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初唐乐府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初唐乐府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初唐乐府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初唐乐府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初唐乐府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初唐乐府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文采取音乐、文献、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乐府诗集中的初唐诗歌进行较为 系统的研究。论文共四章,前两章是音乐学与文献学的专门探讨,后两章则是在这一基础 上进行的音乐与诗歌的关系研究。 在对初唐的乐府诗进行研究前,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初唐诗人具体的断代情 况如何,初唐乐府诗发展是否存在内部分期。故本文在序论中首先确定初唐诗人的年代时 段。 第一章中,在辨析概念、确定论题所涉及对象的基础上,解决与初唐乐府有关的问题 在初唐的音乐情况十分复杂。不仅有对前朝继承的大量的雅乐、清乐等音乐,而且尚有“十 部乐气。二部乐”中杂和华夷的新生音乐因此,在此种音乐环境下。乐府诗存在的音乐 背景就更为复杂。本文首先确定了初唐乐府这一研究对象,其含义仍旧为制造并表演音乐 的官署与其所管辖的入乐入舞诗这两重含义就其入乐入舞诗的。乐府”,本文根据初唐 分属不同种类的音乐,简要介绍了燕乐、雅乐及清乐中表演的乐府诗情况。同时,本文对 当时宫廷音乐中清乐与“十部乐”及。二部乐”的从属关系,“二部乐”产生的大体时间, 张文收所造燕乐与乐府诗关系的探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本文的第二章就是初唐乐府诗的文献学研究,以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唐文, 唐文粹等总集,唐人选唐诗等选集和诗人的别集中选取并补辑那些符合乐府诗标 准,却未收录于乐府诗集的乐府诗,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补足材料。 本文的第三部分为初唐乐府诗的文学研究。而在这一部分又分为太宗朝乐府诗与高宗 武后朝乐府诗两个断代进行研究。 第三章为太宗朝乐府诗研究。太宗朝乐府诗受南朝雅乐及吴歌西曲的影响较深,因此 在整体上显现出因袭的成分居多。在旧题乐府的创作中。很明显地沿袭了南朝乐府诗在曲 题的本事、体式、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在非古题的乐府诗创作中,无论近代曲辞还是新乐 府辞都以崭新的姿态进入到乐府诗领域,其形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入乐表演的性质,而其 风格基本亦步亦趋于南朝的宫体诗。但同时,新乐府辞在一定成度上反映了清商乐歌的特 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又从太宗朝乐府诗人的构成来源、创作生产的消费方式等问题进行 了归纳与辨析。 第四章为高宗武后朝乐府诗研究。高宗武后朝是乐府诗创作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 乐府诗创作主要呈现出新变的特点此阶段的研究主要从曲题的题名沿袭,本事的变化杂 和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旧题乐府在创作实践中表现的程式化的特点,有力地证明了卢 照邻 乐府杂诗序、元稹乐府古题序等与唐代乐府诗相关的理论性问题。从而得到 了这样的结论:不仅是高宗武后朝乐府诗,而且整个初唐乐府诗都是在一个趋近于模式化 的流程中创作出来的,同时对初唐诗歌追求雅正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新乐府辞中 出现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对长篇乐府诗的赋体特点,主题的生发关系等方面进行了 必要的考察。同时对高宗武后朝乐府诗出现新变的精神内蕴进行的简要的分析。这一部分 主要是从乐府诗人的出身、学养以及当时的人才选用制度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察,揭示了 高宗武后朝诗人创作出大量申发生命与时间之感叹的原因。通过对初唐乐府诗的总体考 察,反映出此时的创作的继承与变化,分析期进入盛唐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乐府诗集初唐太宗朝乐府诗高宗武后朝乐府诗 2 a b s t r a c t 1 硫h 唧辨切黯i h e m e i h o d o f m u s i c ,c i l l 细f a l h e r i 协萨,妇曲岛y u e i u p o 伽a a 雠h o l q 科) m 代讯m lo f 髑r l yt 柚曲v 黜a 啊_ yo n 也e8 y 蛳咖nt o 他s 懿m 出t h c 曲嚣i sh 鹪f o d 蠕p 把瞎t 如叩口c i a l i z e d 咖d i 鹤w h i c h i s 蛐商l o 盱粕d i 劬啪h 盯i t a g c t o l 锄,t h e i p r e s s i s i h 曲觚化蜥豫嘲幽b e t w 鲫 舢s i c 卸d v 哪e w h i c h 例f r y 蛐l | p m i s f o u n d a 6 0 也 a t t o w a m t o f 嚣o l v e 啪钟嚣6 蚰86 l 哦b e f b e a d y t 柚幽y u e i up m 鞠玎y 帆碍a f d h 0 n c i i n c 蛐锄髓d yt 锄曲p o 锄t