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 “组合” 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 “组合” 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研究生:尹研究生:尹 威威 指导教师:葛春林教授指导教师:葛春林教授 摘摘 要要 排球是高师、体育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也是一个技术众多、战术复杂的体 育大项,同样是以往学生在业余生活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近几 年,排球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中的地位正在逐渐降低,它正在逐渐被一些新兴的体 育项目所取代。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导致教学质量 较差。要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生存,在校园中继续丰富排球文化,必须对其教学 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要 求。 针对以上情况本人设计了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就是依据素质教育和教学 大纲的目标、 任务和要求以及排球教学现状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排球的基本 技战术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并且在学习中 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喜欢排球运动,并且把这 种乐趣带到课下的生活中的模式。 “组合”模式是在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和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二个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来。他不是两个 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两个模式在主导思想和操作方式上的有机结合。 为了进一步证实本文提出的“组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本文运用了 教学实践法、问卷调查法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实验结果与传 统模式对比结果证明 1.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分析证明, “组合”模式在普通高校的排球必修课的教学 中运用是可行而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理 想的教学模式。 2.通过研究证明 “组合” 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教学参与度。 3 .“组合”模式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提高了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4.“组合”模式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5 .“组合”模式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加大了教师的精力投入,充分调动了教师教 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排球教学关键词:排球教学 “组合”模式“组合”模式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 1. 前言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排球是高师、体育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也是一个技术众多、战术复杂的 体育大项,同样是以往学生在业余生活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近 几年,排球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中的地位正在逐渐降低,它正在逐渐被一些新兴的 体育项目所取代。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导致教学质 量较差。要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生存,在校园中继续丰富排球文化,必须对其教 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 要求1。 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选择与运用模式单一化的倾向,排球教 学也不例外。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总是在一 定条件下才最有效,不存在适用于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万能模式。排球是一个历 史久远,技术众多、战术复杂的一个球类大项,在教学中环节也非常众多,每一 个环节都具有自身特点和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问题多样性的存在,则需要 多样性的解决方法,即选择教学模式不能单一,运用“组合”模式进行教学是否 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需要进行实验研究的内容。 “组合”模式就是依据素质教育和教学大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排球教 学现状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排球的基本技战术的基础上, 注重让学生能够在 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并且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关系,使学生喜欢排球运动,并且把这种乐趣带到课下的生活中的模式。组 合模式是在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二个单一的教学模 式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来。他不是二个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二个模式在主导思 想和操作方式上的有机结合2。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组合模式产生的时代背景) 当代首次系统考察教学模式的是美国人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lly), 70 年代,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上百种教学模式中挑选 25 种模式,归纳 成信息处理、个人发展、社会相互作用和行为教学四大类,并提出教学模式的定 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从而奠定了教学模式的基本体系。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3 全面展开,这个改革是以体育教学思想转变为先导,以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 新为基础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这种改革的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却 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研究之间的脱节现象。因此,自 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 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相联系的体育教学过程结构的研究, 这就是体育教学模式 的研究。