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舍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豹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ii 垒叠日期:垫! 篁:p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互垒盘r 卫五日 期:堡篁:兰乡 期:塑:乡 东魏北齐文人的心态研究摘要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东魏北齐文人的心态为研究对象,试图用王锺陵先生提出的“原生态 式的把握方式”为指导原则,对东魏北齐这一历史阶段的文人心态做一个尽可能逼 进历史原貌的勾勒。 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导论简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并简要勾勒东魏北齐文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分析 高齐政治的反汉化性质及其原因和表现。第二章详细阐述了高氏统治下的汉族文人 所形成的四种主要心态特征,包括与皇族的疏离心态、文化本位心理的失落、止足 全身的忧惧心态以及务实尚质的精神第三章首先分析了东魏北齐时期门第的主要 特征,然后对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鲜卑元氏这三个有代表性的高门的门风及心态 分别进行了阐述。第四章主要论述文人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结语中强调,在南 北朝后期,真正代表北方本土文学的是东魏北齐的文人。他们的优秀作品包蕴着对 生命价值的关怀,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深沉体悟,折射出民族融合过程中士人的 精神失落和心态变迁。 关键词:北朝文学文人心态门第 作者:任荣 指导教师:王锤陵教授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c u l t u r a l m e n t a l i t y o f i n t c l l c c t u a l s i n d o n g w c ia n d b c i q i d y n a s t i e s a b s t r a c 【 t h es t u d yo ft h ec u l t u r a lm e n t a l i t y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i nd o n gw e ia n db e iq id y n a s t i e s a b s t r a e t w i t ht h ec u l t u r a lm e n t a l i t yo f 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d o n gw e ia n db e iq id y n a s t i e sa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t h i st h e s i sm a n a g e st om a k ear e a l i s t i cs t u d yo ft h ep s y c h o l o g yo f t h el i t e r a t o r si nt h i sp e r i o da sf a ra sp o s s i b l ei n t ot h eh i s t o r i c a lo r i g i n a ll o o k i nt h el i g h t o f t h e o r i g i n a le c o l o g i c a ls t u d y i n gw a y p u tf o r w a r db yp r o f w a n gz h o n g l i n g t h i st h e s i sc o n t a i n st h r e e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m a i nt e x t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g i v e sab r i e fr e v i e wo f t h er e s e a r c hh i s t o r y ,t h ec u r r e n ts t a t e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o ft h ep r o p o s i t i o n t h em a i nt e x tc o n t a i n s 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 a n a l y s e st h eo b v i o u sa n t i - c i v i l i z i n gn a t u r e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i