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书林清话》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叶德辉是清末民国初时知名的学者、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刻书家。其藏书多达 3 0 万卷,与傅增湘齐名,向有“北傅南叶 之称。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藏书,从事目录、 版本、考据、辑佚研究,“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书林清话、书林余话、观 古堂藏书目、藏书十约、郎园读书志、六书古微等,其中尤以书林清 话成就最大。但凡涉及版本目录学以及书史的著作,几乎无不引用其内容,具有很高 的学术价值。 本文力求从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史料学等多个角度,对书林清话作一系 统的研究和总结。本文首先在绪论中探讨了书林清话的成书条件,研究了书林清 话的版本,分析了书林清话的研究现状。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充分肯定了书林 清话在版本学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价值,阐释了其对版刻源流的细致介绍,研究了书 中所体现的叶德辉的版本鉴定方法。本文还探讨了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对于古典目 录的充分利用及书林清话一书在编撰体例上所具有的目录索引功能,总结了书林 清话中所体现出的叶德辉的校勘学和藏书、刻书思想,挖掘了书林清话中所包蕴 的丰富史料,论述了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在文末,则对书林清话一书存在的不足, 做了简单的分析。 综观全文,主要是以书林清话为研究对象,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充分肯定了其在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书林清话 叶德辉版本目录刻书 a b s t r a e t a b s t r a c t y ed e h u ii saf a m o u ss c h o l a r , b i b l i o p h i l e ,b o o kc o m p i l e ra n dp h i l o l o g i s ti nt h el a t t e r s t a g eo f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b o o k sh ec o l l e c t e da l eu pt o3 0 0 ,0 0 0v o l u m e s ,w h i c hi sag r e a t a c h i e v e m e n ta tt h a tt i m e h es h a r e se q u a lp o p u l a r i t yw i t hf uz e n g x i a n g ,a n de n j o y st h eh o n o r o f n o r t hf us o u t hy e h em a d eu s eo fh i so w na b u n d a n t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t ot h es t u d yo f c a t a l o g u e ,e d i t i o na n dt e x t u r a lc r i t i c i s m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i st h eg r e a t e s ta c h i e v e m e n to fy e d e h u i t h eb o o kw h i c hi sr e l a t i n gt oe d i t i o nb i b l i o g r a p h ya n db o o kh i s t o r y , q u o t e si t sc o n t e n t s n e a r l ya l l ,i th a st h ev e r yh i g ha c a d e m i cv a l u e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k e se v e r ye f f o r tf r o mt h ee d i t i o ns t u d y , t h e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t h et e x t u a l c r i t i c i s m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s t u d ya n ds oo nm a n ya n g l e sd o e sas y s t e m s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 s u m m a r yt o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i n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p a r t t h i st h e s i sh a sd i s c u s s e d n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t h eb o o ki n c i r c u l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 h a ss t u d i e d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t h e e d i t i o n , h a sa n a l y z e d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r e s e a r c h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i s a r t i c