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体育教学模 式的概念、构造和原理等进行理论研究,二是根据已提出的教学模式的假说进行 实验性运用研究。近年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毛振明和吴健的“关于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的论文系列, 还有方建新等人的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 李书泉等人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李杰凯等人的“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一般 理论研究”及吴涛的“中、日、美、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等;在 实践研究的方面,主要有李晋裕的“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还有董金昆的“体 育教学过程,模式研究成果报告”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的“五种教学模式在体 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等。在 1998 年 11 月体育科学上发表了毛振明、 吴建、马铮的论文体育教学模式论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现某种教学思 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 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 在 1998 年,孙敖在天津体育学院学 报上发表了 “程序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论述了“程序教学 模式”的教学设计与效果,通过实验证实了“程序教学模式”对于技术性强、结 构清楚、技术环节复杂的专项技术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指出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缺 陷,不能完全适应人类学习中的理解、概括、迁移等。不宜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综合性和创造力。在 2002 年 3 月海南师范学院的陈汉修与广州体育学院的孙世 明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高校体育项目子群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验研 究 ,通过实验证明,该模式符合教学原则中的整体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利于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汕头大学的刘平在 汕头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13 卷第 2 期上发表了, 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在高校排 球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通过实验证明通过该模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了学生的反馈渠道,使纠错更及时,增加了学生互助感和集体感,提高了教 学效果。 西安理工大学体育教研部的司璞于 2001 年 10 月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上 发表了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文。该文章通过实验证 明了 “发现教学模式” 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怀有较强的兴趣。 愿意去完成任务, 既学到了知识又启发了思维,提高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与操作能力。广州体育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4 学院排球教研室的顾伟农、焦峪平、丁世聪于 2003 年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发 表了体院排球技术教学贯彻快乐体育思想的新尝试 。该文章指出: “快乐体育 模式”符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该文章通过实验证实了 “快乐体育模式”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 性得到提高,掌握技术动作的时间明显缩短。首都体育学院的林晓虹在首都体育 学院学报 2003 年 9 月第 3 期上发表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该文章通过实验证实了“合作式教学模式”可以不仅使学生掌握体育的 技能技巧,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合作技能,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模式。上海市 吴淞中学的季士勤发表了对体育“差生”实施“成功教育”的尝试 。该文章 通过实验指出, 通过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的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信心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总体体育成绩的最低值向上提高,使整个班的综 合成绩得到提高。还有许多关于掌握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和 范例教学模式的文章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综上所述,体育教 学模式中传授知识类的主要包括: 系统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掌握教学模式。 获得能力类的主要包括:发现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莫期顿互惠分组教学模 式,满足需要和兴趣类的主要包括: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成功体 育教学模式, 参与社会活动类的包括: 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 合作竞争教学模式、 每一种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操作方式和结构, 对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起到一定的 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合理的组合运用,来更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还需要科学、系统的研究。 1.2.2 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 根据题教学模式的功能我们把它分成四大类,其中传授知识类包括:系统教 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获得能力类包括:发现教学模式、范例 教学模式、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满足需要和兴趣类包括:快乐体育教学模 式、情境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参与社会活动类包括:体育小群体教学 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2.3 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90 年代以来.