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胶东传统民居环境保护性设计研究——以文登营村新农村居住环境设计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摘 要 摘 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 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 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研究新农村建设与开发、特色农村地域民居 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山东地处我国沿海开放的较发达地区,新农村的建设起步比较早,起点也相对较 高。目前胶东地区农村处于建设改造的较关键时期。而胶东农村有着独具特色的民 居环境,也是山东沿海地区特色民居的典型代表。对胶东农村特色民居环境保护和居 住环境更新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新时期的山东新农村建设、 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与保护和谐共处的科学之路。在省内农村特色民居 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目前由于学术界对胶东半岛传统民居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传统民居环境保 护和新村建设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笔者从小生活在胶东农村,对胶 东民居环境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所学专业为家乡建 设尽一份一己之力。因此该篇论文以胶东农村民居环境保护和新农村民居设计为题, 对胶东农村居住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研究,以盼为今后胶东新农村居住建 设和特色居住景观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关键词:胶东民居环境;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改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abstract abstract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 task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pointed on the fifth session of the 16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de the significant policy decision correctly assessed the situation an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his is favorable for millions and millions peasants and is also a significant act whether our country will lasting a long and peaceful reign. meanwhile, it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that we must be charged with and got through with to built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t a crucial stage. research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prot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sidence cultural also has direc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hando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developed area in the east open coastal of our country, so, which got an early start and stand on a good starting point in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ryside in the peninsula of shandong (jiao dong) is in a crucial stage. meanwhile, village in the peninsula has unique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also typically stand for dwelling houses in shandong littoral region. the study on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to update resident environment will help to know comprehensively the building of new countryside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new era, deal with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and find out the way of how to harmony 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study has generalization guiding on the protection of unique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ecause the research of jiao dong