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多动倾向幼儿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的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多动倾向幼儿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的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多动倾向幼儿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的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多动倾向幼儿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的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多动倾向幼儿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目前对元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元记忆产生的机制和元记忆水平的发 展两方面。根据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 1 ) 之前对儿童元记忆发展的研究,通 常将元记忆监测作为一个整体,很少有将元记忆监测和控制两个方面的作用区分 开来研究。( 2 ) 过去的研究多数只考察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记忆监测的影响,很少 在识记过程中加入记忆策略,并对有无策略进行比较;( 3 ) 在对多动倾向儿童的 研究中,关于多动倾向儿童认知功能缺陷重要的方面元记忆的研究很少。( 4 ) 国内尚未对学龄前多动倾向儿童的元记忆监测和控制水平的做过发展性研究。 因此,本研究假设:( 1 ) 多动倾向幼儿的元记忆水平比正常幼儿的元记忆水 平低;( 2 ) 年长的儿童元记忆水平发展优于年幼儿童;( 3 ) 识记不同的材料,多 动倾向幼儿的元记忆水平有差异;( 4 ) 通过记忆策略指导,多动倾向幼儿的元记 忆水平提高。 为验证假设,4 岁、5 岁、6 岁多动倾向及对照组儿童参与实验,在严格控 制变量的情况下,运用砌r 范式以2 3 2 混合实验设计验证幼儿元记忆监控能 力的发展。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没有策略指导的情况下,多动倾向幼儿的元 记忆监测判断水平比对照组低,这可能与多动倾向幼儿的执行功能缺损有关; 儿童的元记忆监测判断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4 岁儿童的元记忆监测水平较 低,自5 岁开始,儿童元记忆监测能力得到发展;无论是多动倾向儿童还是正 常儿童,经过联想加工,他们对以图形作识记材料的元记忆监测判断能力要优于 数字材料。 实验二的结果发现:在有策略指导的条件下,多动倾向幼儿与对照组的元 记忆监测水平差异不显著,这可能因为经过策略指导,两组儿童对加工过程的准 确性觉察程度都有提高;经过策略指导,6 岁儿童的元记忆监测判断准确性与 其他两个年龄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6 岁儿童能够更好地掌握策 略。 在比较有无策略指导的幼儿元记忆监测水平后发现,通过策略的运用,幼儿 元记忆监测水平有提高。这一结果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策略指导提高多 动倾向幼儿的元记忆水平提供了依据。 1 关键词:元记忆监测,元记忆控制,多动倾向;策略 l a b s t r a c t c u n e n t i y ,m e r ea r et v 旧r e s e a r c hs t a l l d sr e g 砌i i 玛m e t 锄e m o r y f 如s ti sw h a tt h e m e 曲l a n i s mo fm e t 鲫 1 e m o 巧i s s e c o n d ,h o wd o e s 也em 咖e m o r yd e v e l o p ? b 弱eo n p r e v i o u ss t u m e s ,w ef o u i l dm 鸸1 r e s e a r c h e s 廿1 a te x p l o r i n gm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l l i l 出e n sm e t a i i l e m o 巧璐u a l l ys t u d ym e t a i l l e m o 巧嬲ab o d y ,f e wo fn l e ms 印瓶t e m e t a m e m o 巧t 0m o i l i t o r i n ga n dc o n t r 0 1 2 m o s tp r e v i o u s 如j d i e so i l l yi 1 1 v e s t i g a t i 甜 t h em l n n eo fm 啪e m o r ym o i l i t o r i n g ,廿l e yr a r e l yr e s e a r c hh o wm e m o r ) rs 觚t e g yt 0 i m p a c t 位m e t a i n e m 0 3 t h cs 伽yo fc 1 1 i l d r e no fh y p e 眦t i v 时t e n d e n c ys e l d o m r e s e a r c hm e t 锄e m o r yw m c hi sa ni i n p o r t a n t 嬲p e c to fc o g l l i t i v ep c e s s i n g 4 t h e r e a r ef e wr e s