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孔子、孟子、荀 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当时春秋战国的乱世中提出了政治伦理思想,此后,儒家政治伦 理思想在战乱和各学派的百家争鸣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本文着重分析了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内容,阐述了儒家政治 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发展趋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创立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包含着“为政以德”、“政者正也 、“经世济民 、“天下大同”等丰富的思想内容, 自其产生以来,它以“礼”、“仁为核心,以“利民”为价值导向,以实现社会“大同 为理想目标,因此,他要求为政治国者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正确的伦理原则,选 贤任能,实行民主。 从儒家学术思想的价值关怀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来看,他们讲“政治伦理”的最 终目的是要落实到社会政治上。所以儒家论天、论人、论道德、论修身的最终目的是要 论治国、论社会。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努力“修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阶级、时代局限性,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建 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还很多,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 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重新解读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汲取其精髓,借鉴其教训、 扬弃其讹误,对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加强官德建设,对于完善社会制度、保持社会 稳定都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政治伦理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整 体研究和微观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对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 要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旨在古为今用,从思想源头上探寻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的价值。 关键词: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为政以德;仁;礼;现代价值 a bs t 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f o r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i nt h ec o u r s eo fh 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c r e a t i n gt h es p l e n d i d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c o n f u c i u s ,m e n c i u s ,x u n z i ,a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 p r e q i n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t h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tt h et i m eo ft h et r o u b l e dt i m e si nt h ei d e a p u tf o r w a r da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 ,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c a nb es a i dt h a t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a r ea tw a ra n d i nt h es c h o o ls e tu pah u n d r e ds c h o o l so ft h o u g h td e v e l o p e d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i d e ao f c o n f u c i a n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e m e r g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i t sm a i nc o n t e n t ,e x p o u n d e dt h ei d e a o fc o n f u c i a n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a n dt h ev a l u eo fm o d e m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f u c i u s ,a sr e p r e s e n t e d b y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p r e q i n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c o n f u c i a n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c o n t a i n s ”h ew h o g o v e r n sb yv i r t u e ”a n d ”p o l i t i c a lp e r s o n sa r ea l s o ”,”b yt h ew o r l dj i m i n ”,”aw o r l do f d a t o n g ”a n ds or i c hi nt h o u g h tc o n t e n t ,i th a st o ”b e n e v o l e n c e ”a st h eb a s i s ,i no r d e rt o ” b e n e f i t ”a st h ev a l u e o r i e n t e di no r d e rt oa c h i e v es o c i a l ”d a t o n g ”a ni d e a lt a r g e tf o rt h i s