o 姚h 0 唧ac j | _ c i 姗i s t 柚i s ,翻r l yt 锄g y f up 彻w h e 山贯 出c 1 0 l 蛐t 鞠v 嚣t oa 弘蛾i n t c f i o d y 觚d 辩p 瞄纠y 盯n o t s oi h i st c 】【tm d 【嚣s u 酬yt 锄g 也ep d e a 窖e 血伍甄i n i h e 蛔臼o d 【i l i = 1 0 f y c h a p 慨 r c i v e t h e l h d 嘲p f 0 m 锄f b f h v 吣螂喊h i n g t o d o 谢m 砷伽幽y u 汛j n 础f 饿蛐砌 锄蛔畔m e 删蛐o f 州e c t t h a t 删能t a j n m e o f y 批缸曲椒1 v 吖俐叫诚回诅龇i y t 蛐g 量m u 8 i cc i 砖嘣n 摹t a n mo n l yh 孙懵协雠t o w a r di n h e f i to fa 乎叫d c a lo f 髓托m a l i a lm 璐i c 她 删画c ,a n dg 曲h a 鸭”s h i - b um u s i ,e r 1 如m 瑚i c ”蛔m i d l 柚w i 山埘w 由o m 删8 i co fl h e 们船麟t h e 把f b 地y h e f i l 鲫衄e x i g 咖tm 嘴i c 姒罄跚n d 删l d 盱t h ct h i sl d n d 咖i ca l v i 舢钮tm o 坤 m p n $ 缸1 1 出把nm a 如叫e 铭r i yt 蛐g 丘埘y l 埘ul h i 8 他s 翰r c h 嘶e c i i 协m 翰n i 雌纽鲥na m 卸u f a 咖l 耐n g t o 群d b 姗m u s i c a l o 伍c i a l h 恻a n d 砌i t m ko 惯a 1 3 0 t o 擘o i n c od 锄p m i n 幻血e y u c i ut l l et w om n j n 铲t h i s 钯n r d j l l 酉yb c l o n 笋毫om i l s i co fd i f 诧雠翻舱g o f y r d i n gt o 瑚一y t a n g ,d 圮s y n o p s i si n 栅u c e dy 龃m u s i c ,c e 舢伽i a l 街u s i c 卸dq j l l gm 璐i cm e 血耻p c 娘枷瑚o f y u c f u p o 哪c o n d i 6 b 把m 娜t i m c “8 l 瞄t t oa t t h a t 恤p a l a n m s i c i n q i n gm l l s i c 柚d 竹s h i b u m u s i c 。 柚d f i e 卜b u ”o f 丘啪b d 伽g t oar c l a 虹0 n 叩呐tn i e t i m e o f ie r b u ”n ep i 雠慨ta c o 印扭铡l d y 锄m 璐i c w i t 量iy u e f hp mf e l a 6 伽o f m es t i l d yc a m 蛐m es t i l d yo f s y n o p s i s t h e 饥l t u r 劬h e r i t a g cw h i c hi s d yt a n gy u e f up mo f 缸t | l a lc h a p 时2l 锄sa 昭玳札谢t h w 锄y 啪y i n gh m ,w h o l et 锄咖p o 咖,w h o l e1 知曲e s 鼹y ,t a n 幽s e l e c t e dp r o e t c a l w a y 8g a l h e 培,e c t h es e l e c t e dw k s 鲫l dp 0 c td 、n o 协她s c l e c t i 趾d 他p a j r t h o t om a 妯y u e i p o 锄s t a n d a r d ,b 吡i 8n o t 吲s t e f e di ny u e f up o 咖m 曲o l o g y o f y u e f i lp o 吼,细n e x tm o 僧o f 代鲥曩r c ht h ew o r km a l l | pd | 蛹c i c ym a e f i a i t 能删i l i cl h i r dp a r ti s 训yt a n gt o 刨o yt h el i k 相加增 旭燃曲o fy u c f up o 黜b u ta f l 髓i 量i i 暑p a f ta g a j l li 摹d i “d c d 矗伽ad y l i 勰l yt ot a i z o n gp ma n d g z g w u h 0 up o e m my u e f up mb f e a l 【i n t ot w og 曲嗽6 t o r r y a 瞄嘲r c h a i a p t 盯3f 研t a i z 如g 由n a s t yy f u 舯岫a 托辩a r c h t a i z 蛐g 由懈t yy u d l up ml ob e 跚巧t e dt o 8 叩l hd y s t y 埘o n i a l m u s i c 锄d w l i s h g i n 舶i 舶o f t h es g m 瑚d e e p a lw l “e 坤卵咖t 曩 啪p i t i 妇p s i s 妇gw i m 佣tc h 柚g cm n y h 柚d e d 曲咖a u 也d y 舱g i yy u e f up o e m c h 盯a c t 苜i s t i i n l h es l d l l ,b o d y t y l 玛卿k 。咖o f s o n g v 胃y c l 劬i n t h c o h 吐砖锄矧i 8 砌c h y h e f u p 嘣n k t h cy l l e h p o 锄o fm cn o t - 柚d 哪恤e 渊d o 峨唰妇x i ny u c f ul 蜘幽nj i n d 嘶y u e f ul y r i oa l l 奶m h 铀1 如l e wo fl h cc a r r i a g e 学c ti 埘i oy u e i up m 删m ,i 忸胁a r p s s d i 鱿诧9 a n c yt h c 印q 肿o ft h o l p = 一o 姗a i l v e f yc l r i y ,b u ti 协s 哆l e si sb a s i ct oa l 涮a i i st c t i d e di l is 砌d y n 舔t yo f t e m p i eb o d y p 嘟n b u tj i n d d il 翊h e l yi n r “n l yb t 船m 血go n ed e 掣a 职f l 。