e a r c h e ss n j d yd b o mm e t a m e m o r ym o l l i t 0 血塔锄dc o n t r o lo nc h i l d r e no f h y p e r a c t i v 毋t e n d e n c y ,n l e r e f o r ew e 蛳也e s i z e d 慨ic o m p a r e d 证t i ln o n n 2 l lo n e ,m el e v e lo f m e 协m e m o 巧m o l l i t o r i n g 觚dc o m r o lo f c l l i l d r e no f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 rt e n d e n c yw e r el o w e r nt h e1 e v e lo fm e t 锄e m o 巧m o i l i t o 血ga l l dc o n 仃o lo fo l d e rc 1 1 i 1 蛔、糯m 曲e rt 1 1 趾 m ey o u i l g e ro n e s i i i w l l e i ld i 仃e r e n tm a t i 耐a l sw e r eu s e d ,t h el e v e lo fm e t 锄e m o 巧 m 0 i 加血g 锄dc 0 i l 打0 lo fc b j l 慨w o u l dd i s p l a y 砌融r e n u y i vw h e nm e m o 巧 s 臼a t e g yw a su s e d ,m el e v e lo f c m l d r e n sm e t a i l l e m o r y 、u l dr a i s e t 0 咖匆恤h y p o 血e s i s ,4 i y c 小o l d ,5 一y e 廿o l da n d6 - y e 辨o l dc h n 出e no f h y p e m c t i v i 锣t e n d e n c y 锄dn o m l a lc l l i l 蛔p a r t i c i p a t e dm m es t u d y t h es t u d yu s e d 期乇p 砌i 鲫1 1 1 ed e s i 印o f “se x p e r i m e n tw a s 2 3 2i i l i x e dd e s i 趴w ef 0 眦dt h a l w i 廿1 0 u tm e m o 巧蛐g yu s e d ,c o m p a r e dw i 吐ln o r m a lc 1 1 i l d r e i l ,m el e v e lo f m e t a m e m o 巧m o m t o r i i l go fc l l i l d r e no fh y p e r a c t i v i 够t e n d e n c yw 嬲1 0 w w l l i c hm a y t e n dt 0c l l i l d r e no fh y p e 删i v i 够t e n d e n c yw h o s ee x e c u 廿v e 劬c t i o nw 嬲i l p a i r e d t h el e v e lo fm e t 锄e m o 哆m o i l i t o r i n gw 嬲 i n c r e 嬲e d 、j l ,i t l l a g e 1 1 l e l e v e lo f m 瓣m o 巧i n o i l i t o r i n go f4 y e a r o l dg r o u pi s l o w e s t a 1 lo ft h ec l l i l d r e n s m e 胁e m o r yi sb e t t e rw h e nt h e yr e n l e m b e rt h ep i c t u r et 1 1 a l ln 砌b e r i tw a sm a y b e 恤 p i c t i l r ec a nl e a dm e m t 0i m a g i i l em es 喇e c t 也a tt h e yo b s e r v e d 1 w h e nw ei l s e dm e m o 巧s 昀t e g y b y p e r a c t i 、,i 够t e n d e r l c yc 1 1 i l d r e n sc 0 缸i 出i n c e m a yi l l c r e 嬲e ,s o 也el e v e lo fm e 咖m o r ym o l l i t 0 血培w 嬲n o td i a e r e m t h el e v e lo f m e t a m e m o 巧m o i l i t o r i n go f6 - y e a r - o l dc l l i l d r e ni sl l i 曲e rt l l a no 也e rt w oa g eg r o u p s c o m p a r e dc m l d r e nw i 也0 r 谢m o u tm e m o 巧s n 纵e g y ,t h el e 、,e lo fm e t 如1 e m o 巧 m o i l i t o r i i 培w 弱i i l c r e 嬲e d t h e r e f o r e ,血er e s u l to f 伽ss t u d yc 锄鲥d el l st 0h o wt 0 t e a c hc h n d r e no f h ) ,p e r a c t i v 时t e n d e n c y 晰t l lu s i n gm e m o r y s n a t e g y k e yw o r d s :m e t a l i l e i n o 巧m o i l i t o r i l l g ;m e t a 】m e m o 巧c o n t r o l ;b ,p i e r a c t i v i 锣t e 】m 髓c y ; s 缸t e g y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引言 记忆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心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 们通过记忆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积累并运用于实践活动中。 