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2933231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7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12-06
上传人:qq77****057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大学
食堂
建筑
施设
- 资源描述:
-
大学食堂建筑施设计,大学,食堂,建筑,施设
- 内容简介:
-
目 录摘要ABSTRACT 绪 论 0.1设计任务0.2心得体会0.3前景展望第一部分 建筑设计1.1毕业设计题目的1.2 毕业设计目的1.3 工程概况第二部分 结构设计2.1工程概况2.1.1 设计概况2.1.2 建筑技术条件2.1.3 结构承重方案选择2.1.4主要构件选型及尺寸初步估算2.2板的计算2.2.1板的设计资料2.2.2板的荷载计算2.2.3板的内力计算2.2.4板的配筋计算2.3 框架计算之荷载标准值计算2.3.1 恒荷载标准值计算2.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2.3.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计算2.3.4框架受荷总图2.4 框架计算之风荷载计算2.4.1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2.4.2 风荷载作用位移计算2.4.3 框架计算简图2.4.4 框架侧移刚度D值计算2.4.5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2.4.6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2.4.7 绘制M,V,N图2.5 框架计算之地震作用计算2.5.1 地震作用验算2.5.2 横向框架内力计算2.5.3 绘制M,V,N图2.6 框架计算之恒荷载计算2.6.1 顶层内力分析2.6.2标准层内力分析2.6.3底层内力分析2.6.4 恒荷载作用下V,N计算2.6.5 绘制M,V,N图2.7 框架计算之活荷载计算2.7.1顶层内力分析2.7.2标准层内力分析2.7.3底层内力分析2.7.4 活荷载作用下V,N计算2.7.5绘制M,V,N图2.8 内力组合2.8.1 内力取值方案2.8.2 内力组合表2.9 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2.9.1 设计资料2.9.2 框架柱截面设计2.9.3 框架梁截面设计2.10 基础设计2.10.1确定计算简图2.10.2 材料选择2.10.3 基础尺寸设计2.11楼梯设计2.11.1楼梯结构布置图2.11.2 初选材料2.11.3 确定计算对象2.11.4 构件尺寸第三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3.1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3.2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3.2.1施工测量3.2.2基础土方工程3.2.3模板工程3.2.4钢筋工程3.2.5混凝土工程(9)3.2.6脚手架工程(14)3.2.7砌体工程(14)3.2.8防水工程(17)3.2.9抹灰工程(19)3.2.10门窗工程(20)3.2.11水、暖、电工程(20)3.2.12雨期施工主要措施3.3施工进度计划表和资源供应、运输计划(22)3.3.1施工进度计划分阶段控制目标说明3.3.2施工计划横道图(见附图)3.3.3主要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3.3.4主要工种劳动力计划3.3.5主要材料需求计划3.4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措施(23)3.4.1质量控制措施(23)3.4.2安全施工措施(26)3.4.3文明施工措施(28)3.5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0)3.6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绪 论0.1 设计任务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北方某院校大学食堂设计,是四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四年的学习与实践,到这一刻,把它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至。此课题设计历时约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我能根据设计进度的安排,紧密地和本组同学合作,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通过合理布置空间及充分考虑各个房间功能的基础上绘制建筑施工图,而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计算书和绘制结构施工图。而这里的计算书却是最重要,也是耗时最多的。它从结构的选型到最后基础设计的完成,其中每个过程都倾注了自己和老师、同学的无数心血。在此,向他们致意!0.2 心得体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为能用上四年的学习成果而欣喜万分,同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前学习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专业课时,老是觉得所学的东西跟实际相差的太远,甚至觉得没什么用,这可能跟当时怀着特别希望学以至用的心情有关。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己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有所放松,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觉到那些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基础的夯实,对一门系统的科学,应该扎实的学习它的每一部分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设计一幢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这就要求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灵活的一面,不仅要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全面地考虑一些细节和局部的设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各种建筑规范和规定是建筑设计的灵魂,一定要好好把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建筑规范的学习和体会。有了这个根本,我们就不会犯工程上的低级错误,同时我们在处理工程问题时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也有了自己的创新。0.3 前景展望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而我国的正处在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显然,我国的土木工程没有日本及欧美的发达。但我们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我们的祖先早在宋朝时,就有了土木工程专著营造法式。它总结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土木建筑方面的经验,为后世流下了关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方面不可多得的史料。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继续开拓创新。在进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经典的理论知识,在不断的工程实践积累中,勇于创新,扩大交流,不断形成我们的工程技术优势。现在我国正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时期,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人员,我们应该立足本国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和物力优势,不断的加强对外工程技术交流与合作,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我国的一席之地 第一部分 建筑设计说明1.1 毕业设计题目:北方某院校大学食堂1.2 毕业设计目的:通过系统的项目设计,掌握工程地质、土力学地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泥土结构、结构抗震、施工组织等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设计,熟悉设计的全过程,基本方法、步骤及相关设计规范的内容和应用,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造就了实事求是,严密、准确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为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方某高校校园内, 北临校园公路,南与校园绿化地相连,该工程为凹型建筑,东西长84m, 南北长 21.6m,总建筑面积为7257.6m2,建筑高度18.0m。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形式,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二级,建筑抗震设防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防火等级均为二级。主体部分为4层,教学部分西北侧一层为校医务室,其余为4个教室,并在位于食堂西向各层均布置有厕所。在整个建筑中用于输送菜品的食梯在其安置部位贯穿于整层楼,在二至四层食堂大厅用餐空间的布置完全相同,只是将粗加工间和锅炉房的功能换成了财务室和冷饮店。顶层采用的是山墙泛水。该建筑占地总面积为1814.4 m2,建筑面积为7257.6m2,总投资约为1200万。该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第二部分 结构设计2.1 工程概况2.1.1 设计概况该工程(大学食堂)位于北方某大学院内,建筑面积45005000左右,层数为四层,层高设定为3.6米。拟建建筑红线见图2.1图2.1 建筑红线图2.1.2 建筑技术条件(1)气象条件雪荷载:基本雪压为S0=0.30kN/m2(水平投影);风荷载: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基本风压为W0=0.35kN/ m2;常年气温差值:30。最大降雨强度65.2mm/h,阵雨强度145mm/h。(2)工程地质条件地形概况:拟建场地为山坡地,地形复杂m。地下水位:钻探至自然地面下7.5m处未见地下水。地基持力层为基岩。基础埋深:2米左右。(3)建筑地点冰冻深度冰冻深度:室外天然地面以下300mm。(4)建筑场地类别二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为特征值为f0k=380kpa,建筑场地复杂,基础埋深暂定为14米之间。无软弱下卧层,不考虑地下水影响。(5)地震设防烈度抗震按6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05g(6)建筑耐久等级、防火等级均为级。2.1.3 结构承重方案选择结构承重方案采用框架结构承重方式,且屋盖和楼盖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基础采用独立基础。2.1.4 主要构件选型及尺寸初步估算(1)材料选择现浇框架柱、框架梁以及现浇板均采用标号等级为C30的商品混凝土。钢筋:HPB235、HRB400(2)截面尺寸估算主梁:200350、250500、300650、300750、400900、450900次梁:200250、200350、250450、300600框架柱的截面的尺寸一般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计算:,且 柱组合的轴压力计算 ;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215KN/ ; 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加系数,边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 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柱截面面积。负载面积:边柱: 中柱: 采用C30的混凝土:=14.3N/由查表得:由公式 ,得边柱: 中柱: 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截面高度分别为: 和。最终取柱截面: 中柱取为500500 边柱取为5005002.2 板的计算2.2.1 板的设计资料大学食堂现浇板平面布置如图2.2所示,板厚选用120mm,20厚水泥砂浆面层,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2.5km/,混凝土为C30(),钢筋为HRB335()。图2.2 现浇板平面布置图2.2.2 板的荷载计算(1)食堂大厅(配电间)20mm水泥砂浆面层(四号) 板自重(小四)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桌椅,板凳等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2)厕所(洗碗间、消毒间)20mm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防水构造 浴台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3)财务室(冷饮店、办公室)20mm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桌椅,板凳等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4)厨房(食品加工间、洗碗间、售饭窗口)20mm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锅炉台、烹饪设备等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2.2.3 板的内力计算(按塑性理论计算)(1)、中间区格板A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A四周与梁连结,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2)、中间区格板B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A四周与梁连结,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3)、中间区格板C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A四周与梁连结,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4)、中间区格板D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A四周与梁连结,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5)、边区格板E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A四周与梁连结, ,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6)、边区格板F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A四周与梁连结, ,内力折减系数为0.9。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7)、边区格板G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内力折减系数为0.9。