p u r p o s e ,h er e q u e s t e ds t a t e sp e r s o n sf o rp o l i t i c a la n dm o r a lt r a i n i n gt os t r e n g t h e n ,u p h o l dt h e r i g h to ft h ee t h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 s ,s e l e c t i n ga n da p p o i n t i n gc a p a b l ep e o p l et op r a c t i c ed e m o c r a c y 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f r o mt h ea c a d e m i cv a l u eo fc a r i n ga n dp o s i t i v e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l i f e s a c c e s s i o nt ot h ew o r d ,t h e ys a y ”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 ”t h eu l t i m a t eg o a li st oi m p l e m e n ts o c i a la n d p o l i t i c a lu pa t s ot h ec o n f u c i a nt a l ka b o u tn a t u r ea n dp e o p l e 、e t h i c s ,o nt h eu l t i m a t eg o a lo f s e l f - w a n to ft h ec o u n t r ya r eo ns o c i e t y t h ew o r l da st h e ys t r i v et o ”c u l t i v a t i n go n e s e l f t o ”r e g u l a t i n gt h ef a m i l y ,g o v e r n i n gt h ec o u n t r y ,a c r o s st h el a n d ”,s oc o n f u c i a n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 m u s te x i s ta l t h o u g ht h ei d e ao fc l a s s ,t i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 ,b u tt h em o d e ms o c i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t i l lh a sa n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tp r e s e n t ,o l l rc o u n t r yi si ne c o n o m i ct r a n s i t i o n ,s o c i a ld i s h a r m o n yo nal o to ff a c t o r s , t h ec h i n e s ec o m m u n i s t st of a c et h en e w s i t u a t i o n ,n e wt a s k s ,n e wc h a l l e n g e s ,r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c o n f u c i a ne t h i c sa n d 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t od r a w i t se s s e n c ef r o mi t sl e s s o n s ,t or e n o u n c ei t s c o r r u p t i o n ,c i t i z e n sm o r a l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f i c i a le t h i c sf o r m a i n t a i n i n gs o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a n df o r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s y s t e m ,i m p r o v eh a v ea l l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t h i sp a p e r ,f r o map o l i t i c a lp o i n to f v i e wo fe t h i c s ,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i n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d e ao ft h es t u d y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o ft h eu s eo fm a c r o a n d m i c r o s t u d yo fa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i n d i v i d u a lm e t h o d s ,t h ec o n f u c i a ne t h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o ft h em a i n c o n t e n t so f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a n db a c k g r o u n dw i t ht h et i m ec o m b i n a t i o n a i m e da tt h ep a s t s e r v et h ep r e s e n t ,f r o mt h ei d e at oe x p l o r et h es o u r c eo fc h i n a ss o c i a l i s tp o l i t i c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 :c o n f u c i a ne t h i c sa n d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f o rg o v e m a n c ei ng e r m a n y :p r o p r i e t y ; a u t h o r i t a t i v e :c e r e m o n y ; m o d e mv a l u e i i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4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口论文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口学位期 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 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口学 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口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 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引言 我国周代晚期春秋时代的伟大哲入孔子通过对礼乐的反思,提麟“礼 与“仁 的 概念,并构建了以“礼”与“仁 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孔予以“礼”、“仁” 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的诞生。