peninsulas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comparatively less ,its lack guiding theory of protect traditional residence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uthor lived in a village of jiao dong peninsula at an early age, so he is keenly aware and has a profound emotion of the local-style residence environment and want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ometown through hi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protect of jiao dong peninsulas traditional residence environment and the planning of new countrysides residence and landscape ,and also made a broad overall fieldwork .its be hoped can provide a certain sugges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the protect of local-style residence environment in the hereafter. key words: jiao dong residence environment、regional culture、landscape protection 、alteration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绪论 1.绪论 1.1 胶东农村特色民居环境保护性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胶东农村特色民居环境保护性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这是党中 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 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 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 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 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 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研究新农村建设与开发、特 色农村地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山东地处我国沿海开放的发达之地,新农村的建设更应该走在前列,胶东有 着独具特色的民居环境,也是山东沿海地区特色民居的典型代表。山东省三面环 海,胶东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因此研究沿海农村的特色民居环境在省内也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其研究有助于深入而系统的认识新时期山东新农村的建设 和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与保护和谐共处的科学之路. 研究的目的: (1)探索山东半岛沿海民居环境的地域文化与艺术性; (2)探索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山东胶东沿海民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3)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胶东沿海新农村建设和特色民居环境 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可行建设方案. 研究的意义: (1)理论探索上,通过对山东威海农村居住环境的研究来分析如何在现有条 件基础上将胶东传统特色的地域居住文化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相协调、 与现代社 会生活相结合,创建特色、科学的农村居住环境。 (2)现实意义,通过理论探讨和设计实践总结出的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方法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 对山东以及全国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均有现实的指导促进作用, 同时对于研究农村建设的相关学术研究领 域有一定的学习和交流意义。 1.2 研究对象、范围、方法与文献综述研究对象、范围、方法与文献综述 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山东威海农村民居环境。 研究范围: 新农村建设 胶东特色民居 农村环境的区域特色与艺术价 值 建设与保护关系研究 研究方法: (归纳分类法、比较分析法、学科交叉法、逆向思维法等) (1)文献分析 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在图书馆、档案室和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归纳 现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提出问题。 (2)调研 拟定调研胶东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地域特点、文化历史,并考察具有代表性的 特色环境案例。 前期调研:主要针对选定的几个地带进行资料的搜集,对这些地段进行问卷的 准备、和观察的条件。 后期调研: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和研究。 