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靖江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靖江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靖江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靖江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靖江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靖江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靖江王研究 张伟 摘要宗藩问题是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明代 诸王分封于各地建藩,对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情况亦有所不 同。靖江王是明代分封于广西的一个藩王,建藩于广西桂林,这个藩王具有两个 主要的特点:一是在明代藩王中的地位最为特殊,因为其为明代唯一一个直接册 封为王的旁支宗室:二是最早建藩、最后灭亡,国祚延续时间在明代诸藩中最长, 几乎是与有明代相始终。而对靖江王的研究,在史学界目前尚未受到太大的关 注,并且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亦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研究靖江王的 问题对研究整个明代宗藩制度的演变和研究明代广西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各方面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靖江王爵位等级的探讨。由于靖江王的爵位等级诸史籍所载 不一,甚至在清朝官修明史中还出现了自相矛盾的记载,因此笔者把靖江王 的各项情况放到明代所受封的亲、郡王这个大的范围内来考虑,并通过对比来说 明靖江王室的特殊性。考察的视点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对明代的相关藩封 制度进行分析论述,在这一点上侧重于明初尤其是洪武年间的藩封制度的特殊性, 因为当时明朝立国不久,藩封制度在此时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这一 时期的藩封制度有其特殊性;二是从朱守谦时期的靖江王室的各项情况及待遇来 看;三是从朱赞仪复国后靖江王室的各项情况及待遇来看;四是从靖江王室的特 殊地位来看,结合相关史籍的记载来进行评述。鉴于靖江王国的存在时伺几乎与 有明一代相始终( 洪武年问朱守谦被废属特殊情况) ,因此笔者拟以时间为主线, 分阶段、将纵向的发展和横向的对比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述;五是对当代研究成果 的一些评价。综合论述,笔者认为靖江王是以亲王受封,但在朱守谦之后被降为 郡王。 第二部分是关于靖江王室的影响。首先论述了靖江王室对明中央朝廷和广西 地方政治事务的影响,通过史料记载的分析,认为在“食禄而不治事”的情况下, 作为宗室贵族的靖江王室对地方和中央政局的影响更多的是消极方面的;其次是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靖江王家族在广西衣食租税达近三百年之久,笔者通过对史 籍所记载的靖江王家族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犯罪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对当时经济发 展的一种阻碍:第三是对社会的影响,笔者通过对靖江王府各级宗室成员在社会 上为非作歹、在家族内箕豆相煎的史实进行论述分析,认为靖江王家族实际上是 广西的大地主,其对广西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恶劣的:最 后是文化方面,通过论述靖藩宗室中一些德才兼备者在社会上的贡献和文化上的 成就,认为他们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部分是靖江王室的尾声。一是南明隆武年间的靖江王朱亨嘉之变,笔者 以为这是对南明小朝廷自身实力的一种削弱:二是靖江王国的灭亡和末代靖江王 朱亨致的结局,朱亨欧的结局诸史籍所载不一,而由于史料、时间和水平的局限, 笔者亦未敢妄下结论,只将些有代表性的史料列出,留待考证。 第四部分是关于靖江王陵的一些论述。首先是自悼僖王朱赞仪至荣穆王朱履 祜的靖江十一陵,以实地考察所得资料为依据,并附照片;然后是关于末代靖江 王朱亨欧的陵墓,朱亨欧的陵墓一直未被发现,使之成为靖江国史和南明史的一 个空白,笔者引用了最新一则考古发现,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关键词:明代藩封制度靖江王室爵位等级靖江王陵 a na n a l y s i so fj i n g j i a n g w a n go fm i n gd y n a s t y z h a n g w e i a b s t r a c t :t h ef e n c ep r o b l e m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f o rt h es t u d yo f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a n d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o fm i n gd y n a s t y a l lt h ee n f e o f f m e n lw a n go fm i n gd y n a s t y h a daw i d ei n f l u e n c eo nd i f f e r e