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我国的雕版印刷,肇端于唐,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宋版书摹写之精, 雕印之佳,贯古绝今。北宋汴梁刻书是我国宋代刻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雕版印刷史上重要篇章,对其它地方的刻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 汴梁刻书现存实物罕见,又加上正史文献涉及较少,所以一直以来经常被人们 所忽视。对北宋汴梁刻书事业的研究,无论是在雕版印刷史上,还是在我国的 图书出版史上,以及印刷术的传播史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大量 的文献资料再现汴梁刻书的盛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末附北宋汴梁刻书简明目录。 引言部分阐述雕版印刷的起源、发展,以及论文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北宋汴梁刻书兴盛的历史背景。汴梁刻书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 就,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 汴梁刻书具有天时。( 二) 汴梁刻书占尽地利。( 三) 汴梁刻书拥有人和。 第二部分,北宋汴梁刻书。汴梁刻书包括汴梁官刻和汴梁民间刻书,汴梁 官刻是汴梁刻书的主体,汴梁的坊刻和私刻是汴梁刻书的有益补充。( 一) 汴梁 的官刻。汴梁的官刻尤以国子监刻书为盛。( 二) 汴梁的民间刻书。在汴梁官刻 的带领下,民间刻书也如火如茶。( 三) 汴梁释藏道藏的雕印。汴梁是北宋佛教 的中心,佛藏、道藏的雕印也很兴盛。( 四) 汴梁的书画雕印。北宋汴梁版画在 内容上比前代有所突破,汴梁版画的兴起,是汴梁雕版印刷兴盛的又一表璐 第三部分,北宋汴梁刻书的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一) 汴梁刻书中心的巨大 历史贡献。汴梁刻书不仅为南宋刻书事业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 对后世雕版印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汴梁刻书对其他刻书中心的影响。汴 梁刻书促进了四川、杭州两大刻书中心进一步繁荣,也直接促使了金朝平水刻 书中心的形成和壮大。( 三) 汴梁刻书业在印刷术和汉文化外传上的贡献。印刷 术随着汴梁雕印的书籍传到了域外,同时也把汴梁乃至北宋的文明、文化传播 出去,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 汴梁刻书的创新尝试。 蜡版印刷术在汴梁首先使用,图书管理制度在这里形成,版权意识也在这里萌 芽。 结语部分对汴梁刻书概况及其贡献进行概括,并进一步指出汴梁是北宋最 先兴起的刻书中心,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刻书中心,它应该当之无愧的成为宋 朝四大刻书中心之一。 关键词:北宋汴梁;刻书;历史贡献 a b s t r a c t c u r v e dp r i m i n gi nc h i n ac 锄ei n t ob e i n gi nt m gd y n a s t y ,b e c 锄em a t u r cm t h ep e r i o do ff i v ed y n a s 劬n o 嘶s h e di ns o n gd y n a s 够t h ee s s e l l c eo fm ec i l r v e d p r i n t i n go fs o n gd y i l a s 哆i sm eb e s ti nh i s t o 1 1 1 e 朗蓼a v e db 0 0 k so fb i a n l i a n gi s t h ei m p o r t a l l tc o n s t i t u e f l to ft 1 1 ee n 伊a v i n gb u s i n e s si i l s o n gd y i l a s t y i sa l s ot 1 1 e s i 印i f i c a l l tp a ni nm eh i s t o 巧o fc u e dp 血t i n g c a n ,e d 研n t i n ga r en e 百e c t e da ht h e t i m eb e c a u s et h ee x t 锄te i l 伊a v e db o o k sa r ee x t r a m e l yr a r e ,b e s i d e s ,f e wd o c 啪e n t s c o n c 锄i n gh i s t o d ,h a v ee v e ri n v o l v e dt h 锄h o w e v e rt l l e r ei sn od o u b tt h a t t h ep l a c e b i a n u a n gi so n eo ft h eb i g g e s tc u i n gc e n t e ro fn o n h 锄s o n gd ”a s 吼a l l di th 鹊 p r o f o u n di n n u c i l c eo no t l l e rc e i l t e r s s ow e t h i i l l ( t h a tt h es n l d y0 nc u r v c dp r i n t i n go f b i a l i a n gh a s 伊e a ts i 印i f i c a i l c en o to n l yi nt h eh i s t o d ,o fc u r v e dp n t i n g ,b u ta l s oi n t h eh i s t o r ) ,o f b o o k sp u b l i c a t i o n 锄d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 p r i n t i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0 r e c a