 述研究中没有得到体现,顾客的期望和体验被忽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增加了顾客的期望和感知理念对服务质量 的影响这一因素,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 lehtinen(1983)服务质量可以分为过 程质量(process quality)和结果质量(outcome quality) ;过程质量是指顾客在服 务的过程中所判断的服务水平,是顾客主观的看法,而结果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 结果的衡量 。parsuraman、zeithaml 和 berry(1985)三位学者综合服务质量之相 关研究,提出以下服务质量的特性: (1) 从顾客角度出发, 对服务质量的评估比对一般产品质量的评估要更加困难。 regan wj (1963). “the service revolu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 47 , 57 - 62 levitt t.(1972 )“production line approach to servi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50 , 41 - 52 juran, joseph m.1969 managerial breakthrough: a new concept of the managers job. new york:mcgraw-hili. sasser, w. e., olsen, p. r., and wyckoff, d. d. (1978), 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s: text, case and read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boston lethinen, uolevi and jarmo r.lethinen (1991), two approaches to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s,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vol.11, pp.287-303.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5 (2)顾客对服务质量优与差的认知,通常来自于顾客自身在接受服务之前期 望(expected)所应得到的服务,与其在接受服务之后实际上所感受(perceived) 到的服务,两者比较的结果,当感受减去期望差距大于零时,顾客得到的是理想 的质量或满意的质量,反之,则表明顾客对于服务质量不满意。 (3)质量的评估不仅仅是针对服务的结果而已,同时也包括对服务传递过程 中的评估。 同时,parsuraman、zeithaml 和 berry 提出了服务质量缺口模式(图 2-1) , 该模式包含五个缺口,其中缺口 1-缺口 4 是由服务提供者来确定其大小,而缺口 5 为顾客的实际感受与期望的缺口,本研究正是以缺口 5 为切入点,从顾客的角度 出发来了解差距的大小以及改善缺口 5 的方式。 图 2-1 pzb 服务质量缺口模型 注:依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and berry, l.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pp.41-50.制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and berry, l.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pp.41-50. 口碑 个人需要 服务传递 (接触 前、后) 管理者对于顾 客期望的认识 与顾客的 外在沟通 转变认识成为 服务质量标准 知觉的服务 期望的服务 过去经历 缺口 1 缺口 5 缺口 4 缺口3 缺口2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6 parsuraman、zeithaml 和 berry 在 1988 年根据已有研究加以改进,将原 servqusal 量表加以精简,发表了 5 个服务质量构面、22 个评估项目的 servqusal 量表,五构面包括: (1)有形性; (2)可靠性; (3)反应性; (4) 保证性; (5)关怀性 。pzb 认为服务品质是接受服务前的期望与接受服务后的感 知过程的比较,因此服务品质的衡量不仅包括对结果的评价,也包含对过程的评 价。自此,对服务品质的研究逐渐步入成熟化、系统化。 2.1.2 对高等教育产品的研究 西方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高等教育的性质及其产品做了深入的研究,当 时出现了关于高等教育产品的几种观点,经本研究整理归纳为:第一,课程说; 第二,学生说;第三,服务说。 其中课程说的代表为 v eal a (1980) , 他认为学生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进入学校, 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买方,而学校方面则成为卖方,作为卖方,高等院校向作为消 费者的学生提供的唯一产品是相关专业的课程,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学校的课程。 lovelock 和 rothschild(1980)则提出高等教育的产品是学生的观点。他们认 为学生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在消费教育产品过程中的第三方 (比如企业)未来所需要的产品,高等教育的产品为接受教育后的学生。 以上两种观点,第一种高等教育产品课程说其有一定的道理,课程确实属于 高等教育产品中的一类,但是这种观点首先忽略了课程的特点,课程不是一个实 物,它包括相关学科的教材内容以及有目的有任务的教学活动,即它是一个将相 关学科内容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学生购买的恰恰是这种过程。其次,学校作为消 费者进入学校,其付费购买的内容不只限于学习知识,学生的衣食住行的很大一 部分都需要学校来有偿提供,学生作为顾客购买的产品不仅仅限于课程,因此, 课程说这一观点较为不全面。 第二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产品是“人”, 即学生本身, 但本研究认为其观点中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就是,学生本身作为顾客,付费向 学校购买产品,结果却成为了第三方需要的高等教育的产品,如果这种观点成立, 那么学生在入学前应算作“高等教育的原材料”, 高校不应向其收费, 而应该是第三 方作为购买者向高校付费购买。