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柳宗元是我国中古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是思想上的伟人和文学上的大 家。不过,柳宗元的人生道路却非常坎坷,充满了屈原式的悲剧色彩。作为“永 贞革新 后被贬的“八司马”之一,他被贬南荒,抑郁而终。然而,柳宗元人生 的大不幸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幸。正是由于被贬到山水风景优美的永州和柳州, 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他才有机会漫步于永、柳二州的奇山秀水间,写下了不少 漫游山水、搜奇探胜的旅游文学作品。 出于写作需要,笔者从柳宗元全集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整理出柳宗元旅游文学 作品共9 5 篇,其中旅游诗6 9 首,旅游散文2 6 篇,并力图在认真研究文本的基础 上对柳宗元的旅游文学作一个全面系统的论述。 本文对柳宗元旅游文学的研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按照柳宗元旅游 活动的发展脉络,对其旅游文学创作进行整体上的解析。在这部分中,把柳宗元 的旅游活动分为四个时期,并以柳宗元贬谪后心态的变化为主线,对柳宗元的旅 游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挖掘柳宗元旅游文学作品产生的思想背景以及这 种思想对其旅游文学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分析柳宗元旅游文学的成就 和旅游审美体验特征及成因。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体、写作手法 上;旅游诗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风格模式和写景到写意的变化上。第三部分分析 柳宗元旅游文学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本文认为,柳宗元旅游文学中充满着出世、 入世思想的纠结,这是其旅游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特征。本部分还分析了其主要 旅游文学作品中与旅游相关的以下思想内容:旅游思想的价值取向、积极的旅游 审美思想、景观设计的原理与实践、山水人文景观开发宣传理论及实践。第四部 分探讨柳宗元旅游文学的现代旅游价值。柳宗元的旅游文学丰富、提升、宣传了 永、柳二州的山水和人文景观,对两地旅游建设功不可没。 关键词:柳宗元;旅游文学:思想内涵;旅游价值 a b s t r a c t l i uz o n g y u a nw h ow a sag r e a tm a s t e ri nc h i n e s et h o u g h ta n d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h a v eag r e a ti n f l u e n t c e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h o w e v e rh i sl i f ep a t hw h i c hw a sf u l lo f t r a g e d yc o l o rl i k eq uy u a nw a sa c t u a l l yr o u g h a so n eo ft h e “e i g h ts i m a ,h ew a s r e m o v e df r o mt h eg o v e r n m e n ta n dw a se x i l e dt ot h eu n c u l t i v a t e ds o u t h e r nl a n da f t e r y o n g z h e nr e f o r m , a n dt h e nd e s p o n d e n ta n df n a l l yd i e dt h e r e l i uz o n g y u a n sl i f e w a sa b i gm i s f o r t u n eb u ti na n o t h e rh a n di sag r e a tt h i n g s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s i n c e r e m o v i n gf r o mt h eo f f i c ea n df a ra w a yf r o m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g g l e s ,h eh a d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y t oe n j o y et h eb e a u t i f u ls c e n e r ya n dw r o t ed o w nm a n yt r a v e l o g u e s ,w h e ns t r o l li n y o n g , z h o ua n dl i u z h o u i no r d e rt ow r i t et h i sa r t i c l e ,ir e o r g a n i z eh i s9 5t r a v e l i n gl i t e r a r yw o r k sf r o m “l i uz o n g y u a nc o m p l e t ew o r k s w h i c hi n c l u d e d6 9p o e m s a n d2 6t r a v e l o g u e s w i t h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s t u d y i n gt h ea r t i c l ee a r n e s t l y ,im a d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y s t e m s e l a b o r a t i o nt ol i uz o n g y u a n st r a v e l o g u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i sc o m p o s e do f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w h i c ha c c o r d i n gt ol i u z o n g y u a nt o u r i s ma c t i v i t yr o u t eh a v ea no v e r a l la n a l y s i st oz o n g y u a n st r a v e l i n g l i t e r a r yp r o d u c t i o n i nt h i sp a r t ,l i uz o n g y u a n st o u r i s ma c t i v i t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 t i m e s ,t a k i n gh i sr e l e g a t i o nt ot h ep o i n to fv i e wc h a n g ea sam a s t e rl i n e ,c a r r y i n go n s y s t e m t i c a l i t ya n a l y s i st ol i uz o n g y u a n st r a v e l i n g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u n e a r t h s i n gl i u z o n g y u a nl i t e r a r yw o r kt og r a s p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sw e l la st h i st h o u g h tp r o f o u n d i n f l u e n c ew h i c hp r o d u c e st oi t s t r a v e l i n gl i t e r a r y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p a r tw h i c h a n a l y z e sl i uz o n g y u a n st r a v e l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et r a v e l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r e a s o n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l i uz o n g y u a ns c e n e r y t r a v e l o g u e sm a i n l yd i s p l a y i nt h e 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a n dt h ew r i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o f t r a v e l i n gp o e t r ym a i n l yd i s p l a y si nt h es t y l ep a t t e r na n de x p r e s s e st h e f e e l i n g sf r o md e s c r i p t i o ns c e n e r yt oe x p r e s sh i si n s i d ef e e l i n g t h e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z e s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w h i c h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kc o n t a i n s t h i st h o u g h ti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a l y z e s l i u z o n g y u a n st r a v e l i n g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t r a v e l i n g t h o u g h t v a l u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 p o s i t i v et r a v e l i n ge s t h e t i ct h o u g h t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p r i n c i p l ea n dp r a c t i c e , s c e n e r yh u m a n i t i e s ,l a n d s c a p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o p a g a n d a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t h e f o u r t hp a r td i s c u s s e sl i uz o n g y u a n st r a v e l l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t om o d e r nt r a v e l i n g l i uz o n g y u a n st r a v e l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e n r i c ha n dp r o m o ta n dp r o p a g a n d i z ey o n g z h o ua n d l i u z h o u ss c e n e r ya n dt h eh u m a n i t i e sl a n d s c a p e ,i t sv e r yv a l u a b l et o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t w os m a l l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l i uz o n g y u a n ;t r a v e l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 ;t h o u g h tc o n n o t a t i o n ;t r a v e l i n g v a l u e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住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串请人| c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童jd 1 2 f 年夕月沏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7 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甄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窑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住论文作者) 签名: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釜 2 0o q 年上月如曰 ( 一) 选题意义 引言 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记述旅游生活的文学作品也逐渐被人重视,被称为旅游文学加以 研究。