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8)、 边区格板H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 ,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9)、边区格板I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 ,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0)、 边区格板J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 ,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1)、 边区格板K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 ,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2)、 角区格板L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 , ,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3)、 角区格板N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 ,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4)、 食梯井区格板1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由于区格板G四周与梁连结,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5)、 食梯井区格板2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鉴于食梯井区格板2四周与梁连结,因此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6)、 食梯井区格板3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鉴于食梯井区格板3四周与梁连结,因此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17)、 食梯井区格板4由于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跨度 ,取。采用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处弯起一半,故得跨内以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代入基本公式,鉴于食梯井区格板4四周与梁连结,因此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相应数值,得到: 2.2.4 板的配筋计算各区格板跨内及支座弯矩已求得,取截面有效高度,即可近似按计算钢筋截面面积,计算结果见表2.1和表2.2。表2.1 双向板配筋计算截 面选配钢筋跨中A区格4.11.151009014444.8335335B区格3.111.010090109.238.9335335C区格4.951.51009019358.5335335D区格3.72.8110090144.3109.5335335E区格2.011.811009070.570.6335335F区格1.540.541009054.321.5335335G区格5.5716.710090195.4651.1335654H区格4.523.6210090158.6141.3335335I区格3.82.5510090133.399.4335335J区格1.220.31009042.811.7335335K区格4.031.9310090141.475.3335335L区格3.622.4010090127.093.6335335M区格2.30.971009080.737.8335335食梯区格板11.532.01009053.778.0335335食梯区格板20.50.11009017.53.9335335食梯区格板30.320.051009012.52.0335335食梯区格板40.760.181009026.77.1335335表2.2 双向板支座配筋计算截 面选配钢筋实配钢筋支座AB8.2100288.7335AC10100350.8654AF3.08100108.1335A18.2100287.7335A28.2100287.7335BD7.4100260.0335BE3.62100127.0335CD5.62100197.2335CG11.14100390.9654DH9.04100317.2335DI7.6100266.7335IL5.1100179.0335LH7.24100254.0335HG33.4100458.0654EM4.6100161.4335KM4.6100161.4335JK3.86100135.4335IJ5.1100179.0335IL5.1100179.0335J14.0100140.4335D17.4100259.6335133.06100107.4335340.3610012.6335123.06100107.4335K33.86100135.4335K43.86100135.4335 2.3 框架计算之恒荷载计算2.3.1恒荷载标准值计算(1)屋面防水层(刚性)3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 找坡层:15厚水泥砂浆 找坡层:40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找平 保温层:80厚矿渣水泥 结构层: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抹灰层:15厚混合砂浆 合计: (2)各层走廊楼面10厚地砖铺面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结构层: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抹灰层:15厚混合砂浆 合计: (3)标准层楼面食堂大厅(配电间)20mm水泥砂浆面层(四号) 板自重(小四)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桌椅,板凳等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厕所(洗碗间、消毒间)20mm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防水构造 浴台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财务室(冷饮店、办公室)20mm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桌椅,板凳等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厨房(食品加工间、洗碗间、售饭窗口)20mm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10mm厚地砖铺面 吊顶 锅炉台、烹饪设备等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4)梁自重梁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梁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梁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梁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梁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梁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梁自重 合计: (5)柱自重柱自重 抹灰层 合计: (6)外墙自重标准层纵墙(200墙) 铝合金窗 水刷石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底层纵墙(200墙) 铝合金窗 水刷石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7)内墙自重标准层内隔墙(200墙) 铝合金窗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底层内隔墙(200墙) 铝合金窗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2.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1)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荷载规范查得:上人屋面: 楼 面: 阅览室 走 廊 (2)雪荷载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取最大值。2.3.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受荷计算AB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荷载的传递示意图见图2.4。图2.4 板荷载示意图恒载: 活载: 屋面板传荷载恒载: 活载: 梁自重: AB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 恒载 = 梁自重+板传荷载 = 楼面梁 恒载 = 梁自重+板传荷载 = 活载 = 板传荷载 = BC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活载: 梁自重: BC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 恒载 = 梁自重+板传荷载 = 活载 = 板传荷载 = 楼面梁 恒载 = 梁自重+板传荷载 = 活载 = 板传荷载 = CD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活载: 梁自重: CD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 恒载 = 梁自重+板传荷载 = 活载 = 板传荷载 = 楼面梁 恒载 = 梁自重+板传荷载 = 活载 = 板传荷载 = 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做法:女儿墙高1100mm,100mm的混凝土压顶)天沟自重:(做法:琉璃瓦+现浇天沟 见图3.2)图3.2 现浇天沟尺寸示意图琉璃瓦自重: 现浇天沟自重: 合计: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及天沟自重 +(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荷载其中,女儿墙及天沟自重=(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荷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荷载+次梁自重 = = (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荷载=顶层柱恒载= 顶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其中,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 =顶层柱活载=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 +(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荷载其中,墙自重=(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恒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 = (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恒载=标准层柱恒载= 标准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 + 基础梁自重=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恒载=女儿墙及天沟自重 +(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荷载其中,女儿墙及天沟自重=(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荷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 = (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荷载=顶层柱恒载= 顶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其中,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 =(横向)主梁板传活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顶层柱活载=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 +(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荷载其中,墙自重=(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恒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恒载=标准层柱恒载= 标准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 + 基础梁自重=C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恒载=(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荷载其中,(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恒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 = (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恒载=(竖向)主梁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顶层柱恒载= 顶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其中,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竖向)主梁板传活载 +次梁板传活载= (横向)主梁板传活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顶层柱活载=标准层柱恒载=(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荷载其中,(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恒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恒载=标准层柱恒载= 标准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其中,(横向)主梁板传活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竖向)主梁板传活载=(竖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 =标准层柱活载=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 + 基础梁自重=D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恒载=(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荷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荷载其中,(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恒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 = = (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恒载=(竖向)自身主梁板传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荷载=顶层柱恒载= 顶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其中,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竖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 (横向)主梁板传活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次梁板传活载=顶层柱活载= 标准层柱恒载=(横向)主梁自重 +(横向)主梁板传恒载 +(竖向)主梁自重 +(竖向)主梁板传恒载其中,(横向)主梁自重=(横向)主梁板传恒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恒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恒载=(竖向)主梁自重=(竖向)主梁板传恒载=(竖向)主梁自身板传恒载+次梁自重+次梁板传恒载=标准层柱恒载= 标准层柱活载=(横向)主梁板传活载 +(竖向)主梁板传活载其中,(横向)主梁板传活载=(横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 +次梁板传活载=(竖向)主梁板传活载=(竖向)主梁自身板传活载 +次梁板传活载= =标准层柱活载=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 + 基础梁自重 2.3.3 框架竖向受荷总图框架竖向受荷总图绘制如图2.5所示。