资料整理,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总结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山东 胶东农村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分析研究 a根据调研结论进行设计研究。 b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和比较分析。 c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d. 进行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分析研究。 研究特色: (1) 选题创新: 从时代政治背景和实际生活环境两个中心点出发进行课题选择,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把时代特色、社会焦点和亲身经历结合到同一研究点上。 (2) 思路创新:将研究课题同国家发展政策相结合,时间纵向与空间横向的比较 研究相结合。 (3) 内容特色:对自身成长所经历的生活环境的艺术性、科学性和人性化的感悟 同分析研究相结合。 文献综述: 村落是中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体承载者。农村对于中国的发展 有着尤为重要的实际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地域广阔的农村,悠久的 历史文化孕育了具有丰富地域文化特色的村落。 目前国家把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 设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因此学科领域对村落层面的研究尤为关注, 试图通过对中国村落的研究来认识国情、解读社会、谋求发展。 学术界对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现代中国村 落的研究理论可追述到1925年美国的葛学溥(daniel kulp)在广东凤凰村进行家 庭社会学调查基础上所著的华南的乡村生活家族主义社会学 。费孝通先 生则对乡土和村落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在 1939 年江村经济中 国农民的生活中从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出发分析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动力, 乡 土中国则从理论上解剖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基本观念,首创了社会人类学的 田野调查方法对经济社会进行调查。 其他较权威的研究也包括聂兰生倡议建筑师 应从乡土建筑文化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达到乡土建设文化延续与 再生的目的。聂兰生倡导建筑师应从乡土建筑文化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新的建筑 形式,从而达到乡土建设文化延续与再生的目的。在乡土建筑和民居研究领域, 清华大学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等教授是最具影响的代表性学者。他们把记实 写真与剖析研究结合起来,系统地展示了古村落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建 筑、艺术、人物乃至民俗风情,形成了有学术价值的“村史”系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村落保护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因此论文选题胶东半 岛传统民居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居住设计,以求课题能够与时代背景结合。由于目 前学术界对胶东地区村落研究相对较少, 本论文主要从费孝通先生关于乡土文化 的研究和楼庆西、 陈志华教授以一般性村落为例的记实写真与剖析结合的研究方 法中吸取相关理论并选取胶东普通村庄进行个案分析设计,以保护、改造、建设 和有机更新为理论指导,实现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新农村居住建设的融合与发 展。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1.3 论文框架论文框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2山东省胶东半岛地区传统民居环境概述、特征分析 2山东省胶东半岛地区传统民居环境概述、特征分析 2.1 胶东传统村落环境历史发展简介胶东传统村落环境历史发展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山东历来是繁荣昌盛之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新石器时 代灿烂辉煌的大汶口文化以山东为中心,遍布全省。春秋时期,山东胶东半岛地 区大部属莱子国,莱人擅长种植小麦、经营畜牧蚕丝,冶铜冶铁业也比较发达, 后来莱子国被齐桓公兼并, 成为春秋五霸齐国的领地。 胶东最古老的村落体系 是在明代形成,并成为今天 村落的原始形态。因为自明 之前的宋元以来,山东一直 战乱不止,先是北宋末年的 山东农民大起义,后来是抗 金斗争。金人在山东的统治 巩固不久,又发生金元战 争。元朝统一中国后,实行 民族歧视政策。元朝政府残 酷的民族压迫和疯狂的经 济掠夺,造成山东人口增长 缓慢。二是元末山东的农民 大起义。1357 年,刘福通领 兵由今连云港经海道进军 山东半岛,先攻克胶州,接 着攻下莱州。红巾军和元朝政府军在山东展开拉锯战长达四年,战火过处,山东 各地遭受很大破坏,人民流徙,社会秩序混乱。三是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 威海荣成市主要城镇建村年代、移民原籍调查表 城镇 建村年代 居民原籍 玄镇 明洪武年间 南方行船买卖 人 王连 明嘉靖年间 文登县 营南 明 代 云南 崖西 明洪武年间 本县马道乡 文登营 明洪武年间 驻地军队 赵家产 明洪武年间 云南省 劳山 明洪武年间 文登县 人和 明洪武年间 本县靖海卫 崖和 明嘉靖年间 四川 马道 明隆庆年间 云南省 上庄 明洪武年间 本县黄山乡 大疃 明洪武年间 文登县 图表来源:筑意中国 作者:于国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朱棣与建文帝的军队在山东大战, 并多次获胜, 朱棣在山东掠杀人口, 焚烧粮草。 