c t i t os c t t l c h ec h a m c 蛔i s 6 a ( ) n 血诅 鼬d a 矗o n ,t h i s 蛔【ta g a i n 蕾咖t a i z 抽gd y n a 咿y u e f up c 酬乜m p 谪g l 锄da 鞠t c dt h c 删m m p d 删油o do f p 劬c t i t 8 咖t sp f i ) b 】忉1t o 伽可t oi i i d i l 柚dd i f 衍锄t i a 把锄d 锄a b a i a p 时4i 8m a n i a lf 研g a o z 蛐g w q h 舢哆y u e f up o e l n 墒嘲n d h 血也e ( j 帅z o n g w u h o i ld y n 嚣i y i sy u d up 口e mc r 翰t i o 璐o f1 1 l r i “n gp c r i o d l h i s 懿p 咖砒m a tt i i i l eo fy u d up 呦血e 渊t i o n sm 血l y 即s 伍al a t e l y c h a l l g e d 曲舢戳把d s d t h e s f c ho f t h i 8s 协g em a i n l yl l a n d 8d 州m 劬ml h eo f n g s l ( i n o f 咖m i 刚协啪嘴、“t h 咖血ea 8 p e c tc a n y a 壕啪r c h t h cc h 蹦吼酣鲥锝t a l l y i n gl l p 觚o my u e f u p o c m 麟p r 鹤s i o 胍l 芦n g r a m t o t 嘲i n 血e c r 翰e s d 虻f i l 吲l l n 黜1 0 1 l i e n t l y p r o v e d 1 r h e p 弗妇o f y u e f u p 咖,y 1 i e f u 胁i tp t e 缸e t c a n d1 缸gd ) m s l yy u e f up mr e l a t i ,d 也e o r i 锝p m 锄1 1 地 c o n c h 商g o tt h i s 岫s :n o t l yi 8g a o z g w u h b e 置i i n dt h ed y n a $ l yy l 圮f up l n 柚dw h o l e 髓d yt a 略 y u d up c 恤sa l l i h e 渊d 嘲咖嚣a t i nap l 鼎强w h i c h t e d 3 t o 胁n c 缸l h e m o d c s i t o 湖ee x t t p 咖e d g a o z o n g w u h o ud y n 蚓yy u e f up o e m 2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刨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开 臼期:2 0 0 7 年6 月1 日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开 日期:2 0 0 7 年6 月1 日 绪论 初唐的百余年问,唐诗在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初唐乐府诗是这一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唐诗歌发展的轨迹,成为初唐诗歌的精华部分本文以 初唐乐府诗研究为题目,采用音乐、文献、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初唐的乐府诗 及其与诗歌的关系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 在研究之初,我们应该再重申初唐乐府诗的时间断代,这将有助于明确乐府诗中的“初 唐”这一概念。谈及初唐自然要从对唐诗的分期说起“初、盛、中、晚”的唐诗分期之 说肇自严羽沧浪诗话o ,而宏于高棣唐诗品汇) 。此后,这种四分法几乎为唐诗分期 之定论。历代学者为初唐之断代,基本始于武德,止于开元之初。近期对此述之较详当为 袁行霈先生之观点。他认为初唐之于诗歌史的断代应由高祖武德元年( 6 1 8 年) 至玄宗开 元八年( 7 2 0 年) 。提出这一论断是由于初唐陈子昂、苏味道、杜审言、沈俭期、宋之问等 诗人皆已辞世。而7 2 1 年,王维进士及第,李白二十一岁,杜甫十岁。随后7 2 3 年崔颢及 第,7 2 4 年祖咏及第,7 2 6 年褚光羲、綦毋潜、崔国辅及第,李白出蜀。o 因此,袁先生是 由文学家的生卒之年。以及入仕的年代进行分析、得出断代年限虽然袁先生时间界定如 此详尽,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可视初唐基本时间为武德元年至开元元年之间,大体不 谬。 在确定初唐诗歌分期的基础上,我们在研究初唐诗歌的过程中,尤其是以在初唐进行 创作的诗人作为诗歌研究的一部分之时,又应该为初唐的诗人进行断代分析。陈隋两代帝 祚微浅,故初唐之初的很多诗人是由南北朝历经隋唐之际的战乱后入唐。在初唐操掌文坛 的诗人中,虞世南( 5 5 7 _ 6 3 8 ) 、褚亮( 5 6 卜“7 ) 是历经陈、隋、唐三代的重臣, 因此如确定初唐诗人断代之时,其上限不应早于此二人之出生之年。另如李百药( 5 6 5 一 6 4 8 ) ,于志宁( 5 7 8 6 6 5 ) ,魏微( 5 8 0 _ 6 4 3 ) ,许敬宗( 5 9 2 6 7 2 ) ,岑文本( 5 9 5 6 4 5 ) 等人都是初唐时期政坛文坛之重要人物,由此可见,历经陈隋的太宗朝中重臣 应以上述诗人的所在年代作为重要参照。另因其中众人大多有乐府诗创作,故初唐乐府诗 人出生年代之上限不应早于虞世南、褚亮出生的陈永定、天嘉年间。此外,从在唐出仕的 时间看,虞世南自武德四年窦建德被破后,入秦王李世民幕府,后入仕直至其8 l 岁辞世, 。