诎而后在我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过程 中不断褥到发展、传播和应用。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说到底是一种】以思想形态出现的关 于人、人伦关系及政治的学说。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自孔予创立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儒家政 治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政治伦理思想;董仲舒为代表的 汉代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以理学为标志的宋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西学冲击后出现的现 代新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罾后三个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均保持原始儒学昀基本思想,同时 又有所改造和发展。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其所经历的历史状况不同,因此 黧下了各时代的痕迹。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所涉及的内容广而博。从根本上说,她渊源于中华古 老传统文化,特别是尧、舜、文、武、周公等圣贤的圣贤之道。在中国,至今它仍深深 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并或轻或重地规范、制约着多数人的彳亍为。厦对如此庞大、丰 富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与内容,本论文着重在某些主要的层面上进行探讨、研究。 探讨以“礼”、“仁为理论核心,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点,以“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为主要宗旨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旄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任何- - f - j 学问、一种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都与当 时的时代、具体环境及创立誊个人的才华与勤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也是如此。就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来说,众所周知,它产生在我国周代的中晚期即春秋时 期的鲁匿,是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创立起来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为什么会在这 一时期出现,又为什么产生在当时有许多诸侯国并列的鲁国,并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 儒家所创立,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鲁国的“国情 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 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一生经历等多方面的情况决定的。 ( 一)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 。马振铎,徐远和,郑家栋等儒家文明【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9 :2 8 - 3 2 盘李宗桂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湖。广矧:f - 东人民盘蔽藏,1 9 9 8 :1 3 0 。 1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产生在鲁国的“国情 从历史渊源来看,孔子创立的学说、文化流派主要来源于周王朝的重要创立者周公。 公元酶l l 世纪到公元前7 7 1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蕊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周王朝初 期的统治者推行了“封诸侯,建同姓 的政策,把周王室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起西周 属匿。周武王死蜃,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鞠周公辅政。周公里是位忠心耿歇并且 德才兼备的臣子,曹操曾在短歌行中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来赞扬他的忠诚。周 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并建立了一整套有关“耗”、“乐 的完善制 度,主要有“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乐制”和“贵贱等级制”等。其中最重要的 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 是以血缘为纽带, 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 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还制定了系列严格的礼仪制度如:君臣、父子、 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以调整中央翻地方、王侯与臣民之间的关系,加强中央的统 治,这就是孔子生所追求的有秩序的社会礼乐制度。这种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 领域,周公所制定的“枕,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 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尊卑贵贱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丽 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颈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 的枕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力髑王朝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袍法基础,对看来历代统治者的统 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公旦封于鲁。