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呈现出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 展.多种模式并存趋势。不同的教学模式相互争长、借鉴、补充。发挥着各自特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5 有的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教学模式的广阔余地。在理论设计上.从传统的 归纳论向议论模式发展.借用或引进多种教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方法论。在目标上. 呈现理性意义模式与非理性意义模式并立的局面。 并正在尝试形式教育目的与实 质教育目的接轨点。更加注意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全而发展。在着眼点上.愈益重 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为此.体育教学模式应用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3。 1.2.3.1 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教育理论确定切入点 现代的教育理论形成.都具有教育发展的背景。每个教育理论形成都是针对 其本学科的教育实践而产生的成果,这些理论都具有应用的普遍性和局限性。这 就要求我们既不能照搬.又不能违背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只有创造性的把教育 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结合,才能够形成科学成果。只有这样研究的理论成果才有 价值,才会被大家所认可。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要恰当选择教学模式的类型. 既要选准切入点,又要标新立异.为体育教学实践服务。 1.2.3.2 把握体育教学模式的框架 任何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必须蕴含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包括教学 目标.模式运作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模式运作的环境、对模式运作效果的评价 体系。这些是我们构架建立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而且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 研究的特点来看具有多维性、开放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综 合性等特点。体育教学模式也更具有指导功能、拓宽功能、教育功能、目标功能、 评价功能和效益功能等。较好的把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要素、特性、功能,是 我们从事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 1.2.3.3 体育教学模式选择的指向性 从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 而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向性的特点包括:按蕴含现代教育理论分类,是突出体育教 育的思想内涵; 按体育教学目标分类, 是要解决某次课或某类课程所追求的目标; 按体育教学方法分类,其着眼点是通过方法的运用解决教学过程的策略,从而提 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按教学组织形式分类,同样具有教学策略外, 还着眼从教学的结构研究体育教学的最优化问题; 按课的类型分类更利于把体育 教学模式组合应用于该类课程的教学之中。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是我们 结合体育教学思想内涵、目标、方法、组织、类型等进行实际应用的体现。 1.2.3.4 体育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6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总体上是具有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两个方面。 由于实施 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更多的进行综合思考。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 中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模式才能充分的发挥各个模式的教学功能, 满足来自学 生、社会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不同的需求。综合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 构建符合各自教学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 必须首先考虑体育教学目标和确定评价 的方式.其次应从课的类型、目标、对象、内容、条件与环境综合的考虑选择那 一种教学模式。另外就是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程序.从一次课而言.它体现体育教 学模式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1.2.2 “组合”模式的构成及特点 1.2.2.1“组合”模式的构成 “组合”模式是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二个单一的 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来。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其教学指导思想: 是近年在国内外的 “快乐体育” 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 体锻炼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 学生终生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 该教学模式应该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 来设计的。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个方面, 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 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 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 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 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练习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 方法4。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其教学指导思想:也有时被称为“小集团教学模 式” ,其教学思想的背景也比较复杂,但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 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的 模式与以往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区别的。 这种教 学模式是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 程的。