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学家们对此保持浓厚的研究热情。通过对记忆 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可以看到记忆研究的重点发生三次重大的转移: h e b b i n g h a o u s 率先以自己为被试,采用节省法,将无意义音节和诗歌作为实验 材料,探讨了记忆与遗忘的规律,绘制出遗忘曲线,并发表了m e m o 珂一书, 标志着记忆研究的第一次大转移,即从对记忆现象的描述性研究向对记忆过程进 行实证研究;第二次大转移发生在2 0 世纪5 0 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人类 记忆研究的焦点聚集到人脑的信息加工机制,认为记忆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并 完善了记忆的结构理论,即记忆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的一个 记忆系统;随着对记忆研究的逐渐深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揭示人类记忆之 谜,必须从人类对自身记忆的认识和策略的使用着手,在此背景之下,1 9 7 1 年 f l a v e u 和w e l l i i l 孤正式提出元记忆,并将其纳入记忆心理学系统范畴中,标志 着记忆研究的第三次大转移【l 】。 2 元记忆研究概述 2 1 元记忆的内涵和结构1 2 l 2 1 1j b f l a v e u 的观点及模型建构 1 9 7 5 年f l a v e l l 和w e l h n a n 将元记忆定义为:个体对记忆的认识和意识。 f l a v e l l 的元记忆的概念,包括个体对自身记忆的功能、局限性和所使用策略的了 解程度。他认为元记忆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和其他方面的心理过程 也是不可分割的。f l a v e l l 认为记忆研究包括记忆容量、记忆策略、非策略知识和 元记忆。他将元记忆的内容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维度:记忆敏感性( s e n s i t i v 畸) 和记忆变量( v 耐a b l e s ) 。记忆敏感性指个体对何时需要记忆策略的敏感程度, 是个体对自身记忆活动的监控能力。记忆变量是对影响自身记忆活动的各因素的 了解程度。分为三类:个体变量:个体对自身记忆的容量与局限性的认识,以及 在记忆任务中监控具体过程的能力,如对自身回忆成功率的信心程度;任务变量: 个体对任务需求或输入信息影响记忆操作的认识与关注,如是否意识到再认易于 回忆;策略变量:个体所掌握的记忆储存与提取策略的知识。个体对上述三个变 量的了解程度构成了元记忆的主要内容。 2 1 2m a 皿o n i 和n e l s o n 的观点及模型建构 m a z z o l l i 和n e l s o n ( 1 9 9 8 ) 提出的陈述性元记忆( d e c l a r a t i v em 眈i m e m o 巧) 和程序性元记忆( p r o c e d u r a lm 比i i i l e m o r y ) 作为元记忆的两大组成部分【3 】。陈述 性元记忆是指有关元记忆的知识,个体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记忆的真实性和长度 等信息。程序性元记忆也称为记忆监控( m e m o 巧m o i l i t o 血g a n dc o n 缸d 1 ) ,是 指个体对自身的客体记忆状态的监督和调节,包括知晓自己的记忆状态,正确 评价这种状态对现在或将来心理操作影响的能力与过程,是元记忆发展研究的 主要内容。记忆监控包括两个方面:记忆监测( m e m o 巧m o i l i t o 血g ) 和记忆控 制( m e m o 巧c o n 缸d 1 ) 。 2 1 3a l b r o w n 的观点 b r o w n 指出元记忆主要是个体对记忆过程的监控,鉴于对记忆的监控能力 的了解比对记忆的了解发展得晚,b r 0 、7 l ,n 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有能力的信息加 工者 拥有控制认知行为的有效措施的人。这类人意识到系统的容量有限, 能够分析新的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策略着手解决问题,而且监控自己正在进行 的记忆活动,知道使用哪些策略,哪些需要用新的、更有用的策略来替代。b r 0 、 ,n 认为记忆监控在策略的执行中起重大作用,元记忆对记忆的调整比其他因素都 更重要。 2 1 4 h 1 ( 1 u w e 的元记忆模型 u w e 认为元记忆主要是对认知过程的监视和控制,而不只是对认知事实 的掌握。他强调长时记忆的程序性知识是一切认知活动的积极因素,直接导致 和控制认知加工,并把程序性知识的作用分为监视和控制两种作用。监视作用 是指对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行监视和评价,控制作用则是指如果目前的认知 活动不能达到目标,个体就需要进行调整,重新分配注意力,选择恰当的策略 以及应用策略的强度等。 2 1 5s g p a r i s 的观点和构建模型 在p 撕s 的模型中,有两种特别重要的元记忆,包括“对认知的意识 和“自 我监控 。其中“对认知的意识 包括关于任务和策略的所有知识,以及有关 什么时候、在哪里和为什么使用策略的知识。