由于武王死后成壬年幼,需周公在朝内摄政、辅佐成王,属公便派萁 子伯禽代受封于鲁。伯禽去鲁并成为了鲁囡的第一任国君,从其所执行的建国方针看,他 并没有把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推行其父制定的周礼放在了第一位。据史记鲁周 公世家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蔼厩报政周公。周公吕:何迟也? 佳禽 日: 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汉书地理志亦载:“周公始 封,太公阀何以治鲁? 周公曰:荨尊焉亲亲。 由此看来,“变其俗,革其礼, 推行“尊尊而亲亲”,就是鲁国的基本建国方针。正是内于这样,鲁园比其他诸侯国,如 齐国等,都更加重视推行周礼。周公封子鲁,使鲁国成为了各诸侯国推行周礼的典型与样 板。这些都是孔子之所以能在周代中后期的鲁国创立起以推崇礼为最主要特征之一的儒家 政治伦理思想的“国情”和社会历史条件。 2 。孑l 子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 孔子,公元前5 5 1 年9 月2 8 日( 农历八月廿七) 一公元前4 7 9 年4 月1 1 日( 农 历二胃十一) 名丘,字彳孛尼,春秋时期簧国入,汉族,英文:c o n f u c i u s 。生子鲁霞 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 孔林。他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入。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孔子是商成汤王的质裔,孔子的 父亲是一位勇将,担任鲁国陬宜大夫。在4 0 岁时,生子,这便是万世师表的孔子。孔 子自幼聪慧,记忆力超常,过目不忘,酷爱学习。其母颜徵在出生名门,大贤大德,对子 仲尼及伯尼精心教化。孔子在五六岁时,宗府每次祭祀,孔子与兄伯尼必到,回家后便与 兄一起演戏。在母教兄学字时,孔子争先学习,一读即会。入塾读书后。老师所教,不能 满足孔子的求知欲望。于是,其母便将其送往外祖父颜襄处就读学习。在外祖父的精心教 育下,加上孔子聪明好学,不几年,便成麓了一位博古通今的 需者。蜃来在贤士南容的推 荐下,曾任鲁国大夫盏子懿门下的委吏,在治理鲁国短短的三个月中,使中都繁荣了起 来,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这足见孔子无愧于杰懑政治家的称号。在 3 0 岁前后,即访老子之后,孔子就开始创立起了自己的学说并已扬名,从者如云。其授徒 讲学,也就从3 0 岁左右就开始了。这标志着孔子的学说开始得到建立,也标志着儒家政 治伦理思想的开始形成。 儒家政治论思想就是在上述鲁国特殊的“圈情”与社会背景下,加之孔子的聪慧、 勤奋、好学与努力,逐步创立起来的。 ( 二)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 两千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两予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被尊崇为 显学,因此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与信仰,麴汉武帝以来,代代都有学者研究、注疏 它,因此,它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它与各代的沿革和各时代的社会状况密 切相关,因此又各有特色,可以说,它的沿革史,就是内容丰富的中国政治发展史。 1 秦汉时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不同命运 先秦时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奠基时期。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急捌变革的形势下, 各阶级、各社会集团及其知识分子的思想空前活跃,纷纷创立学说并竟长比高,出现了儒 道墨法兵阴阳刑名等各家。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自孔子创立起之后,其沿革与发展,主要经 历了孔子的弟子宣传、弘扬孔子学说的时期、孟子时期和萄子时期。总的来说,这是儒家 政治伦理思想的奠基时期。 从秦始皇统一孛囡开始,我国逐步进入了封建社会时裳。健在秦、汉两代,儒家政治 伦理思想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王赢政依靠法家李斯以征战为主要手段,于公元前2 2 1 年灭 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并称始皇帝,这是他 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但是秦始皇为了维护他的大统,实施暴政,最突出的 表现就是他进行的焚书坑儒。由于秦旌暴政,在始皇死盾不久,便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 的中国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于公元前2 0 7 年,秦朝灭亡。豢朝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 了1 0 余年,其教训是深刻的,最大的教训就是对民众实麓苛竣、暴政;只讲法治,不要 德治;对民权剥夺的政策。 汉初的统治者身历秦代之兴亡,认真吸取秦迅速灭亡的教训,起用叔孙通等儒生制定 礼仪。至汉武帝时,在当时大儒董仲舒的建议下,儒家的思想学说被推上了社会政治统治 的地位。自此以后,在两汉及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基本上 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尊为最重要的治国学问,成为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作为 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做嬲了重要贡献。 2 。魏晋隋唐宋元明为儒、道、佛三家斗争与交融的时代 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宗教盛行,佛、道二教得到了发展,不少最高统治者都是虔诚 的教徒,如唐饯的李世民就是著名的佛教徒。毽此,这一阶段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最为发达、 得宠的历史阶段。至今存在的许许多多的庙宇、道观、塔林等宗教古迹,都始建于这一历 史时期。至唐代,虽然宗教特别是佛教盛行,僵在现实的政治与伦理范围内,儒家政治伦 理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唐代实行科举制度,开“明经”、“进士 两科,完全以儒家经典为 通达仕途之路,这种状况,至清代末年一直如此。宋元明三朝代,直至清初,儒家政治伦 理思想以一种新的形态即道学形态褥到了发展并发挥着重大的社会控制 乍用。 