n tf i e l d ss u c ha sl o c a l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 a n ds o c i e t y j i n g l i a n gw a n ge n f e o f f m e n to fm i n gd y n a s t yw a sa f e n c ek i n gb u i l t i ng u i l i n o f g u a n g x i ,t h ef e n c ek i n gh a dt w om a i nf e a t u r e s :f i r s t ,t h es t a t u si st h em o s ts p e c i a lo f t h ef e n c ek i n g s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a sak i n g sc o l l a t e r a lb r a n c hi m p e r i a lc l a n ,i t 、s o n l yo n ed i r e c t l yc o n f e r r e dt i t l e so fn o b i l i t yb ym i n gd y n a s t y ;s e c o n d , t h ef e n c ew a s f i r s to u ea n dd i s a p p e a r e df i n a l l y b u tt h ej i n g j i a n gw a n g sr e s e a r c hh a sn o tr e c e i v e d m o r ec o n c e r n ,a n dt h e r ei sac o m p l e t e l yd i f f e r e n tv i e wi n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ib e l i e v e , t h es t u d yo fj i n g j i a n gw a n gi sh e l p f u l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p o l i t i c ss y s t e m ,s o c i e t y , c u l t u r ea n d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ng u a n g x i ,d u r i n g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t e x td i v i d e sf o u rp a r t st o g e t h e r p a r to n e :d i s c u s st h en o b i l i t yr a n ko fj i n g j i a n gw a n ge n f e o f f i n e n t t h ev i e wp o i n t i n v e s t i g a t e dm a i n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i ls e v e r a lr e s p e c t s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o fs y s t e ms y s t e m ;t h e p a yf r o md y n a s t yd u r i n gz h a os h o u q i a na n dz h u oz a n y ip e r i o d ;f o u r t h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i m p e r i a ls p e c i a lp o s i t i o n ,t h er e c o r dw h i c hc o m b i n e sr e l e v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i s c o m m e n t e d ;f i f t h ,s o m ea p p r a i s a lo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p a r tt w o :a n a l y zt h ei m p e r i a li n f l u e n c eo fj i n g j i a n gw a n ge n f e o f f m e n t t h e r ea r e f o u rf a c e t s f i r s t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nl o c a lp o l i t i c a la f f a i r so fg u a n g x i ,s e c o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a n a l y s i s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t h i r d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ns o c i e t y , t h r o u g l l 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r e c o r do fe c o l l o m i cl i v i n ga n de c o n o m i cc r m e it l l i n kt h i si sak i n do f h i n d r a n c et o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tt h a tt i m e ;t h et h i r di m p a c to nt h r o u g hp a l a