“自我监控即对正在进行的认 知过程进行评价,并使用一定的认知加工对这些过程进行监控。 2 1 6m p r e s s 炒的良好策略使用者模型 p r e s s l y 在其模型中指出,个体对记忆策略的了解程度是衡量元记忆水平的 重要标准,良好策略的使用者拥有三种策略知识,分别是:一般策略知识( 使 用策略的一般准则和要求) ;具体策略知识( 什么时候使用哪种策略最有效) : 关于策略获得过程的知识。这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举例来说,具体策略知识 影响记忆策略的充分应用,当这些策略被应用时就受到了评价和验证,反之使 具体策略知识增长。 从上述各模型可见研究者对元记忆内涵的界定都是围绕组成成分而展开 的,且他们持有相似的观点,即:元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是包括元记 忆知识、记忆监测、记忆控制的有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在 具体的元记忆过程中,元记忆知识、记忆监测和记忆控制三方面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甚至相互重叠或转化。元记忆知识是所有元记忆过程的基础,个体只 有掌握一定的元记忆知识才能对记忆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反过来记忆监测和 控制又可以激活有关元记忆的知识,甚至某些记忆监测本身就可以作为表述为 意识的元记忆知识,如看到识记材料时,意识到记忆材料的难易程度,随之激 活大脑中贮存的有关记忆经验和有效的记忆策略,当进行一定的识记后,尝试 回忆,如果回忆失败,就做出继续学习的决策。总之,元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记 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共同构成,相互联系在记忆活动中发挥作用。【4 】 多 2 2 元记忆监控的概念及其与记忆过程的关系 随着人们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元记忆监控被归纳为记忆监测和记忆控制两 个方面。记忆监测是依据客体记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形成对客体记忆各种类 型、各个环节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记忆控制是在记忆监测的基础上,调整和控 制客体记忆过程,改变客体记忆的加工状态,以此达到更好的记忆目的。n e l s o n 和n a r e l l s 根据信息流在客体水平和元水平之间的流向不同,把记忆监测和记忆 控制比喻成接电话和打电话:如果信息流的方向是从客体水平流向元水平,则 是类似于接电话的监测作用( m o m t 0 血培) ;如果信息流是从元水平流向客体水 平,则为控制作用( c o n 们1 ) ,类似于打电话【5 】。 2 2 1 记忆监测和记忆控制的概念 记忆监测是n e l s o n 和n 锄m s ( 1 9 9 0 ) 提出的,他们将认知过程分为两个相 互联系的水平,元水平( m e t al e v e l ) 和客体水平( o 巧e c tl e v e l ) 【5 1 。根据这个区 分,记忆过程就被分为元记忆( m e t 锄e m o r y ) 和客体记忆( o b j e c tm e m o 巧) 。 客体记忆是通过对客体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信息加工过程。记忆控制是 就记忆监测的结果对客体记忆进行调节和控制,以有效地实现记忆目标。 记忆监测是指从客体记忆接受信息,形成对客体记忆的难度、自己的记忆 程度、提取状况等的判断,以此了解自身记忆的情况。可以分为两大类:前 瞻式监测( p r o s p e c t i v em o i l i t 0 血g ) 发生在提取记忆之前,包括以下判断形式: e o l ( e 嬲eo fl e a n l i n gj u d g e m e m ) 在学习或识记之前,对所要识记的项目的难 易程度做出预见性判断;j o l ( j u d g e m e mo f l e 啦) 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后, 对当前已经学过的项目在后测中所取得成绩的预见性判断。回溯式监测 ( r e 们s p e c t i v ei n 0 1 1 i t o 巧) 包括j o c ( j u d g e m e n to f c 0 i l f i d e n c e ) 对回忆或再认的 答案做正确与否的自信心判断;f o k ( f e e l i n go f 虹o 、) l ,i n g ) 对当前回忆不出但 又有“知道感”的项目,在后测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 记忆控制的基本特点是元水平调节客体水平,从而改变客体水平的加工状 态或使客体自身的加工过程发生一定变化。控制作用在记忆加工过程中体现为 五种形式:确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分配学习时间;选定信息加工类型;选择 加工策略;发动、继续或终止识记、提取过程。控制本身并不能从客体水平产 4 生任何信息,它需要以监测成分作为控制的依据。 2 2 2 元记忆监控的交互作用假设 元记忆的监测和控制的交互作用是元记忆的一个基本假定,即监测是控制的 基础,同时控制又有助于实现更为有效的监测。卜k l s o n & l e o n e s i o ( 1 9 8 8 ) 以自 定步骤的学习时间分配为控制指标,以e o l 判断和f o k 判断作为监测过程的指 标,检验元记忆监测和控制之间交互作用的假设。