其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在这场长达四年的战争中,山东作为主要战场,社会经济 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明成祖即位后,对山东实施报复性的大屠杀,这也是造成 山东各地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直到宋之后的明朝时期胶东人民才逐渐 安定下来并繁衍生息,形成今天的村落格局。 现在,胶东的每个村庄的村口都有一个 村志碑(图 2-1) ,其上大多记载着村庄和姓 氏的由来。经过考察,大多村庄最初的形成 都是从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开始的。据蓬莱 县志记载:“元末,胶东屡经战乱,百姓 多被杀戮。县内人口多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 和永乐二年(1404),两次由乌撒卫(今云南镇 雄、贵州威宁一带)移来。结合众多的史料记 载胶东的多数居民是明代经由云南乌撒卫搬 迁过来。从历史经验上看,战争的得胜者往 往喜欢在战胜后徙其民于它处以防再叛,再 加上当时中原人口匮乏,据此可见胶东众多 云南籍的人氏在其时被强制移民到了胶东。 从云南到胶东,背井离乡,迢迢万里,他们 到达后在这里和当地人一起耕种劳作、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胶东半岛人口和村 落的原始形态。 2.2 胶东传统民居环境的地域与文化特征胶东传统民居环境的地域与文化特征 2.2.1 胶东村落环境体系简介胶东村落环境体系简介 胶东一般指位于中国山东省胶莱谷地以东, 东、 南、 北三面环海的半岛地区。 (图 2-2)胶东半岛地域颇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不平,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 自然地貌与大平原区存在较多差异。但高山所占面积不大,众多低山与丘陵起伏 图 2-1 每个村口的村志记述了村子的由来图 2-1 每个村口的村志记述了村子的由来 图 2-2 胶东地域分布图 2-2 胶东地域分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平缓,且分布有若干小盆地和山间平原。胶东 另外具有显著特点的地理环境是三面环海, 有着曲折绵长的海岸线。这些沿海地带也多 为丘陵山地地形,地势起伏时而平缓时而陡 峭。在这绵长的海岸线上散落着大大小小、 形形色色的富裕村庄。胶东半岛的居住环境 以此二类地形而形成两种主要形态,一是沿 海居住环境 (图 2-3) , 二是丘陵居住环境 (图 2-4) 。大多数的沿海村庄会选择开敞平缓的 近海地域。海洋是生活的依靠,因此他们在 选址上一般没有过多的讲究,以便于渔业为 主。丘陵型居住环境离海洋有一定的距离。 在村庄的选址上讲究坐北朝南、背山面水。 因此地处丘陵地带的村庄多位于背靠青山的山脚下或延南向的山脊展开, 其后多 有较高的丘陵以阻隔北方冬季的寒冷, 而南面一般开阔平坦以更好的接受冬日温 暖的阳光。在北方,水源也是选址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的村庄都位于靠 近河流湖泊之侧。河流多位于村庄的东、南方向,从村前流过。另外在整个村庄 地域内有 “以东为大” 的说法, 也就是说在整个村子中东面是最好最尊贵的位置。 2.2.2 胶东农村海文化的分析研究(海文化在民居建筑中的体现) 2.2.2 胶东农村海文化的分析研究(海文化在民居建筑中的体现) 在地理学中,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 理现象的综合体。由于地理现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现象,另一类是人文现象,所以 景观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 2-5) ,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我国著名人 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认为,“文化景观是地球 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 的地理特征”。因此,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 图 2-3 沿海型村落图 2-3 沿海型村落 图 2-5 村落、渔船与大海图 2-5 村落、渔船与大海 图 2-4 丘陵型村落图 2-4 丘陵型村落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图 2-7 貌似龙行的装饰屋脊图 2-7 貌似龙行的装饰屋脊 的材料,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也称人文景观。文化是景观形成与变化 的一个重要因子,尤其是人文景观。景观与文化相互影响,中国的文化景观,积 淀着种种的中国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性质,其中胶东的人文地理景观 应该是中国丰富地域性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山海相依,海天一色;渔帆点点,海鸥翔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给胶东无 限的风光,同时千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孕育出富有浓郁渔家乡土气息的海洋文 化。从秦始皇东巡到达今天的威海荣成成山头(即当时所认为的天涯海角)寻访 不老妙药到今天的海洋旅游和渔民节, 无处不流露着大海永远是胶东人民生活的 主题。 海洋是胶东半岛沿海渔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脉。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这块 神奇的土地上,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生 产生活的积淀,威海人形成了许多具有典型 胶东地域特色的风俗、习惯和禁忌。大海在 给与沿岸村镇以大自然恩惠的同时,也会带 来偶尔的灾难。因此渔民对于大海有着感激 与敬畏双重心理情感,崇海、尚海、祭海的 习俗在民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图 2-6) 。 