p t u r et h ep r o s p e r o u ss t a t et h r o u 曲t h em a s s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m a t 嘶a l ,a n de l a b o r a t e s i t si m p o n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i nt h i sf o u i l d a t i o n 1 1 1 e 如l lt e x tc a i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n s :1 1 1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e l a b o r a t e dm e 嘶百n 觚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u n r e dp d n t i n 吕a n dd i s c u s sm er e a s o nw h yt h ea u t h o r c h o o s e st h i st h 锄e t i l em a i nb o d yc o n s i s t so ft l l r e ep a n s :t 1 1 e 矗r s tp a n ,t l l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l l e p r o s p e r o u se i l 伊a v e dp r i n t i n go fn o r t h e ms o n gd y l l a s t y t h eb m l i 觚t a c h i e v e i n e n t so fb i a n l i a n ge n 伊a v i n gi sb e c a u s ei th a sm ev a r i o u sa d v a n t a g e o 缸 c o n d i t i o n s ( 1 ) b i a n l i a n ge 1 1 伊a v i n gh a s t h ef a v o r a b l et i m i n g ( 2 ) b i a n l i a n ge n 孕a v i n g h a st h eg e o 伊a p h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 3 ) b i a n i i a n ge n 野a v i n gh a st h eh 啪a n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e n 伊a v e db o o k so fn o r t h e n ls o n gd y n a s t y b i a n i i a n g e n g r a v e db o o k si n c l u d e so 衔c i a le n 伊a v i n ga n df o l ko n e t l l ef 0 m e ri st h em a i nb o d y o fb i a n l i a n ge n 笋a v i n g ,t h ef a n ga 1 1 d 研v a t ee n g r a v i n ga r ea l s ot h eb e n e 6 c i a l s u p p l e m e n to fb i a n l i a n ge n 伊a v i n g ,a n d t h er i s eo ff o l ke n 伊a v i n ge n h a j l c e dt h e i p r o s p 甜t yo fb i a n u a n ge 1 1 伊a v i n g ( 1 ) b i a n u a n go 伍c i a le n 彤m n g ( 2 ) b i a n u a n g f o l k 龋w i n g ( 3 ) t h ec u r v e d 研n t i n go f b u d d h i s ts 谢p 彻惯a n dc 0 m m e n t a r i e st a o i s t c a n o n ( 4 ) b i a n u a n gc a l l i 孕a p h y 锄dp a i n t i n g t 1 1 et h i r dp a n ,廿l ea c h i e v 锄e l l t s 觚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o fb i a n l i a n g e n 伊a v i n g ( 1 ) t h e 伊e a th i s t o r i c a l 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a n a n g 孕a v i n gc e n t 既 ( 2 ) b i 粕l i a n ge n 孕a v i n gb o o k sh a si n f l u e n c eo no t h e r 锄伊a v i n g ( 3 )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b i a n h a n ge n g r a v i n gb u s i n e s si nt h ep r i n t i n gm e t h o da n d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 c l l i n e s ec u l t u r e ( 4 ) t 1 1 ei 皿o v a t i o no fb i a n i i a n g 锄孕a v i n g b o o k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p a n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s u r v e y 锄dt h ec o n t 抽u t i o no fb i a n i i a n g e n 孕a v i n g ,a n d 知t h e rp o i n t so u t t h a tb i a n u a n gi st h ee d i e s tc e n t e rw h e r