研究者在实验一中以三个字母 组成的字母串为实验材料,分别按顺序进行e o l 判断、自定步骤学习和自由回 忆,考察e o l 判断、自定步骤学习时间分配和自由回忆成绩的关系;在实验二 中以单词一三字母串对作为实验材料,在e o l 判断之后加入了固定步骤的学习 阶段,在回忆后对不能回忆的项目进行f o k 判断、再学习及再回忆,考察两种 监测判断的关系;为排除字母串等实验材料的非自然性,实验三以常识问题为材 料考察f o k 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e o l 判断和f o k 判断与学习时间的分配之间均有相关,即被试在其判断发生困难的项目上会分配 更多的时间。这一结果证明了元记忆假设。同时,实验二发现,对于时间分配而 言,f o k 判断没有e o l 判断预测的准确性高。据此,n e l s o n 等人认为,如果让 被试根据f o k 判断决定应该加工哪些项目,而不是指定在结束某个项目的学习 之前分配的时间或者在多尝试的固定步骤学习中,f o k 与学习时间分配之间的 相关可能会较高。所以记忆监测与记忆控制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 记忆监测和记忆控制( 如学习时间的分配) 的关系紧密程度不同;采用同一个监 测指标,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监测与控制的关系紧密程度也不同。 l e o n e s i o & n e l s o n ( 1 9 9 1 ) 对不同的记忆监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e o l 判 断对再认成绩的预测力最差;对于不能回忆的那部分项目的再认成绩的预测, j o l 判断和f o k 判断的预测能力相同,且发现这两种判断的相关很低【6 】。可见, 因为不同类型的记忆监测针对记忆的不同方面( e o l 针对识记,j o l 针对回忆, f o k 针对再认) ,所以它们与记忆控制之间的紧密程度也不同。s c b 、v a r t z ( 1 9 9 4 ) 指出不同的记忆监测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7 1 。 5 2 2 3 元记忆监控与记忆过程的关系 记忆信息加工过程中包括识记、保持、提取等阶段的加工,在记忆信息加工 的不同阶段,记忆监测与记忆控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记忆监测 与记忆控制是如何在记忆过程中起交互作用的呢? n e l s 0 n & n a r e n s 【5 】在研究中 发现:识记阶段:学习之前,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对将要识记项目的难易 度的预见性判断( e o l ) ,元记忆的控制作用表现为预先选定加工模型;学习过 程中,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j o l 与f o k 判断,元记忆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分 配学习时间( 即由学习者自主进行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加工策略;确定何时终止 学习过程) 。先做出j o l 与f o k 判断,形成对现在学习所掌握的状态的元记忆 评估,与应当达到的学习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少于该标准,则由记忆控制作用决 定继续学习( 分配接下来学习的时间,从元记忆库中提取适当的加工策略进行学 习) ;再形成新的j o l 和f o k 判断。直到达到标准,输出答案时才终止学习。 保持阶段:主要的元记忆活动是为了维持之前已习得的知识,可利用记忆监测 去判断,确认对保持测验中回忆不出的项目还要再学习多少程度,并决定分配适 合的重复学习。提取阶段:在此阶段,个体开始、继续或终止某一搜索过程, 在这些加工过程中可能涉及若干元记忆成分。第一,元记忆对提取的快速开始和 终止有着重要的作用。r e d e r ( 1 9 8 8 ) 【8 】指出个体对需要提取的项目很快做出开 始搜索的决定,是基于非常快速的f o k 判断的基础上的。这种f o k 判断是对正 需要寻求的答案的熟悉感,它是先于回忆出现的,并且比真实的回忆出答案要快 得多。第二,在搜寻过程中,对搜索不出的项目是否继续搜索,也与f o k 判断 有关。这取决于动态的f o k 的强度,当强度降低至维持搜索所要求的阈限以下 时,搜寻过程会终止。此时可能产生一些遗漏性的错误( o 血s s i o ne n 0 瑙) ,即 个体记忆中存储着某一答案,却因为提取不成功而做出没有的回答。研究发现, f o k 判断与遗漏性错误之前的提取时间的长短有关,即f o k 越强,产生遗漏性 错误的潜伏期越长。在搜寻过程中,记忆监测作用表现为:对答案的信心判断作 用。当个体对找到的答案信心不足时,可能会继续重复搜索过程,如果对答案的 信心度高,则立即输出答案,不过此时可能产生另一类错误替代性错误 ( c 0 珊【i l i s s i o ne d r s ) ,指用不正确的答案代替了正确的答案。 如从元记忆角度来概括记忆过程的话,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决策前准备阶 段:采用什么样的记忆策略,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最佳策略的选择:根据 记忆任务的要求、记忆材料的特征选择最佳策略;某一选定策略的运用;在 策略运用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价,即元记忆监控过程;改进原策略或以新策略 代替;反应前准备阶段,确定反应标准或反应阈限,即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反应, 这与个体某些个性品质( 如自信程度) 及实验规定的时间有关。 2 3 元记忆的神经机制 在元记忆模型产生之前,过去研究主要集中于额叶在记忆觉察中的作用【9 】。 