在威海的大多数地方,吃鱼时都忌说“翻” 字。在亲朋好友相聚时,鱼是一道必不可少 的上桌之菜。吃鱼时,一般要把整条鱼摆放 在盘中,在吃完鱼的上面后不能说“把鱼翻 过来”,而应说“把鱼转过来”,或“把鱼 划过来”,因为“翻”字有海上翻船之嫌。 渔民们长年从事海上生产,是以海为生的人, 当他们要告别亲人,扬帆远行时,通常都说 “出海”, 寓意“出入平安”, 而不许说“下 海”,因为“下海”也有“坠入大海”之嫌。 谷雨是渔家最重要的节日, 谷雨时节, 百鱼上岸。 为感谢海神能赐给丰厚的鱼虾, 图 2-6 渔民供奉的海神娘娘图 2-6 渔民供奉的海神娘娘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祝愿天天鱼虾满舱,祈求神灵保佑,免灾除难,渔民便在这天举行传统的祭海神 活动。每年谷雨家家户户要蒸大饽饽,购买香、鞭炮等供品。把准备好的祭品献 上后,一起跪下三拜龙王,再三拜大海(图 2-7) 。这些独特的渔家习俗是胶东 海文化的重要成分,聚集了众多老百姓代代相传的、能让人们从中得到快乐、祥 和、安康、愉悦的享受,正是这些民俗构成 了胶东农村精神家园的独特图景。 胶东人民以海为生, 他们对大海是充满了 崇拜和敬畏的。当地人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中我可以体会 到海对胶东民居的重要不言而喻。大海给胶 东居民带来了赖以生息的丰厚渔业资源。然 而,大海不是永远风平浪静的,他在带给沿 岸村镇无尽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惨痛的 灾难。正是这种千百年来亲水与防水的双重 心理,形成了胶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文化, 而民居作为居住文化的物质载体寄托着人们 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感情。胶东人民这种崇海、 尚海、敬海的心理,使其传统民居中有了鲜 明的“海文化”特征(图 2-8、2-9) 。 胶东传统渔村多选址于距离海面不远丘陵 地带的山脚下,山峦可遮挡海风猛烈的吹袭; 民居形式以体量低矮、高低起伏的草顶石墙 屋为主,构成高低起伏、丰富多变的街道景 观;龙王庙等拜谢和祭祀海洋神灵的庙宇成为渔村最主要的公共建筑;或具象、 或抽象的水生动植物则是沿海渔村民居中最常见的装饰装修题材。 海文化的装饰内涵装饰内涵。 “妈祖文化”是胶东半岛传统民居中“海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所有生活在海边的居民来说, 海面风大浪急, 天气变化无常, 出海是一种极有生命危险的活动, 渔民迫切的需要心理的安慰和保护神的时刻保 图 2-9 纪念性石砖牌图 2-9 纪念性石砖牌 图 2-8 拜祭海神的神龛图 2-8 拜祭海神的神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佑。中国在宋代以前海神一直是龙王。其作为海洋的神灵被渔民供奉;宋以后, “妈祖”出现并很快取代了龙王,成为沿海各省渔民的保护神。妈祖作为永保海 上平安的神灵,是渔民心灵上的寄托。自宋初到清末,妈祖文化通过多种渠道的 传播,成为渔民生活中最具影响的民俗文化。现在胶东半岛的偏远渔村,村村都 供奉着妈祖塑像。为祀奉妈祖而建立的海神庙则是每一个村落最重要的公共建 筑。妈祖信仰为胶东留下了大量文化史迹, 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独 具特色的建筑形象和别具一格的建筑材料, 以及具有鲜明“海文化”特色的建筑装饰, 使胶东民居在中国众多特色民居中绽放绚 烂的光彩。 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题材装饰题材多与大海有 关, 这类装饰的形成是与海文化的图腾崇拜 紧密相连的。 其装饰风格有着显著的地方特 色,胶东大海沿岸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在 中国原始社会中, 图腾多来源于赖以生存或 神秘不可知的生物。 胶东居民以海洋生物为 生, 而深水中的海洋生物有着神秘的不可知 性, 因此当地居民必然对海洋动物有着无比 的敬畏, 这种原始的敬畏最终转化为图腾崇 拜。胶东沿海的先民曾有鱼图腾的崇拜,后经过各部落、各民族间的融合渗透, 便与华夏族一样以龙为图腾,现在我们在传统民居的装饰中,仍能看到海洋动物 的痕迹,因为它们在胶东社会生活中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胶东传统民居装饰色 彩 装饰色 彩的突出特点是朴素幽雅与突出重点(图 2-10、2-11) 。绝大多数民居使用纯冷 色调,基本不会使用鲜艳的色彩。这与其他一些地域民居喜用艳丽的装饰色彩相 反。建筑重要部位多用黑褐色强化。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为北“玄武”。尚黑 的风俗习惯是民居中“海文化”的突出体现。在建筑色彩运用上崇尚自然厚重, 多以砖石本色为主,主要色彩包括青灰、白、棕等。这种色彩在太阳的照耀和大 图 2-11 自然朴实的色彩搭配图 2-11 自然朴实的色彩搭配 图 2-10 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居住色彩图 2-10 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居住色彩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海的反衬之下给人以清静凉爽和简洁朴素之感。 通过色彩的变化强调建筑边缘和 转折等重要部位也是其特色之一。这在增加了层次感的同时强化了建筑的轮廓 感,能够非常好的表现出建筑造型的韵律与节奏感。在照壁、门头、门簪、檐口 等部位用简单的装饰点缀。使建筑粗中有细,疏密结合。 2.2.3 庭院式景观和家族文化为主导的胶东传统居住环境 2.2.3 庭院式景观和家族文化为主导的胶东传统居住环境 从古代绘画和保存到现在的实物建筑来看,中国北方住宅在平面布局方面 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这就是每一处住宅都 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 围墙之类环绕 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图 2-12)格局是组 织建筑群体构图的关系,中国民居的三合院、 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为公共中心的向内的 家庭组合体,建筑的组成为严谨方整的格局 (图 2-13) 。