2.4 框架计算之风荷载计算2.4.1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式中 基本风压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因建设地点位于山坡地,所以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建筑物体型查表得。风振系数,由于该建筑物高度,取。下层柱高。上层柱高,对顶层取女儿枪高度的2倍。迎风面的宽度,。详细计算过程见表2.3。图2.5 竖向受荷总图2.3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表离地高度Z/m15.01.141.01.30.353.62.414.0111.41.041.01.30.353.63.615.337.81.001.01.30.353.63.614.744.21.001.01.30.354.23.616.382.4.2 风荷载作用下位移验算(1)框架柱的线刚度计算对于中框架取。左边跨梁:中 跨 梁:右边跨梁:底层柱(AD轴):其余各层柱(AD轴):令=1.0,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2.4所示,作为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2.4.3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框架计算简图绘制如图2.4所示。 图2.4 框架计算简图2.4.4 侧移刚度D计算详细计算过程见表2.5和表2.6。2.4.5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验算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见表2.7。式中 第层的总剪力; 第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第层的层间位移。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层间侧移之和。层侧移 顶点侧移 表2.5 横向24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KN/m)A轴柱0.1425706B轴柱0.50821218C轴柱0.71628773D轴柱0.62325035表2.6 横向底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KN/m)A轴柱0.4034318B轴柱0.7127629C轴柱0.8479075D轴柱0.7908464表2.7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层次414.0114.01807320.00021/20612315.3329.34807320.00041/9906214.7444.08807320.00061/6593116.3860.46807320.00211/2731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 1/27311/550(满足要求)2.4.6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1)风荷载作用下各柱反弯点位置框架在风荷载(从左向右吹)下的内力用D值法进行计算。其步骤为:求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求各柱反弯点高度;求各柱子的杆端弯矩及梁端弯矩;求各柱的轴力和梁剪力 第层第柱所分配的剪力为:,见表4.1。框架柱反弯点位置,计算结果如图表2.82.11所示。 表2.8 A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层号43.60.330.170000.170.6133.60.330.320000.321.1523.60.330.500-0.0780.421.5115.60.510.780-0.0400.744.14表2.9 B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层号43.62.070.400000.401.4433.62.070.450000.451.6223.62.070.500000.501.8015.63.180.550000.553.08表2.10 C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层号43.65.030.250000.250.9033.65.030.350000.351.2623.65.030.450000.451.6215.67.740.700000.703.92表2.11 D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层号43.63.290.450000.451.6233.63.290.500000.501.8023.63.290.500000.501.8015.65.060.550000.553.08(2)框架各柱的柱端弯矩以及梁端按下式计算,详细的计算过程如表2.12表2.15所示。 中柱处的梁 边柱处的梁 表2.12 风荷载作用下A轴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计算表层号414.018073257060.0711.000.613.000.613.00329.348073257060.0712.081.155.102.405.71244.088073257060.0713.131.516.544.738.94160.462948643180.1468.834.1412.8636.5617.60表2.13 风荷载作用下B轴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计算表层号414.0180732212180.2633.681.447.955.301.276.68329.3480732212180.2637.721.6215.3012.513.2817.30244.0880732212180.26311.601.8020.8820.885.3328.07160.462948676290.25915.663.0848.2348.239.6250.73表2.14 风荷载作用下C轴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计算表层号414.0180732287730.3564.980.913.454.484.658.80329.3480732287730.35610.451.2624.4513.1710.0118.93244.0880732287730.35615.701.6231.1025.4315.3128.95160.462948690750.30818.623.9231.2873.0019.6237.10表2.15 风荷载作用下D轴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计算表层号414.0180732250350.3104.341.628.607.038.60329.3480732250350.3109.101.8016.3816.3823.41244.0880732250350.31013.661.8024.6024.5940.98160.462948684640.28717.353.0843.7253.4468.31(3)柱轴力和梁端轴力计算柱端轴力和梁端轴力计算如表2.16所示意。表2.16 风荷载作用下D轴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计算表层数梁端剪力柱轴力41.421.351.71-1.420.070.07-0.36-0.361.7133.003.254.15-4.42-0.25-0.18-0.90-1.265.8624.765.166.86-9.18-0.40-0.58-1.70-2.9612.7219.078.3810.33-18.250.690.11-1.95-4.9123.052.4.7 绘制风荷载作用下M、V、N图风荷载作用下的M、V、N图的绘制结果分别如图2.6、图2.7及图2.8所示。图2.6 风荷载作用下弯矩图(M)图2.7 风荷载作用下剪力图(V)图2.8 风荷载作用下轴力图(N)2.5框架计算之地震作用计算2.5.1 地震作用验算 由规范可知此框架结构只需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底部剪力法求解(H40m, 属于规则结构,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呈线性变化)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对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第i层重力恒荷载代表值及重力楼面活荷载代表值。(其中0.5为一般民用建筑的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值,在其之上冠以“”,意思是对其它用途的房屋需换相应值。)(1)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第4层(顶层)顶层柱承受恒载之和:顶层柱承受活载之和:第23层(标准层)顶层柱承受恒载之和:顶层柱承受活载之和:第1层(底层)顶层柱承受恒载之和: 则地震作用受力简图如图2.9所示。鉴于需要求出的相应值,而的计算结果如表2.17所示。 图2.9 地震作用简图表2.17 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层数4807322571.292571.290.0320.4331113.37482.093807322278.764850.050.0600.401913.78366.432807322278.767128.810.0880.341777.06265.00180732336.967465.770.2530.25385.2521.57则 , 。,考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得:(2)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由底部剪力法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查表得,又因为: ,参考图2.10(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故计算式为:,其中,因此,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则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质点在 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为集中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顶点的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集中质点的计算高度查表得: ,并且故 故 ,计算结果如表2.18所示。表2.18 各层地震作用计算层数415.02571.2938569.3542.63311.42278.7625977.8628.7227.82278.7617774.3319.6514.2336.961415.231.56其中,。(3)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移表2.19 各层地震作用计算层数442.6342.63807320.00051/6818328.7271.35807320.00091/4073219.6591807320.00111/319411.5692.56294860.00311/1338故最大值 ,满足要求。2.5.2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计算(1)剪力分配系数计算 对于同层柱等高、等截面,所以剪力分配系数可简化为按各柱的线刚度进行分配,即。由前面计算得到的地震荷载根据分配系数分配。 (2)各柱的弯矩计算计算柱端弯矩,。 2.5.3 绘制M、V、N图水平地震作用下的M、V、N图的绘制结果分别如图2.11、图2.12及图2.13所示。图2.11 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图(M)图2.12 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图(V)图2.13 水平地震作用下轴力图(N)2.6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6.1顶层内力分析(1)顶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下的顶层计算简图如图2.14所示。图2.14 顶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2)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鉴于前面风荷载内力计算中已得结果,即: 分别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固端弯矩: (A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B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C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D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3)顶层的弯矩分配计算恒荷载作用下的顶层弯矩分配计算见图2.15。2.6.2 标准层内力分析(1)标准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下的标准层计算简图如图2.16所示。图2.16 标准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2)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鉴于前面风荷载内力计算中已得结果,即: 分别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固端弯矩: (A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B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C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D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3)标准层的弯矩分配计算恒荷载作用下的标准层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2.17。2.6.3 底层内力计算(1)底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下的底层计算简图如图2.18所示。图2.18 底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2)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鉴于前面风荷载内力计算中已得结果,即: 分别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固端弯矩: (A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B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C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D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3)底层的弯矩分配计算恒荷载作用下的底层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2.19。2.6.4 恒荷载作用下V、N计算(1)恒荷载作用下顶层的剪力和轴力(2)恒荷载作用下标准层的剪力和轴力(3)恒荷载作用下底层的剪力和轴力2.6.5 恒荷载作用下M、V、N图恒荷载作用下M、V、N图绘制分别如图2.19、图2.20及图2.21所示。图2.19 恒荷载作用下弯矩图(M)图2.20 恒荷载作用下剪力图(V)图2.21 恒荷载作用下轴力图(N)2.7 框架计算之活荷载计算2.7.1 顶层内力分析(1)顶层计算简图鉴于此框架活荷载与恒荷载的比值不大于1,因此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而把活荷载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框架上,这样求得的内力在支座处与按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求得的内力及为相近,可直接进行内力组合。恒载作用下的顶层计算简图如图2.20所示。