存在内侧颞叶神经病理学特征的遗忘症病人对自己的记忆困难有相对好的知觉 能力,而具有额叶病理学特征的遗忘症病人却很难察觉自己的记忆问题【1 0 1 。对 额叶损伤病人的元记忆研究,发现病人对自身记忆成绩的预测不如控制组准确。 近年来运用神经成像对额叶受损病人进行研究,证实额叶在元记忆f o k 判断中 的作用。相对的,j 锄w s 妇等发现,颞叶损伤的遗忘症病人能够在情境与语义 任务中准确预测他们的记忆成绩,这表明颞叶与元记忆无关【1 0 1 。但f m 成像显 示,在f o k 判断任务中,颞叶得到激活【1 2 1 3 1 。这说明包括额中回、额外侧皮脂、 海马回合颞叶中回在内的额叶和颞叶皮层区域的左半球网络与元记忆f o k 判断 有关。 采用其他类型元记忆判断测量方法的研究同样证实额叶和内侧颞叶在元记 忆中的作用。v i u 幽等发现运用言语材料或视觉空间材料在j o l 任务测试时,额 叶损伤病人无法准确预测他们的记忆成绩【1 4 】。对j o c 判断的神经成像研究发现, 颞叶前回、后回、后扣带皮质和右侧、内侧前额叶区域在内的网络参与了j o c 判蝌1 5 】。通过对脑损伤遗忘症病人及正常人的神经成像研究,证明包括颞叶和 额叶区域在内的,与元记忆有关的网络的存在,c 0 n 啪y 将这个记忆网络命名为 额一颞路径【1 6 。 、 2 4 元记忆监控研究的现况【1 7 l 当前对元记忆监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元记忆监测产生机制的 研究;二是元记忆监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1 2 4 1 元记忆监测产生机制的研究 不同的研究者在探讨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提 出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元记忆监测产生的机制。 痕迹接通说( 慨ea c c e s sm e c h a i l i 锄) :该理论有h a i t ( 1 9 6 7 ) 提出【1 引, 他认为被试在回忆提取失败时,对所要回忆项目的痕迹有部分的接通,这是进行 记忆监测判断的依据。靶项目提取可能性( t a r g e tr e t r i e v a b i l 时) 假说是目前痕迹 接通类假说中研究得较多的一种。该假说认为元记忆监测判断等级的高低是通过 所识记靶项目的记忆强度来决定的,或由可提取的记忆存储中的靶信息的多少决 定。它的实质在于认为记忆监测判断与标准测验中的再认和回忆相同,都由靶信 息本身决定。这与h a r t 的观点基本一致,即元记忆的判断可以是记忆存储的一 个准确指标。这就承认了记忆监测具有准确性,记忆监测等级不同可以代表预测 的标准测验成绩不同。 痕迹接通说是以h a r t 的经典研究为基础提出来的,不仅具有直观性,易于 理解,也有很多实验结果的支持。但也有实验证明监测判断和靶子痕迹的部分接 通与靶信息本身无关,而是和靶子的相关信息有关,这是痕迹接通说无法解释的, 推论说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推论说( i r 彘r e n c i a lm e c h a i l i s m ) :推论说由n e l s o n ( 1 9 8 4 ) 提出,他认 为元记忆判断不是由于目标本身残留痕迹的接通引起的,即进行元记忆判断时, 并未监测到未回忆出的目标信息本身,而是记忆中其他相关信息,这些相关信息 包括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情景信息、最初提出的启动问题和目标回忆线索的相似 性,以及被试关于问题领域的一般专业知识【1 9 】。 线索熟悉性( c u c 加1 1 i l i 撕锣) 是目前推论说中研究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假说。 该假说认为元记忆判断是基于问题或线索的熟悉性,而不是基于搜索目标本身的 可提取性或有效性。它既可以用简洁的指标( 如线索项目学习过的次数) ,也可 以用直接的指标( 如线索项目的回忆情况) 来表示。此假设认为,人们是基于对 问题线索是否熟悉而做出元记忆判断的。k o r i a t ( 1 9 9 7 ) 【2 0 】区分了影响j o l 判断 准确性的三种线索:内部线索、外部线索、记忆线索。内部线索主要指学习项目 的自身特征,如词对的语义联系、词频高低或词的具体性和抽象性等等;外部线 索主要指编码条件的特点,如学习次数、学习时间和加工水平等;记忆线索是指 8 伴随人的信息加工的知觉体验。k o r i a t 发现j o l 判断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被试用 以进行判断的那部分信息,并指出如果进行j o l 判断时的条件与回忆时的条件 有联系,记忆信息尤其重要。k e l e m e n ( 2 0 0 0 ) 【2 1 】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元记忆线索 对j o l 准确性的影响,得出一致的结果。此外,韩凯等( 1 9 9 7 ) 阎,罗劲等( 1 9 9 8 ) 瞄1 的研究也支持元记忆的线索熟悉性假说。 可接近性模型( a c c e s s a b i l i 够m o d e l ) :通过对痕迹接通说和推论说研究的 总结,k o r i a t 提出关于元记忆产生机制的可接近性模型【川。此模型认为元记忆判 断依赖于与靶子有关的部分信息总的可接近性,元记忆判断是建立在可接近信息 量的多少和强度的基础上,并且指出人们不能直接监测进入大脑中的信息( 靶目 标本身信息和相关信息) 的正确与否。元记忆判断所依据的信息存在于提取过程 中。可接近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信息激活或可提取的量决定了元记忆判断等级的 高低;被激活的信息强度,即提取的容易性、有效性、特定性和持久性决定正确 的部分信息和总的部分信息的比例,决定了元记忆判断的准确性。