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题 号一二三四总分得 分说明:本试题共21小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禅房花木深枯藤老树昏鸦, , 。 几处早莺争暖树, 。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两句是 , 。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2分)挚天撼地 忍俊不禁 怡然自得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明察秋豪 繁弦急管 猝然长世 花姿招展 津津乐道错别字改 正3、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A、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C、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 )D、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4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下面这些引自课文中的语句给你什么启示?(4分)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答:这句话告诉我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答:这句话告诉我 5、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可以品尝到鲁滨孙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读 , 。读 , 。二、古诗文阅读。(15分)(一)细读古诗,完成68题。(5分)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 _ 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1分)7、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 _ 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2分)8、诗人想像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释:其:它,指古画。房敛:花房紧收。善求:善于探求。9、解释加点的词(2分) 其下有一猫( ) .何以明之( )10、翻译(4分)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11.吴丞相是根据什么判定牡丹丛中的牡丹是“正午牡丹”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父亲的考题(14分)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一天,父亲给一向 甲 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儿子紧张的情绪 乙 了下来。“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在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关怀地问:“完了吗?”“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列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这是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又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个小站,下去6个上来9个。”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再下一站又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站”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您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着一股得意。“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儿子一下子懵了。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积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不带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的少,哪个站台得到的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12.选出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2分)甲处( )A.炫耀B.夸赞C.标榜乙处( )A.松弛B.松懈C.懈怠13.第段中,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和的描写方法,所起的作用是 。(3分)14.第11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2分)15.父亲出考题的目的是 。父亲的良苦用心表现了 。(4分)16.从文末父亲的话中,你能看出父亲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吗?(3分) (三)感悟春天(11分)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棉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面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现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17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分)18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3分)19阅读第三段,将其中引用的诗句、诗句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摘录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中,并选取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写出喜欢的原因。(要求:最喜欢的原因的表述要紧扣诗句要点;语言简明、流畅。)(4分) 读书卡片 编号:作者朝代引用的诗句喜欢的诗句及原因20第四段开头写到:“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请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揣摩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2分) 四、作文。(40分)21、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略2 、挚擎 豪毫 世逝 姿枝3、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4 战胜挫折,为理想不懈奋斗,理想就能实现。 可以让有限的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加光彩有力。5、略6、李商隐;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9 指牡丹丛 证明 逐渐10、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11、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善于观察 12C、A13 神态动作(细节);表现儿子十分自信的样子。14. 认为自己立刻就能准确地回答出父亲的考题答案。15. 为引导儿子正确地认识人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对儿子人生态度的关注及对儿子真挚的爱。16 不过分计较得失,实实在在地生活。(意思对即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