沧浪诗话诗体 。以时而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f 束) 严羽沧浪诗话,历 代诗话 ,第鹋9 页,( 清】何文焕辑,北京,中华书局,1 9 s 1 。百年徘徊韧唐诗歌的色4 作趋势,袁行霈,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i 螂年第6 期 1 在唐为官共1 7 年;褚亮于武德元年薛举被破之后,入唐为官2 9 年,李百药,自杜伏威被 破后,于贞观元年召拜中书舍人,在唐为官十年左右;魏徵自武德四年窦建德被破后入唐 至贞观1 7 年卒,入唐2 2 年;许敬宗武德初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迁中书舍人,至咸亨元 年乞骸骨,在唐为官五十余年;岑文本约贞观元年为秘书郎,在唐为官约二十年。这些诗 人入唐后为宫时间基本都在十年以上,有充分的生活和创作的空间,因此,初唐诗人的时 间断代应为生年大致在陈隋以后,入唐为官十年以上的诗人。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初唐 的诗人创作并没有准确系年,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些诗人的创作中应该再有两条标准。一 是根据全唐诗中的记载,把辑录于全唐诗这部诗歌总集中的诗人作品暂视作初唐 之作品。二是在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中辑录的陈隋诗入诗,与全唐诗 中同一作者的诗作有异,则取逯著为准。因逯著断代较全唐诗更为准确。因此,结合 两部诗歌总集,大致可追寻生活初唐时期上限的这些诗人的诗歌断代。 前文所述,初唐诗坛自武德元年( 6 1 8 ) 至开元八年 7 2 0 ) ,共1 0 2 年,经历了高祖、 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和玄宗五朝。初唐这百余年的乐府诗发展,又可以太宗朝 与高宗朝分为两个发展时段。以此分期的源自杨炯王勃集序中所言: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 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薛令公 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知音与之矣,知已 从之矣于是鼓舞其心,发泄其用八弦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毫端契将往而盛 融,防未来而先制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以兹 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大则用之以时,小则 旄之有序徒纵横以取势,非鼓怒以为资长风一辗,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 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反 诸宏博,君之力焉;矫枉过正,文之权也后进之士,翕然景慕久倦樊笼,成思自 释o 杨炯所指“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反对“上官体”属对工巧、 声律精巧的同时,也标举了薛元超所统领的文坛和“四杰”所代表的文坛新风向。这是一 场文坛的争论,同时也表现出了龙朔年间( 公元6 6 1 年。6 6 3 年) 诗坛的新动向。可以说, 此前,太宗朝的诗风在欲合南北的理论与沿承梁陈余绪的实践中略显沉寂。在龙朔之后, 既有“上官体”为代表的近体诗歌形式的实践,同时,。四杰”已经涉入文坛,并且在实 践中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此时对外在近体形式与内在精神气质的强烈的追求,与太 。徐明霞点校杨炯集 ,第3 6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柏 2 宗朝的诗歌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太宗朝文风因袭南朝之风,未有明显改变。高宗武后 年间的士风与文风却发生了变化。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一变化与科举制度关系密切。科举 使得更多的寒门文士得以进入朝中,尽管当时他们的势力及影响尚不能与传统士族相抗 但为高宗朝废王立武的后权之争中,寒门的文士终于成为一股与传统氏族相抗衡的势力接 近了朝廷的政治核心圈。在文学方面,这些进入朝廷中出身寒门或衰落氏族的文士多在政 治上依附攀爬,忽略人格操守,而且在文学的创作中也以文学多重粉饰权贵的实用价值, 高宗武后朝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较之以往更加追求诗歌技巧的研琢,而疏于真情实感的流 露和高尚境界的表达。这种诗风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四杰”及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的酝酿与阐发。因此,以高宗武后年问作为初唐诗歌的分期,基本是以朝廷中诗人的身份, 政治追求及诗歌的审美追求的转向进行分期。 这是在诗歌方面的分期,在乐府诗发展的分期中,亦参看文场变体之变化,并以帝位 的转换作为时闯的依据,根据士予文学与人生思想的相应变化,确定初唐乐府诗发展的分 期:太宗朝乐府诗创作与高宗武后朝乐府诗创作两个阶段。从乐府诗承袭与变化的角度看, 太宗朝的乐府诗创作基本是遵循了南朝诗歌创作的特点,遵循前代乐府诗的曲题、本事等 元素进行创作,其中依题拟作较多。而高宗武后朝的乐府诗创作则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特点 一方面,乐府诗也出现了诗歌近体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对旧题的乐府的衍写与新题乐府的 创作中,在篇帙、思想风致等方面表现出更为宏阔的境界。