k o r i a t 用实验 证明他的模型。韩凯等( 1 9 9 9 ) 【2 5 1 用中文字串做学习材料,实验结果也支持可 接近性假说。 通过上述三个理论,我门可以推出,痕迹接通说和推论说争论的实质为元记 忆判断是由目标内容本身决定还是由目标的相关信息所决定,这两种观点都有自 己的研究证据,难以判断孰是孰非。k 0 r i a t 的可接近性模型试图调和以上两种观 点,认为目标信息本身及其相关信息都决定元记忆判断。线索信息和目标信息都 可视为可接近性信息,线索越熟悉,意味着可接近的信息量越多;目标记忆强度 的大小,也直接涉及可接近信息量的多少。 2 4 2 元记忆监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记忆监测判断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是关于监测判断等级和准确性的问题,监 测判断等级是指能够提取靶项目的把握程度的高低,更多地反映被试的自信程 度;监测判断准确性是指被试所作出的判断准确程度,更多地依赖于对自己的主 观加工过程的准确性觉察程度。研究者近年发现判断等级和判断准确性是两个相 对独立的方面,因此对它们加以区分非常重要。研究者还对记忆监测的影响因素 进行大量研究。通过对过去研究的总结,得出影响记忆监测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 个方面【3 l 】: 任务变量:研究发现任务变量( 学习材料的长度、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 程度、加工深度、呈现时间及呈现方式等) 对记忆监测判断的等级和准确性均有 影响。k 0 r i a t & l e i b i l i c h 的研究表明,对具体、熟悉的材料,f o k 判断等级越高; 对抽象、不熟悉的材料,f o k 判断的等级较低【2 6 1 。k r e l 】t z e r ,l e o n a i l d & f l a v e u ( 1 9 7 5 ) 【2 6 】,w e l l i n 觚( 1 9 7 7 ) 阿,s e n & b i r d ( 1 9 7 9 ) 研究儿童对材料的性 质、数量等影响记忆效率的项目的认识,得出结论:幼儿和部分小学一年级的被 试,认为那些熟悉的、直观的、孤立的项目比有内在联系的项目更容易记忆;所 有的幼儿和小学一年级被试都认为单纯增加材料的数量会加大记忆任务的难度。 l u p k e r 等( 1 9 9 1 ) 研究得出加工水平中的编码深度可导致对当前项目的高回忆 量和高元记忆判断等级。m e t c 2 l l f e ( 1 9 9 2 ) 和n e l s o n ( 1 9 9 2 ) 的研究发现,呈现 时间影响元记忆判断的等级和准确性。m a z z o l l i & n e l s o n ( 1 9 9 5 ) 【2 8 】的研究发现, 深度加工对j o l 判断准确性有影响。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将被试分为两个组,一 组对呈现的词进行愉快度评价,另一组报告词所包含的音节数,其中前者对学习 材料的加工深度要高于后者,再请被试进行j o l 判断。结果发现,对学习材料 进行愉快度评定的被试的j o l 判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报告音节数的被试。这证 明深度加工是影响记忆监测准确性的因素之一。白晔等( 2 0 0 2 ) 皿9 】就识记材料 的词频对f o k 判断等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词频对f o k 判断的等级高 低产生影响,但对其准确性无影响。被试对高频词对的f o k 判断等级高于低频 词对,但f o k 判断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个体变量:包括个体的知识经验、年龄、情绪、动机、智力、人格等。近 几年研究者发现学前儿童到学龄初期的儿童对记忆行为预见最明显的改进是由 过分自信到更加理智的期望。研究还同时发现,当回忆准备就绪的程度评估对儿 童学习材料不具特别挑战性时,儿童倾向于对材料进行高估。g h l j n e b e 唱& s y k e s ( 1 9 7 8 ) 认为个体最初的有关测验材料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可影响其元记忆监测判 断;w e l h i l a n ( 1 9 7 7 ) 【2 7 】提出元记忆判断的准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到成人 阶段已基本趋于稳定;l o v e l a c e ( 1 9 8 4 ) 【3 0 】提出个体的特质成分可影响预测的准 确性;d i x o n ( 1 9 8 9 ) 研究发现动机水平影响记忆成绩和对成绩的预测准确度; z e l i l l s i 【i 等( 1 9 9 0 ) 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 如抑郁、焦虑等) 和健康状况等 对个体记忆成绩的预测有一定影响;施建农( 1 9 9 0 ) 指出智力水平影响记忆成绩 的预测,智力超常的儿童比智力正常儿童的自我判断能力更强,记忆监控更准确。 有部分研究表明记忆监测的等级更多地与人格特征相关,人格内外向特点和情绪 稳定性特点直接制约记忆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自我效能、成就动机也都影响 f o k 判断的等级及其准确性。 策略变量:包括策略帮助、学习指导等。g m i l e b e 玛& m o n l 【s ( 1 9 7 6 ) 的 研究发现策略指导( 首字母线索回忆) 对元记忆判断等级的高低及回忆成绩都有 影响;m a 毖o i l i & n i e l s o n ( 1 9 9 5 ) 【2 8 1 认为有意识的学习指导能提高个体对所学内 容元记忆判断的准确性。 