ee n 伊a v i n g b e g a l lt oe l i l e r g ei nn o n h 锄s o n g 【 y i l a s 何b i a n u a n ge n 彤i n gb o o k sh a v et h e p i v o t a ls t a t u sn o to n l yi nt h ec u 九,e dp r i n t i n gh i s t o i n t 1 1 eg e l l e r a lh i s t o 叫o fc h i n e s e b o o k sp u b l i c a t i o n ,b u ta l s oi nt h ec h i n e s ec u l 仰eh i s t o r ya n di nt h ew o r l dc u l t l l r e e x c h a n g eh i s t o n od o u b t ,b i a n u a n gi sm eb i g g e s te n 笋a v i n gc e n t e ri nn o n h e m s o n gd y l l a s t y ,i ti sn o te c l i p s e db yt h ee n 伊a v i n go fs o u t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 ,s oi t s h o u l db er e g a r d e d 舔o n eo ft h ef o u re i l 孕a v i n gc e n t e r so fs o n gd ”a s t y k e yw o r d :脚a n l i a n g ;e n 伊a v e db o o k s ;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栗,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 了明确的 文中作 :j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4 :,; i j i 一j 。j j 矗j 。谚蕊? 。i 瓤j v | i j j r 镪j | | 一? 鼍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乖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t ,可瞄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住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 哪j 年6 a b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釜名: 引言 北宋是我国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尽管它缺少汉唐王朝的那种尊 贵和霸气,但其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所达到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历代学人对 其赞叹有加,王国维曾经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元方面,前之汉 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陈寅恪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 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代文化在我国文化史上独领风骚,并对人 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字是文化的结晶,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书籍发挥着 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书籍本身的雕版印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 雕版印刷,肇端于唐,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据世界图书统计:我国从 两汉至五代,共出图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仅宋代出书就达一万 一千多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宋以前历代出书总数的近一半。 可见雕版 印刷的广泛运用为宋代图书的生产和流传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如此,宋版书 摹写之精,雕印之佳,也贯古绝今。所以历代藏书家视宋本为拱璧珠琳、稀世 至宝。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校勘家黄丕烈,就因笃嗜收藏宋版书,以“佞 宋主人”自号。清代的陆心源藏书甚富,号称收藏宋本二百部,乃名其藏书之 室为“醅宋楼”。所以谈到宋代文化,其雕版之精美,图书事业之繁荣不可不论。 李致忠先生谈到宋代刻书时就曾说:“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雕版印书事业发展的黄 金时代。南北两宋,刻书之多,规模之大,版印之精,流通之宽,都是前所未 有的。 固 后人对宋代的刻书研究是比较重视的,清人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今人孙 毓修的雕版源流考,李致忠的古代版印通论,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 等都用专门的篇章对其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唯独对汴梁 千困维:静安文集续编,上海书店,1 9 8 3 年版,7 0 页。 陈寅恪:会明馆从稿二编邓广铭 序,1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版。 ,岛信成:中困图书发行史,复口人学版利:,2 0 0 5 年版,4 5 贞。 牟敛忠:古代版e 通论,1 :海古籍j i 版社,2 0 0 6 年版,9 4 页。 l 刻书论及甚少。上世纪末,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写的中国 印刷史料选辑,可谓上世纪关于雕版印刷论文的集大成者,其中收入的论文对 杭州、四川以及福建的刻书谈及较多,却没有一篇是研究北宋汴梁刻书的。更 令人颇感遗憾的是,很多书一提宋代刻书,总是说宋代有三大刻书中心杭 州、四川和福建;说到北宋国子监的刻书时,很多人也都认为汴梁国子监刻书 大多下杭州镂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汴梁又名东京,是北宋的首都,战国时的魏,五代时的后梁、后汉、后晋、 后周都曾先后在此建都。汴梁是皇城,有着汴河、惠民河、五丈河的交通便利, 可谓“八方争凑,万国咸通 ,其人口逾百万,“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 矣”,堪称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汴梁不仅是北宋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 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北宋柴宗庆曾赞美它:“曾观大海难为水, 除去梁园总是村。北宋汴梁的这种繁华富庶的景象,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 录旱也随处可见。雕版印刷正是这片土地蕴育出来的一枝奇葩,它的迎春怒 放,更使得汴梁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北宋汴梁刻书是雕版印刷全面发展的一 个时期,也是中国雕版印刷走向辉煌,走向世界的起点;它让雕版印刷真正走 进了人们的生活,对书籍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功不可没;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 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思想交流,民族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宿白先生论及汴梁刻书时说:“北宋是我国雕版印刷急剧发展的时代。都城 汴梁国子监、印经院等官府刊印书籍盛极一时;民间雕印文字迅速兴起,尤为 引人注目。汴梁作为当时雕印的代表地点,应是无可置疑之事。唯靖康之变, 遗迹稀少,汴梁雕印的繁荣情况,只能就文献记录仿佛之。 这一论述可谓客 观公允。汴梁刻书是我国雕版印刷史上的重要篇章,但由于历史悠久,战争频 繁,黄河泛滥,汴梁刻书的成果,或伴随着汴梁的历史遗迹深深掩埋于地下, 或在战争的铁蹄下、岁月的风蚀中化为了粉齑。由于现存实物罕见,又加上正 孟元老:东京梦毕录笺沣梦华录序,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 李焘:续资治通苍k 编( 以下简称长编) 卷三八,上海古籍版礼,1 9 8 2 年版。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几,1 :海古籍版 j :,1 9 8 4 年版。 宿 j :唐术时期的雕版e 1 j 刷,义物版礼,1 9 9 9 年版,1 2 贝。 史文献涉及较少,所以一直以来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笔者经过认真地挖掘 和深入地研究后认为:汴梁的国子监刻书鼎盛非凡,民间刻书如火如荼。勿庸 置疑汴梁是北宋最大的刻书中心之一,并且对其它刻书中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 影响。虽然汴梁作为刻书中心仅存于北宋一代,然而它的光辉和贡献仍然可以 使其立于宋代四大刻书中心之列而毫不逊色。对汴梁刻书事业的研究,无论是 在雕版印刷史上,还是在我国的图书出版史上,以及印刷术的传播史上都有着 深远的意义。在建设和谐开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今天,对汴梁刻书的研究 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北宋汴梁刻书兴盛的历史背景 汴梁刻书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得天独厚的优越条 件,这些条件无疑促使了汴梁刻书迅速兴起。 ( 一) 汴梁刻书具有天时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在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雕版印刷技术也获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汴梁是五代时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本身就 有着雄厚的物质条件,又是赵匡胤最早“和平解放的城市,所以北宋政权的 建立不仅没有对汴梁城造成任何损伤,而且还为汴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 遇。汴梁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繁荣发展的经济,为汴梁刻书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宋朝的开国统治者十分清楚“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 的道 理,所以建国之初就不遗余力地兴文教,抑武事,奉行“文德致治”的右文国 策。宋太祖的这些措施,虽然削弱了国防力量,却使官场中文风大盛,朝廷内 外、大小官员无不以文事为重。宋史艺文志序中就指出:“君臣上下,未 牟焘:k 编卷二三,上海古籍版社,1 9 8 2 年版。 