3 清代是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终结的时期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赣。孙中蠢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赣,标志着 中因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终结,也标志着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统治地位的终结。在清代,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沿革和命运表现出了两大特点:一是考据、训诘、辨伪之学的兴起; 二是中谣文化的撞击及由此引起的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清算。在清朝,就其官方而 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清代多位皇帝曾多次到曲阜参拜孔子,并为孔 子题字和御赐匾额,直至光绪年间仍封孔子后裔嫡孙为衍圣公等,使孔子嫡系后裔爵位代 代承袭等,这就是有力证明。在清代的中、后期,逐步出现了中西文化的撞击,在一定意 义上,这是世界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中华古老传统政治文明的撞击。由于中国历代统 治者的守旧,以及殖民主义对华的多方面侵略特别是武力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存危 机。在此情况下,一些人士陷入偏激,缺少研究和具体分析地把中国的一切落后愚昧与灾 难归咎予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因此,到五四时期,便出现了“打到孔家店 的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封建制度在中华大地上的寿终正寝及清王朝的被推翻,作为传统的儒 家政治伦理思想,也失去了其传统的统治和主导地位。我们现在所研究的闻题,就是应该 如何对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中的精华特别是孔子政治伦理思想中的精华来促进现代社会 政治文明的发展。 4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与2 0 世纪的中国 2 0 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是一个从苦难、屈辱、受侵略,重新走 向振兴的中国。在这个世纪,中国入民彻底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们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立超了入民民主专政的中华入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著向社会主义现代彳乏迈 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对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经历了一个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漫长过程。 中国人民在寻找积弱积贫的原因与中囡新生道路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五四前后及以蜃 发生的革命过程中,由于某些偏颇如现过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政治伦理 4 思想在中囫的长期思想统治,因而认为中困要强盛就必须彻底否定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就 必须与之彻底决裂的愚想倾向。五器时期人们喊浅“打n :i l 家店的鞠号,以及螽来文 革”中的批孔等,都是这一倾恳的突出表现。现在看来,这些思想和做法有可理解与积极 的面,在当时的确产生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因而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其中却包含着 一种薤枫,这就是由照也否定了中华民族蛉优秀黉统及中华文化,特别是嚣家政治伦理思 想中的优秀成分,陷入丁否定切的形而上学中。7 0 年代后期,随着“文革的结束和邓 小平所领导的中圆社会主义现代纯事业费展开以及解敖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推进, 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人民开始重毅审视儒家政治伦理思想,逐步看到了儒家政治伦理思 想中的中华民族精神,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可以从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中汲取到众多智慧、美德与精神财富。德家政治伦理思想褒中国大地上 得到了新生,这一新生绝不是历史的重复,也不是全盘继承,而是走向现代化的中华民族 对懦家政治论理思想酶积极扬弃。 二、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核心及其范畴体系 通过对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我们可戳看出孔子创立的儒家政治伦理思 想,是上承尧、舜、焉、汤、文、武、周公,下传已两千余年的治世治重之遂,是在我国 古代形成并得到发展与运用的一种关于政治伦理、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运行的内容 十分丰富豹愚怒。要认识与掌握这静政治伦理思想,必须把握其理论核心及其体系e 其理 论核心就是礼与仁,其体系是一个以礼、仁为核心的包括众多范畴的以规范、控制人的行 戈兔重标的系统。 ( 一)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核心:“礼”冀“仁” 礼与仁在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也与礼和 仁在 曩家政治伦理思想中屠予核心地位有着密切懿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由姥决定的。匿 此,要认识与掌握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就要如实地、科学地认识与了解礼与仁在儒家政 治伦理愚想孛鲶核心蟪位。 1 孔子论“礼 与“仁” 仅从论语中帮可以看出,孔子推豢周礼,对税豹沿革学识渊博。对于礼的实质, 孔子说:“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窟子秃袍不动,无节不作。 魄就是说在孔 子看来,礼就是事情之理性,是必须遵循的规律,违礼则乱。札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本 规范。在此,孔子又说:“袍者何也2 鄹攀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匿恧无袍, 譬犹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 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 如无礼则手足无 新措,耳露无蕊知,遴返、揖让无掰裁。