sp e r i o d 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 e l a b o r a t e st h ef o u r m a j o r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f e a t u r e so ft h e h a n - n a t i o n a l i t y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u n d e rt h ed o m i n a n c eo ft h er o y a lg a of a m i l y ,i n c l u d i n gt h e p s y c h o l o g yo fk e e p i n ga w a yf r o mt h er o y a lf a m i l y ,t h el o s to ft h e i rc u l t u r a ls e l f - p r i d e , t h ea p p r e h e n s i o na n dw o r r ya b o u tt h e i rl i v e sa n dd e s t i n i e s ,a n dt h e i rp r a c t i c a la n d r e a l i s t i cs p i r i t i nt h et l i i r dc h a p t e r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 st h em a i nf e a t u r e so fn o b l ec l a n so f t h ep e r i o df i r s t l y ,a n dt h e nm a k e sas t u d yo ft h r e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c l a n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f o r t h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u l t u r a lm e n t a l i t y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n dt h e i r 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u t h o re m p h a s i z e st h a t ,i nt h el a t e rs t a g eo ft h e 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i ti s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o fd o n gw e ia n db e iq i d y n a s t i e sw h oc o u l dp o s s i b l yr e p r e s e n tt h el o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n o r t h k e yw o r d s :l i t e r a t u r eo f t h en o a h e md y n a s t y c u l t u r a lm e n t a l i t y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n o b l ec l a n s w r i t t e nb y :r e nr o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f w a n gz h o n g - l i n g i i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 详细摘要 本论文以东魏北齐文人的心态为研究对象,试图用下锺陵先生提出的“原生态式的 把握方式”为指导原则,对东魏北齐这一历史阶段的文人心态做一个尽w j 能逼进历史原 貌的勾勒。 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二个部分。导论简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并 简要勾勒东魏北齐文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正文部分包括p q 章。第一章分析高齐政 治的反汉化性质及其原因和表现。东魏北齐之朝,鲜卑轻华人、武职疾文士,这政治 环境中所存存的浓厚的鲜卑风气及其所具有的鲜明的反汉化特征成为影响东魏北齐文 人心念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章详细阐述了高氏统治1 、的汉族文人所形成的p u 种主要 心态特征,包括与皇族的疏离心念、文化本位心理的失落、止足全身的忧惧心态以及务 实尚质的精神。