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7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特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虽也形式多样, 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元的前半段, 一般是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小组 学习为主,在单元的后半段,一般则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此 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单元的前半段以学习活动为主,单元的后半段 则以练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总结,全班 总结等步骤5。 1.2.2.2“组合”模式的特点 “组合”模式继承了以上二种教学模式的部分主导思想和教学过程的安排, 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是以上二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组合,使该种模式更 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要求。 组合模式的含义及主导思想: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排球的基本技、战术 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并且在学习中促进学 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喜欢排球运动,并且把这种乐趣 带到课下的生活中。 组合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在教学内容上组合模式采用掌握教学模式的 方式,由易到难地对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教学环节 为学生创造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并且有意识让这些环节互相联结、 层层递进,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并且尽量 多的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互相配合完成共同的任务,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建 立团结和谐的同学关系。 1.3 研究任务研究任务 1.3.1 探讨运用“组合”模式对提高排球普修课的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及在实践中 运用是否科学。 1.3.2 研究“组合”模式是否可以提高排球课教学质量和排球的普及率。 1.3.3 研究“组合”模式是否是学生体验都运动的乐趣和养成团结协作共同克服 困难的习惯。 1.3.4 提出“组合”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合理建议。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8 1.4 本研究的整体构思本研究的整体构思:见图(1) 图 1 本文研究的整体构思图 研究的整体构思 对教学模式、教法、文 献资料的查阅与研究 导师、专家访谈:调查 论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教学论、心理学、统计 学等原理的学习 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目任务 研究设计 制定考核方法标准 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 “组合”模式的调查 确定“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的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结果与分析、讨论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9 2.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到国家图书馆、北体大图书馆、本校图书馆以 及 cnki 网站上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和著作,对 1995 年以来我国有关教学及体 育教学模式、方法研究的论文 80 余篇进行了阅读、研究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 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同时学习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如教育学、 教学论、体育统计学等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和国家教委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见为研究提供了指导 思想6。 2.2 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 2.2.1 访问法 2.2.1.1 内容与目的: 了解目前体育教学改革情况及排球教学现状,就本研究的思路进行咨询,探 讨本研究选题的可行性。 2.2.1.2 访问方法、方式、时间: 于 2004 年 11 月-12 月采用个别访谈法进行访问。访问方式采用系统隔离 方式,如图(2)访问者隔离,不受互相观点的影响。 b2bb2 bbb 2.2.1.3 访问对象: 对北京体育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佳木斯大学 、黑河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排球教师及基础理 论教师共 14 人进行了个别访问。 其中教授 5 人, 占 35.7%, 副教授 6 人, 占 42.9%, 讲师 3 人。占 21.4%,访问对象情况见表(1) b1 b8 b4b5 b7 b2 b3 b6 a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0 姓 名 职 称 单 位 姓 名职 称 单 位 葛春林 教 授 北京体育大学 孟凡艳教 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 刘忠武 教 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陈天红讲 师 陕西师范大学 恽 冰 副教授 浙江大学 吴 巍讲 师 齐齐哈尔大学 綦志明 副教授 哈尔滨学院 高 言教 授 哈尔滨学院 王治伟 副教授 黑河学院 孙 丽副教授 哈尔滨体育学院 刘 强 副教授 佳木斯大学 康 君副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 潘 胜 教 授 牡丹江师范学院刘树峰讲 师 佳木斯大学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专家问卷咨询 根据本研究需要,实验前对部分高校排球教师、体育理论专家就“组合”模式在 排球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咨询, 咨询问卷详见附件 (1) 。 于 2004 年 11-12 月采用函调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 20 份回收 19 份, 回收率 95%, 其中教授 5 人,占 26.3%,副教授 9 人,占 47.4%,讲师 5 人,占 26.3。 2.2.2.2 普通问卷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教学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基本情况的调查,以访谈形式为主,了解试验对 象对排球项目的认知情况。教学实验后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掌握本研究理 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为研究分析提供信息和数据。调查问卷详见附件 2。 2.3 教学实验法教学实验法 2.3.1 实验目的:通过教学实验进行对比研究,以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间的效果 差异,证实“组合”模式有助于提高排球必修课的教学效果。 2.3.2 实验内容:本教学实验主要检验“组合”模式在排球必修课基本技术和基 本战术教学中的实验效果。 2.3.3 实验对象哈师大阿城学院 2003 级专科学生随机抽出 40 名学生,分为对照 组和实验组。 