c ea t a l ll e v e l si m p e r i a lc l a nm e m b e rd oe v i la ts o c i e t y , d u s t p a n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st h a tb e a n s f l i e de x p o u n dt h ef a c tt h a ta n a l y z ei nf a m i l y ;i ti sac u l t u r a lr e s p e c tf m a l l y ,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s o m ep e r s o n sw h oh a v eb o t ha b i l i t ya n dp o l i t i c a li n t e g r i t yi nt h es o c i e t y 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o nt h ec u l t u r ei nt h ei m p e r i a lc l a no ft h ef e n c et h r o u g hd e s c r i b i n g , t h i n k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m a d eo ft h e i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c a ls o c i a lc u l t u r ec a l l tb ei g n o r e d p a r tt h r e e :d i s a p p e a ro fj i n g j i a n g w a n g f i r s t ,a st h es o u t hm i n gd y n a s t yw a n g z h uh e n g j i a sm i l i t a r yc r i s i s ,it h i n ki ti sak i n do f w e a k e n i n gt h ec a p a b i l i t yo ft h es o u t h m i n gd y n a s t yo w n ;s e c o n de x t i n c t i o nw i t ht h el a s tr e j 驴o fad y n a s t yo fj i n g j i a n g w a n ge n f e o f f m e n t ,c i n n a b a rf i n a lr e s u l t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o fh e n r ys t a t ea n dd i f f e r , a n d b e c a u s eo ft h el i m i t a t i o na t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t i m ea n dl e v e l ,1h a v en o ta l s od a r e dt o j u m pt oc o n c l u s i o n ,o n l yl i s t s o m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s ,l e a v et h ec a r d o f n e e d i n gc h e c k i n g p a r tf o u ri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b o u tt h em a u s o l e u mo fj i n gj i a n gw a n g f i r s t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a t ao b t a i n e df r o mt h eo i lt h es p o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p p e n d e dw i t hp h o t o s , t h ep a p e rj u e th a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b o u te l e v e rm a u s o l e u m s ,f r o md a o x i w a n g z h u z a n y it or o n g m u w a n gz h u l v y o a t h e n ,a 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b o u tm a u s o l e u mo f t h el a s tj i n g j i a n gw a n gz h u h c n g y i n t h em a u s o l e u mo fz h u h e n g y i nh a d n tb e e n f o u n df o ral o t i g r i m e ,a n di t sm a k eag a po i lh i s t o r yo fj i n g j i a n gk i n g d o ma n ds a o t h 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w r i t e rq u o t e st h el a s t e s ta r c h s e o l o g i c a lf i n dt oc o n c u rt h es c h o l a r s k e yw o r d :t h em _ i n gd y n a s t y f e n c es e a l st h es y s t e m j i n g i i a n gr o y a lc o u r t t i t l er a n k j i n g j i a n gw a n g sm a u s o l e u m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 9 0 0 7 3 本入声骧历璧交羽学位论文是我在导舜的指导下进行黪研究工作及取得麴骈 究成栗。