l es e l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i ne d i t i o ns t u d yo n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v a l u e ,h a s e x p l a i n e di tt ot h ee d i t i o ns t u d yk n o w l e d g es y s t e m a t i c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a l s oa n a l y s i s y ed e h u ii n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r e g a r d i n gc l a s s i c a lt a b l eo fc o n t e n _ t sf u l lu s e ;h a sa n a l y z e dy e d e h u i st h o u g h t si nt h es p l e n d o r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a n dt h eb o o kc o l l e c t i o n , e n g r a v e st h eb o o k ; h a sc o n c e m e dt h eh i s t o r yd a t av a l u eo f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a tt h ee n do ft h i sa r t i c l et h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w h i c he x i s t e dt o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h a v em a d et h es i m p l e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 s u m m a r y i ns u m m a r y , t h i st h e s i si sm a i n l yt a k e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a st h eo b j e c to fs t u d y , h a v e c a r r i e do u ts y s t e m a t i ca l l r o u n dr e s e a r c ho nt h i sb o o k ,a n dh a sa f f h - m e dt h a ti tp l a y e da n i m p o r t a n ta n di r r e p l a c e a b l er o l ei nt h e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s h u l i n q i n g h u a y ed e h u ie d k i o n c a t a l o g u e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公整日期:丝吐月l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厶荸栉稿渤研声 )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矾永餮髫并与导师合作下取狺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 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 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 学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 容。如果违反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坠鐾圭日期:丝年l 月j l 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冱星年一月么乙一日 日期:圣竺堡企年笸,_ 月丝日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叶德辉生平及著述 叶德辉( 1 8 6 4 - 1 9 2 7 ) ,字焕彬,又字奂份,号直山、直心,又署郎园,时称“郎 园老人”、“丽麈主人 ,清同治三年( 1 8 6 4 年) 生于长沙坡子街公和染坊。叶氏家族 祖籍南阳,宋时南渡,迁居吴中洞庭山。清咸丰中,太平军进至江苏时,其父叶浚兰举 家迁居长沙。叶浚兰“善染技,在坡子街开公和染坊,在岳父资助下,至甘肃经营茶叶 而致富,在湘潭广置田产 。叶浚兰还曾捐资为候补知州。叶德辉八岁入小学,幼读 四书、说文、资治通鉴及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等书,接受了一整套封 建正统思想。他十五岁时曾辍学经商,但不到三个月就重新入学。十七岁入岳麓书院, 受湖南学政曹鸿勋赏识,经其师徐峙云介绍,捐银二百两入学宫,获得了湘潭县籍。光 绪十一年( 1 8 8 5 年) ,乡试中举人。光绪十二年( 1 8 8 6 年) ,叶德辉来到京师,开始 其政治与学术活动。光绪十八年( 1 8 9 2 年) ,叶德辉二十八岁时,会试中第九名进士, 殿试二甲,朝考二等,以进士身份授吏部主事。叶德辉为官只为名声,对仕途并无多大 兴趣。在他取得这个进士出身后不久,就以乞养为名,请长假回到湘潭,以著述、藏书、 刻书为乐。叶德辉后曾移居苏家巷平康北里,得以与著名学者王先谦相交,王先谦对其 十分推崇。自此以后,当道始知叶德辉之名,其门户日启,渐渐成为势力很大的乡绅。 张之洞做湖广总督时,曾任叶德辉为湖北存古学堂分校及两湖米捐局总稽查等职。戊戌 变法时,叶德辉极力反对维新变法,视康有为( 1 8 5 8 1 9 2 7 ) 、梁启超( 1 8 7 3 w 1 9 2 9 ) 为毒蛇猛兽,曾编印翼教丛编、觉迷要录以攻击康梁变法。叶氏此举,得到保 守人物的称赞,一时声名大噪。宣统二年( 1 9 1 0 年) ,长沙米荒之时,他与王先谦、孔 一 宪教等人故意囤积居奇,抬高米价,导致长沙抢米风潮。事后,他被革去功名。1 9 1 2 年1 2 月,黄兴回长沙,革命当局改德润门为黄兴门,改坡子街为黄兴街。