我们认为,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者旅游生活的文学形式,它以旅游者在旅 游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为表现对象,较之山水文学表现对象更加广泛,不仅 涉及山水景物,还包括风土人情等社会事物。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几千年来, 历代作家创作出了大量走向自然,游景揽胜的旅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成了当今 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其中自然包括唐代文学巨匠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的旅 游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纪游诗和游记两大类,通常被论者目之为“山水文学”。其实, 旅游文学与山水文学是有一定区别的,有些旅游诗和游记就不关山水,而是以旅 游过程中所见的民众生活为题材的。柳宗元的旅游文学作品中就有这样的篇章, 如纪游诗柳州峒氓就是以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为描写对象的。不过,柳 宗元留下的纪游诗,绝大部分还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山水诗。因此,本文在行文过 程中,有时将其称之为纪游诗,有时称之为山水诗。 近些年来,对柳宗元山水文学作品进行探讨的文章有很多,这让我们对柳宗 元的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细致地认识,但这些文章大都是从古代文学角度去分析柳 宗元山水文学的艺术特色,真正从旅游文学角度去研究柳宗元山水游记和旅游诗 的文章还没有见到,而对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所包含的旅游思想进行研究的文章更 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本文的研究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1 对旅游文学研究切入点的探索 当今,从事旅游文学研究的学者多是古典文学专业出身,其研究视角不可避 免更多地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旅游文学,少了对旅游文学核心主旨“旅游” 的思考和体会,因而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鉴赏研究。本文试图从旅 游出发,把柳宗元当作一个旅游者,用现代旅游的概念和思想去理解柳宗元的旅 游文学。 2 对旅游文学现代旅游价值的探索 众所周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核,现在旅游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作为 旅游文化极为重要一部分的旅游文学,对于现代旅游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遗憾 的是,当前旅游文化的研究多是集中在挖掘旅游资源的人文价值上,对旅游文学 的研究和开发还相当薄弱。我认为,我国众多优秀的旅游文学作品不仅蕴含着丰 富的旅游审美经验,还有很实用的旅游规划经验,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旅游文 学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更应该拿来为当今旅游事业服务。基于此,本文也希望 能在旅游文学的现代旅游价值的研究上有所贡献。 ( 二) 研究现状 从古到今,研究柳宗元的文章有很多。依据写作需要,本文对其研究现状的 搜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即山水游记研究、旅游诗歌研究、旅游思想研究。 其时间跨度是二十世纪以来。 1 有关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研究状况 学界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研究已经颇为深入,致认为他的山水游记是其文 学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部分。其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柳宗元所描述的自然已 不是客观景物的机械复制,而是充满了他强烈的主观感情。他笔下的自然寄予了 作者的喜怒哀乐,是艺术再造后的人化自然。这些论断准确地指出了柳宗元山水 游记与以往山水游记之间的差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黄云眉的研究很值得注意,他的研究为我们挖掘分析柳宗元游记中的思想内 蕴开辟了一条道路。他的柳宗元文学的评价一文虽然是对于棚j 宗元文学的通 m 黄云眉:c o p 宗y 义学的训价,义史哲,1 9 5 4 年第1 0 期。 2 论,但对柳宗元山水散文的研究却有较大的突破。他认为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并不 是为了表达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而是为了反映一种更为真实的痛苦。所以,柳 宗元不过是选择了一种为他的政敌们侦查视线所不及的对象山水,来书写情 怀,达到强制转移悲愤抑郁的情绪的目的。黄云眉的这些话首次把柳宗元的山水 游记和其个人生活遭际联系起来了。受此文启发,日本学者清水茂撰写了柳宗 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记一文,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与其个人遭际之间的关系 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他认为,柳宗元写山水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强制转移他的 悲愤抑郁的情绪,而且是他自身生活的反映。永州的山水不当地被世人所轻蔑, 这正与柳宗元的境遇相同。而且他还认为,柳宗元写山水记的动机不仅在于借被 发现的山水之美来反映他自己的见弃,并且在他的山水记中还曲折地提出了他对 现实间的不满和批评。