与前一时期的乐府诗创作,表 现出鲜明的差异。故初唐乐府诗采用此分期进行研究。 虽然初唐乐府诗的断代与初唐诗歌的断代基本无异。但与其他诗歌又存在很大的区 别。因为就初唐乐府诗研究而言,势必涉及到初唐相关的音乐、制度、文学、思想等方面 的知识背景,在了解其背景的基础上,要将这些学科进行综合的考察,确立起综合的、整 体性的研究视野。 对初唐乐府诗的梳理,自唐就已经产生在郭茂倩乐府诗集出现以前,唐代佚名 的搜玉小集辑录了当时的唐诗创作,其中崔浞、刘希夷、贺朝等初唐诗人的乐府诗也 收入其中。孟柴本事诗、郑处诲明皇杂录,崔令钦教坊记,段安节 乐府杂录、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刘锿乐府解题等唐代笔记中均涉及与唐代乐府相关的内容 其中部分记载以实录的方式反映了初唐乐府诗的机构设置及表演的相关状况。吴兢 乐府 古题要解与刘觫乐府解题集中搜取了乐府产生的本义,对唐代可见的乐府旧题的起 源、古辞的梗概、后人仿作进行了简述。同时,在乐府诗的源流辨析与评述中,唐人已经 涉及与初唐乐府诗相关的问题。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元稹乐府古题序对乐府诗的 相关理论有所探及,他们二人均对模拟古乐府的僵化模式进行了批驳。此外,对初唐乐府 诗情况进行详细而有价值论述的还有通典等史籍。在其乐典中,从整体上介绍了 初唐乐府机关、乐府诗的表演情境及所使用乐府诗的情况。 在宋代出现的了对乐府诗比较大规模的梳理。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为最重要的书 籍。其成就已达到“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o 的高度。 乐府诗集中收集了大量初唐的乐府诗创作。郭氏的著作全面整体地展现了他所见的乐 府诗歌的整体风貌及发展情况。在其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初唐乐府诗各部类的传 承与嬗变,可以从作品的文本层顽,把握初唐乐府诗创作的流变情况。宋代编撰的唐史中 对初唐乐府诗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如新唐书、 通志、唐会要但这些史籍 中对初唐乐府的描述基本仍停留在通典范围之内,未有大量的发明之见。 自唐代始,对初唐乐府诗相关问题的梳理还主要集中在一些诗话笔记中。此后,特别 在明清两代的诗话中,出现了一些对乐府诗进行的评论。如在杨慎升罨诗话、胡震亨 唐音癸签、许学夷诗源辨体、王世贞艺苑卮言中对乐府诗的主题、风格的变 化的见地颇为精到,其中部分地涉及了初唐乐府诗。 二十世纪,文学进入现代意义研究的阶段,对乐府诗的研究亦然。罗根泽乐府文学 史、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两部专著研究范围均始于汉而迄于唐前。两部专著 不仅对乐府古辞及相关拟作做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对相关本事、年代的考述也很详细。其 中萧著比之罗著更加贴近对乐府诗文学性的体察,见地颇多。其研究的框架及思路对此后 乐府诗歌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闻一多乐府诗笺中,考释了鼓吹曲辞与相 和歌辞部分曲题的本事、主题,训诂了部分词义,提出了很多新见解。朱谦之中国音乐 文学史一书,从音乐与文学关系入手,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质。其中对乐府诗的音乐 表演,做了详细的论述。这种把音乐表演与乐府歌辞文本研究的方式,打破了拘泥于乐府 文本禁锢,很有启发意义。二十世纪上半段,对于乐府诗的研究已经触及到文学、文献、 及音乐等相关领域,这对乐府诗的研究起到了先导的作用。但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并未 把文学、文献与音乐整合进行研究,故未能为深入研究乐府诗打开局面。在研究对象方面, 此时的研究时段仍停留在汉代至南北朝,未能拓展至于唐代,致使此时的研究缺乏完整性 二十世纪后半段至今,尤其是最近二十余年,乐府诗研究进入广而深的研究阶段。这 一时期的文学史均涉及乐府诗的相关情况,游国恩、章培恒、袁行霈等人分别主编的各版 文学史均在断代研究中,从文学角度阐释、评说了初唐乐府诗的相关部分。在实证的研究 中,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中收录的文章虽未涉及初唐乐府诗的具体内容,但其对乐府官 署沿革,清商曲、鼓吹曲、舞曲考论系统而翔实,学术价值很高其研究对旧题乐府诗的 个案研究颇具启发和指导意义杨荫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从整体上把握了中国古代各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第1 3 7 誊第1 6 页。北京,中华书局,i 螂 4 朝代音乐的形态,对相关乐种、乐制、乐器、乐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中的隋唐五代部 分介绍了初唐时期的音乐发展情况邱琼荪燕乐探微一书则详尽地论述了初唐音乐, 其中包括了燕乐、清乐等乐类,琵琶、两头笛等乐器,及相关乐律等问题。邱著考述结合, 与杨著互为补充,为我们全面展示了初唐乐府诗的音乐背景 乐府诗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渐进入更加细化的研究领域。陈戍国中国礼制史( 隋 唐五代卷) ,任爽唐代礼制研究等书均记载了初唐礼乐制度的相关情况。更多的音乐 学研究是从实证的角度对唐代乐府制度、唐代乐府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日 本学者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与左汉林博士论文唐代乐府制度研究中对唐 代的乐府制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作出的详尽的描述,对初唐曲调及音乐术 语的研究也进行了很多深入的研究。