2.3.4 实验时间:2005 年 3 月-2005 年 6 月 2.3.5 实验地点: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体育馆 2.3.6 实验设计方法:采用组间比较设计,以检验两组间的差异。 2.3.7 实验处理因素: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1 2.3.7.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见图(3) : 图 3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图 2.3.7.2 实验组: 采用作者设计的组合教学模式授课,其教学流程见图(4) : 图 4 “组合”模式教学过程流程图 2.3.8 实验控制因素: 2.3.8.1 统一教材内容、教学进度: 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的排球教材,按照哈师大阿城学 院排球课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进行。详见附件(3) 。 2.3.8.2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本人执教。 2.3.8.3 实验样本及基础水平: 本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我系 2003 及专科学生中随机抽取 40 名男同学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0 名。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原始技评、达标及相关 的四项身体素质测试。四项身体素质测试内容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的排球教材中的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分别为三米移动、羽毛球掷 讲解 示范 纠正错误动 作 模仿 练习 学生 练习 小 结 宣布课的 内容任务 宣布课的 内容任务 讲解示范 模仿练习 合作学习分组 检查评价 小 结 运用快乐体育手 法 二者有机结合 合作练习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2 远、立定跳远和助跑双脚起跳摸高,方法及结果详见附件(4) (5) 。排球技术的 测试,考核方法定为对传、对垫、正面扣球、和正面上手发球。测试前,两组均 由本人进行讲解、示范,并组织适当的练习后进行。测试结果详见附件(6) 。 2.3.8.4 测试标准与方法: 实验前成立了技评与达标小组,由刘雪凯(副教授) 、陈忠(讲师)和关双 富(助教)组成。其中 刘雪凯负责扣球和传球的技评,陈忠负责垫球和发球的 技评关双富负责达标。 实验前后均由同一组老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技评和达 标。实验后考核的内容与比重计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方法和标准,是根据人民体 育出版社 1995 年版的排球教学训练指导中的排球普修课的考核方法,并征 求导师及我校考核小组的意见适当修改制定的。详见附件(7)7。 实践课考核主要内容:传球、扣球、垫球和发球每项 15 分,其中达标 10 分,技评 5 分,每项技术分别进行 10 次,每球一分, 6 分达标,只有通过达标 才能获得技评资格,最后四项技术成绩合计为实践考核得分。 为了使测试条件一致,评定时不告诉教师学生的组别、姓名、将学生按编 号进行。 2.3.9 实验过程: 实验组学生采用“组合”模式进行教学,其过程按照一般科研的研究规律进 行,可分为:实验前、实验期间、实验后。 2.3.9.1 实验前的工作: 2.3.9.1.1 “组合”模式的确立: 作者建立组合模式时,阅读了大量有关教学模式、教法及教学改革的论文、 论著,查阅了有关体育教学及排球教学的论文、书籍,在制定“组合”模式时, 充分遵循了体育教学的规律、原则以及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对初步设计的组 合模式的理论、实验依据、教学设计等进行了专家问卷咨询,发放咨询问卷 20 份回收 19 份,回收率 95%,结果见表(2) 。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3 表表 2 “组合”模式专家咨询问卷统计表(共“组合”模式专家咨询问卷统计表(共 19 人)人) 序 号 问 题 肯定回答 人数,% 一般回答 人数,% 否定回答 人数,% 1 您认为“组合模式”的理论设计如何? 18,94.7 1,5.3 0,0 2 您认为“组合模式”在教学中是否可行? 17,89.5 2,10.5 0,0 3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更符合 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 19,100 0,0 0,0 4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有利于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7,89.5 2,10.5 0,0 5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更能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7,89.5 2,10.5 0,0 6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更能有 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16,84.2 3,15.8 0,0 7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更能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7,89.5 2,10.5 0,0 8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7,89.5 2,10.5 0,0 9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8,94.7 1,5.3 0,0 10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有利于 课余训练的组织开展? 16,84.2 3,15.8 0,0 11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中对学生学 习结果的评价方法是否更合理? 15,78.9 4,21.1 0,0 12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组合模式”是否更符合 学生的心理特点? 17,89.5 2,10.5 0,0 200% 94.7% 100.0% 100.0% 理论设计如何 80.0% 在教学中是否可行 60.0% 符合素质教育 10.0% 教学原则 20.0% 0.0% 肯定回答 一般回答 否定回答 图 5 专家意见调查情况示意图 89.5% 5.3% 10.5% 0.0%0.0%0.0%0.0%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4 从对咨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19 位专家一致认为“组合”模式更适合素质 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有 94.7%的专家认为本研究的理论设计好,且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有 89.5%的专家对于本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可行性 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因而可以认为本研究的指导思想、 理论设计的思路是正确的。 专家的调查结果为本研究的继续进行提供了依据,增添了信心。 2.3.9.2 实验期间的工作 在教学实验期间,实验组采用“组合”模式的教学设计进行,详见教学设计 图(7) ,教学设计详见教学模式流程图(8)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组合”模 式的教学。时刻观察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整练习方法,和分组方式,努力使学生 对学习内容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 传统教学模式与“组合”模式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对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排球技术动作及基本战术配合,使学 生做到能做能教。 “组合”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使他们系统 地掌握排球技术动作及基本战术配合,并且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 教学程序教学程序 图 6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 7 “组合”模式教学过程流程图 讲解 示范 纠正错误动 作 模仿 练习 学生 练习 小 结 宣布课的 内容任务 宣布课的 内容任务 讲解示范 模仿练习 合作学习分组 检查评价 小 结 运用快乐体育手 法 二者有机结合 合作练习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5 图 8 “组合”模式的教学设计 练习方法练习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普通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示范后,由学生进行单个练习或 分组练习。 “组合”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设计的趣味性诱导练习作为练习 内容,在有目的性的分组后,进行练习。 分组方式分组方式 “组合”模式:首先采用异质分组,将学生根据排球水平分为好、中、差三类, 在分组过程中将这三类学生平均地分配, 将 20 名学生分为实力平均的 5 个小组, 分组过程中在不影响小组实力的情况下尽量尊重学生的分组意见, 以便于学生可 以互帮互学。小组间尽量做到水平平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公平竞争。并且注意 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整分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始终融洽,以提高练习 情绪。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随意分组。 教案示例教案示例 详见附件 9、10。 2.3.9.3 实验后的工作 实验结束后,进行四项基本技术技评、达标测试。 针对课的内容设计趣味性的诱导练习 针对课的内容设计学生进行练习的合作方式 与合作时机 将以上两点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学、训练 检查、评价 局部调整 考核、评价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6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4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统计和处理全部的数据资料。采用两个样本率的 t 检验,检 验两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 2.5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演绎、对比和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实 验结论,并提出改进教学建议。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7 3.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实验前实验对象的情况分析实验前实验对象的情况分析 表 3 实验前两组四项身体素质成绩对照表 内 容 立定跳远 助跑摸高 羽毛球掷远 三米移动 成 绩 x s x s x s x s 组 别 实验组(20 人) 2.550.065 2.870.064 9.320.33 6.020.22 对照纽(20 人) 2.540.073 2.860.075 9.300.5. 5.950.28 x 实-x 对 0.01 0.01 0.02 0.07 t 值 0.551 0.386 0.262 0.883 p 0.5 0.5 0.5 0.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四项有关排球专项身体素质水平 p 均大 于 0.05,无显著差异。 3.1.2 实验前两组基本技术达标、技评成绩:实验前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了四项 排球基本技术技评、达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4)、表(5)。 表 4 实验前两组四项基本技术达标成绩对照表 内容 对传 对垫 扣球 发球 成绩 x s xs xs xs 组别 实验组(20 人) 4.51.79 3.31.11 4.31.02 4.81.03 对照组(20 人) 4.51.91 3.10.79 4.40.99 4.7l.19 x 实 x 对 -0.1 0.2 -0.1 0.1 t 值 0.171 0.658 0.472 0.426 p 0.5 0.5 0.5 0.5 表 5 实验前两组四项基本技术技评成绩对照表 内容 对垫 对传 扣球 发球 成绩 x s x s x s x s 组别 实验组(20 人) 2.90.59 2.7550.54 2.7750.50 2.7250.462 对照组(20 人) 2.80.57 2.7250.48 2.70.55 2.750.444 x实一x对 0.1 0.035 0.075 -0.025 t 值 0.545 0.466 0.453 0.521 p 0.5 0.5 0.5 0.5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8 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技评测试成绩表中可以看出,经 t 检验 p0.5,两组的基本技术原始水平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分组符 合实验设计要求。 3.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3.2.1 技评与达标成绩: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四项排球基本技术进行了达标、技 评测试,测试成绩见表(6)、表(7),详见附件(9)。 表 6 实验后两组的基本技术达标成绩对照表 内容 传球 垫球 扣球 发球 成绩 x s x s x s x s 组别 实验组(20 人) 8.500.99 8.051.05 8.301.03 8.500.95 对照组(20 人) 7.601.05 7.40!.27 7.551.19 7.951.10 x 实一对 0.9 0.65 0.75 0.55 t 值 2.791 1.765 2.132 1.694 p 0.05 0.10 0.05 0.10 表 7 实验后两组的基本技术技评成绩对照表 内容 传 球 垫 球 扣 球 发 球 成绩 x s x s x s x s 组别 实验组(20 人) 4.254-0.31 4.314-0.33 4.334-0.33 4.254-0.29 照组(20 人) 3.894-0.41 3.904-0.45 3.844-0.49 4.084-0.32 x 实-x 对 0.36 0.41 0.49 0.17 t 值 3.133 3.386 3.765 1.762 p 0.05 0.05 0.05 0.10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后两组四项基本技术技评的测试成绩经 t 检验,除发 球技评 p0.10 外,其余三项 p0.05,呈显著性差异:达标成绩中扣球、传球成 绩经 t 检验,p0.05,呈显著性差异,而垫球、发球的达标成绩经 t 检验,在 0.10 水平上呈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判断两组学生的四项基本技术达标、技评的测试 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采用 “组合” 教学模式的实验组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 3.2.2 实验后两组实践课成绩:实验后将每名学生四项基本技术的技评、达标 成绩合计为该生实践课成绩,两组实践课成绩对照见表(8),详见附件(9)。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9 表 8. 