琵子关于礼豹论说还畜缀多,在此不列 举。仅从上可见,在孔子看来,尊礼,是为人处事治国的根本,违礼,则乱人伦枉为人, 坏事亡国。使入们都尊耗,是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裉本。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 o - ( ( 礼记仲尼燕居 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意思是说,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 制度、维护社会稳定豹秩序。孔子又说礼是“王之大经也”,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 是治国之纲。因此,“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锄。尊礼与不尊礼,有礼与无礼,是治 国方针的不同,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旺与否。由上可见,孔予十分重视与提倡对礼的运 用,提倡荨礼焉行,守礼丽动,用耗求和。 仁是孔子确立的与礼密切相联系的最高人伦道德准则。论语颜渊:“樊迟问仁。 子曰:爱入。 此语虽短,却一语道破谴主张的仁的实质与真谛。后世许多学者称 孔子的学说为仁学,就是说,孔子的整个学说,其核心、精髓就是仁。同时,孔予主张 礼与仁相结合,关于礼仁关系,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固这 句话的本意是,礼乐只能由仁人来实行,不仁的入是无法行礼乐的。他认为,仁是礼的 内在精神,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仁的实现途径。就仁和礼的本 质来说,仁,麴根到底,反映的是基于壶缘关系面产生的人与久之闯的仁爱关系。在孔 子的思想体系中,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时,必须将仁与礼结合起来。 2 。孟子论“礼与“仁” 孟子作为孑l 子创立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正统后继人,在其理论学说中,礼与仁也 占有着突出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从性善论懑发认为礼与仁是入固有的志在燕质,仁是君 子的品格,并主张治囡应循先王之道施仁政等,他的这些思想,丰富了孔子的仁学与礼 学。 孟予从其提出的性善论出发,认为礼与仁、义、智一样,都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 因此,孟子关于礼的论说,集中地表现在了他的关于人性与政治伦理的思想和学说中。 孟子对予人性问题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入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恻 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袍也;是菲之心,智也;仁义袍智,j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就是说, 在孟子看来,人性本是善的;有恭敬之心,就是知袍、循耗。这是人生来固有的,只要 求之,就能有礼;不去求,就会丧失。后世的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 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所阐发、传授的就是孟子的这一思想。 孟子又大力提倡君子人格,并认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并主张铁上到下, 都应怀仁守信讲礼义,否则会败身亡国。他说:“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 函左传。昭公十五年 巷本乙记辛乙运 磊论语八佾 垂孟子。告子土 燕子尽心上 6 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山为实现仁与礼,孟子规劝人们说:“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这要求人们在仁、礼等问题上,应严于律己,身先垂范,来带动他人与社会,来逐步消 除不仁无礼的不文明现象。孟子比孔子更进一步把仁、礼推广到治国施政的领域,提出 瘦循先王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这是孟子比孔子更接近、关心政治之处。由此,也使 得他的学说更突出地具有政治社会的性质,对后世治国安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以上可以看出,孟子在继零孔子的仁、礼思想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深化,更加突 出了政治伦理方面的礼与仁,并强调了人的修身、严予律己的重要性。这对后世有很大 影响,对于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以及人的素质提高特别是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 3 苟子论“礼”与“仁” 萄子是继孟子之藤战国后期的又一位儒学大师。“隆裢重法 是萄子政治思想的基 本特征。他认为:“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又说:“治之经,礼与 刑。”可见在治国方略上,萄子主张享l 法并重。这里他继承了孔子的复礼、正名思想, 但又走向重刑的思想。 荀子之所以被列入儒家学派,他崇尚礼是一个基本原因,他对礼的论述比较集中。 什么是袍? 苟子除了延续儒家传统的认识外,关于礼的蠹容,他有一个新的定义:“袍 者,养也。 “养 ,供养。具体来说,丰l b i 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和音乐文采等精 神需要。礼,就是莠了满足这些欲望和需要丽制定的制度和规范,这就偏离了儒家对“袍 的解释。关于礼的作用,苟子认为:“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易谓别? 日:贵贱有 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这就是说,礼的作用在于区别贵贱贫富,划分 等级,因面所谓“养”就是依据不同等级地位,各有所养,即“皆有称者也”。“养 要与其地位身份相称,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按其地位,各得其应得之份,因而才能“欲 嚣露不争,不争不乱。 对于坚持孑l 子学说的精华,倡导隆礼霪法的苟子来说,他在重视礼、法的同时,也 十分重视仁。萄子十分重视君子人格,并重视君子人格的修养即修身。苟子重视入的学 习,对于善学,他说:“伦类不同,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对于君子的修身养心, 葡子说:“君予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为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 则形,形则神,神则熊化矣 。萄子还主张应仁人执政。总之,萄予如孔予、孟子一样 重视礼与仁。 