此外如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歌舞伎乐时期的有关新 材料、新问题o 中对燕乐的性质,表演的情况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孙晓晖唐代太常乐 章研究o 对“两唐书”、 唐会要、大唐郊祀录、乐府诗集中对初唐所使用 的郊庙乐章情况进行了梳理,对唐代太常运作的机制和雅乐乐调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 的分析。其另一论文唐代的卤簿鼓吹。中的初唐相关部分,研究了鼓吹部、羽葆部、 铙吹部、大横吹部、小横吹部的表演情况及卤簿鼓吹所适用的等级范围的情况。王立增唐 代鼓吹乐大横吹部用乐考回一文介绍初唐鼓吹部中大横吹部所使用音乐的来源、分属曲 辞部类的情况及产生分类差异的原因均进行详细的说明。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 一文对唐代兴起的新乐府的定义,从题名的特点,叙述的角度、创作动因等方面对新乐府 的概念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界定。张煜唐人所说“乐府”涵义考一文中也对唐代“乐 府”一词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了翔实的考辩。这些研究论文都是从音乐制度或乐府诗的中的 细节考察,对相关的问题的剖析研究十分深入。另外一些论及音乐的专著多从受音乐直接 影响的诗文中论及唐代乐府诗的音乐问题。如朱易安唐诗与音乐 ,张明非唐诗与 舞蹈、 武复兴唐诗与音乐o 等专著把唐代的乐舞表演与诗歌中对乐歌乐舞描写情况 及对诗歌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此类研究唐诗与音乐关系的论著着眼于音乐舞蹈 的外在形式与诗歌创作的互动关系。 虽然在研究中不乏对唐代乐府诗的文学研究专著,但对初唐乐府诗文学性研究在论文 。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歌舞伎乐时期的有关新材料、新问题 ,文艺研究 1 9 9 9 年第4 期 o 孙晓晖唐代太常乐章研究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 0 0 1 年第4 期 。孙晓晖唐代卤簿鼓吹) ,黄钟 (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 1 年的第4 期。 o 王立增唐代鼓吹乐大横吹部用乐考 ,乐府学第一辑,北京,2 6 ,1 2 o 朱易安唐诗与音乐 ,桂林,漓江出版社,1 9 。张明非唐诗与音乐) ,桂林。漓江出版社,1 9 o 武复兴唐诗与音乐,唐代文学论丛 总第5 期,1 9 8 4 5 中出现更早。二十世纪前半段的研究中,闻一多对于初唐乐府诗相关内容的研究最有深度。 在其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对白头吟、春江花月夜等乐府诗进行了精辟的 论断上世纪8 0 年代,程千帆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的被理解与被误解。中梳理了历 代对春江花月夜一诗的解读。其他的研究论文多从整体对初唐乐府诗进行研究。吴庚 舜在其略论唐代乐府诗一文在评述初唐乐府诗部分中,指出初唐乐府诗是唐初衰靡诗 歌风气影响下的产物,直至武后时代,诗歌才在杨炯、陈子昂等人的疾呼下,出现了新的 变化。 商伟在论唐代的古题乐府一文中,综合考察了唐代乐府诗的题材与风格的继 承性与变革情况,在谈及初唐的乐府诗时,尤其关注游侠题材的再次崛起。对于初唐乐府 诗进行深入研究的是葛晓音的盛唐清乐的衰落和古乐府的兴盛等文章。葛晓音在文章 中主要辨析了清乐与古题乐府在初唐朝野之间的流行与衰落过程,此论文是众多把音乐与 文学结合进行研究论文中,为数不多有精深见解之力作。在此类研究中吴相洲师无疑走在 研究的最前沿也最深入。在略论唐代旧题乐府的入乐问题回一文,吴相洲师着重讨论 乐府入乐问题的几种情况,理清了乐府诗创作与音乐的关系,为乐府诗的研究指明正途。 在其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囝一书中对唐代古题乐府诗的入乐情况及“四声”与初 盛唐近体的入乐关系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观点精辟,对我们的乐府诗研究极具指导意 义。 在诗体研究中,学者往往把乐府诗同与之相近的歌行体或古体诗一并进行研究的情况 较多。如王从仁七言歌行体制溯源固一文中研究了从齐梁至盛唐的歌行体诗歌的流变 过程,在言及初唐的歌行的艺术技巧及近体化的相关问题。虽然未区分歌行与乐府诗的区 别,但对技巧传承的流变及技巧进行完备充分的总结。而薛天纬的唐代歌行论。一书 中的初唐部分,则是对以“篇”为题的长篇乐府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更多的与初唐乐府 诗相关的论述散见在其他初唐诗歌研究当中。此类研究有专对作家进行研究的,如郑伯勤 论唐太宗诗 ,房日晰初唐四杰诗歌比较论 等文章在论及唐代诗人时对相关的乐 府诗进行了述评。在对初唐文学进行整体性研究中,也多涉及初唐乐府诗的部分情况。封 。闻一多全唐诗编上,第2 5 页,闻一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9 3 o 程千帆张若虚( 誊江花月夜) 的被理解与被误解 ,文学评论 ,1 9 8 2 年第4 期 o 吴庚舜略论唐代乐府诗 文学遗产 ,1 9 8 2 年第3 期 。吴相洲略论唐代旧题乐府的入乐问露 ,娃会科学战线 ,2 0 0 2 年第5 期 9 吴相洲唐诗创作与驮诗传唱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王从仁七言敢行体制溯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l 卿年第3 期 o 薛天纬唐代歌行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杜,2 d 嘶 。