他们两人的这些见解,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同,直到现在 还常常被人引用。 2 有关柳宗元旅游诗歌的研究状况 纵观学界对柳宗元文学的研究,诗歌研究总体上不如山水游记研究,但也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 从整体上对柳诗进行分析的文章主要有邓潭洲的略论柳宗元的诗圆、梁超 然的柳诗风格论略等。其中,梁超然的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柳宗元诗歌的风 格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柳宗元的悲剧性格气质, 悲剧性遭遇,激愤忧伤的情绪,构成了他悲剧性诗歌风格的基本特征。柳宗元的 诗歌与屈原同调,并接受陶、谢清峻的语言,把握庄子的奇想气势,从而形 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天地。这是柳宗元对我国诗歌 发展史的独特贡献。 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专门研究柳宗元山水诗的。文章多分析柳宗元山水诗 歌的j x l 格特征和成因,还有一些分析佛教思想对其山水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其 m f i 本 清水茂:柳宗凡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记,文史哲,1 9 , 5 7 年第4 期,华山详。 嚏邓潭洲:略论柳宗的诗,湘潭人学学报,1 9 7 9 年第3 期。 西梁超然:柳诗风格论略,义学遗产,1 9 9 4 年第2 期。 风格特征的文章大都指出其诗歌充满著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浸润着沉郁悲愤的 感情色彩和忧乐相交的杂糅情感。比如林继中的柳宗元山水诗风格特征之形成 、朱铁梅的试论柳宗元山水诗的个性特征等。分析佛教思想对柳宗元山水 诗歌的影响的文章则主要论及柳宗元与佛教结缘的原因以及佛教出世思想对柳宗 元山水诗审美趣味的影响。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景凯旋的柳宗元的山水诗与 其儒佛思想 、王启兴的超尘脱俗,徜徉山水一佛教对柳宗元及其山水游记和 景物诗的影响等。这些文章对柳宗元山水诗的风格分析很是恰切,也看到了佛 教思想对其山水诗歌的影响。但是,这些文章却没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柳宗元山水 诗歌的创新之处,给予柳宗元山水诗歌在文学史上适当的定位。 3 有关柳宗元旅游思想的研究状况 柳宗元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很丰富,后世对其思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很多, 关于柳宗元的旅游思想研究则是一个新的课题。陈雁谷是较早对柳宗元的旅游思 想进行探讨的学者,发表了试论柳宗元的社会旅游思想一兼谈永州市的旅游开 发 一文。在文中,他把永州称为世界上“社会旅游业开发的最早地区”,其原 因就在于被贬永州的柳宗元“是世界旅游理论的首倡者 ,“他对旅游心理思想的 分析打开了旅游科学研究的第一道门”。他还把柳宗元称为“开拓社会旅游事业的 创建人”,因为“他对旅游地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合形辅势的设计,对旅游设 施的住宿膳食安排,以及强调旅游是为政之具,列入城镇建设规划等主张”。 陈雁谷的这些观点新颖独到,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柳宗元不仅是一个擅写山水的 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有着超前旅游思想的旅游家。此文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所提出的问题也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在他之后,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柳宗元旅游 思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林继中:柳宗几山水诗风格特征之形成,天府新论,1 9 9 5 年第6 期 斜朱铁梅:试论柳宗c 山水诗的个忡特 正,华北i u 力人学学报,2 0 0 6 年1 期。 。景凯旋:柳宗几的山水诗j j e 儒佛思想,学术月刊,1 9 8 5 年第5 期。 ”一 i 启兴:超尘脱俗,徜徉山水佛教对柳宗i 及j e 山水游记和景物诗的影响,湖北人学学报,1 9 8 9 年第6 期。 陈雁符:试论柳宗几的社会旅游思想一兼淡水州市的旅游开发,零陵师专学撤,1 9 9 4 年第l 、2 期。 4 曾金秋论柳宗元的旅游思想一文值得重视。他认为,柳宗元不仅在文学、 思想方面有突出贡献,而且在旅游方面有其独树一帜的思想理念:在论题上提出 了旅游与政治相通,与社会相通;在山水审美上提出“视其细,知其大也”,景微 情深;在旅游景观设计上提出奥旷相宜的布局观。 徐翠山的柳宗元园亭美学思想的现代诠释圆一文认为,柳宗元的自然山水 亭记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比如园亭建设的前提是自然审美,园亭建设要有主 题,要遵循“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美学原则,要创造不同的情调风格, 还要强调旅游休闲的积极作用等。他认为这些对我们今天发展旅游事业、开发自 然旅游资源均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值得认真研究并吸收应用。 贾鸿雁发表的论柳宗元的旅游思想和实践一文,也对柳宗元的旅游思想 进行了分析。他把柳宗元一生游踪分为入仕之前、贬谪途中、永州时期和柳州时 期四个阶段,其间形成了寄情山水、重视生民的“统合儒释”的旅游思想。他还 指出柳宗元从济世利民的政治主张出发,提出“观游为为政之具”的旅游开发思 想和“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旅游开发原则,并付诸实践。 以上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柳宗元的旅游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具有一定的学 术价值。但遗憾的是,这些文章大都是分析柳宗元旅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旅游思 想,没能开阔眼界,跳出作品本身,从旅游文学这一文学形式考虑,挖掘柳宗元 旅游文学作品的现代旅游价值。 ( 三) 创新之处 1 、用旅游体验审美原理分析柳宗元旅游文学的艺术特征。 2 、全面系统地对柳宗元旅游文学中蕴含的旅游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 、对柳宗元旅游文学的现代旅游价值做了探索。 