借助异族统治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愿望归于破灭之后,汉族文人的入仕 便更多考虑个人的生存与本家族的利益,他们对高氏政权的感情十分淡漠;同时,胡风 胡语的盛行和政治地位的衰落,使他们对自身所属的政权丧失了文化卜的归属感与自信 心,从而形成了文化上的慕南心态;严酷的政治环境也使他们埘自身的命运允满优惧, 1 i :足全身成为很多人的行为准则;北朝的儒学传统、政治环境、生活状况、民族融合背 景使务实尚质的现实精神成为北朝文人的基本心理特扯。第三章首先总结r 东魏北齐时 划门第的主要特征,即尚婚娅、重宗族、政治地位衰落;然后对具有“史书情结”的清 河崔氏、“文武不坠”的范阳卢氏、吟咏“末世哀歌”的鲜卑元氏这二个有代表性的高 门的fj 风及心态分别进行了阐述。第p q 章丰要论述文人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一个时 期文人的心态必然要影响他们的创作,体现为特有的作品意境、文学风格和审美趣味等。 东魏北齐时期文风发生变化,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保守而日趋开放;二是艺术技巧 厂1 趋精致。这两种变化都与此期文人的“慕南”心态有很大关系。东魏:【e 齐文人列南方 文学的热情学习使他们成为南北文学融合的先行者。社稷易貌、生灵涂炭和j 学士子刘 儒学传统的传承负载,为此期文学注入了一股苍莽质朴之7i :列现实人生的关注和反思 又为其增加了一份深沉色涧。同时,以勇武为美的时代审美心理,使某些边塞诗、战争 诗和写景诗呈现出一种健朗之气。总之北朝文学以重政教之用为发展的起点,转向抒情; 它追求一种苍凉劲健的美,尚质实典重。结语中强调,在南北朝后期,真正代表北方本 土文学的是东魏北齐的文人。隋代诗坛较有成就的作家中,多足北齐人。在北朝长期的 民族融合进程巾,一种壮闲、昂扬、奋发、开放的精神逐步形成,并遥遥丌启了大唐盛 悄的序幕。 关键词:北朗文学文人心态门第 作者: 指导教师: 任荣 王锺陵教授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导论 导论 文学史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即为整体性原则。王锺陵先生在文学史新方 法论中这样解释整体性要求在横向上的规定性:“从横向上说,对任何一个时代, 我们不仅应该重点注意那些优秀作家,而且也应该注意其他一些较为次要的作家, 从而达到对一个时代文学史全貌的把握”1 。对于北朝文学来说,这个要求尤其值得 重视。因为北朝文学的研究在过去数十年旱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直到上个世纪 8 0 年代中期以后才有一些学者开始专注于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状况,并写出了一批 专门研究北朝文学的论文和专著。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常常较多注意具有代表性的 几个作家,比如“北地三才”、颜之推、王褒、庾信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典 籍,比如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和颜氏家训等,因此有六人三书之说。而 这些只是“从文学的海洋中孤立出来的少数浪峰”2 ,仅仅依靠他们并不能逼进 当时文学的真实发展状态及其细微的运动和变化。本文将以王锺陵先生所提出的 “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为指导原则,试着对东魏北齐这一历史阶段的文人心态做 一个尽可能逼进历史原貌的勾勒。 北朝历史以复杂激烈的民族矛盾为其鲜明特色。民族矛盾的一方,是代表安土 重迁、四时有序的农耕文明的汉族;另一方,是以鲜卑族为首的代表游牧文明的少 数族。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少数族要想长期统治,必须使自身向着农耕文明靠拢,即 “汉化”。少数族的汉化是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在与少数族 长期杂处的过程中,汉族也会吸收少数族的某些特质,即“胡化”。“胡化”在北朝 主要表现为“鲜卑化”。通常汉化与胡化是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的,但有时由于 政治因素,胡化会采取一种“反汉化”的暴力形式,造成汉化进程的停滞甚至倒退。 从大的历史发展方向上来说,民族融合的趋势是主流,且无可阻挡:但是落实到具 体的历史阶段却表现出种种不同的风貌,有跳跃、有踌躇、有顺流、有逆涌,前进 与倒退常常相互交错。有时,历史的脚步仿佛是在某一点上凝滞不前了,然而在“踌 躇”之中却又暗暗积蓄着新的奋起的力量,于是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豁然开 朗便使历史进程出现戏剧性的转折。 所谓文人心态,亦即历史进程中文人不断沉淀又不断变动的精神状态。王锺陵 先生一再强调,要“从文化一心理的动态建构过程上来把握文学史的进程”3 。心态 研究是“可以将文学的内外部因素有机联结到一起的中介”。抓住这个中介环节,“我 王锤陵:文学史新方法论,第1 9 页,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 9 9 3 2 向上 同上书第2 4 页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岢论 们便可以梳理出从大文化背景到诗人文士对于时代思潮及传统的承受和超越,再进 而具体到他们如何将这种承受和超越体现到艺术活动中并形成其作品特有的风格、 技法、意境的脉络”4 。