郑伯勤论唐太宗诗 ,雁北师院学报 ,1 9 9 7 年第6 期 房日晰初唐四杰诗歌比较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舛年第3 期 6 野论宫体诗在贞观时期的新变西,张毅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等文章都是从 初唐文学的整体情况对初唐的文学进行研究,偶尔涉及初唐乐府诗的相关内容。 在此研究进行之前,王立增博士的论文唐代乐府诗研究已对唐代的乐府诗进行了 研究在其研究中,从创作形式、创作理念、创作动机、题材嬗变等角度对唐代乐府诗进 行整体性的研究。填补了以往唐代一朝乐府诗研究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以往的研究情况,初唐乐府诗所涉及到的研究范围已经决定了研究者要确立整体 性的研究视野。这要求在研究的过程中既应有对具体闯题的辨析,同时又应有对宏观闻题 的把握,这些因素决定了研究者只有在建立期一种整体的研究视野之后明才能在前辈的基 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通观前辈学者对乐府诗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现阶段对初 唐乐府诗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理由如下: 一、以往的研究者并未把初唐乐府诗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加以考察。在以往的研究中, 尚未进行对初唐乐府诗情况进行梳理的工作。 二、对初唐乐府诗的研究多以单篇作品的研究为主,并未对作品进行题目、本事、体 式与风格的系统研究;对其所属的曲辞都类,缺乏纵向与横向的翰牧研究,未能对乐府诗 的流变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初唐乐府诗既是初唐诗歌的形式之一,又与音乐联系密切。初唐乐府诗表演是在 唐代乐府机关迸行表演,以往的研究缺乏对初唐乐府诗在太常寺等乐府机关中进行表演的 综合审视。 四、初唐乐府诗与初唐的文学理论密切相关,围绕乐府展开的论述也相当多这些理 论与当时诗歌创作应是紧密相连的,但以往的研究多未从乐府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割 裂理论与乐府诗创作的联系,很多理论问题的阐释与解读便因缺少必要环节,在理解上难 得要旨。 初唐乐府诗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初唐诗歌的成就,以往并未对这个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专 门的研究,很多相关的问题未能研究充分,这为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因此,如前文所述,本文对初唐乐府诗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主要是贯穿于全文的一种 研究理念和方法。依据这一理念和方法,本文在明确初唐乐府诗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前提 下,选取文献学、音乐学和文学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考察初唐时期的思想、文学、 音乐、礼制等多种文化元素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对初唐乐府诗进行研究。主要解决三个问 。封野论宫体诗在初唐的新变,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年第1 期。 o 张毅南北文学的合漉与初唐诗歌。南开学报 ,1 9 鹎年第6 期 7 题:第一,初唐乐府诗情况的梳理,补乐府诗集对初唐诗歌中收录的不足;第二,解 决初唐乐府诗与音乐关系中的部分问题,如张文收燕乐与乐府诗的关系,清乐与“十部乐”、 “二部乐”的类属关系等问题;第三,以太宗朝与高宗武后朝两段时期的乐府诗进行研究, 考察初唐乐府诗创作的真实情况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包括诗人创作风格与体式的 沿承与新变,以及在乐府诗中相关的理论性问题的阐释。 初唐乐府诗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极多,限于笔者学识浅陋,研究工作中尚有很多问题 需要解决。尤其是初唐乐府诗音乐学中,初唐乐府机关所管辖的音乐与乐府诗相互影响的 情况;初唐乐府诗与初唐文学、乐府学理论的之间的关系;初唐乐府诗创作动因等问题仍 需寻求相关的文献进行印证与辨析;对初唐雅乐雅歌与初唐的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尚有欠 缺,这都是今后要加倍努力继续完成的工作。 第一章初唐乐府诗音乐学研究 初唐是音乐繁盛的时代,作为初唐音乐机关的乐府承载了大量的乐歌乐舞的创作和表 演的工作。在雅乐,燕乐与清乐杂和的音乐系统中,乐府承担着音乐机关的职能。同时, 作为诗歌的一种体式,也是与此时的音乐情况相应对的,因此本章对初唐乐府及其管辖的 诗歌情况做简要的探讨。 第一节初唐的。乐府”概述 自汉武创制乐府,其始终与宫廷音乐表演密切相关。“乐府”含义其一为朝廷音乐机 关名称,其二为乐府及相关音乐表演中的歌辞,这两项含义在其产生后基本未发生太大的 变化。初唐“乐府”之含义,基本仍延续官署与诗体两个含义。 唐人所说的乐府非指明确的宫廷音乐机构。但初唐仍以乐府借指朝廷音乐机构。杜佑 通典乐三介绍初唐乐府使用雅乐的情况: 大唐高祖受禅后,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九年正月, 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正雅乐,至贞观二年六月乐成,奏之。 