曾会秋:论柳宗c 的旅游心想,湖南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3 期。 国徐翠山:柳宗几浏亭大学思想的现代诠释,”肃 i :会科学,2 0 0 5 年第4 期。 贸鸿雁:论柳宗冗的旅游思怂和实践,东南大学学报( 哲享e 4 1 :会科学版) ,2 0 0 5 年1 门第7 卷第1 期。 一柳宗元贬后游踪与旅游文学创作 柳宗元( 7 7 3 - - 8 1 9 ) ,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 今山西运城西南) ,唐代宗大 历八年出生于长安一官宦世家。柳宗元的一生较为短暂并鲜明地分为三个时期, 即长安时期( 7 7 3 - 8 0 5 年) 、永州时期( 8 0 5 8 1 5 年) 和柳州时期( 8 1 5 - 8 1 9 年) 。 柳宗元的童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少年时代,柳宗元曾跟随父亲游宦至今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柳宗元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二十岁时中进士,二十五 岁时考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从此正式踏入仕途。二十九岁调蓝田尉, 因其文采被韦夏卿赏识,留京兆府掌文墨,“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三十一岁升 监察御史里行。三十三岁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活动, 在革新事业的组织和舆论宣传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幸的是,革新很快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奔赴谪地途中又改贬永州司马,从此开始了后半生的谪 居生涯。 在谪居永州的十年中,游览、读书、著述是柳宗元生活的主要内容,正如韩 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描述的:“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 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柳宗元在永州开始了频繁的旅游活动,著名 的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柳宗元从元和十年( 8 1 5 ) 到元和十四年( 8 1 9 ) 去世,在柳州任上。在这四 年时间里,他一方面在柳州这一有限的范围内施展抱负,治理环境,营造景观; 另一方面,继续流连于奇丽的南国山水,关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风光和习俗, 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虽然,柳宗元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旅游文学作品,但查阅柳宗元集我们 却会发现长安时期的柳宗元没有旅游文学作品存世。可见,柳宗元在长安时期除 了政论性文章及应酬之作外,很少涉足旅游文学的写作。也许,他会有些旅游文 。柳宗几:柳宗几集,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此 i j i l l 白该集j j 杨诲之第二二书。下义所引柳之诗文皆 i 自该集,小1 f 一一沣f l ;版 t 及版年代。另外,行义中高j 篇名者,4 i 注;1 i 高篇名m ,j l 用者,下沣。 韩愈:柳了厚墓忠铭,转- j l 白柳宗兀集。 6 学作品,因为无法与后期的相提并论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柳宗元的旅游文 学作品创作的旺季,则是在他贬官永州和柳州之时。 ( 一) 永州时期 1 初到永州时( 元和元年一元和四年) 永贞元年( 8 0 5 ) 九月,柳宗元带着年迈的老母卢夫人和一帮亲友踏上了万死 投荒的贬谪道路。从繁华的京城走向荒蛮的边地,从朝廷要员变为受人诽谤恶议 的罪臣,巨大的落差使柳宗元难以接受,悲愤交集。这年冬天,柳宗元由洞庭水 路上溯湘江,来到了当年屈原沉身明志的泪罗江畔。眼前依旧是千年不息的滚滚 浪涛,耳边依然是呜咽悲鸣的呼呼阴风,同病相怜的柳宗元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千 百年前的屈原。“相似的遭遇,使他与屈原获得了思想上的深层共鸣;地域的巧合, 则使他对屈原的生存状态感同身受;时间上的悬隔,更使他蓦然生出q 张望千秋 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无限悲怆。 而屈原的沉江悲剧,更增加了柳宗元 内心的沉痛和无奈。此后,由屈原带来的悲愤情绪一直伴随着柳宗元到永州的整 个旅途。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跋涉和水路漂泊,柳宗元一行终于登上了永州地界。初到 永州的柳宗元无家可归,只能寓居佛寺,先居龙兴寺,后迁法华寺,过了大约四 五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到永州后不久,元和元年( 8 0 6 ) 五月,卢老夫人就因水土 不服、缺医少药等原因离开人世,这使孝顺的柳宗元悲伤难以自抑,“穷天下之声, 无以舒其哀矣。尽天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同年,革新首领王叔文被赐死, 八司马之一凌准又含愤而卒。挚友亲朋的离去使柳宗元感到“身世孑然” ,他在 给许京兆的书信中痛苦地说:“立身败,万事瓦解,身残家破,为世大修”。家 庭的残破,世人的误解,使柳宗元内心深感孤独。纪游诗江雪是柳宗元此时 海古籍版社,2 0 0 3 年版,第7 5 页。 7 , o 0 计忠扎书选柑书容文归死盂诗人兆兆几火h尿一尿宗太杨许柳先0 寄亮一兀一兀,兀永,c爪二c不 尚柳柳柳 o 心境的最佳写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 、“万”、“孤”、“独 ,写尽了柳宗元此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不仅如此,种种情形还让柳宗元常常有性命之忧。革新失败后,太子时期受 革新派压抑过的唐宪宗对革新成员的处罚丝毫不留情面,革新派的政敌对革新派 的诽谤也极尽能事,因而革新首脑王叔文很快被赐死,革新成员个个危在旦夕。 严酷的政治形势使身为革新成员的柳宗元不能不忧虑身家性命,感到生命随时有 可能失去,终日胆战心惊,惴惴不安,因而他在秋日郊外之行所作纪游诗感遇 日:“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亥。