单看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围绕纵 横轴线形成前后左右对称的布局; 单看庭院空 间,也自成完整的格局;单看建筑群之间的相 互连接的檐廊、转角回廊、院墙与垂花门等, 也是自成体系。 因此一座完整的民居不论规模 大小都组成严谨清晰的格局。 按照一般规则庭 院为南北延伸形式,由前到后等级依次增加,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 内外有别”的 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妇女一般居住于离外门最远的庭院里。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在总体布局上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 纵轴线进行设计。重要的建筑依轴线依次排开,次要建筑则分列庭院东西两侧, 另外建筑的安排也根据其使用的公共性的程度,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布局,按人 们的亲疏关系布置宅院。在住宅中需要这种由公共性逐渐过渡到私人性的渐进 的层次布局。如果不考虑渐进的层次,把许多房间混杂地罗列在一起,就不能 反映社会与家庭生活中的交往关系。因此一幢宅院需要这样的渐进层次,从入 图 2-13 胶东四合院民居图 2-13 胶东四合院民居 图 2-12 北方典型四合院模式图 2-12 北方典型四合院模式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口公共性的部分引进至半公共性的部分,最后达到最私人性质的部分。北方四 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宗 法礼教制度和等级观念在建筑上的体现。 山东村庄一般称村、庄、疃、屯者居多。村名多以家族姓氏冠于其前,如姚 家疃、毛家沟、乔家庄等,这反映出山东村庄的家族化特点。大部分村庄的形成 都是一个家族发展壮大的过程。族居是胶东农村的构成形态。因为胶东人口大多 为明朝从云南迁徙过来而发展壮大并最终形 成今天的规模。这些迁徙过来的居民在一开 始就以家庭为单位繁衍生息,而一个家庭通 过人口代代的扩大最终形成了一个家族式的 村庄。因此在胶东,大多数的村庄都是家族 型的结构形式,村庄的扩大是通过家族与家 族之间的通婚来实现的。 胶东村庄是私密性与群居性的完美结合体。他们在亲密的群居和私密性的庭 院状态中生活。这是胶东农村生活居住方式的最大特色。庭院和家族是山东农村 的精髓。在山东的村庄我们几乎看不到一户单独的民居住宅,每个村庄的人家都 把房子集中修在一块儿,而且分布格局随地形自然变化,整齐严密,形成网状街 道、小巷。房屋的排列如无非常特殊的情况一律坐北朝南,因此山东农村的主要 道路绝大多数为东西走向。 (图 2-14)地貌特殊的,建筑则以地貌为依据,如讲 究山前水北、 背山面海等。 这种布局形式和生活方式与南方村庄有着根本的不同。 南方的民居却散落于田地间的各个角落,单独的住宅是其基本构成形态。而山东 的村庄,房屋多相毗连(图 2-15) ,左右邻居接山连墙,前后则只隔一街,有些 老村庄前后两家之间甚至只有一个跨步的距离,其建筑密度非常之高。每个村庄 都按规模的大小自然的形成几个公共活动中心, 这些中心通常以水井或庙堂等功 能区为中心。有些规模较大的村庄可以有两个甚至更多个公共空间。 2.2.4 胶东传统民居环境文化特色邻里型生活方式 2.2.4 胶东传统民居环境文化特色邻里型生活方式 图 2-14 坐北朝南,东西走向的胶东村庄图 2-14 坐北朝南,东西走向的胶东村庄 图 2-15 邻里间低头不见抬头间的公共过道图 2-15 邻里间低头不见抬头间的公共过道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胶东有一句非常著名的俗语叫做“远亲不如 近邻” 。这充分体现了邻里型的生活方式在当地 生活中占据着的重要位置。密集的民居形式、近 尺度的生活空间拉近了居住者之间交流、沟通的 距离。农村生活范围的局限性与这种居住空间上 的近距离在时间的作用下形成了固定的生活圈 子,使邻里之间在空间形态的作用下得到了最好 的沟通与交融。 当我们走进一个村庄中的任何一幢住宅时我 们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城市化进程 中住在使邻里间行同陌路人的单元楼中的人们 是那么的不同。前面提到过胶东村庄的构成形式 同南方大相径庭。其住宅密集度非常高,一个村 庄往往以地形地貌为基础形成多个不同状态的 居住组团。由于北方住宅对阳光有着非常渴望的 需求,其建筑形式除受特殊地理因素制约外一般 都遵循坐北朝南,门前道路的形式。坐北朝南的 住宅一字排开,其左右住宅之间甚至紧密到两栋 房屋共用一道山墙的地步(图 2-17) ,这样继续 连接就形成了一排东西走向的住宅。前后排住宅 之间有道路穿过,在一些比较有历史的村庄里, 前后住宅之间的道路真可以称之为羊肠小道,仅 仅可供两人擦肩而过,前后住宅仅几尺的距离。 我们在村庄里经常可以看到前屋主人坐在后窗旁同后屋坐在庭院门楼下的 主人边做家务活边聊天的场景(图 2-18) 。更有左右前后邻居之间有事情不须见 面而只站在各自院中就可以轻松的对话聊天。 那种亲切而自然的生活状态非常令 人感动、让人向往。因此在这种几乎每一座宅院都与隔壁的宅院相连,前后宅院 之间也仅有几步之遥的建筑形态下左邻右舍之间在近距离中体会着自然状态下, 图 2-16 三户共用过道示意平面图图 2-16 三户共用过道示意平面图 图 2-17 仅半人高的邻里间隔墙图 2-17 仅半人高的邻里间隔墙 图 2-18 一步之遥的前门与后窗图 2-18 一步之遥的前门与后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他们在生 活中经历着交融,逐渐成型了非常具有亲和性和团结性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状态, 而这样的生活环境正是现在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逐渐消亡的, 经常被人们追忆和向 往的。 2.3 原始特色民居形式、胶东民居文化的瑰宝海草房原始特色民居形式、胶东民居文化的瑰宝海草房 2.3.1 海草房历史 2.3.1 海草房历史 海草房又名海苔房、 海带草房 (图 2-19) , 因其以胶东沿海所产的海草为主要材料搭盖 屋顶而得名。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 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 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 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海草是在浅海生 长的野生藻类,适宜在五到十米深的海域生 长,海草春荣秋枯,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大量 地卷上岸滩,被人们拉上岸的海草经风吹日 晒逐渐变白、变灰,最终成为褐色。