2 5 元记忆的研究方法 2 5 1 元记忆知识的评估方法 目前对元记忆知识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卡片法、谈话法,或是 这些方法的结合。 问卷法:问卷法出现在8 0 年代后,一些国外元记忆心理学家开始根据元记 结构假设编制标准化的元记忆问卷。较常使用的有:日常记忆问卷( e v e 巧d a y m e m o 巧q u e s t i o n 瑚j 】陀,e m q ) 、记忆经验简短问卷( s h o r th l v e n t o 巧o f m e m o d r e x p e r i e n c e s ,d 旺) 、成人元记忆量表( m 以髓e m o 巧i na d l d t l l o o dq u e s t i o 皿a i r e , m 认) 和记忆功能问卷( m e m o 哆f u n c t i o i l i n gq u e s t i o n m i r e ,m f q ) 。 另一些研究者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制定非标准化的简短问卷,如庞虹为了 了解被试有关语义组织是否有助于回忆,有关何时应该使用组织策略的知识以及 有关主观施加一种关系是否有助于回忆的知识,由主试提供假设情况,要求被试 回答,并根据被试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卡片法:卡片法是将有关元记忆知识的信息分别在不同的卡片中呈现,让被 试对这些信息进行排列或分类,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被试的元记忆知识。如 w e l h i l 锄( 1 9 7 7 ) 【2 7 1 的一项研究,以3 5 岁儿童为被试,要求他们对图片进行对 偶比较,从一对图片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张作答。庞虹( 1 9 9 1 ) 【3 1 】将6 张 两两有语义相关的卡片分成三种组织形式呈现:按语义关系分( 语义组织) 、随 机分( 随机组织) 、不分组,随机排成一行( 不组织) ,让被试两两比较这三种 方法,作出哪一种更容易及三种方法中哪种最好的判断,并说明理由,然后给被 试评分。 谈话法:谈话法是根据具体实验情景和实验任务,询问被试与元记忆知识相 关的一些问题并做记录,从而对被试的元记忆知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k r c l l t z c r 等( 1 9 7 5 ) 冈运用访谈法研究幼儿园、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儿童元记 忆知识的发展:左梦兰等( 1 9 9 0 ) 【3 2 】以5 1 3 岁儿童做被试,运用访谈法研究被 试元记忆知识中有关对记忆效果的评价、记忆策略的选择和对材料性质的认识等 方面的知识。 本研究借鉴妣讹獬对幼儿元记忆知识的访谈法,询问被试有关日常生活中 遇到的需要记忆策略的知识,以此考察多动倾向幼儿的元记忆知识水平。 2 5 2 元记忆监测的研究方法 h a r t ( 1 9 6 5 ) 指出和客体记忆的回忆、再认一样,记忆监测是可以衡量记忆 存储的一个准确指槲1 8 l 。h a n 提出的r 肛己( 融a 1 1 - j u d g m e n t - r e c o g r l i z a t i o n ) 范式 是记忆监测研究的经典范式。i 狐的基本理念是把元水平的监测判断与客体水平 的标准测验成绩作相关,用它们的相关程度来表明监测判断的准确性,高相关意 味着高监测准确性。常用方法是计算两者时间的p 1 1 i 相关( w e l l m 趾,1 9 7 7 ;c u l t i c e , 1 9 8 2 ) 、g 相关( g 0 0 d m a i l & 鼬u s k a l l ,1 9 5 4 ;n e l s o n ,1 9 8 4 ) 【3 3 l 、r 相关( n e l s o n & n 删,1 9 8 0 【5 1 ;r e a d & b m c e ,1 9 8 2 ) 等。 在标准的元记忆研究程序中,主试首先要求被试学习和识记一些项目并告知 随后要对其记忆效果进行测试,在学习中或学习后立即要求被试对自己可能的记 忆成绩作出估计( j o l 判断) ,j o l 可以用来调节后来的学习活动并预测新近学 习项目在以后记忆测试中的成绩( n e l s o n & n a r e i l s ,1 9 9 4 ) 【5 】o 如在学习完一些 项目后,让被试回答“如果对刚学完的项目进行测试,你认为自己有多大的把握 能回忆正确? 完成j o l 判断后,对被试进行标准记忆测验。被试的j o l 判断 准确性是用他们在学习项目上j o l 判断幅度( 等级) 与后来的客体水平记忆测 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来表示,如果被试的记忆监测准确,那么j o l 判断等级高的 项目在回忆中要比等级低的项目更有可能被回忆出来。随后,对被试在记忆测试 中没有回答出的项目,进一步让其做f o k 判断,即如果对这些项目进行再认测 试,被试有多大把握能够做正确,随后进行再认测验。以f o k 判断幅度( 等级) 与再认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来考察被试的f o k 判断的准确性,如果被试的监测 准确,则f o k 判断等级高的项目在再认测试中要比等级低的项目更有可能被再 认。 除j o l 和f o k 判断外,考察记忆监测时,研究者常用的监测判断还有e o l 判断、j o c 判断等。研究基本程序均为学习回忆再认,分别在不同阶段 获得记忆准确性的主观判断,即自信心等级和监测判断准确性( 判断等级和标准 记忆测验成绩的相关程度) ,再做进一步的分析。s c h w a r t z ( 1 9 9 4 ) f 7 】提出不同 的记忆监测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