叶德辉命扫 街夫撤去牌子,并作光复坡子街记,诋毁革命。1 9 1 5 年,他在湖南组织筹安分会, 担任会长,拥戴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复辟失败后,他逃离湖南避居苏州四年。在1 9 2 6 - 1 9 2 7 。郑伟章文献家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 9 9 6 ,第1 3 0 7 页 l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北伐时期,湖南农民运动高涨,叶德辉曾起草斥骂农运十大罪状的电文,公然对抗革 命,气焰十分嚣张。1 9 2 7 年,叶德辉终因平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破坏北伐和工农运 动,而被枪决于长沙浏城桥外识字岭,葬南乡烂泥冲金庭公山,时年六十四岁。 叶德辉虽在政治上表现得极端守旧落后,但在学术上却颇有成就。正如谢国桢所评 “其人实无可取,然精于目录之学,能于正经正史之外,独具别裁,旁取史料,开后人 治学之门径 。许崇熙在为叶氏所撰的墓志铭中称赞叶德辉“藏书既富,著述滋 多。圆“一时言古学者,翕然宗之,海内外无异辞焉”。 时人“把他与柯劭态称之 为斟经酌史,南叶北柯 。 叶德辉是清末民国初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刻书家。他一生致力于古书的 收藏和校勘,著述颇丰。李肖聃在湘学略中,将叶德辉所著书作了详细的整理,现 摘录如下: 于经有周礼郑注改字考六卷,仪礼郑注改字考十七卷,礼记郑注改字考 二十卷,春秋三传地名异文考六卷,春秋三传人名异文考六卷,经学通诰 附经学绪言六卷,孝经述义三卷,天文本论语校勘记一卷,孟子刘熙注 一卷;于小学有六书古微十卷,同声假借字考二卷,释人疏证二卷,说 文读若考八卷,说文籀文考证二卷;于子有辑傅子三卷,订误三卷,胄 子二卷,孙柔之瑞应图记一卷,淮南万毕术一卷,星命真原十卷;于史 有隋书经籍志考证六卷,汉律疏证六卷,辑山公启事一卷,山公佚事 一卷,宋赵忠定奏议别录八卷,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考证二卷,四 库全书总目板本考二十卷,观古堂藏书目录四卷,郎园读书志十卷,书林 清话十卷,书林余话二卷,藏书十约一卷;于集有古泉杂志四卷,消 夏百一诗二卷,观书百咏四卷,和金桧门观剧绝句一卷,昆仑醑咏二卷, 南游集一卷,书空集一卷,岁寒集一卷,汉上集一卷,于京集一 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第2 2 3 页 。许崇熙郎园先生墓志铭见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碑传集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8 1 , 第2 2 0 4 页 许崇熙郎园先生墓志铭见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碑传集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8 1 , 第2 2 0 4 页 郑伟章文献家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 9 9 6 ,第1 3 0 9 页 2 第1 章绪论 皇曼曼曼i!= e , iii, in,i i li i一 _ i 曼皇曼鼍曼量曼毫曼皇曼曼曼曼曼舅曼曼舅曼量皇 卷,还吴集四卷,北征集四卷,浮湘集一卷,山居文录四卷, 北游 文存二卷,翼教丛编六卷,觉迷要录四卷,辅轩今语评二卷;其所刻观 古堂丽赓丛书书目丛刊又都几百卷,贤子启倬总为郎园全书。 另外,叶德辉还著有游艺卮言二卷,李肖聃在湘学略中未予提及。由此 可见,叶德辉真可谓是“著作等身 。 难怪李肖聃盛赞叶氏说:“论者谓湘洲酾年以 来,文儒相望,而甄微广述,孤诣致精,撰集穷乎众流,徒人及于域外,未有若先生 者也。 1 2 书林清话的成书条件 1 2 1 学术背景 清代朴学的发展兴盛,为书林清话成书创设了大的学术背景。朴学是清朝乾隆、 嘉庆年间盛行的一种以考据、训诂为主要治学内容的学术思潮。这种学术重证据轻义理, 文风朴实简洁,因此被称为“朴学 。由于朴学采用的是汉儒训诂、考订的方法治学, 所以又有“汉学 或“考据学”之称。清代朴学萌发于清初,顾炎武、阎若璩、胡渭 是朴学的先驱。进入乾隆、嘉庆年间,朴学达到鼎盛,出现了“家家许( 慎) 、郑( 玄) , 人人贾( 逵) 、马( 融) ,东汉学烂然如日中天矣的局面。朴学的兴起,一方面是 因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学术文化的繁荣有适 宜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是因为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残酷镇压那些具有反清思想、不 肯驯服的汉族知识分子,这就使得众多学者埋头于古代典籍之中,致力于远离时代的考 证之学。这种考证之学讲求博览贯通,无征不信;立论驳论,都必须有充足而可靠的证 据。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注重对书籍文字内容的校勘,而言校勘必定要讲版本,只有搜 集一书的不同版本,明白版本的优劣,才能选择好的底本从事校勘。因此,朴学的兴起 促使清代文人注重版本校勘之学,叶德辉在这种大的学风影响之下,自然也就一直重视 版本之学,注重版本理论的探讨,终于积三十年之功写成了这部书林清话。另外, 乾嘉学派治学讲究归纳研究,有着细致、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强调“实事求是”的 李肖聃湘学略见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岳麓书社,1 9 8 5 ,第1 5 0 页 。刘肇隅郎园读书志序上海:澹园,1 9 2 8 李肖聃湘学略见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岳麓书社,1 9 8 5 ,第1 5 1 页 囝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3 ,第6 6 页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治学原则,这些都对叶德辉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叶氏在书林清话中提出了许多 不盲从于古人的创见,讲求资料详赡、论证严谨,这些无疑都是对乾嘉学派治学之风的 秉承。 