另在王溥唐会要之雅乐下诸乐“显庆二年”条也对当时乐府编制白雪歌 的过程进行了说明: 自宋玉以来,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曲者臣令准敕,依仿琴中旧曲, 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合于歌辄以御制雪诗,为镁白雪歌词又按古今乐 府,奏正曲之后,皆别有声,君倡臣和,事彰前史辄取侍中许敬宗等奉和雪诗 十六首,以为送声,各十六节。上善之,仍付太常,编于乐府。 上述文献中言及之“乐府”,既有乐府机关的含义,又有乐府机关表演歌辞的含义。 从音乐机构的角度来说,唐代的乐府不仅是太常寺,其后产生的梨园、教坊这两个与朝廷 o 唐 杜佑通典,第1 4 3 卷,第3 6 5 4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 。【宋h i 溥,唐会要,第3 3 卷,第6 1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5 5 。 9 有关的音乐机构,有时也被称作乐府。其次,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总是与宫廷有关。乐府诗 的涵义,到宋代以后,逐渐扩大,已经用来泛指一切入乐的歌诗。但是唐代乐府的含义并 没有扩大,无论在产生的途径上,还是在歌咏的对象和内容上,总是和朝廷密不可分。例 如杜佑通典乐五“杂歌曲”条云: 大唐显庆二年,上以琴中雅乐,古人歌之,近代以来,此声顿绝,令所司修习 旧曲至三年十月,太常寺奏:“按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天帝使素女鼓五 弦琴曲名以其调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来,迄今千祀,未有能歌氍白雪者 臣今准敕,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舍于歌辄以御制雪诗为白 雪歌辞又乐府奏正曲之后,皆有送声,君唱臣和,:争彰前史辄取侍中许敬宗等 奏和雪诗十六首,以为送声,各十六节”上善之,仍付太常,编于乐府。 由上可知,在唐代,将皇帝亲制的或君臣唱和的歌辞交付给乐府演奏歌唱,基本已经 形成了一个惯例。在唐人诗中有很多对乐府机关表演乐歌乐舞情况的记载: 帝歌流乐府,溪谷也增荣。 朝来乐府长歌曲,唱着君王自作词。 昨日天风吹乐府,六宫丝管一时新。 可以看出,以上诗中涉及到的“乐府”,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其基本上都与 帝王或宫廷表演有关。总而言之,“乐府”一词在唐代,既指宫廷音乐机构,又是指这些 机构演唱的歌词,所描述的总是大多离不开宫廷内外的活动,唐人依旧沿用自汉代以来的 乐府观念及含义。 第二节初唐乐府诗相关音乐情况概说 在厘清了初唐乐府概念,并对初唐乐府诗歌的创作及作者的情况清楚了解的基础上, 我们对初唐乐府的音乐,尤其是与初唐之乐府诗密切相关的音乐进行评述。初唐是音乐繁 盛的时期。一方面,前朝的宫廷雅乐继续在朝廷中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民族的融合与社 。【唐】杜佑通典 。第1 4 5 卷,第3 7 0 0 - 3 7 0 l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蛄 。张说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 ,全唐诗 ,第髓卷。第2 2 7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嘶 。刘禹锡魏宫词二首,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 ,第2 6 卷,第8 2 l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曲 。章孝标赠陆鬯浙西进诗除官) ,【清)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 ,第5 眷,第1 2 7 9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髓 1 0 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创造出了如燕乐、法曲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音乐文化。 初唐乐府诗与音乐的关系存在两种情况。概言之,入乐与不入乐。唐代的乐府诗入乐 之情况有二:一为乐府旧曲,如相和、清商等曲和乐府诗集中的舞曲、杂曲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在初唐为清乐的内容。武后时清乐尚存六十三曲,后逐失声调,至开元中李郎子 选,清乐之歌遂缺。此为逐渐消退之乐曲表演二是燕乐诸曲中使用的乐歌。乐府诗集 中用于初唐燕乐表演的部分诗歌多入近代曲辞、舞曲歌辞等部类,盖因郭氏之作为通观体 察,未以初唐乐类为分类依据,故于此中详辨初唐燕乐中乐歌在乐府诗中的分类情况。 此外,乐府诗集中新题乐府部分被认为是未被于管弦的。但唐代的新题乐府诗确 有在宫廷表演的相关记载。可见新乐府入乐的情况是存在的,尤其是初唐如长孙无忌新 曲、李峤汾阴行等乐曲,在史料中可以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说明。( 初唐新乐府辞入乐 情况在后文有详述,此不赘述) 一 初唐传唱的乐府旧曲 隋唐之交音乐繁盛,新出现的燕乐、法曲等多有乐舞歌辞,同时古题乐府在唐代的创 作较为发达,全唐诗中收录的旧题乐府贯穿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但古题乐府在唐代 是否入乐演唱,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胡震亨认为:“乐府是诗,乐曲方是乐府者,如 六朝而后,诸家拟作乐府铙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