实验后两组实践课成绩对照表 内容 成绩 组别 实践课成绩 x s 实验组(20 人) 对照组(20 人) x 实-x 对 t 值 p 50.384-3.95 46.104.82 4.28 3.074 0.05 3.2.3 实验组学生对“组合”教学模式的评价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关于“组合”模式各方面效果的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 20 份,回收问卷 20 份,回收率 100,结果见表(10) 表 10 实验组学生对“组合”模式的意见问卷调查表(共 20 人) 序 号 问 题 肯定回答 人数% 一般回 答人数% 否定 回答 人数% l “组合”模式是否有助于激发你的学习兴趣? 19 95 1 5 2 “组合”模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 20 100 3 “组合”模式是否更能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 19 95 1 5 4 “组合”模式是否更能培养你的合作梢神? 19 95 1 5 5 “组合”模式是否有助于培养你的竞争意识? 19 95 1 5 6 “组合”模式是否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18 90 2 10 7 “组合”模式是否有利于增强你学习的自信心? 19 95 1 5 8 “组合”模式是否能提高你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19 95 1 5 9 “组合”模式是否能使你更好的掌掘技术动作? 18 90 2 10 10 “组合”模式是否更能挖掘你的学习潜能? 19 95 1 5 11 “组合”模式中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17 85 3 15 12 “组合” 模式是否更有利于发挥你在教学中的主体性?91 95 1 5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中 95%的人认为“组合”模式 有助于激发自 己的学习兴趣,全部认为“组合”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95%的人认为 “组合”模式可以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95%的人认为“组合”模式能提高自己 课余训练的积极性。95%的人“组合”认为模式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合 作精神。 3.3 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讨论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四项身体素质测量和四项基本技术的达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 标、技评测试,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实践课考试均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无一人不及格。但是,采用组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组成绩则更好,经 t 检 验,p0.05,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四项基本技术技评成绩经 t 检验,呈显著性差 异:达标成绩经 t 检验后发现扣球、传球 p 值小于 0.05,有显著性差异,垫球、 发球达标成绩在 0.10 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实验组学生中 95% 的人认为“组合”模式 有助于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全部认为“组合”模式符 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95%的人认为“组合”模式可以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95%的人认为“组合”模式能提高自己课余训练的积极性。95%的人“组合”模 式是否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因此,可以判断,在排球普修 课中运用 “组合” 模式的实验组教学效果和教育意义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 分析其中原因如下: 3.3.1“组合”模式充分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展开与教育的效果,任何一种教 育思想总是社会的、时代的产物。排球专修课教学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束 缚和竞技运动的影响,又实施比较封闭的教学体系,致使排球专修课教学长期处 于一个狭窄空间内生存,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排球专修课教学的持续发展,也致使 学生知识体系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 排球专修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 对素质教育重大意义和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与内涵的认识, 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战 略意义和紧迫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向以人的 全面发展上来,使培养的学生成为既能面向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又能为全民健 身服务的体育人才, 增强排球专修课的生存竞争能力可以确信排球专修课改革的 指导思想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健康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传授排球的基本 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终身从事体育教育确立牢固 的思想基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组合”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从传统的陈旧思想中解脱出来,适应了素质教 育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以往的压抑的课堂气 氛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学习的方式由被动练习转变为 主动的练习,在充分满足学习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技术动作。 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效能,会致使课堂教学 方法陈旧、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过分控制,限制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1 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就会使本应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体育教学成为 克己压抑、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这种做法,不仅容易扼杀学生好动的天性,也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丧失对课的积极态度和浓厚的热情,使锻炼价值 降低,学习效果不良,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和调查得知,学生 最欢迎的是老师带他们从游戏中体验课的乐趣。教师为他们的构思的各种活动 中,能全方位给学生的身心影响,并能体现出课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组合”模 式中快乐体育思想的优越性体现为:寓技术教学与游戏中,提高课的快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