3 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朝野,其所制作、讲说、记述、赋咏, 动成卷帙,累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 ,“宋朝以文为治,而书籍一事尤切 用心,历代相承,率加崇尚。宋代皇帝更是率先垂范,太宗就以锐意文史的 形象见著于史册,到了真宗,“道尊先志,肇振斯文 。在右文政策的指导下, 再加上宋朝统治者身体力行的号召劝勉,倾心学术、精心文章、崇尚文化之风 就在社会上日益兴盛,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北宋汴梁文 化事业更加繁荣昌盛,学术思想也变得空前活跃。 与此同时,北宋统治者大兴科举,并对科举制度实行改革,使大量中下层 文人进身仕途,为巩固中央集权服务。宋太宗深谙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他曾说: “国家选才,最为切务。人君深居九重,何由遍识,必须采访。 他还说“吾 欲科场中广求俊彦,但十得一二,亦可致治。”据统计,太宗一朝的贡举,仅 进士科就录取了1 3 6 8 人。宋代的科举名额一再扩大,有时竟然达到两三千人, 比唐朝增加了二三十倍。此外,朝廷还对久试不中者表示恩典,特赐本科出身, 成为“特奏名”。这样科举成了当时统治阶级拉拢利用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汴 梁是北宋的心脏,它是北宋治国方针和政策的最先实施者和受惠者。正所谓“王 畿之内,风化之本,四方是则”。显而易见,汴梁是北宋建立后最早科举取士 的地方,并且在科举上占尽了皇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机和优势。这些都为汴 梁刻书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 二) 汴梁刻书占尽地利 汴梁地处中原,是北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它北临黄河,南接江淮, 又有汴河、五丈河等穿城而过,漕运发达,交通便利。汴梁经济繁荣,手工业 和商业都异常发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汴梁繁荣景象的真实写 脱脱等:未史艺义忠序卷二。八,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5 0 3 3 页。 李焘:续资治通咎k 编卷二叫,i :海古籍版社,1 9 8 2 年版。 川梦得:厶林燕语卷五,中f 仁书局,1 9 8 4 年版,7 2 页。 沈遘:两溪文集卷八么举府界知县札了,p u 部从刊本。 4 照。据记载,英宗治平四年,京师的杭米已有五年之储,神宗熙宁二年,京师 竟有七年之储。杨侃皇畿赋里曾这样描绘它:“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 广巷,市不通骑。” 汴梁是全国的藏书中心。宋初统治者就很用心搜集图籍,以充实内府藏书。 每征服一个割据政权,就立即把其图书运往汴梁。宋太祖乾德元年征服荆南, 把那里的图书全部运到汴梁。乾德三年征服后蜀,从那里收取图书一万三千余 卷。开宝八年平定南唐,在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余卷”,其中有不少精本。 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王钱傲归顺大宋,他收藏的图书全部被送到汴梁充入三馆。 另外,北宋政府还广开献书之路,多次向民间各地求书,并视其书籍价值及献 书人之能力委以官职。“到宣和四年的一百五十年之中,曾下诏求书和派专使到 地方征集图书,就有十五六次,几乎平均每十年一次。” 这样到了宋太宗太平 兴国年间,正副本图书就达八万余卷。后来整比图书,删其重复,“太祖、太宗、 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万九千一百四十二卷。这就使得汴梁的藏 书富甲天下。为了更好的储藏图书,宋初就建立了昭文、集贤、史馆三馆,宋 太宗即位后临幸三馆感到“湫隘卑陋”,“若此之陋,岂可蓄天下图书,延四方 俊贤耶? 于是下诏将三馆由长庆门东北迁往左升龙门东北旧车辂院,重新建 造,并赐名为崇文院。宋太宗端拱元年( 9 8 8 ) ,朝廷又在崇文院中另建秘阁, 用来收藏从三馆中调出的万余卷善本和一些书画珍品。政府注意收集图书的同 时,也很重视校印和整理,使政府的藏书质量不断提高。 汴梁官府藏书卷帙浩繁,汴梁私人藏书也让人叹为观止,甚至和官藏相比 也不逊色。据墨庄漫录记载,京都昌盛时,贵人及宗室往往聚书,多者至 万卷。如赵宗晟、赵宗颜的藏书都过万卷,赵宗绰竞“蓄书七万卷,“三馆、 秘府所未有也” 。就京官和士大夫而论,“京师藏书之家,惟故相王浦为多, 李濂:汴京遗迹志艺文,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3 8 0 页。 朱会要辑稿崇儒四之一五,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 手晟:北宋时期的古籍整理,史学月刊,1 9 8 3 年第3 期。 脱脱等:宋史艺文忐序卷- 二。八,中乍书局,1 9 7 7 年版,5 0 3 3 页。 李焘:长编卷 九,i :海古籍版 l ,1 9 8 2 年版。 洪迈:容斋p u 笔,中华书局点校奉,2 0 0 5 年版,7 9 3 页。 5 官尝借本传焉;丁谓家书亦多,收入秘府。”居住在昭德坊的昭德晁氏,家传 之书有二万四千五百卷之多。苏过夷门蔡氏藏书目序中还记载:比游京师, 有为余言,吾里有蔡致君一日,造其门见其子,从容请交焉。其子为余言, “吾世大梁人,业为儒。吾祖、吾父皆不事科举,不乐仕途,独好收古今之书。 空四壁,捐干金以购之,常若饥渴然。尽求善工良纸,手校而积藏之,凡五十 年。经史百家,离骚风雅,儒墨道德,阴阳卜筮技术之书,莫不兼收 而并取,今二万卷矣。京师藏书家名气最大的,非居住在春明坊的宋敏求莫 属。其父著名学者宋绶是杨徽之的外孙,尽得徽之藏书,加上自己的藏书有万 余卷。至宋敏求累计达三万卷,且经过多次校勘。“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居春 明坊。昭陵时,士大夫喜读书者多居其侧,以便于借置故也。当时春明坊宅子 比他处僦直常高一倍。 汴梁藏书的丰富为进一步大规模的编书和刻书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同时,汴梁刻书业的发达又为藏书提供了善本,使得汴梁藏书比 任何地区都丰富。 