北朝文学的发展是在汉化势力与鲜卑化势力的相互消长中曲 折前进的。在与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长期的对垒和磨合中,汉族文人一直进行着 艰难的自我选择与自我平衡:一方面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又希望尽可 能少地改变原有传统,尽可能多地保存汉魏以来的文化。在频繁剧烈的历史大动荡 之中,几乎没有人可以预见到最终的历史走向:处于长期异族统治下的汉族文人及 其家族也无法逆料后来由民族融合而成就的隋唐盛世的到来,他们在战乱、灾荒、 流徙、兵燹等种种天灾人祸的夹缝中挣扎前进,与世浮沉,无由自主。因此,这 种对传统文化的固守就显得分外难能可贵。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北朝的汉族文人自觉或被迫改变着 自身。东魏北齐的战乱时期,“天下恂恂,唯强是视”5 。对于有意逐鹿者来说,谁 的武力强大,最终争得天下的机会就大。对于积极进取的个人来说,谁的才干器用 出众则建功立业的几率也大。当时绝大多数汉族文人都是积极入世的,但他们出 仕的目的,并非要忠于一朝一姓,而是要保全和发展自身以及自己的家族。他们大 多允文允武很多文人以军功起家,另一些人以才干器用、以实用的诏策符檄等军 国文章的撰写晋身,甚至以通鲜卑语被擢用。依附于某个武人集团似乎是无可避免 的选择。当武人集团之间互相吞著、迭代消长之际,依附于失利一方的人要么及时 换巢,择他木而栖,要么成为武力倾轧或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能够抽身退步、脱离 斗争漩涡,作壁上观、超然高蹈者少之又少。终东魏北齐之朝,几乎没有汉族士大 夫甘愿为朝廷效死力、尽死忠。在与强大异族势力的长期相处之中,有机会进入到 政治权力中心的汉族士人常常尽最大力量增强本民族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势力,积极 引导异族当权者向本民族的文化、政治模式靠拢。这种胡汉之间的势力消长往往又 与复杂的皇室内部斗争相搀杂,常常以惨烈的杀戮告终。东魏北齐的汉族文人们所 面对和经历的,是朝市易革、战乱兵燹,是政治风云、宦海波涛,是世情翻覆、命 运无常,是历史和人生的种种大动荡、大转折,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微小,f 如魏 书儒林传史臣所言:“容体不足观,勇力不足恃,族姓不足道,先祖不足称”6 。 艰难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长期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形成以现实功利为 基调的心态特征和以质朴健茂为基调的精神风貌。 东魏北齐的少数族文人主要是元魏迁洛之后一些汉化程度极深的鲜卑贵族的后 代,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处境与汉族文人大体是相似的。虽然他们的文学创作水平与 :锤陵:马自力( 清淡的歌吟 序) 文学史新方法论 第4 3 2 页 5 司马予如语【庸】李百药:北齐书) 卷1 8t 司马子如传t 第一册第2 3 9 页,北京:中华书局t 1 9 7 2 6l 北齐】魏收:魏书第五册第1 8 6 5 页,北京 中华书局,1 9 7 4 2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导论 汉族文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留存下来的作品数量也极少,但是社会历史人生的 风云同样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将以拓跋元氏为代表,对这一历 史阶段少数族文人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第一章高齐政治的反汉化性质 第一章高齐政治的反汉化性质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政治环境。东魏北齐之朝,鲜卑得势, 胡风大畅,与北魏孝文帝太和都洛时之欣向华风恰成鲜明对照。究其原因,乃由于 高欢所领导并赖以雄据山东的“怀朔集团”为原塞上六镇兵团的一部分,承“六镇 起义”反对洛阳汉化文官集团的余绪,鲜卑贵族对汉人的猜嫉、仇视、轻蔑的态度 一直延续至北齐为北周所灭。所以东魏北齐的政治具有鲜明的反汉化特征。 据魏书与北史记载,北齐高欢一族,系出于中原望族渤海高氏,本为 汉人,因“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7 。但是清代王鸣盛8 、近代周一良9 等 前辈学者对其族属屡有质疑。缪钺先生承前人疑问,在其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 鲜卑之冲突m 一文中精细研讨了史书所载高欢世系的疏漏之处,认为该世系系出 伪造,得出结论说:“高欢可能是鲜卑,至少亦系塞上汉人之鲜卑化者,即等于鲜 卑,而其佐命功臣,所将兵士,又多出于六镇,则在东魏北齐即高氏政权之下,鲜 卑得势,乃自然之事”“。