尽我所知,除文中醴_ 经注明弓l 翔的内容外,论文审不包含其穗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丽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煎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羽牝目掰:“陋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耩陕西师范丈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竣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技有权保露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舨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燕警馆、貔系资辩室被查阅;有权将学经论文的内容缡入有关数据摩进行检索; 有投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帮攮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i 基壁 隗粗 文献综述 靖江王是明朝的一个同姓藩王,始封于明太祖洪武三年( 公元1 3 7 0 年) ,由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册封并定藩国于广西桂林,是明代第一批受到册封的藩王之, 也是明朝最先之国的藩王。靖江王国自洪武三年( 1 3 7 0 年) 始封,至南明永历四 年( 清顺治七年,1 6 5 0 年) 灭亡,共立国达二百八十年之久,是明代所有分封的 藩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 洪武三年时受朱元璋亲自册封为靖江王的朱守谦,并非朱元璋的亲生儿子, 而是他的侄孙。朱守谦是朱元璋的大哥、受其追封为南昌王的朱兴隆之孙,朱守 谦之父名朱文正,在随朱元璋打天下时曾被封为总领军务的大都督,权倾一时, 后因罪被朱元璋鞭死,当时朱守谦只有四岁,朱元璋抚摸着他的头说:“尔父不率 教,忘昔日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尔,不以尔父废也”, 于是便于洪武三年将其册封为靖江王。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之后,考虑到日后子孙众多,担心在命名上出现重复, 于是便给宗室的命名定了一个规矩,即给太子和诸亲王各拟定了二十字的世系, 每字为一世。太子和第一代诸亲王均是单名( 靖江王朱守谦除外) ,以后他们的子 孙出生后,“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子则取五行偏旁者,以 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靖江王府的世系为:赞佐相规 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靖江王国立国二百八十年,共传十 一世十四王,即靖江王朱守谦、悼禧王朱赞仪、庄简王朱佐敬、怀顺王朱相承、 昭和王朱规裕、端懿王朱约麒、安肃王朱经扶、恭惠王朱邦芋、康僖王朱任昌、 温裕王朱履焘、宪定王朱任晟、荣穆王朱履祜、靖江王朱亨嘉、靖江王朱亨欧。( 朱 兴隆受朱元璋追封为南昌王,朱文正曾被朱元璋任命为大都督,虽为靖江王祖先, 但均未受封为靖江王,而朱亨骇之子朱若春则是受南明永历朝廷所追封的靖江王, 是时靖江王国实际上已经灭亡,故笔者均未将他们计算于内) 本文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是靖江王的爵位等级问题。靖江王是明朝所分封的 宗室藩王中最为特殊的一个藩王。朱守谦在受封之初,靖江王是“禄视郡王,官 属亲王之半”,在有明一代所分封的藩王之中,仅此一例。而在清朝的官修明 史中甚至还出现了“靖江王以南昌嫡孙受封郡王。”和“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 视秦、晋仪”这样自相矛盾的记载。对于靖江王的爵位等级问题,在学术界尤其 明太祖实录卷1 6 ,乙巳年春正月甲申,“大都督文正有罪,免官安置桐城”条 徐学聚国朝典汇卷1 3i 宗藩上 明史卷1 1 8 诸王传三靖江王) 卷1 0 0 诸王世表一 卷5 4 礼志八。 是广西文博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广西桂林市甑 皮岩博物馆的漆招进先生所提出的“旁支亲王”说,二是绝大多数学者以“靖江” 二字的封号而持有的“郡王”说。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历史资料( 包括一 些稀见史料) 和金石资料的查阅,对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于上述两种观 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靖江王是以亲王受封,但在朱守 谦之后被降爵为郡王。 另外,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于一些有关靖江王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如 靖江王家族对广西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些影响以及关于末代靖江 王的结局等受到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 第一部分关于靖江王爵位等级的探讨 靖江王是明朝的一个同姓藩王,藩国初封于广西桂林,后朱守谦因获罪而一 度被废黜王爵,复爵后朱元璋将他改封云南,后再次被废并受禁锢而死,其子朱赞 仪袭封王爵并于永乐初年复国桂林。