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 该诗深刻揭示了柳 宗元被贬之后的忧恐心理。柳宗元以诗中的“寒鸦”自喻,“所栖不足恃,鹰隼纵 横来 寥寥十字,写尽了寒鸦的忧恐,也道尽了柳宗元到永州之后失去政治依靠 担心政敌迫害的恐惧心理。在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中,柳宗元 感叹道:“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读之让人心酸 落泪! 种种残酷的现实遭遇,让柳宗元身心受到巨大摧残,使他在以后的岁月中始 终摆脱不了身为“罪人 的心结。这种心结在他此阶段的旅游文学作品中随处可 见,比如元和三年( 8 0 8 ) 陪永州刺史崔敏游宴南亭所作的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 池序。序中有言:“昔之人知乐之不可常,会之不可必也,当欢而悲者有之 ,“余 既委废于世,恒得于是山水为伍”。柳宗元在一片暮春美景歌舞升平的环境中能生 发出“当欢而悲”的感叹,实在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放不下被贬的事实。再 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开篇就点出自己囚徒的身份,“自予为修人, 居是州,恒惴傈”。此时已是元和四年,距元和元年被贬已有四年之久,可知在这 四年罩,柳宗元的心情一直是处于哀伤悲怨和惊魂甫定之中。 在这种思想的强压下,柳宗元不得不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释压宣泄的出口, 不受世俗社会污染的山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首选,从而丌始了频繁的出游活 动。诚如他自己所言:“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 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而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呓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种状态可能持续了很长一 段时间,以至于柳宗元“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圆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柳宗元对山水的鉴赏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元和四 年( 8 0 9 ) 的西山之游让柳宗元对山水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突破了以往低层次的 感官满足,得到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记述了 他无意间发现了西山并为其“怪特所吸引遂登山畅游的情景。西山“尺寸千里 , “外与天际”,这使柳宗元有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神奇感受:“悠悠乎 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大为感慨, 感到“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西山之游激起了柳宗元极大的游兴,于是 从西山之游开始,柳宗元接着游玩了钴镯潭和潭西小丘等景点,并一口气写下了 “永州八记 中的前四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镯潭记、钻镯潭西小丘 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而为他彪炳后世的山水游记打下了半壁江山。 柳宗元这个时期的旅游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如纪游散文:潭州杨中丞作东池 戴氏堂记、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永州龙兴寺西轩记、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纪游诗: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巽公院五咏、永州法华寺西亭记法华 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构法华寺西亭、法华石门精舍三十韵、序饮、戏题石 门长老东轩、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 2 适应永州后( 元和五年到元和十年) 初到永州的几年里,柳宗元虽然抑郁烦闷,但却总是怀抱希望,期望自己有 朝一日还能够受诏回京,继续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给几位屈指可数的依然 垂怜于他的朝中故旧亲友写了不少书信,如寄许京兆孟容书、与杨京兆凭书、 与裴埙书、与萧翰林倪书等,叙述自己在贬地的处境,并希望朋友理解, 回柳宗冗:始得两山宴游记。 问i :。 9 能一伸援手帮自己早点“除刑部囚籍,复为士列”。然而这些求助最终证明只是 徒劳,柳宗元再次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失望了。 此时,糟糕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让柳宗元颇感忧虑和无奈。柳宗元自从到永州 以后便感染疾病,痞病缠身,“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残酷 的现实迫使柳宗元不得不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当前处境,他渐渐地意识到并接 受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永州这个荒远的小城将成为自己后半生久居的地方。 纪游诗冉溪日: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缥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此时的柳宗元明白地认识到自己目前所能做的事情便是“卜居湘西冉溪地”, 当然这种卜居并非消极意义上的生活享受,而是韬光养晦的坚忍。烦躁激动的情 绪慢慢平静稳定下来,柳宗元开始用心去接受永州,并有了在永州定居终老的打 算。 元和五年( 8 1 0 ) ,柳宗元从龙兴寺移居冉溪,更名冉溪为愚溪。自此,来永 州已四五年的柳宗元在愚溪安了家。之后,柳宗元又对家园环境兴了一番土木, 做了一番整治。