1 2 2 学科发展规律 余嘉锡说我国“自来有目录之学,有目录之书,而无治目录学之书。一版本学亦 是如此。古籍版本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迫切需要有像书林清话这样对版本学进行理 论研究的专著出现。“古籍版本学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以及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 - i 学 科。 既然是一门学科,就会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界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将 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到五代,这是版本学的萌芽时期:第 二阶段是宋到明,这是版本学的发展和初步兴盛时期;第三阶段是清代,这是版本学的 繁荣鼎盛时期。从先秦到清代,版本学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到了晚清,自然就迫切 需要有一部进行版本理论总结的专著出现。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应 运而生,它“是清代版本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广泛论及了版本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在 罗列史料的基础上,间有考辨,堪称清代版本学的总结性专著。 书林清话的问 世,标志着版本学脱离目录学而走向独立。 1 2 3 叶氏的自身条件 叶德辉渊博的学识及丰富的藏书,是写作书林清话的坚实基础。叶德辉是很好 的“读书种子 ,刘肇隅称其“于群经、小学、乙部、百家之书,无不淹贯宏通,发前 人未发之蕴。而于目录版本之学,寝馈数十寒暑,储藏既富,闻见尤多,故于各书,一 目了然。 叶德辉正是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对各种版本现象作了分析研究,最终写成 了书林清话。 叶德辉丰富的个人藏书,为他写作书林清话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叶德辉 是晚清著名的大藏书家,有学者说至叶氏1 9 2 7 年被杀时,其藏书可能已超过三十万卷。 叶德辉藏书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先辈所遗留的藏书。查看叶氏宗谱,叶氏家族中 较有分量的藏书家就有叶梦得、叶盛、叶晨、叶恭焕、叶国华、叶方蔼、叶奕苞、叶树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第3 页 圆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1 1 - 1 2 页 囝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8 7 页 刘肇隅郎园读书志序上海:澹园,1 9 2 8 4 第1 苹绪论 曼曼曼皇量皇曼曼曼鼍曼舅舅曼量曼皇曼鼍寡量曼量曼曼皇曼曼曼皇皇曼寡曼鼍量鼍曼鼍寡鼍曼詈_ 一i i i ii _ i 。_ 皇曼曼皇曼皇曼皇曼璺量量曼曼曼曼鼍 廉等人。虽然先祖的藏书到叶德辉时已所剩无几,但仍有顾炎武、惠栋、钱大昕诸遗书, 毛晋汲古阁所刊经史残册,唐宋人诗文集,以及经叶盛、叶树廉等人收藏的部分旧籍。 二是个人的多方搜求。据叶德辉观古堂藏书目序所载,其大规模的收书活动有四次: 其一,光绪十一年( 1 8 8 5 年) ,叶德辉中举后不久,第一次进京会试,每天到琉璃厂、 隆福寺等书肆,访得不少初印佳本。其二,光绪十二年( 1 8 8 6 年) 、光绪十三年( 1 8 8 7 年) 叶德辉在长沙搜得袁芳瑛卧雪庐的部分藏书。其三,光绪十五年( 1 8 8 8 年) 至光绪 十六年( 1 8 8 9 年) ,叶德辉再次来到北京,正赶上河南商丘宋荦的纬绣草堂和山东曲阜 孔继涵的红榈书屋的藏书在书肆出卖。他择其书目所缺载及版刻有异同者购之,得二十 箱,捆载南归。其四,光绪十八年( 1 8 9 1 年) ,叶德辉乞假田居后的广罗搜访。其中值 得一提的是,十余年购得善化一张姓书数橱,张氏虽为朝廷命官,却嗜好藏书,每到一 地任职,必有心搜访,他在山东时,买到了王士祯池北书库、诸城刘嘉海味经书屋和历 城马国翰玉函山房的藏书,这些图书最后尽归叶氏所有,无疑大大丰富了观古堂的藏书。 三是与人交换。叶德辉在日本文化界有一定的影响,他结交了日本一些学者和藏书家, 在刻书、藏书活动方面与他们往来频繁。他用自家观古堂所刻的丛书换取了日本许多影 印宋元本医书和卷子。如叶德辉曾通过白岩龙平的介绍,向岛田翰借得古今书刻一 书重刊。古今书刻国内流传甚稀,明史艺文志及各家藏书目都没有收入,甚 至清官修四库全书中亦未存目。叶氏此举,为保存文化典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叶德辉的积极搜访购求之下,至辛亥革命那年,他所藏图书已达到二十多万卷。 这样大规模的收藏,使叶德辉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便利了他从事版本研究,也为 书林清话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3 书林清话的版本 书林清话初刻于叶氏观古堂,后经三次修改,以民国九年即1 9 2 0 年的观古堂 刻本为最佳。书林清话的整理本,以1 9 5 7 年古籍出版社本为最早。此本据1 9 2 0 年 叶氏观古堂本为底本铅印,附有叶启釜1 9 2 8 年在上海澹园铅印的书林余话及李洙 的( 书林清话) 校补。1 9 8 7 年,中华书局又以古籍出版社的本子为底本加以影印出 版。1 9 9 0 年1 2 月,上海书店出版了民国丛书第二编,第五十册就是书林清话。 此版亦据1 9 2 0 年观古堂本影印。1 9 9 8 年3 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刘发等人校 点的新世纪万有文库本书林清话。此本书林清话也以1 9 2 0 年长沙观古堂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次修正本为底本,书林余话以1 9 2 8 年叶启壹铅印本为底本,采用了目前通行 的标点符号,且将繁体竖排变成简体横排版,并在书后附有李洙的 书林清话) 校补 和日本人长泽规矩也的( 书林清话) 纠缪并补遗。