孟子尽心上 孟子离娄, 二 简子礼论 筒子礼论 萄予劝学 苟子修舟 4 其他后儒们论“礼”与“仁 进入汉代之后,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根本社会制度的礼,英功能、作用 逐步弱化并被法、律取代。但是,作为礼仪、民俗及伦理道德的礼,在国家及社会生活 中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统治者依然强调并推行以礼治国,以孝治天 下等,历代儒者仍然把循袍、倡袍作为叁己的重要守则与信条。在两于余年的中圈社会 发展过程中,历代名儒对礼以及社会生活特别是婚姻家庭生活应循礼等多有论说。本论 文由于篇幅有限,对此不能详述,在此略作介绍,以曼其基本脉络。 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历代名儒、儒生都在尊孔读经中尊礼寻仁,以至后来人们把 尊孔读经的教化称之为礼教或仁教。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的始偈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名儒。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述,董仲舒在给 汉武帝的对策中,就力主以孔学治国,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对民广使教 化,以求国治民安。在董仲舒倡导的“五常打中,“仁 屠于第一德。正是由于汉武帝 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施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才使西汉一天天强盛并走向了一统。 宋代名儒程颢、程颐两兄弟在二程集经说中摘录礼记大学中的话说:“所谓 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丽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丽成教于国。”明代 人姚舜牧在其药言中倡仁说:“智术仁术不可无,权谋术数不可有。盏智术仁术, 善用之以魉正者也。权谋术数,益耀之鼓舞于谲者也。正谲之辨远矣,动关人品。由 此可以看出,古代的圣贤们,是将仁与一言一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来要求自己及后人 的。这些都显示着儒家仁、礼思想在中国历变上对社会生活及入们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数千年来,正是在儒家仁、礼思想的熏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重仁德的优秀传统美德, e l j 此足见仁与礼在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 二) 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道德范畴体系 不论是自然科学的各种思想,还是社会科学的各种思想,都有着自己的范畴体系,都 各蠢有着冬己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范睫体系,从孔 子思想的整个发展以及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来看,其特点就是“礼 、“仁 为核心,并由此派生、弓| 发了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义、忠怒、信、恭、勇等等诸多范畴, 形成了广泛反映社会的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道德范畴体系。 1 关于义 义亦是孔子提出的处理入与入,人与社会之闻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道德规范。孔子 关于义的论述很多,如“见利思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等等。在儒家政治伦 理思想中,义既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仁入君子应具备的一种道德晶质。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义以为上 孔予认为仁人君子要懂得大义,使自 也论语述而 。黼黑仁 。论语阳货 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义”的要求。具体来说,遵循义的政治道德规范,一是要处理好人 际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在义利观上,孔予是重义轻利的,他所讲的“见利 思义”就说明了这一点。能否做到见利思义,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政治道德境界和道德品 质。 2 。关于患恕 孔子从“仁 这一根本原则出发,还提出了“忠恕”的道德规范。孔门的弟予以忠 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入际 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忠 ,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 人之心,放为恕。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 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是以待逸己的态度对待人。 从忠恕的内容和要求来看,忠恕作为一项道德规范,是“仁 的道德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忠怒的基本要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入。 3 。关于信 信是孔子伦理思想中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这一道德规范主要是要求人们在与入相 处、对待工作等方面,要傲到诚实不欺,讲究信用。如“为人谋丽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可见孔子对信的高度重视。孔子认为,人们只有 遵守“信”的道德规范,才能处理好久际关系,使自己的行为取霉罢满意的效果。否则,如 果不讲信用,虚伪欺诈,就会寸步难行。他说:“言忠信,行茑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 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l 子“言丽有信麴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 响,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4 关于恭 “恭”作为一项道德规范,主要是指言行举止端庄严肃,为人要温厚和善。孔子多次 讲到“恭”,如“其行已也恭”“居处恭貌思恭与人恭而有礼”等等。这里都是要求 人们的行为要适度,要和善稳重。要使自忍的举止言行达到“恭”的要求,就要反对花言 巧语、行为轻浮。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四“巧言令色 足恭,左丘碉耻之,吾亦耻之。 辨在孔子看来,要做到端庄和善,而不巧言令色,就要以 “扎 来加以约束。 