经过一番颇具匠心的大修整,新家成了“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 之奇者 的好居所。比起初到永州寄居龙兴寺时“居昧昧 的境况,建立新家 后的柳宗元生活更加惬意和舒适了。 安家即安心,柳宗元心情为之大畅,闲暇之余经常流连于家园周围的山山水 水,并以诗文记之。柳宗元的溪居、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等诗作受到这 种平静心态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闲适安逸的味道。纪游诗溪居日: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l o “护 轧 记 s o r r 1 - # 容书 两孟建轧寺兆林序兴 京翰诗尼许李溪州寄与愚水 ,j儿几儿由爪一水由小爪 柳柳柳柳 国 回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从京城的朝臣沦为荒遐之地的贬官,本是人生的大不幸,但作者却逆向思维, 想到自己长期以来为仕宦生涯所累,如今被贬到永州这块山清水秀的地方来,真 是一件幸事。诗中自述自己在山野间闲居,像农民样过着早出晚归,悠游自在 的生活,在山林间独自漫游,无人打扰,游兴所至,笑傲长歌,歌声在蔚蓝的天 空下回荡。好一幅闲适欢愉的山林溪居图! 现在很多学者认为柳宗元的许多山水诗歌看似闲适恬淡,实则是发哀怨之音, 因而在分析其山水诗歌时往往不能摆脱与其贬谪相联系的定向思维,认为柳宗元 笔下的自然写得越清新越是令人欢愉,其内心越是哀怨悲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 误区,是以偏概全。我们不能将柳宗元所有借山水抒发内心欢愉的作品都看作是 他强颜欢笑勉强为之的产物,这样的话,今人对柳宗元南谪之后内心世界的设想 也太可怕了,难道柳宗元只能时刻背负南谪的沉重包袱,不能稍稍放下享受片刻 真正的欢愉吗? 我们知道人是不可能长期生活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之下的,如果这 样肯定会出思想问题,所以我认为,柳宗元很多山水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愉悦情绪 都是真实的。在溪居中,柳宗元所描绘的山野生活及林中欢畅的高歌都是他 冉溪畔日常生活的再现,所表达的欢愉之情也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外露。再如, 纪游诗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曰: 宿云散洲渚,晓同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闲来无事,独自一人在雨后的清晨呼吸这新鲜的空气,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 “宿云 、“晓日”、“高树”,心无一丝杂念,渐渐的连自己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 与大自然互为宾朋,心心相通。由此可见,柳宗元此时的心情是明净的,是抛丌 了一切世俗烦恼的。 如果说“永州八记 前四记是柳宗元“闷即出游”而借山水以遣怀所产生的 作品,那么从元和七年( 8 1 2 ) 始的后四记则可以看作是柳宗元适应永州定居生活 之后,为陶冶性情、扩展见闻、丰富生活内容所作的旅游文学作品。相比前四记, 后四记中为“修人 的情结已经消释大半,而真正的游人身份意识却明显增强了。 元和七年( 8 1 2 ) ,柳宗元畅游袁家渴,并乘兴接连游玩了石渠、石涧及小石 城山,并且都作了游记,即“永, 少h l 记”后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 记、小石城山记。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对景物细致完美的描述也再次让我们看 到了作者到此游玩是真正的抛开了一切忧愁等负面心理因素的,对美好景物的喜 爱是发自内心的。 柳宗元此时留下的旅游文学作品还有纪游散文:愚溪诗序、永州龙兴寺修 净土院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韦使君新 堂记、游黄溪记、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纪游诗歌:冉溪、雨晴至江渡、 旦携谢上人至愚溪、南涧中题、与崔策登西山、入黄溪闻猿、韦使君 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 二) 被召回京途中 元和十年( 8 1 5 ) ,柳宗元已经在永州度过了十个年头。这年正月,柳宗元突然 接到了朝廷的诏书,令他即刻回京。十年苦守终于换来回归故园,令接到诏书的 柳宗元欣喜欲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疑比庄周梦, 情如苏武归。”“新诏”的下达,巨大的幸福让柳宗元竞不敢相信,将信将疑, 使他感到犹如庄周梦蝶般的恍惚。可以说,极度的兴奋心情简直如同汉朝那位被 匈奴囚禁十九年的苏武终得释放回归长安时一样。于是,他迅速收拾行囊,踏上 返京的旅途。 踏上归程,路还是原来的路,而心情却已经完全不同,加之此行还有一同被 柳宗兀:朗州变常? 英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召回的挚友刘禹锡作伴,所以柳宗元一改往日的哀沉悲凉,心情异常畅快。从永 州一路行来,下湘水,过汉阳,走襄邓,越商山,当真是一路走来一路歌:登汉 阳北原他有诗,过衡山见新花他有诗,泪罗江遇风他有诗,经商山睹孤松他有诗, 直n - 月份长安灞亭他还有诗。这些诗歌无不体现着柳宗元欢欣振奋的心情。如 纪游诗泪罗遇风日: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泪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十年前柳宗元初贬永州路经此地,临江凭吊屈原,抒发了自己无比悲愤沉痛 的心情。然而,时移事迁,十年之后,回朝返京的柳宗元再次临江远望,心中却 是极度兴奋的,悲痛被愉悦代替。十年前在耳边刮起的是阴冷的秋风,而此时扑 面而来的却是和煦的春风,一春一秋,虽是时令上的差异,却也是柳宗元内心情 感的变化。 二月,诗人登临长安近郊的灞亭,终于即将踏上梦想中的家园,回首前尘往 事,感慨良多。纪游诗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日: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j , h k 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十一年前,自己被贬出京,踏上了这条万死投荒的道路;十一年后,经过千 辛万苦,自己从四千里外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土。“十一年”、“四千里”,时间之 久,距离之远,不能不使人产生许多感慨,然而今日重临故土的喜悦却能暂时泯 灭“十一年四千里 带来的时间的折磨和空间的隔阂。