这无疑大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但此本的标点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阅读时应多加注意。1 9 9 8 年7 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 版叶德辉书话,此版包括书林清话、藏书十约及 书林余话。1 9 9 9 年4 月,岳麓书社出版的旧籍新刊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后附有李洙的 ( 书林清话) 校补。北京燕山出版社也于1 9 9 9 年出版了书林清话( 外二种) 。此版本书林 清话仍以1 9 2 0 年观古堂刊本为底本, 书林余话也仍以1 9 2 8 年叶启盏铅印本为底 本。此版附录的藏书十约是以1 9 3 3 年长沙观古堂本为底本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编者对于李洙的书林清话) 校补和日本人长泽规矩也的:( 书林清话) 纠缪并补 遗作了一定的删削,将其以脚注的形式散见于所纠补的具体字词之页下,这是本版的 一大特色o 另外,1 9 9 9 年延边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 的 文献学价值,彭清深的试评叶德辉的三部书: 双梅影尉丛书) 、( 书林清话) 、 ( 书林余话) 及那成英的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书林清话) 等文章,也都充分论述 了书林清话对于历代刻书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其在版本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王 晋卿在叶德辉的版本学思想与方法中,指出书林清话中体现了叶德辉“其制 兴于秦汉的版本正名思想 、“翻版有例禁的版权思想”,并认为这是叶氏最有 影响的研究成果。袁逸在评 书林清话) 中则重点探讨了书林清话对古典目录 的利用和研究,认为它在目录学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的开拓意义。 1 4 2 史料价值的挖掘 全面论述书林清话史料价值的是黎晓群。他在( 书林清话) 的史料价值一 文中,将书林清话的史料价值归纳为四个方面:它是中国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集, 它开发了中国古典目录资料的价值,建立了中国书史的研究方法论,圈定了中国书史研 究的学术范畴。由此可见,他对书林清话史料价值的评价之高。张承宗( 书林 清话) 与书史研究一文,详细地论证了“书林清话在史学上的主要价值是在于其“ 对我国书史的研究 这一观点。那成英在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书林清话) 中指出 “从书史的角度来看,书林清话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它全面、系统地对中国书史 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国彭清深在( 书林清话) 得失谈中,通过分析叶德辉在 书林清话中对书籍发展史上一些问题的创见,得出了“对于中国书史的研究,书 林清话较之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实大进了一步”的结论。 袁庆述叶德辉和他的书林清话中国文学研究2 0 0 3 ,第8 5 8 6 页 圆张承宗书林清话与书史研究史学史研究1 9 8 4 ( 4 ) ,第4 2 页 那成英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书林清话青海民族研究2 0 0 2 ( 2 ) ,第1 1 9 页 彭清深书林清话得失谈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3 ( 3 ) ,第3 7 页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3 失误不足的探讨 由于书林清话内容广泛,征引材料丰富,再加上作者叶德辉的主观思想和时代 的局限,导致该书有些地方存在缺陷,一些结论并不正确。针对此种问题,李洙1 9 3 6 年发表了( 书林清话) 校补一文,日本人长泽规矩也写有 ( 书林清话) 纠谬并补 遗,指出了书林清话中存在的不少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大量实物的出土, 学者们对书林清话中存在的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有代表性的是彭清深。 他在 ( 书林清话) 得失谈一文中,又指出了书林清话的八点错误,并一一加以 考辨。另外,彭文静的论( 书林清话) 的学术创获,彭玲的叶德辉( 双梅影吲丛 书) 、( 书林清话) 、( 书林余话) 评述,那成英的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书林清话) 及张承宗的( 书林清话) 与书史研究,也都各自提出了书林清话中存在的问题, 辩证地评议了书林清话的学术价值。另外,恩师时永乐写有 ( 舞鹤赋) 未引( 相 鹤经) 辑佚起源误说纠缪,文中对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所论的辑佚起源问题, 做了详尽的论驳。 1 4 4 其他方面的论述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除了注重书林清话上述三方面问题的论述外,也尝 试着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书林清话的学术价值。如戚福康的从( 书林清话) 看叶德 辉的出版思想,就论述了书林清话中所包蕴的出版问题。彭文静在论( 书林清 话) 的学术创获一文中,又对书林清话的案语设置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案语“或 补充史料之不足,或考证史料之真伪,或论藏书方法,资料不详者,于案语中或缺疑, 或待考。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今天文史研究者借鉴。袁庆述的叶德辉和他 的 书林清话) ,黎晓群的( 书林清话) 的史料价值,都提到了书林清话中 的研究方法问题。