海草中 因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其粘成厚厚的房 顶,可以持久耐腐,防漏吸潮,用它盖成的 海草房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独有特色的生态 民居(图 2-20) 。 威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约有 2700 年,而威海的民居及其建筑历史要比文字记 载的年代更为久远。傍海而居的先民,早就懂得就地取材,借海边海草丰茂之便 利,为我所用,筑屋而居。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云南人成批迁徙至胶东,居于 现威海市所属的荣成。由于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他们从建村起就以 图 2-19 胶东海草房图 2-19 胶东海草房 图 2-20 海草房与老街图 2-20 海草房与老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厚石砌墙,用海中生长的大叶海苔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海草房。千百 年来,在世代渔民、盐民、屯田军户和其他居民的努力下,威海的海草房区域带 逐渐形成。在这条区域带上,分布着环翠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刘公岛旅游度假 区、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的 23 处乡镇、办事处中的 600 多个自然村,面积 约 1000 多平方公里。海草房区域带就像一条明朗的灰白色长带,环绕整个威海。 2.3.2 海草房制作技术与优点 2.3.2 海草房制作技术与优点 胶东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 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 避雨防晒,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 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建筑经验,以厚石 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 海草房。 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 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除了有防霉烂、 防虫蛀、不易燃烧的特点外,还具有冬暖夏凉、 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图 2-21) 。 海草房屋脊的斜度约为 50 度角,苫盖的海 草最厚处为 4 米,檐厚 50 厘米,每座海草房所 用的海草多达 6000 公斤。房顶采用这样的结构 既可减少四季不断的海风阻力,又有利于雨水流 速的提高。居住其内的老人常说:“最喜欢海草 房的冬暖夏凉,比住什么高楼大厦舒服多了(图 2-22) 。 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往屋顶上苫海草,因此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 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 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 压一层地叠加。海草房苫房需要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苫屋顶的材料中除海 草外,还掺有一些麦秸。苫房的时候,每苫一层海草要加一层麦秸,这样更加结 实, 只是因为海草较长, 将麦秸全部遮盖住了, 因此往往只看到海草而不见麦秆。 图 2-21 三合院海草房图 2-21 三合院海草房 图 2-22 海草房剖面草图图 2-22 海草房剖面草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为了抵御大风,海草房的屋顶上还要特地覆盖一层更厚的海草,也有个别的在山 脊盖上一层瓦,这在当地俗称为“压脊”。因为根据原理,只要最上面一层没有 被风吹掉,下面一层压一层,也不会被吹掉。海草房通常有两面的屋顶,也有垒 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当冬天暴风雪熔化后,雪水可以顺着这个垒垛形的三角形屋 顶迅速地向下流去,减轻雪对房子的压力;夏天的雨水也可以从这个垒垛三角形 上迅速地流下来,不会漏入屋内。为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朝向大海的 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显得更加独具特色。 2.3.3 海草房是胶东地域文化丰富而生动的载体 2.3.3 海草房是胶东地域文化丰富而生动的载体 我国著名画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吴冠中教授在荣成为海草房写生之后, 留下不少精彩的赞美文字:“那松软的草质 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 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 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 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 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 时随方就圆,因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 性,寓朴于美,谱出了方、圆、横、斜、大、 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墙, 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 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 草顶。 (图 2-23)” 这生动的描述了海草房 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与内涵。 引自吴冠中教授荣成海草房写生日记 图 2-23 吴冠中笔下的胶东村庄图 2-23 吴冠中笔下的胶东村庄 图 2-24 德国画家笔下的胶东小村图 2-24 德国画家笔下的胶东小村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图 2-25 错落有秩的自然村落图 2-25 错落有秩的自然村落 2.4 胶东传统民居环境的艺术价值胶东传统民居环境的艺术价值 2.4.1 胶东自然村落形态的风貌特色 2.4.1 胶东自然村落形态的风貌特色 我们在研究地方建筑、乡土建筑时不应该仅仅提取、分析地方特色建筑的元 素,因为这些元素有其更深层次的来源,有使其形成的根源。这些根源就是最本 质的东西,那才是乡土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灵魂。我们通常会认为地域性建筑即具 有地方风格的建筑,而实质上这是一种表面化的认识。因为所谓的地域性从根本 上讲是指环境的地域性。建筑风格是环境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些建筑的地域风格 元素最终来源于这一地域的环境。这个环境 是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和心理学环境。 胶东村落的艺术价值从根源上讲来源于 胶东的地域环境(图 2-25) 。沿海村落布局形 态基本沿海崖地形自然典折而成,一般为后 依青山和三面环山,一面面海的长带型格局, 尽管胶东村庄同安徽、山西等传统村落按严 格的规律性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 形态有所不同,其形态以生活需求为依据仍 然能感受到以点线面和组合形态为骨架进行 组织的空间结构和有次序的场所感。村庄里 村民们祭祀、修船、晾晒、补网活动等形成 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了学术意义上的广场(图 2-26) ,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色彩,也塑 造了村庄人文特质。这充分表现了农业生活 状态下生产与生活在空间上的交融。在街巷组织上更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以地 理条件和对功能的需求出发。因此巷道在形态上千变万化,给人非常丰富的空间 感和视觉感。 图 2-26 水井、晒场成为村庄的公共空间图 2-26 水井、晒场成为村庄的公共空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从景观方面分析,胶东村庄独特的景观色彩构成的确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让人能够感受到印象深刻的地域感。 其住宅屋顶的浅紫色海带草或淡黄色稻草本 身就已经有了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色彩特点。其与墙身砌筑的不规则青石色彩 相搭配和对比,就产生了上重下轻、素雅朴实的视觉感受。另外很多住宅都在外 围建筑了大半人高度的毛石围墙或木质栅栏, 房前屋后则一贯有种植高大树木和 瓜果菜地的习惯。这样独特的屋顶色彩和拙 朴的院墙、高大的遮荫树木、丰实的瓜果菜 地结合,单体景观层次就变成了丰富的多层 次景观(图 2-27) 。另外沿海村庄所特有的鱼 网、海船、风杆等成为构成景观地域特色的 标志性元素(图 2-28) 。他们是渔民生活的组 成部分,也是村庄景观的构成要素,它们与 村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其风格性便越发的 鲜明起来。 因山就势、 因地制宜是胶东传统民居的另 一个重要特征。当地人们会充分利用地形高 差筑造房屋以此减少土方量和人力劳动。除 此之外,正是由于传统民居是充分结合地势 的,才使得传统村落不仅融入自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著委托翻译合同书5篇
- 2025江苏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81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南平市邵武市医疗单位医疗类储备人才引进8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园林绿化赔偿协议书5篇
- 2025年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4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南通市通州区部分事业单位(医疗卫生类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芜湖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编外工作人员招聘2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人才招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安徽合肥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6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供热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一卷政治高考真题及答案
- 安静与智慧主题班会课件
-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包月视频点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皮带机安全知识培训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2025大连国际机场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铁塔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