靖江王是明代的一个比较特殊的藩王,既不 同于亲王,亦有异于郡王。而关于靖江王的爵位等级,诸史所言不,甚至在清 朝官修明史中还出现了“靖江王以南昌嫡孙受封郡王”。和“靖江王则以亲王 封,故视秦、晋仪”。这样自相矛盾的记载。本人通过查阅有关明代靖江王的文献 资料及文物资料,对靖江王王爵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 评指正。 第一章朱守谦时期 第一节朱守谦的受封 在中国古代,许多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登极称帝后,都要追尊其祖先为帝为后, 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后来者及天下臣民表示自 己是“顺天应人”的“真命天子”,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公元1 3 6 8 年,朱元璋定都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帝国,登位伊始,他便追尊其祖先四代为帝 为后:父亲朱世珍( 熙祖次子) ,被尊为仁祖淳皇帝,母亲为淳皇后;祖父母被尊 为熙祖裕皇帝( 即初一公,懿祖长子) 和裕皇后:曾祖父母被尊为懿祖恒皇帝( 即 四九公,高祖次子) 和恒皇后;高祖父母被尊为德祖玄皇帝( 即伯六公,五世仲 八公季子) 和玄皇后。同时,朱元璋又追封已经死去的十五个亲人为王,即宗室 十五王:祖父熙祖皇帝有二子,长子即仁祖皇帝,次子追封寿春王( 五一公) ;寿 春王有四子,分别追封为霍丘王、下蔡王,安丰王、蒙城王;霍丘王一子,追封 为宝应王;安丰王四子,分别追封为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仁祖皇 帝共有四子,朱元璋是最小的,于是他将三位兄长分别追封为南昌王( 重四公, 又名兴隆,或云名镇) 、盱眙王( 重六公,又名兴盛,或云名镗) 、临淮王( 重七 公,又名兴祖,或云名钥j ) ;南昌王有二子,长子追封山阳王,次子朱文正在朱元 璋起兵时还在,没有封王。朱守谦便是以南昌王嫡孙、朱元璋侄孙的身份受封为 靖江王的。关于朱守谦的爵位等级,明史卷1 1 8 诸王列传三靖江王中曾 提到,朱守谦在最初受封为靖江王时,是“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沈德符万 历野获编卷4 宗藩二郡王见白载:“帝子得郡王,如靖江王府事例, 明史卷1 0 0 诸王世表一 明史卷5 4 礼志八 。 明太祖实录) 卷2 9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条,追尊四代祖考妣为皇帝皇后册文。 明史卷1 1 6 诸王传一,;关于宗室十五王的一些争议,请参看黄云眉明史考证之明史卷1 1 6 考证。寿春、南昌、盱眙,l 瞄淮四王之名请参看查继佐罪惟录 之传卷4 同姓诸王列传 事例,体不加贬,其王子皆镇国”;王世贞弁山堂别集卷1 宗室之盛 亦载:“靖江郡王一位,广西桂林府”。这些史料记载之所以都如此一致 地肯定说朱守谦的靖江王爵位等级是郡王,或许就是因为朱守谦“靖江”这两个 字的封号,因为按照明朝的封王制度,亲王的封号是个字的,郡王的封号才是 两个字。不过这个理由至少在明朝建国之初时是站不住脚的。如上面提到的朱元 璋追封的宗室十五王,其封号无一例外都是两个字,而且如寿春王为熙祖皇帝之 子,南昌王、盱眙王、i 临淮王为仁祖皇帝之子、太祖皇帝之兄,其爵位毫无疑问 是亲王级的。,其他被追封的宗室王,包括亲王长子袭封的亲王和其他追封的郡王, 他们的封号都是两个字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朝关于封号“一字亲王、二字郡 王”的封王制度应该是逐步确立的,在开国之初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如果这还不 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再看看这条史料的记载:“( 洪武二年五月辛酉) 是月,诏追 封皇外祖考为扬王,皇外祖妣为扬王夫人;皇外舅为徐王,皇外姑为徐王夫人, 并建庙于太庙之东,以时奉祀。先期祭告太庙,然后行礼”。,这次朱元璋所 追封的都是旁支皇族,但皆追封为一字王,显然是追封为亲王,所以仅仅从朱守 谦为旁支皇族来看就对其爵位下结论,显然是不能说明问题的。王世贞弁山堂 别集卷6 亲王将兵载:“国初,皇侄文正以总兵镇洪都,诸将息听节制,后 秦王征西虏,晋王、燕王征北虏,楚王、湘王征五开洞蛮,俱领敕为大将统兵, 公侯皆昕节制”:同卷亲王授官载:“国初,皇侄文正初为同佥枢密院事, 特拜大都督府大都督,秦王为宗人令,晋王、燕王为左右宗人正,周王、楚王为 左右宗人,俱正一品”。明确地把朱文正与秦、晋等诸亲藩并列。从这些地方可以 看出,虽然朱文正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之前已经死去。,但是他作为南昌王之子, 史家还是将他作为南昌王爵位的继承者( 这里说的是爵位而不是王位,笔者按) 即亲王来看待的。既然朱文正位列亲王,那么朱守谦作为他的嫡长子,继承他亲 王的爵位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据焦姚国朝献征录卷2 所载,明人蒋冕 查继佐罪惟录志2 5 宗藩志) 亦载:“凡爵品亲王以一字行,亲王之嫡以世;郡王以二字行,郡王 之嫡以世,支为将军”另徐学聚国朝典汇) 卷1 3 朝端大政宗藩下 :“隋唐之世是队一字为 国王,天子之亲子弟为之,正品;二字为郡壬,属之稍疏者为之,从一品。“从明朝的藩封情况来看, 显然是继承了这个制度 明史,卷5 6 礼志六亲王从警载:“洪武三年定以皇伯考寿春王、王夫人刘氏为一坛。皇兄南昌王、 霍丘王、下蔡王、安丰王、霍丘王夫人翟氏、安丰王夫人赵氏为一坛。皇兄蒙城王、盱眙王、临淮王、 临淮王夫人刘氏为一坛。后定夫人皆改称妃皇侄宝应王、六安王、来安王、都粱王、英山王、山阳王、 昭信王为坛,凡一十九位。”可以看出,朱元璋追封的宗室十五王,他们的爵位等级皆为亲王 明太祖实录卷4 2 。 