5 关于勇 孔子把勇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经麓焉:仁者不 忧,知( 智) 者不惑,勇者不惧。”嘞在他看来,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有仁德之人是 也娩语。擎而 4 论语擎而 。论语擘而 4 论语公冶长 。论语宪问 9 乐观通达而没有忧虑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迷茫的,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三者 之中,仁是核心,知( 智) 是知仁,勇是行仁,因此,“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锤。 因为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毖来的,因此,有仁义之心的人誊定勇敢,而勇敢的人 却不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对于礼与恭、慎、 勇、直等人的行为的关系,孔子说:“恭丽无礼则劳,慎丽无礼则葱,勇蔼无礼则乱,童 而无礼则绞。 由此可以看出勇是由仁派生出来的。 仅从上述可见,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范畴体系,是以税、仁为核心逐步形成与发展起 来的。孔子之后的后儒们在对孔子创立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继承、弘扬、应用、发展中, 使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范畴体系不断得到丰富。从其发展史看,也都基本体现出以礼、仁 为核心。儒家亚圣孟子就在多方面发展、充实了儒家政治伦理学的范畴体系,其核心突出 了仁,如,孟子就从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出发,迸一步提出了仁政的范畴,孟子的性善论, 其核心和思想浆源就是仁。大儒萄子,则偏重于继承孔子重礼仪靛思想,又在隆袍静基础 上根据时代的变迁提出了重法的重要思想。苟子说:“在人者英明于礼义。礼义不加 于国家,剐功名不自。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从而可见,萄子学说的范畴体系是 根源于礼的。其他后儒们都具有这特点,只是备有侧重和特色露已。 三、“为政以德”的政德观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蠹容十分丰富,僵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鄂如 霉修身和怎 样治国。修身之本在于求仁,而至君子,治图之道在于“为政以德”,而至德治。修身为治 国,郎内圣为外王。由此可见,为政以德 在论语中的重要地位。本部分就儒家“为 政以德”的内容、为何力倡“为政以德”、以及“为政以德”的现代价值等略作概述。 ( 一) 为政以德的内容 儒家“为政以德 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此不能详尽,简约的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复礼正名 要实现为政以德,首先就得确立以何德为政,当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 去治理国家,您准备先干仟么? 孔予答日:“必也正名乎! 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 固孔子认为,名正了,便刑罚公正,礼教盛兴,天下也就可望实现大治,故正名乃 为致之首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疆:君君、疆臣、父父、予子。公尽: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m 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 义,就是君臣、父子各守其遒,各尽其责,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匿觞。 。荀子天伦 。论语子路 毫论语。里仁 1 0 2 德主刑辅 在德刑关系上,儒家认为德教的地位高于刑罚,即所谓“德主刑辅”,“德教者,入君 之常任也,丽刑罚为之佐肋焉。w 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提倡 仁政,反对暴政;二是重视道德教化,主张“以德化民”。德与刑相比,是以德为主,以 刑为辘,这就瑟q 做德主刑辅,所谓“礼乐不兴,则刑器不中也就是说,刑臻必须以袍乐 为依据,否则就不会得当。从使用效果来说,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认为,刑罚只能惩罚犯罪 之后,丽德教却能“止邪于未形”,防恚予未然。 3 举贤荐能 任用贤能的入治理国家是实现“为政以德”的重要环节。殷周以后各朝实行的是“以 世举贤 制度,“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从必尊,此以世举贤也。 孔 子用“举贤才修正了传统的“世官世禄”制。朱熹在解析孔子人才。观时说:“贤,有德 者;才,有能者。举丽用之。 意思是主张有德有才的入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孔子认为, 举荐贤才在维护国家政治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着园家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0582:2025 EN Softwar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 Capabilities of build and deployment tools
- 航空物流成本与报价策略考核试卷
- 糖果的食品安全法规解读与应用考核试卷
- 造纸原料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通信设备在高速公路紧急救援通信考核试卷
- 柑橘种植园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考核试卷
- 呼叫中心服务技巧提升考核试卷
- 烟草制品零售产品知识更新考核试卷
- 工商管理核心课程体系
- 国际有机婴儿奶粉进口与品牌联合推广协议
- 山东师范大学《文献学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PPT失禁性皮炎护理(IAD)
- 超星尔雅学习通《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章节测试答案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 职工休假请假条模板
- 心脏康复指南完整版
- 国开电大土木工程本科《工程地质》在线形考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售后维修服务单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ZDY3200S型煤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行业资料矿业工程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第2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