再有那成英在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书林清话) 一文中,特别指出 书林清话在体裁上的创新。彭文静的论( 书林清话) 的学术创获、袁庆述的叶 德辉和他的( 书林清话) 也都提到书林清话开创了“书话体”的先河,这是对体 裁问题的探讨。在那成英的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书林清话) 、袁逸的评( 书林清 话) 中,还提到了书林清话题材上的创新,也肯定了书林清话的史料价值。 。彭文静论书林清话的学术创获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 0 0 2 ( 4 ) ,第1 5 0 页 8 第1 章绪论 最后需要再提一下漆永祥的标点整理古籍岂能忽视标点点校本( 书林清话) 标点 纠误,这篇文章对辽宁教育出版社点校本书林清话的标点问题作了探讨。这些新 领域的开拓,推进了对书林清话的全面研究。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书林清话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对书林清话 版本目录学成就、史料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但就笔者 的个人浅见,目前对书林清话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现简述如下: 一、关注不够,专论文章数量较少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 n k i ) 检索,可以查到的专论书林清话的论文 只有9 篇,期刊网未及收入的,通过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和史学论文索引还可以 查到5 篇。另外,在研究叶德辉的论文中,提及书林清话的论文有1 2 篇。在这其 中彭玲酶叶德辉( 双梅影同丛书) 、( 书林清话) 、( 书林余话) 评述和彭清深的 叶德辉及其所编三部书:( 双梅影削丛书) 、( 书林清话) 、( 书林余话) 、试 评叶德辉的三部书:( 双梅影劂丛书) 、( 书林清话) 、( 书林余话) ,三篇论文的 内容大同小异,只能算作一篇。因此,专门研究书林清话的文章实际上就只有1 2 篇。书林清话在版本学发展史上,乃至整个文献学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可近三十年 来,只有这十二篇学术论文,并且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至今没有 一篇关于书林清话的学位论文,更没有专门的论著出现。由此可见,学晃对书林 清话的关注仍有很大的欠缺。 二、研究角度固定 如前所述,学者们对书林清话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版本目录学成就、史料价值及 存在的不足上,而对于书林清话中所包蕴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则探讨得不够。如对于 书林清话中的藏书思想、刻书思想、校勘学思想等方面至今仍没有专门论述的文章, 只是在论及叶德辉这些思想时简略地提一下。如彭文静写有叶德辉及其藏书,在这 其中就提到了书林清话中所反映出的叶德辉“反对一味厚古薄今”的藏书思想。 同样,那成英在他的叶德辉和他的( 观古堂藏书目) 中也引用了书林清话的原 文,来强调叶德辉的这藏书思想。王晋卿的叶德辉的刻书思想及实践引用了书 彭文静叶德辉及其藏书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0 2 ( 1 ) ,第8 8 页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林清话卷首总论刻书之益中的语句,论述了叶德辉“欲求不朽,刊布古书 的 刻书思想。但这些论述都比较简略,尤为可惜的是,未能形成专论性文章。另外值得一 提的是,有的研究者喜欢沿用旧说,也容易造成研究的单一化、程式化。如对于书林 清话的版本,有作者就沿用成说,只介绍观古堂本,古籍出版社及中华书局的本子。 实际上,正如前面在书林清话的版本中所介绍的,近年来书林清话已有了许多 新的版本,1 日说应该加以补充完善了。 三、缺乏系统研究的论著 综观有关书林清话的学术论文,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多是只论及书林清话的 一两个方面的成就,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如袁逸的评( 书林清话) 就只重点论述了 书林清话对古典目录的利用和研究。那成英的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书林清话) 也只是论述了书林清话在版本目录学、书史上的价值。肖小云论叶德辉( 书林清 话) 的文献学价值一文,从两个大方面论述了书林清话的文献学价值,一是书 林清话在目录版本学上的价值,一是书林清话对历代刻板刻书研究的成就。实际 上这两点都可归为版本学价值这一个问题上。由此可见,对书林清话的研究,急需 有全面系统进行分析论述的文章出现。 囝王晋卿叶德辉的刻书思想与实践图书馆1 9 9 7 ( 4 ) ,第7 0 页 1 0 第2 章书林清话的版本学成就 第2 章书林清话的版本学成就 2 1 版本学研究的开创性 书林清话在版本学上的开创性价值体现在,它是现今所知我国最早提出“版本 学 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较为系统地论述版本的专著。我国版本学的现象出现得很早, 有人认为版本学的先驱者应该是孔子。根据是传说孔子曾删诗、书,定礼、 乐,修春秋。但这种说法还有待论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版本学产生的标 志应是西汉末年刘向等人的校书活动。此次校书,刘向等人首先广泛搜集宫廷内外、公 家私人所藏的各种图书,在此基础上进行删重复、订脱误、谨编次和撰叙录的工作。而 这些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搜集版本、鉴别审查版本、确定版本优劣的过程。在这之后,版 本之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可以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是其向上发展时期, 宋时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元、明持续发展,清代则达到鼎盛。 