图2.20 顶层计算简图(活载作用)(2)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鉴于前面风荷载内力计算中已得结果,即: 分别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固端弯矩: (A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B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C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D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鉴于此框架活荷载与恒荷载的比值不大于1,因此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而把活荷载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框架上,这样求得的内力在支座处与按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求得的内力及为相近,可直接进行内力组合。(3)顶层的弯矩分配计算恒荷载作用下的顶层弯矩分配计算见图2.21。 表2.21 顶层力矩分配表(活载作用下)2.7.2 标准层内力分析(1)标准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下的标准层计算简图如图2.22所示。图2.22 标准层受力图(活载作用下)(2)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鉴于前面风荷载内力计算中已得结果,即: 分别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固端弯矩: (A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B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C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D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3)标准层的弯矩分配计算恒荷载作用下的标准层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2.23。表2.23 标准层力矩分配表(活载作用下)2.7.3 底层内力计算(1)底层计算简图恒载作用下的底层计算简图如图2.24所示。图2.24 底层受力图(活载作用)(2)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鉴于前面风荷载内力计算中已得结果,即: 分别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抗弯劲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固端弯矩: (A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B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C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D结点)抗弯劲度、分配系数以及传递系数 ;(3)底层的弯矩分配计算活荷载作用下的底层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2.25。表2.25 底层力矩分配表(活载作用下)2.7.4 活荷载作用下V、N计算(1)活荷载作用下顶层的剪力和轴力(2)活荷载作用下标准层的剪力和轴力 (3)活荷载作用下底层的剪力和轴力2.8 内力组合2.8.1内力取值方案 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同时又是很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式中 支座边缘截面的弯矩标准值; 支座边缘截面的剪力标准值;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弯矩标准值;与相对应的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弯矩标准值;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梁端支座宽度(即柱截面高度)。柱上端控制截面在上层的梁底,柱下端控制截面在下层的梁顶。按轴线计算简图算得的柱端内力值,宜换算到控制截面处的值。为了简化起见,可采用轴线处内力值,这样算得的钢筋用量比需要的钢筋用量略微多一点。2.8.2 内力组合表各内力组合见表2.22表2.29。2.9 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2.9.1 设计资料混凝土强度: C30 钢筋强度: HPB235 HRB400 =2.9.2 框架柱截面设计(1)轴压比验算:底层柱:=2676.78KN轴压比:(满足要求)则B轴柱的轴压比满足要求。(2)截面尺寸复核:取 =500mm-35mm=465mm,=42.1KN因为 所以(满足要求)(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鉴于柱同一截面分别承受正反向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B轴柱:=底层:从柱的内力组合表可见, ,为小偏心受压状态,选用大, 大的组合。最不利组合为:第一组=44.0KN/m, =2676.78KN第二组=119.8KN/m, =2522.83KN取第一组内力(=44.0KN/m, =2676.78KN)进行计算:由于在弯矩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柱的计算长度 取下列二式中的较小值式中 ,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 比值,中的较小值; 柱的高度,对底层柱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对其余各层柱为上、下两层楼盖顶面之间的高度。在这里, ,所以,=max(20mm,500mm/30=16.67mm)=20mm=16.44mm+20mm=36.44mm因为 ,所以 。 按构造配筋,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335,最小总配筋率 每侧实配。取第二组内力(=119.8KN/m, =2522.83KN)进行计算:由于在弯矩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因此,柱的计算长度取。 =max(20mm,500mm/30=16.67mm)=20mm=47.48mm+20mm=67.48mm因为 ,所以 。 由于计算配筋面积因此,按构造要求配筋,鉴于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335,最小总配筋率 每侧实配。标准层:从柱的内力组合表可见, ,为小偏心受压状态,选用大, 大的组合。最不利组合为:第一组=11.24KN/m, =2046.24KN第二组=77.85KN/m, =1923.74KN取第一组内力(=11.24KN/m, =2046.24KN)进行计算:由于在弯矩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柱的计算长度 取下列二式中的较小值: 式中 ,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 比值,中的较小值; 柱的高度,对底层柱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对其余各层柱为上、下两层楼盖顶面之间的高度。在这里,所以, 。=max(20mm,500mm/30=16.67mm)=20mm=5.49mm+20mm=25.49mm因为 ,所以 。 按构造配筋,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335,最小总配筋率 每侧实配。取第二组内力(=77.85KN/m, =1923.74KN)进行计算:由于在弯矩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因此,柱的计算长度取。=max(20mm,500mm/30=16.67mm)=20mm=40.47mm+20mm=60.47mm因为 ,所以 。 按构造配筋,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335,最小总配筋率 每侧实配。顶层:从柱的内力组合表可见, ,为大偏心受压状态,选用 =61.37KN/m, =765.61KN作为最不利组合。由于在弯矩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因此,柱的计算长度取。=max(20mm,500mm/30=16.67mm)=20mm=80.16mm+20mm=100.16mm因为 ,所以 。 按构造配筋,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335,最小总配筋率 每侧实配。(4)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验算1层 查表得:。 满足要求。(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取B轴柱底层:最不利组合为 鉴于 剪跨比:,因此,。因为 ,所以 。按构造要求配箍筋,选用复式箍。取B轴柱标准层:最不利组合为 鉴于 剪跨比:,因此,。因为 ,所以 。按构造要求配箍筋,选用复式箍。(6)裂缝宽度验算:B轴柱底 层:=47.48mm/465mm=0.1020.550,可不验算裂缝宽度。标准层:=40.47mm/465mm=0.0870.550,可不验算裂缝宽度。顶 层:=80.16mm/465mm=0.1720.550,可不验算裂缝宽度。2.9.3 框架梁截面设计(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梁AB1层 跨中截面 (AB梁)(BC梁)下部实配,上部按构造要求配筋。梁AB和梁BC各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配筋计算见表2.30。表2.30 梁正截面配筋计算层计算公式梁AB梁BC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顶层-11.4428.60-33.2-66.3178.28-708.230.040.1010.1170.0310.0360.3230.0410.1070.0650.0320.0370.4051233211953273784141154154154495495495标准层-17.1447.80-37.18-66.2052.93-668.410.0600.1680.1310.0300.0240.3050.0620.1850.1410.0310.0240.3051865564233172453844154154154495495495底层-24.2861.04-46.04-77.4064.30-718.100.0860.2150.1620.0350.0290.3270.0900.2450.1780.0360.0290.4122707365353682974212154154154495495495(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梁AB(底层)满足要求。若选用,实有,满足要求。配箍筋率为 最小配箍率为 ,满足要求。因此,采取双肢箍。 梁AB和梁BC各截面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配筋计算见表2.31。表2.31 框架梁斜截面配筋计算梁AB梁BC层顶层标准层底层顶层标准层底层43.0260.7579.25295.90252.13259.80225.23225.23225.23776.84776.84776.84实配箍筋(3)裂缝宽度验算梁AB(底层)取 其余各框架梁的裂缝宽度见表2.32。表2.32 框架梁裂缝宽度验算层计算公式梁AB梁BC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顶层18.0936.0431.0657.7741.30-559.52109.47172.36187.96154.01110.11223.700.0170.0220.0170.0050.0050.0360.2980.7560.6910.5970.5970.9371618161616322.12.12.12.12.12.10.0580.0390.1980.3150.2250.240层计算公式梁AB梁BC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标准层9.2828.5425.6851.8239.08523.4856.16172.71155.40138.15104.18209.280.0170.0170.0170.0050.0050.0360.2680.6550.6050.6910.408-0.8261616161616322.12.12.12.12.12.10.0200.1500.1250.3080.1370.198层计算公式梁AB梁BC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支座左截面跨中截面支座右截面底层8.9217.8424.7550.2758.47567.0653.98107.96149.77134.02155.88226.710.0170.0170.0170.0050.0050.0360.3240.3880.5870.7490.5760.8391616161616322.12.12.12.12.12.10.0230.0560.1170.2830.2890.2182.10 基础设计2.10.1确定计算简图采用阶梯形钢筋混凝土基础,以中柱B下基础的计算为例,其余的计算方法与此类似。计算简图见图2.26所示: 图2.26 基础计算简图2.10.2 材料选择基础选择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采用C25, ,,垫层采用C10素混凝土,钢筋采用级钢筋,。2.10.3 基础尺寸设计(1)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持力层选择在粉土层,基础埋置深度为2.0米,杂填土,粉土,砂,则=,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得,=2.0,则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的修正):=(2)初步选择基底尺寸由柱的内力组合表查得基础顶面,将其换算成标准值为:,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时的基础埋深,由公式得,进行增大20%得,初步选择基础地面尺寸为,且不需再对进行修正。(3)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重: =201.9820=792偏心距: 基底最大压力:最后确定该柱基础底面长,宽。(4)配筋计算计算基底净反力偏心距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抗冲切验算a)、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初步选择基础高度,从下至上分为600,500 两个台阶,(有垫层)。,。因偏心受压。冲切力:抗冲切力:b)、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取。冲切力:抗冲切力:配筋计算a)、基础长边方向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弯矩:截面(边阶处) 比较应按配筋,选配1522,)、基础短边方向因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计算。与长边的计算方法相同,截面(柱边):-截面(变阶处):比较应按在短边方向(4宽内)进行配筋,实际配筋1320,基础的配筋见图2.27所示: 图2.27 基础配筋图2.11 楼梯设计2.11.1楼梯结构布置图图2.28 楼梯布置图2.11.2 初选材料采用C30混凝土, =11.9 ,=3.010 ,t=1.27梁中受力钢筋采用级钢筋: =300,= 2.0其余钢筋均采用级钢筋:=210 , =2.1, 楼梯活荷载标准值为2.52.11.3 确定计算对象踏步板(TB-1)、斜梁(TL-1)、平台梁(TL-2)的强度计算及配筋。(1)踏步板设计设踏步板厚度=60,取一个踏步作为计算单元,楼梯的倾斜角为: 计算简图(图2.29)及相应的计算公式:跨中弯矩: 式中:踏步板上的均布线荷载;楼梯活荷载标准;楼梯活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当 时,取=1.3;一个踏步的宽度;一个踏步范围内(图2.29中ABCDE)包括面层和底部粉刷在内1m长的踏步自重;踏步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1.2。图2.29 梁式楼梯踏步板的计算简图荷载计算:恒荷载20厚水泥砂浆面层: 踏步重: 混凝土斜板: 板底抹灰: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活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设计值: 荷载总计荷载设计值: 内力计算:由于踏步板两端均与斜边梁相整结,考虑到斜梁的弹性约束,计算踏步板跨中最大设计弯矩时计算跨度取净跨度。底板取=40mm,计算时板厚取 h=c/2+/cosa=150/2+40/0.894=120mm梯段梁尺寸取 踏步板计算跨度以及 ,所以跨中最大设计弯矩为:配筋计算:底板取=40,计算时板厚取板保护层25mm,有效高度为。 ; 踏步最小配筋率:在两者间取较大值,其中,故最大值取。此时。选配每踏步的钢筋,=101mm2,另外配分布钢筋采用。(2) 斜梁设计计算简图(图2.30)及相应的计算公式承受均布荷载的斜梁的跨中最大荷载的斜梁的跨中最大弯矩,按简支水平梁计算,即跨中弯矩为;斜梁所受的剪力为按水平梁计算所得的剪力乘以,即。式中:按水平投影长度度量的竖向均布线荷载; 计算跨度。按水平台梁与楼层梁之间的水平净距采用,当底层下端支承在地垄墙上时,应算至地垄墙中心。截面形状及尺寸(踏步位于斜梁上部)梁高: 梁宽:b=150荷载计算踏步板传来:梯段梁自重:梯段梁粉刷重:荷载设计值:内力计算以及,取。斜梁跨中最大设计弯矩为 斜梁端部最大设计剪力为斜梁的支座反力为 图2.30 斜梁计算间图(3)斜梁截面设计由于踏步位于斜梁上部,而且梯段的两侧均有斜边梁,故斜梁按倒L形截面设计计算。梁的有效高度:=300-35=265mm.判断T形截面类型: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选用的钢筋,实配钢筋面积。箍筋计算:可以按照构造配筋,梯选用6200。 (4) 平台板设计平台板构造板厚取,板跨度,取1宽度带进行计算。荷载计算恒荷载: 20厚水泥沙浆面层: 平台板:板底抹灰:恒荷载标准值:恒荷载设计值:活荷载: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设计值:荷载总计:荷载设计值:内力计算考虑平台板两端梁的嵌固作用,跨中最大设计弯矩取配筋计算板的保护层,有效高度。 图2.31 中间平台板计算简图 选250钢筋,实配;分布钢筋采用8300。(5) 平台梁设计计算简图见图2.32所示,平台梁截面:;图2.32 平台梁计算简图荷载计算梯段梁传来:平台板传来:平台梁粉刷重:荷载设计值=内力计算平台梁的计算跨度取轴线长度。平台梁跨中最大设计弯矩为: 梁端最大剪力为:配筋计算a)正截面计算(平台梁按倒L形计算):梁有效高度经判断截面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且按第一类T型截面计算 选配,。)斜截面抗剪能力计算核算截面尺寸:截面尺寸满足要求。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箍筋:按构造配置箍筋,选用6200。 第三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3.1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北方某大学食堂工程位于北方城市某大学院内,北临校园公路,南与校园绿化地相连,该工程为凹型建筑,东西长84m, 南北长 21.6m,总建筑面积为7257.6m2,建筑高度18.0m。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形式,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二级,建筑抗震设防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防火等级均为二级。主体部分为4层,教学部分西北侧一层为校医务室,其余为4个教室,并在位于食堂西向各层均布置有厕所。在整个建筑中用于输送菜品的食梯在其安置部位贯穿于整层楼,在二至四层食堂大厅用餐空间的布置完全相同,只是将粗加工间和锅炉房的功能换成了财务室和冷饮店。顶层采用的是山墙泛水。该建筑占地总面积为1814.4 m2,建筑面积为7257.6m2,总投资约为1200万。其中基础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组成。该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各楼层梁板柱的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钢筋采用的是HPB235一级钢筋和HRB335二级钢筋。位于正负零标高以上填充墙采用Mu10KP1多孔粘土砖及M7.5混合砂浆砌筑,正负零标高以下墙体采用Mu10KP1多孔粘土砖及M7.5水泥砂浆砌筑,墙厚详见建筑图。由于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地形相对不是很平坦,地质多为坚硬岩石,因此在施工的期间应该注意对混凝土的养护技术的运用以及在打桩期间要加强对区域范围的地质土的调查。该建筑附近的水,电等资源的供应均为良好,现场交通状况较为理想。3.2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3.2.1施工测量(1)测量依据图纸所示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2)测量方法基础轴线平面定位a.根据图纸所示数据进行计算,确定两个轴线系统的设计方位角。b.利用经纬仪根据已计算的方位关系,分别作两个轴线系统的控制主控基线,以此作为本工程轴线控制的依据。c.以主控基线为依据分别测设加密设计轴线控制网。d.对已形成的平面控制网交点采用测距法进行检查,经校核无误,满足要求后可形成成果资料。e.对已形成的定位成果及资料,请建设方进行再次复核确认,建设方确认无误并签字后用于本工程的施工,资料完整保存。楼层轴线平面控制a.基础施工完后,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已投测的施工轴线相对距离、角度进行全面校核检查,确认轴线标志无变形、漂移,如有变化必须进行调整和恢复。b.楼层轴线的投测采用多控引测法,将基础定位轴线采用J2经纬仪正倒镜上挑引测取中,逐层留设。c.在边界位置、相邻楼层间采用吊线或经纬仪投线检查,严防引线错误,经检核无误后,用于本工程的施工。高程测量控制a.根据建设方提供的高程点,采用DS3型水准仪往、返观测,引入施工现场并稳固埋点标注,作为本工程两个区段高程统一控制点,用于施工。b.各区段再根据各区段工程特点,再由此引测12个施工后视点,均应进行闭合检查、满足精度要求后方能用于工程施工。c.各楼层标高以引测至楼体合适位置的两个不同点,采用钢尺逐层分别上引量测。在各楼层均需对标高进行闭合检查,无误后用于施工。(3)技术要求使用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并应有现场交接。使用的测量仪器,应严格按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规定项目进行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精度。基础平面网定位采用ZEISS010型经纬仪施测,楼层轴线引测用激光经纬仪。量距用鉴定钢尺施量,经温度、拉力、尺长改正。经纬仪穿线投点时,应采用盘左、盘右两次投点取中。主要控制点位、轴线应加强保护,经常检查,严防破坏、沉降、漂移。(4)精度控制本工程基础轴线控制网按工程二级施测平面控制水平角观测,测角中误差 15。主轴线正交角90之比差5。距离丈量相对误差达1/15000。各楼层中心线投点允许差3mm,楼层相邻标高测量允许误差3mm。水准测量观测闭合差5n (n为测站数)。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误差小于20mm。3.2.2 基础土方工程(1)土方开挖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前先编写基坑监测方案,送监理工程师核定。做好基坑监测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建立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网、监测点布设、监测人员和仪器配置等。基坑监测网的精度满足基坑监测项目的精度要求。监测项目暂定: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边坡土体顶部的沉降;基坑周围的地表裂缝;边坡变形和裂缝;坡脚土体的水平位移;周围构筑物、道路、管道的变形、破损;基坑渗漏水情况;支护结构裂缝。监测方法以仪器监测为主,目测为辅。仪器配备:DJ1经纬仪一部;DSos或DS1水准仪一部;测斜仪一部。监测数据及时分析整理,沉降和位移的观测项目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当观测数据达到设计要求的报警值时,及时通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好基坑抢险加固的必要材料备配。监测工作完成后,即时提交监测报告。(2)土方开挖本工程场平时采用1台正铲挖掘机和推土机开挖,基坑采用人工开挖。土方开挖前,先勘察清楚场地范围内种种管线埋设情况,并安排拆除或搬迁。同时在地面上基坑边外约1m处设截水沟。土方开挖完成后,沿坑底四周开挖排水沟。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定位桩、水准点等保护好,挖运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其可靠性。夜间施工时,现场应设有足够照明设施。基坑边还应设警示标志和护栏。为避免超挖,挖掘机挖土至设计标高处剩下1520cm土方,余下土方人工修土。对局部超挖土方及开挖后出现的局部软弱土层,采用局部换埋石粉。(3)基坑排水搞好基坑排水,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确保土方开挖施工安全,提高挖土效率,创造一个整齐清洁的基坑环境。基坑排水的具体措施如下:基坑土方开挖前,应沿基坑顶面修造排水沟,排水沟用红砖砌成并用砂浆抹面,形成环路,并排入市政排水管道,以防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沿开挖时的边坡坡脚开挖临时排水沟,设置临时集水坑,使基坑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坑内,再用水泵抽出坑外。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时应尽快修筑基底周边的排水沟,排水沟用红砖砌成,深约30cm,宽约30cm,四角各设一个深约1m的集水井,形成基坑内周边排水系统,用水泵将积水排出坑外。(4)土方回填地下室外防水完成后,进行土方回填工作。回填土采用原土。有必要时,可外购土方回填。回填土用蛙式打夯机分级回填夯实。每层厚度3050cm。回填前先排除积水。3.2.3 模板工程(1)材料要求本工程的各单位工程均准备两套半模板及支架体系以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模板支撑采用门架、钢管结合顶托支撑体系,确保支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采用优质酚醛树脂浸渍纸覆面胶合板。(2)工艺流程施工图设计制作模板定位安装加固拆除施工过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3)施工措施柱模a.本工程柱采用18mm厚夹板按构件断面尺寸以大面包小面现场配制安装,支撑采用48钢管支撑,加50100mm断面木枋作木楞,木楞间距300400mm,48钢管做柱箍,间距600mm,为防止模板中部变形,需另在柱截面较宽的方向以间距约500mm穿12对拉螺栓,其施工顺序为:钢筋绑扎模板拼装加对拉螺杆柱箍固定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吊上一层使用。b.模板安装好后必须按图纸钻好预留构造梁插筋孔及插入6(L200)外露80mm长的直筋作为拉墙筋的预埋筋。梁模a.采用胶合板,自身固定为木垫枋和钢筋背杠。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并在柱、墙上弹出水平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底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2,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悬臂梁均需在悬臂端起拱6。b.支顶在楼层高度4.5m以下时,应设二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c.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来确定。d.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要加穿梁螺栓加固,间距600。e.对于结构中的弧形线条,可采用先配模板安装加固的方法施工,配模方法为将弧形线条划分为若干小段,每段均用小宽度板条拼成设计形状,再在模板面钉一层镀锌铁皮,然后将配好的各小段模板运至现场拼在一起,并与其它模板合并加固。楼板模板a.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一般支柱间距为8001200,大龙骨间距为6001200,小龙骨间距为400600。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b.拉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c.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d.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楼板模板安装完成后,用沥青油毡或胶纸拼缝。模板的拆除a.墙、柱模板及梁侧模必须在平台、梁混凝土浇筑48h后方可拆除。b.b2.0m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50%时方可拆除;2.08.0m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即28天后);如果上一层的梁板混凝土未施工,则该层的梁板底模拆除后应加支撑回顶。c.跨度8.0m的梁,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时方可拆除;跨度8.0m的梁,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即28天后)。d.所有悬挑构件均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即28天后)底模。e.已经拆除模板及其支撑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允许承受计算荷载,施工中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质量保证措施a.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b.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单根柱高度不超过4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高度超过4m,应采用1012工具式拉筋,用花篮螺栓收紧,邻近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力撑、或交叉拉筋相连。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优先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4)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楼梯模板踏步标高应根据楼梯粉刷层及上、下平台楼地面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防止起步、收步与其他踏步高度不同。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5)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应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务。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应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6)楼梯底板厚度不足、底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为确保楼梯板厚度的正确,应提高锯齿形外帮板的制作安装质量,减少误差。同时,在安装踏步侧板时,应在踏步侧板下口垫上与混凝土板厚相同的小木块。当混凝土浇捣到该处时应随手将它取出。楼梯模板下面,应根据受力大小,合理设置搁栅和支撑系统。支撑不仅应与牵扛垂直,也应与搁栅垂直;支撑下部用对拔榫固定,相邻支撑必须用水平拉杆连接,支撑下面地基土必须预先整平夯实,并加设垫板,地基土不得有积水,以防因支撑下沉、失稳而造成模板变形或胀模。(7)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立柱必须置于平整的坚实土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或铺设垫板。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不小于4m时,安装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则起拱高度宜为梁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8)漏浆的预防措施木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要隔液浇水,使模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边柱及外侧模板下口应比内模板落低50mm,以便使其夹紧下段混凝土,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浆现象。