柳宗元认为,过去的一 切沉痛的记忆即将抹去,新的生活就如同驿路上处处开放的花朵一样充满喜悦和 阳光! 柳宗元此时的旅游诗歌还有: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过衡山见新花开却 寄弟、界围岩水帘、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 生、清水驿丛竹。 ( 三) 再贬赴柳途中 经过长途跋涉,回到长安的柳宗元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然而,由于唐宪 宗对革新派的记恨以及政敌的反对,柳宗元在回到长安一个多月后再次被调离京 师,外任柳州( 今广西柳州) 刺史。刺史一职比柳宗元在永州所任司马之职官阶 高出许多,然而柳州比永州地更偏远,也更为贫瘠荒蛮,所以此次任柳州刺史对 柳宗元来说是明升暗降。此次外任柳州给了柳宗元更加沉重的打击,这不仅意味 着柳宗元政治理想彻底破灭,而且预示着他此生很可能还乡无望了。希望的破灭 让柳宗元心灰意冷,在送别纪游诗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中,柳宗元发出了对 人生无奈、命运无常的浩叹:“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元和十年( 8 1 5 ) 三月,柳宗元再次忍悲含泪,与刘禹锡结伴,长辞国门,远 赴柳州。对于这次再贬,柳宗元内心与十年前初贬有了很大的差异。十年前初贬 永州,虽说内心充满了忧愤,但总是有一种“重入修门自有期 的期许,但这次 柳州之贬,内心却充满了无限的感伤和凄凉。纪游诗再上湘江日: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 一个“好在 如同老友重逢,不无温存亲切之感;一个“又上来”,则于亲切 温存中增加了几分伤感和悲凉。这条湘水,柳宗元再也熟悉不过了。早在少年时 代,柳宗元就跟随父亲游历过,十年前贬永州又再次与之相遇,到永州任上之后 更是朝夕与之相处,返京回朝又溯湘江北上。在湘江上来来回回十年,想着这次 返京之后可能再见此江就很难了,与此江十多年的缘分可能就此尽了,没想到几 十天之后又再次重逢了,当真是世事难料啊! 一条湘江,几番往返,让柳宗元不 能不有人生无常的感慨! 六月初,柳宗元进入广西境内,正式踏上岭南的土地。乘船沿江而行,异地 风物扑面而来,令他感到新奇,更令他感到恐忧。纪游诗岭南江行日: 。柳宗元:f f l 罗遄风。 1 4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沿江望去,江面瘴气弥漫,岸边枯草一眼望不到边,不由让人心生畏惧,眼 前景物更是光怪陆离,非比寻常,让人惊心动魄:山腰间漂浮着形如大象的白云, 阳光下的潭心有巨大的恶蛟喷吐的唾液,灵巧的射工窥伺着游人的身影,狂猛的 飓风摇撼着旅客的船只。据彭乘墨客挥犀卷三云:“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 长者至数丈,多居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岸行或溪浴者,时遭其患。见人先以 腥涎绕之,既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血尽乃止。 听之让人不寒而栗! 而所谓 射工,是传说中南方水域的一种毒虫,据说可以在水中以毒气射人或者人影,射 中之后人即生毒疮,全身溃烂而死。奇异的生物,离奇的死法,让柳宗元惊恐万 分,加之身体的疾病体质的虚弱更让他忧心忡忡,自感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难以 长命,不由得发出“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叹。值得说明的是, 对此诗最后一句的理解上,有几种柳集注本,均谓此二句是柳宗元欲更努力为政, 不让年华虚度的表白。联系柳宗元当时处境及这首诗的诗意,明显不符。廖文炳 曾言:“此诗前所写皆南方风物之异者,是以所愁非一端,而华发不待流年而。 锄 可谓得其正解。 柳宗元此时的纪游诗还有:再至界围岩遂宿岩下、长沙驿前南楼有感、 重别梦得、三赠刘员外、商山临路有孤松、桂少i i 二i l 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 矶留待徐容州、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赠刘梦得。 ( 四) 柳州时期 元和十年( 8 1 5 ) 六月,柳宗元历经三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柳州任所。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二三,从书集成初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T安全支持工程师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 2025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股份限公司连江分公司招聘若干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人口统计员岗位技能竞赛方案及评分标准
- 金融行业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与服务质量改善报告
- 贵州银行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国内外皮肤类细胞培养技术的优化与挑战
- 烟草天津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5
- 2025年松原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真题
- 2024年江门鹤山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
- 手术室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配合
- 广州专业批发市场概况
- 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表
- 《Z公司财务风险研究10000字(论文)》
- 员工职业素养培训课程课件
- CAD使用增强属性编辑器的方法
- 隧道施工安全条件检查确认表汇编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讲解
-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培训教学课件
- 药店纳入定点后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预测性分析报告
- 中小学诗词竞赛诗词大会竞赛题库1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