回可惜的是, 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人明确地给版本学下一个定义。而且在这期间,版本学是与 目录学、校勘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的,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对版本的研究也 多限于针对某部书或某几部书的版本情况进行具体的、单一的描述。而叶德辉在书林 清话中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 中说:“私家之藏, 自宋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断啬斤于宋元本旧钞, 是为板本之学。 n 瑚这是现今关于“版本学 的最早界定,无疑具有开创意义。当然 叶德辉在这里对版本学的研究范围只是确定在“宋元本旧钞 ,范围过于狭窄。实际上 版本学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举凡写本、历代刊本、历代传录本、批校本、稿本都 应是研究对象,而且对于每一书的版本源流,以及版本的精劣、版本的鉴定,版本学的 理论探究,这些都应是版本学的研究内容。尽管有这样的不足,但叶德辉最早提出版本 学概念的开创之功,还是不容抹煞的。此后,版本学的专著出了很多,但只要言及版本 学的定义,都会提及书林清话中的论述,可见其对版本学的影响之大。 叶德辉非常注重版本学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版本学“将来且光被东 西,裨助文化。 n 1 8 充分肯定了版本学的学术地位。他还说:“版本之学,为考据之 陈正宏,梁颖古籍印本鉴定概说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5 ,第2 1 2 页 l l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河,一字千金,何可鲜视? 强调了版本学的作用。正是因为叶德辉对版本学的作 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又有感于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唯采掇历来藏书家遗闻佚事, 而于镂板缘始,与夫宋元以来官私坊刻三者派别,莫得而详川妇隅1 ,才有了书林清话 的最终问世。为了弥补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的不足,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于 刻本之得失,钞本之异同,撮其要领,补其阙疑,推而及于宋、元、明官刻书前牒文、 校勘诸人姓名,版刻名称,或一版而转鬻数人,虽至坊估之微,如有涉于掌故者,援引 旧记,按语益以加详。凡自来藏书家所谓措意者,靡不博考周稽,条分缕析。川妇嘲对 版本学的方方面面知识作了详细的论述。可以说,“读此一编,于板本学方面之常识, 可知大要矣。”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书林清话的问世,版本学的学术地位才真 正得到确立,这对于版本学的研究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 2 探讨版本的发展源流 关于版刻的起源问题,叶德辉在卷一“书有刻板之始 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他针对世人多认为书有刻本“始于五代冯道n m 7 的说法,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刻本“其实唐僖宗中和年间已有之。川妇陌接着他引用唐柳砒家训序: “中 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 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浸染不可晓川妇叼, 指出这是书有刻板之始。又引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 则唐固有之矣。川妇嘲的说法。再举“唐元微之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有缮写模 勒,街卖于市并之语,司空图一鸣集九载有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 律疏川n 嘲这两个例证,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岛田翰在雕板渊源考中认为“雕板兴 于六朝 m 瞄的说法。虽然雕版印刷产生的具体年代尚有待研究,但产生于唐代的说法, 得到了当今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叶氏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力驳众说做出雕版刻书起源于 唐的正确判断,实属不易。 版和本联成一词,是雕版印刷已经兴盛以后的事。关于这个问题,叶德辉是秉承了 叶梦得的说法。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 中先引用了叶梦得在石林 叶启发郎园读书志跋上海:澹园,1 9 2 8 。屈万里,昌彼得著,潘美月修订图书版本学要略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舨部,1 9 8 6 ,第9 3 页 1 2 第2 章书林清话的版本学成就 燕语卷八中的论述:“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 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冯 道始奏请官镂六经板印行。板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 藏本同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川订嘲在此基础上,叶德辉作了总结,“据 此而论,雕板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盛行,于 是板本二字合为一名。 