梁与柱相交,梁模与柱连接处应考虑木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可稍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灌后梁模板顶端外口刚好与柱面贴平,从面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墙混凝土内,但梁模板也不能缩短太多,否则膨胀后未能贴平柱、墙模板,又会发生漏浆现象;板底模板与梁接合处,也应用方木镶接或用阴角模板;板底模板也就应考虑浇水润湿后膨胀因素,适当缩小模板尺寸,这样既可防止漏浆,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墙、梁内,且便于拆模。(9)拆模时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混凝土拆模强度应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掉棱缺角为准。一般非承重的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Mpa;门窗洞口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4Mpa,承重模板应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时间。大模板脱模后,应趁板面潮湿,粘在板面的混凝土残浆强度低,立即用长柄铲刀清理模板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脱模剂以备使用。模板的构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顺序应与安装模板的顺序相反。拆模顺利,则不易发生掉棱缺角等破坏构件混凝土的现象。3.2.4 钢筋工程(1)材料要求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及直螺纹套筒,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须经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必须由专人看管,并随时作好记录。(2)工艺流程梁板筋:钢筋翻样加工梁筋板底筋板面筋垫块及马凳验收墙柱筋:钢筋翻样加工主筋位置调整钢筋连接箍筋(拉钩)垫块验收(3)制作与安装钢筋采用现场断料加工成型,由塔吊运至施工工作面进行绑扎安装。粗直径(d22mm)受力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柱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墙、柱筋安装在楼层板面轴线放样后进行。严格控制梁端上、下部不同级别钢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和受力区、非受力区钢筋搭接和焊接长度。对于钢筋连接接头分批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质量检查包括逐个外观检查和物理力学试验(含见证取样)两部分。钢筋应绑扎牢固,以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移,骨架、网片尺寸间距正确。在楼板的底筋安装后,及时安排水、电、暖等工序穿插进行管、线、盒、洞的预埋工作,然后再进行面层筋安装。对钢筋进行重点验收,柱、墙的插筋采用加强箍和加强筋固定,防止浇混凝土时移位。(4)质量要求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值符合表3.1,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表3.1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值分项名称允许偏差值(毫米)骨架的宽度、高度5骨架长度10受力筋间距10排距5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受力保护层梁、柱5墙、板3(5)钢筋工程技术措施钢筋材料成品与半成品进场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并及时取样送检,其机械性能合格后方能使用,进场后挂牌,按规格分别堆放。钢筋安装完毕先自行检查是否符合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对安装质量进行评定,然后通知现场监理进行检查,无误后做好隐蔽工程签证手续,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6)质量保证措施预防钢筋材性的缺陷的措施a.严格执行钢筋进场的一整套验收制度,包括检查出厂证明书,作机械性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核对钢筋的品种、规格等。b.发现脆断现象或焊接性能不良,应作化学成分检验。c.重视钢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机械损伤或沾染油污。需要在现场存放较长时间的钢筋应堆入仓库或料棚,并用垫木垫起20厘米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蚀。钢筋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分批挂牌堆放。严禁各种钢筋无牌混杂堆放。d.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退货;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预防梁、板的受拉钢筋有效高度减小的措施a.支座或节点内截断、接头。框架梁端节点处上部钢筋在节点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伸过节点中心线,需要弯折时要保证其水平段长度,弯折后长度不应小于10d。b.现浇上、下柱纵筋搭接头,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框架顶部节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较大,在柱内锚固有困难时,可弯折锚固在梁、板内。c.锚固筋的长度、插入节点深度,不仅配筋时注意不要搞错,绑扎安装时也要按规定仔细检查。d.所有应在节点处增加的箍筋、吊筋,均应按要求绑扎牢固。梁端第一个箍筋距离节点边缘不大于50mm。3.2.5 混凝土工程(1)材料要求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时,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含泥量不得大于1%。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混凝土搅拌水采用自来水。(2)工艺流程商品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捣表面二次抹压(梁板砼)养护(3)施工方法及要求混凝土浇捣a.混凝土以泵送为主,配合塔吊进行垂直运输。b.混凝土入模处,每处配备12只插入式振动器,浇捣时确保快插慢拔,振动时间到不产生气泡为止,插入点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进入下层混凝土510Cm,浇捣过程中拌和物内严禁随便加水。c.柱混凝土浇至梁底以下30mm左右。浇灌时控制好混凝土自落高度,防止离析,防止胀模,同时加强柱根部及四角混凝土振捣,防止漏振造成根部结合不良、棱角残。混凝土养护a.混凝土浇捣后12h以内必须进行养护工作。b.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雨天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养护。c.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昼夜,但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昼夜混凝土试块留置计划试块组数满足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取样不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另外加做一组留在现场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承重模板拆除时强度依据。当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进行开盘鉴定,以保证其工作性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在开始生产时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混凝土质量要求a、混凝土强度、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b、 表面无蜂窝、孔洞、露筋、施工缝无灰渣等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不满足处理条件的要返工。c、 施工工程中实测允许偏差符合下表3.2,其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 表3.2 工程构件允许偏差值分项名称允许偏差值(毫米)轴线位置墙、柱、梁8剪力墙5标高层高10全高30截面尺寸-5,+8表面平整度8(4)质量保证措施预防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设计标准值的措施a.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图纸,掌握不同层次、部位、不同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标号,并用表格形式记录在案,便于核对查考。b.现场试验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按标准方式制作、养护试块,及时进行试压,试块组数必须按验收规范规定数量制作,并提供系统的强度资料,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预防混凝土在运输、浇灌中离析的措施a.用车辆运输混凝土时,工地道路面层必须平整,每班有人保养,保持运输平稳。b.混凝土从拌和机卸料经运输到入模浇灌的最大允许延续时间,气温25以下为90120mim,25以上为6090mim。c.混凝土在水平与垂直运输中要尽可能减少转载次数。d.混凝土的坍落度由配合比设计确定,现场拌制的合宜坍,落度控制在37cm范围内。e.混凝土的浇灌高度,自由下落高度应小于2m。预防混凝土养护不符合要求的措施a.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列入养护技术要求、技术间隙时间规定、材料储备要求、特殊部位养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全体施工管理人员中加以宣传教育和贯彻。b.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所需养护材料、设备、水源等应事先编制技术供应计划,以做好充公准备,满足养护要求。c.对特殊部位如屋面、楼地面、路面及构件断面较小的受力件等,要特别强调养护的重要性,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d.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应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小于7昼夜。预防蜂窝的措施a.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正确,拌和均匀,时间大于90秒。b.要控制混凝土的卸料高度,否则要设溜槽或串筒等措施,以防混凝土离析。c.浇捣竖向结构时,混凝土浇筑时,应用同标号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作接浆处理(5cm);侧模设大于30cm的浇灌孔;柱要分段分层浇灌。d.混凝土的浇灌与震动必须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cm。f.插振移动距离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为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粘结效果,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cm左右;平板振动器在振动平板时宜压边35mm,以防漏振。g.振动时间控制,一般以被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无明显下沉,充满四周,不呈现气泡为宜。h.浇捣时要经常观察模板移位、胀模、漏浆等现象,便于及时处理。对散落在模板平台的混凝土残浆必须及时清理。预防露筋的措施a.凡该设垫块的部位必须在验收钢筋时同时验收。垫块厚度根据规范规定的各种不同构件要求处理,并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100cm。b.振动时不准依靠钢筋传动振幅和频率,也不准把钢筋挤向模板处。在平台上操作时,不能把钢筋踩到板底。c.模板接缝或与其他构件镶接处必须封严不漏浆;先必须浇水润湿;在柱根部、柱、梁节点处特别注意封严并增设加劲支撑。震动时间要控制适度,看到漏浆应停止震动。d.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要按现场实际材料申请试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其可操作性。e.拆模时间要按不同构件类型的试块强度确定,不能过早拆模,以防脱棱缺角。f.对散落在平台模板上的混凝土一律要及时清理,对已经绑扎好钢筋的平台,对散落其上的混凝土必须及时震实。预防孔洞的措施a.钢筋密集区,要用细石混凝土及机震与人工捣固相结全。b.严禁用吊斗直接下料,坚持分层浇捣制度。c.振动混凝土时震动棒可垂直混凝土表面或成45倾斜角操作,插点应均匀排列,移动方式有行列式和交错式两种,以防漏震。d.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必须针对其特点周密安排。强调岗位责任,尤其是浇灌和震动两个关键工序应明确专人操作、专人管理,质量部门现场检查也应以此作为重点。预防缝隙夹渣层的措施a.在支模前应把接搓处的松动浮面、无强度的水泥残浆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灌前必须再次清理各种垃圾并用水冲洗。b.底部模板必须加固、封严,以确保常规操作条件下不胀模漏浆,梁、柱节点板应专门设计,便于装拆和满足密封要求。预防现浇混凝土楼板、楼梯踏步板与平台面凹凸不平的措施质量交底要清楚;严格按楼层标高布料。专人负责平仓拍实,用长括尺(长木抹子)抹平;圈梁及踏步板一律以验收后的模板上口为标准,浇灌震实,表面用木蟹(木抹子)抹平;应及时清理浇灌多余材料,不准平摊于浇灌面层,以防超厚,面层不得外露石子。预防混凝土构件胀模的措施a.模板必须按浇灌方法、速度,在施工前作好模板方案设计,提出支撑拉结体系。b.对模板必须事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直的检查验收,并向混凝土浇灌人员详细交底,不能任意去掉模板拉结部件,必须拆去时,应及时征得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木工同意。c.浇灌混凝土时,每班必须配备值班木工。指导混凝土操作人员不能任意拆去各种拉和搭支撑。预防混凝土垂直偏差过大的措施a.模板支撑必须纵横向成为体系,相互牵住。b.模板就位挂线应认真复核,特别是在模板组织检查验收时,要抽查几个有代表性的轴线。c.混凝土浇捣要按建筑体系形状确定顺序和方向,不选用由于浇捣而造成偏差加大的浇灌顺序。d.浇灌混凝土时,不准用吊斗及其他起重物乱撞模板支撑体系,凡经碰撞须及时复测校正,重新加固。预防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超差的措施支模前要详细研究支模方案;固定模板用的螺栓与支撑不能过紧或过松,用套管作为构件厚度的标准;模板安装好以后,应检查模板是否符合标准尺寸的要求,过大或过小必须经整改复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预防混凝土构件轴线位移的措施施工前基准轴线要确定,复核手续、测量误差要两人以上签证;施工方案要明确支模要求及混凝土浇灌顺序;起始轴线应事先确定。预防混凝土构件中预埋件、预留洞、门窗洞口尺寸移位的措施预埋件固定应工具化;浇灌混凝土及震动时要仔细;增强洞口框模刚度,便于安装与拆除;建立严格的工序交接检制。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移位的措施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保护钢筋;垫块、撑脚绑扎要按规范操作;各类插铁必须用电焊固定;起重工不能碰撞钢筋骨架及插铁;临时偏位的钢筋要待混凝土浇完后及时复位。预防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措施a.对结构薄弱部位,设计应增加构造配筋,板中分布筋排距均匀,绑扎牢固;浇混凝土时,不能踩踏钢筋,应串马蹬脚手板操作,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使其提高抗收缩能力。