汴梁还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无论是文化设施、文化活动、还是市民的 文化素养和品味,都远远超出其它地区。周邦彦笔下是这样描绘当时汴梁的:“术 艺之场,仁义之薮,温风扇和,儒林发秀复有佩玉之音,笾豆之容,弦歌 之声,盈耳溢目,错陈而交奏,涣烂乎唐虞之日,雍容乎洙泗之风。”辞赋的 语言难免有夸饰的成份,但也确实反映出了汴梁文化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 兼容并包的特征。由于国家注重收集、整理图书,促进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也助长了汴梁编撰书籍风气的兴盛。宋初,政府就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 广记、文苑英华三部大型类书。社会上学术思想活跃,新的学科书籍的大 量问世,也为印刷业提供了充足的稿源,无疑对印刷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 进作用。而大量印本的出版,图书事业的进步,又推动了文化科技进一步向前 发展,这样就形成了更大的图书需求。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促进,使得北宋汴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一,上海古籍f “版社,1 9 8 1 年版。 叶吕炽:藏书纪事诗卷一。上海古籍j f :版t ,1 9 9 9 年版,3 8 页。 朱弁:f f n 洧闻卷叫,中华书局点校奉,2 0 0 2 年版,1 4 l 贞。 拿濂:汴京遗迹忠艺义,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3 9 5 页。 6 梁的雕版印刷出现了空前兴盛的黄金时代。北宋以文兴国,对教育十分重视。 在仁宗、神宗、徽宗三朝还掀起了三次一浪高过一浪的兴学高潮。汴梁是北宋 的教育中心,它拥有规格最高、种类齐全的各类专科学校,也是北宋最早有官 学的地方,曾占易在南丰县学兴学记中就指出:“宋初定天下,惟汴有学。 北宋初年,汴梁国子学为独一无二的中央官办学校,太学仅仅是国子学下设 的广文、太学、律学三馆之一。庆历四年,( 1 0 4 4 ) 太学从国子学三馆中分出, 单独建校。随后又设立了四门学、武学、医学;宋徽宗时一度设立算学、书学 和画学;此外还有宫学和宗学。这些学校皆隶属国子监管辖,除宗学外,生员 的资格较唐代为宽,学校逐渐向普通地主子弟开放。在这些学校中以国子学和 太学最为重要,生员也最多,崇宁三年( 1 1 0 4 ) 太学生的人数高达3 8 0 0 人。汴 梁还有朝廷办的小学,宋哲宗时小学分“就傅 、“初筮两斋,宋徽宗时就扩 大到十斋,人数近一千人。汴梁既有中央办学,也有开封府办的一些学校。如 宋徽宗大观元年( 1 1 0 7 ) 设置了开封府学。“北宋开封府所属的祥符县和开封县 的县学都在东京城内。 另外,民间的私立学校更是遍布汴梁。如王陶“乐道 苦贫,教小学于京师”;宋仁宗嘉祜术,京师麻家巷“有聚小学者李道” 。 同时,汴梁还是当时毛笔和墨的制造中心之一。相国寺内东廊是造笔业的 集中之地,侍其瑛和赵师秀所制的毛笔当时都很出名。 北宋时,汴梁制墨也颇 受赞誉。“潘谷造墨,苏、黄诸公皆称之据陆友墨史记载其制作之墨,“香 彻肌骨,研磨至尽,而香不衰,徽宗时的梅鼎、陈显、郭遇明、张雅、高肩都 是制墨高手。这些都为汴梁刻书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所以曹之先生谈到北宋汴梁刻书时指出:“汴京作为政治中心,决定了它在 北宋雕版印刷中的领导地位;汴京作为北宋的经济中心,决定了它从事雕版印 伞宋文卷二七o ,南中县学兴学记,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 宋会璺辑稿崇儒一之_ 二几,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 李备棠:朱坊墒倒塌以后湖南人民出版社,2 0 0 6 版,1 1 7 页。 邵们温:邵氏闻见录,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8 3 年版,1 9 3 页。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点校奉,1 9 8 3 年版,2 2 l 页。 吴涛:北宋都城东京,河南人民版社,1 9 8 4 年版,5 2 页。 转引白陶宗仪:说郛卷r 八,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奉。 7 刷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汴京作为文化中心,决定了它从事雕版印刷的优越的 环境。 ( 三) 汴粱刻书拥有人和 汴梁是五代监本的产生地,本来就有一大批技艺超群的刻工、印工。虽然 五代时朝代更替频繁,但刻书业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如九经、经典释文的刊刻,虽说兴起于洛阳,但更多的时间是在汴 梁刊刻并最终完成的,它开创了我国雕版刻印儒家经典的先河。在雕刻工人的 培养,印刷力量的积蓄,技术造诣的提高方面,都为汴梁刻书业的繁荣做了充 分的人才准备。北宋汴梁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各种手工业行会一百六十多个, 雕版印刷业就是其中之一。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雕版印刷技术的提高, 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迅速增长,更是刻书事业发达更为直接的条件。因此 当北宋建立后,国家获得了统一,社会趋于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文化需求进 一步增大时,汴梁的刻书业便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据统计北宋汴梁的官营手 工业者就达到四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私营手工业作坊和个体手工 业者,在这些手工艺人中,有一部分就从事雕版印刷。 