n 瑚由此可见,叶德辉是将版本二字分别加以解释,指出 所谓版本,并不仅仅包括雕版印刷的书籍,而且还包括写本、钞本和稿本在内。对于叶 氏的此种说法,张舜徽先生表示赞同。他在中国文献学中,在肯定了叶氏书林清 话卷一中对“本的解释之后,接着说:“版的名称,原子简牍;本的名称, 原于缣帛后世因合二者而连称版本,用为书册的通名。回可见,叶氏对“版 本”的解释,是很有学术价值的。 对于版本的著录问题,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古今藏书家纪板本”中说:“古 人私家藏书,必自撰目录。今世所传,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是也。一n 1 1 可是这时的情况是“私家所藏,多者三万卷,少者一二万卷,无所谓 异本重本也。”圆这也就是说,当时的书目还不重视对版本的区分。接着叶氏指出:“自 镂板兴,于是兼言板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目中所录,一书多至数本, 有成都石经本、秘阁本、旧监本、京本、江西本、吉州本、杭本、旧杭本、严州本、越 州本、湖北本、川本、川大字本、川小字本、高丽本 n 1 2 ,点明这是辨别版本之始。 接着又指出毛宸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中,“注有宋本、元本、旧钞、影宋、校宋本 等字。n ”不过当时丰道生为华夏撰真赏斋赋时“不专叙宋元板书 1 p 1 3 。可见, 当时宋本、元本还较为常见,不需特别加以标注。而到了清朝,“自康、雍以来,宋元 旧刻日稀,而缙绅士林,佞宋、秘宋之风,遂成一时佳话。乾隆四十年,大学士于敏中 奉敕编天禄琳琅书目十卷,分列宋板、元板、明板、影宋等类,于刊刻时地、收藏 姓名、印记,一一为之考证是为官书言板本之始。 n 冲“说明此时对版本的辨别已 经很普遍、很完备了,版本之学已很兴盛了。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第4 2 页 。叶德辉书林清话长沙:岳麓书社,1 9 9 9 ,第4 页 1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叶德辉还注意到了特殊版本类型的发展。如对于活字板的出现,叶氏在书 林清话卷八“宋以来活字板 中说:“活字板印书之制,吾窃疑始于五代。晋天福铜 板本载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此铜版殆即活字版之名称。”n 豫0 1 姑且不论叶氏的 说法是否正确,由这段话可以反映出叶氏对活字板的关注。接着仍在卷八,叶氏在“明 锡山华氏活字板 中介绍了明代活字板的兴盛,而p 日本朝鲜活字板 既说明了活字板 印刷在国外的发展,又为我们介绍了外国特殊的活字本书籍。如叶德辉所收藏的朝鲜铜 活字大字本国语韦昭注和日本铜活字本太平御览。再有,叶德辉在书林清话 卷二中,通过“书节钞本之始、“巾箱本之始”、“刻书有圈点之始”这些条目,介 绍了节钞本、巾箱本、批注本等版本类型的起源发展问题。 另外,叶氏在书林清话中还注意到了同一种书的版本源流问题。如卷六“宋蜀 刻七史刀中,叶氏就从宋井宪孟命在眉山刻七史起,依次介绍了宋“蜀大字本”、 元“九经邋遢本、明“南监本 之后又介绍说明洪武至嘉靖、万历、崇祯,书版又叠 经补修,原板所存无几。入国朝顺、康、雍、乾四朝,尚存江宁藩库,间亦出以印行。 可惜嘉庆藩库失火,书版付之一炬。至此止,宋蜀刻七史的版本流变也清晰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再如卷四“元时书坊刻书之盛”中,叶氏在庐陵泰宇书堂刻增修妙选群 英草堂诗余全集下加设小注,指出“即洪武遵正书堂本之祖 n 1 1 8 ,道出此本为此书 版本的源头。 2 3 研究历代刻书情况 对历代刻书情况的系统介绍,是书林清话一书的主体部分。在全书1 2 6 个条目 中,叶德辉用了7 9 个条目,详细地介绍了自有刻板以来的历代刻书情况,其中尤以宋、 元、明三朝为重。 2 3 1 唐五代刻书 唐代距今时代较远,故有关唐代刻书的资料并不多, 书林清话中关于唐代刻书 的介绍,就是上文所举的用来证明雕版印刷起源于唐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唐代刻书 多是佛经、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常用书籍。现今关于五代刻书的资料 也不多,曹之在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将知见资料整理出十条。书林清话“刻板 盛于五代中就记有其中的六条,即有关后唐长兴二年( 9 3 2 年) 开雕“十二经 ;后 周显德二年( 9 5 5 年) 刻印经典释文;后蜀孟昶广政十六年( 9 5 3 年) 毋昭裔刻印 1 4 第2 罩书林清话的版本学成就 曼量曼曼曼曼量量曼鼍量皇皇鼍毫i ii ;i 皇鼍曼鼍皇鼍曼曼曼鼍量曼曼! 舅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量曼皇曼曼舅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亿合同终止协议书
- 校园食堂买卖协议书
-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2025年下半年招考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农村分户口申协议书
- 农村合并补偿协议书
- 机械出租协议合同书
- 核酸采集人员协议书
- 框架协议方解除合同
- 医疗垃圾转运协议书
- 桌椅户外租用协议书
- 电厂消防安全管理课件
- 2025年秋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 【初高中】 家长会:5天的努力2天归零 课件
- 2026年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数】平方差公式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含答案)
- 银行借款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注册营养师《营养代谢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2年高考英语新全国Ⅰ卷试题;答案;解析
- 2025年服饰设计真题试卷及答案
- 汽车吊安全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