b.加强支模工作,底模刚度大,支撑体系稳固,地基不下沉,支垫部位能扩散集中力。c.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和减小收缩影响。d.对0.3mm以上裂缝须进行扩大开凿、批嵌等封闭处理3.2.6 脚手架工程(1)内架为满堂红多功能门型脚手架,外架为以钢管扣件为主体,以篙竹作护栏的双排脚手架。脚手架立杆纵距1.8m,横距0.6m,步高2.0m,与外墙净距0.25m。脚手架外排两立杆之间加一根毛竹作副杆,外排两大横杆之间加二道毛竹作安全护栏,护栏外挂安全网。脚手架设置足够的剪刀撑,每9m一道,与地面夹角4546。脚手架和主体结构的拉结采用主体结构封口梁内予埋404铁件+M12螺栓+L404扁钢扣件,用扁钢扣件将脚手架立杆扣牢。拉结点竖向每层均设,水平方向34m左右呈梅花型布置。施工层脚手先临时用连杆与满堂内架拉结,待砼浇完后再与结构拉结。脚手架立杆根部插入落脚处予埋的25钢筋头,防止立杆根部移动。脚手架在设施工电梯部位需要断开时,除在断开部位增加拉结点外,另用长钢管在不影响使用的部位将断开的两端连结起来。(2)脚手架具体搭设方法:外排栅工程采用48钢管搭设,其搭设顺序为:摆放扫地杆(贴近地面的大横杆)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扫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或扫地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加紧)安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在装设两道连墙杆后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力撑铺脚手架。在外墙11.7m、20.7m高处搭设二道安全斜挡板,安全斜挡板水平宽度不小于2m;排栅外侧满拉安全网。(3)过门洞时,可挑空12根立杆,并应在门侧加设斜杆加固,将荷载分布到两侧立杆上。(4)脚手架的搭设必须跟上结构进度,比楼面高出2m以上。(5)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四周满搭双层安全挡板。3.2.7 砌体工程(1)材料要求a、底层框架中填充墙使用的多孔砖、空心砖,上层为砖混结构,采用实心砖。保证砖砌体质地坚硬、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棱角方正,火力烧透、敲出声音响亮,孔洞均匀。b、砖材应有按批量的出厂合格证明书,砖材进场后进行外观检测,无出厂合格证的砖不得使用。对砖材质量有疑问的按标准规定的批量抽样复检,复检认定合格后使用。c、砌筑用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单,对出厂期已超过3个月的水泥,重新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d、 砂采用中砂,无杂质垃圾,且其含泥量少于5。拌和所用砂浆用水采用清洁、无污染、无腐蚀性的自来水。(2)工艺流程砂浆配合比申请清理放线竖皮数杆整理拉结筋墙内布管砌墙体验收(3)施工方法及要求砂浆配合比在正式砌筑前提供。现场拌合砌筑砂浆用料,按配合比换算每盘的投料数。使用机械拌合砂浆自投料毕起算的搅拌时间不少于1.5分钟,掺微泡剂的砂浆拌和时间大于3分钟,但不超过5分钟。砂浆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在3小时和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强度等级以标准养护(或同条件自然养护)、龄期为28天的试块试压检验结果为准,每一楼层或250立方米砌体中的每台搅拌机各种强度等级(含每一试验配合比)的砂浆,至少作二组试块供试验评定。皮数杆控制每皮砖砌筑的竖向尺寸,并使用铺灰、砌砖的厚度均匀,保证砖皮水平的一根长约2m左右的木板条。上面标有砖的皮数、门窗洞、过梁、楼板的位置,用来控制墙体各部位构件的标高,皮数杆一般立于墙的转角处,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如墙很长,可每隔1012 米再立一根。多孔砖、空心砖的砌筑做到上下、内外搭砌,砖柱附墙垛及转角的砌体防止包心砌法和错缝小于60mm的内通缝。砌体砂浆饱满、砖缝均匀,水平及竖直灰缝厚度为812mm。当砌筑砖厚大于90mm时,采用“挂、填、铺砌法”。“挂、填、铺砌法”是先铺水平灰(长度不大于500mm)于砖头挂竖灰后挤砌,对不满的竖缝用勾抹子再行勾填饱满的方法。外墙采用承重空心砖砌筑,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外面的砖应选择棱角齐全、竖缝接触面饱满度达到75%以上。不饱满的要求当班进行有效的修填勾平。钢筋混凝土柱与填充墙交接处应作26500(空心砖墙时400)拉结筋。(4)质量要求现场制作的砂浆抗压试块28天龄期强度值必须符合强度评定标准要求。砌体组砌方法必须正确,上下皮交错,无碎砖及内通缝存在。框架梁下顶斜砌紧密。砌体外部尺寸实测,其偏差满足下表3.3。(5)技术措施砌体工程的施工在混凝土结构经有关单位中间验收结束后进行,砌筑工作开始前施工员应根据砂浆强度等级申请配合比,且根据图纸所示墙位放样弹线,湿润用砖,拉结筋就位等,分段准备就绪后即组织施工,施工过程应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确保砂浆试块的留置工作。砌筑时先按照弹线摆底,通过施工员确认无误后,开始砌筑到400mm高时,通知水、电等其它工程配合预埋管道,固定后再砌筑整墙,以避免日后打凿,影响墙体质量,对于长度4m的填充墙应在墙中部设一道与墙同宽,高度为60的腰梁。墙顶斜砌砖应等下部墙体砌筑后七天进行;有门、窗洞的部位应增设过梁一道。在整修砌筑过程中应做好门窗安装所需预埋件混凝土垫块的预埋工作。现场制作的砂浆强度试块28天龄期强度值符合强度评定标准要求。在砌体施工过程中,我项经部采用样本引路制度,在开始大面积施工前做出示范样本墙,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以确保砌体工程质量。表3.3 砌体外部尺寸实测允许偏差值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mm)检 查 方 法墙柱1轴线位移1010用经纬仪或尺量检查2标 高15用水准仪复查或检查3墙面垂直度每 层55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全高10m101010m20204表面平整度清水墙柱55用2m直尺和楔形尺检查混水墙柱885水平灰缝平直度清水墙7拉10m线用直尺检查混水墙106水平灰缝厚度(1m高累计数)88与皮数杆比较用尺检查7清水墙游丁走缝20吊线用尺检查,以每层第一皮为准8外墙窗上下口偏移20吊线或经纬仪检查2.2.8 防水工程(1)本工程屋面防水具体做法如下:上人屋面:在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板上做20厚1:3水泥砂浆平层;再做高分子防水卷材;涂10厚水泥胶保护层,上铺25厚塑板保温层;再做40厚细石砼刚性防水层;2-3厚高分子益胶泥粘结层20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最后作8厚防滑地面砖。(2)材料要求原材料进场由负责人请甲方代表及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的材料不能使用。基层检查清理,施工前由负责人检查基层是否平整、密实,基层不得有空鼓、起砂、起皮现象。如有空鼓、起砂、起皮应铲掉重新找平,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圆弧半径不小于5毫米,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突起等杂物彻底清除干净,并用吹风机将基层上的灰尘彻底吹干净。工具准备:施工前由施工班长将施工工具准备齐全,包括扫帚、钢丝刷、灰刀、毛辊刷、刮板、剪刀、料桶等以及劳动保护用品。(3)屋面防水施工工艺流程找平层施工结构层蓄水试验找平层清扫卷材施工第一次蓄水试验铺贴卷材第二次蓄水试验保护层施工质量检验(4)施工技术及要求基层处理a.混凝土屋面结构应先进行蓄水试验,经检查确认屋面不出现漏水、渗水后再把水排干,进行找平层施工。b.找平层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并与基层粘结牢固,无松动、空鼓、凹坑、起砂、掉灰等现象。c.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平整度用2米长直尺检查,最大空隙不超过5厘米,空隙仅允许平缓变化。凹坑处用水泥:砂:801胶=1:2.53.0:0.15砂浆补平。d.找平层施工结束待工序检查合格后进入防水涂料施工,涂料搭接留槎,不留垂直缝,遇盛夏暴晒,或雨季搭防护棚遮盖,以防涂料产生气泡成孔或遭雨淋。e.基层与突出屋面的结构(如女儿墙、管道等)相连接的阴角,抹成均匀一致和平整光滑的小圆角。基层与檐口、天沟、水落口、屋脊等相连接的转角,也抹成光滑的圆弧形,其半径在100150mm之间,女儿墙与水落口中间距离在200mm以上。f.基层干燥、干燥程度的简易检验方法,是将薄膜平坦地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薄膜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防水层。g.凡可能产生爬水的部位,采取鹰嘴、滴水线防止爬水。在进行防水层施工之前,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水泥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彻底清扫干净。卷材防水施工a.铺贴卷材采用热熔满粘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卷材搭接宽度为80mm,搭接缝用材性兼容的密封材料封严。b.在铺贴卷材时,不污染檐口的外侧和墙面。防水保护层施工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层采用承重多孔砖墙M5水泥砂浆砌筑。质量要求a.施工注意事项b.下雨时不得施工。c.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必须等48小时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d.防水层上设保护层时,做保护层前必须认真检查防水层质量,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再做保护层施工。不得在防水层施工同时进行其它施工作业。2.2.9 抹灰工程(1)材料要求水泥用无受潮、无结块的水泥,面层用的水泥应为同批产品以保证色泽一致。砂中无杂质,使用前过筛。抹灰部位的主体结构均已检查合格,门窗框及需要预埋的管道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抹灰用的脚手架应先搭好,架子要离开墙面200250mm。将混凝土墙等表面凸出部分凿平。对蜂窝、麻面、露筋、疏松部分等凿到实处,用1:2.5水泥砂浆分层补平。把外露钢筋头和铅丝头等清除掉。混凝土内外墙面在打底均涂刷粘结剂。对于砖墙,应在抹灰前一天浇水湿透。(2)工艺流程基底清理润湿基底刷粘结剂用两米托线板挂线做灰饼做门窗及阴阳角的侧边、竖胫刮糙底层抹灰、粉平中层用刮尺、木蟹打平整检查表面平整度、垂直度中层七成干后,面层压光2-3遍(3)施工方法基层处理:清除墙面的灰尘、污垢、碱膜、砂浆块等附着物,处理好预留孔,并洒水润湿。对过于光滑的混凝土面,待进行底层抹灰作业前先于基层涂刷粘结剂,以增强底层灰与墙体的附着力。外墙于梁底与填充墙接缝处以水泥钉挂设200宽1010钢丝网片。套方、吊直,做灰饼(打墩)。抹底层灰前必须先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基准线和墙裙,踢脚板线。属于中级和高级抹灰时,可先用托线板检查墙面平整、垂直程度,并在控制阳角方正过曲(可用方尺规方)的情况下大致确定抹灰厚度后(最薄处一般不小于7mm),进行挂线(称线)“打墩”(打墩的厚度应不包括面层)。对于高级抹灰,应先将房间规方,一般可先在地面上弹出十字线作为准线,并结合墙面平整、垂直程度大致确定墙面抹灰厚度,进行称线“打墩”,“打墩”时应先在左右墙角上各做一个标准墩,然后用线锤吊垂直线傲墙下角两个标准墩(高低位置一般在踢脚线上口),再在墙角左右两个标准墩面之间通线,每隔1.21.5m左右及在门窗口阳角等处上下各补做若干个砂浆墩。墙面冲筋(打栏):待砂浆墩结硬后,使用与抹灰层相同的砂浆,在上下砂浆墩之间做宽约3050mm的灰浆带,并以上下砂浆墩为准用压尺推平。冲筋(打栏)完成后应待其稍干后才能进行墙面底层抹灰作业。做护角:根据砂浆墩和门框边离墙面的空隙,用方尺规方后分别在阳角两边吊直和固定好靠尺板,抹出水泥砂浆护角,并用阴角抹子推出小圆角,最后利用靠尺板,在阳角两边50mm以外位置,以40斜角将多余砂浆切除、清净。抹底层灰和中层灰:在墙体湿润的情况下抹底层灰,对混凝土墙体表面宜先刷扫水泥浆一遍,随刷随抹底层灰。待底层灰稍干后,再以同样砂浆抹中层灰,厚度宜为79mm。若中层灰过厚,则应分遍涂抹。然后以冲筋(打栏)为准,用压尺刮平找直,用木磨板磨平。中层灰抹完磨平后,应全面检查其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是否方正、顺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补(或返工)处理,对于后做踢脚线的上口及管道背后位置等应及时清理干净。抹罩面层面层抹水泥砂浆:等中层有七成干后,抹罩面层分两遍压实磨光,先用灰匙抹上砂浆,然后用刮尺刮平,待灰浆“收身”后再用磨板打磨起浆后,用灰匙赶平压光至表面平整光滑。(4)质量要求抹灰面层不得有裂缝、空鼓等缺陷。表面光滑洁净,接搓平整,灰线清晰,顺直、无缺角掉棱;实测质量允许偏差符合表3.3,合格率在90%以上。表3.3 实测质量允许偏差值项次分项名称允许偏差值(毫米)1表面平整度42阴阳角垂直43阴阳角方整44立面垂直度42.2.10 门窗工程(1)本工程采用铝合金门窗(2)工艺顺序:弹线找规程门窗洞口处理防腐处理埋设连接铁件铝合金门窗拆包、检查门窗框就位和临时固定检查框位固定门窗框门窗扇安装门窗口周边堵缝(嵌填密封膏) 清理安装五金配件安装门窗纱扇密封条。(3)弹线找规程:在最顶层找出门窗洞口两竖向侧边线,用经纬仪通线引下,在每层门窗口侧边画出通线标记。根据+50水平线找准每层门窗洞口上下边线,用水平仪统一找该层上下口边,拉通线并标画清晰。(4)门窗安装前,检查门窗的数量、品种、规格、开启方向、外形等,不合格者予以更换,并在合格的窗框上下边划出中线。(5)防腐处理:框周边与结构接缝按设计要求涂刷防腐材料粘贴塑料薄膜进行保护,以免填缝水泥直接与铝合金面接触。(6)就位和临时固定:根据弹好的两竖两横位置线将门窗框吊直找正,用木楔临时固定。(7)铝合金门窗与墙体固定:用射钉连接钢板与周边墙体固定牢固,确保钢板连接件与洞边的距离180,其他连接件间距600。(8)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外埋:门窗固定后,及时采用矿棉或玻璃毡分层填塞缝隙,外表面留58深的缝,膏嵌填糟。(9)窗套收口:室内一侧洞口与窗框之间采用水泥砂紧填实抹平,外侧抹灰时,窗框与抹灰层间用米厚条隔开宽度5,抹灰面应超出窗框,待外抹灰层硬化后,取出来厚条,将嵌缝膏挤入抹灰层与窗框缝隙内。(10)安装五金件、纱窗铰链、锁扣后,整理纱网,压实压条。2.2.11 水、暖、电工程(1)结构施工过程中,水、电、暖、卫各工序与土建紧密配合,随总包施工进度,同步在结构施工中预埋埋件及预留孔洞,派专人负责,不得遗漏及错位,严防后剔凿和后断筋。(2)设备安装期间与各工序之间密切配合,交叉施工,保证整体工程同时完工。(3)具体详见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方案。2.2.12 雨期施工主要措施(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雨期时正好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采取如下措施:主要暂设道路应将路基碾压坚实,做好面层及排水沟、排水涵管等设施,确保雨期道路循环畅通,不淹不冲、不陷不滑。(2)凡有可能积水的区域,应事先填筑平整。各种构件、大模板、机具等存放场地,以及现场钢筋、木工加工的生产场地,应分层碾压密实,严禁积水,防止雨期下沉。(3)现场临时设施的搭设,应严格控制各有关规定实施,防洪器材要备齐并按有关规定发放。(4)成立防汛领导小组,防洪器械完备,设专人负责。(5)有足够塑料布保证新浇筑混凝土不被雨水冲刷及现场材料的覆盖。(6)雨期施工前,应对各类仓库、配电室、机具料棚、食堂、宿舍(包括电压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固补漏,对于危险建筑必须及时处理。(7)脚手架的设计、搭设必须符合建设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搭设后未经专业验收并合格的脚手架,一律不得投入是使用。(8)雨期施工前,要对各类架子区域的防洪、排水设施进行认真地清理修复,确保排水有效、不淹不冲、不陷不滑。(9)雨期施工中,要经常检查各类架子的根部及与建筑物的接结牢固情况,要经常检查和及时维修加固各类脚手板及防滑条,确保架板稳固、防滑措施有效。(10)塔吊、外用电梯、脚手架等必须有避雷措施,施工机械设备必须有接地接零措施,加设防雨罩,以防漏电。(11)及时注意天气预报,及早采取措施。不宜冒雨露天浇筑混凝土,开盘前应与气象部门联系,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避免遇雨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12)对终凝之前的混凝土,应及时覆盖,防止被雨冲淋。