据顾诚先生考证,朱文正在明朝建立之前已被朱元璋处死,并没有看到大明帝国的建立详见顾诚先生 所撰之朱文正事迹稽考,载台湾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主编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 ,台湾乐学书局2 0 0 1 年1 2 月版 在其所书之大明靖江安肃王神道碑铭。中亦言:“我高皇帝大封同姓之初,以 皇兄南昌王之子前大都督讳文正未封而没也,特封其子为靖江王,赐名守谦,一 切恩数与宫屑规制,盖与秦、晋、楚诸藩等。盖都督少孤,母、王守节依太祖居 止,帝视之甚谨,抚都督爱愈己子,故虽身后恩礼有加焉”。可以看出,在封藩之 初,朱元璋对这个侄孙和对自己的儿子是一视同仁的。 ( 左为“大明靖江安肃王神道碑”原碑,右为其复制品c 拓片,) 南昌王朱兴隆在朱元璋起兵之前已经死去,其妻王氏带着朱文正依于朱元璋, 朱元璋夫妇对朱文正“抚如己子,后来朱文正因罪被谪亡时,朱守谦只有四岁。, 朱元璋明确表示“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并“育之宫中”。,又于吴元年( 公元 1 3 6 7 年) “以诸子命名告庙”,将朱守谦小时候的名字“铁柱”更为“炜”。,洪武 三年( 公元1 3 7 0 年) 又更名为“守谦”,并颁布诏书,将其封为靖江王。我们来 看看朱元璋的这道封王诏书: 安肃王神道碑立于尧山安肃王陵之被恩殷门前左侧,碑高约2 5 0 厘米,宽约1 1 3 厘米,碑额为篆书,字 径约2 2 厘米,碑文为真书。字径约6 厘米,因年代久远受风化严重,碑文中字迹多有不清,故文中皆 引自献征录所载 l 明史,卷1 1 8 诸王传三, 明史 卷1 1 8 诸王传三 明史,卷1 1 8 诸王传三 明史) 卷1 1 8 诸王传三。 明太祖实录卷5 1 ,洪武三年四月乙丑条,明史卷1 1 8 诸王传三,又见于明太祖实录卷2 8 下以丝子及诸子名祝告太庙文,吴元年十二月丙寅: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 承先德,自举兵渡江以来,生子七人,令长子命名日标,次日棱,日惘日橡,日播,日桢,日樽,从 孙一人,曰炜,敢而告知 5 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 以藩屏国家。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标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 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子校为秦王, 第三子辋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楠为吴王,第六字桢为楚王,第七 子樽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x k # , l 峙谦 为靖江王,皆授以宝册,设置相傅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 从这道诏书中可以看出,靖江王朱守谦是与朱元璋的儿子秦、晋、燕等诸王同 时受封为王的,而且据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和明会典卷四十八所载,朱 守谦在与秦、晋、燕等诸王受册封时,册封礼仪是完全一样的。据明史卷一 百十六诸王所载,明朝的藩封制度为“皇子封亲王者,授金册金宝”,秦、晋 等诸王作为太祖皇帝之子,理所应当地得授以金册金宝受封为亲王,那么靖江王 朱守谦呢? 据明太宗实录卷十一载:“(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 壬申,代王桂及 其世子辞归,赐钞七十锭,其从官赐钞有差。命礼部铸靖江王金宝,制如郡王之 印。礼部言:旧制,郡王册用银,镀金其上,印亦用银。上以太祖高皇帝尝与靖 江王( 朱守谦) 金册,故授王( 朱赞仪) 亦以金宝”。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守谦 在受封为靖江王时,与秦、晋、燕等诸王一样,得到的是象征着亲王爵位的金册 金宝。因此,朱守谦所受封的靖江王爵位与秦、晋、燕诸王在等级上应该是一样 的,所以才出现了明史中“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的说法。 明太祖实录 卷5 1 ,洪武三年四月乙丑,又见于徐学聚国朝典汇) 卷1 3 朝端太政宗藩下k 按 据考证,在洪武分封之初,亲王在政治上是具有很大鲍特权的在建藩初期,王府不仅有相博,而且武 臣由勋臣担任,“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王府官可兼任行省参政,为地方行政首长,也可兼都指挥史, 掌地方兵权而在封国内,亲王则拥有相当大的司法权、人事权,其官署除长史及镇守指挥、护卫指挥 由朝廷派遣外,其余均在封国境内或所部军职内选用,并且藩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境内人民有 敢冒犯藩王的,由亲王区处,朝廷及凤宪官不得举问见白钢主编,杜婉言、方志远著( 中国政治通史 之第九卷明代,第二章第四节,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5 9 页 明会典卷4 8 礼部六- 册立三册亲王仅) :“引札官引靖江王至御座前,跪受宝册,j 归复位,四拜, 由东陛降,奉迎册宝出奉天东门,并如秦、晋等仪”见影印文渊阎四库全书第6 1 7 毋,台湾商务印 书馆发行 谈迁国榷卷4 太祖洪武三年k “甲寅,考诸王册宝制及册封礼。四月乙未朔,诸王册宝成 乙丑,诏封皇予校秦王从孙守谦靖江王,皆授册宝”,在这之中并没有特别为靖江王铸造宝册的 记载,可见在册封典礼上,靖江王朱守谦所得到的册宝与秦、晋、燕等诸亲藩是一样的_ 叉据明史) 卷6 8 舆服志四亲王以下册宝册印) 载:“亲王世子金册金宝承袭止授金册,传用金宝。”朱守谦第 一次被废后。