无论高氏族属到底如何,其以鲜卑自居,敌视汉人是事 实。前人举例已经甚详,这里略举数端: 北齐开国功臣之一高德政,曾被高祖“委以腹心”,显祖执政初办“弥见亲重”, 后于天保十年被杀。“德政死后,显祖谓群臣日:高德政常言宜用汉人,除鲜卑, 此即合死”2 。杜弼被杀,原因之一是他曾经说过“鲜卑车马客,治国须用中国人” 这类的话,“显祖以为此言讥我川3 。再如,侯景斥高澄为鲜卑小儿“;文宣曾说“太 子得汉家性质,不似我”,等等。类似的例子在北齐史书上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虽然具体到高欢、高澄、高洋、高演等各代统治者对待汉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比 如高澄就与乃父乃弟有别,曾“妙选人地”,拔擢了一批汉族文士,对于天保年间 北齐文坛上出现的繁荣景象起了巨大作用,隋书文学传序乃将“天保”与“太 和”并称) ,但高氏政权的总体文化政策,均是“以夷制夏”,亲鲜卑,远汉士,尚 7 i 唐l 李延寿:北史卷6 ,收入曹氏中古文学史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h 魏书 卷8 4 ,第五册,第1 8 4 2 页 ”资治通鉴 卷1 4 0 齐纪六,“明帝建武二年”,第册,第4 3 8 9 贝 两北史卷1 7 元晖业传) 第三册第6 3 7 页 复族兄惠竟书 全卜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仝后魏文 卷2 3 ,第叫册t 第3 6 2 5 负 文史哲 1 9 9 8 年第一期青岛:文史哲杂志社 1 3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第二章汉族史人心态的总体分析 制的效果是明显的。此时汉族文人不仅不再视元魏为异族,进而以文化的“f 朔” 自居了。 第二册,第6 0 3 页 魏书卷8 5 温予舁传) 第五册,第1 8 7 6 页 ”第三册,第8 8 4 页 “北齐书,卷2 4e f t 弼传,第二册,第3 4 8 页 东魏北齐文人心态研究第二章汉族文人心态的总体分析 容止可观”8 9 ) 、裴让之( 史载其“与杨情友善,相遇则清谈竞日”) 等,皆一时 人物领袖。王听被杀对于好清言者是一个打击,但是此种风气一宣顽强地在士族间 流传,北齐书卷四二卢昌衡传日:“天保中,尚书王听以雅谈获罪,诸弟 尚守而不坠,自兹以后,此道顿微。昌衡与顿丘李若、彭城刘泰珉、河南陆彦师、 陇西辛德源、太原王修并为后进风流之士”。 雅谈之外,东魏北齐文人在文学创作上模拟南方的风气更是盛行不衰。颜氏 家训文章篇说:“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邢赏服沈约 而轻任防,魏爱慕任防而毁沈约,每于谈燕,辞色以之。邺下纷纭,各有朋党”。 这件事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写的更为刻露,邢、魏之“辞色”已经到了攻击对方“偷 窃”、“作贼”的程度:“收每议陋邢劭文。劭又云:江南任防,文体本疏,魏收 非直模拟,亦大偷窃。收闻乃日: 伊常于沈约集中作贼,何意道我偷任畴”3 。 邢、魏二人于温子舁死后共为北齐文坛领袖人物,而他们以一味模拟南方诗人为荣, 从“邺下纷纭,各有朋党”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整个文坛醉心于学南如风之靡的盛 况。以现存史料看,魏收与邢劭交恶似在天保八年以后。天保八年冬,邢劭有冬 夜酬魏少傅直史官诗,诗中有“忽有清风赠,辞义婉如兰”之句,则魏收必先有 诗赠邢劭,只是不传于今。邢劭整首诗感情真挚沉著,说明他与魏收之间不乏文章 知己的情谊。天保九年帝营三台,台成,魏收上皇居新殿台赋,其文甚壮丽, 其余作者包括邢劭都不及。邢劭因为魏收上赋前数日方告诉自己,事后对别人抱怨 说:“收甚恶人,不早言之”9 5 ,两人的嫌隙也许从此开始。当然文学创作上的歧见 不见得说明私交不好。邢劭去世时间史无明文,只称在文宣帝死后不久,文林馆之 盛事邢劭已无从参与。那么邢、魏各有朋党并党同伐异的事情应该发生在天保年间。 此期也是北齐文学活动的一个高峰期。武平三年在祖瑛、颜之推等人的推动下设立 文林馆,大批文人才士齐集邺下,再一次掀起文学活动的高潮。据颜氏家训文 章篇记载,颜之推与祖埏在文林馆时常讨论文章,衡量人物”。祖埏对之推评论 邢劭、魏收说:“任、沈之是非,乃邢、魏之优劣也”。家训中还记载:“邢子 才常日: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祖孝微亦谓吾日: 沈诗云:崖倾护石髓。此岂似用事邪”9 8 7 武平年间距离齐亡不过数载,从这些 聃北齐书卷3 4t 杨情传,第二册第4 5 4 页 钟北齐书卷3 5 裴让之传,第二册,第4 6 5 页。 ”第二册,第5 5 7 宁 啦颧氏家v 1 1 文章) ,引自 颜氏家口l i 集解) 卷4 ,第2 7 3 页 钟北齐书卷3 7 髋收传,第二册,第4 9 3 页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 2 6 4 页 僻“e 齐书卷3 7 魏收传 ,第二册第4 9 0 页 钳此据缨钺顿之推年谱 推断的时间,见俏 史存稿) 第2 1 9 页 竹引白颜氏家训集解) 卷4 第2 7 3 页 颜氏家训文章) ,引自颜氏家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