所以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parasuraman, a.,zeithmal, v.a. & berry, leonard l. (1988), 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64,spring,12-40 veal, a. j. 1980, the future of lei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 1(1), 42-55. lovelock and rothschild. uses, abuses and misuses of marke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marketing in college admissions.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1980.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7 服务说的代表 oldfield 和 baron(2000)认为高等教育是“纯服务,并且指出 了人际接触质量的重要性。教职员工是教育服务的生产、提供者,学生是教育服 务的消费者,学生购买消费教育服务主要是为了使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值,成为人 才,这是学生期望获得的显性收益。此外学生还期望获得一些隐性收益,如对其 社交、归属、娱乐等需要的满足。 此外,根据 2000 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章程的界定,教育服务(education services)包含以下五大领域: (1)初等教育服务, (2)中等教育服务, (3)高等 教育(第三级教育)服务, (4)成人教育服务(5)其他教育服务(如:教育测验机构、 国际交换学生服务、留学服务等)。 因此,“课程为产品”和“学生为产品”这两种观点存在缺陷,经不起推敲。本研 究认为,高等教育应为服务业,而高等教育的产品应为学校为了使学生的人力资 本增值而提供的一系列教育服务以及学生在接受这一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需求 服务。教育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服务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特性。 2.1.3 pzb 服务质量模式对教育领域的适用性研究 高等教育的是服务业,但是其和传统的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却有存在着根 本的区别,那就是教育业不是以营利为最终目的,那么既然存在这一区别,pzb 服务质量模式是否能适用于教育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呢?对此问题,国外学者进行 了相关研究。 carman(1990)根据 pzb 的 servqual 量表,以四种不同的服务业做了实 证研究,这四种服务业分别为:牙医诊所、轮胎店、职业介绍所、急救中心。研 究结果发现, 运用到不同服务业上所得到服务质量层面与 pzb 于 1988 所提出的五 个层面有所不同,因此,他认为,如果要研究的对象与 pzb 所研究的对象不同时, 应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特点做相应的修改。 seymour(1992)对 pzb 服务质量模式是否适用于教育领域做了一定解释, 其以 pzb 于 1985 年研究所得的 servqual 量表的十个构面为基础,解释了每一 个构面在教育领域所对应的指标,但其没有详细说明具体的指标,只有一个大体 的构面。 oldfield. b. and baron, s. (2000)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in a uk university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faculty.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8(2), 85-95. carman, j.m. (1990),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an 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dimensions”,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6 no. 1, spring, pp. 33-5. seymour, d.t. (1992), on q: caus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macmillan, new york, ny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基于基于 pzb 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服务质量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研究 8 finn 和 lamb(1991)认为,如果所探讨的行业不属于 pzb 所探讨的之列, 那么其结果显示因素层面分布不甚理想,所以应该针对不同行业做相应的改良。 以上学者均使用 servqual 量表对不同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均显示不同 行业实证结果不甚一致,他们都认为不宜直接复制 servqual 量表到其他领域, 应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做一定的修改。 2.1.4 以服务的视角对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 服务质量模式表不仅运用在企业界、 服务业等业, 国外的研究者早在 1990 代即开始思索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升教育质量。 hampton (1993) 、 ruby (1996)和 kerlin(2000)以 pzb 的五大服务质量构面,使用 servqual 表 探讨大学生对大学服务质量的满意。但是以服务质量模式针对体育教学服务质 量的研究却没有搜索到。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对服务质量的研究 笔者以“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对 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人大书报 资料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结果为:cnki 5211 篇,万方数据库 6918 篇,重庆维 普 6474 篇,人大书报资料 108 篇。可见,服务质量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受到重 视,成为了学者、政府、企业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