靖江王金宝被朱元璋收回,后来虽得以复爵改镇云南,却是“戴罪之身”,朱元璋并没有把 金宝归还于他( 参见本部分第六点靖江王的命令称谓) 。而在永乐帝命礼部铸造靖江王宝时,朱赞仪 已经承袭了靖江王位永乐帝赐予朱赞仅金宝的意义不是“封”,而是。传”,是继祧了朱守谦的金宝, 由此可以看出,永乐帝是将朱赞仪视为亲王世子的。 明史卷5 4 礼志八。 6 ( 朱守谦的靖江王金宝和王宝篆文“靖江王之宝”,此为复制品) 上面说到,明朝关于封号“字亲王、二字郡王”的封王制度是逐步确立的, 在明朝开国之初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因此不能从靖江王的封号上下结论,而另外 还有一点就是,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之时,朱兴隆已死去多年,他是以明朝太 祖皇帝长兄的身份被追尊为南昌王的,他两个字的封号是显而易见的,而他作为 仁祖皇帝之子、太祖皇帝之兄,亲王的爵位则是毫无疑问的。另外,根据明朝的 封王制度,亲王的爵位由亲王长子继承,如熙祖皇帝次子寿春王是亲王,其王爵 亦应由其长子继承,但其长子继承了其亲王的爵位,却并没有继承其“寿春王” 的封号,而是被另外封为了“霍丘王”。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朱守谦受 封为靖江王,其两个字的封号并不能说明他是郡王,而更多的则应该是像霍丘王 的性质一样:寿春王的封号是两个字,其王爵的继承者霍丘王的封号也是两个字, 与乃父之封号相对应,因此,作为南昌王的嫡孙,朱守谦也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南 昌王亲王的爵位,而朱守谦的封号之所以是两个字,很可能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 原因: 第一、与霍丘王的性质一样,朱守谦继承了南昌王的王爵,但并未继承“南昌 王”的封号,其封号之所以是两个字,大概是为了与乃祖之封号保持一致,因为 “南昌王”的封号就是两个字的: 第二、是朱元璋为了把这个侄孙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相区别开来,即区分亲疏关系。 虽然朱元璋曾将朱守谦“以诸子命名告庙”,但朱守谦毕竟不是朱元璋的直系血缘 后代,这在吴元年朱元璋为其更名时便已体现出来。朱元璋当了三十一年皇帝, 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长序姓名生母封号封地谥号备注资料来源 洪武元年正月 高皇后皇太 立为皇太子, 长子 朱标 懿文 二十五年四月 明史卷1 1 5 ,列 马氏子传三兴宗孝康皇帝 丙子薨,建文 元年追尊为兴 宗孝康皇帝, 成祖即位后降 称懿文皇太子 高皇后 次子朱梗 秦王西安 愍 马氏 高皇后 三子朱榈晋王太原恭 马氏 高皇后 建文四年即皇 马氏( 尚 四子朱棣燕王 北京 帝位,是为明 存争议 成祖 见注) 高皇后 洪武三年封吴 五子朱槽周王开封定王,十一年改 马氏 明史卷1 1 6 诸王 封周王 六子 朱桢胡充妃楚王武昌 昭 传一 永乐四年八月 七子 朱樽达定妃齐王青州 被废为庶人 洪武二十三年 八子 朱梓达定妃 潭王长沙 因坐胡惟庸 党,惧而自焚 洪武二年生, 九子朱杷不详赵王次年受封,四 年殇 十子朱檀郭宁妃鲁王兖州荒 十一 朱椿郭惠妃蜀王成都献 明史卷1 1 7 诸王 子传二 十二 建文初谥 子 朱柏胡顺妃湘王 荆州 献 “戾”,永乐初 改谥“献” 十三 洪武十一年封 子 朱桂郭惠妃代王大同简豫王,二十五 年改封代王 洪武二 郜氏 十八年 洪武十一年封 十四 朱模( 无名肃王 就藩甘 庄汉王,二十五 子州,建 号)年改封肃王 文元年 徙兰州 十五 洪武十一年封 子 朱植 韩妃辽王广宁简卫王,二十五 年改封辽王 十六 翱蒲余妃庆王宁夏靖 子 8 洪武二 十六年 就藩大 十七 朱权杨妃宁王宁,永献 子 乐元年 二月改 封南昌 洪武二 十四年 封国岷 十八 州,二 子 朱梗周妃岷王十八年庄 建文初被废, 改封云 永乐初复爵 南,仁 宗时徙 武昌 洪武二 十八年 十九 朱楗郭惠妃谷王 就藩宣永乐十五年被 子府,永废为庶人 乐初改 封长沙 二十 朱松周妃韩王开原宪 子 二十 朱模 赵贵妃沈王潞州简 一子 二十 朱楹不详安王平凉惠 二子 二十明史卷1 1 8 诸王 = ! 笔 朱柽李贤妃唐王南阳定 传三 二+ 朱栋刘惠妃郢王安陆靖 四子 二+ 翱彝葛丽妃伊王洛阳厉 五子 二十 朱楠 洪武二十六年 六子 生,逾月即殇 表1 ( 注:关于永乐帝生母的各种讨论,请参看以下各种著作:傅斯年明成祖生母记疑 载中央研究院 历史研究所集刊 ,l 竹6 年4 月,第4 0 6 - 4 1 1 页;李晋华明成祖生母问题汇证 ,载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 所集刊,1 9 3 6 年3 月第5 5 5 7 页;晏晗明成祖生母考,载清华学报) 。1 9 3 5 年7 月第6 3 1 - 6 4 6 页; s j 哼藉明朝诸帝有蒙古人血统这奇异理论的历史意义 ,载中国社会与政治学评论) ,1 9 3 7 年,第4 9 2 - 4 9 8 页:司律思关于永乐帝有蒙古先世之传说的手抄稿本 ,载蒙古学会临时会议论文集) ;拉铁摩尔教授七 9 十寿辰蒙文纪念论文) ,印第安纳、布骨明顿- 1 9 7 2 年,第1 9 6 l 页见 美 牟复礼, 英 崔瑞德编剑桥 中国明代史l 第四章之建文朝统治时期燕王的叛乱) ) 明朝对宗室子孙的命名是有着很严格的规定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明 太祖朱元璋为皇太子和诸亲王位下所拟定的二十字的世系,并严格要求末字要以 五行为序。而上表所列的都是明朝的第一代亲王,他们的名字很显然有两个共同 的特点:其一为单名,其二为所取得名字均从“木”字旁。朱元璋在吴元年为诸 子命名告庙时,虽然只有十个儿子,但命名的规律己明显地体现了出来,而在这 种情况下,朱元璋为侄孙铁柱所命的名字却是“炜”,虽然也是单名,但并未如其 他九子一样从“木”字旁,明朝第一代亲王的命名特点,铁柱只占了一半,这就 明显体现出了朱元璋的立场与倾向:虽然是把铁柱“视若己出”,但毕竟只是“若”, 封建礼法不能乱,伦理长序不能乱,血缘亲疏不能乱。在这些方面,朱元璋还是 很清楚的,所以从他为铁柱改的这个“炜”字的名字来看,我们可以推断,朱元 璋只是把铁柱看作是自己的半个直系血缘后代。