汴梁不仅拥有一流的刻工,同时也拥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巨大的图书需 求市场。汴梁是北宋士人实现平步青云、兼济天下之梦想的圣地,“就试人数最 多的是开封府。如哲宗元祜五年( 1 0 6 9 ) 就试者达2 0 0 0 余人。 原因很简单, 开封府录取的名额较多,使得一些人直接冒充开封府的户籍来参加考试。据司 马光对元祜间三次科举考试人数的统计,国子监和开封府的及第人数分别是其 它地区所有和的几倍或几十倍。如咸平元年( 9 9 8 ) ,孙仅榜共有五十人,“自 第一至第十四,惟第九名刘烨为河南人,余皆贯开封府,其下二十五人亦然。 酋之:中国古籍版奉学,武汉大学f 版社,1 9 9 2 年版,2 4 8 页。 吴涛:北宋都城东京,河南人民i l 版社,1 9 8 4 年版,3 0 页。 程民生:采代地域文化, | t 南人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2 1 6 页。 司马光:温困义正州马公义集卷三十,一 :海商务e i j 书馆,四部从刊本。 8 不应都人士中选若是之多,疑亦外方人寄名证籍,以为进取之便耳。”一榜5 0 人中,“开封人就有3 8 人,足见汴梁对士子们的吸引力。各地的读书人纷纷 汇聚东京,所以每至开科取士,汴梁就成了举人贡士的海洋。太宗淳化三年 ( 9 9 2 ) ,“诸道举人凡万七千余人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1 0 4 8 ) ,贡士凡万二 千人。到了仁宗朝,实行“四年一贡举,四方士子客京师以待士者,恒达六七 千人” ,士子们参加考试需要标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这么多的举人贡士会 聚京师,再加上汴梁本身的学生,无疑为汴梁刻书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汴梁拥有的这些优越条件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共同促进了汴梁刻书业繁 荣和昌盛。 北宋的汴梁刻书 汴梁刻书在五代就有着良好的基础,北宋政权建立后,在统治阶级右文政 策的积极号召推动下,士人、百姓对图书的需求同益增长,随着雕版印刷技术 的同臻成熟,汴梁的刻书事业如雨后的春笋,更加茁壮。汴梁刻书包括中央官 刻和汴梁民间刻书,官刻尤以国子监刻书为盛,汴梁民间的坊刻和私刻也逐渐 发展壮大,使得汴梁刻书业更加兴盛繁荣。 ( 一) 汴梁的官刻 北宋中央政府刻书大多由国子监负责。汴梁国子监不仅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掌以经术教授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之事”;汴梁国子监还是国家最高的教育 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辟雍和四门学、广文馆等的日常事务;同 时,它又是中央政府的刻书中心,负责国家图书的刊刻,兼有出版发行典籍的 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出版社,其所刻书世称“监本”。汴梁国子监原来设有 洪迈:容斋随笔中华书局点校本,2 0 0 5 年版,3 7 8 页。 马端f 6 j :文献通考卷p u 二,选举考举仁,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 李焘:艮编卷一八六, 二海古籍版社,1 9 8 2 年版。 姚广宜:试述以国予崎为中心的米代国家刻书业,t 北大学学报,1 9 9 0 年第2 期。 9 掌管印刷事务的钱物所,后因名字不雅,淳化五年( 9 9 4 ) ,判国子监李至上言 “乞改为国子监书库官”,“置书库监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经史群书,以备朝 廷宣索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上于官。国子监刻书极多,内容极广,可谓 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其中尤以经书、史书、医书、类书最多。 宋代统治者主张大兴文教,并以此来笼络、培养人才,经史无疑成了国子 监刻书的重点。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适应社会的需求,国子监在刻印儒家经 典时,可谓不遗余力。从太祖乾德三年( 9 6 5 ) ,国子监刻印经典释文时起, 到天禧五年( 1 0 2 1 ) ,国子监将十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已全部出齐,并且几乎所有 经书的的正义、注疏也都刊刻过。国子监在刻印经书的同时,还刊刻了解读经 书的说文解字群经音辨等小学类书籍。北宋修史之风也十分兴盛,这与 北宋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也是宋代政治的需要。北宋国子监对刻印史书也 很重视,十七史的刻印大约是从淳化五年( 9 9 4 ) 到熙宁五年( 1 0 7 2 ) 左右 完成的。也就是说到北宋末年,j 下史已经全部由国子监镂板颁行。除了正史之 外,北宋国子监还刻印过资治通鉴、七十二贤赞等其它史学著作。大量 刊刻史书在宋代以前史无前例。国子监在刻印经史的同时,也刻印了不少和人 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书。如太祖开宝六年( 9 7 3 ) 校刻卢氏详定本草,太宗 淳化三年( 9 9 2 ) 校刻太平圣惠方;仁宗天圣五年( 1 0 2 7 ) 校刻黄帝内经 素问、难经、巢氏病原候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等。另外,国子 监也刻印了一部分子书。例如神宗元丰三年( 1 0 8 0 ) 刻孙子七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汴梁国子监还刊刻了一些大部头的类书。如仁宗时国 子监刊刻了徐坚等的初学记、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和萧统的昭明 文选。汴梁国子监刊刻的类书也不乏鸿篇巨制。