(13)合模后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下口要预留排水孔,防止模内积水。(14)在浇筑混凝土中遇雨不能连续施工时,应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并覆盖防雨材料。雨后继续施工时,应先对接槎部位处理后再进行浇筑。(15)雨期施工期间应加强防风紧固措施,大模板等物品停放,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防风固定。(16)防止雨水流入地下室,楼板孔要覆盖,楼梯口作挡水措施。(17)水泥等材料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下部垫起,距墙不小于500,防止受潮。(18)砂、石等材料堆放时周围加以围护,防止被雨水冲散。(19)用电的机械设备按相应的规定做好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并经常检查和测试有效性及灵敏性。(20)塔吊基础要做专业设计,做好排水槽,防止积水影响塔基稳定。2.3 施工进度计划表和资源供应、运输计划2.3.1 施工进度计划分阶段控制目标说明本工程施工总时间为100天,开工日期为2007年7月1日,竣工日期为2007年10月10日。主体结构102天,装饰装修36天,细部扫尾10天。水电、暖通工程的预埋、安装、调试随土建施工进度跟进施工。2.3.2 施工计划横道图(见附图)2.3.3 主要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主要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见表3.4。2.3.4 主要工种劳动力计划主要工种劳动力计划见表3.5。2.3.5 主要材料需求计划主要材料需求计划见表3.6。表3.4 主要施工机械需要量序号机械(设备)名 称型号规格数量技术参数生产能力1塔吊QTZ-63160 Kw完好3人货电梯SCD200/200225 Kw完好4钢筋对焊机UN1-1001100Kw10t/d5直螺纹加工机JL40102.1Kw完好6钢筋弯曲机CQ-4017 Kw20t/d7钢筋调直机CW6-4015.5Kw15t/d8钢筋断料机GTJ/1417 Kw20t/d9电焊机BXIC-200110 Kw完好10砂浆搅拌机HJ-20023 Kw2m3/h11振动器HZ-5041.5Kw20m3/h12高压水泵3DA-8*917.5Kw完好1经纬仪DJ21无完好2水准仪S31无完好3塔尺5m1无完好表3.5 主要工种劳动力计划工 日3月4月5月6月7月木 工52015155钢筋工5403555泥水工2020201010普 工4020202020电焊工58888水电工8101088油漆工00101010合计831181087666表3.6 主要材料需求计划序号材料名称单位计划用量1水泥t200002泵送商品混凝土m310003实心砖m3100004空心砖m315005砂m350006钢管(48)t6007扣件个50008圆钢筋t59螺纹钢筋(20MnSi)t5010铝合金窗31011铝合金门44012防水材料300013尼龙安全网10002.4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措施2.4.1 质量控制措施(1)质量管理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全面管理的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的观点;树立一切为用户的观点;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2)质量保证制度及措施施工质量管理a.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实施,不得随意更改。b.做好图纸会审和各项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施工人员领会设计意图和质量技术要求。c.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及技术文件组织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并会同相关人员、部门研究处理。d.建议公司按ISO9000体系要求编制的运行表格填报制度。预先控制质量事故发生。e.质安员实行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按设计要求、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的行为,质安员有权停止现场施工,并勒令其限期整改。f.健全测量“两级”交接制,把好施工制作、测量、试验关。g.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及主要工序,在施工前编制专题施工方案,用以指导现场施工,提高工程质量。h.认真做好计量工作,用数据说话,保证施工用料的定额用量。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管理a.合理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并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材料供应计划进行采购及调配。b.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采购必须有合格证,局部加工件制作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c.试验室派员驻场,及时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并出具检验报告,检验结果与合格证相符者方可使用。d.材料进场按规格、品种、牌号堆放,挂牌标识,实行挂牌管理。e.九大类建材应定国家认证的厂家的产品。质量检查管理a.工程质量检查经班组、现场自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查。逐级检查,层层把关。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必须马上返工。b.严格执行质量等级评定。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检查、验收。c.严格执行攀枝花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消除工程质量通病。d.所有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加强日常各种工作的文字记录和对文件资料的收集管理、保管工作,保证施工都有文字记录和图片资料,以便分析、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根据工程施工过程要求和发现疑难问题,开展QC小组活动,攻克质量弱点和施工难关。(3)工程质量控制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a.严格执行隐蔽工程的施工规范。b.加强钢材的试验、检测工作,把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序的质量关。c.加强隐蔽工程质量检验,落实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d.钢筋绑扎时将钢筋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e.提吊钢筋骨架时,为防止钢筋骨架吊装变形,起吊操作应力求平稳,对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固。f.砂浆垫块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g.钢筋连接采用焊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须错开,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h.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时,接头位置须错开。有接头的钢筋截面积占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比:受拉区不宜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预埋件、预留孔保证措施a.制作预埋件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焊接。b.为防止预埋件位移,将预埋件放置在设计位置后,四周用铁钉固定。c.认真审查预埋件的图纸,若发现预埋件的锚固与骨架钢筋相碰,可适当改变锚固筋的位置与做法,使预埋件顺利安装入模。d.振捣混凝土时,不使振动棒将预埋件振动歪斜,应设专人在振动完毕后,将预埋件加以整理。e.预留孔洞模板的稳固性,预留孔洞口中间水平支撑不得少于三道。确保质量采取的手段a.测量放线1)测量放线严格遵循现行国家规范有关规定和要求。2)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需经复测达到规定精度方用于测量放线,施工建立的施工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测。3)各项测量数据经复核方用于计算,各项计算数据经复核方用于测量放线。测量人员应熟悉设计图,准确进行测量放线。4)轴线、工程桩测量放线后,采用钢尺核量轴线间距,或另置测量核对。5)使用的测量仪器,按规定进行常规检校,保证仪器状态良好。b.分项工程竣工检测1)按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分项工程进行竣工检测合格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施工过程对主要结构的平面位置与高程进行测量检测,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3)对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和构件进行抗压、抗拉、抗剪、抗渗等力学性能检查。所有原材料均须经过试验检验,水泥、钢筋等产品要有合格证。4)在施工现场配置2个试验员,并根据工程需要增减。5)在施工现场进行坍落度检查,发现坍落度超过规定作退货处理,并及时与试验室或混凝土供应商联系,加以调整,并做好记录。抽取混凝土抗压、抗渗试件,每班次各不少于一组,试件应在温度202,湿度90以上的条件养护。6)及时、准确测定砂、石含水率。2.4.2 全施工措施(1)工安全管理保证制度高空作业、特殊作业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均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危险因素,机械设备应设有符合规定的安全装置。脚手架、梁板模板支顶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和施工方案实施。架设完毕要经质安部门验收合格才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设专职人员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预留孔洞,应视尺寸大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护。如边长大于250mm的孔洞,用盖板封盖、订平订牢,并标牌示警;边长大于1500mm的孔洞,洞边设栏杆,并挂密眼立网密封绑牢。建立三级安全教育体系,特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劳保用品,严禁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项目经理部对各工种、工序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登记备案。设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无线通讯指挥系统,可在办公室及时、全面观察工地的施工活动,处理安全事故隐患。(2)全施工具体措施水电设备安装的安全措施1)一般在地下室进行水电设备安装时,不允许单独一人进入现场。2)在施工现场要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系统。3)施工机械每台独自安装动作电流小于15mA的高速漏电保护器,手持电动机具应该是双重绝缘工具。4)在地下室进行烧焊时,要办理烧焊手续外,还应做好临时的通风工作。5)在下班时一定要清理好现场,工具或材料一定到堆放好,并且清点人数才可以离开现场。6)当材料进出场时,应派专人指挥,疏通行人及车辆交通,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保持道路畅通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关按规定配戴其它劳动保护用具。2)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硬底易滑鞋和裙子进入施工现场。3)外墙脚手架工作层面设置护栏,并用尼龙网全围蔽。4)架子工,要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能持证上岗。5)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架子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有关规定要求。6)作业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严禁抛掷。7)脚手架拆除时,应按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严禁将架杆、扣件、模板等向下抛掷。8)脚手架周围应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灯光照明。防火安全措施1)项目经理部建立防火责任制,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2)按照防火的有关规定,设置危险品库等临时性构筑物,明确规定存放数量和间距,同时设置警示标牌,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3)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手续,并有监护措施。4)生活区必须按规定设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更换。5)普及消防知识,组建义务消防队伍,培训消防骨干。6)焊割作业应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压力容器及仪表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定。7)新职工上岗必须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并根据工种特点,对施工人员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教育。现场设立防火宣传栏并张贴防火标语。8)现场人员必须遵守工地的防火管理制度,提高防火安全意识。机械安全施工措施1)各类机械必须建立台帐,有专门的运转记录和专人负责维修、保养,确保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无损,灵敏可靠。2)设备基础必须平稳,牢固。安装完毕后,先进行试运转,符合使用要求后,才可使用。3)机械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4)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要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5)各种起重机械及垂直运输机械在吊运物体时,现场要设专人值班和指挥。用电安全措施1)工地现场实行“三相五线”制供电。2)施工用电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三级保护”。3)电箱内所配置的电闸、漏电开关、保险丝大小必须与设备额定电流值相适应,严禁使用金属线代替保险丝,电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并挂上相应的警示标志。4)禁止在供电线路上悬吊物品,电线不得拖地,任何人员不得私搭乱拉电线。使用36伏生活电源。5)现场电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6)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电源不得大于24伏,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工作的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伏。7)使用电灯电源不超过36伏,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灯头无开关,灯泡外部有保护网。8)施工现场外脚手架做好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2.4.3 文明施工措施(1)为减少因施工对周围环境及交通的影响,我司将严格遵守市政府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