由于朱元璋的这种倾向,我们或 许还可以更进一步地这样推断:朱元璋作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将自己的亲生 儿子册封为亲王自然是天经地义的,直系后代既然册封了亲王,那么对于朱炜这 “半个直系后代”自然就应当是“亲王之半”了。另一方面,朱元璋在洪武三年 分封诸王之时,又将朱炜的名字更为“守谦”,成为当时甚至整个洪武年间唯一一 位直接得到册封的复名的藩王。这一点或许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但笔者认为, 这并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改名。前面提到过,在明朝初年,第一代亲王的名字都 是单名,到他们的下一辈开始才始立双名。朱元璋将朱炜更为双名后再封予王爵, 并不仅仅是为了区分亲疏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以更名的方式将朱守谦的辈分降下 去,因为按照朱元璋制定的明朝宗室命名规则,双名在当时已经是属于朱元璋的 孙子辈了。明朝的藩封制度明确规定“皇子封亲王”。,但却没有“皇孙封亲王” 的规定。然而朱元璋曾对铁柱承诺“尔父不率教,忘昔日艰难,恣肆凶恶,以贻 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尔,不以尔父废也”o 虽然当时的铁柱只有四岁,但 “君无戏言”,朱元璋还是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将这个侄孙与自己的九个亲生儿子同 时直接册封为王,而由于朱守谦血统较远,辈分又低,即便是直接得到册封,也 仍然无法与其他叔伯辈的正支亲王享有同等的待遇,并且在具体封号上也与其他 正支亲王相区别开来。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亲王之半”到底是不是亲王。 明史 卷1 1 6 诸王传 明太祖实录,卷1 6 ,乙巳年春正月甲申,“大都督朱文正有罪,免官安置桐城县”条另见明史,卷 1 1 8 诸王传三靖江王) :文正之被谪也,守谦甫四岁,太祖抚其顶日:“儿无恐而父各训教,贻毳忧, 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另据明- 姜清姜氏秘史 ( 见丛书集成续编第2 3 册,史部,上海书店) 卷2 :( 朱棣所言) 窃惟我父垡亲亲之心,天下之人所知者且如靖江王守谦,其祖为恶,至于守谦。累 恶不悛,降为庶人。我父皇思念祖宗,尚不忍破其家、灭其国。复立其长子为靖江王,诸子皆为镇国将 军享有爵禄与朝廷同其久远也 1 0 其实在这一点上,朱元璋早已有了特别的强调:“诸王之于靖江,虽亲疏有等,然 亦王府也,宜同亲王之制。”。而王士性甚至认为靖江王“其尊贵乃在诸亲藩之上”。o 第三、或许与朱守谦的封国有关。如朱元璋将第二子朱模封为秦王,藩国于 西安,而西安为古秦地;同样,朱元璋将第三子朱榴封为晋王,其藩国于太原, 而太原为古晋地,他们的封号都是与其藩国相对应的。朱元璋将朱守谦的藩国定 在广西桂林,而朱守谦在洪武三年( 公元1 3 7 0 年) 始受封时,桂林尚称“靖江府”, 直到洪武五年( 公元1 3 7 2 年) 时,才更名为“桂林府”。而且朱元璋在册封朱守 谦为靖江王的册文中也说:“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 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9 。因此,很可能是因为朱守谦的藩国在靖江,所 以才有了“靖江王”的封号,因为藩国的名字是两个字,所以朱守谦这个藩王的 封号也相对应地是两个字,而不是说明他是郡王。另外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朱 元璋的第六子朱桢,“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日:子长,以楚地封之, 。于是朱桢便在“洪武三年封楚王,十四年就藩武昌”。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朱 桢以藩国为楚地而受封为楚王,所以靖江王朱守谦以靖江藩国而受封为靖江王的 说法也应该是合理的。 从以上三点来看,朱守谦的封号之所以是两个字,是由于他本人身份的特殊性 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的客观原因,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他的封号上就武断地下 结论肯定他是郡王。 前面提到过,朱守谦是在洪武三年( 公元1 3 7 0 年) 四月初七日与朱元璋的九 个儿子同时受封为王的,册封礼仪和所受册宝都是完全一样的,秦、晋、燕等诸 王毫无疑问是亲王,那么靖江王朱守谦既然与他们同时受封并且册封礼仪和册宝 都样,那么朱守谦也应该是亲王。另外,朱元璋在洪武六年( 公元1 3 7 3 年) 五 月,在亲王的仪仗、车辂等造成之后,便“诏给秦、晋、燕、吴、楚、靖江诸王”。, 明确地给了靖江王朱守谦与秦、晋、燕诸亲王以同样的待遇,对他们一视同仁, 而赐给朱守谦亲王的仪仗、车辂,则更明显地表示了朱元璋是把这个侄孙当作亲 明太祖实录卷1 0 7 ,洪武九年七月辛未条 王士性广志绎卷5 西南诸省k 明太祖实录卷5 1 ,洪武三年四月乙丑,另见于朱元璋御制纪非录靖江王 “( 朱文正) 鞭后而故, 时守谦育之于宫中,既出幼后,朕思祖宗,不避先王之忌诛君之子,复立以靖江为国”,徐学聚国 朝典 ) 卷1 3 朝端大政宗藩上:。( 洪武) 二十五年正月,靖江王守谦卒初,文正有罪谪死桐城, 上育守谦宫中,教训甚笃,既长,俾王靖江” 张德信先生著( 明朝典章制度) ( 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第2 2 页言:“洪武一朝。先后三次分封诸 子为王除早死的赵王杞、韩王松外,共二十三位亲王在永乐六年( 1 4 0 8 年) 前,全班分驻各地从 太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