北宋初年,海内统一,社会生 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北宋的统治者为了笼络旧臣,就置之馆阁,厚其俸禄,使 修群书,以役其心,同时还可以装点太平。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是太平 兴国二年( 9 7 7 ) 三月由李防、扈蒙等纂修的。“太宗诏诸儒编故事一千卷日太 脱脱等:宋史职官五,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3 9 1 6 负。 l o 平总类,文章一千卷日文苑英华,小说五百卷日太平广记。总类成, 帝日览三卷,一年而读周,赐名太平御览 。这两部书编成不久就开雕。文 苑英华是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太宗命李畴、扈蒙、徐弦、宋白等人编纂的一 部古代诗文总集。雍熙三年( 9 8 6 ) 十二月书成,凡一千卷。真宗时又诏王钦若、 杨亿诸儒臣编君臣事迹一千卷,名之册府元龟。这四部书以其规模宏大,资 料丰富著称,后人称之为“宋四大书 。这四部书的编纂是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 体现,这些类书保存了已经亡佚的秦汉至五代间的一千多种原始资料。假如这 些巨著没有在汴梁及时的刊刻的话,很难想象它们能否流传到今天。宋四大书 的刊印是北宋汴梁雕版印刷事业走向鼎盛的标志。 北宋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雕版印刷事业。建隆元年,刚刚建国的宋太祖即幸 国子监;建隆三年,又重修国子监。“国子监在太祖朝即是朝廷刻书的主要机构 , 到太宗朝对刻书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增加。据玉海记载,景德二年( 1 0 0 5 ) 太宗幸龙图阁时说:“凡亡缺之书,搜求备至国学馆阁经史未有刊板者,悉 令刊。” 宋史孔维传还记载,太宗雍熙间,国子监祭酒孔维“受诏与学 官校定五经疏义,刻板行用,功未及毕,被病。上遣太医诊视,使者扰问。 初,维私用印书钱三十余万,为掌事黄门所发,维忧惧,遽以家财偿之,疾遂 亟,上赦而不问”。这个故事以太宗的宽宏大量而告终。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 身为国子监祭酒的孔维,竟以自己的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印书的公款“三十万 。 那么国家“对刻书事业的投资决不只三十余万,可能是三十余万的几十倍。”国 家对刻书事业投入巨大,国子监凭借雄厚的财力人力与其它有利的条件,刻印 了大量精美的图书。 在统治阶级的重视下,汴梁国子监的刻书事业兴旺发达,国子监的版片也 增长神速。宋史邢呙传记载:真宗景德二年( 1 0 0 5 ) ,皇帝到国子监检阅书库,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8 0 年版,4 6 页。 陈坚马大文:宋元版刻图释,学苑出版社,2 0 0 0 年版,9 页。 胡心麟:玉海卷_ 二六景德龙图阁6 ;2 j 太宗御书,f :海古籍版社,1 9 9 2 年版。 脱脱等:宋史孔维传,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1 2 8 1 2 灭。 曾之:中困古籍版本学,武汉人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2 2 5 页。 i l 问及经书刻版的情况,邢呙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 备。臣少从师业儒,经贤有疏者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版本大备,士庶 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 从9 6 0 年建国到l 0 0 5 年,短短四十五年 经书版片已经增加了二十多倍,监版增长之迅速让身为国子祭酒的邢呙都感叹 不已。汴梁国子监的书版有一小部分是接收的前朝旧版,也有一小部分是私人 呈献,而翻刻和新雕是国子监版片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汴梁国子监刻书一般有以下用途:一是供朝廷赐予之用,关于国子监刻书 供御赐的记载很多。如太平兴国二年( 9 7 7 ) ,因江州白鹿洞书院生徒数千人无 书可读,知州周述乞赐经籍,太宗赐以九经印本:太宗淳化元年( 9 9 0 ) , 赐诸路印本九经;太宗淳化三年( 9 9 2 ) ,赐诸臣新印的儒行篇;真宗成 平四年( 1 0 0 1 ) ,岳麓书院山长乞赐经籍,上赐九经义疏史记玉篇唐 韵等;景德元年( 1 0 0 4 ) ,赐御史台九经三史三国志晋书;景德 四年( 1 0 0 7 ) ,真宗赐京城郊县太平圣惠方;天禧五年( 1 0 2 1 ) ,赐李维册 府元龟一部;庆历四年( 1 0 4 4 ) ,赐顺德军太平圣惠方及诸医书各一部; 宣和三年( 1 1 2 1 ) ,雕印御笔手诏共五百本,诏赐宰臣、执政侍从、在京执事、 外路监司守臣各一本。另外,朝廷还把监本赐予周边的一些国家。这些御赐图 书品种众多,数量极大,基本上都是国子监刊刻的。二是国子监刊刻的图书也 为士子们提供读书范本。国子监刻书是为了紧密配合教学,随着宋代科举之风 盛行,读书人数不断增加,对教科书和参考书的需求也一再扩大。徽宗宣和五 年( 1 1 2 3 ) 十一月十四日,“国子祭酒蒋存诚等言:窃见御注冲虚至德真经、 南华真经未蒙颁降,见系学生诵习及学谕讲说,乞许行雕印,颁之学校。 从之。一 道家的典籍学子们要阅读,儒家经典就不必说了,据宋史职官志 记载,宋代中央的太学、武学、律学、算学、医学等,其所用教材,大都由国 子监刻印。而科举所用图书,也多由国子监刻印。三是国子监刻印的图书准许 脱脱等:宋史邢呙传,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1 2 7 9 8 页。 以一卜- 参考曹之:中圈印刷术的起源,武汉人学j | j 版礼,1 9 9 4 年版。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固了监,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